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款普洱两种不同茶具冲泡,滋味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不同茶叶的冲泡手法 茶粉和茶叶有什么不同 各种茶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不同茶叶的冲泡手法。

不同的茶,口感不一,怎么才能更好地冲泡出其特色,让滋味在口中绽放,也必有一番诀窍。外在的影响因素太多,但采用不同的茶器冲泡,对一款茶的滋味有什么影响,也可研究研究。

这一次,我们就做了一次实验。

两种茶器泡同一款茶,我们与茶的实验性对话

考虑到日常冲泡常用的器具,我们选取了瓷盖碗、紫陶壶这两款不同材质的冲泡用具,来进行这一次的对冲体验。其余的公道杯、用水、茶水比等因素则是完全相同。

同时,对比试验里我们还邀请了从专业到小白级的各种小伙伴来品饮,通过对不同材质的茶器冲泡出的茶进行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记录,来看看采用不同材质的茶器冲泡同一款茶,对茶的影响究竟是如何。

对比实验准备

用茶:普洱生茶

用水:紫陶缸存储的山泉水

茶水比:7g:110ml

水温:100度沸水冲泡

前两泡10s出汤,可以闻到茶中的植物清香伴着明显的花蜜甜香。瓷盖碗可以闻到比较明显的花蜜香,紫陶壶则相对沉稳一些,没那么直接但是香气均衡。茶汤入口比较细腻,香气融入茶汤之中。紫陶壶与瓷盖碗冲泡的茶汤汤感质柔。

第三泡开始,不同材质的茶具冲泡出来的茶汤,可以感受到更加明显的滋味浓强度比较。共同点在于茶汤颜色加深,入口滋味稠厚度和饱满度增强。品饮之后开始有生津,尤其是紫陶壶的茶汤生津明显。瓷盖碗的茶汤,更显细腻。紫陶壶的茶汤,则更有厚度。

四五泡15s出汤,茶汤金黄油润,汤内含香,厚而饱满,饮过生津持续。变化上,瓷盖碗出的茶汤柔和细腻更优,表现仍然很均衡;紫陶壶中的茶汤依然醇厚饱满,饮过有回甘且明显,专业的茶客讲喉咙有清凉感。

到第九泡,沸水40s。汤色变得浅黄明亮,汤甜柔。瓷盖碗出的茶汤依旧保持了柔的特色,淡而甜;而紫陶壶冲泡的香气最为持久,汤质仍有一定稠厚度。

对比实验结论:

瓷盖碗:表现均衡,水柔香扬

小伙伴认为相较而来,瓷盖碗冲泡后的表现,一直很稳定且细腻,的确接受度最高。瓷质盖碗泡出来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

紫陶壶:劲道十足,内质厚重

可以说紫陶壶冲泡的茶叶茶汤内质最为厚实有力,能有层次地体现出茶的变化。如一开始香气的表现并不那么直接,但却最为持久、稳定;滋味上,前段有微苦,化开较快,中后段醇厚度一直保持得比较稳定。

小编推荐

“喝茶”与“品茶”有何不同?


说到茶,有说“品”也有说“喝”。看似差不多的动作,实则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语境、氛围就完全不同了。

字面来说,喝茶与品茶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喝茶,是一种随意的状态。常三两知己围桌而坐,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不强调喝的内容,喝的茶,或许就简单带过,以很休闲的状态聚会。

品茶是一件雅事,更具有仪式感。配什么茶具,用什么水,听什么音乐都可以讲究。把品茶看作诗歌艺术的欣赏,在“品”字上面下功夫,茶的好坏、茶的滋味、茶的意境,都要品出个究竟。

喝茶是生活,是一种健康的习惯。品茶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更美好的境界。

生活来看,喝茶与品茶也可能是同一个意思。

有时,说“喝茶”也是“品茶”的一种谦称,轻松地约上三五好友,席间一泡好茶拿出,实现了品的美好。而说“品茶”,看似严谨,或许也只是为了借一个仪式让大家难得聚聚。皆善也。

