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丈县干部深入扶贫村义务采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古丈红茶 绿茶采茶 古丈绿茶

古丈红茶。

干部们到扶贫村义务采茶

4月5日讯 清明刚过,四月正是采茶好时节,1日,湖南古丈县公路管理局20余名干部职工深入精准扶贫村古阳镇太坪村,开展义务采茶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茶农缓解劳力短缺之苦。

由于太坪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采茶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按天计酬,劳动力也供不应求。得知情况后,古丈县公路管理局急茶农之所急,在驻村工作队的安排下,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义务采茶活动。

走进茶园,映入眼帘的茶绿和扑鼻而来的茶香让参加义务采茶的干部职工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参观完茶园后,在太坪村村支书等人指导下,采茶活动正式开始。青青茶园,阳光明媚,采茶过程中,大家争先恐后地向技术娴熟的采茶师傅请教手法技巧,相互探讨茶文化,欢声笑语弥漫在整个茶园之中。

当日,全体人员挥汗奋战4个多小时,采摘了十多斤茶青。当了解到4斤茶青只能炒出1斤干茶叶时,大家纷纷感慨“谁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

参与采茶活动的古丈县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义务劳动充分显示了该局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风貌,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拉近了干部与帮扶村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为进一步推动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小编推荐

湖南古丈县第10届“茶王杯”斗茶大赛


开幕式现场

4月18日上午10时,在古丈县城茶叶街的中心广场,春和景明,茶香弥漫,人山人海,首届中国·古丈茶旅文化节暨第十届“茶王杯”斗茶大赛在这里隆重举行,湘西州委常委、古丈县委书记杨彦芳,古丈县委副书记、县长邓晓东及9位专家评审出席活动。16位茶王争夺者现场大显身手,为观众展示古丈传统制茶工艺。

制茶大师现场炒茶

16位经过初选的选手们,一同亮相,台下的亲友团,就举起写有各位选手名字的巨大牌子,为各自的选手呐喊助威。其中两位女选手惹人注目,4号选手为来自古阳镇梳头溪土家族妇女田五妹,亲友团为其喊的口号为“五妹你大胆地往前走”;16号选手为来自古阳镇猴儿潭村的苗族妇女张三艳,亲友团为其喊的口号为“人艳、茶艳、张三艳”。高潮,从一开始就到来了。

比赛现场

8大锅,摆在广场中央,选手们分两组进行比赛炒茶。

斗茶可谓十分激烈,有多位“茶王”参赛,如曾经三届获得“金茶王”称号的古阳镇树栖柯村的向春晖,有获得一届“金茶王”称号的双溪乡蔡家村的向仍坤。

评审

茶叶在山唿海啸般的助威声中,炒制完成,然后一一送到专家评审区参评。来自湖南农大、湖南茶科所的茶叶专家们,通过看样、闻香、试味等,评选茶叶等次。

古丈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全县人均1亩茶,人均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县32家企业启动有机茶认证工作,进入有机茶转换期基地3.8万亩,2016年,被评为全省首个“中国有机茶之乡”。古丈毛尖荣获“2014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2015年6月,古丈毛尖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登上米兰世博会,再次走向世界。2016年,古丈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2017年,古丈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古丈毛尖同时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再获茶王荣耀

在大家静静地等待中,评委们宣布:“本届茶王获得者是——古阳镇树栖科村的向春晖。”

田勇敢、鲁隆志、张三艳、周民生、向德荣等5人,共同分享“银茶王”的称号。其余的10位选手,则获得“制茶师”的称号。

古丈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 发展茶乡旅游产业


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了,其中,绿茶是我国出产量最高的茶类,在我国的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绿茶品牌众多,而古丈毛尖作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是绿茶中的珍贵品种,产于湖南古丈县,是湖南有名的特产。在古丈县,当地人民依托古丈茶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乡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不仅有效地促使茶产业转型升级,还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古丈县

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三五成群的妇女一边采摘鲜茶,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说,牛角山村从一个每五户就有一名光棍的贫困村,现已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民俗保护村、百佳茶叶村、农民合作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古丈毛尖茶叶这一“绿色金矿”功不可没。

“我们‘牛村’有313户1306人,茶园面积10800多亩,人均茶园就有8亩多。”2016年村里人均收入达74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后100户385人全部脱贫,在古丈率先实现了小康。

