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 : 2019-12-04
茶叶和花 茶叶和白糖 茶叶和枸杞

茶叶和花。

笔者将茶文化分为传统茶文化、袋泡茶文化和速溶茶文化。速溶茶文化是近些年茶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种创新的茶文化概括起来为工艺创新、茶具创新、茶艺创新、渠道创新和理念创新。

目前,国际上茶叶的科学研究越来越热,有关茶多酚、咖啡碱以及茶叶其它活性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如研究发现,咖啡因具有降血糖功能。目前,世界上对咖啡是否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尚无定论。这一研究成果对喝咖啡有益健康无疑是个利好。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出咖啡因降血糖机理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罗格列酮机理相似,能够增加核受体(PPAR-y)的表达,从而增加葡萄糖转运体4的表达,使胞外的葡萄糖转运至胞内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这些研究进展进一步解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如空腹喝咖啡为什么容易出现虚汗、头晕等现象,因为降低血糖正是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我们在《茶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微生物在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作用研究的论文,首次发现了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艺中的嗜热微生物,初步阐明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总结了普洱茶发酵的温度、湿度、耗氧、以及水分变化关系,确定了微生物种类与茶褐素形成的关系。普洱茶嗜热微生物的发现,为现代普洱茶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也为速溶普洱茶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茶叶科学和科技手段的进步使茶文化发生了很多改变,国内正在形成的速溶茶文化,成为传统茶文化非常有益的补充。

速溶茶文化(Instant Tea Culture,ITC),有别与袋泡茶文化。以立顿红茶为代表的袋泡茶文化已经成为红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茶文化在世界得以迅速推广。所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普及和影响与速溶茶,袋泡茶文化的推广是分不开的。

小编推荐

对茶叶科学研究的建议有以下几点有哪些分别是方案


(一)加快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

云南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生产优质、生态茶叶产品的最佳茶境内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广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云南优质、生态的茶叶产品尤其是古(老)茶趋之若鹜,优质、生态是云南茶产业的一大优势。云南省农科院将进一步加快优质、高效、生态茶叶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技术推广,在基地建设上努力实现生态、集约、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对于名茶山按“名山名品、一山一品”的思路加快建设。对其他茶园,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的标准化茶园。

(二)加快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推广

云南茶叶加工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缺乏精、深加工方面的成熟技术及成套设各。因此,云南省农科院将加快云茶精、深加工技术的集成研究与推广,加快实现精制名优化、深加工产业化,大幅度提升云南茶叶的附加值。以政府部门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建立高标准的云茶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放心云茶”工程。

(三)加快云南茶叶优势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云南茶叶优势成分丰富,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前景,能为云茶产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云南省农科院将把云茶优势功能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作为今后云南茶产业增效的一项重点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大幅度提升云茶产品科技含量

政府层面设立云南省茶叶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支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等专业院所进行茶树种质创新、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等研究与开发。以企业为依托,充分运用各类科技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加快云南茶叶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加强高尖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

云南虽然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但高尖人才匮乏,茶学研究水平严重落后于国内其它先进省市。为使能持久地承担起对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必须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建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创新团队。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科学研究发现:普洱茶对于血脂的代谢有显著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盛军提出普洱茶突然“火起来”,与中国人突然“富起来”有必然联系。“营养过剩”导致健康代谢综合征。在这个吃饱了“撑着”的时代,健康需要做减法营养也需要“负营养”。膳食纤维、食物多酚、酵素、肠道微生物,这些营养将被科学定义为健康需要的“负营养”,而“负营养”是能够抑制吸收、增加排泄的营养。

盛军先生提出,“第八营养素”的概念,他认为现代营养学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称为七大营养素。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能量食物大量增加,膳食纤维、食物多酚减少,尤其苦涩、易氧化变色的植物多酚类营养在现代食品制造过程中被去除,所以食物多酚摄入不足,导致人类代谢免疫性疾病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食物多酚的重要性,长期缺乏易导致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肿瘤发病率高以及骨密度低——五高一低,以及炎症、过敏等代谢免疫疾病,因此,把植物多酚中的食物多酚列为“第八营养素”。

