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科技创新概念性知识介绍什么是何为为什么

发布时间 : 2019-12-04
黑茶为什么贵 白茶为什么是红色的 红茶为什么是黑的

【www.cy316.com - 黑茶为什么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是世界茶组植物分类研究中所占比例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叶科学研究和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遗传资源和物质基础。经过几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云南茶业在茶树种质资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化学成分与品质、茶叶功效、茶叶深加工、茶叶标准建立茶叶专利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成就与显着进展,科技创新成果在云南茶区广泛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云南乃至全国茶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页献。

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全省15个州市、100多个县市区产茶,共有茶农600多万人,涉茶人口达1100多万人,茶区主要分布在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大理、红河、文山8个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全省茶产业呈现出优势多、规模大、基础实的特点。2014年,全省茶园面积59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33.52万吨,综合产值达371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位,综合产值居全国第三位。

其中,普洱茶产最11.43万吨,普洱茶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1.3亿元。全省产值超1000万的茶企有170多家,超亿元的茶企20多家,产晶销往全国31个省区市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茶产业正从一产独优逐步迈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道路。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2400元。“云茶”已经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最具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中国茶业发展中的佼佼者。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中期茶”的概念及解析什么是中期茶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以及老茶价格普遍高于新茶,品质在仓储良好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年限内口感会越来越好的特质。

“陈普”与“中期茶”的区别和起源

在普洱茶中,有一部分年限茶被赋予了新的叫法“中期茶”。而要梳理此概念就不得不从它的起源说起。

起初,在普洱茶市场上原本没有“中期茶”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叫法。其概念是由最初“陈普”概念转化而来的。是一个似旧非旧,没衡定标准的茶叶概念,一个存在着年限和内含物质争议的概念茶品。“陈普”与“中期茶”两者的相似度很高,只不过“陈普”概念提出后没有系统化,难以用茶品来界定。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很少有人知道“陈普”,而大家通常叫中期茶。如今,在市场的推动下,“中期茶”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来。

“陈普”与“中期茶”认定标准

对于中期茶的年限,行业内不少专家,学者甚至茶企、茶商、茶人有着自己的认定标准。

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甚至还有知名学者认为,若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情况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因为它由原来的新茶经过多年干仓存放后茶多酚含量下降到28-20%,不管是从仓储,还是从品饮的角度讲,它都陈化得十分好。茶品正处于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中,完全符合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所以称这类茶为中期茶再适合不过了。

大益和下关中期茶

可是对于茶企他们所生产的“中期茶”又有哪些界定标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益和下关:

下关中期茶: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生产的下关成品普洱茶,称为下关中期普洱茶。例如:销法沱(100g/盒装)熟茶,2005年以前;T8653铁饼(357g)生茶,2005年以前;下关甲级沱茶(100g/便装)生茶1996年——2005年。

大益中期茶: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大益普洱茶,称为大益中期茶。此时的熟茶表现出来的茶叶特征是,已无堆味,略有陈韵,茶气更足。而生茶开始有变化,苦涩味转化甘滑,开始清爽。二者无论品饮或者收藏,都是最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大益中期茶的价位都不高。例如:大益0562金奖熟茶602批次、大益金色韵象200克饼501批次、大益宫廷熟普501批次等属于大益中期茶。

当然以上两个知名企业的界定也不是作为判定中期茶唯一的标准,只是集中突出这个时间段的茶品特征特点而已,若要把中期茶准确定位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数据来支撑,否者会给市场带来困扰,误导收藏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普洱“老茶”概念怎么来的?什么是老茶?


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有普洱才有老茶的概念,老白茶、老红茶、老绿茶都开始逐渐被大众所钟爱,老茶的概念已经慢慢渗透到六大茶类中了。那么,“老茶”的概念在普洱茶的历史上也有出现吗?

