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岁的茶树居然是人工栽培的?

发布时间 : 2019-12-04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老茶树的茶叶 抹茶是什么茶树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茶马古道上的脖铃声声远去,山歌却从未断绝,“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

即便在云南,“茶树成林满山岗”也依然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

阿维,你究竟在何方?

我听闻你的祖先崇拜着茶的图腾,他们迁徙的脚印都让茶树生了根,茶是他们与神通灵的圣物,种植茶树,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护。这里,连栽培的茶树都有上千年树龄,这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这里的历史,就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见证了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采春茶前,他们要向茶树王进香、朝拜,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茶,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生活。

海拔2800米,山下是神舟渡,对岸是无量山,天然野生,半野生,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最老树龄2400年以上,分布在12400平的山地,36个自然村寨散落其间,大叶茶种最佳的生长环境。

阿维,是今天临沧云县漫湾镇白莺山的古称,因常年白莺飞聚而得名。

白莺山,“忙怀新石器文化”核心区,4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057年,濮人部落就曾助武王伐纣,并将茶当做土特产进献武王,濮人正是现今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他们也是最早的茶文化传播者。

世代生长于白莺山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古朴与纯真,为这些深藏在澜沧江中游大峡谷西岸的乔木古茶,命名了十二个树型:本山茶、黑条子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二嘎子茶、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藤子茶、贺庆茶、柳叶茶、豆篾茶、红芽茶。

本山茶,是野生茶在驯化为人工栽培型茶的一个中间品种,属于过渡型品种,最大的树龄有2000年以上的,入口即甜润,茶味淡,茶气足,苦涩感都很轻,还十分耐泡,对于不喜欢苦涩味的人来说,接受度很高,只是不常喝茶的人容易引起饥饿感,喝惯了茶的人喝多后也会有饥饿感,品饮要适度。

二嘎子茶,是人工栽培的前几代,山野气比之本山茶,要稍稍淡一点,有微微的苦涩感,但回甘较好,挂杯很香。

白芽子茶,因芽白显毫得名,所以外形也比较漂亮,树龄多在200—500年左右,香气又比二嘎子茶稍弱一点点,喜欢饮淡茶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款茶,如果是一早饮茶的话,这款淡茶也比较适合肠胃的接受度。

黑条子茶,不可多得的高海拔古树茶,蜜糖香型,香气比较持久,苦味重,但生津极好,同时,它可以算是研究我国茶叶起源变化的一个活标本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古茶树和人工茶树有何区别?


大部分的茶友都是先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然后进而研究普洱茶的等级,被随处可见的顶级“宫廷”普洱弄的晕头转向,其实大家真要了解到哪种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就明显的话就一定要实际看到茶山上的茶是怎么长的,这才是根源,因为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越高,就能提供更有效的将普洱茶功效与作用发挥到极限,喝了“内含物质”丰富的普洱茶才能使人享受到如上的13种效果,达到养生;内含物质:指茶内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近600多种矿物质。

古树茶经过几百年甚至千年的生长,充分的吸取了大地精华,从而能很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密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出现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的呈现,此种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树龄就越大。

茶树栽培的理性思维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采与养

茶树在栽培条件下,一年可萌发新梢3-4轮,有的多达5轮。根据茶树在生长季节中具有不断形成可供采摘新梢的特性,每轮茶都要按标准及时采,可刺激下一轮新梢的萌发和生长,否则会延误下一轮新梢的萌发期,使茶树的年发芽轮减少。

另一方面,茶树着生叶的寿命一般只有1年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新叶交替更新。自然生长的茶树,其老叶的交替更新主要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条件来调控,人工栽培的茶树还要受采摘时的留叶时间和留叶量的影响。比如留鱼叶采一方面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黄片,同时又能发挥其光合潜能,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留有适当的新生叶片,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确保茶叶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采摘过程中,通常以采养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最大产量和最优品质:幼年茶树打顶采,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应以采为主,在每个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养树,以提高产量;衰老茶树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

机采与手采

目前,茶叶采摘有两种方式:手工采和机械采。这两种方式对立中又保持统一。

手工采摘是我国的传统采摘方式,其采摘细致,能够保持鲜叶的完整性,并且能按标准、有选择性地采收芽叶;分批多次采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特别适合高档茶和优质茶。但是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