美好源于平凡的累积。纵观现如今,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生活平凡的质感,执着于表面的精彩,结果疲于追逐。正如品茶源于喝茶,喝茶都未有成为习惯,直接谈“品”,未必品到真谛。

东晋诗人陶渊明常描写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被苏东坡评价为:“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但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

在当时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的时代,他的“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含韵味”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其实喝茶和品茶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喝茶、品茶都需要花时间、花心思。再平淡的日子也有美好,也要积极,重要的日子,才能够用心准备。

任何事就是由喝到品,再到喝的过程。喝茶多了,生活的品质会慢慢提高,对生活的审美、感悟会慢慢提升,喝茶会带来一种不可思议的回报,慢慢的遇到了好茶,也就学会了品。当品成为了一种习惯,对于你来说,它就是喝茶。

喝茶与品茶,都是一种生活的修行。茶是你的,生活是你的,不论何事用心对待,平凡与不凡之间就没有界限。选择决定了走向,拿起茶杯,则一切都在盏中。

不同茶具冲泡普洱茶的特点不同茶具冲泡普洱茶的特点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在最早时期,只是采用紫砂壶冲泡或是直接煮茶方式,但经过后期演化,人们寻找出更多适合冲泡普洱茶的茶具。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不同茶具冲泡普洱茶的特点。

一:盖碗杯

由于盖碗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地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

用清雅灵便的盖碗冲泡,不失为冲泡普洱茶最好的茶具之一。用盖碗泡普洱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器具优廉易取得,操作简单方便;二是易清洗且不留宿气,下次再冲泡普洱茶时,温杯洁具就可以用;三是可以很直接表现普洱茶香气与滋味;四是用盖碗冲泡普洱茶,则泡茶者可以很好地观看茶汤与茶底,从而能随时注意调整泡茶手法。但盖碗冲泡普洱茶,不容易保温,也很难将普洱茶茶气茶香给完整冲泡出来。

二:紫砂壶

由于普洱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最佳。

紫砂陶的特点: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有还原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

普洱茶的特点是吸味,紫砂就弥补了普洱茶吸味的特点,提升普洱茶的香气,滋味更醇厚!尤其适合有年份的普洱老茶!

三:紫陶壶

紫陶壶也算是陶具之一,是云南建水本土所产最好的冲泡普洱茶的茶具之一。由于普洱茶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地表现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土陶瓷壶一般体积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陈韵,故土陶瓷壶是冲泡普洱茶的上好器皿。

但是本土紫陶壶,因为含铁量极其高,加上双氧气孔等特性,造成紫陶壶保温性非常好,而冲泡普洱茶则是需要高温透气茶具,所以紫陶壶才是冲泡普洱茶最好茶具。紫陶壶还可以很好将普洱茶茶香、茶气给冲泡出来。

各位茶粉,以上几种冲泡普洱茶的茶具,你常用哪种呢?

云南和广西两大黑茶有何不同?


广西的六堡茶和云南的普洱茶,都属于黑茶,都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称。普洱茶这些年发展迅速,名声大噪。六堡茶名气显然没有普洱茶那么大,但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茶文化的兴起,古树茶的火热,广西的六堡茶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就目前来说了解六堡茶的人还是少得可怜,所以现在就来说说一下六堡茶与普洱茶的不同之处。

1、产地不同:六堡茶产自广西,而普洱茶来自云南。

2、原料不同: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再按照一定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的原料还可以分为野生古树茶,栽培型古树茶,台地茶等。六堡茶的原料是广西大叶种及苍梧群种鲜叶为原料。

3、制造工艺的不同:六堡茶的制茶工艺步骤有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其制作特色在于“双蒸双压”技术。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最终干燥这几个环节。两款茶在渥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六堡茶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渥堆,普洱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础上再进行渥堆发酵的。

4、外观不同: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光润,茶汤汤色红浓,特有的“中国红”香气醇陈、醇厚。而普洱茶外形条索肥嫩、紧结,色泽黑褐或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深红色为正常,香气陈醇,滋味醇和、爽滑、回甜。叶底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

六堡茶和普洱茶的口感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六堡茶分厂茶和农家茶而且茶叶茶味随时间变化而变幻各有不同。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茶叶口感又因茶叶山头的不同、存储环境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而没有统一标准。六堡茶和普洱茶均是难得的好茶,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对人体的益处颇多。怎么选择两款茶叶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选择。

白茶和黄茶有何不同?