明清时期,感通茶是云南的名茶。而明代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在书中是这样记述感通茶的:“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民国六年(1917年)《路南县志》中赞赏宝洪茶:“藏之越久越佳。”

感通茶、洪宝茶,都是晒青绿茶的一种。在历史上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有记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是有“老茶”这个概念的,上述的只是关于普洱茶品质的一种表述。

普洱熟茶在被发明之前,“普洱”是滇青类茶叶的统称,散茶叫“滇青”,紧压茶叫“青饼”(或青砖、青沱)。但在这个时期以前,并没有新茶、老茶的分类。1973年。

“老茶”起源于何地?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概是95年左右,台湾从香港从来了一阵普洱热,本质上茶叶由“饮料茶”变成了“文化茶”,而“老”就成为文化包装的一种对象。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是它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然后再回传到大陆,老茶风气就油然而生了。所以,香港地区还是老茶说法的实际起源地。

例如,在那个时候市场判定茶叶是否是老茶是按十年为标准,所以那时候大部分茶商采用的是“十年出仓”这样的工艺。当然,我们现在知道,通过存放转化普洱茶,环境的影响往往大过时间的因素,所以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而这个说法也直接影响了2004年公布的农业部普洱茶标准《普洱茶NY/T779-2004》,这个标准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描述普洱茶的一个标准,至今都没有被废除。

在这个标准中,对“熟成”一词的解释为:“熟成是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贮藏条件下长期贮存(十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加工工序。”

这里点明了由晒青毛茶到普洱茶的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存放,二是渥堆发酵。其中存放则必须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差一年都不行。演化到普洱市场上,就有了“十年不成仓,十年不成茶”的说法。

所以,十年以上称为老茶的,具有一种普遍的标准意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茶多酚在15%以下时,就可以称为普洱茶,或者老茶。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判定方法,但是科学是十分严谨的,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并没有精密仪器是测量相应数据。所以购买普洱还是找高龄的品牌进行购买。所以,虽然普洱茶自古就有,但“老茶”的概念可不是从来就有的。

当今普洱茶界“三大俗”!什么是何为?


玩山头“三大俗”:班章,冰岛,薄荷塘。

茶山行“三大俗”:爬树,炒茶,进晒场。

秀装备“三大俗”:越野,单反,飞大疆。

晒伙食“三大俗”:土鸡,烧烤,苞谷酿。

茶包装“三大俗”:书法,水墨,红印章。

批新茶“三大俗”:青气,水气,香不扬。

喝老茶“三大俗”:茶气,体感,湿脊梁。

恶心茶“三大俗”:虫屎,化石,古董缸。

茶金融“三大俗”:开盘,打新,成交量。

玩仓储“三大俗”:石灰,木炭,紫砂缸。

谈生意“三大俗”:合影,碰杯,K歌房。

茶博会“三大俗”:吸粉,颁奖,水流觞。

做枪手“三大俗”:审评,排名,积分榜。

装大腕“三大俗”:单株,古树,纯干仓。

扮专业“三大俗”:鞋套,白帽,白衣裳。

装茶人“三大俗”:情怀,初心,发癫狂。

扮大师“三大俗”:骂街,直播,出书忙。

装土豪“三大俗”:炒作,拍卖,封茶王。

扮风雅“三大俗”:练字,盘串,古琴响。

造声势“三大俗”:朝圣,游学,大课堂。

为什么是易武?


几百年来,易武因为普洱茶,令人瞩目。

每年春季,易武的茶山上人来车往,收青收料,络绎不绝。时空重叠,梦回明清,越过险峻的山峰,茶叶与马匹的交换,一次又一次的往复在青石板道的终点驿站。易武,茶马古道重镇,亦是普洱茶的栖息地。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易武?

易武·明清时期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从唐宋开始兴起的茶马互市,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马帮驱使骡马驮着茶叶盐巴越过滇西北十万大山,抵达藏地,换回战马、香料、矿石及其它物资。马蹄声碎、驼铃悠扬,澜沧江峡谷的山崖边悬挂的羊肠道,这是用脚走出来的路,关乎生存与希望。

明代时期,普洱茶以远销西藏和边贸为主,主要作为朝廷用来控制边疆和邻国地区游牧民族的主要贸易品之一,几乎不为内陆所知。易武,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易武茶区原属古慢撒茶区,为古六大茶区之一。茶叶由骡马队运出,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人员来往方便,在道光年间(1845年)由地方集资投劳,从易武起修筑2-3米宽,240余公里长的青石板茶马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从易武出发,东南方向经老挝进越南,可到海防抵香港;西北方向经思茅、景谷、大理、中甸到拉萨;径直往北则经江城、扬武、昆明、昭通、宜宾到北京。

