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到底要不要洗茶,又如何洗?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白茶喝时要不要洗茶 喝红茶前要不要洗茶 茶叶垢要不要洗

白茶喝时要不要洗茶。

1、洗不洗茶?

有的人说茶不用洗,因为第一泡茶的内含物浸出量最大,洗了就浪费了。洗茶的目的是让茶味和茶香得到最好的表现。有人说必须洗茶,首先是因为农残太高;再者是茶叶太脏,特别是黑茶和老茶。

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一:如果真的有农残,洗茶是洗不掉的。因为农残基本都是脂溶性物质,用水是无法溶解和去除的。同时说明,在冲泡的时候也是无法溢出的;其二:太脏的茶叶我本人并不建议品饮。所以这样的茶叶不在需要洗茶的范畴之内。

对于大多数的茶来说是不用洗的,然而,润茶极为重要。很多人把润茶的这一过程也当是洗茶了。其实,润茶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味和茶香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么香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表现最好呢?毫无例外,那就是温度越高,香气的挥发程度越高,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香气表现越好了。所以,在润茶的过程中,如何得到最高的温度就成了关键。

目前我采取的方法是:先用沸水把泡茶器(盖碗或者紫砂壶……等)注满沸水,稍后倒掉。这时候置入茶叶,然后注入热水至超过茶叶即止;观察茶叶的吃水、舒展状态,看到茶叶已经有处于松散舒展状态时,再次注入沸水至满溢(这时候的水流要细而稳),看水面的浮沫随水流流出,直至水面完全没有杂质,这时候可以立即出汤。这一泡茶汤是可以直接品饮的。

2、如何洗茶?

真正需要洗茶的是后发酵茶,或者是一些年代久远一些的老茶。对于后发酵茶,洗茶可以很好的解决渥堆过程中产生的“堆味”,还可以有效解决冲泡过程中产生的碎末导致的汤色浑浊问题。对于原料等级较高的黑茶,如果本身碎末并不多,存放环境也是干净,没有任何杂味异味的,一般来说洗茶一次就可以了。对于老叶老梗较多的,通常需要洗茶两次。

对于比较松散的茶叶,注入沸水没过茶叶之后,等茶叶舒展开来,然后大力注水,立即出汤至干净,当公道杯中的茶水倒完之后,闻公道杯中的香气,判断香气是不是纯正。如果是纯正的,那就不用再洗了。如果有轻微的杂味或者异味,建议还是进行一次轻度洗茶。如果杂味、异味还比较严重,那就必须再次洗茶。

第二次洗茶时,注水力度和正常冲泡一样即可,立即出汤。对于比较紧结的块状(青砖、花砖、黑砖、以及普洱茶砖、普洱饼的中心部位),浸泡的时间就需要稍微加长。之后就大力注水,出汤即可。每次洗茶完毕,一定要闻闻公道杯中的香气,由此判断香气的纯正程度,从而决定要不要再次洗茶,以及如果要继续洗茶,力度、注水量的把握。

洗茶的一个关键就是:洗透,洗净。否则的话,洗茶就只是一个流程,对于口感和香气的表现没有任何的好处。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时茶汤要不要留根?


很多人在泡茶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茶汤要不要出尽?”有茶友问:“不是说健康饮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壶泡茶时,每次添水时茶杯中会留三分之一的茶汤?”还有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闷泡有怎么区别呢?”其实上面的问题,都牵扯到茶叶冲泡时的几个概念,分别是“留根”、“坐杯”和“闷泡”。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适用范围?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涨涨知识。

什么是“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见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绿茶或新白茶的时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时,我们会留下部分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也可以均匀茶汤浓度,避免出现前几杯柔滑鲜香,后几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壶泡花茶和红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试想一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估计到达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估计第二壶茶,就没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时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以煮老白茶为例,每次出汤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留下一部分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很可能出现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时口感就会很清淡而没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

