调整优化结构 茶产业呈现价格销量茶农收入“三增”

发布时间 : 2019-12-17
绿茶销量 黑茶价格 素茶价格

【www.cy316.com - 绿茶销量】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省茶叶产业座谈会上获悉,经历了泡沫和国际金融危机打击的我省茶叶产业,经过两年的调整,今年实现平稳发展,价格和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上半年,春茶呈现产量与上年持平,价格上涨,销量稳中有升,茶农人均纯收入126.67元,同比增长5.6%的“一平三增”态势。

近年来,作为我省传统骨干优势产业的茶产业,先后遭受了炒作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面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力挺这个关系着600多万茶农钱袋子的优势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变,先后采取了为茶企业提供贴息贷款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茶叶生产企业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应对,力促茶产业健康发展。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减少生产量,提高市场俏销的红茶和高档名优茶的生产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品牌打造和整合的力度,300多家没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停产或注销;建立健全营销体系,加大新产品的开发营销力度,拓展“云茶”市场空间。

行业“洗牌”,产业升级,茶产业在危机中奋起,今年上半年呈现趋稳向好发展态势。Cy316.COm

春茶产量达6.5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春茶价格回升,毛茶平均价16.1元/公斤,同比增长1.13%。春茶销售量、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销量价格双双回升,功夫红茶、高档绿茶不但价格高,还出现了茶价攀升现象,外销形势喜人;上半年,全省出口茶叶2566吨,出口额61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和18.6%。价格回升,销量增加,茶叶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随之增加,春茶实现农业产值10.55亿元,同比增2.63%,茶农人均纯收入达126.67元,同比增长5.6%。同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综合中心近期对普洱、景洪、临沧等茶叶主产区的30个春茶样品进行安全检测,合格率达100%。

cy316.cOm扩展阅读

春暖茶飘香 茶农采摘忙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又到春茶采摘时。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景东县的各个茶园里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嫩绿的春茶茁壮生长,茶农们在茶园里有条不紊地采摘春茶。

景东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优势突出,是普洱茶的产地及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

201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3.49万亩,有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3.2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6万亩、古茶园3.7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28.6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13个乡(镇)167个村民委员会,有茶农户5.4万户23万人,有茶叶千亩村93个、百亩组546个,是云南省3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经过一个冬天雨水的浸润,茶芽比去年更粗壮,茶内蓄积的营养物质也更多,制出茶内的茶多酚含量也较多,这正是普洱茶的灵魂所在之处。据研究,茶中的茶褐色成份具有调节人体内新陈代谢平衡的功效,对现代病(高血糖、高血脂、抗疲劳)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据景东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副局长崔伟明介绍,“首轮采摘的春茶,可谓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时候,色泽嫩绿明亮,芽头饱满肥壮,对茶叶品质有提升作用。”

据了解,春茶从刚上市到现在,价格波动不大,根据普洱茶茶叶等级的不同、供求关系变化、市场预期和消费者的预期等因素,2016年春茶价格总体平稳,各茶山古树茶价格基本与2015年持平,台地茶、古树茶价格相对有所不同,普通台地茶由于销量较大,将保持低价位的平稳。

怎样可以使普洱茶在仓储中实现价值


导读:普洱茶仓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5年以上普洱茶口感的好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存放环境。目前很多品牌厂商已经有专业的仓库,但是对于一般的茶客、茶商来说,条件有限。所以只能平时多照顾。

一、怎么可以使普洱茶在仓储中体现价值——健康

1.普洱茶卫生安全定位——在普洱茶产品送不得检查出或检查剂量不得超过某个阈值之外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机人体及后代健康的隐患。

2.普洱茶茶卫生基本要求——普洱茶产品必须是无毒、无害。应当符合普洱茶产品的营养要求。普洱茶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风味特征。

二、怎样可以使普洱茶在仓储中实现价值

1.环境条件

储藏茶叶周边的空气环境。普洱茶本身具有特别强的吸附功能,故对普洱茶的仓储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选择一个普洱茶储存仓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无异味②远离化工厂、食堂、厨房、卫生间以及化妆间等地区③仓库地形条件上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点、易排水