易武·满清普洱茶的岁贡之地

崇祯自缢、满人入关,马背民族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式启幕。明代君主用普洱茶换战马,如今新君换旧主,普洱茶由江湖之远终至庙堂之上,成为朝贡之品,登峰造极一时风头无双。

据《纪我所知集》载,普洱茶作为贡茶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调任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取消土司制度,在滇设立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并选定了易武、倚邦、蛮砖、蛮枝、革登、攸乐为贡茶供给地区。普洱茶于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列入清宫《贡茶按册》。故宫地宫里储存的云南茶叶上均有鄂尔泰的印鉴。

至此,汉人入云南,开荒种茶、制茶卖茶,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滇海虞衡志》)。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每天有五六百匹骡马于此集散,每年数千斤的贡茶从易武被运往遥远的京城。人物辐辏,商旅云集。

易武·百年号级茶的诞生地

茶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道光以后土司制度衰落,易武的茶号、商号剧增。从道光二十五年到民国二十六年的近百年时间,正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一众老茶号,亦应运而生: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车顺号、安乐号、乾利贞(宋聘)号、福元昌号、宋云号……

咸丰后期,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1856年,杜文秀在滇西起义,攻占了大理、普洱等地,自此十余年的纷争频仍,阻断了传统意义上普洱茶的运输行销路径。却不料,因此促发了易武茶的外销。从位于中挝边境的易武,经越南的莱州、老挝的丰沙里,转而运销香港、东南亚。易武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唯一中转站。易武正式开始了从贡茶向“侨茶”的转变,远离中国腹地,看似遁入寂落。

鸦片战争后,广州开放通商口岸,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茶叶集散地。民国时期,香港成了易武茶商的聚集地,茶商们纷纷注册自己的茶号为商标。

从民国初期到抗战前夕,易武茶业都保持在一个兴旺的状态,仅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较大的有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泰来祥;福元昌、同泰昌、乾利贞。从马背上走出去的易武茶,成为了东南亚乃至海外对普洱茶认知的第一印象。人类对第一口普洱茶的记忆由此开始。

易武,从战乱、瘟疫、山火中涅磐重生,创造盛世华章的辉煌。

易武·复兴时代的高光谱像

盛世兴茶。复兴,意味着再创辉煌。易武如何创造奇迹?茶不仅仅是物质消耗品,它还是精神消费品。一片叶子、一座山、一村一寨、一人一事,过往与未来,尽在其中。

易武紧临老挝边境,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使易武成为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区域之一。世代聚居于此的少数民族喜欢放养,野生大茶树是这样,牛、马、猪、羊、鸡也是这样。初到易武的人,会把林里乱窜的家猪误当成野猪,游荡的家鸡看成野鸡,高大的栽培型茶树也被经常误认为野生茶树。

这里是大叶普洱的栖息之地,汉人入滇,不断地在易武开荒种植茶树。百年的古茶树巍然而立,散落于山林丛生。同庆河、哆依树、百花潭、薄荷塘等古树资源丰富的微产区被人们一一发掘。瑶族人说:“把阳光喝到嘴巴里”,在二十年前的云南,只有易武保留着最古老的制茶工艺,每一片茶叶都是靠太阳晒出来的。晒青普洱,也因为易武的坚持,到今天才终于大行其道,被广为效仿和推广。

1994年,时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吕礼臻,与曾至贤、陈怀远等20余位台湾茶人,入六大茶山“朝圣之旅”。掀开了“易武茶复兴”的帷幕,普洱茶也由此走进百家争鸣、名山竞立的新时代。在中国早已被忘却的易武茶的辉煌荣光,被重铸并广为流传。2005年前后,一大批有识之士立足易武,寻山问茶、建厂制茶。卓越的探索者,以最热忱的投入,构建了易武茶为代表的普洱茶审美认知和价值体系。

从“衰落式微”到“百家争鸣”,易武至此局面大开。在这宛如“文艺复兴”的轰轰烈烈易武茶事运动中,易武茶区的山山寨寨、在影影绰绰之间似乎逐渐重现当年的繁华。易武,最高光的时刻即将到来。

为什么是易武?许是因为易武是茶马古道滇藏线的起点;许是易武是人们对普洱茶最初的认识,许是易武的风土密码潜藏记忆深处无法忘怀;许是故事落幕后掩埋的繁华,许是高原上最纯粹的阳光味道。

时光流逝,岁月知味。易武,是起点,亦是未来。

普洱茶陈化概念是什么?