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

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

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

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

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

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极度影响喝茶体验。

有意或无意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闷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留根”、“坐杯”、“闷泡”,分清这些词,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泡出纯正的茶汤。

洗尘?洗农残?洗茶到底洗的是什么


在饮茶时,人们习惯性地在泡之前洗一下。大多数人认为,洗茶是洗“泥尘”或是洗“农残”,也有人认为,洗茶就是洗的一个心理作用。认为这样便可以把茶叶洗干净,可以放心地饮用。

不单常人有这种认识,就在茶学学术界亦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在不少茶艺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经的环节。

所以现代茶艺中“洗茶”一词,则逐渐改称为了“润茶”、“醒茶”。而日常泡茶中,无太多忌讳,“润茶”、“醒茶”、“洗茶”混用,且口语上“洗茶”使用频率更多。

一、洗茶到底洗掉了什么?

1、洗尘?

目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对于稍具规模的加工厂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洁化生产的需求。即便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农户或者作坊,茶叶生产过程也基本能做到不着地。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并非泥土灰尘。

2、洗农残?

作为一种与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料,茶叶的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质量合格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包括农残和重金属指标,自然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即便茶叶中有微量甚至痕量农残,也是以脂溶性为主,泡出来的茶汤也是安全的。

3、还是洗茶?

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有些物质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内含物溶解于水,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如果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

二、这才是洗茶真正的作用!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由此可见,洗茶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另一层意思则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

三、什么样的茶叶需要洗?

1、名优红茶、绿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较高、较细嫩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且不耐泡。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洗茶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影响茶叶滋味。因此名优绿茶以及细嫩的红茶,不建议洗茶。

2、大宗红、绿茶、乌龙茶只需洗一遍

平时所喝的茶乌龙茶一般只需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能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显得较浪费,特别是价格很高的茶。

3、黑茶、普洱茶要多洗几遍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而且黑茶相对其他茶类来说,也是比较脏的,为了去掉一些灰尘杂质等,黑茶也一定要洗。普洱茶和黑茶一样,同样要洗茶,但主要还是为了醒茶,让茶叶舒展。

四、洗茶注意事项必须懂

洗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洗茶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物质损失过多,滋味较差。如非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洗茶要立即出汤,而黑茶和普洱茶可以稍微闷一会儿,让茶叶彻底舒展开来再出汤。是否需要洗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泡茶时头道茶要不要倒掉?


喝茶时头道茶要不要倒掉呢?我们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

●做型程度低或浸出快的散茶——头道茶不建议倒掉

做型程度较低的茶,比如名优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揉捻程度低或者几乎不揉捻。这一类茶,滋味偏清淡,喝的就是自然的原汁原味。茶叶最美的香气与鲜爽感全在第一泡茶汤里,如果倒掉实在是可惜了。

浸出速度快的茶,比如红茶、凤凰单丛、武夷岩茶等,它们经过了揉捻成条状,浸出速度快,第一道茶已经有一定的浓度了,直接品饮也是很好的。

●做型程度高或的紧压茶——头道茶可以喝但并未达到最佳滋味

比如揉捻成球形的铁观音以及紧压的普洱茶、黑茶、白茶等,因为其特殊的形态,茶叶在浸泡时会有一个“慢慢舒展”的过程。第一泡未完全展开,滋味较淡,因此往往会先润一遍茶,即把头道茶倒掉。

其实头道茶是完全可以喝的,只是在正式场合,由于茶汤并没有达到品饮的最佳状态,头泡茶一般不倒给客人饮用而已。

●有陈化时间的老茶——头道茶建议先尝尝再倒掉

这类茶指的是一些陈放多年的老茶,尤其是老普洱茶。头道茶往往作为“醒茶”作用,能够去除长期储存可能带来的陈味,从二道茶开始品饮口感更佳。

但不要忘了,头道茶是判断茶叶好不好的一个“黑匣子”。作为第一泡,它隐藏了这款茶的很多质量信息,比如说:

有灰尘味,可能是储存空间不够干净卫生;

