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园管理:5-6月份茶树常见病虫害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福建绿茶 中茶黑茶园 福建是茶叶

福建绿茶。

福建是乌龙茶盛产之地,每年5-6月份,低海拔茶园由于温湿度适宜,食料丰富,成为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2017年,福建省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抓住关键期指导茶农适时科学防控,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出口限制的农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与安全用药次数。

一、茶假眼小绿叶蝉

茶树最主要病虫害之一。据尤溪、武夷山、福安、福鼎、华安、南靖等地近期调查,平均百叶虫量为1-10头,虫梢率2%-14%,低于去年同期。该虫正进入第一个虫口高峰期(5-6月),预计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1)及时分批采茶,可明显降低虫口密度。

(2)色板诱杀。可在琥珀色和黄绿色纸板上涂上机油和触杀性杀虫剂制成毒纸板,高于茶丛挂于茶园内进行诱杀。

(3)药剂防治:当百叶虫量达6头以上时应进行全园防治,未达防治指标的可酌情挑治并注意保护天敌。药剂可选用15%唑虫酰胺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克/升丁醚脲悬浮剂、150克/升茚虫威乳油等。

二、茶尺蠖与油桐尺蠖

茶尺蠖1年发生4-5代,是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有间隙暴发现象;油桐尺蠖1年发生3代,以夏、秋茶为害重,闽东、闽北茶区发生较重。福安市在社口镇监测,3月16日灯下始见蛾,3月25日茶园始见幼虫、比去年提前5天,3月29日调查每平方米茶丛有1龄幼虫2-3头。福鼎市4月27日调查,低海拔茶园出现第一代幼虫,零星发生,个别茶园每平方米达10头以上、以2-3龄幼虫为主。

防治意见: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

(2)当茶尺蠖或油桐尺蠖每平方米虫量达7头时,在幼虫低龄期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茶核·苏云菌悬浮剂等。

三、茶黑刺粉虱

1年发生4代,一般第一代为主害代,一代幼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防治关健期。预计上半年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福安市监测,3月27日茶园始见成虫、比去年提前3天,4月5日百叶成虫2-5头,4月11日百叶成虫9-12头。大田县监测,4月6日百叶成虫3-6头,4月13日百叶成虫10-15头。南靖县5月1日调查,黑刺粉虱平均虫梢率22.7%,百叶成虫18.3头。

防治意见:

(1)在茶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悬挂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2)药剂防治:当小叶种每叶虫量达2-3头或大叶种每叶虫量达4-6头时,于低龄若虫盛发期及时防治,严重的茶园7天后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50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32%联苯·噻虫嗪悬浮剂等。

茶丽纹象甲

四、茶丽纹象甲

1年发生1代,5-6月间是成虫为害盛期。武夷山市5月1日调查,每平方米有成虫1.5头;福鼎市近期调查,零星发生,有发生的茶园每平方米成虫3-6头;福安市近几日调查,3个测报点目前都还没有发现成虫出土为害;南靖县5月1日在南坑镇调查,每平方米有虫1.6头。预计全省茶丽纹象甲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结合茶园耕翻松土,杀灭土中的幼虫和蛹;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铺膜振落集中捕杀。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每平方米虫量达15头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等。

五、茶橙瘿螨

全年最高峰在5-6月与9-10月,以夏、秋茶为害最重。安溪县4月初调查,叶螨类平均每叶有虫4.3头,高的每叶有15头以上。福安市4月25日调查,橙瘿螨虫叶率4%,每叶有虫1.5头。南靖县5月1日调查,橙瘿螨虫叶率2.2%,每叶有虫2.7头。

防治意见:于幼螨、若螨盛发期,当百叶虫口密度超过10头(或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4头)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等。

六、茶黑毒蛾

我省局部茶区为害严重,一年发生4代,第二代虫量最大,夏茶受害最重。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其食量惊人,若不及时防治,在几天内就会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茶叶的产、质量。

防治意见: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利用高龄幼虫假死性铺膜振落集中捕杀。

(2)药剂防治:于低龄幼虫盛发期,第1代幼虫每平方米达4头或第2代幼虫每平方米达7头时药剂防治。

茶饼病

七、茶饼病与茶炭疽病

茶饼病常发生于高海拔茶区,为害嫩梢叶,一般有3-5月和9-10月2个高峰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药剂可选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等。