普洱茶为什么要年份陈化,因为我们要喝老普洱体感茶气,品老普洱大脑深层知觉的记忆陈香。因为新制生普苦涩浓酽,刺激性较高,作为感官享受,它缺少圆润之美,大量品饮对身体胃肠会引起寒凉的问题,而经几十年陈化的老普洱,茶性会随着时间积累而转化得温热滋补,浑厚饱满,茶香回韵;这种陈香的苏醒,如同老歌一般,唤回记忆深处那种美好经验的情境,如时光回溯岁月重现,让生命的感动重新再走一回。

那么普洱茶陈化概念是什么?生茶经一定年份转化,仓储环境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仓储环境湿度和温度相对过低,届时茶品将如同进入冬眠期,处于停滞状态,完全没办法酝酿出老味来,适度通风换气,避免光照日晒,其中温度与湿度是影响仓库内菌类滋长的主要因素,而菌类就是致使普洱茶陈化不可缺不可逆的原因,它的加入令陈化过程中的茶饼光泽逐渐转红,茶汤越显油亮,茶韵越显浓郁,茶香越显深沉。

据我们所知30年以上的老茶,客观讲就从来不强调什么纯干仓,纯干仓这字眼好像是上世纪90年代末,首先由一些台商提出的仓储概念,用于形容80年代后期普洱的属性,借此将提高自己所藏茶品的市场价值,就是我们现称作新生代普洱茶品。现实的市场趋势、仓储条件和茶客口味,早以区别那个年代老茶所及茶料、仓储、口味了,在国内,为迎合众多消费需求,以科学技术手段的仓储——所谓新潮流自然仓储成品茶,以在广东东莞实施多年了,这就是普洱茶未来的市场方向,它将引导消费者按需选购,其价格以陈茶年龄相匹配,价不那么低廉了,但品质肯定不错,各具特色各取所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普洱茶香以自己品味需求为佳,不因时髦而改变淳朴普洱茶原有的味道——自然。

陈年干茶置于紫砂茶壶中,沸水冲泡,茶汤注入茶杯,举杯闭目深吸一口茶汤表面散发的香气,茶汤入喉,杯底仍有不容错过余香,等待与我们的嗅觉神经细胞交流,一壶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陈香茶气不断地变化,品出层次茶香的良莠,就在此显示冲泡本领了,如果我们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将品茶的节奏放得更慢些,那么茶汤顺着舌面滑入身体后,让茶香包裹整个口腔,或于喉头鼻腔回荡,这种品味回韵的情境,那由体内反刍的余香,缭绕于喉头颚间,可以穿越时间的焠炼,依旧历久弥新,如绕梁三日的余音,回韵久久不会散去,心神与之交流,其中自有道风禅韵,好的茶品让人神清气爽、放松身心、沉静心灵。

拥有五德、六度、七佳、九泡的是什么茶?什么是何为?


普洱茶的“五德”

健、奇、厚、和、真;普洱茶五德。

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观之健;

奇:产地原料加工及陈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

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和口味之厚;

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

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由外表大智若愚而内质绚丽多彩而真。

普洱茶之“六度”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普洱茶“七佳”

质佳:不同环境下所产原茶各具特色;形佳:主看条形是否清晰、完整、紧结,色泽与净度俱佳;色佳:主看汤色的深浅和透亮度;香佳:优质普洱干茶陈香显露,热嗅浓郁纯正;味佳:主看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气佳:茶气足、厚、正;韵佳。这七佳分别由,形,香,色,味四要素组成。也体现出了一杯好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品出的,得需慢慢品,细细品。

普洱“九泡”

想喝茶,首先就要有水的搭配;一泡:洗茶;二泡:清除口腔杂味;三泡:打开舌苔的味蕾;四泡:感觉普洱茶的质感;五泡:感受普洱茶的原本味道;六泡:拖动舌头去细细地把普洱茶的韵释放出;七泡:感受普洱茶的喉韵;八泡:感受普洱茶所产生的厚度;九泡:普洱茶好坏便知。

普洱茶发酵工艺之迷人的后发酵!什么是何为?