2.通风

是普洱茶在储藏过程中一个非常讲究的学问

普洱茶与其他绿茶、铁观音不同,它们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普洱茶喜欢通风干爽的环境。在通风的环境里,有利于普洱茶在储藏过程中形成它的醇和、爽滑、回甘、生津,这种风味也称为“甘醇之美”。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含氧量特别丰富,氧气适量增加会加快普洱茶中一些微生物繁衍和内含物质的后发酵氧化,健康成长。但是通风,不等于无限制的通风、加大通风,应适宜通风,因此在普洱茶储藏过程中,保持空气流通是十分必要的。

3.避光

光线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非常大。受过光线的普洱茶:表面没有有润感,没有茶叶的清香,如果长期受光线影响,会引起茶叶化学物质的光氧反应。表现在品饮的时候出现日晒味(类似橄榄味)。

4.温度

在普洱茶储藏过程中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温度最重要的表现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储藏环境的温度,我们不需要人为刻意创造出来,而是依据自然调节。普洱茶在一年四季中的储藏温度不要超过32度,温度太高会加速茶叶氧化,内含物减少,影响茶叶品质。所以在储藏过程中温度方面,我们需根据在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规律变化来调节。

5.湿度

普洱茶后期陈化的三种作用:⑴自动氧化作用⑵酶促氧化作用⑶麴菌氧化作用

这几种情况的发生,水是一个介质作用,十分重要。空气中的湿度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印象,一般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它的湿度会在75%一下,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后发酵。

台地茶的品种繁育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


台地茶的品种繁育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

我们之所以坚信台地茶相对古茶树而言不是一种退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台地茶出现了针对性较强的优良品种。有的特别适合做绿茶,有的特别适合做红茶,当然也有特别适合做普洱茶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台地茶新品种出现带有明显“药用功能”的特征,最典型的品种是紫鹃茶。

本来茶树的鲜叶是以绿色为主,但处在海拔较高的茶树,尤其是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茶树本身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个别茶叶变为紫色。最初很多茶叶专家认为是茶树基因变异所致,后来才确认是茶树自身免疫系统为适应环境极端情况形成的内生“拮抗,,反应。也称之谓“过激反应”。直到今天,我们在云南所有产茶区都会在树梢中发现零星的紫色鲜叶。在夏季尤为明显。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一现象不是现代发现的,而是在中国的唐代。唐代就将这种用紫色的鲜叶制成的茶叶称为“紫芽茶”,而且认为是茶中上品。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就明确指出:“紫者上,绿者下”,那时侯的大诗人杜牧也对这种茶独有情钟,并写亮“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的诗句。为什么“紫芽茶”在唐代如此受宠,原因只有一个:药用作用。这种药用价值直到现代才通过化学检测的方法破译出它的主导物质:花青素。

实际卜,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含有花青素,只是含量太少而已,只占干物质的0.01%,而紫莽茶则某0.5~1.0%。

1985年,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后经培育繁殖,形成一个新的小乔木茶树,特取名为“紫鹃”。同样具备花青素含量较高的特点。1999年至2000年,云南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开展了“特种紫茶(紫鹃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结果表明:“紫鹃茶”含量高的黄酮类和超常量的花青素是其呈现降压显著的主要物质。台地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古茶树一起构建了云南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家族族谱。台地茶不是古茶树的退化,而是古茶树偏重茶性的细分。我们通过百度百科里对大叶种茶树家族的描述发现,科学界并没有将古茶树与台地茶割裂,甚至不用古树与台地这样的词汇。最具代表性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家族族谱》。

品茗鉴山专栏︱老乌山藤条茶:云茶古代产业化的活见证(三)


导读:藤条茶让我痛彻心扉而奋勇直追,痛了懂了通了也就忘了。2014年与包总、白马非马先生聚后,才明白它仍是空白,同探,终完善了云茶产业链上的最后一环;老乌山是我论证之主,它的广博让我无尽推演。此系列文字贺2018年4月8日“老乌山开采节”而作,为“藤条茶研讨会”而抛砖引玉。拜茶农为师、得以再现,望众人再探、重现辉煌。