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的西藏地区,蔬菜极少,摄食高能量的牛羊肉、奶类,相比之下与其他地区健康状况相同,甚至更强壮,分析其疾病图谱以及死亡率规律发现,他们的代谢免疫疾病以及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饮食结构有一个“去污剂”和“激活剂”,这就是全发酵茶。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茶(普洱茶熟茶、边茶、六堡茶、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茶褐素,含量高达水溶物的70~80%,它具有表面活性剂(去污剂)的作用,能够强力结合油脂,增加油脂的溶解度(4万倍),抑制人体吸收,增加排泄(30%以上),起到“隔离墙”作用;其次是促进脂肪燃烧(激活B脂肪酸氧化酶),发挥了“激活剂”的功效。茶褐素的这种双重作用是很多植物多酚特有的功能。食物多酚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原花青素(蓝莓)、石榴多酚、柑橘多酚、辣椒多酚、银杏黄酮、大豆异黄酮、槲皮素等。如葡萄多酚,在葡萄籽中含量高达50%~70%,在葡萄皮中含30%~50%,茶叶中含茶多酚20%~40%。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山西陈醋植物多酚含量达到2.6mg/ml,因此,喝陈醋“软化血管”作用,与喝红酒软化血管作用相同,都是植物多酚的抗氧化、“去污剂”作用。

多年来盛军教授和其团队在普洱茶科学研究取得很多进展。研究发现,普洱茶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作用显著,调节代谢的主要成分是茶褐素,占普洱茶水溶物的80%以上,咖啡碱是降血糖的重要成分;普洱熟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主要是茶褐素络合咖啡因,从而抑制了咖啡因的兴奋刺激性。茶褐素是普洱熟茶的特征活性因子,在肠道和血液内具有“刮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力结合油脂,抑制吸收,增加排泄;茶褐素在肌体组织内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通过加强脂肪的水解和氧化,生成CO2、H2O和ATP(能量),促进脂肪的代谢,消耗脂肪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普洱茶主要成分茶褐素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强烈抑制突变P53的表达,强烈抑制notch蛋白的活化,对白血病、乳腺癌等恶性病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等等。现在盛军提出“云茶3.0时代,引领世界茶业未来发展方向。”将喝茶变得简单快捷,摆脱“油腻”Soeasy!

普洱茶的这11项功效已经被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茶在古代原是作为作为一味中药被使用,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饮料,普洱茶也是如此,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图经》《本经逢原》等我国传统中医著作之中,皆有对普洱茶功效的记载。

如《本草纲目拾遗》之中记载道:“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本经逢原》中记载道:“产滇南者曰普洱,则兼消食解痢之功。”

1、降血脂功效

国际上许多研究报道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血脂能力。法国巴黎安东尼医学临床教学主任埃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进行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

日本学者对普洱茶进行动物试验,也发现云南普洱茶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功效。

昆明医学院也进行了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降血脂功效高于降血脂药物安妥明。

2、抗氧化与抗动脉硬化功效

根据国内外多项对普洱茶抗氧化和抗动脉硬化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在预防如动脉硬化症等氧化性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离体实验及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

且经过渥堆发酵之后的普洱熟茶,含有的黄酮苷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

3、减肥功效

国内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普洱茶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能使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辅助治疗肥胖症的功效。

日本朝日饮料公司在日本科研成果发布会上,也发表了普洱茶既能减肥,又能防止体重反弹的研究报告。

4、降压功效

国内学者用普洱茶对人血压心率及脑血流图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饮用普洱茶后能够引起人体血管舒张、血压暂时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随之减少等生理效应,故饮用普洱茶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患者,均有良好作用。

5、抗突变和抗细菌活性功效

医药界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4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

国外相应研究也表明,普洱茶水提取物具有抗突变和抗细菌活性的功效。

6、防癌、抗癌功效

国内多项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杀死癌细胞的功效。

研究表明,普洱茶中茶多酚及其氧化、降解、络合产物,都是重要的抗癌、防癌成分。

研究还发现普洱茶防癌变的功效的有效成分是茶多酚,且云南大叶种原料加工而成的普洱茶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其中多种活性物质都是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

7、健齿、护齿功效

湖南医科大学对普洱茶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抗牙菌斑形成作用,能够消除牙齿病菌,且饮用普洱茶摄入的氟是有效的防龋剂,适量饮用普洱茶能够起到健齿、护齿的功效。