有焦烟味,说明这款茶在制作的时可能有炒焦的情况;

有霉味,说明这款茶在存储时有一点受潮或者已经发霉。

头道茶不喝,但可以闻一闻或浅尝一口再倒掉,鉴定一下茶叶的品质。如果直接倒掉,这款茶的缺陷有可能就被掩盖掉了。

头道茶能不能喝 要不要倒掉


刚开始喝茶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头道茶能不能喝,还是倒掉?这个对大多数茶友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习(倒掉的习惯),为什么要倒,却是众说纷纭。现在就来全面解析头道茶,告诉你“倒掉头道茶”背后的秘密。

关于“头道茶”的说法

说法一:头道茶可以洗去农残

由于茶叶的特殊性,不能用像洗瓜果一般清洗它,所以许多茶友就用头道茶来“洗”农残。但农药多为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和稀释很小部分的量,单靠头道茶就可以洗去农残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依然对农残“耿耿于怀”的话,只有建议你购买有机茶。

说法二:头道茶反正不好喝,倒掉无所谓

这句话主要是从温润的角度去说头道茶,认为“温润泡”没有达到饮用的最佳口感,所以倒掉也没关系。这样的做法并不赞同,因为茶叶有益物质最大程度的析出就在第一泡,尤其是绿茶。曾有见过一人冲泡君山银针,只因茶汤里有毫毛就将头道茶都倒掉,其实是非常可惜,因为那是名优黄茶茶汤中最惊艳的一泡。

说法三:头道茶是用来洗去杂质和灰尘

这个说法当然是针对那些有一定陈放时间的茶叶来说的。头道茶的确具有冲洗的作用,也不必把它喝掉,但说它是“没用的一泡”其实有点偏颇,因为作为第一泡,它可是饱含了许多这款茶的质量信息,极具表现力。

比如说:在头道茶入嘴后,感受到淡淡的灰尘味和异味(如烂菜味、檀香味),说明这款茶的储存空间不够干净、卫生;如果尝到糊味,说明这款茶在制作的时候有发生工艺问题,例如炒糊、炒焦的情况;如果尝到少许霉味,说明这款茶在存储时有受一些潮;如果茶汤里漂浮着碎茶和碎渣,说明原料等级不高或者你撬茶技术太差......有人曾戏称头道茶是普洱茶的“黑匣子”,包含了许多商家不肯告诉你的信息,所以下次买普洱茶的时候,或许浅尝一口头道茶,并细细品味里面的不正常滋味,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头道茶”倒不倒看情况

其实,对于头道茶,其实可以把茶叶分成三类简单来说。

第一类:自然状态或者做型程度较低的茶

这里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像花茶、白茶这种以本身状态呈现的茶品;而“做型程度较小的茶”则如大多数绿茶、红茶、黄茶。对于它们来说,喝的是茶叶本身的味道,所以不必将头道茶倒掉,特别像一些名优绿茶,茶叶最美的香气与鲜爽感全在第一泡茶汤里。

第二类:做型程度较高的茶

例如球形乌龙或者普洱茶、沱茶、砖茶等,因为特殊的形状,茶叶在浸泡时会有一个“慢慢舒展”的过程,因此往往会采取头道茶温润茶叶,而这一泡是完全可以喝的。只是在正式场合,由于茶汤并没有达到品饮的最佳状态,温润泡不会给客人饮用而已。

第三类:有陈化时间的茶

这类茶指的是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陈茶、老茶,头道茶往往作为“温润”作用,更多的还有“醒茶”作用,甚至对于仓储有问题的茶来说,很多人会用冲洗很多次来妄图掩盖仓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前文所说,这样的情况,不建议喝下去头道茶,但可从闻干茶、看头道茶汤色和闻其气味,甚是“过下嘴”这样浅尝一口吐掉等诸多方面看它的“健康”状态。

泡茶前为什么要洗茶,洗茶怎么洗?