第三章:传统种植成就了普洱古茶树

接作者上文《品茗鉴山专栏︱老乌山藤条茶:云茶古代产业化的活见证(二)》。古树茶是普洱茶复兴的中流砥柱。很多书有此类介绍,开启了我对古树茶的探求之路。再制太和甜茶时常听老辈讲“人茶相通、闻香识茶、品茗知人”。我把茶比人,用人生来解读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茶树,自然状态下树形高大粗壮、主杆突出分枝较少、树势伸展开张、叶大芽肥叶间距长,生命力强,千年之树依旧生机勃勃,为众人之所求。认识古树茶就得先认识古茶树。

古茶树并非云南独有,普洱独存,只是社会发展太快,人为的加快了它的消亡速度,人们发现其价值之时已所剩无几。寻之,云南还有,普洱独优。且多遗边、少、老的深山古寨;现存的古茶树大多分布于滇西南海拔1800米左右山区。这里温差虽大,但季节变化不明显,特别是空气湿度及土壤水分相对变化不大,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古茶得以大量存活。还有地偏路远难行人少之地、古道老渡旁,也有留存,如今之名茶昔归。

古树犹如而立之人,必有其优。探之,古茶犹如坚持不懈的有准备之人,其性为:根深能吸,体壮能存,蓄势待发;我将从这诠释古茶树。

一、根深能吸,探及本质

乔木型树种的一般原理,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深能及其不及、吸其不及,自养份全面充足,根吸收土壤之中的水份、营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根植土壤不同,所获不同、所得不同。着重谈谈土壤与水分。

1、土壤

植物学一般范畴的土壤简单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及土壤母质等。表层土壤经亿万年的理化作用,非常适合作物生长,不同成因下的表层土壤厚度不一。深层土壤通常指土壤母质分化形成的,埋于深层、少经理化作用的土壤。土壤母质是指形成土壤的岩石等各类物质。

不同的土壤母质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土壤特性不同,生长在不同土壤中的古茶也因此不同。有性繁殖,高大粗壮的古茶不但吸收表土壤中的各种养份物质,还深入土壤深层吸收丰富的矿物质,有的还穿透深层土壤,直接吸收母质中的各种微量元素。所以古茶大树吸收自比小茶要丰富得多,所得更多。种植年代不够的有性繁殖的茶树,树不够高不够大根不够深,自不能很好的吸收矿物质微量元素。现代茶园高密度无性系繁育种植的台地茶,无主根,穿透能力不强,很难触及深层土壤。即便是年久之后,部分支撑根能触及,效果也不甚理想。加之土壤供给相当有限,更是不佳。

土壤类型复杂,成因繁多,内涵丰富,与茶的关系远比所讲复杂得多,在此不展开。它好比人的主食,吃的不同长得不同结果不同。而矿物质、微量元素就好比各种各样的调料,成就了不同的风味特色。这种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根植不同、吸收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物质,所具有代表性的香,俗称为“地域香”;古人早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指出茶的生者、适者、上者之地。

2、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随水而动。水分不但参与物质的合成,养分的运输,还参与植物的蒸腾作用;空气中的水份及土壤含水量,保证了茶树存活成长,历经百年而不衰。古茶树多的滇西南山河交错,垂直气候特征明显,印度洋暖湿气流顺河而入,随山而升,河谷及迎风面水气充足,降雨丰富,而进入云贵高原印度洋气流多以含水少。

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区,土壤水份及空气湿度相对稳定,年季节变化有规可循,多少代的茶树遗传生长已适应了它的变化,适应了环境,适应了水份变化,形成一套相应的生长规律。这些年全球气候的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促使气流更加紊乱,极端气候更加明显。改变原有的规律,影响到各类作物的生长。特别是09年开始云南连续几年的干旱,使土壤深层失水严重,又得不到补充,严重影响到古茶树的生长。一个生物连生命所需之水都不够,连命都保不住又何谈产出何谈品质。这也是这些年古树茶的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体壮能存,肚大能容

通过树根吸收、制作、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被水运送到茶树各部储存待用,并在储存过程中又融合了茶树体的木质本味,形成了不同的香型,输送到各生长部分,而蓄势待发。

不同的茶种品种,由于遗传不同物质而产生的、与生俱来的香,被称为“品种香”。茶树由于年龄的成长、树体的壮大、木质化程度的增加、岁月的沉积,所含物质又融入木质本味,形成不同的带有木头味的香,俗称为“老树香”(老枞香)。樟香、檀香、枯木香等,都属这一类型。品种香、地域香、老枞香,进一步融合形成古树韵,让人一闻一品就知何为古茶。