机械采摘虽能提高采摘效率,利于实现茶叶的标准化生产,但却容易损伤茶叶机械组织,完整性差,可供采摘的批次也会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机械采摘连续使用多年后,可使茶树的叶层变薄,新梢密度急剧上升,导致芽叶变小,对夹叶增多,品质严重下降。

因此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春茶、名优茶以手工采摘为主,在夏、秋茶高峰期,采工短缺情况下,实行机械采摘。这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相结合的方法,必然提高下树率减少茶青损失,减轻茶园管理的负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量与质

茶的产量与质量存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情况不同,关系也不同。高山茶区植被好,多云雾,多漫射光,低温高湿,新梢生长较迟缓,持嫩性好,产量低但品质优;低丘平地茶区气温高,热量丰富,光照强烈,产量较高,但品质较次。

春季茶树体内养分贮备充分且以营养生长占优势,产量高,加之气温回升、光照好,自然品质好;夏秋季体内养分逐渐被耗用,贮备减少,茶区又正值高温少雨季节,直射光照射强烈,生殖生长旺盛,新梢发育较迟缓,芽叶易粗老,故产量低,品质差。

地上与地下

同一茶树体内也会存在营养竞争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现象。茶树的地下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根系粗大,枝叶稀少的现象,地上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枝繁叶茂,根系细弱的现象,必须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才能保证整株茶树的健康发育。

正所谓“根深叶茂”、“根靠叶养,叶靠根生”,说的就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统一性。通常,通过修剪、采摘、施氮肥等措施来调控茶树的生长,使茶树的根冠比控制在0.5左右。

有机肥与无机肥

无机肥也叫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它具有养分含量高,易溶于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等特点,故称“速效性肥料”,但养分单一,对土壤和作物有选择性。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和植物残体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一种“绿色化肥”。

同一茶树体内也会存在营养竞争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现象。茶树的地下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根系粗大,枝叶稀少的现象,地上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枝繁叶茂,根系细弱的现象,必须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才能保证整株茶树的健康发育。

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能够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且肥效持久,但分解慢,肥效迟。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在不同的生长期兼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能扬长避短,促进茶树的茁壮成长。

安根团队摘自张铭铭等《自然辩证法下的茶学》

人工矮化的南糯山普洱茶树


很多人会心生疑惑了:“不是说普洱茶树是大叶种的乔木茶吗?为什么茶山上的茶树看起来和福建广西一带那种绿茶的茶山是差不多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的,那些绿茶的灌木茶山和普洱茶的这些乔木茶山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太大区别,那就听听少寨主怎么说的吧:“其实。这些茶山上的大部分茶树,根部树龄都是普遍在30多年以上,但是为什么这些茶树看起来那么低矮呢?那是因为当时在政府的号召下,为了给茶农们增收增产,将原来的茶树树枝都采用砍切法,再让这个茶树重新长出树枝,目的就是让茶树往横向发展,不让茶树像古树茶一样,尽是往高处长个,因为长高了的书产量是很低的。”下面这个少寨主身边的这种茶树的形状是像蘑菇一样形状往外蓬发的,那样可想而知,采摘茶叶的数量肯定就多了。而且别小看下面这两棵茶树,它们的树龄竟然都是上百年的。

另外,在普洱茶山上采摘茶叶,还不能想当然的背个筐就满山到处可以一起采摘了。他们要将茶王茶、大树茶、古树茶、台地普通茶分开采摘,分开炒制分开售卖,那样能够让好茶和普通茶分开来,有点可惜,现在的茶商们为了利益最大化,拼配的手法层出不穷啊。

什么是野生型茶树、驯化型茶树、栽培型茶树?


说实话,在我们人类还没来到这个地球的时候,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生长的,也就是后来被人类说成是野生的。

茶树的起源是在云南,以大叶种为代表,成活最长寿、并经专家考证的野生茶树有几棵,普洱地区千家寨有2700年的野生茶树,版纳地区勐海贺松大黑山有千年野生茶树(一棵1700多年野生茶树已于2013年自然死亡)。

其实,野生茶在没有驯化前是不能随便食用的,因为野生茶树为了保护自已产生了微量毒素,食用后,轻则拉肚子,重则送医治疗,所以,大家在森林里遇到野生茶树不要随便采摘食用。

我们的祖先把野生的茶树移栽到屋前屋后种植,经多年采摘驯化后才可以食用,后来,人们再用驯化后的茶树树果进行扩大种植,成了栽培型的茶树种;所以我们现在不管什么茶种,种植的都是栽培型茶树,那么为什么常常在茶店里看到印有野生大树茶等字样呢?