洗茶其实不是为了洗掉茶叶表面的农残,毕竟一款合格的茶叶上的农残是要低于国家标准才能上市的。泡茶前洗茶其实更应该叫做醒茶,在泡茶前浸润茶叶叶片,便于滋味物质的溶解与茶叶香气的呈现。

洗茶注意事项

实际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需要在冲泡前进行醒茶的,对于绿茶等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不怎么耐泡,在冲泡之前不宜洗茶;然而对于黑茶、普洱茶而言,因其内质丰富,有一定的陈化时间,且往往被制成紧压茶,所以冲泡时可适当“洗茶”,以达到润茶的目的。

洗茶怎么洗

1.洗茶的水要少

洗茶的时候要尽量少用水,能够没过干茶叶就可以了,如果洗茶的水量多了,会导致茶叶中的营养元素过多析出而浪费。

2.洗茶的时间要快

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析出较快,所以我们在洗茶的时候不能时间过长,一定要掌握好洗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三秒钟。

3.洗茶的水温稍低

一般用低于80℃的热开水进行洗茶操作。而对于乌龙茶或一些黑茶而言,由于采用的是较为成熟的茶青加工制作,因此可以采用沸水进行洗茶。

为什么要洗茶?洗茶洗的是什么?


在饮茶时,人们习惯性地在泡之前洗一下。大多数人认为,洗茶是洗“泥尘”或是洗“农残”,也有人认为,洗茶就是洗的一个心理作用,认为这样便可以把茶叶洗干净,可以放心地饮用。

不单单是普通茶人有这种认识,就在学术界亦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在不少茶艺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经的环节。因“洗”有表示茶不够干净的意思,会给客人留下阴影,影响品茶的雅兴。

因此,现代茶艺中“洗茶”一词,则逐渐改称为了“润茶”、“醒茶”。而日常泡茶中,无太多忌讳,“润茶”、“醒茶”、“洗茶”混用,且口语上“洗茶”使用频率更多。

洗茶到底洗掉了什么?

1.洗尘?

目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对于稍具规模的加工厂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洁化生产的需求。即便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农户或者作坊,茶叶生产过程也基本能做到不着地。

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并非泥土灰尘。

2.洗农残?

作为一种与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料,茶叶的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质量合格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包括农残和重金属指标,自然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即便茶叶中有微量农残,也是以脂溶性为主,泡出来的茶汤也是安全的。

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有些物质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内含物溶解于水,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

如果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

到底何为“洗茶”?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由此可见,洗茶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

另一层意思则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

什么样的茶叶需要洗?

至于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不需要洗,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1.名优红茶、绿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较高、较细嫩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且不耐泡。

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洗茶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影响茶叶滋味。因此名优绿茶以及细嫩的红茶,不建议洗茶。

2.大宗红、绿茶、乌龙茶只需要洗一遍

平时所喝的乌龙茶一般只需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能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显得较浪费。

3.黑茶、普洱茶要多洗几遍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让茶叶舒展。此外为去掉一些灰尘杂质等,黑茶熟普也需要洗。

洗茶注意事项必须懂:

洗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洗茶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物质损失过多,滋味较差。

如非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洗茶要立即出汤,而黑茶和普洱茶可以稍微闷一会儿,让茶叶彻底舒展开来再出汤。

是否需要洗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何为“洗茶”? “洗茶”一词的由来及洗茶方法详解


一、“洗茶”一词由来

“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宋子安撰《东溪试茶录》,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饮而有少沙者,涤濯之不精也。”他提倡“涤芽惟洁,濯器宜静。”南宋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又提出“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次,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去其膏”的主张。这时候的“洗茶”,是属于采茶制茶过程的范畴,而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泡茶中的程序。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饮茶的范畴,是在明代,见于《茶谱·煎茶四要》(明):“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这一时期,泡茶开始流行,以加工制作的叶茶用沸水冲泡。但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是从煎茶中的“洗茶”移植过去的。屠隆著《茶说》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去尘垢冷气,烹之则美。”许次纾《茶疏》曰:茶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风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罗廪《茶解》认为:茶要“用热汤洗过挤干……不洗则味色过浓,香亦不发耳。”冯可宾《岕茶笺》中“论烹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不可太滚,滚则一涤无余味矣。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净,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烈,急取沸水泼之。”

二、何为“洗茶”?