不同茶树品种的木本味自有别。地域香的形成也与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微生物群落极其相关。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所含的营养物质极其不同,形成的地域香有所不同。树龄不同、木质化不同、树体不同而形成的老枞香也不同。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茶树风格不同,长势也不尽相同……这各种各样的物质,随着成长大量积存。又在树体内深度融合,随岁月沉淀,而更显风格。

2005年认识广东茶人林老先生,他告诉我“砍头断树之古茶不能要”。我百思不得其解,经历之后才明白:“体大能容、肚大能容”。

三、蓄势待发、顺势而为

植物都有自身的生长规律,茶也如此。它随着一年的四季转换完成了生命的一次繁衍,只是茶为叶用植物,人们刻意去弱化它春华秋实的现象,而寻求它四季枝繁叶茂。但它不可能逃离自然规律,在长期的生长中被驯化分为:春醒萌发、夏秋持续、冬眠蓄势三个阶段。

在现代茶园里,人们为追求产量,通过各种手段的积极主动补肥、补水、打药、用激素等使它萌发齐整,持续长久,而休眠减缩。但这是催出来的、是人为灌输的,并不是土地本身的承载能力,并非茶树的自身制造;茶树已轮为的工具,按人们的意志生长发展,完全背离了生命本质,失去生命的意义。

低海拔低纬度的茶生长环境好,阳光充足,水分充足微生物繁盛,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得到快速的补充,使它生长期特长,休眠期特短,千年之树也枝繁叶茂。它无需积累太多,自有供给,而且是富足的供给。加之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丰富,再加充足的光照,让它合成了众多的芳香型物质。但由于休眠期短,未能充分与茶树木本香融合或融合度不够高,未能产生沉香悠长的古茶,而是形成鲜爽为主的香,如兰香、梅香、百花香、苹果香等等。

高海拔高寒山区的茶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春醒晚、夏秋短、冬来早,休眠长、春发齐、秋收快,使体内物质积存丰富,融合度增加,随着春天气温的上升,茶树的苏醒,蒸腾作用的旺盛,而随春芽一起萌发,使得含有高蛋白多种氨基酸的新芽,融合地域香、老枞香、茶本香,而形成各具风格、更加悠长持久、提神醒脑、沁人心脾的古茶韵。海拔过高、环境过于恶劣,茶树所有的一切都用于生长,用于繁殖,用于保命,不会有好的产生,也不会有产量,所以高山云雾出好茶也并非是越高越好,而是一个相对范围。太高,适得其反。

百年之古茶历经风雨伤痕满身,少了青涩多了厚重,少了冲动多了醇和,没了张狂多了忍耐,兼蓄并举内敛持久,等待时机顺势而为。追求表现,不探本质,错判时局,误跟形势毁其一生;高山之茶最怕“倒春寒”,即将萌发突遇寒流,自芽而下周身被蔫,变色干枯伤及树本……小树、自难抵御。古茶、修枝弃叶,可待来春。

普洱古树茶成为当今之主流,此潮还将长存,但古茶树短期内不会倍增,如何持续开发利用、传承保护,如何逐步培养新生代古茶树就成了当务之急。

版纳茶农保护古树茶受益大


版纳是至今已知的全国古茶树资源分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区之一。十二大古茶山不仅是我州悠久植茶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代以种茶为业的山区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世居在古茶山的各族群众依靠古茶山,发展茶产业,创造新生活。他们深爱古茶山,保护古茶山。

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迈村民小组茶农扎歌说,目前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茶树。这些茶树绝大部分是老祖宗留下的古茶树。曼迈村的古树茶深受茶商欢迎,成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我们这一代茶农,不仅要种好茶,还要为下一代保护好古茶山,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目前,政府也高度重视贺开古茶山和古茶树的保护,经常派技术人员指导茶农保护古茶山,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村委会也制定了相关的村规民约来保护古茶山和古茶树。

