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泰斗”张天福出殡 亲友伤心泪流众人默哀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天福黑茶 天福的黑茶 天福茗茶绿茶

【www.cy316.com - 天福黑茶】

6月6日上午,享龄108岁的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州出殡,亲友遵照他生前遗愿,身后事一切从简。得知张天福辞世的噩耗,社会各界数百人纷纷赶来送别,全程也全程跟拍了出殡过程,缅怀他传奇的一生。

张天福出殡

上午8时左右,赶来看张天福最后一眼的人络绎不绝。“今天我们按张老遗愿,不搞遗体告别,还是有几百人自愿来了。”送行队伍中,“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告诉人民网记者,“台茶之父”吴振铎是张老的学生,台湾原来要组织20多人的团队来吊唁。他们根据张老遗嘱,谢绝包括香港、北京等外地来送别的好意,因为张老于心不忍,怕大家舟车劳顿,希望去世后尽快火化。

尽管他们婉拒了许多人,全国各地还是有不少人陆续赶来。潘发斌说,张老把一生献给中国茶事业,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张老退休后创建了“福建茶人之家”和“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两个平台,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张老还把自己最后的一套房子捐给社会,把这些年富余的收入都捐了出来,用于福建茶业发展。

“我原来对茶不感兴趣,是张老引领我走进茶的世界。”从建瓯赶来送行的老人杨廷生表示,得知张老去世,在外地的他迅速赶回,昨晚坐最后一班火车到福州,为的就是早上来送别张老。他评价张老一生厚道执着,为中国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场,还有不少穿白大褂的医生。“很多在医院里去世的老人家,我们都会来送别。”福建省立医院院长朱鹏立表示,眼前的灵堂是由医院搭建的,大家对张老都很尊重。

张天福一生牵挂茶,把茶礼提到人生境界的新高度。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郭功求说,他和张天福是44年的好朋友,他今天来送老朋友最后一程。在张天福100岁生日的前一天,他要求郭功求来家里给他拍张满意的照片。拍照的前一刻,张天福让他等一等,进房间佩戴上了有“俭、清、和、静”四字茶礼的徽章。“俭、清、和、静”作为张老阅遍古今中外茶叶典籍后提出的茶礼,引起业界轰动。这四个字也被张老题写并装裱,挂在他家中客厅的显要位置。如今,这张张老100岁的纪念照,成为张老的遗像。

张天福是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我国著名茶学家,2014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这位80多年从事茶叶研究和推广的长者,清朝末年(1910年)出生于医生家庭。为了振兴福建茶业,他选择了农学。

张天福将一生贡献给中国的茶叶事业,开创了中国近代茶叶科研、教育之先河,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茶产业奠定基础。退休后,他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中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实现智能化做青,对乌龙茶生产具有革命性意义。他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常委期间,先后多次提出了有关发展茶产业、茶叶机械化、茶叶品牌、茶叶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促进福建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选阅读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寿”而逝


6月5日讯 昨日(6月4日),我国茶界泰斗,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80多年的张天福在福州因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恰是茶寿之龄。

张天福107岁生日宴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1910年,张天福出生于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后“弃医从茶”,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张天福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的80多年里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他见证了100年来中国茶叶的兴衰,并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被尊称为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可他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

张天福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步入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省级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

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天福曾开玩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作为“万病之药”,他坚持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山间茶农,他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此外,他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配以些许水果。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茶界泰斗张天福辞世 多位茶学界名人哀悼惋惜


昨日上午9点22分,我国茶界泰斗,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80多年的张天福在福州省立医院因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恰是茶寿之龄,这一消息传出后,多位福建茶界人士纷纷发文哀悼,称“108岁可谓是茶寿,张老千古!”