普洱茶的发酵,就像一场时间安排的精彩大戏,前期青气,逐渐兰香、蜜香、烟香、枣香、樟香,药香等等,谁知道还会有什么惊艳的表现。茶向来贵新不贵旧,偏偏普洱茶不按套路出牌,越有年份的茶越珍贵,发酵让普洱茶得以“越陈越香”。

按照阶段来分,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在阳光曝晒的同时,实际上茶叶已经开始发酵,再加上自然风干时,茶叶本身含水量高,带动茶叶内有机物质的氧化,称为前发酵。普洱茶的后发酵,主要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菌,如曲霉菌、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孢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然后,利用不同微生菌产生的酶类,来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醣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加上菌类大量繁殖时所产生的热能,同步改变茶叶的颜色、滋味及香味。

可以说,后发酵是影响普洱茶品质与滋味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品质再造的过程,菌丝体在夏、秋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系列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尤其是芳香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性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从而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

普洱茶生茶属于自然发酵,前几年的后发酵是非常缓慢的,但超过五年甚至是十年以上的陈化,就非常明显了,尤其是在汤色和口感上,较之先前有惊人的改变。而普洱茶熟茶虽然已经进行过人工发酵,但后发酵依然还有很大的陈化空间,经过精雕细琢的仓储陈化,菌种还会缓慢的繁衍,缓慢的氧化,使发酵更彻底,滋味也更醇和。后发酵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仰赖曲菌的作用。

当然,后发酵之所以迷人,还源于这个过程是由存茶者(商家、消费者)完成的,存茶者依据各自对普洱茶的理解,通过对温度与湿度等因素的把握,将普洱茶“锻造”成更优质的茶品。让普洱茶存放在不同气候型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西藏、昆明等等,相当于给普洱茶内的真菌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热藏熟,冷藏香,让自然的环境,冷热的交替,季节的轮回来滋润普洱茶,使普洱茶越陈越香,亲眼见证普洱茶完美的逆袭之路。

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什么_怎样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火热,普洱几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句“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将普洱老茶推向了明星般的舞台。

这些年,涌现了许多喝老茶,存老茶,痴迷老茶的人士。伴随而来的就是疯狂的买新茶,存新茶。甚至买别墅,买洋楼,放的全是茶。在如此疯狂追逐普洱茶的背后,是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明白普洱茶该如何存放?怎样的普洱茶才值得真正存放?

首先谈到底何为自然仓环境:

一、自然仓储环境——温度20~30℃之间。

现在普洱茶爱好者都在追求“干仓”(自然仓),所谓“干仓”即普洱茶存放在上述环境的仓库里让其自然陈化的结果。普洱茶的醇化,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协同作用带来的结果。内在因素,是茶叶内的化学成分的聚合、分解等化学过程,以及微生物的酶化过程。所以,需要一定的温度让其自然陈化,如果温度偏低,则茶叶转化太慢,温度偏高,则茶叶会熟化甚至烧心,馊变。最佳的温度就在20~30℃之间。

二、自然仓储环境——湿度湿度65%~75%。

说到陈化,就一定会和空气接触,茶是植物,吸收水分之后会自然氧化,发生微生物变化,但是一旦含水量过高,则容易在高温的同时使茶叶过度发酵,发生致的变化,出现湿仓茶(后文将会提到何为湿仓茶),影响口感。含水量过低则影响普洱茶的转化时间。所以最好的湿度就控制在65%~75%。

三、自然仓储环境——通风无异味。

我们都知道,茶叶易吸味,一旦吸收杂味,异味,就难以散掉,影响口感,所以我们存贮的仓库选址极为重要,一定要在无异味的地方,通风,透气,但是不能暴晒的地方。

为什么普洱茶是357克?