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农民祖辈都是以种茶为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古茶树。近年来,热起来后,麻黑村的古树茶深受各地茶客的追捧和喜爱。村里大力发展茶产业,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大大提高。麻黑村党支部书记高志明说,拿我家来说吧,全家有6个人,在2006年、2007年茶叶市场高峰期,卖毛茶就有11万元左右的收入。到2008年,虽然茶叶价格下降了,家里也还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到目前为止,卖掉的和还没有卖的茶叶估计有6万元左右,今年后期还有一部分茶叶可以出售。和过去相比,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经济收入翻了几番。

据高志明介绍,目前,寨子里30%的村民有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为了保护好古茶山,村委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不准在古茶园上放牧,各家负责管理的古茶树不准打农药和使用化肥,一年必须除草,松土4次。

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委会副主任彭东海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们要得感谢老祖宗留下了古茶树这一丰厚的财富。倚邦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古茶树的茶叶。10多年前,村民住的还是茅草房、篱笆房,收入主要靠养殖,年收入最好的家庭也就是1000元左右。从2003年开始,茶叶的价格上升了,带动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家有电视,基本上都有摩托车、手机、电话,盖起了瓦房。变化最大的就是,以前孩子们没钱读书,现在都能去上学了。通过大力宣传教育,村民们增强了保护古茶山和发展茶产业的意识,认真遵守保护古茶树的法规,制定了相关的村规民约来加大对古茶山的保护力度。

象明乡文化站工作人员杨保明也对记者说,现在,茶农对茶文化宣传也比以前支持,重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此,乡文化站从2001年开始,每年编100首宣传茶文化的山歌在群众中广为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象明古茶乡。

普洱茶品质的再优化和再提高的“秘密”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代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普洱茶的“拼配”涵盖很多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以普洱茶等级拼配为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它们剖析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哪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只是这种等级的拼配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纯料”或“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没有将不同区域的茶叶“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项,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简单认为采用“纯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没有的拼配技术。说的更直白一点,普洱茶的拼配是一个大的概念,绝非只局限某一点。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将非云南产区的茶叶混入普洱茶之中,是一种造假行为,不属于普洱茶拼配的范畴。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高超的技术,是普洱茶制作者通过拼配工艺将普洱茶品质再优化与再提高的过程,不能将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归罪于普洱茶的拼配。就如不法商贩用工业甲醇和敌敌畏勾兑出的“假白酒”一样,虽然也采用白酒的“勾兑”技术,但却不能将“假白酒”的出现降罪于白酒的“勾兑”技术一样。

为什么普洱茶在冷藏条件下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等食品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反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原理。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此文只代表中国普洱茶网的观点,欢饮大家拍砖。

冲泡普洱茶开始淡而无味,然后苦不堪言,怎么调整?


经常冲泡普洱茶的茶友会发现,前面几泡味道太淡,接下来苦涩味骤然变涩变苦,这时冲泡者只有通过调整出汤时间来挽救,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致使茶汤高低错落、极不稳定,基本毁了一泡茶。

刚开始喝着无味,喝到最后味道苦涩。这的确让人烦恼不已。那么,怎样通不过调整冲泡手法来较好地展示一款茶的最佳状态呢?

有茶友在倒茶的时候,借用“凤凰三点头”的泡茶的手法:这样在壶身起落的过程中,上浓下淡味道不均的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如果能有茶漏的话会更好的。不仅有过滤的效果,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茶水的浓度也会变的相对均匀。最后,将公道中的茶汤分入品茗杯中,这时,杯中茶水的味道就稍微均匀了。

但对于某些普洱茶,这样做收效甚微,基本上只起个隔靴搔痒的作用。

有人还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泡太浓了,下一道就得缩短时间;这一泡太淡了,下一道就得增加时间。

这样做貌似灵活机动,但实际上只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因为上述的概念仅仅是针对茶汤而言,而在泡法上却恰恰相反。

上一泡太苦,下一道怎么调整?减少浸泡时间?

错!由于这一泡太浓了,已将茶叶的水可溶物溶出太多,所以下一道应浸泡得比正常时更多的时间,否则会太淡。相反的,如果这一泡太淡了,表示有更多的水可溶物还留在茶叶内,所以下一道浸泡的时间应比正常时更短。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开好头,要开好头就要先掌握所泡之茶的茶性,要掌握茶性就要泡遍所有的茶,普洱茶种类浩如烟海,要掌握茶性谈何容易!