这可能是商家想借用野生动植物来表示茶叶生态,从而达到多赚钱的目的,或者是错把放荒在原始森林中的茶树当作野生茶了;早在清末民初,由于战争等原因,经济不景气,使得茶叶不值钱,农民放弃种茶,甚至全体迁居他乡,致使茶树长时期(几十年至上百年)放荒在森林里;几十年、上百年放荒的茶树,一开始采摘时,人喝了也会发生心跳加快和拉肚子等现象,采摘几年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总之,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它经历了野生、驯化、栽培的全过程,到现在为止,在云南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的森林里还生长着野生茶树。

野生古茶树与栽培古茶树的区别


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如何区分野生茶和人工栽培型茶?


首先,野生茶大多较原始,嫰叶无毛或少毛;其次,野生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第三,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

乔木古树茶:苦涩味较低,汤色醇厚,回甘好,耐储存,口感协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好的滋味。以真正的易武古树茶为例,由于其制程古朴,茶质优良,苦涩味较低,所以当年的汤色就有很大变化,水顺滑,口感极佳,是生茶速饮的典范。

茶园茶:滋味浓烈,苦涩味较重,浸出快,长时间存放后,滋味变醇后,也是很好的普洱茶。老七子饼茶包括7542、8582、7663等均是混拼的茶园茶,这些茶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存放经验,它们的转化趋势非常清楚,自然转化的结果是非常好的。

区别野生茶和后两种茶,可以从茶叶有无白毫、色泽是否深绿、汤色有无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三方面来区别。

对于古树茶和台地茶,非专业人士从条索、叶片大小、色泽、叶脉等几个方面则很难区别,最有效的区别方法就是开汤品尝。台地茶苦涩味比较重,香气高锐,口感刺激性强;古树茶则苦涩味较轻,香气沉稳,口感协调。

野生茶、古树茶都不施肥、不打农药,是绿色食品。但要注意的是个别野生茶太过原始,苦涩极重,到了无法入口的地步,只适合做为植物学的基因树种的研究,所以往往太过原始的野生茶都会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拼配。

五岁普洱的“绿色蜕变”


走进普洱,就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诗情的城市、浪漫的地方。沐浴在花丛,徜徉在雨林。舞动的脚步,悠扬的歌声。天空里流淌着芦笙的旋律、木鼓的轰鸣,茶盅里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浓郁的乡情。真可谓满眼都葱郁,四处皆风景,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氧吧,来到了世外桃源。

普洱,原名思茅,位于云南的西南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多万包括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等36个民族的同胞,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了60%。茶香和酒香是这里的代名词。2007年1月,思茅的名字干脆都变成了普洱。那个时候红遍了全中国,茶的价格几乎每天在;翻跟斗;。

几千年前,使这里成为千万马帮出发的起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5年前,这里的人又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茶叶的名字,人与植物之间的不解之缘毋庸置疑。

一晃就是5年。人们想知道的是,把名字改成普洱以后,除了传统的茶叶,除了飘香的美酒和曼妙的歌舞,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今又发生什么变化?

李小平,普洱现任市长。经历丰富,视野开阔,年轻而稳重。他的回答是:在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为全国类似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一条新路,为欠发达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生态环境奠定绿色经济基石

李小平提得最多的就是绿色经济。;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在这个大背景下,普洱市的绿色经济之路,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绿色经济?

在环境经济学家眼中,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它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针对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因为以前的欠发达,所以把资源留下了。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要把资源利用好,不能再破坏了。在最大限度的不破坏中,取得一种发展的平衡。;经济学家王忠明说。

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全市有两个国家级口岸、5条主要水陆干线、17条边境通道。磨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泛亚铁路普洱段前期工作顺利完成。澜沧机场前期工作顺利展开,民航航班增至每周28班。澜沧江、李仙江流域航运基础设施正着手规划建设,孟连口岸实现移址通关,勐康口岸基本建成,龙富口岸正在规划建设。

在普洱人看来,公路、航空、水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即将建成,为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搭建了良好平台。

普洱市已探明黄金储量103.7吨,铁储量仅惠民铁矿就达21亿吨,全市水能蕴藏量1500万千瓦,是;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作为云南省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黄金、铁矿、水能等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为普洱市的优势所在。

作为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普洱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为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地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生态保护完好,有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12.84万公顷。