黄茶是小众茶,产销量占六大茶类不到1%;白茶是近几年市场复苏的茶叶,在六大茶类中的市场份额小于5%。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白茶和黄茶的认识和理解。

1、工艺不同。白茶是指将鲜叶经过晾晒萎凋到九成干,然后用文火烘至足干制成,属于微发酵类茶叶。黄茶是指将鲜叶经萎凋、高温杀青、闷黄、烘干的茶叶。黄茶属于轻发酵类茶叶。

2、生产周期不同。白茶生产过程缓慢,从鲜叶萎凋开始计算,一般需要24-72小时;黄茶要求茶青当天炒制,闷黄分为初烘前的湿闷和初烘后的干闷两种,也可两种方法并用。湿闷时间短,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干闷时间长,时间为48-120小时之间,须等到茶坯产生甜香味后开始足烘。

3、核心工艺不同。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重要工艺是干燥,不炒不揉;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工序很繁琐。以君山银针为例,分萎凋、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10道工序。

4、核心技术不同。白茶的核心技术是萎凋走水,保持茶青表面持续、均匀、不间断水分蒸发,带动茶青内部走水,促进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黄茶的核心技术是闷黄,闷黄火候不够,黄变不彻底;火候过头,容易降低品质产生水味和闷味,甚至变性成黑茶。

5、加工温度不同。白茶晾晒萎凋(包括热风萎凋)和干燥整个过程,温度低于70℃;黄茶加工温度高,一般杀青为120℃-150℃,初烘为100℃-120℃,足烘80℃-100℃,老烘60℃-80℃。

6、劳动强度不同。白茶生产工序少,劳动强度小;对比而言,黄茶工序较多,劳动强度大。譬如,霍山黄芽的拉老火工艺,20-30斤的茶叶,由两个工人抬着在木炭明火上方烘焙,每一烘往返数千次,需要20-40分钟,步行3-5公里。

7、生产成本不同。白茶工艺简单、工序少,生产成本较低;黄茶的工序多,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较高。

8、品质稳定性不同。目前阶段,多数企业的白茶生产受天气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品质不稳定。但是,茶人洪治认为只要解决萎凋环境问题,白茶的品质稳定性很高,优良品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黄茶因为工艺复杂,影响品质的因子较多,如萎凋的长短、杀青火候、闷黄的条件和火候、干燥的程度等。

9、营养成分不同: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杨伟丽教授的试验,白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3.78%,黄茶16.71%;氨基酸含量白茶为3.155%,黄茶为1.361%;咖啡碱含量白茶3.86%,黄茶3.09%;可溶性糖白茶12.5%,黄茶10.57%;黄酮类白茶为2.05mg/g,黄茶为1.15mg/g;水浸出物白茶31.9%,黄茶为27.6%。除茶多酚外,白茶多数营养成分含量高于黄茶,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10、口感不同。两者之间风格相似,但又有不同。白茶柔绵甜,自然气息浓,耐冲泡;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嫩香清锐、滋味醇和,青味和苦涩味较轻,栗香明显。

11、茶性不同。多数人认为白茶性寒,其实不然,白茶如果萎凋走水充分,叶底堪比武夷岩茶,半红半绿,茶性温良,适宜男女老少四季饮用。黄茶较温良,闷黄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但是新上市的黄茶火气大,最好1个月后品饮。

12、冲泡要求不同。白茶对于茶具、水、水温、浸泡时间的适应性较强;黄茶相对比较苛刻,受光源影响较大,不宜长时间浸泡。

13、存储要求不同。白茶保质期长,无需保鲜,适宜长期储存;黄茶保质期短,季节性强,需要全程保鲜,以新茶为优。

14、外形颜色不同。白茶沧桑古朴如老者,有阅历、有故事;黄茶铅华洗尽,沉稳内敛如中年人。

15、历史不同。白茶始于5000年前的神农时期;黄茶诞生在绿茶之后的唐代中期,也有人认为黄茶始于明朝炒青茶发明之后。

16、发展势头不同。白茶近五年发展迅猛,产销量直线上升,未来十年,白茶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10%;黄茶产销量不大,上升空间很小。