办法呢也是有,实际上还是着落到“调整”两个字上。即在泡茶过程中临时调整冲泡手法。

这个“调整”分两步:初调和微调。

初调:凡是遇上自己不熟悉的茶类,有条件的话,尽量两次冲泡,第一次用常规泡法,滋味泡得如何不重要,目的在于掌握这款茶的茶性,也就是试茶。

微调:在初调中了解了该款茶的茶性,第二次冲泡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保证每一泡茶汤的均衡,力求茶香、茶味、茶韵接近最佳。

初调是基础,微调是关键,没有初调的试探性行为,微调就是空谈,不作初调,微调很难进行或基本无效!

以最典型的老曼峨古树生茶(新茶)为例,我们通过初调基本了解它的一些茶性,即前3泡滋味平淡,感觉淡而无味,从4泡开始,苦味大量析出,连绵不绝,可谓苦不堪言,冲泡者很难通过调整来弥补挽救这泡茶。但我们在初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前3泡中增加浸泡时间,4泡开始加快出汤速度,这样在大致方向上保证了茶汤的均衡。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泡茶也一样,初调知彼,掌握茶性,微调心中有数,轻松实施,虽然不一定保证你把茶泡到最佳状态,却可以保证不至于把好茶泡坏。

贡润祥茶产业研发中心


贡润祥茶产业研发中心!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做了如下描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遗憾的是,具有如此功效的养生佳品,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曾经一度沉寂。茶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又是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呢?

“一个品类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对于普洱茶膏这个普洱茶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来说,强大的研发能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在行业内保持竞争实力的保证。”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遍访数代百余茶师,悉心收集御制普洱茶膏技艺,耗费原茶30余吨反复试炼,历时十年成功复活清宫茶膏秘制工艺,才能使传奇的普洱茶膏在当今得以重现、传承。正是因为这样近于严苛的要求,不断升华提取技术,改善产品品质,才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最高保障。”

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茶膏行业的先行者,拥有自身完整的研发体系。企业创立之初就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研究所、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科学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合作,并聘请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虞泓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建立了全国最强大的茶膏科研团队。

据了解,贡润祥茶产业在虞泓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反复试验下,承扬清宫秘制技术,结合现代高新技术,使贡润祥茶产业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以山泉水为介质,通过在相对恒定的温度下,模拟清宫茶膏制作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生产出安全、卫生、无农残、无防腐剂、无添加剂的纯天然养生饮品。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还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规范在全行业中使用。

贡润祥茶产业清醒地认识到,茶膏作为一个新品类,需要的是更具优势的产品性能。没有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没有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企业、品牌的成长也就成了天方夜谭;没有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茶膏在今天的兴起也就成了昙花一现。产品力需要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将研发成果转化到切切实实的产品品质提升。贡润祥茶产业茶膏研发团队在数年的研究中,开发了“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茶膏提香工艺”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另有五项技术已经通过初审,进入专利审批程序。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云南贡润祥茶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质超群,确实得来不易,也为其在普洱茶膏领域的勤恳耕耘深感钦佩。

2012年,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玉溪高新区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年产值10亿,中期年产值30亿的现代化高新技术新工厂和近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将汇集全行业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的科研人员,以最前沿的创新科技、最先进的研发设备,按国家级茶膏研发机构标准进行兴建。建成后,研发课题也将以填补国家普洱茶膏领域空白为目标,奠定国家级行业研发平台的技术领导优势。

茶树的花、果实、种子之间都有什么联系特性特点结构


花、果实和种子

茶树的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叶芽基部两侧的数个花原基分化而成。茶树花芽的形态一般比叶芽肥大,有一个较长的细柄。茶树的花着生有单生、对生、丛生和总状四种类型。花轴上的顶部芽不能分化为花芽,故属假总状花序。茶树无专门的结果枝,花芽与叶芽同时着生于叶腋间,着生数1~5个,甚至更多。茶花为两性花,即同一朵花内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茶花一般为白色,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5.5厘米,小的直径2~2.5参谋。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五个部分组成

