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什么茶 坚守传统工艺回归健康本质的品饮

发布时间 : 2019-12-02
白茶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广西白茶是什么茶 桑植白茶是什么茶

白茶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福鼎,有着丰富的特产。如味道鲜美的槟榔芋;千姿百态的玄武岩;被称为“果中之王”的柚子。不过福鼎人最喜欢的是“茶中皇后”——福鼎白茶。

去年以来经济大形势影响,茶市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唯独白茶,却是逆势增长,表现非常抢眼。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以往主要用于出口,90%以上销往海外。金融风波后,渐渐转向国内市场,目前国内销量占比已达到20%-30%。北京、广州、济南、大连、青岛、哈尔滨,都有相当市场。白茶这两年发展非常快,前景看好。

白茶是什么茶?白茶一般生长在山脚,山腰上。外形,似一团团路边的杂草。摘下之后,颜色透着灰白,又小又短,像刚发芽的小草,十分弱小,不引人注目。你别看它外表,其貌不扬,只要一放入杯中,倒入开水,小白茶便立刻活了起来。在水中,尽情地跳着欢快的舞蹈。当小白茶停下脚步时,你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整杯水,已经变成了药黄色,如琥珀一般,散发着丝丝怡人的清香。

白茶是什么茶?白茶喝下去,一股清香弥漫开来。分成两路。一路直冲脑海,令人心旷神怡。一路直钻心田,令人香至肺腑。淡苦之中,泛着微微的甜。是啊!苦中带甜,醇厚清香,这正是福鼎白茶,独有的品味,独有的风格,独有的精神。难怪,福鼎白茶能成为世界白茶之最。据《本草纲目》记载,茶数阴,具,清肺止咳,提神醒脑之功效。将白茶捣碎之后,放于伤口之上,可消炎止痛,去肿化瘀。

白茶是什么茶?如今,白茶已在福鼎这古老的土地上,流传了数百年之久,那绵绵如轻烟,苦中更蕴甜的茶香,将伴随着每一个福鼎的生活。坚守白茶,坚守白茶传统工艺,坚守原生态真有机的制茶理念,回归品饮消费本质,非常健康。白茶是什么茶?白茶就是回归健康本质的品饮。

小编推荐

品饮白茶的6度是什么意思?


“净、香、润、厚、甘、甜”,是品鉴福鼎白茶的核心标准,它既为制作高品质白茶奠定了科学依据,也为消费者了解、品鉴白茶提供了一个客观清晰,可对比验证的参照体系。

干净:味正不杂,至纯至净。茶为饮品,净度是首要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基础。但净度对于市场上大多数白茶而言,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标准。

幽香:山野幽香,清蕴悠远。白茶的香气以净度为基础,净度纯,香气正,没有杂味干扰。工艺严谨、制作精良的福鼎白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不会像绿茶、乌龙茶香气那样奔涌浩荡、明显外扬)。香气纯正是判断白茶制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白茶的干茶香、茶汤香、挂杯香,均为含蓄内敛,嗅之,不事张扬;饮之,丝丝缕缕,沉稳遍布口腔,留香持久。

滑润: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优质的福鼎白茶入口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不干喉!如无此特点,或者是工艺出了问题,或者是原料自身局限。

醇厚:气韵饱满,物质丰富。福鼎白茶的厚度主要表现为气韵感和物质感。气韵感是指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很多老茶友都深有体会。苦涩不显,不苦而甜,萦绕丰沛,体感明显。物质感是指从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起头的苦涩味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层次丰富,物质厚实。

回甘:回甘生津,舌底鸣泉。回甘是白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毫香转蜜韵的过程。新的福鼎白茶,入口丝丝清凉的毫香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毫香味是白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或涩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尽甘来的整体过程,是鉴别白茶优劣的重要指标。

蜜甜:收尾必甜,如蔗似蜜。优质的福鼎白茶,经久耐泡,滋味稳中有变,循序渐进(茶味不会陡然寡淡,全然水味),最后出现的味道一定是丝丝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让人流连忘返。泡至最后可再煮饮,小银壶、紫砂壶、陶壶均可,更是苦中带甜,滋味悠长,回味无穷!