从词义上理解,是用水将茶叶“清洗”和“湿润”的意思。《中国茶叶大辞典》中解释“洗茶”为: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在茶艺和茶叶审评的语境中,这里所说的“洗茶”,其实质“润茶”或“温润泡”或“醒茶”一样,作用是浸润茶叶叶片,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便于茶叶香气物质在适宜的温度呈现香气。

三、常见的洗茶方法

1、浸润洗茶法:浸润洗茶法就是在喝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放进杯中,然后倒入少许的开水,迅速将水分倒掉,这样我们不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茶洗干净了”(洗净心态),这也与专业上所讲的温润泡相吻合,而且如此操作还非常适合我们嗅闻干茶被热水浸润后所散发的鲜灵的“温润香”,尤其是在品饮高档名优茶时,“温润香”是非常高雅清幽的一种香气,其亦是茶叶价值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待享受完“温润香”,再进入正常的冲泡程序。浸润洗茶法既能温润了茶叶,使茶叶能够充分的发挥优良茶性品质,又起到“洗净心态”之功,可谓一举两得!

2、刮沫洗茶法:刮沫洗茶法就是在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放进杯中,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杯子,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我们习惯上往往认为泡沫就是茶叶中的脏东西(其实茶汤中的泡沫并非全是因为茶叶中有脏东西而产生的,恰恰相反,茶汤中的泡沫主要是因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种叫茶皂素的物质而产生),然后只需把浮沫刮掉(一般会认为脏东西已经被洗去了)就可以放心的饮用了。这样既可以洗净心态,又不会流失多少茶叶的营养。

四、小贴士

1、绿茶不建议洗茶,易损失茶叶中的氨基酸。

2、原料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不建议洗茶。

3、诸如祁门红茶那样的原料相对细嫩、体型相对较小的发酵茶,不建议洗茶。

4、发酵茶必须洗以普洱茶、六堡茶、茯砖茶为代表的“陈”茶且内质丰富,因加工、保存时间很长,茶叶中难免藏有灰尘甚至细菌。此类茶冲泡时可适当洗茶,以清除粉尘和杂味。

5、半发酵茶由于加工时间较长,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混入灰尘和污垢,冲泡时可适当洗茶。

6、洗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7、洗茶时,出水要快,浸润时间要尽量短,2~3秒即可。否则,在此过程中还是会损失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从而影响茶汤质量。

洗茶、醒茶、润茶,到底有啥区别?


新熟茶三重体验:

第一重,顛覆传统熟茶的体验,更胜老生茶的口感,香韵奇特持久、生津回甘迅速、滋味醇正;

第二重,显著保健养生功效,降三高、瘦身、健脾胃等;

第三重,身心愉悅、安和调适,清净无余。

在泡茶时,很多人会把第一泡茶汤弃去不饮。这是为了洗茶,还是把茶唤醒,亦或是把茶浸润呢?

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是茶叶不洁净。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体现,蕴含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

一是饮食要讲卫生;

二是应讲究选料和烹调方法。

“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醒茶

洗去茶叶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茶叶如何会有冷气?茶叶制成后,一般不会马上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大,一般都要将茶叶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一段时间后,火气虽褪,却添冷气,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存贮在冰箱中,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如果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不那么好。所以,茶叶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需要“醒一醒”,去除冷气,再进行冲泡,其香、味会更佳。

润茶

泡茶时,先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才能比较容易泡出味道。润茶这一过程有利于茶汁的浸出,因此,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其香和味能更快的达到较佳效果。

如今,第一泡茶汤弃去不饮,很多人理解为洗去茶叶上的脏污。其实不然,“洗茶”自古有之,除“去尘”之义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茶的香气和滋味,称为“润茶”或“醒茶”更为恰当。

冲泡普洱茶为何要洗茶,怎么洗?