树花虽然很多,但要依靠昆虫才能授粉,所以结实率只有5%左右,因此人们常用自然杂交和人工授粉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结实率,以选育良种。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分两轮排列,外轮3片,内轮2片,萼片长、宽0.4~0.6厘米,色绿,先端圆,或呈倒卵形,有膜质,有毛或无毛,均为茶树分类的特征。授粉后,萼片向内闭合,保护子房,直到果实成熟而不脱落。凡开花后萼片闭合的,为已受精的标志。花瓣色白,通常5~7瓣,基部连合。在花萼与花瓣之间有副瓣,比花瓣小,但比萼片大,中部保持绿色。花瓣大小随品种而异,长、宽分别约为1.5厘米和2.0厘米,通常为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冠直径4~5厘米,最大可达到7~9厘米。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一般每朵花有200~300枚雄蕊,称雄蕊群,3~5个花丝结合成组。雄蕊分两轮排列,外轮比内轮高。花丝外形细长,上端呈现椭圆形,基邙扁平,外披角质层,有较强的抗弯能力。花药为囊状结构,着牛于花丝顶端。每一花药内含两个花粉裳,每囊两个药室,由药隔分开。花粉囊中着生花粉粒。

雌蕊位于雄蕊群的中央,由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组成。子房由13~5个心皮组成,一个心皮构成一室,以心皮边缘紧贴与轴连接,在中轴上和果实每室着生有4个胚珠,故称为中轴胎座。花柱上接柱头,下通子房,中间有一个“丫”形孔道,分别与顶端柱头孔道相通,孔道下端连子房,当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芽管经孔道进入子房,花柱长约3~20毫米。柱头有各种形状,有2~6个分叉,般为3个分叉,呈丫形状,这是山茶属茶组植物花柱分裂的重要特征由受精至果实成熟,约需要一年零4个月,在此期间,同时进行着花与果的形成过程,这种“带子怀胎”或“花果相遇”也是茶树的特征之一。

茶树果实属于宿萼萌果类型果实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这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果实的大小因品种而不同,直径一般3~7厘米。较原始的树种其果实直径一般在5厘米以上果实的形状与内含种子粒数有关,每果1粒的呈圆形,2粒的近长椭圆形。幼果为绿色,成熟后呈现各种色彩,这与品种有关,如湘波绿果实为绿色,紫笋果实带紫红色,江华苦茶果实黄绿而有杂斑色等。果实一般为三室,少有四、五室。果实的正中有一条背缝线,由心皮主脉演化而成。果实成熟时,自背缝线裂开,也有自背缝线的基部开裂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茶子大多为棕褐或黑褐色,有近球、半球和肾形等。一室2粒的种子,呈半球形,相临的一侧为扁平。一室3~4粒的种子,夹在中间的呈压扁状。因此当用种子特征鉴定品种时,必须以一室1粒的种子为依据。种子大小相差悬殊,种子千粒重,轻的500克左右,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在1000克左右。正常采收和储存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约为75%~85%。茶树种子属顽拗型种子,因此它不宜在低水份含量和低温下贮藏。茶子由种皮和种胚构成,种皮有外、内种皮之分;种胚由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等部分组成。

普洱生茶茶汤会呈现出浑浊之色是什么原因?


喝茶不仅仅是一个品鉴茶汤滋味的过程,也是一个评鉴汤色的过程。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一般通透澄澈,给品饮者以纯净之感。

但是,有的普洱生茶茶汤会呈现出浑浊之色,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那么出现浑浊的茶汤是不是真的不干净呢?

普洱生茶茶汤浑浊的内因

1.毫浑

即茶品中的茶芽显毫,附着于茶品上的绒毛量大,在冲泡时,脱离茶叶,溶于水中,所以出现视觉上的浑浊现象。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浑浊,并不会影响茶汤的品饮口感和品饮滋味。

2.杀青不恰当造成普洱生茶的茶汤浑浊

普洱生茶的制作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制作晒青毛茶的过程中,杀青时没有控制好杀青的火候,使得锅温过高,导致没来得及翻的茶叶或较嫩的茶叶出现糊点。