8、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普洱茶体外抗HIV-1活性实验发现,普洱茶都表现出一定的抗HIV-1活性,具有相应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且熟茶功效强于生茶。

9、抗疲劳功效

国内相关动物试验表明,普洱茶具有抗疲劳功效,且研究表明普洱茶抗疲劳功效的

普洱茶和文君嫩绿的区别


历史文化区别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制作工艺区别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自然转化。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形式。

冲泡口感区别

普洱茶口感丰富多变,地域山头不同、年份不同、拼配和古树,口感也不一样。各个山头地域、年份均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老班章以刚猛霸道著称,而易武则以阴柔细腻闻名。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茶就要比新茶醇厚浓郁,刺激性减弱,价格也要贵的多。好的普洱茶可以一般能冲二十余泡,而茶味却是愈见香浓。

功效与作用区别

保健茶市场调研显示,文君嫩绿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文君嫩绿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文君嫩绿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只表现在它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普洱茶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港澳、韩国、台湾、南洋等地,皆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瘦身茶之良饮神品美称。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临时饮用普洱茶的人士,40%以上人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明显;云南普洱茶医治高脂血症疗效还高于安妥明,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饮用普洱茶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作用;普洱茶有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三酸甘油及游脂肪酸,还有减少胆固醇性脂肪肝现象;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具有微量分解脂肪的功效。

广东柑茶:创新迎风口


广东不仅是茶叶消费与流通大省,也是茶叶种植加工领域的创新大省,近几年广东茶产业不断创新突围,形成了以新会柑普茶、英德柑红茶、梅州柑绿茶等为代表的“广东柑茶”业态,其品质、品牌和文化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优势特色产业。如今的广东柑茶早已经不是小众茶类,而被业界誉为中国六大茶类以外的第七大茶类。

柑普茶元年

在广州芳村,云南普洱茶、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等其他茶类的经营者,虽然起步时间更加早,也一直都有希望可以形成单独的茶类交易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都尚未能如愿。唯独新会柑茶形成了专业交易市场——西民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中心,这也被视为新会柑茶在广州芳村真正立足的标志。

2017年12月29日,来自新会的柑普茶企业品牌“迎丰年”全国运营中心在西民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中心开业,负责人陈文栋表示,在这里开设运营中心意义非凡,意义在于借助芳村辐射全国的能力,继续开拓北方市场。西民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中心项目部经理杨嘉晋介绍,在这个市场做得好的档口成交额有70-80万元/月,整个市场接近2000万元/月。

而在线上,新会陈皮、新会柑茶销售也是相当不错,新会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2017年“双十一”销售额超过610万,而2011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只有6万,6年增长超过100倍。“主要得益于新会陈皮、新会柑茶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线上热销反过来又促进了线下交易。”新会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忠说。

“2017年新会陈皮柑茶产销两旺,呈现产能扩张、市场扩张、效益扩张的好局面。”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会长欧柏余说,2017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约7万亩,柑鲜果产量超8.5万吨,柑皮产量约4300吨,初级产品(鲜果+柑皮)产值约10亿元,主导产品新会陈皮柑茶产量8000吨,产值32亿元,计全产业产值超60亿元。

除了种植面积的增长,新会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注册加工企业的数量也在增长,为新会柑发展蕴含了巨大的能力。2002年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只有15家,如今已有160家;2015年,新会拥有柑茶生产QS证的企业20多家,2016年底拥有SC证的已逾100家;2017年取得SC认证的企业达200家。

柑与茶的科学结合

除了柑普茶,广东梅州还研发上市了柑绿茶,广东英德红茶产区的企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英德市上茗轩茶业有限公司从2013年开始研发英德红茶与新会小青柑的结合,并研发了“九号柑红”柑红茶。

“2015年试投市场之后,茶友反应都很好,多次卖断货。”英德市上茗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雄辉介绍,柑红茶冲泡方便,香气清新,口感鲜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新会陈皮和英德红茶都是广东著名特产,更有岭南文化韵味。