谁也不会想到,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山沟沟。“那个时候,村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种点红苕包谷,村里都穷出名了。”龙献文介绍道,“当时村里工作推进难、人地矛盾大、群众意见多。”虽然毗邻省道,山上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垦好的老茶园,但常年没人护理,加之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民守着“绿金”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穷则思变。“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富起来?还是要靠产业发展。”2009年,牛角山村开始实施退耕还“茶”,确定了“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的思路,围绕青山绿茶做文章,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发展茶叶托底,主攻有机茶叶、生态养殖、苗寨旅游和苗族餐饮业开发。

古丈县

当地采用“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校+基地+农民”运作模式,让村民以土地、房屋、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村办企业,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村民尝到了种茶的甜头。

2010年,古丈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茶叶产业作为第一富民产业的决定,依托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特有资源,着力推进茶叶标准园、精品园建设,不断推动“园、社、企、水、路”综合配套,完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贫困户”和“市场主体+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加速了农业现代进程,把更多资金投向茶叶产业,为贫困群众“造血”。

茶叶产业发展起来了,苗家人又开始思考怎样把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最终确定了“以茶为媒、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山村产业转型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如今,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古丈夯吾苗寨旅游公司等企业越做越大,村里的农家乐、茶厂、养殖场如春花般竞相绽放。“现在村里有6家村办企业了,仅茶叶销售年全村收入就有1200多万元,游客纷至沓来,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龙献文说。

古丈县

因茶而兴,因茶致富。牛角山村附近的龙鼻嘴、岩寨、桐木、排达等村寨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小孩老人都可以到茶园采茶,合作社以每斤80元收购鲜叶,村民干一天还有劳务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

“我们的夯吾苗寨实现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收入1700多万元。”说起乡村旅游,龙献文激动不已,“牛角山村农家乐开业几年来,累计接待游客也有20万人次,收入也过了一千万。”

论茶问道皆一味,茶旅融合意流长。2016年,古丈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7.5%和17.8%。目前,“夯吾苗寨”、“默戎苗寨”等旅游接待人数持续攀升,红石林、坐龙峡、高望界等一大批景区和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纵情湘西山水,茶飘香旅人来,古丈的茶旅融合方兴未艾,正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古丈县:获评有机茶之乡 建茶文化一条街


古丈县高山茶园,生产的古丈毛尖久负盛名,由于产地环境优美、茶叶质量好,获评“中国有机茶之乡”,去年,茶叶生产实现产值5.6亿元。今后,古丈县还将建立“茶文化一条街”,发展茶旅增效益。

古丈县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内,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早茶

盛夏时节,处处燥热。走进古丈县红石林镇坐龙峡高山茶园,顿觉清凉。山脚下酉水如玉带环绕,崇山峻岭间满目葱绿,夏风带着草木清香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茶园所产“古丈毛尖”,久负盛名。在国际、国内历年的各种评比中,古丈毛尖获得的金奖等最高荣誉奖项即达38个。由于产地环境好、茶叶品质高,古丈县在2016年获评“中国有机茶之乡”,成为我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此头衔的产茶县。

古丈地处北纬25度至30度的绿茶黄金产地带,拥有独特的山地森林小气候,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4.68万亩,相当于县里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拥有1亩茶园。其中,3.8万亩茶园通过欧盟等最为严苛的有机茶认证。

去年,古丈县完成茶叶生产加工6000余吨,实现产值5.6亿元。平摊到茶园中,每亩年产值在4000元以上。全县4万余名茶农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合作关系,人均增收2000元。

该县默戎镇牛角山村的龙光梅老人,今年给村里的“牛角山生态农业公司”采摘高档春茶时,1个月收入近2万元。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手脚麻利,一天大约可采4.5公斤鲜叶,每公斤的劳务费是140元。与多数古丈农民一样,龙光梅老人家里还有几亩自主茶园。

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自然价格高。牛角山生态农业公司拥有古丈毛尖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公司总经理龙献文这样算账:1公斤干茶需要5公斤鲜叶才能加工出来,单是鲜叶的劳务费就需要700元,茶园的日常管护、公司的加工和营销等成本还没算进来,所以市场上好的古丈毛尖单价肯定过千元。

但是,绿茶是全国六大茶类中竞争最激烈的,古丈14万多亩茶园中有大约6万亩在今后将陆续进入可采摘期,加之无法替代的工人采摘高成本,古丈毛尖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可预见的市场压力。

对此,县长邓晓东认为,种好茶,种绿色、有机茶,这永远是本,古丈将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力度抓营销,发展茶旅增效益。