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或老叶,高温高湿有利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药剂可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cy316.cOM编辑推荐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毛虫。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尺蠖。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4、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5、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6、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度石硫合剂喷杀。 7、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古茶园病虫害防治


云南省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和珍贵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据统计,云南省古茶园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其中较为连片的古茶园大约有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我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红河州等主产茶区的边远山区,其生长年代都在百年以上,许多稀有古茶树,其生长年代已在千年以上。

近年来,人们生活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古茶园所产茶叶因其滋味纯正、回甘持久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售价也比常规大叶种茶叶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因此,当地群众对古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要求有别于常规茶园,从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等物资,其所产茶叶达到或接近有机茶标准。现根据我省古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特提出古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在农闲季节,要清除茶园杂草、杂木和病虫枝,增加茶园通风透光性,恶化茶树病虫害发生环境,并将茶树周围枯枝落叶掩埋在茶树根部,破坏茶树病虫害越冬场所,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丰富茶树营养,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二、开展群防群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加强对茶农病虫害知识培训,提高茶农对茶树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使茶农在正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到茶树病虫害发生动态,将茶树采摘与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红蜘蛛、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病害的侵染途径,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暖冬或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并将茶树病虫害的虫卵、幼虫、虫包、虫蛹以及病叶和病虫枝及时清除带离茶园,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多种方法诱杀虫害。

(一)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按每30至50亩的茶园面积安装一只频谱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的密度进行灯光诱杀,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糖醋液诱杀。利用一些如:蛴螬、小地老虎、黑毒蛾等害虫成虫的习性,开展糖醋液诱杀;

(三)性信息素诱杀。利用茶树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成虫的性信息素诱杀;

(四)色板诱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黄色粘板(纸)诱杀茶黄蓟马、茶蚜,用蓝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好。

四、保护利用茶树病虫害天敌,提高茶园对茶树病虫害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病虫害天敌资源。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食螨瓢虫等。

五、加强古茶园遮阳树和绿肥间作,增加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古茶园GAP规范目标。根据古茶园生物结构,对单一古茶园在茶行空隙和地边种植与茶树相得益彰的香樟树、柯子、灯台树、千年桐等遮阳树和大叶千斤拔、大豆、蚕豆及紫花苜菽等绿肥,丰富古茶园生物多样性,达到以地养地、以绿肥养茶的目的。

浙江省9月份茶树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浙江省9月份茶树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九月份是茶树病虫的高发时期,根据各地调查,茶树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分析如下:

假眼小绿叶蝉 近期连续午后阵雨天气,出现了雨日多,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绿叶蝉的繁殖,虫量增长迅速。据松阳植保站8月30日田间调查,平均虫量为19.56头/百叶,其中若虫占94.26%;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所9月3日调查,田间平均虫量为26.7头/百叶,其中若虫占92%;西湖区农技中心9月4日调查,平均虫量为29.6头/百叶。

茶橙瘿螨 据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所9月3日调查,平均每叶螨量为12.31头,平均有螨叶率为74.1%,但不同茶园的发生程度差异很大,部分留养茶园发生较重,平均每叶螨量达65.54头,有螨叶率达高达100%;西湖区农技中心9月4日调查,平均有螨叶率86%。

茶尺蠖 第四代虫量较大,部分茶园危害重,浙北地区成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27日~30日,预计第五代田间幼虫的防治适期为9月9日~14日;浙南地区成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18日~27日,预计第五代田间幼虫的防治适期在9月2日~5日。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斜纹夜蛾 根据松阳县植保站测报点性诱剂诱虫观察,第三代斜纹夜蛾蛾峰高峰日在8月31日,预测第四代斜纹夜蛾卵孵高峰期在9月7日左右,防治适期在9月10日左右。

茶刺蛾 部分区块第二代发生较重, 9月1日开始灯下己出现茶刺蛾成虫,预计第三代幼虫田间防治时间在9月中下旬。

茶树病害 夏秋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炭疽病、轮斑病、云纹叶枯病的发生。

针对当前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各生产单位应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当地茶园病虫发生情况,结合茶园管理,综合防控病虫为害,对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茶园病虫害控制(2)