喝普洱茶的朋友们都知道,普洱茶每饼都是357克,有不少朋友在问为什么普洱茶每饼要制成357克?357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357克便于计量与管理:

对于云南普洱茶饼357克的来历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明白,我们试图从历史开始来述说,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普洱茶饼,也有称七子饼茶的,每饼重357克。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古代称茶饼为圆茶(即七子饼),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则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

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

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为月,阴数为(2、4、6、8、10),阴数之和3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为水,凝静,水平。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大啊!取3、5、7为中阳,吉数。

其他茶文化方面深度解读:

有人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解读了357,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15为月圆之日。

还有数字本身的意义:

3为三才:天、地、人,天地人之合。

5为五行:金、水、木、火土,中国文化之发源。

7为少阳:为震为雷为龙。

可以说普洱茶357之精髓在于,以龙之精神,遁阴阳五行之规律,达到天、地、人之合和,龙之精神及中国文化之精神,缩小到茶文化来说,就是茶道精神。

七者,少阳,为龙,变动不居,普洱茶变化多端,收藏品饮丰富多彩。

五者五行,变化之规律,五味,普洱茶五味调合为最高境界。

三者天地人,三生万物,品茗收藏需天时地利人和。

357克是相对于传统普洱茶圆饼而言,普洱散茶、沱茶、砖茶和小饼茶等各自有其行业约定重量。

普洱老茶,为什么是养胃之王?


洱茶从功效作用上讲可谓是“茶中之王”,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的最佳选择,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越陈越香。普洱茶的功效非常多,今天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重点说一下普洱茶,尤其是普洱老茶的养胃功效。那么,这个说法有依据吗?普洱茶被称为养胃茶的原因是什么?

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之高,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除了具有其他茶类一样的功能外,现代研究证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疗效更为突出:养胃、护胃。

在医学临床试验的证明下,普洱陈年老茶确实有着保护胃的作用,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普洱老茶适合应酬多的朋友

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上班族来说,由于工作或环境因素影响,肠胃功能降低,胃寒、胃痛常有发生,再加上上班之余如果有应酬,不免饮酒,就更加重了肠胃的负担与伤害。

虽然会备用一些缓解胃痛的药品,一定要有一个长期养胃护胃的方法。普洱老茶独有的暖胃功效,让家人每天饮用特别好,上述的一些问题在饮用普洱茶后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缓解。

“小分子”有利于胃肠道吸收

熟茶经发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与乌龙茶则不同,虽然它们内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但茶多酚内含的很多物质是大分子,空腹饮用,会对人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因此体质转弱的成人和儿童经常被告知,慎饮绿茶,更不能空腹饮用绿茶。

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即新采摘的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因此,除普洱茶生茶外,自然发酵并达到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陈化五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当然,陈放越久效果越好。

果胶类物质促进溃疡面愈合

熟茶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咖啡碱改善消化功能

普洱老茶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年份”越短的茶,其混浊物越多,“年份”越长的茶混浊物越少。陈化十年以上的“老茶”,不应当出现肉眼可见到的悬浮物和杂质,汤色也会随年份的增加愈来愈通透。

最养胃的喝法

应该是每日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热的茶汤,最好是十年期以上品质较好的普洱熟茶。特别是对胃酸过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溃疡的人而言,饮用时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养胃的功效更是明显。养胃的关键在于“养”。这个“养”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持续的“坚持”才能显现出来的结果。

普洱茶的“醒茶”是什么概念?


一般刚制好的新茶,由于刺激性较高,都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品饮,之后才涉及到“醒茶”过程,这之前存储时间的长短,视具体茶类、具体形状等情况不同而不同。普洱茶、黑茶等新制茶,且形态以紧压为主,需要存储时间久一些。大部分茶品都是需要“醒茶”的,什么是醒茶呢?常见的说法之一为:醒茶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换成更为科学的表述就是:让茶叶与空气、水分进一步接触,打破原本的稳定状态,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质变得相对活跃,让茶叶内含物质能够稳定析出。

我们常见的“醒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于经过存储的、有陈期的茶叶,需要进行冲泡前醒茶和冲泡时醒茶;另一种就是没有经过存储的、鲜新度较好的一般处于密封保存的红茶、绿茶之类,通常只需要进行冲泡时醒茶。 红酒和普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醒”,红酒要醒酒,普洱也要醒茶。而且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过合理的醒茶才能品饮到最温润醇和的普洱茶滋味。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别,还有散茶和紧压茶,不同的普洱茶,醒茶方法也有不同。