这些糊点在揉捻的过程中会被揉碎,有的会被揉进茶条里,被揉进茶条的碎末在后期的除杂等操作中无法去除,所以茶品冲泡后,碎末会浸入到茶汤中,使得茶汤看起来浑浊。

3.新茶期的普洱生茶饼也可能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新压制成的普洱生茶茶饼,压制过程中的少量水分还来不及挥发,茶品内质也还得不到良好的转化,冲泡这样的茶品,茶汤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4.普洱茶生茶的茶汤冷后呈现浑浊之色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茶汤已经凉了以后呈现出浑浊之相,不像热的时候那样清透纯净了。

这是因为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在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褐变,使得茶汤呈现浑浊之色。

5.茶品中去除不干净的杂质致使普洱生茶的茶汤浑浊

普洱茶的制茶工艺中有许多工序,一些附着于茶叶中的杂质会被揉进茶条中,这样的杂质在后期除杂中去除不了。

普洱生茶茶汤浑浊的外因

1.存储不当,茶品受潮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湿气大量渗入到茶品中,冲泡茶汤时,茶和水的溶解性差,得不到完美的融合,茶汤浑浊。

2.撬茶不恰当

所撬的茶碎,茶中的碎末多,冲泡时,碎末融于茶汤中,使得茶汤看上去浑浊。

3.冲泡手法不正确

在普洱生茶冲泡时,一般有高扬旋转、高冲定点、低冲旋转、低冲定点几种注水方式注水,若注水时直接对着茶叶注水,且注水过粗,会使得茶叶翻滚,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不到正常的释放,茶叶中的茶毫或多酚类中呈色物质大量快速淅出,使得茶汤变得浑浊。

贡润祥茶产业获得新突破


贡润祥茶产业获得新突破!2013年8月,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继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之后,一项旨在提高茶膏香气的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茶膏提香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认证,成为首家掌握此类技术的企业。

原茶中的香气,是由香源类物质组成,但其含量低微、构成的成分复杂、且易挥发、不稳定。所以,茶叶深加工过程中香气的保留和提升,一直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的一个难题。如何让香气在茶叶深加工过程中得以保留,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实现升华,从而提升茶膏的品质,是全世界茶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普洱茶膏,提香所面临的困难,更是巨大。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培训部主任阳森杰曾说:“普洱茶膏加工难点在于如何在深加工过程中保留普洱茶的香气,目前云南在这一领域做得好的企业凤毛麟角”。贡润祥茶产业在提香技术上的突破,解决了一直困扰业界多年的普洱茶膏深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普洱茶香气”的技术难点,标志着普洱茶深加工工艺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贡润祥茶产业生产的普洱茶膏为例,每克茶膏都要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加工周期,制作工艺复杂,流程时间持久,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香气的呈现。贡润祥茶产业出于对高品质茶膏的不断追求,为保留茶叶原香并酝酿升华,在董事长张光辉的带领下,做出了诸多努力。首先,制造茶膏时采用独家研发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既避免高温制造方式对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破坏,又弥补了低温对香源类物质提取的不足,使原茶原香,完好保留。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首个获得国家专利的提香工艺,采用纯物理工艺原理,在贡润祥公司出品的系列普洱茶膏品牌中进一步提高了原茶香气,令原本就远远超出同类产品的香气和口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制作出香气醇厚余韵悠长的茶膏。这在茶膏产品领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当然,香气仅是衡量茶膏是否高品质的标准之一。内质丰富、口感还原,同样是高品质的普洱茶膏的标识。贡润祥茶产业通过“小分子纳米筛”等高新技术,有效截留了原茶中可能存在的漂移农残、微量重金属、植物残渣等物质。制成后的茶膏富含茶多酚、儿茶素、茶碱、茶褐素、有益酶等原茶精华,含量数十倍于同等质量的普洱原茶。茶膏具有清油降脂、清减体内富余营养、排解毒素等作用。贡润祥普洱茶膏一经冲泡,香气绵长纯正,汤色通透诱人,口感醇厚爽滑,滋味非凡。

作为中国茶膏生产标准的制定者,贡润祥茶产业不只是行业内首家拥有提香专利技术的企业,同时还是行业内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贡润祥茶产业在提香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制造了更高品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国家在此类技术上的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水准,推动茶膏行业的技术进步,对茶膏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调整优化结构 茶产业呈现价格销量茶农收入“三增”》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绿茶销量”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