三、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假眼小绿叶蝉 (1)识别特征。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体长3-4mm,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mm,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末形成外,体形、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危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危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条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畏光,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即6月份和9-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暗时雨的天气,以及留养和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3)防治要点。①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除去大量的卵和若虫,抑制其发展;②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③叶蝉发生量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2.茶毛虫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6-13mm,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较集中;幼虫黄褐色,每节的背面与侧面各有1个绒球状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随着虫龄增大,背部的毛瘤渐转黑色。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很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移危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中或浅土中结革化蛹。成虫具有趋光性。 (2)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期在4-9月之间。发生较整齐,世代间无重叠现象。 (3)防治要点。①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茶园管理摘除卵块和虫群;②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3.茶刺蛾 (l)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2-16mm,茶褐色,超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的锯齿附近。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幼虫共6龄,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渐转为枯焦状半透明斑块,3龄后自叶尖向内取食叶片呈平直缺刻,一般食去半叶左右即移至另一叶危害,虫口密度大时常将全叶食尽,每头幼虫可危害10张叶片。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一般每年的第二代发生较多。 (3)防治要点。①冬季进行茶园深耕,可阻止到年成虫羽化出土;②灯光诱杀成虫;③低龄幼虫时喷施价制剂;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梅雨季节收集罹病虫体,再喷施到田间。

4.茶丽纹象甲 (l)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mm左右,灰黑色,体背上覆黄绿色鳞片,羽化后,先在土中潜伏2-3天再出土活动取食。成虫善爬行,飞翔力弱,具假死性,咬食叶片呈不规则缺口,晴天白天很少取食,黄昏后取食最盛,阴天则全天均取食。卵椭圆形,黄白色,散产于土表。幼虫孵化后在表土中活动取食,老熟后入土化蛹。蛹为离蛹,长椭圆形。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表土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出土,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因此一年中以夏条受害最严重。 (3)防治要点。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②喷施球抱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5.茶橙区螨 (l)识别特征。成螨体小,橙红色,呈胡萝卜形;卵球形,白色透明;幼若螨体色浅,体形与成螨相似,体腹部环纹不明显。成螨和幼若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汁,主要危害嫩叶,被害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 (2)发生规律。~年约发生25代,以卵、幼若螨及成螨在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常在nf正面活动,幼若螨几乎全部栖息在叶背面危害。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湿多雨和高温干旱对其发生均不利。 (3)防治要点。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该虫的发展;②喷施矿物油;③发生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6.茶黑刺粉虱

(l)识别特征。该虫一生经过成虫一卵一幼虫一蛹4个发育阶段。成虫灰白色,栖息在茶丛中,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卵产于成叶和新叶的背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为幼虫。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孵化的幼虫固定在叶背刺吸茶树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煤病,阻碍光合作用,影响茶芽萌发和树势。幼虫经过3龄后在原处化蛹。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匕、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 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及台对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3)防治要点。①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或人工助迁带有罹病虫体的茶技;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蜂。7.茶尺蠖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9-12mm,体翅灰白色;卵短椭圆形,堆积成卵块;蛹长椭圆形。以幼虫取食嫩叶危害茶树,幼虫有5个龄期,l-2龄期形成发生中心,3龄后分散取食,4龄后开始暴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食尽。 (2)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上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堆产。幼虫回一2龄多在叶 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幼虫具吐丝下垂习性,老熟时入土化蛹。 (3)防治要点。①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②灯光诱杀成虫;③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④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⑤在低龄幼虫时喷施Bt制剂。8.茶白星病 (1)识别特征。初生针状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灰白色,中央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主要危害嫩叶、新梢和幼果,严重时一张叶片多达数百个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提早脱落。用受害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汤色浑。有异臭。 (2)发生规律。此病由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抱子,随风雨传播。此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于发病,气温高于 25 T时不利于发病。全年发病期在春秋两季,高山茶园易发病。 (3)防治要点。①及时分批采茶可减少浸染源,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常年发病的茶园可结合冬季封园喷施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