依托这样的自然资源优势,普洱培植形成了以茶业、林产、水电、矿产和文化旅游养生为支柱,以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和渔牧为骨干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市茶园面积330万亩,咖啡种植面积41.3万亩,人工种植石斛面积近万亩,为普洱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为培育绿色经济提供原动力

优势和特色已经摆在那里了,如何有效利用呢?普洱市委、市政府开始琢磨起来。

一个地区要发展,没有工业是不行的。工业对生态的破坏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平衡,大家都想达到,但很多地区都失败了。因为在政绩、效益、GDP面前,很多人都不得不让路。

;我们要坚持!一定要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生态立市。;李小平说,;正因为普洱有条件,所以要率先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力争把普洱工业园区培育成国家级绿色生态工业园区。;

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下,普洱市在、咖啡、生物药、绿色食品等特色生物产业领域中,选取了重点企业开始扶植和试点。一批工业企业因此成长起来。

;;以天士力集团为龙头,加快帝泊洱生物茶谷建设,建成国际一流的茶叶高科技加工企业。全面推进科学普洱,加大对功效研发,实现传统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成功转型。

;;以云景林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林板林化和林竹浆纸一体化进程,加快松香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加快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努力将普洱建成全省最大商品林基地、全国珍贵用材林基地和重要的林纸、松香生产基地。

;;以康恩贝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美登木等特色生物药的基地建设,把普洱建成云南省类别最全、规模最大的濒临灭绝药材种植基地和云南最大的除虫菊种植、深加工基地。

;;以星巴克、雀巢等公司为龙头,在普洱合作建设星巴克中国第一家咖啡基地和深加工企业,建设世界级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以惠科公司、海王公司和爱伲集团为龙头,加快建设年产50万吨鲜鱼片加工厂,打造生态淡水鱼品牌,建设云南省主要的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基地。推进畜牧业生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打造绿色生态畜牧品牌。

在科技武装下,普洱的工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目前,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工业总值已超过157亿元,而5年前的数字分别是126亿元和50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工业的腾飞没有让普洱付出环保的代价。这个平衡点,普洱找到了。这个难题,在普洱有了**的妙招。

;我们还要规划建设澜沧、孟连、西盟、江城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沿边工业园区。构建中老越三国边境经济圈,把普洱建成中国国际绿色产品交易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国家开放的黄金前沿。;李小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旅游为绿色经济发展添后劲

任何开发不能破坏生态,这是普洱;不可逾越;的一项原则。留下的资源也不能白白浪费。因此,绿色旅游计划进入了李小平和同事们的脑子。

普洱市以;森林普洱;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他们的目标是,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在规划中,普洱市要加快推进普洱国家公园、景迈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开通以思茅为中心,辐射思宁江墨和;绿三角;的旅游线。推出一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原生态歌舞,全面展现普洱;看有神秘森林、品有醉人普洱、食有生态食品、娱有曼妙歌舞、呼有天然氧吧、居有精品城市;的人间胜景。

他们还计划把普洱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大树成林、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生态生命景观支撑的妙曼城市,一个融入自然、拥抱健康、体验妙曼的世界级精品城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

国务院文件直接点题普洱,在历史上是破天荒。

;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普洱市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李小平信心十足,;不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普洱市一定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建设好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全国类似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其他地区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普洱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长这个样,惊呆了


阿娘嘬(亦作:阿娘左)保留着4棵说不清确切年代的千年古茶。

阿娘嘬是一个隐藏在无量山雨雾中的村庄小地名。海拔2100多米,是澜沧江东岸的漫湾境内“不起眼”的小地方。这4棵古茶是“文革”期间的幸存者,有一棵被斧头砍过的伤痕。根上“挨过刀”的伤疤最明显。古茶树上长着青苔、寄生草。茶树枝盛叶茂。根部有61公分直径,树高8.1米,树冠宽3米。茶树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后,树体上呈现出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皱纹。这些皱纹向周围异性树群体,向人们、向世界讲述着它的沧桑苦难;这些疙瘩皱纹,无不显示出它们千年来的艰辛经历。最能证明茶树千岁“资本”的就是长在它身上的疙瘩皱纹、青苔、寄生草。一般的茶树找不到寄生草的踪迹。非要在800年以上的老古茶树上才会有寄生物。