张天福

正月以来身体状况下降

一直在省立医院治疗

福建省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张伟光会长说,张老此前身体一直很好,但今年正月过后,身体状况有些下降,随后在省立医院治疗。张天福先生的弟子林杰先生说“张老从今年2月18日住院到至今已经108天,这段时间,张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今早,张老因全身器官衰竭去世,享年108岁,用一生走完圆满的“茶”路。

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介绍说,张老一生心系茶事业,在病床上,还时常关心中国茶界的事情,真是一生为福建、为中国茶事业做出巨大奉献。目前,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

得知一代泰斗张天福去世的消息,网友们纷纷发消息表示悼念和惋惜,包括多位茶学界名人,如中国文化产业出版社总编辑老聂、上海猴牌茶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等。

自创揉茶机、开办第一所茶校.....

用一片叶子承载家国之梦

张天福老先生经历了一百年来的国事与茶事,见证了这个国家从支离破碎到崛起复兴。他希望一片叶子可以实现自己的实业救国理想,引入科技,开创茶叶教育,用茶叶承载了家国之梦。从20世纪到21世纪,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茶叶事业。

张天福一生都在研究茶,就几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如《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福建茶史考》《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等。

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

上世纪30年代初,福建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但有着丰富的茶资源,张天福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的制茶方法,张天福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1941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适合茶农和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使用的手推式揉茶机,改变了乌龙茶“看天做青、靠天吃饭”的落后工艺。

1980年,70岁高龄的张天福又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由于他在茶业科研上成绩卓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八次“兴茶论证”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天福主持了轰动茶界的四次安溪大型茶王赛事,即1996年广州茶王赛、1997年上海茶王赛、1998年北京茶王赛和1999年香港茶王赛。从乡镇的茶王赛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茶王赛,成为茶业界公认的评审大师。其中在香港铁观音茶王赛会上,经张天福评审获金奖的的茶王500克拍卖出60万元的天价,产生了轰动效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乌龙茶声誉。

他的名字已分别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2014年,中国茶叶学会授予张天福先生终身成就奖,2016年,世界茶叶组织(WTeao)为表彰时年107岁的张天福老教授为世界茶业的巨大贡献,特聘为世界茶叶组织高级顾问,并向张老颁发世界茶叶组织最高奖——“茶仙茶寿终身成就奖”。

百岁仍为茶文化四处奔走

传授技艺培养下一代

在张天福的推动和中国茶人的努力下,科技和管理让中国茶叶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尔后,张天福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茶文化的思考上。“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张天福的人生同样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身为中国茶叶界的一号人物,他的家非常朴素,简洁的房间虽然不大,却另藏乾坤,专业的品茶室里满满地摆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自居。他认为,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给人们一个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在生活困窘的时期,他还曾一度饮用茶梗。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他虽已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或是整理资料,或是撰写文章。

在他看来,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必须分秒必争。他不计其数地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

每天喝茶过百杯

自称是喝茶长寿的“活标本”

都说“人生易老”,已经百岁的张天福,每有客人到访都是亲自泡茶。茶几上的水壶开始冒出热气,他动作敏捷地把茶斟在精致的紫砂茶碗里,递给来访的客人,房间里飘起茶香。

使到了100岁,张天福还时常亲往福建安溪等地的茶山,关心有机茶的生产。张老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这个秘诀就是喝茶。”老人指着桌上小茶杯说,“我平均每天接待10批客人,只要陪每批客人喝10小杯,加起来就有100杯了。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年,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

张天福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老人在家里的阳台上练“北京医疗操”。张天福饮食很清淡,午餐为面食或米饭,晚餐多是地瓜粥。他从不挑食、偏食,没有特别喜欢的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吃点心或零食,更没有抽烟喝酒。吃过午饭午睡1小时,每天晚上足浴、洗澡后,9点就上床睡觉。大概这也是张老长寿的秘密吧。

为新时代中国茶发声 中华茶礼暨张天福茶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张天福,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在中国茶叶界地位显著,被认为是中国茶叶界的泰斗。张天福长期从事茶叶研究,在制茶、审评茶叶上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茶叶大师。2017年6月4日,张天福逝世,享年104岁。为了弘扬张天福精神,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支持,中华文化促进会、福建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的中华茶礼与“万里茶道·千年友程”暨第六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张天福茶学精神等主题,中国茶叶学会会长江用文,中国茶叶学会原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兼首席专家冯廷佺等专家学者做了主旨演讲。会上,福建省茶叶学会还举行了“万里茶道·千年友程”纪念茶与纪念币推介仪式。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郭杰表示,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与跨界营销,以期在茶领域实现经济、文化、技术的融合与分享,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重要要求,并期待着以茶为因子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在和平世界再次结出极具普世价值的生活果实,印证中国茶的美好属性。