普洱茶“滇青”和“滇绿”的两种不同工艺


云南普洱茶的毛料制作过程,分为:“滇青”和“滇绿”两种不同工艺。由“滇青”工艺制作出来的毛料,具有特殊的“太阳味”,这是无可取代的特色。而“滇绿”工艺则与绿茶的制作工艺类似。

(一)、加工工艺的区别

1、杀青:

(1)传统“滇青”普洱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先经过短暂的风干或日光萎凋,然后进行炒制杀青;

(2)现代“滇绿”普洱茶:将鲜叶放入滚筒或锅炒进行杀青。炒青锅温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钟左右。

2、揉捻:

(1)传统“滇青”工艺是通过手工揉捻,传统揉捻出来的普洱茶茶汤纯净;

(2)现代“滇绿”工艺是通过机械揉捻,机械揉捻导致颗粒粗大,茶汤往往显得浑浊。

3、干燥:

(1)日照充足是“滇青”茶在制程中干燥工序最具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滇青”通常把毛料均摊在竹席上晾晒一、两天,期间还要翻动一、两次。

(2)拜现代科技文明之赐,“滇绿”工艺的干燥通常使用烘干机,温度在100-130度左右。

(二)、口感与品质的区别

1、由“滇青”和“滇绿”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在茶品制成初期就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滇绿”普洱茶,无论是香气还是颜色都比较讨人喜欢,更引人注目。这也只是个别茶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感而采用的一种工艺罢了。

滇青:茶青(墨绿色、青气),茶汤(青草味、苦涩而浓烈),叶底(深绿黄、韧性佳)

滇绿:茶青(鲜绿色、清香),茶汤(清甜味、清爽但单薄),叶底(鲜绿黄、韧性差)

2、经过1—2年陈放,“滇绿”的劣变就逐渐突显出来,而“滇青”的越陈越香才刚刚“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变成沉香浓郁的老茶,而“滇绿”已经是废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红褐色油光、陈香),茶汤(清亮蜜香回甘),叶底(韧性好)

滇绿:茶青(暗褐无光泽、平淡潮闷味),茶汤(浑浊、发霉味,)叶底(韧性差)

之所以“滇青”和“滇绿”所制作的普洱茶的口感和品质有如么大的区别,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杀青温度和干燥方式的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做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命,只会越存越苦。

茶具不同冲泡普洱茶的特点,之间有何区别?


普洱茶最早成为贡茶进京时,并随后被众人接受而饮用,但普洱茶冲泡方式,在最早时期,只是采用紫砂壶冲泡或是直接煮茶方式,但经过后期演化,人们寻找出冲泡普洱茶最好的茶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不同茶具冲泡普洱茶有何特点:

1、煮茶方式冲泡普洱茶:

这类冲泡普洱茶方式,因为普洱茶和水在壶中可以相互接触翻滚,从而使茶内在茶性更好融合在水中,使得茶汤喝起来黏稠、饱满。

2、盖碗冲泡普洱茶特点:

用清雅灵便的盖碗冲泡,不失为冲泡普洱茶最好茶具之一。用盖碗泡普洱茶特点主要有几点:一是器具优廉易取得,操作简单方便;二是易清洗且不留宿气,下次再冲泡普洱茶时,温杯洁具就可以用;三是可以很直接表现普洱茶香气与滋味;四是用盖碗冲泡普洱茶,则泡茶者可以很好观看茶汤与茶底,从而能随时注意调整泡茶手法。

3、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特点:

紫砂壶的透气性和保温性也是冲泡普洱茶的绝佳器皿。但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时,有很多缺点,首先对于新手泡茶来说,很难掌握出汤时间,从而会使普洱茶或淡或浓郁苦口。其次紫砂壶冲泡普洱茶,人们很难观看普洱茶汤茶色,从而补好控制普洱茶茶汤味道。一般来说,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是一些老茶客才用的手法。

同一款茶,为什么你泡的更苦?