何为洗茶?

洗茶就是在开始泡茶之前,先用热水把茶叶洗一洗。那么很多人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要洗茶呢?”。

洗茶的目的是什么?

1、冲刷掉茶上面的灰尘和杂质。

2、减轻茶汤的杂味和新味。

我们都知道,茶叶在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方能成为茶制品。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沾染上一些灰尘或者因为量太多,会有一些杂质参杂。那么洗茶的目的:第一就是为了冲刷掉茶上面的灰尘和杂质;同时因为普洱茶的发酵和存放的时间较长,新茶在储藏时的变化又相对频繁,在没有稳定下来,或多或少会有杂味和新味。而为了去除杂味和新味洗茶就很有必要啦。所以洗茶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减轻茶汤的杂味和新味,使冲泡的普洱茶变得清纯正气。

茶叶中所含的物质十分丰富如:茶多酚、儿茶素等,洗茶的时候怎样才能既保持了这些物质不会因为洗茶而失去又能把茶洗干净呢?那么十四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一、浸润洗茶法:

浸润洗茶法就是在喝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放进杯中,然后倒入少许的开水,然后迅速将水倒掉。此方法既能温润了茶叶,使茶叶能够充分的发挥优良茶性品质,又起到洗净心态之功,可谓一举两得!

二、刮沫洗茶法:

刮沫洗茶法就是在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放进杯中,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杯子,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然后只需把浮沫刮掉,就可以放心的继续冲泡饮用了。

好了,看完

普洱茶怎么洗茶!最全研洗攻略!


首先大家得知道一件事,洗茶定义是什么?

人们习惯先将茶壶冲上水浸泡一会儿把茶叶浸泡开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很多是洗两泡,第一泡洗,第二泡润)

那洗茶作用是什么呢?首先起的是去除灰尘等杂质作用;其次主要是醒茶,把紧压状态下的茶叶唤醒到适宜冲泡的状态,还能起到一个在高温下减轻茶汤的杂味和仓味的作用。

洗茶怎么洗?

首先做的第一步是温杯,把用到的紫砂壶、盖碗、公道杯等器具注入100度热水(没器具可以用热水快速温紫砂壶/盖碗后用倒出的茶水温杯),盖上盖子,过个十几秒就可以倒出热水,这主要起的作用是提高器皿的温度,更好的冲泡茶叶.

2、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投茶,一般我们投茶都是6g-8g,根据器具大小、品饮人数、自身浓淡进行增减投茶量。

3、我们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洗茶,我就教大家几个常用的洗茶方法,其实大家仔细观察茶庄老板的冲泡就会发现基本洗茶就这几个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熟茶要稳,生茶要冲还有注水快慢、定点注水等这几个冲泡要诀就行(我说的很简单,但是茶好喝不好喝,差距就是在这)。常用几个洗茶方法:

刮沫法,先往投茶后的冲泡器具里面注满水(水温根据你冲泡的茶决定,芽茶90度左右,常规茶可以100度左右),把水注满,这时水面会出现白色的泡沫(茶皂素和杂质等),用杯盖或壶盖轻轻挂去这层白沫就行。正常茶沫虽然正常饮用也没事,但会影响口感)

浸润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然后注入开水,但对开水的注入量应有着严格的控制,以刚刚能够浸湿干茶为宜(这种洗茶法比较节约水,主要是为了醒茶),然后迅速将水分倒掉。适合滇红,普洱熟茶等洗茶。(这个一般我比较少见,多用的是溢泡法)

溢泡法,操作方法和刮沫法类似,只是多一步碗盖引流,碗盖以60度角左右斜搭在碗沿,将茶汤引流出去,直到盖碗内的茶汤停止流动即可,一般和刮沫法一起使用,是目前常见洗茶法之一。