漫湾的千年古茶树和保甸的振文塔,是无量山灿烂的古文化之一,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茶文化。居住在无量山的漫湾人的祖先,就有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他们以茶而生,敬老如神,茶的基因已深深的入侵漫湾人民的血脉中,茶的血液还在悄悄地流在我们民族的血管之中,而且根深蒂固。无量山云雾生态茶,仅安召、温竹等地就有6千余亩。

小地名叫阿娘嘬,大地名叫中山箐的那4棵长满青苔的千年古茶树使我梦缠魂牵。想起那一股股茶叶与泥土融合一体飘出来的芳香,那是修行千年以上的古茶才能散发的陈香味,甘苦中溶一缕缕淡淡的清香。一种回甜,这种回甜味,不亚于吃橄榄时的润口回甜味,有神。我既朦朦胧胧,又清晰的记得,这4棵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在山风的吹动中,发出了“唰啦、唰啦”的响声。古茶树的声音就像一位高气质高文化、见多识广的“贤哲”,向我们讲述着无量山千年古茶树、百年马帮路的音容笑貌,讲述着它们深藏在山中数百年、数千年沧桑经历,讲述着它众叛亲离与黑冠长臂猿为伴,与老虎为邻居,春吐芽、夏发枝,秋日旺盛、冬青绿的韵事。我用手抚摸古茶树时,感觉就像抚摸古老的年代,走进了一个不曾认识的世界。

古茶树上发的茶叶,芽肥、叶厚。芽尖有绝白色的细毛,开春到清明节前采摘的叫“春茶”。炒、揉、晒,是茶文化的内涵。味道是出奇的好,喝到嘴里有一团清爽、凝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亚于喝茅台酒,在喉咙凝成一股满腔的甘醇回味,久久不散。若能隐藏10年半载,古茶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陈味?古茶叶十分通灵性,沏泡在杯中,看芽尖叶片上下沉浮,就能预测当日的天时、人事,而且非常准确,这就是千年古茶神秘的茶文化所在。

同样的古茶,用不同的水浸泡,溢出不同的味道。用冷水浸泡,茶叶就浮在杯子口面,不沉低,冲来沏去,不会透出茶的味道来,还是白水一杯。用沸腾大开的涨水浸泡,茶叶则在杯中浮上沉下,浮浮沉沉,发放出它的原始古味:春天的清幽,夏阳的浓烈,秋风的醇净,冬霜的皎洁。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冷水浸泡的古茶,飘浮着,永远也体会不到大千世界人生乐趣和价值意义,白活一世。风吹雨淋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袭击他们,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浮浮沉沉,就像沸腾的涨水,冲沏古茶,把独特新颖的生命活力更醇更香更醉的溢露在大千世界,这就是深藏在无量山千年古茶的内涵。

云南茶树速成密植栽培的实践的概念介绍特性条件那些地区


云南省解放前种植的老茶园大多是丛式栽种,蓬高而植株稀疏,每亩几十株到百余株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推广等高条植,这类茶园也多数为稀植,每亩600~800株,加之管理跟不上,缺株断行较多,单位面积覆盖度一般在50%以下,这是云南茶叶单产低的根本原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科研单位、国营茶场和茶叶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茶叶的丰产栽培技术,开展了以密植为中心的速成高产试验。

为了探讨云南大叶种密植技术,达到早成园、早高产的目的。195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了云南大叶种从种植密度、丛植、条植和不同排列方式的试验研究,其中采用三行单株条栽,亩植5400株的试验茶园,三年亩产干茶达275.3公斤的速成高产的全国首创,提出了云南大叶种茶树速成密植栽培适宜的行株距,即种植云南大叶种,采取行距1.5~1.67米三行单株条栽,小行距与株距23.3~26.7厘米为宜,每亩4500~5400株,各小行茶树前后交错栽成三角形;在梯地上种植,梯面稍窄的,可采用双行条栽,小行距33.3~40厘米,株距23.3~26.7厘米,每丛栽1~2株,每亩3000~3600株。

随后,又在云南省勐海、元阳、弥渡、临沧、昌宁、普洱、西盟、景洪的基诺山和大渡岗茶场、澜沧和昆明军区驻勐海部队茶场进行了密植示范,进一步证明了密植栽培能提前成园,提前高产,密植是茶园速成高产稳产的中心。这一成果在1975年被全省茶叶科技座谈会所肯定,并确定在全省大力推广“以密植为中心,以土肥为基础,以剪、采、养为技术关键。”的速成高产栽培法。1987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全省茶区推广应用。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人工发酵