刚刚泡了几道茶,有人说:怎么这茶有点苦,怎么和之前喝的不一样?我迟疑了一下,说:哎,可能最近心里苦丫!说到茶的苦,有人觉得不苦不涩不为茶,很正常,而有些人却不赞同。茶中的苦味,是任何一个喝茶人,谁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先说说我泡的茶,为什么更苦?真的是因为心里苦?泡茶人的心情不佳,也会影响到茶,不过,我这茶,重点在茶叶上,因为是碎茶,茶中的茶碱浸出比较快,出汤速度慢了,茶自然就更苦了!这里用“更”字,是因为所有的茶都有苦味的。

茶为什么会有苦味?这主要与茶中的茶碱、儿茶素等有关。

为什么老茶没那么苦呢?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苦尽甘来。

在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中,随着茶叶内含物质通过能量释放的方式不断分解,苦涩会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喝老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老茶的甜度比较明显。

茶有苦味是正常的,但,若这盏茶一直让你苦下去,这就有点不太正常,因为苦尽甘是真的会来的。

一般让你会苦下去的茶,是什么茶?一般而言,树龄短的、速生的台地茶,其汤苦涩较凸显而直接,那苦停留在口腔里的时间比较长,用茶友的话来讲,就是化不开。反之,能化得开,就是好茶。

老班章就是最好的佐证。还未喝,花蜜香便迎来,一入口,那苦涩感袭来,强烈,刺激。记得第一次喝的时候,差点起鸡皮疙瘩了。感觉就是猛。老班章苦吗?绝对苦,还涩呢。那它好么?必须好,那苦没停留几秒,瞬间化成甘露,回甘如潮水般涌来……

同一款茶,为什么你泡的更苦?原因有以下几种如下:

1、投放的茶可能过多,一般盖碗建议投放茶量在8g左右;

2、冲泡的茶碎片太多,每一饼茶撬到最后,都会有不少茶碎,茶碎倒了可惜,特别是高端茶,茶友们都舍不得倒了。而泡茶碎是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冲泡技术的,据说,能把茶碎泡好的人,一定能将其他茶泡好。

3、出汤比较慢,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加快出汤即可。

4、泡茶器皿。盖碗和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人,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心情。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偏甜。

一杯好茶是这样泡出来的。合适的水温、适合的器皿、投茶的方式、注水的讲究……把这一切都做到位,茶的甜味自然会更多地得到展示。

宫廷普洱是什么茶,与其他贡茶有何不同?


宫廷普洱,顾名思义是上贡宫廷的普洱茶。它与其他贡茶茶种相比实在是与众不同的,在当时被视为稀有名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当年乾隆皇帝首品普洱,便赐此美誉,并非虚言。民间虽然也有普洱,但其品质与皇家普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因为清朝的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关称帝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尽其极,故那些皇亲国戚们独青睐普洱。普洱茶于是成为当时宫廷皇族最为青睐的御用饮品。

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成员可以享用,是独特身份的象征,若无皇族血统,实是无缘得见。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开国元勋,抑或辅佐社稷的三朝元老,也只有在立下特别功勋或功德圆满告老还乡之时,才偶尔有幸在千叟宴上,一亲皇家普洱的芳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宫庭普洱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就让笔者来给小伙伴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茶叶小科普: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有十一个等级,从特级到十级,其中“特级”最高。经过精制分选等级后和普洱散茶是十分干净的,它就象滇红、正山小种一样,是可以用来直接泡饮的。还未压制成饼的普洱散茶让你将它看得一清二楚:芽、叶、梗,孰优孰劣无处隐藏。

学会这四招,立马提升你的待客档次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大小小的“礼仪”遍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爱茶一族,也千万不能忽视了日常以茶待客的小细节,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性,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到底还是不同的。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侃几个以茶待客的细节,希望笔者的茶粉在茶待客的时候,能够更从容更自信。

第一招:沏茶忌太满

给客人沏茶的时候,不能将水泡得太满。水太满在端的时候容易晃出,此为不雅。沏茶的水量一定得讲究,“茶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

