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是茶树枝、叶被称为茶树养分

发布时间 : 2019-12-02
抹茶是什么茶树 茶树和白茶树 老茶树

抹茶是什么茶树。

芽是茶树枝、叶、花的原始体。芽位于枝条顶端,称为顶芽;着生在枝条叶腋间,称为腋芽。顶芽和腋芽,统称为定芽。另外还有生长在树干茎部的不定芽,又称为潜伏芽。潜伏芽在树干发生之初就存在,虽然由于树干的粗壮而隐伏在树皮内处于休眠状态,但依然保持着生命力,只要将其上部枝干砍去(如重修剪、台刈等),新的枝条就可以萌发出来。

叶被称为茶树养分的加工厂,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可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同时,叶还是茶树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器官,蒸腾作用能够散发树体因阳光照射而累积的热量,并促使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料;呼吸作用可以和外界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更重要的是,人们种茶主要是为了采收幼嫩的芽叶制造成品茶。所以,处理好采叶和留叶的关系更为重要。叶分为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叶片互生,有锯齿、短柄和叶脉。叶脉多为8—12对,少为5—7对。中间一条主脉,沿主脉分生出侧脉,侧脉至叶缘2/3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连。叶的形状有椭圆、圆、卵、倒卵、披针等几种,色泽有浅绿、绿、深绿、黄绿、红、紫等。

茶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为两性花,开花较多,多是白色或淡黄,少数为粉红色。雄蕊排列数轮着生于雌蕊的周围,每一雄蕊分花丝、花药两部分,是制造精细胞的器官,有200—300枚。

雌蕊分为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子房内有胚珠,是发育卵细胞的器官,下面有蜜腺,可分泌蜜汁;子房上面为花柱,柱头3—5裂,可以黏附花粉。昆虫将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每年的10—11月是茶花的盛花期。茶花的寿命一般是2—3天,阴雨时可延长至一周左右。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树虫害--茶树茶芽瘿蚊


学名 Contarinia 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茶区。山区或近山区发生较多。

寄主 茶树。

为害特点 幼虫侵害茶芽,刺激茶芽发育畸形、肿胀,形成虫瘿,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的质量。 形态特征 雌成蚊体长2.5—3mm,翅展4—4.8mm,体黄褐色,被有黑褐色细毛。头扁圆形,复眼黑色,两复眼相接,没有单眼。触角14节,柄节、梗节圆且短小,鞭节圆柱状,第一鞭节长于其它各节。胸背隆起,背板黑褐色发达,近三角形。翅黄褐色,翅面上具不规则近黑褐色斑驳5—6个,翅脉简单。足细长,跗节5节。产卵管针状。雄蚊体长2.2mm,黑色。触角14节,基部2节与雌蚊相似,余各节呈哑铃状,好象2节,整个触角似为26节。翅面无斑纹,色较深。腹部肉红色,细小。卵长0.12mm左右,长椭圆形。幼虫共3龄,三龄虫体长2—3.2mm,长纺锤形,黄白色,老熟后变黄。蛹长2—2.5mm,长圆形,乳白色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 广东年生3代,以幼虫在瘿苞内或土中越冬。各代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一5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各代瘿苞出现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7月下旬一8月中旬、10月上旬一10月中旬。入土幼虫在土中建一土室于翌年3月化蛹,羽化后的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不强,有趋光性,羽化的当天就可交尾,把卵产在桑树刚萌动的幼芽上,每雌常产卵60一80粒。成虫寿命l一6天。初孵幼虫在产卵芽中为害,取食生长点,致受害芽形成瘿苞,不转移,老熟后从瘦苞基部向外爬,弹跳入土,在土中结茧化蛹进行休眠。幼虫共3龄。高温、日照较少阴凉的山地茶园或海拔较高的茶园易受害。大叶种茶树上虫瘿多,密度也大。天敌有广腹细蜂、黑蚂蚁等。

防治方法 (1)幼虫发生期间采茶时,注意摘除瘿苞,集中烧毁,可减轻下一代为害。

(2)在幼虫出苞后进入土中阶段于茶丛下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敌百虫粉剂2—3kg,也可制成毒土撒在表土层毒死入土幼虫。(3)在成虫出土盛期于茶丛下层或土表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茶树芽枯病| 茶树芽枯病的症状|茶树芽枯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芽叶尖端呈黄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褐色、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无明显边缘,病芽叶枯焦,扭曲易破裂。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该病肯暴发快、易成片发生,危害严重。值得提请菜农注意的是;茶芽枯病症状与小绿叶蝉为害症状相似,不同的是小绿叶蝉为害的茶树芽叶呈红褐色,被害叶无黑色小粒点。

冬季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入冬后至早春前,要对茶园进行认真清理,及肘摘除茶树上残存的病叶,以减少病菌染源。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次整形修剪。对死得其所

春芽叶要早采勤采,以减法病源侵染;2。花剂防治。对发生茶芽枯病的茶园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同时,不觉需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具体方法为:亩用杀菌剂甲基托布津100克,或多菌灵100至150克(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即可,若选用其它药剂,需在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用)加水50至75公斤对茶园均匀喷雾1至2次(喷雾后若遭受雨淋,应按上述方法重新追回喷雾),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症状 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春茶的幼芽、嫩叶和新梢。叶尖、叶缘染病病部初为黄褐色,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的病斑,病叶扭曲或向上下卷曲枯焦,易破裂,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幼芽、鳞片、鱼叶染病多先变褐,造成病芽萎缩不再伸展,后期变为黑褐色枯焦状,病部可见黑褐色小粒点。

2、病原 Phyl10sticta germmiphliae Chen et Hu 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斑正面的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表皮下,孢子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有孔口,大小90—245μm,器壁薄,膜质。器内生很多无色单胞圆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大小2—6×2—4(μm),孢子里具油球1—2个。该菌器孢子小,但分生孢子器及孔口较大,仅侵染嫩芽、嫩叶,不为害茎,别于为害茶树的其他叶点霉或茎点霉。该菌生长适温20一27℃,高于29℃时菌丝不能生长。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及越冬的芽叶中越冬。翌春3—4月份气温升 到10℃,相对湿度80%左右,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在水湿条件下释放出来,借雨水和气流传播蔓延,侵染幼嫩芽叶,经2—3天潜育,产生病斑。该病属低温型病害,主要发生在春茶期。每年3月下旬一4月上旬,春茶发芽期开始发病,4月中旬一5月上旬进入春茶盛采期时,气温20一25℃进入发病盛期,6月中旬后最高气温超过29℃时,病情扩展停滞。此外春茶期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高,对病原菌生长发育有利,利十该病发生和扩展。进入夏茶期以后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增高,则能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病害停止扩展。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福州水仙、坞坑、大毫茶、祁门储叶等萌芽迟的品种较抗病。碧云种、福丁种、黄叶早、龙井43号等萌芽早的品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的茶树品种。如鸠坑、福建水仙、政和、龙井长叶、荚红1号、台茶7号、台茶9号、台茶13号等。(2)春茶期提倡早采、勤采,茶树上尽可能少留嫩芽,以减少侵染机率,减少发病。(3)春茶萌芽初期老叶罹病率4%一6%时,开始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非采摘茶园可喷洒1:0.5:100半量式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500倍液。此外,茶叶采摘前20一30天,喷迦姆丰收液肥500倍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