在县内,建立茶叶专业市场“茶文化一条街”,形成真正的“茶市”。鼓励古丈茶企在省内外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开设实体店,树立形象,拓宽销路。充分挖掘欧盟认证的品牌效益,加大古丈毛尖出口力度。同时,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古丈毛尖官方网站,在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城开设旗舰店,紧跟时代步伐,吸引年轻人爱茶、喝茶。

古丈山水秀丽,兼有苗族、土家族风情。今年4月2日,古丈县举办了首届茶旅文化节,正是着眼于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7月21日,牛角山生态农业公司旗下的夯吾苗寨开始接待游客,5天接待人次超过1万,非常火爆。公司总经理龙献文又高兴地算起了账:游客食宿、现场购买古丈毛尖等消费,平均每人次达到200元,每天超过40万元。

从卖茶叶发展到卖环境,显然更能尝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古丈县规划,紧扣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推动茶园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同时,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民俗游。

浙江安吉古丈县精准脱贫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


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们生活中少不了茶饮,我国是产茶大国,这些年来,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茶产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就如浙江安吉古丈县,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等,都通过产业精准脱贫,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

去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了村民们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立即落实,牵线搭桥,确定湖南省古丈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从此,古丈县的精准脱贫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年多来,古丈县脱贫进展如何?本报记者近日赶赴古丈县作了探访。

茶苗捐到哪里

品牌跟到哪里

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也是一穷二白,人均收入不到400元。1998年,全村村民集资近200万元,种植白茶近700亩。由于白茶具有养生保健功效,受到市场青睐,黄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茶专业村。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黄杜村调研。他踩着泥巴路走进茶园,认真询问白茶推广种植情况,了解白茶如何引进,怎么扦插、采集、加工以及销售情况。

时任白茶基地负责人梅喜英说,那次调研后不久,当地的白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县政府注册了“白茶之乡”品牌,还免费对茶农进行培训。

“每当在新闻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贫困地区调研时,我都为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所感动。总书记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一直在奔波忙碌着。”黄杜村党支部委员盛月清说,作为先富起来的群体,必须要想办法为总书记分忧,为党和政府出力。

2018年4月,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想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新窝村、夯娄村3个贫困村获赠的“白叶一号”茶苗全部落地,覆盖当地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共430人。

翁草村还建立了古丈县格戎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76户317人已全部加入合作社,其中合作社与51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与全村建档立卡户签订了劳务用工合同。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援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用于购买农机设备和白茶基地购买泥炭土,改善“白叶一号”种植条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浙江省有关方面仍在持续发力,着力探索一条“捐得准、种得活、长得壮、产出高、销路好”的可持续产业扶贫路径。为解决种植后茶叶“有产品无大品牌”的问题,浙茶集团全程参与此次脱贫攻坚任务,承诺安吉“白叶一号”茶苗捐到哪里,浙茶集团的加工、品牌和承销就跟到哪里。

种下一片茶园

成就一个产业

在古丈县“白叶一号”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泽中引领下,近日记者来到了“白叶一号”茶叶基地。

茶山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一个高位储水池。据刘泽中介绍,这是茶叶基地引进的最新技术,在每年下半年旱季时,滴灌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记者看到,整个滴灌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铺设到茶山各处的管道不断延伸。与记者同行的古丈县茶叶研究中心责任人慨叹道:“肥水滴灌技术,让茶农们开了眼界。”

来自浙江省的经验,古丈县茶农受益匪浅。

今年7月2日,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来到翁草村,他第一眼看到茶苗,十分惊喜。盛阿伟指导茶农不要拔掉茶垄间的草,因为夏天这些草能起到给茶苗保湿降温的作用。

安吉县茶叶专家还向古丈县茶农讲解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专家还建议在茶树苗十分幼小的时候,套种一些粮食作物,这样可以促进土壤改良。目前,古丈县的茶苗长势良好,成活率在95%以上。

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古丈县不断进行精准脱贫探索。

古丈县严格按照“一亩白茶带动一个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每户不超5亩”的要求,采取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种植白茶实现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记者看到,古丈县昔日的荒山正在变成茶园。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盛龙说:“自2018年7月初拉开序幕,‘白叶一号’指挥部、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顶着酷暑,上门入户,宣传发动。经过半年奋战,白茶全部按照‘标准化、机械化、有机化’的高要求种植完毕。目前白茶长势良好,‘茶旅结合’效果初步显现。下一步,翁草村将把‘茶旅结合’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利用后发优势,将翁草村打造成产业示范村。”