今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8岁,老人用自己的生命给“茶寿”做出完美的诠释。专家表示,张天福倡导的中华茶礼“俭清和静”,是孕育于大茶时代的一种茶礼思想,也是根植于大国崛起的另类东方智慧。在这一茶礼思想的滋润下,一个独具特色的茶叶产业化模式正在闽山闽水生成:总量与效益并重,增长与资源协调,发展与环境同步,经济与社会均衡的极具后发展效应的大茶之路。

郭杰表示,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已经和国际茶业委员会等组织正在制定一系列的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计划,包括与福建茶叶协会签暑的“张天福茶文化推广基金”合作项目等,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万里茶道国际交流中心和万里茶道智库将全方位投入进去,为中国茶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福茗茶何时能终结甲胺磷超标


天福茗茶何时能终结甲胺磷超标

近日,记者在联系天福茶业采访时竟然在网上意外发现茶叶业界一个奇特的现象———全国茶叶行业唯一持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天福茗茶居然在各地抽查中多次上榜黑名单。对此,记者连线位于福建漳州的天福集团,但对方对记者的质疑不予正面回应

广州查出天福茗茶甲胺磷超标

2007年7月中旬,广州市工商局发布12个茶叶批发市场9个商超2个个体经营户经营的茶叶质量检测报告:26款茶叶甲胺磷、滴滴涕等高度农药残留超标,6款茶叶重金属铅超标,合格的仅为77批次,实物批次合格率也只有67.3%。

在甲胺磷农药残留超标“黑名单”上,三款天福茗茶位列其中,分别为凤凰单枞天福茗茶散装型,检验结果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超标;天福集团闽侯天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春螺天福茗茶250g/包型,呈现出甲胺磷超标;同为天福集团闽侯天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铁观音天福茗茶250克/盒型也是甲胺磷超标。

专家表示,甲胺磷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一种高效、高毒有机磷杀虫杀螨剂,甲胺磷对人畜高毒,不宜用于观赏、蔬菜、茶树、烟草及药用植物,在可施用的作物上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在稻麦收割前1个月内停止用药。

天津西安抽检也上黑榜

2006年12月,西安市质监局公布了对茶叶市场进行质检抽查的结果,天福集团闽侯天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福茗茶”茉莉花茶和“天福茗茶”龙井茶被检粉末超标,同时标签被判不合格。

2007年8月,天津市工商局在发布流通环节茶叶质量监测报告显示,经检测4个批次茶叶质量不合格。在上述不合格批次茶叶中,其中标称为天福集团闽侯天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日期为2007年5月15日、规格型号为250克/袋的天福茗茶牌茉莉花茶。

由此朔及以往,天福茗茶农残超标事件依然不断。2004年8月,国家卫生部通报茶叶和食用菌抽检结果显示,天福集团天元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福茗茶”春毫茉莉花茶和兰级铁观音六六六、滴滴涕不合格。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有机氯六六六和有机汞农药滴滴涕的残留指标含量均不得超过0.2mg/kg,如果超标可危害人体健康,甚至有致癌的可能。

天福茗茶甲胺磷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何时才能终结,消费者期待厂家有个圆满地答复。(蒋杰升)

天福茶博物院——暗香盈袖品茶乐


天福茶叶集团是中国的一个知名茶企,作为一家知名的茶叶连锁机构,其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均开办了连锁店。天福茶博物院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的324国道旁,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参观为一体的茶叶博物院。

虽然是春节,但漳浦“天福茶博物院”仍然络绎不绝。院内一场以“暗香盈袖茶集·赏梅问茶”为主题的新春茶会,在这国家4A级景区天福茶博物院举行。

此活动,漳浦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陈少华参加,以及数百名游客在梅园中赏花品茶,共享阳光明媚的春色美景。