“茶叶和陈皮均是广东农业两大传统产业,两者结合可达到1+1﹥2的效果。”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曹藩荣说。他认为广东柑茶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三个科学结合,一是把陈皮保健功效与茶叶的保健功效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二是滋味风味的结合,两者都广东传统农产品,滋味口感都很协调,消费者都比较喜欢;三是把广东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从2015年开始,进行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研究,历时2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会陈皮、柑茶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已得到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的验证,接下来,钟南山还将在新会建立院士工作站深入研究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2017年6月此消息引爆了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之红茶加工研究概述成果中茶杯奖项


红茶加工研究

1938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开始红茶的研究工作。1939年初在凤庆建凤庆茶厂,开始工夫红茶的生产。1957年,滇红工夫茶在全国工夫红茶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一名。1959年起滇红特级工夫被国家指定为外事礼茶,作为国家领导人招待和馈赠外国元首的高级礼品茶。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6年3月被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大渡岗茶厂首家引进英国汉堡罗公司生产的CTC红碎茶自动生产线。

1991年省茶叶所主持的“云南大叶种红碎茶加工生产技术研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5月1日在凤庆茶厂举行了“冯绍裘铜像落成典礼”,凤庆因此成为滇红发源地。1999年,省茶叶所研制出的工夫红茶“滇红香曲”当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二等奖,2001年获云南省第三届“云茶杯”名茶称号。2001年,省茶叶所研制出名优工夫红茶“滇红金针”,2002年获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金奖,2003年6月获第五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开发研制生产的机制造型名优工夫茶滇红毛锋,并于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2002年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建立起的针形、螺旋形、扁形和颗粒状4种不同形状红茶清洁化机械加工工艺。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制茶理论在茶叶加工中重要指导意义的认识,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优质红茶生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今后优质红茶实现连续化直到自动化的清洁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普洱茶的复古与创新


近来,听闻一位善喝普洱老茶的“大亨”,曾经对新茶不屑一顾的他,也开始上茶山做新茶了。老茶越喝越少,需要有新茶不断传承。但是普洱茶复兴的这些年里,大大小小厂家所生产的,每年数以万吨的普洱新茶,在百年之后是否真的就能够成为“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之类的经典老茶呢?现在易武茶备受追捧,一些茶商给出的理由是:易武有那么多普洱茶的老字号,很多百年老茶都是用易武的原料做的,所以坚守易武茶,一定没错!我不禁想起央视财经频道那档人气节目“是真的吗?”

如今的新茶百年后就可以成为现在百年老茶的滋味,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去到未来取证,更无奈的是,普洱茶是一个几经断代的茶种,那些知名的老茶庄几乎都没有传承至今,所以在民国以前,史料上关于普洱茶,都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关于老茶庄里普洱茶制作工艺的记载至今尚未发现或者未公布。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归”的实业家们开创了云南茶业的机制时代,才有了关于茶厂建设、茶叶生产加工相对完整的记录,但是,由于战乱和忽视,它们或者散失或者淹没在故纸堆中,等待有心人去发现。再回到开头提到的“大亨”,痴恋老茶的他为了复制老茶的经典,甚至把老茶蒸散了,拿着镊子和放大镜,一片片叶子地研究老茶的拼配,经过多方尝试与比对,他创制出一套和当下通行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不一样的制作方法来。且不说百年之后如何,这种尊重传统,以复古为基础的创新精神依然值得鼓励。一些茶企也开始在故纸堆里寻找传统的普洱茶制作工艺。

李拂一先生曾在《勐海茶业概况》中记录了“筑茶”工艺,这是在熟茶工艺大量投产三四十年之前就已经在使用的人工发酵技术,但是记录的信息较简单,据说“巅茶”公司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将这一传统工艺应用于高端原料的人工发酵,所制成的熟茶经笔者品尝过,确实有着与普通熟茶截然不同的愉悦口感。

人们一度以为普洱茶的创新应该是把砖饼沱做得快捷、方便,一冲即溶,符合现代品饮。但是尝试复兴已然消失的传统工艺,让它们适应现代的生产环境,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这种创新是在让普洱茶断代的传承重新链接,链接的不仅是工艺,还有文化——我们民族的命脉,这或许需要茶人们更多的智慧和不饶的精神。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之普洱茶加工研究概述条件因素成果