外出村民返乡

做茶旅融合游

古丈县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桐君录》。“古丈毛尖”作为古丈茶乡的茶叶品牌亮相商界,走入国内外市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记者看到,在进出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上,各种生产、销售当地茶叶的广告、商铺和餐饮茶馆比比皆是。古丈县城茶文化一条街吸纳了各地茶叶经销商纷纷入驻,茶叶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白叶一号”项目落户古丈县,对当地茶业有巨大推动作用。古丈县常务副县长胡丕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吉白茶落户古丈,为古丈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给脱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全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安吉白茶的产业整体发展理念、品牌宣传推广意识、茶旅多业兴旺模式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支撑。”

目前,古丈全县茶园总面积16.5万亩,可采摘面积10.1万亩,形成了全县“近7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8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90%的村寨种植茶叶”的良好格局。

在县内打造“茶文化一条街”的基础上,古丈县积极鼓励当地茶企在湖南省内外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开设实体店,目前已在湖南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30个,部分茶产品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丈县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和打造了一批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全县有38家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先后入驻大茶网、工商银行“融e购”、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等平台。古丈县还与湖南湘茶集团电子商务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翁草村是一个位于群山之中的宁静苗族村寨,村里四处是典型的苗家建筑,黑瓦木墙,依山拥翠。翁草村全村214户,844人,有旱地也有水田,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由于土地贫瘠,这里是古丈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据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欧三任介绍,自从“白叶一号”项目实施以来,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截至目前,从种茶到培管,“白叶一号”项目付给当地村民的劳务费就达150万元。

今年6月7日是端午节,欧三任又没有回长沙陪妻女过节。翁草村要打造乡村旅游,欧三任就请来专家设计、规划旅游景点,3天的端午假期,欧三任都陪着专家设计扶贫点旅游规划。

记者了解到,由于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道路正在进行提质改造。在两年之内,外地游客到翁草村体验茶旅融合乡村游将更加便捷。

村民石泽辉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来村里观光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前段时间,湖南卫视大型生活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在翁草村拍摄播出后,更是让翁草村名声大振。

石泽辉原来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在外地打工,今年3月,他辞职返乡,盯上了苗寨旅游,将自家及周边5户农户的住宅改造成了苗家客栈。石泽辉带记者参观了他新改造的苗家客栈,客栈让人眼前一亮。

石泽辉还专程带记者看了他和返乡同伴投资的灵芝种植大棚。大棚里,直径一尺大的灵芝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记者了解到,翁草村茶旅融合乡村旅游正在规划之中。去年8月,湖南大学教授何韶瑶及博士团队与国家艺术资金项目“湘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创意设计”团队40余人,进驻翁草村半个月,为翁草村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了16个创意方案,为后续古村落建设提供了蓝本。

湖南常德“五一”采茶体验活动


五一期间,在湖南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的古洞春茶叶基地迎来了一场采茶体验活动,众人到茶园采茶,并观看茶艺表演。

茶叶基地

据报道,为切实了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市安监局党总支和市安监局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次参观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暨采茶体验活动,市安监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4月28日上午,市安监局一行38人来到位于桃源县茶庵铺镇的古洞春茶叶基地开始了半天的参观体验活动,大家抵达茶厂后,古洞春茶叶基地的工作人员以优美的茶艺表演,迎接大家的到来。一行人相约拍照,或席地而坐,一边品茶一边探讨茶艺与茶道,胜日寻香来,芳尽茶色新。在观看茶艺表演和品茶后大家换上采茶服浩浩荡荡地来到山上的茶园采茶,体验采茶之乐。唯有走进茶园的那一刻,才能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的愉悦悠然之情。采茶、制茶,才能体会到茶农的辛苦,大家采摘近一个小时的鲜叶,制成茶不到一斤。通过这样的采茶制茶活动,大家懂得了不仅仅是“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杯中茶同样也是片片皆辛苦。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前,市安监局开展参观美丽乡村暨采茶体验活动,让大家在劳动中卸下压力,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享受到了通过辛勤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

四川洪雅县山区茶园采茶工短缺 机械采茶逐步取代手工采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也逐步转型,机械取代人工的现象越来越多,作为产茶大国,我国多地茶园采茶工短缺现象明显,四川洪雅县也是如此,山区茶园采茶工越来越少,规模生产机械采茶成为一种趋势。