茶会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丰富的互动活动,包括中国传统茶道展示、古乐、舞蹈演出等。好茶有三个要点:“茶为子,水为母,器为父”。现场泡茶师们为大家准备茶具,泡上不同的茶叶,为茶友爱好者了解茶叶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据一位天福茶博物院女士陈惠端介绍,该茶博物院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由于市场节奏加快,茶叶承载的文化价值正在提升。春节期间,每天有1000多名宾客到天福茶博物品佳茗、赏茶艺、悟茶道。此次茶会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茶会特地设在早春梅花盛放之时,使得这里更加诗情画意,徜徉在大自然赐予的美景里,赏梅迎春,以茶会友,体验茶艺乐趣,感受茶语魅力。

日本“福茶”,新年的祈福茶


日本人有在新年喝福茶祈福的习惯。所谓“福茶”,就是在茶里加入海带、梅干或黑豆等物沏成的茶。海带,日语叫“昆布”,和“喜”、“庆”这两个汉字 的发音有相似之处,代表喜庆的意思;梅干有杀菌作用,在日本被认为有祛邪的作用;黑豆等豆类具有勤奋、硬朗、健康的象征意义。因此,日本民间认为,过年喝 福茶能有喜迎祥瑞、消灾避难、健康硬朗地度过新的一年的“功德”。

福茶,也叫“大福茶”、“皇服茶”或“王服茶”。据民间传说,天历5 年(951年),京都疫病流行,村上天皇敕命京都六波罗蜜寺的空也上人(903年—972年)祈祷消灾。空也上人拉着十一面观音菩萨的行宫台车在街头巡回 祈祷,并把供给观音菩萨的用梅干煮的茶施给患病的民众。喝了观音茶的人,病情日渐好转,疫情就此消除。村上天皇深嘉其德,决定每年的正月初一和立春前一天 的“节分”日亲自喝这种茶,就此相沿成习。因为天皇喝这种茶,所以叫“皇服茶”或“王服茶”。因谐音的关系,才出现了“大福茶”、“福茶”等名称。

过年喝福茶的习俗曾经遍布于日本全国各地。山口县德地町的习俗是,年初一至年初三3天之间,人们在茶里加上梅干和白糖来喝,称为“三朝之茶”。长崎县吉 井町的福茶就是普通的绿茶,只不过喝的时候必须同时吃海带、梅干、柿饼等物。千叶县的福茶就是加入了煮熟的黄豆的绿茶。新澙县有的地方在除夕夜用茶釜煮一 锅放入7颗黑豆的水,煮时一边用豆秸敲打锅边,一边口中不停地念 “进财进宝”,然后全家人各自舀那煮好的黑豆水喝,舀到黑豆者为有福。

有的地方在“节分”那一天喝福茶。“节分”,即立春的前一天,也就是大寒的最后一天。日本有的地方把“节分”当作除夕。例如岛根县那贺郡的人把“节分” 叫做“大年”,在德岛县海部郡、爱媛县周桑郡,人们把“节分”之夜称为“岁之夕”,山口县大岛郡称“节分”这一天为“年终之日”,近畿地区有的地方把“节 分”称为“神的正月”,这都是因为日本曾有把立春当新年的传统。“节分”喝福茶不过就是沿袭了以立春为新年的传统而已。现 在日本各地在节分之日进行的撒豆子打鬼等驱邪祈福的民俗活动,和喝福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节分”喝福茶习俗更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民俗中茶的作用而已。

京都市东山区的六波罗蜜寺每年元旦举行“皇服茶授予”活动。元日清晨,寺僧汲来新水煮茶,在茶盏里放入一个海带结和一颗梅干,“授予”来寺院参拜的香客。每盏收费300日元,一连3天,每天香客盈门,颇有人气。据说,喝完茶后,把梅干的核留下,可保全年平安。