洗茶注意点

1、洗茶的水温不是一概而论,是要根据是否芽茶,茶叶粗老程度,茶叶较嫩的用的水温较低(一般芽茶90度左右)。

2、洗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就浸泡5s-7s(如果是紧压程度特别高的,铁饼之类的了洗茶时间就要适度延长,以茶叶能初步散开为好,很多人冲这些铁饼冲不好,就是对浸泡时间把握出错了,这个时间不一定的),浸泡过长,茶叶味道会丧失比较严重,精华都在洗茶中洗掉,我们主要目的是润茶洗茶,而不是闷茶。

3、对于有一定年份是茶我们可以洗两遍,第一遍时间适度稍长,第二边洗茶就要快速出水!

4、注水时最好不要把热水倾倒在茶叶上面,应该沿着边缘或定点注水,冲水动作不宜太大,好像高冲注水是不太适合普洱茶的,很容易把普洱茶的苦涩冲出来,而且冲到一泡好茶变得平平无奇。

研洗攻略,普洱茶该怎么洗?


相亲时,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印象好,可能就成功了一大半。品普洱茶也是如此,如果第一口感觉不好,浓了,苦涩重了,后面的几泡茶的味觉都会受影响。这种味觉刺激,短时间内无法清零,第一印象已经印在脑海里,所以洗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说到洗茶,茶友们可都轻车熟路,不就是第一泡茶倒掉不喝吗?这么简单,可是里面的技巧很多。

关于普洱茶要不要洗茶,也是很有争议,有的名贵的茶,第一泡倒掉蛮可惜,可不洗嘛,总感觉少了一道工序,怕茶不干净,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洗茶,洗茶有什么作用?

一、普洱茶要不要洗茶?

普洱茶的洗茶有3个作用:

1、可以洗掉一部分灰尘,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灰尘,通过第一泡洗茶可以洗掉。有的茶友问,农药残留能否洗掉?洗是洗不干净的,但是能洗掉一些有害物质。源头还是在买茶时,选择好的原料,不买打药的普洱茶。

2、去除杂味。由于普洱茶的发酵和存放时间长,新茶储藏开初变化又相对频繁,在没有稳定下来或多或少会有杂味和新味,通过洗茶可以减轻这些杂味,使冲泡的普洱茶变得清纯正气。

3、唤醒普洱茶,也就是“醒茶”,使普洱茶达到适宜冲泡的状态。这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洗茶以后再冲泡,茶汤的味道更好喝。

二、普洱茶要怎么洗茶?

我们常用的洗茶法又叫“浸润洗茶法”,一般流程是温杯、投茶、浸泡出汤。下面以盖碗冲泡,详细讲解。

1、温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刚烧开的热水,导入盖碗,碗内和碗托注水,形成上热下蒸,提高盖碗内部温度,1分钟后可以投茶了。

2、投茶

普洱茶一泡一般是6~8克,投茶量的多少根据个人口感而定,有的人喜欢口味重,就多投,有的喜欢口感清淡可以少投。当然还和普洱茶本身茶性有关,就说生茶,有的山头投茶量少点口感更佳,有的山头要多点才能突显茶气和厚度,这就要靠平时积累的经验了。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茶的浓度,一般对于普洱茶来说是宜多不宜少,投茶多了,可以通过快速出汤来保持茶汤的协调,投茶少了,靠延长坐杯时间来提升普洱茶的浓度,会使得普洱茶汤不协调,甚至容易出现“掉水”的现象。

3、浸泡出汤

再说注水的角度,分为单边定点注水、螺旋式注水(从盖碗边缘逐渐向中心划圈,形成类似盘香的路径)。冲击力来说,单边定点注水〈环绕式注水〈螺旋式注水,建议先单边定点注水,后面茶汤淡了再尝试后面两种注水方式增加冲击力。

熟茶,一般洗(润)茶两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具体时间根据紧压程度定,压得紧则时间稍长,压得松则时间稍短。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第二遍快冲快出。