散茶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冲泡前醒茶,因为如果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直接进行冲泡时醒茶,通常使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润茶(洗茶)1-2次即可。

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开放的环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开放的环境容易潮湿,对茶质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环境里,也不需要醒茶,因为那样生普洱茶都已经死了,醒不过来了。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比如留了缝隙的柜里头)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干仓茶。醒茶方法: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半个到一个月,但不用撬开,拆茶的时候沿着边转着来拆,就是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如果你身在湿度不大的地区,开放环境存放的一样是干仓茶,也就不需要醒了)。

普洱茶长“花”?是为什么?


近日,一位茶友发来几张照片,说自己买了些很名贵的普洱茶,最近打开的时候长了很多黄色小点,如下图。

开始他怀疑是不是普洱茶发霉了,但同时也抱有一丝侥幸:“会不会普洱茶长金花了?”后来,他把该普洱拿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后,看到它的普洱茶居然长金花了。

不过,我们还是劝该茶友保持冷静。

相信不少茶友知道,普洱茶自然长出金花的概率极低,堪比铁树开花,所谓“银霜可见、金花难觅”,如果你的普洱茶中出现了真正的金花,无疑是中了头彩。

那么,这款普洱究竟是真的长了金花,还是发霉了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白,金花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长出金花。

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菌体为饱满的圆形颗粒状,粉状聚集分布,顶端较大呈白色。具有一定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因此“金花”被很多茶友奉为极品。

但金花菌除冠突散囊菌外还包括谢瓦式散囊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间型散囊菌以及肋状散囊菌,需要注意的是,仅直观的依靠普通的显微镜是很难区分的。

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而发花是茯茶特有的生产工艺,是指技术人员通过控制烘房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茶砖内部生长金黄色菌落(即“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不仅对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具有重大的贡献,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当然,普洱也不是绝对不能长出金花,只是不适合金花菌生存。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有可能发出金花:

1.鲜叶较粗老且茶叶渗出物浓稠,茶品外冷内热、外干内湿,也就是首先要为金花菌的生存提供营养和环境条件;

2.茶原料内必须存有“冠突散囊菌”,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遇有此类微生物附着;

3.金花菌要在短期内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

所以,普洱茶自然长出金花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现如今,有些茶厂会参照茯砖茶的发花工艺,在白茶、普洱茶等的制作过程中进行“发花”,做出“金花白茶”、“金花普洱”,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不是人为发花,在自然存放过程中,不管是白茶还是普洱茶,几乎是没有可能产生金花的。同时,资深茶人石昆牧也强调:普洱与黑茶的金花,都是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不是后期仓储产生的。

而在和该茶友沟通后得到一条重要线索:这款茶初次打开的时候还没有,几月以后,才开始长了“金花”。

至此,我们大概率上可以断定,这款茶上的黄点几乎不可能是金花,也不像是发霉,有可能是其它菌种,在没有确定之前,不建议直接品饮。

普洱在“湿仓”过程中,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因为与金花相似,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金花,其实这是一种有毒的微生物,如果饮用含有黄曲霉菌的普洱,有可能会引发中毒。

所以,如果各位茶友看到普洱茶出现黄点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黄曲霉菌,如果不确定,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检验一下。

首先,观性状。黄曲霉一般分布在茶叶表面,呈丝状或粉状成片分布,触摸或者吹气可将其吹成粉末状;

而金花通常附着在茶饼或砖的内部,为点状颗粒,金黄饱满,附着紧实,即使快速润一遍茶也不会掉落。

其次,闻气味。如果茶叶有明显的霉变后的呛人气味,基本可以断定茶叶发霉了。

最后,看汤色,品滋味。如果是霉变茶,汤色呈碳黑或棕黑色,浑浊粘腻,入口甚至有反胃、呕吐的感觉;而真正的金花汤色红艳透亮,喝起来没有霉味,不锁喉,有凉气感,能减弱粗青味和茶叶发酵中的堆味。

看到这里,相信您也明白普洱茶上的黄点如何分辨了,当然,如果您实在不确定,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权威机构进行培养后再做鉴定。

《云茶科技创新概念性知识介绍什么是何为为什么》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为什么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