普洱茶加工研究

20世纪50年代,省茶叶所开始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的研制工作,并试制了各类普洱茶紧压茶。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试制渥堆发酵普洱茶,并获得成功。1974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1979年2月21日至25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召开普洱茶加工座谈会,拟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统一了九个标准样,确定了普洱茶茶号的编号办法。统一了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和加工工艺。1983年至1985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省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普洱茶人工接种后发酵试验,缩短了发酵期。该研究成果获198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至2007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持完成的“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区多种晒青原料化学成分与感它品质的系统分析,明确了适制生普洱(青茶)和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加品种(系);构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加工技术体系,提出了云南普洱茶品种标准;创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理论体系。

探明了有益菌种在普洱茶固态发酵的过程中不同层次、阶段分布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建立了四种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开发出4种应用于大生产的普洱茶发酵剂,并在昆明、普洱、勐海、大理、文山等地成功用于生产,取得了显着的效益;系统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术,阐明了微生物、温度、湿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获得了优质普洱茶加工的技术参数及理化指标。“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成果获首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等奖和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2007年,省茶叶所支持开展“高效、卫生、优质普洱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开展导入蒸汽的增温增湿渥堆发酵和陈化干燥灭菌效果试验,改善普洱茶传统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耗损,提高品质,为新工艺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2007年至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持完成的奖。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云南普洱茶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缺乏规范的现状,结合课题研究并加以实施。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解决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普洱茶加说总个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经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普洱茶鲜叶原料采摘标准和普洱茶安全优质生产的技术规程。并且建立了鲜叶原料的安全优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了12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剂及调控发酵技云南茶科技茶文化创新奖术,研制了普洱茶自动控制发酵设备,初步探明了普洱茶风味品质成分及其转化规律,建立了包括普洱茶加工、质量、安全、评鉴、储运等环节的16个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全面构建了普洱茶清洁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普洱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获201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茶叶所研究成果“高效、卫生、优质普洱茶加工工艺”获2013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成果“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开发”获2014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开光”的茶叶变味儿的文化


古人讲求茶禅一道,小和尚问老和尚如何成佛,老和尚拿不出现成的答案,就灵机一动,对小和尚说“吃茶去”。这三个字乍听很寻常,细细品咂却又意味深长。酒能乱性,佛门弟子不准碰触;茶能提神,正好醒瞌睡,夜深人静时,思考一些玄虚深奥的灵魂问题,以求有所参悟。因此喝茶与参禅老早就缔结了牢固的亲缘关系。然而如今,茶文化深陷尴尬的境地,有人把它无限神秘化,我最近就领教了一番。

某君送来一盒高山云雾茶,称赞它极其新鲜,比美女的肌肤还嫩。我打趣道:“该不是什么资深美女的肌肤吧?”他呵呵一乐,说是“豆蔻年华二月初”,还特别强调:“这茶用80℃的开水冲泡,太狠;用75℃的开水冲泡,又不出味。”我立刻皱起眉头,感叹道:“你这哪是送茶叶给我,是活生生送一个麻烦给我!为了喝这云雾茶,我还得去买温度计。”

更搞笑的在后头,他说:“这茶有一宗好处最难得,某高僧给它开过光。”我被他的话彻底雷翻了,开玩笑道:“最近我只在网络上听说北方某高僧下山给失足少女开光,居然还有忙里偷闲给茶叶开光的,是不是因为这高山云雾茶嫩如‘美女般的肌肤’?”

那茶,我真就喝了,用100℃沸水沏的,味道一般。对此,我权且理解为“美女的肌肤”被我不小心烫伤了,阿弥陀佛,真是罪莫大焉。

事情并没有轻易完结,某日我翻看报纸,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某君送给我的那种品牌的高山云雾茶被检测出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超标高达二十多倍,最令人气愤的是,它竟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高山云雾茶,那地方的数十顷茶树明明种植在山脚下。