茶最本质的味道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白茶里


要问我国六大茶系中,哪一款最接近茶叶本身的味道,我想,答案就藏在白茶里。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很多人是从这里开始了解到白茶的,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人对白茶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其实,白茶在我国茶叶大观园中,是极其独特的存在,十三夷对白茶也是格外偏爱。

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白茶,寻找最接近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

了解白茶,从产地开始

白茶的主产区在福建,分布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此外,云南也有生产白茶,集中在景谷(秧塔村)等地。因地理气候条件上的差异,福建的白茶以银针、白牡丹、寿眉等为代表,而云南的白茶则以月光白及大白茶为代表。

那么我们详细说说福建的白茶。

福鼎与政和是两大主产区,从茶树的生长环境上来看,二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政和靠山,福鼎临海。政和位于闽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较高,气温较福鼎来说,更低些;福鼎位于闽东,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地势平坦,常年有海风吹过。

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茶叶特性。政和白茶芳香馥郁,花香果香明显;福鼎白茶,滋味鲜爽清甜,细腻绵柔。

了解白茶,接着看制作工艺

最近特别流行极简主义美学,我认为白茶也称得上茶界里的“极简主义”,相较于其他茶类,白茶的制作工艺显得很简单,没有像武夷岩茶那样繁杂高超的制茶技艺,白茶尽可能地保留着茶叶最原始的滋味。

白茶的制作工序仅有四步:采摘—萎凋—干燥—保存

这种制法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比较高超,既不会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最大程度上保留着茶毫,形成一种独特的“毫香”。

白茶的制作工序中,萎凋是“重头戏”,选用日光萎凋制法,能将白茶纯粹、清新、自然的味道发挥到极致。万物都依赖阳光,才得以茁壮生长,白茶的日晒也是个神奇的过程,用热量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吸收阳光,饮一口也满是阳光的味道。

白茶不炒不揉,也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因此滋味鲜爽甘甜。近来年,越来越多的茶客接触到白茶并且爱上它。

什么是传统白茶,什么是新工艺白茶!


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微发酵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相比于其它茶类复杂的加工工艺,白茶只有两大核心工艺,一是萎凋,二是干燥。

一、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在这个过程中,茶青脱水并产生一系列的理化反应。

但萎凋过程需要严格适宜的天气条件,需要及时观察叶温变化,当叶温提升到一定程度,需将之移至室内凉置,否则叶温过热,氧化速度太快,毛茶叶片叶梗芽蒂部分发红,茶汤粗涩偏老;当叶温过低,叶体暗淡发黑,茶汤混沌。

因此必须对晒制时间、温湿度、风力风向等的把握与控制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形成鲜美爽口、甘霖醇和的白茶。

二、干燥

用烘干机烘干或晾晒的手段来降低茶品含水量,茶叶达到一定程度的干燥度易于保存,还可以提高香气。

以上是白茶传统工艺制作方法,工艺以不炒不揉为特点。

新工艺白茶是福建地区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是在传统白茶不炒不揉基础上增加了轻发酵和轻揉捻两个工序。

轻发酵是指将萎凋之后的茶叶堆积,堆积厚度视气候而定。干燥温度低的气候,堆积厚一些;潮湿温度高的气候,堆积薄一些。轻发酵可以增加茶汤的醇厚感以及蜜糖香。

三、新工艺白茶的具体工艺

鲜叶采摘——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堆积发酵——轻揉捻——干燥。

其中揉捻是新工艺白茶的核心,揉捻时需要注意茶叶的老嫩度。嫩叶需要轻揉捻,且历时要短。老叶需要重揉捻,历时要长。

四、传统白茶VS新工艺白茶

1、工艺上区别

传统白茶的工艺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轻发酵和轻揉捻两个工序。

2、外形上区别

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茶,其外形自然舒展,因鲜叶脱水微微卷曲,成品颜色呈现灰绿或者墨绿。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

3、汤味区别

传统工艺的白茶汤色清亮,以黄色为主色调,明黄、杏黄、橙黄等。新茶滋味鲜爽、花香馥郁;老茶滋味醇厚,有药香、枣香等多种香型。

新工艺白茶增加了轻度揉捻与渥堆两道工序,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口感相对稳重,即使是当年的新茶喝着也有几分老茶的味道。

4、转化区别

传统白茶则越存越陈。

轻度揉捻与渥堆对于白茶来说等于是变相的杀青,经过这两道工序,新工艺白茶中的活性酶被破坏严重,难以转化。

做旧白茶:市面上还有一种“做旧老白茶”,由于其工艺跟“新工艺白茶”有些类似,因此被宣传成新工艺白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做旧老白茶一般是用未经陈放的新白茶,洒上水以渥堆方式使之高温发酵;或在仓储过程中人为加速转化;或新茶老茶拼配等手段做成。

虽然,做旧白茶在口感和品相方面都跟新工艺白茶很相似,但是久了会完全坏掉。

可以辨别的是,做旧老白茶整体颜色单一,不是褐色就是黑色,看起来没有生气;滋味平滑,香气也单一,几泡下来就没有什么味道;茶叶的脉络并不清晰,没有韧度。

五、总结

新工艺白茶口感较浓,传统工艺白茶口感较淡;