十年以上陈期的熟茶若制作与存放正常则一般可洗茶一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调整修改为洗茶两遍,第一遍快冲快出,第二遍20至30秒出水。

生茶,一般洗茶一遍,20至30秒出水,新茶可以缩短时间为10秒出水,十年以上生茶在洗茶前可进行适度水烘,即将干茶置入紫砂壶中,壶外用开水冲淋,以提高壶温、驱散壶内干茶的杂味并实现快速醒茶。

三、刮沫洗茶法

还有一种洗茶方法叫“刮沫洗茶法”,先注满水,然后用杯盖把表面的茶叶沫刮去。其实这些泡沫是“茶皂素”,当然也有可能有一些脏东西,一同用盖子刮去就行了。

四、溢泡洗茶法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洗干净茶,又能保留头汤之美?不如试试溢泡法。操作方法:

1、沸水中位定点冲泡,壶嘴与盖碗内壁呈斜角,出水力大,沿着碗壁快速冲泡,水流带着茶叶旋转。

2、水满盖碗后,注水改为直角,注水速度变为低速缓慢,让盖碗内的茶汤慢慢溢出。溢泡法的重点通过茶水溢出杂物。如果茶叶杀青温度过高,就会看到黑色浮片(浮片是指茶叶的杀青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导致茶叶边缘的刺轮受焦变黑);如果茶叶加工不干净,就会看到异物杂物;如果原料低劣或受潮,汤色是混浊的......定点持续注水约1分钟左右。

3、碗盖引流。碗盖60度角左右搭在碗沿,将茶汤引流出去,直到盖碗内的茶汤停止流动即可,这时盖碗内的茶汤大概低于碗沿1厘米左右。

4、中庭激汤。出汤手势:大拇指和中指肚卡住碗沿,食指抵住盖纽,公道杯平放,开口轻微,中速出汤,让茶汤直冲盖公道杯的底部,茶香四溢,期间要定式出汤,直到盖碗内最后一滴茶汤滴尽,不要抖动。如此,一杯汤色透亮,香气馥郁的头泡茶汤就大功告成了。

洗茶、醒茶、润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泡第一道茶时,很多人会把茶汤弃去不饮。这个动作到底是为了把茶洗干净,还把茶唤醒,亦或是是把茶浸润呢?

如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说“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由于茶叶不洁净。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体现,蕴含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孔子《论语·乡党》篇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大意是: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得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或过熟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

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讲卫生,;二是应讲究选料和烹调方法。“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说“醒茶”

明代《茶谱·煎茶四要》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

洗去茶叶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

茶叶如何会有冷气呢?茶叶制成后,一般不会马上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大,一般都要将茶叶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饮用。而一段时间后,火气虽褪,却添冷气,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存贮在冰箱中,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如果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会不好。就如人一样,清晨刚起来时没有精神,这时如果伸伸懒腰,活动一下,精神就提起来了。茶叶也一样,在存放一段时间后,也需要“醒一醒”,去除冷气,再进行冲泡,其香、味会更佳。

三说“润茶”

明代以后,茶叶加工和饮用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由原先的蒸青团茶到散茶,从煮茶、点茶变成泡茶。泡茶时必须先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才能比较容易泡出味道。

尤其是颗粒比较紧结的球形乌龙茶和紧压的饼茶、砖茶等,第一道润茶让紧结的茶叶充分舒展,散去一些陈气,也让茶叶的温度提升上来。润茶这一过程的加入有利于茶汁的浸出。因此,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茶汤的香和味能更快达到最佳效果。

在现在,第一道茶弃去不饮,很多人理解为洗去茶叶上的脏污。其实不然,第一道茶可以喝,只不过一般都未能展现出茶的最佳水平。

笔者认为称为“润茶”或“醒茶”更为恰当,第一道茶泡得好,可以为接下去的几泡茶奠定基础,相反,会影响到后面的品质的呈现。

《这茶,到底要不要洗茶,又如何洗?》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白茶喝时要不要洗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