我打电话给某君,问他看到那条相关的负面新闻没有,他诚实地回答,已经有所耳闻,但他并没有因为受骗上当而生气,还反过来安慰我,这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改用100℃沸水冲泡,倒掉头道茶就行。一夜之间,“美女般的肌肤”就变得比老太婆的鸡皮还不如了,所幸我的性子缓,购买温度计的那笔开支总算节省下来,啼笑皆非的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打从这次“高山云雾茶事件”之后,我听到别人侈谈茶文化就想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化是“毛”,它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空气之中,更别说环境之外。

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在丽江成立 力推茶马古道申遗


昨日,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同时在丽江成立。两中心今后将致力于茶马古道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今明两年将组织一批内地茶产业界、茶文化界人士赴台湾考察;还将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高峰论坛。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著名作家冯冀才,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等参与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

成立大会上,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宝三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元蔚颁发了“名誉主任”聘书。

两个中心都是国字号

“现在‘国字号’的研究中心很难获批,两个中心都是‘国字号’,都立足于云南,这是一件盛事。”丹增出席成立大会时说。

丹增表示,茶叶市场非常巨大。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上万个茶文化的研究机构,“国字号”的研究中心很有价值。云南产业已经从起点走向顶峰,现在有所回落,但这是暂时的,因为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者群。

“目前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仅仅是皮毛,茶马古道的内涵具有非常深厚的价值。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的成立,应当在茶马古道文化的弘扬、研究、探索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丹增说。

金荣华也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意义非凡——“将来回过头看,茶文化的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上必将具有一定的地位。”

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2000年前,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希望今后茶产业至少能在云南成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说。

据了解,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历时两年的申报,已经获得批准一年,中心总部设在北京,之所以选择在云南举行成立大会是因为云南90%的县都产茶,茶产业在云南发展前景良好。

据张宝三介绍,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策划、调查、研究、整理,编辑出版发行相关书刊及拍摄影像资料等举措,抢救保护中国茶文化遗产,弘扬中国茶文化;培训茶文化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及茶文化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对优秀的茶文化研究成果进行评奖,宣传普及茶文化,促进国内外茶文化交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茶文化展览、展示活动;还将为茶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将组织茶商赴台考察

杨亮才说,通过调查发现,全世界有30亿人在饮茶,而在中国饮茶的人数更高达总人口的70%。但目前中国茶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名牌不名”,全国7万多个茶厂1年的利润总额还比不上英国的立顿一个品牌。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努力,让中国的名茶也成为世界的名茶。并且逐步改变中国茶企业无序竞争的局面。他表示,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将出一套关于茶产业的系列丛书,其中对云南的也将进行“解剖式”的研究和阐述。

张宝三透露,今明两年将组织一批内地茶产业界、茶文化界人士赴台湾考察;今后还将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高峰论坛。杨亮才也表示,尽管台湾的茶大多是从内地引入,但当地在茶叶生产、销售、文化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好,研究中心正在与台湾茶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们进行协商,组织一批包括茶商、茶农和专家学者在内的人士赴台湾考察,进行交流学习。

会后,冯元蔚及丽江市市长王君正在丽江福国大饭店共同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揭牌。

专家建议

专项立法保护茶马古道

最快在今年年底,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就将为茶马古道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展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希望能在一两年内完成,首次正式为茶马古道申遗。

茶马古道的申遗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张宝三介绍,中心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如集市、骡马店、桥梁、保存完好的路段及其他实物进行调查;还将深入调查茶叶种植和制作的传承人,茶叶的种类、性能等,为未来茶马古道申遗做准备。

部分遗存正不断消失

民族出版社编审高洪宝在向成立大会学术交流活动提交的论文中提到,2009年4月10日至11日,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举行,15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共同研讨了“文化线路”遗产这一国际新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中国现在有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3条超大型文化线路,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科学保护。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课题,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支持,加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影响,以及因对遗产认知不清导致的人为破坏等,茶马古道这条文化线路遗产面临生存威胁,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城乡建设对茶马古道保护造成冲击,大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正不断消失。

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介绍,目前茶马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是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而更多的遗迹正在慢慢消失当中,此时为茶马古道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就尤其具有意义。

应制定专项保护法规

高洪宝建议,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对茶马古道这条超大时空尺度的文化线路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整合专家、学者、旅游界等各方力量,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保护管理体制,进行资源调查,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体系等,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