人工发酵普洱茶本属偶然,是因为在香港等地保存不当,导致发酵,有人偶然尝试,觉得发酵过的茶口感另有滋味,后逐渐推广,无心插柳的产物,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进来。广东各地茶商开始自己湿水发酵。

根据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公司业务员黄又新去参加广交会,发现普洱茶在广东、香港销售得不错,特别是广东发酵后的熟茶很有市场,黄又新就带了些茶样回来,向公司做了汇报,引起了公司的重视。在和广东茶叶公司沟通后,省茶叶公司决定派出考察小组对广东的普洱茶生产工艺进行初步了解,小组名单有当时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关两茶厂各二人(含邹炳良)。

同时,广州茶厂学习小组返昆后,省茶叶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一次次在冷水发酵和温水发酵之间做试验,根据昆明的气候生态环境,把广州的温水渥堆工艺调整为冷水发酵。工艺调整后昆明茶厂的渥堆终于获得了成功,当年,销港普洱茶达到10.2吨(含陈佩仁试制的1吨多),随后,勐海、下关茶厂相继进入普洱茶发酵生产。这段历史,在原来昆明茶厂副厂长、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唯仁先生的回忆

什么是野生茶?什么是栽培茶?


什么是野生茶,什么是栽培茶,野生茶能不能喝:顾名思义,“野生茶”是从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芽叶(茶青),经加工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相应的,在人为培养种植的茶树上采摘幼嫩芽叶(茶青)加工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茶”。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的表述。“野生茶”可以被人工驯化变成“栽培化”,栽培茶也能丢荒、荒芜而变为“野生茶”。

茶树在人类栽培利用前,都是“野生”(自然生长)的。野生茶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始野生茶”在自然繁衍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并产生新的变异体,这类茶树较多保留了原始茶树的形状。野生茶可能是野茶(即“种性野”),也可能是栽培型的茶。二是早年为人工栽培,后被荒芜的“荒野茶”,这类茶大多是地方性很强的“地方性”(特产)品种,多生长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它的种性并不是“野”的。野茶不是茶,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饮用的“茶”。这需要从茶树分类学角度加以理解和诠释。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组被统一命名为“Camelliasinensis(L)OKtze”,为全世界所采纳。茶组里有1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色体多为二倍体(2n=30)。其余茶组植物,大多处于野生状态,虽也有被采摘利用的,但染色体多为单倍体(n=15)。因此,科学意义上的“野茶”,是分类学里“茶“野茶”,是分类学里“茶系”以外的“茶组”植物的总称,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系”以外的“茶组”植物的总称,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

云茶大典:人类驯化栽培野生茶树活标本


我在《走进茶树王国》一书中了解到一些丫口寨大茶树的信息,一直没有机会去探访它。2013年7月到景东县督查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我特意提出要去大柏村寻访丫口寨大茶树,同时也期望回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哪些变化。

15年前,我还在财政部门工作的时候,两次被派到那里扶贫蹲点,一共在了2个多月的时间,那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景东县太忠乡大柏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区哀牢山边缘,全村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7户,人口936人。海拔1800—21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耕地面积89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没有水田,有林地6758亩,过去是一个一年只有半年粮,典型的高寒贫困村、文盲村、光棍村。

1996年秋种时节,局里抽了几位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去指导老百姓“条播”种植小麦,我负责3个小组的指导种植工作。第一天晚饭后,我与一位村干部一起去外松山小组召开群众会。到了村口有十来只瘦骨嶙峋的土狗向我们发起围攻大战,组长赤着脚前来驱赶狗群,好不容易才把我俩引进到他家。组长姓李,五十岁左右,家里有三间低矮倾斜的土坯房,土坯墙四周顶着十来根木头。他家正准备吃晚饭,饭菜实在寒酸,一锅玉米粒饭外加一盆土豆汤。通知开会采用吹牛角的古老方法。头顶上的电灯在一层厚厚的油烟包裹下,透出微弱的黄光,无法看清人的面孔。晚上陆续来了20多个群众,到会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披着蓑衣或羊皮,猥琐的围坐在他家火塘周围,在朦胧中好像无论男女都在抽旱烟,几个装有老白干酒的盐水瓶相互传递着,一股浓香的烈酒味弥漫四周。会议进行一番宣传发动、科技讲解,但还是开的非常的沉闷,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很麻木的样子,这是我工作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会场景象。