奈良市灵山寺的“大福茶接待”也很有特色。灵山寺的“大福茶”用的是抹茶,形式和举行的市民茶会类似。在一个和式大厅里,红色毡垫铺成口字形,可供 四五十人入座。市民入座后,有身穿和服的靓男倩女送来点心和抹茶。经过一番礼仪寒暄之后,市民喝完茶稍歇片刻便起身走人,空出席位以便后面的来客入座。日 语的“接待”是“请客”的意思,所以灵山寺的“大福茶接待”是免费的,据说目的是希望“大福茶”给人们带来好运,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让广大市民亲近寺院。 也算是寺院回报市民的一种方式吧。

新年喝大福茶的习俗还给茶企业带来了商机。每到年末,日本的茶叶店大多开始出售袋装的大福茶。在百货 公司的茶叶卖场,一些茶叶公司纷纷打出自己开发的各种大福茶商品进行促销。大福茶还是颇受欢迎的新年馈赠礼品,所以,日本的茶叶公司在开发大福茶商品上不 遗余力,每年的“大福茶商战”也愈演愈烈,形成了年末茶叶市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日本人基本上是全民饮茶,特别是吃饭时要喝茶,每餐必茶是日本人饮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茶代表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因此,新年喝福茶的习俗寄托了日本人无病无灾、诸事顺利的生活愿望,日本茶商有效地抓住了这个商机,搞活了年前年后的茶叶市场。

茶界冷知识


中国作为泱泱茶叶帝国,没有一篇像模像样的冷知识软文,未免有点太low。今天就来好好盘点一下茶圈里的各种冷知识点,冷到让你冻掉大牙那种。

01.黄片

黄片,一般指的是茶树上生长到后期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茶叶生长的后期叶脉会逐渐变黄。所以,黄片的名头由此而来。

别听着跟不值钱似的,黄片的出名完全不靠颜值,黄片的口感比起鲜叶更能体现出醇厚香甜的滋味,耐泡度也是杠杠的,加之价格适中,是好多茶客们所喜欢的一款特殊单品。

02.冰岛茶

首先声明这个冰岛跟北欧那旮瘩的冰岛,没有半饼茶的关系。茶树本是一种喜潮的植物,所以此冰岛非彼冰岛。

坊间传闻,云南临沧最好的茶在勐库镇,而勐库镇最好的茶在冰岛村。这冰岛指的就是这个叫冰岛的村寨啦。

犹记得在冰岛村的广场上记述着冰岛村以前是勐库土司的私家茶园(嚯!想当年就如此牛),那会儿的冰岛还叫丙岛。这里出产的茶叶口感冠绝临沧而闻名。就连勐库嫁女儿陪嫁里最重的一分礼都是冰岛老寨的茶种,其可贵程度可想而知。

03.砍头茶

诸位看官放心,喝个茶还不至于砍头!所谓的“砍头茶”有很多形成原因,在这里细细解析一下。

一:在云南有一段时期,发展种植台原茶的行动。砍掉了一批古树茶来大面积种植台地茶。

二:培育型古树茶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做人为干预,就会越长越高,最后的结果就是采茶特别费劲。所以,有些茶农会通过砍掉一部分茶树主干来刻意矮化茶树,目的是方便采摘。

三:在自然界中,任何不可能都是可能。干旱造成的火灾,倒霉点古茶树遭个雷劈都能遇得到。尽管如此硬核的遭遇,有些古茶树依旧会顽强的再发芽继续生长。综上所述,“砍头茶”是一个多方面形成的状态。

04.马蹄

此马蹄可不是飞驰在草原上的骏马,跟草原骏马半毛钱关系都木有,而是养成“藤条茶”的一种去顶养标的培育方式。

相对传统的培育型古树茶而言,藤条茶通过不断的修采茶树的枝干,每一芽都连根带蒂地采下,最终形成藤蔓一般的古树茶树形。

这样采下的茶,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都带有“马蹄”,同时藤条茶的产量也会因为采摘方式的严苛而锐减,但口感滋味也会异常充沛,比一般同树龄的古树茶增色不少。

怎么样?今天的知识点,你都get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