第二招:茶水忌太烫

茶水太烫的话,一是端的时候容易烫着手,二是客人品饮时容易烫着嘴。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双方很尴尬,特别是泡绿茶,本身就不建议用100度开水,80-90度不仅更能彰显绿茶之香,也不失主人对茶的了解和端茶时的优雅。

第三招:忌“弹尽粮绝”再添水

在续茶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客人茶杯里的茶汤“弹尽粮绝”了再添。因为茶杯见底再添的水,茶的滋味就很淡了。还会给客人一种很扣门的感觉。

第四招:茶杯花纹莫对己

在递茶的时候,如果用的是带有花纹的茶杯,应该将有花纹的那面对着客人递过去。此举不仅能让对方看清您精心挑选的茶杯之美,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敬。原题:《不是所有的普洱都叫“宫廷普洱”》

不同茶具冲泡普洱茶要用不同的方法_有哪些_分别是_主要有


宽壶留茶根闷泡法

对于一般品质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中壶工夫茶泡法

对于品质较好的茶用此法,即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每一次出汤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此法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头几泡可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

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泡。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一款好的普洱新茶有哪些特点?一款好的普洱新茶有哪些特点?


普洱新茶的口感丰富多彩,但对于新茶口感的判断是个难点,什么样的新茶才能称之为好茶呢?

笔者认为,一款好的普洱新茶,至少要给人有以下这些良好印象:

1、入口轻柔感

茶汤入口,第一感觉,是清甜,还是浓重的苦味?还是厚重的涩味,第一口入口,是不是你能接受的?茶叶有苦涩是必须的,对吧?但是入口若是连一丝丝的轻柔感,丝毫对于口中的茶汤没有好感,那这样的茶,相比不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2、茶汤舌面苦涩

不管是茶质多好的新茶,制作再好,山头再好,新茶如果说没有苦涩,我觉得基本是不可能的,茶汤入口,首先感受是苦味重,还是涩味重,苦和涩,表现不同,苦是单一的,就是舌面感知,涩味应该是舌根或者是舌面,舌两颊的收敛感,应该是这样的。

入口,苦与涩,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在舌面产生回甘,就是呼吸,或者是咽口水的时候,舌面有丝丝清甜,打个比喻,你吃了甘草片,过后喝水,口中都有那种清甜滋味。回忆一下,是不是在喝茶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甘甜,来的是否快速,保持的时间是否长久。

3、茶香是否丰富

茶叶的香气很多变,如果研究形成的原因,那是很庞大的工程,我们先不管,就看新茶香气是何种,新茶,是否多少会带有青草气,或是淡淡水气,这是正常的情况。

但是如果在喝茶的时候,除了青草气,会有淡淡的花香,森林中树木散发的清香,又或者是站在水果摊前面,那种如有若无的果甜香。

也许在闻茶汤的时候不明显,有些新茶的茶汤香气,会包在茶汤里面,入口之后,上腭会出现这些香气。如果有,可以继续往下喝,再看看时间和冲泡次数的增加,茶香会不会继续出现?

4、茶汤是否有层次感

所谓的层次感,这个词,我自己都觉得很飘渺,茶友在喝茶的时候,特别是新茶,可能不会注意,茶汤入口,在舌尖是一个滋味,在舌面又会是另个滋味,舌根又会不同,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口感也是会有变化的,如果一泡到底,从舌尖到喉部都是一个滋味,这样的新茶,在后面也不会有多出彩的表现。

举个例子,入口,舌尖清苦,停留一会,在舌面会有微微苦感,咽下茶汤,舌根的甜味,喉间呼吸有清香的气韵溢出。回忆,感受一下,手上的新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5、吞咽茶汤的顺畅感

别以为,只有老茶有顺畅顺滑的茶汤滋味,其实不然,新茶的顺滑感,要和老茶区分开来,你在喝新茶的时候,茶汤入口,如果一瞬间觉得舌面像是受了滋润,整个茶汤包裹着舌头,滑滑的,润润的,就像是喝纯净水冲的蜂蜜水,除了水的顺,更多了蜂蜜那种滑。

很多时候,我在试新茶的时候,茶汤自己入口就会跳过舌尖,直接滑到舌根部,流进喉部,不会有粗糙,卡喉刮舌的感觉。而有些则不会,这是一个奇妙且很细小的细节,或许你不信,或许你没有注意,不过可以用心留意一下。

同一款茶,为什么你泡的不如别人好喝?