他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将遗产的规模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围绕着茶马古道,积极着手滇、川、藏大三角及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国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如昌都、林芝地区的然乌湖-帕龙藏布-易贡湖冰川、滑坡、泥石流国家地质公园,藏东芒康盐井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川西稻城-理塘第四纪古冰盖国家地质公园,藏东侏罗-白垩纪红层国家地质公园等。

茶马古道及其周边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无形文化遗产,应该及时发掘,清点整理,适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待条件成熟后,将茶马古道作为“文化线路”整体推出,申报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

政府主导保护是关键

高洪宝表示,茶马古道所经过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开发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制定茶马古道沿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主要项目的控制规划,避免低层次的或雷同项目的开发规划,在开发过程中把环境和人文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尽可能保持茶马古道的原汁原味。

“我们也许无法去保护好茶马古道的遗迹,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快摸清茶马古道遗迹的‘家底’,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展现茶马古道的风貌,至少能够让后人知道茶马古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杨亮才说。

茶叶常识:云南思茅的普洱茶文化


地产名茶闻普洱,山有奇松晓思茅"。思茅,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天然氧吧"的美誉。她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10.3万亩的普洱茶叶种植基地,普洱茶加工厂170余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一天农活的布朗人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泡上一碗自制烤茶以犒劳自己一天的劳动。饮烤茶既是当地布朗民族的一种民俗特色,也是布朗族人的一大嗜好。

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内或瓦片上于火上烘烤,待茶叶焦黄时再冲入开水,顿时茶香四溢。这种茶水极酽,入口有苦味,很解渴。所以每次仅饮一小盅。假如有客人来了,一定要以烤茶招待。煮出来的第一罐由主人自己喝,第二罐才给客人饮用。主人喝第一道茶,表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第二道茶味道最好,奉献给客人。

茶城饮食文化

思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氛围,既有来自区外各县的风味美食,也有思茅本地传承几十年的地方佳肴,更有就地取材,以茶为原料制作的丰盛茶餐。同时,遍布城乡的农家乐风餐饮,也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吸引人们食欲的一道田园风景。匠新独运的思茅特色名菜--风味土鸡、大红菌、鸡豆腐、水酥;韵味十足的民族特色餐饮--爱伲山庄;美味聚集的彝家特色山寨--高家寨;风味独到的茶城特色菜肴--茶餐。

茶艺、茶道、茶乐

所谓茶艺,讲求的是制茶、泡茶、喝茶、品茶、闻茶、看茶、吃茶等方面的技艺。

所谓茶道,讲究的是饮茶的文化,这里包括喝茶的礼俗和规矩。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核心是和谐。

普洱茶乐是一种传承了百年的洞经音乐。古人有听乐品茶之习,自流传至今。乐中有茶、茶中有乐。经过一代代茶乐人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在思茅这块古朴的大地上,古普洱茶乐已经流传百年,至今还保有完整的乐谱,有专门的乐队进行演奏。

茶叶包装 设计嫁接传统文化


天泽广告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周茂说:“一流的产品离不开一流的包装,茶叶更是如此。而茶叶作为一种特殊饮品,历来就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连接在了一起,所以茶叶的包装始终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茶叶本身的独特性,对茶叶的包装主要是要求防潮、防高温、防异味和便于运输携带。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包装除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以外,更大的作用在于提升茶叶自身的价值和文化品位。

据了解,目前我国茶叶包装已经从过去的散装纸包、塑料袋包、罐装发展到了现在流行的高档精美礼品纸质盒(罐)装、铝箔精致小包装。琳琅满目、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富有创意和文化品位的茶叶包装,已成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茂曾为众多茶叶品牌进行过外观设计,他谈道,设计茶叶包装首要考虑的是包装的材料和结构,因为包装材料选用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茶叶的保存。而在图案、文字等其他造型设计方面,除了要结合茶文化的元素和传统感觉以外,更要强调产品的形象性。目前的茶叶市场上,除了很多造型新颖、文化元素浓厚的茶叶包装以外,也存在着很多过于强调艺术性和华丽性的茶叶包装。对此,周茂表示,盲目追求华丽、艺术性的包装会使包装失去原有的功能。“毕竟,包装的目的始终是为了传达商品信息,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商品属性。”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叶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茶叶和花”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