新工艺白茶难以转化,即便储存久了也不会有陈香味,传统工艺白茶越老越陈,越陈越香;

新工艺存放3-5天左右基本完全发酵完,营养流失严重,口感会有衰退迹象,适合消耗,收藏价值不大,传统工艺白茶具备收藏价值。

白茶的发酵工艺是什么


白茶的发酵工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白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实际上白茶是一种微发酵茶,白茶在萎凋的过程的进行了轻微的发酵,只是因为发酵程度太低,所以叶绿素的变化太少。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2~4次,每次20~25min,历时1~2h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

春茶初期室外温度25℃,相对湿度65%左右,每次晒25~30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30℃,相对湿度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10~15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

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64%~80%,萎凋总历时48h左右,并分别于32h和40h左右进行2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有白茶共有的加工工艺

C.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9~35℃,湿度65%~75%,历时18~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6h,室温29~31℃;7~12h,室温32~35℃;13~18h,室温30~32℃;18~24h,室温29~30℃。

当萎凋叶含水量达16%~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

堆积厚度25~35cm,堆中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历时2~5h;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总之,白茶的确是经过发酵的,该发酵发生在萎凋工艺中。

传统白茶初制作工艺


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茶能喝到“阳光的味道”,因为整个制作工序不炒不揉,鲜叶采下后要让茶青吸饱太阳光,这全靠制茶人手工操作;白茶只有萎凋和干燥,两步成茶,这对制茶人的经验要求是非常高的。

传统白茶初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历史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

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什么?


白茶素以“不炒不揉,自然晾晒”的至简工艺区别于其它茶类,关于白茶简单的工艺,许多茶友经常听到的词应该就是“萎凋”,你可能知道萎凋是白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你真的懂萎凋吗?

许多人对白茶的萎凋有着较粗浅的认识,认为白茶萎凋,只需要放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即可,其实不然,那么白茶萎凋到底是怎样的呢?

而实际上白茶的萎凋是十分严格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独有的品质。

那么你知道什么因素会影响白茶的萎凋吗?

1.温度与相对湿度

温度与湿度是影响萎凋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白茶萎凋相对适宜的温度是20℃至30℃,而相对湿度60%至80%为宜。若温度低,湿度大,氧化慢,水分散失缓慢,易造成青绿,色泽偏暗,严重的会因萎凋时间过长造成霉变,因此掌握好环境的温湿度十分重要。

2.通风透气

空气流通不仅可以给萎凋叶提供生化变化所需要的氧气,而且空气流经鲜叶面及时吹散叶面水蒸气分子,可降低叶间的相对湿度,减少水分气化的阻力,促进水分蒸发,使萎凋叶的呼吸代谢畅快,进而让鲜叶内含物的转化顺利进行。

3.控制好萎凋时间

自然萎凋的时间需要精准把控,如萎凋时间太短,鲜叶内含物转化不足,叶色显偏青绿,香味有青气味等现象,如萎凋时间太长,内含物转化过度,则使叶色显偏黑色,香气滋味则会失去鲜灵度。

可以说萎凋是白茶工艺中非常关键的步骤,那又会对白茶产生哪些影响呢?

1.外观的形成

萎凋过程中,鲜叶中的水分会逐渐散失,叶背细胞的失水速度大于叶表细胞,引起叶表叶背张力的不平衡,从而形成白茶良好外形,白毫银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也是萎凋的功劳。

2.香味的形成

白茶在萎凋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下降,多酚类的酶促氧化逐渐为非酶性的自动氧化所取代,可溶性多酚类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氨基酸与糖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了白茶的香气,同时氨基酸的不断积累,也对增进白茶的香味具有一定的作用。

3.甜味的形成

白茶萎凋过程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糖类,但是此时呼吸作用会消耗掉这些糖类。在萎凋的后期,由于鲜叶过度的失水而抑制了呼吸作用,分解形成的单糖多于单糖的消耗量,糖量就会慢慢积累。

白茶的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单是萎凋这个环节其中就深藏着许多学问,当然一杯好茶并不是只靠萎凋就可以形成,还有前期的采摘,后期的干燥,老白茶更是讲究,不仅要经过多年陈放,晒白金老白茶还要经过六道层层精制而成,方可成为一杯口感纯正的好茶。

白茶有什么制作工艺?工艺要点是什么?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白茶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

本文关于《白茶是什么茶 坚守传统工艺回归健康本质的品饮》的内容也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还想了解更多白茶有关内容,可以点击栏目:白茶的工艺特点是什么查看,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