第二次去大柏村是1998年冬天,组织全村修公路,村里负责提供炸药和部分工具,由群众投工投劳,4公里多的公路分到小组再分到户进行开挖,我刚好负责丫口寨组的一段,大约700米长。在一条小箐两边搭了几十个小工篷,很多人吃住在工地,天蒙蒙亮,就有人上工地开工。我们也一早到工地指挥协调,看哪里需要多少炸药,解决什么问题。参加修路的人年纪最大的76岁,最小的7岁。王大哥家两个孩子刚好放寒假,一起同大人拉扞板,那时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干劲也特别大,干活的敲击声和人们说笑声混成一片,场面特别感人。晚上,很多劳作一天的群众到村委会领物资、买些吃的东西,我们也每天买些老白干酒,一起喝酒、聊天。村委会的电视可以收到一个台,有声音,但画面只见一片雪花状,什么也看不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公路终于修通了,群众也陆续回家杀年猪,准备过春节。

当时局里根据村里实际大干坡改梯,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良种良法,解决吃粮难的问题。同时结合林地多的优势,连续几年发动种植了近2000亩茶叶,5000多亩核桃。那几年大柏村的扶贫攻坚的工作成绩斐然,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并在全省推广学习。现在大柏村的路虽然还是土路,但比那时宽了许多。放眼看去,当年种下的茶树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益,核桃树已经成林,树枝上挂满了核桃,就像无数盏碧绿的小灯笼。民房就镶嵌在果林中,房子已经焕然一新,还建起10多栋小洋楼。一路有很多货车、小汽车、摩托车,路上遇到几位老乡,热情地打着招呼,精神面貌特别好。如今这里成了花果山、绿色银行、生态文明村。

今天来陪同我们的村主任小周,今年29岁,是当年被我们先送到县城读中学,大专毕业后回到村里的。到了丫口寨,在前面带路的车停了下来,周主任指着距离公路100米左右的一棵大树说:“就是那一棵”。我说:“怎么当年从树下路过近百次都没有注意到它”。下车到大茶树有一百米左右的路程,我们很快来到大茶树下,两个人一起拉手也合围不过来,我还开玩笑说“如果姚明和王治郅一起可能刚好围得过来”,遗憾当时没有带测量工具。根据《走进茶树王国》一书记载,“树高8.9m,树幅7×6.6m,最大基部干围7125px,属野生型古茶树”。树生长在山梁上,土质有点廋,一个10来米高的土坎下驻着两户人家。我兴奋的欣赏着大茶树,树已经空心,仿佛像一个精神矍铄的白须老者,但茶树的枝、叶长势很旺盛、均匀,果实结的很少。主人介绍说:“这棵大茶树是我家老祖宗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一年仅采一拨春茶,不能多采,采多会影响它生长,今年采了3公斤多,由于茶质特殊,没有苦涩味、回甜,比其他茶好喝,年初就被茶商订购,每公斤价格1000元。”

原来我想象是一棵自然生长的野生茶树,只是后来被人们管理加以利用而已。通过实地考察,这是一棵人工栽培的野生型大茶树,茶树在距离地面40多公分地方分成大小不等的5枝,其中大的一枝也要一个人才能围的过来,都形成很多的采摘枝。我详细的观察发现,茶树的“老本娘”可能在几百年前遭遇雷击或人为原因被弄死,但生命力超强的茶树在根部新长出8个茶叶枝条,逐渐围着“老本娘”长大,多少年后“老本娘”化为尘土,它的八个“孩子”也就长成粗细不一的样子,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树枝的内侧不是圆形,而是留下长期伴随母亲成长的记忆。

云南的古茶山我考察过很多,见过比它高大的,但比它古老苍劲的却很少。我不禁想起一句谚语:“树老心空、人老背弓”。主人说“这是一颗祈福树,孩子到里面站一站,长得快;中年人到里面站一站,能心想事成;老人到里面站一站,能健康长寿;当地有小孩爱哭,抱去站一下就不哭了,特别灵验”。大家都进入树的空心处,祈福祈福,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乡领导问:“这棵茶树会有多少年”?当地没人知道有多少年,也没有什么记载,但从它的生长环境及其他地方古茶树的树龄比较,估计应该有1500年左右的树龄,是一棵人类栽培、训化野生古茶树的活标本。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还在茁壮的生长着,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2000岁的茶树居然是人工栽培的?》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