气候不利量减价升

“我有1亩多茶园才投产,还有1亩多是往年的。今年,我的茶叶最高卖到了72元/斤、最低的都卖成29元/斤,行情很稳当,60多元1斤的鲜叶行情持续了10多天。”6月1日,洪雅县中山乡金花村九组茶农方候芬把她家今年的春茶销售与去年做了个对比,很是一番欣喜:“去年鲜叶很相因,我只卖过一次60元/斤的,然后就是50多元1斤,最后低到20元/斤左右。”

洪雅县农牧局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家才介绍称,洪雅县大规模春茶收购于5月中旬结束。经初步统计:初期的独芽均价70元/斤,比去年周期上涨27.27%;中期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均价62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0%。同时,鲜叶在高位持续时间较久。以独芽为例,3月10日至3月25日,独芽一直稳定在60元/斤-70元/斤,比以往多持续7天左右。茶农的效益比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增长。

山区茶园

“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茶产量有所减产。全县总面积27万亩,投产面积25万亩,总产鲜叶0.6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产18%。”宋家才分析说:“减产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今年2月底至3月初,天气干旱导致茶叶生长困难,开采时间较去年延迟7天左右;到大量采摘的时候,又遇到下两三天雨才有一天适宜采摘的天气。”

尽管洪雅茶叶有所减产,但是市场需求并未下降。宋家才说:“企业为了满足加工量,在春茶收购期间都要抢购鲜叶,特别是全县360多家小加工作坊更需要靠量才有利可图。因此,鲜叶的价格反而涨上去了。”

山区茶园采工短缺

行情虽然看涨,可是在洪雅县瓦屋山、桃源、汉王、东岳等一部分山区茶园,却存在弃采现象。

在汉王镇谢岩村业主李应涛的300多亩有机茶园,记者看到茶芽长至五六寸了依然没有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弃采茶园。据了解,业主在茶园修有工棚,每年春茶期间都会管吃管住请人采茶,但今年“下两天雨采一天茶”的天气难以留住采茶工,因为,采茶工价如按每人150元/天计算,3天中一般只有一天能采茶、另外两天就在工棚消磨时间,平均下来工价只有50元/天,当然吸引不了采茶工。

“我们的山区茶园,交通还算比较好。但好多人出去打工了,农民干脆在茶园里种上了柳杉、香杉等经济林木,打算以后卖树,茶叶就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免费去采。但茶叶长势不好,采摘效益不高,茶农也懒得去采。”宋家才无奈地说。

机械采茶

规模生产机械采茶

“这实际上就是‘采工荒’的问题,江浙一带前几年就出现了,我省这一两年也体现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行机采。”四川省雅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付志洪说,他们在洪雅县柳江镇双溪村的5000亩投产茶园,自去年春茶采摘后期就基本实现了机采,节省了很多人工。

宋家才说:“要推广机采就必须散户向大户靠拢、大户向合作社或公司靠拢。要引导一家一户的农户把茶园流转给企业运作,实现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但目前洪雅茶园规模经营的只有10%左右,茶园推广机采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付志洪还说,茶园推行机采还需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予以引导。“生长期只有10天左右的独芽,除了好看以外,本身的内含物质不多,但是采茶的工价却占了大头;生长期长达二三十天的大叶茶,不仅内含物质更高,而且适合机采。所以,应引导人们更多的消费大叶茶。一般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以上的大叶茶都适合机采,这就可节约大量采工。”

然而,茶园流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采茶、新消费观念的培育,都非一日之功。当前,如何让茶园做到不弃采,有茶尽采呢?洪雅县茨楸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秘书长朱小根提出了权宜之计。

“针对春茶采工紧缺的问题,洪雅县茶学会2015年底就发出倡议,从青少年着手组织和实施采茶常识普及活动。”朱小根说:“尤其在今年春茶抢收期间,就利用了3个周末发动了50人次以上的帮助偏远丘区困难群众采茶行动。刚开始,志愿者人均1天只能采1斤多的鲜叶,熟练后人均采摘独芽或一芽一叶每天都在3斤以上。如果在春茶末期按50元/斤计算,我们一个青年志愿者一天的服务效益值,就可以帮助茶农节约100多元的人工采摘费用。”

安溪县:大力发展茶业 助推扶贫工作


在安溪县,一直大力发展茶业,来助推扶贫工作,如:茶企们建设专门资金用于茶业建设以及精准扶贫行动,通过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等活动加深党员与贫困户联系。不仅如此,茶农们还积极提升自身制茶技术造出好茶,实现脱贫致富梦。