很多茶虫们都会觉得纳闷,明明在别人家喝到一款有滋有味的好茶,自己买了一样的,在家里怎么就泡不出那好滋味呢?

其实,“茶好,只是一半,泡好,才是成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买到家里的茶会和别人泡出来的滋味不大一样。茶汤入口的那一瞬间,滋味其实已经注定。在你泡茶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关系到它的甘苦。这一泡茶是苦,是甜,都是造化。

对于很多对茶道知解一半的茶虫来说,冲泡普洱茶的时候总是会犯上一些小错误,而且养成思维惯性。那么普洱茶究竟怎么泡才正确呢?

首先,冲泡前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温壶”,简单来说就是,先注温水入空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大约过1min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以“温杯”。在投茶后注入适度的热水以“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的时候,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不妨在茶巾上沾一下,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

那么,醒茶的方法有哪些呢?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感受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投进去,以适宜温度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其次,水的要求

百器水为先,水与茶,自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简述了水的选择。明朝张大复的“无水不可与论茶,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也生动叙述了水先于人品茶的关系。

由此可知,当时煮茶的用水之讲究,简直到了百常的严苛的地步。水的选择是健康饮普洱茶相关的因子之一,关于茶叶的冲泡用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有着很多观点,这些说明水与茶的饮用密不可分。

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好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

1.山泉水

为什么通常建造在山上的寺庙里泡出的茶非常甘甜清冽。因为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2.江、河、湖水

这种水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3.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至于雨水,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可惜,近代不少地区,特别是工业区,由于受到工业烟灰、气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变了质,走了样。

4.井水

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明代焦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5.自来水

它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6.纯净水

现代科学的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

7.一方水土养一方

经由当地水灌溉从小生成的茶,自然已经与当地的各种水源磨合的十分融洽了。云南的茶人曾经取当地妙高寺、鸡足山金顶、大理将军洞、大理新华村、梅里雪山、四川青城山六地的泉水,同时泡茶。最后在场茶人一致通过的结果正好证明了“哪里的水泡哪里的茶”。梅里雪山水最好泡国宾滇红,而青城山无名泉水则最适合四川蒙顶甘露。云南四大茶系的土壤酸碱度都不相同,它们各自原产地的水泡各自产的茶效果就很好,具体表现在水路和汤感很好,水和茶的味道在细微的相似处很有关系。

于是,先有水品普洱,才到我们品普洱,好茶就应当配好水才显得门当户对,而我们口中茶汤美感的养成,就在于如何用水泡出真味。水浸入叶体的生命,染浸释放单宁的甘美。接着转韵往来正是茶汤呈现生命的时候,茶叶与水容纳着各自的灵魂与自我表述,茶香和汤味合声共鸣,都在茶叶与水滋润间诞生。

最后,泡茶细节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2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8-12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6.哪几泡茶是精华?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如此精致繁多的细节,难怪说喝茶是一种艺术。静下心来泡一杯普洱茶,能够让你在这种慢格调的讲究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品味生活。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沱茶的名称有很多传说,有的说,它是因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人说此茶在古代称为团茶,沱是由团转化面来。云南沱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沱茶最早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所以又称“谷茶”。谷庄沱茶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凤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

如果沱茶按制作工艺不同,可有青茶沱茶(简称“青沱”)和熟茶沱茶(简称“熟沱”)之分。“青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而“熟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之后再经蒸压而成。这一点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普洱茶产地是云南省,它的品牌古今中外都有盛名。现在,云南临沧、西双版纳,思茅思茅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主产区,有“茶城”之称。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它也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制作工艺上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同一款普洱两种不同茶具冲泡,滋味有何不同?》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同一款普洱两种不同茶具冲泡,滋味有何不同?》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不同茶叶的冲泡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