学习制茶

提高制茶技能脱贫

在今年安溪县举办的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上,来自安溪芦田的杨连波进入20强。杨连波就是一位贫困户。

据杨连波介绍,他家三代人住在祖宗留下的老房子里。这除了因为他家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外,更因为前几年他制茶的水平还比较低。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茶技,去年,在第二届党员制茶大赛上,芦田镇派了一个老党员制茶高手手把手教他们做茶。今年,芦田镇的制茶比赛又有原国营芦田茶场的老茶师对他们结对帮扶。他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的制茶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获得安溪县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大赛三等奖、芦田镇制茶比赛第二名的成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铁观音制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他做的铁观音毛茶一斤也比往年多卖了二十元。他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做好茶,就一定能摆脱贫困。他做到了。

安溪茶企

企业成立基金积极捐款

在扶贫路上,安溪茶企也在行动。

去年,华源茶业合作基金在安溪成立。这是国内首支茶业合作基金。据介绍,华源茶业合作基金由安溪华源茶业筹资设立,从当年起,连续3年,华源茶业每年出资50万元,组成专项基金。基金主要有两个用途:用于支持产茶村、专业合作社、茶农,强化茶园基础管理,实施科技兴茶,坚持传统制茶工艺和国家标准,贯彻执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定,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参与“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开展技术扶贫、资金扶贫、产销合作扶贫。

双格村村主任高艺峰介绍,双格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3户89人。该笔捐款将全部用于村里教育扶贫,包括村小学软硬件建设和贫困学生扶助计划等。

高艺峰告诉记者,门票助力扶贫只是个突破口,双格村将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发展农副产品、餐饮等服务业,为双格村脱贫提供更好发展条件。

党员制茶

党员投身茶业扶贫

党员帮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10月份,安溪县在芦田镇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举办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在探索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发展路上,安溪县坚持以“一叶”带“百业”,把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促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发力,带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结合,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理论测试、专题研讨与技能考评结合的形式,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评出一批“党员制茶能手”,以赛促学、以评促做。同时牵线搭桥让党员制茶能手与贫困户结对联系,形成“党员人才+贫困户”的有效帮扶模式。活动期间,参评党员与贫困茶农签订帮扶协议、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与贫困茶农签订劳动就业意向合同等。

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推进产业扶贫上,广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同时帮扶贫困茶农制好茶、卖好茶。

湖南邵阳县: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


湖南邵阳县是油茶种植大县,近几年来县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今年该县茶油产值已经冲破20亿元大关,达到了24.5亿元,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

油茶

邵阳县被誉为三湘“天然油库”,有“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之称。近日,记者从邵阳县召开的省重点项目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扶持发展油茶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县里每年向油茶产业投入6000万元以上发展引导资金,对油茶基地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并创新推出林地流转、茶林入股、林地务工、护林补贴、造林养老、茶林观光等“六林”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拓展富路。

着力建设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推动油茶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示范园总投资8亿元,两年多来已完成投资5.77亿元,建成了交易、会展、检测、培训、科研等中心,开设了油茶博览专区,开通了“国油网”。

目前,邵阳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5.4万亩,年产茶油1.89万吨,已累计带动3.9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湖南衡阳:金融帮扶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


望着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大路村是湖南衡阳耒阳市公平圩镇的一个贫困村,为了帮助当地的贫困户发展油菜产业,今年该市开展了一场“惠农担-油茶贷”金融帮扶活动,很多贫困户申请了贷款,承包了不少的油茶林,刘洪全就返包了171亩油茶林,预计纯收入可达7万元,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笑在嘴上、乐在心里。

贫困户怎么承包得起这么多油茶林?原来,这条脱贫的路子是“贷”出来的。“我们用公司资产作抵押,给林农担保贷款,然后将公司油茶林地返包给农户,按6∶4的比例与农户共享收益。”湖南神龙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元介绍,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帮助有资金缺口的贫困林农发展油茶种植。目前,公司已在耒阳、常宁共流转林地12.6万亩,其中7.56万油茶种植区已吸纳1.6万户贫困林农参加种植、抚育。

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迅速,现有油茶林378万亩,成为当地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油茶产业的扶贫作用,该市大力落实国家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缓解贫困户资金压力。目前,全市已发放油茶林抵押贷款2亿元,贴息576万元。

“我们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力争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衡阳市林业局局长陈骏介绍,今年该市开展“惠农担-油茶贷”金融帮扶活动,与5家金融单位签订了扶持林业产业、油茶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切实帮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油茶产业大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