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之谜五|上帝智能设计还是进化演变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古茶树 古茶树普洱茶 茶树和白茶树

普洱茶古茶树。

“上帝智能设计”还是“进化演变”

其实,当我们开始探讨古茶树长寿之谜时《接上一期“云南古茶树的长寿之谜”》,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分子生物学的领域,涉及到茶树内在的遗传信息,包括这些遗传信息最初的设立问题。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我们可将野生茶树、过度型茶树、人工栽培型茶树进行渐进式推理,得出古茶树依据特殊地理、气候进行相适应的变异和自然选择。乔木大叶种茶树经历的三个阶段,恰恰证明了植物“进化过程”的自然选择。那么,古茶树的长寿基因也是进化的结果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因为所有的动物与植物,包括最简单的生命系统,其第一个活细胞首先就要设定与储存DNA及分子中的组合指令。第一株野生茶树诞生之前,要有第一个细胞的形成,而这个细胞形成最初,它的DNZ编码已经被设定,包括它的遗传信息之一:长寿基因。DNA是有四个化学目码来储存信息,并由这四个化学母码复杂的排序,将一串串我们今天称做核苷酸碱基的化合物,储藏和传递各种合成指令。其实,古树茶的长寿基因就隐藏在这些排序编码中。截止到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向纵深领域发展时,尤其涉及到生命起源时(包括物种起源),科学家们越来越强烈意识到,生物中至少在第一个细胞形成时,还不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同样,古茶树的长寿基因不是进化的结果,而是

cy316.Com精选阅读

古树茶之谜四|云南古茶树的长寿之谜


上一篇讲了《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的区别》,这期让我们把注意力再次聚集到古茶树最吸引人的问题上:古茶树的长寿之谜。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为1800年),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至于范围很大的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这里隐藏了一个未接的秘密,这里隐藏了一个未解的秘密,即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之谜。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及其植物,不可能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以病虫害为例,它是定期暴发的,很多物种的灭绝和衰减都与它关联,而且它首先摧毁的是经济作物。能够躲过一劫的往往是药用植物,如。银杏树就有活上千年的。但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虽然属于乔木,但却是经济作物,是定期被采摘的,其采摘后留下的“创伤口”极易受病虫的侵袭。可事实是,云南大叶种古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却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如此之多,又如此之长的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这个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起码具备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长寿基因”。

很多科学家曾尝试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解释它长寿的原因,但这种解说又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在同一个地理及气候环境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长寿的,包括很多乔木在内。

也有人曾试图通过它富含的矿物质探寻它“长寿”的原因,但仍感到证据不足。

如乔木大叶种茶树富含的矿物质锰Mn(manganess)。一般的茶叶含量在30mg/100克左右,比水果、蔬菜约高50倍。

Mn是植物多种酶的激活性剂,如丙酮酸脱羧酶、烯蠢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等。茶树缺Mn,表现为“立枯病”,即叶子发黄,叶脉呈绿色,新梢顶端下垂,发展下去全枝萎蔫。乔木大叶种茶叶锰Mn含量比一般的茶叶要高,可达400—600mg/100g,远高于其他茶系。有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还有矿物质锌Zn(zinc),它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如醇脱氢酶、6-P-葡萄糖脱氢酶和磷酸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基。同时磷酸二酯酶、多肽酶等都是锌金属酶,这些酶有的可以促进呼吸作用,有的催化光合作用,有的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锌,会使色氨酸合成受阻,茶树生长迟缓,叶数、叶面积、茎干等生长均矮小,出现小叶现象,且在成叶上出现花斑,成为花叶病,根系也会发黑而枯死。在乔木大叶种茶树中,我们发现锌的含量竟高达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叶无法比对的。也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我们也尝试通过破译微生物的“工作路径”来寻找古茶树长寿之谜,因为微生物也是乔木大叶种茶树的“保护神”。

现代科学已能确认植物生理与微生物间不可分离的共生关系。植物根部分泌物质来供应微生物的需求,同时微生物也生产各种不同物质来回馈植物体,两者实际上乃是共生的伙伴。要使植物生长茂盛,除了水分、养分之外,还需微生物的参与。

其实,当茶树刚一诞生,不管它是一粒茶种还是被嫁接的茶树苗,在它还极其弱小的时候,微生物就已经布满了它的周围。如同“保姆”般呵护它。我们会发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整体的表面穿着有一件微生物的外衣。

于是,它们快速地成立了一个个“团队”(微生物学称之为“群落”),分工有序地开展工作。一些光合成微生物如光合成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直接摄取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茶树光和作用提供一种“媒介”。

乔木大叶种茶树与其他植物一样,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氮。植物所需要的氮一般是通过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如闪电和火山爆发时出现的固氮)或工业固氮(将分子氮转化为氨或硝酸盐)等过程才能为植物所利用。于是,另一支微生物固氮细菌接手,持续为茶树“转接”氮源。而且,也有一支微生物群落又将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释放出氨,氨又先后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变为硝酸盐为茶树所利用。

更大的茶树“保卫战”,则发生在茶树土壤中根茎表面周围约5厘米的根界区,这里重重地围绕着高密度的微生物,可谓重兵把守。微生物学称这一类细菌为“根圈菌”。这些微生物的任务是,不仅将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分解转化,还要由这些微生物分泌出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低分子醣类、低分子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酵素等等,来支撑茶树对营养物的需求,对乔木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有显著的效果。一块土壤内的优势微生物可能影响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茶和繁育。不适于新环境的优势微生物死亡时,某些适生的新种便起而代之,此时就出现了类似地面上群落演替那样的变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我们在乔木大叶种茶树根部土壤剖面上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分层现象。

还有些微生物更为“激进”,干脆侵入根部组织内,在根细胞繁殖,这类微生物称之为“根瘤菌”,它不但不破坏根部组织,却更能与根部细胞交换物质,共存共荣,促使根部活力,增强其吸收力,有利于植物健全的生长与自然抗病力的加强。

怎么从邦崴古茶树的发现看如今茶树的演变证据以据演变


云南邦崴古茶树

这株过渡型的千年古茶树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这之前还未见到任何类似的报道),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远古时代先民们驯化利用茶树的珍贵的文物和文化斯遗产,而且是茶树进化的活化石,它为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人工的驯化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版证据。邦岩古茶树的存在至少客观地表明了以下三点事实

(1)茶树在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自然的生存和繁育,其营养器官为适应外界环境明显地开始变异演化,而其生殖生长部分则是较为保守地缓慢地演变,为了适应高山环境生存紫衍需要,其密腺比较发达。

(2)这株古茶树的变异演化属于稳定性选择的可能性较大,它明显地表现为由原始型野生茶树向现代栽培型茶树生态结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而且是属同地物种分化变异,估计经历的时间较长,才逐渐形成类似可以直接利用的过渡型(相对稳定)茶树。

(3)这株古茶树在茶树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表现了一个进化的层次,是茶树向更高级进化必经的一个层次,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它同现今栽培的云南大叶种群中最普遍栽培的普洱茶(C.assumaic(Mast)ChangCambnoy.1984)在营养器官部分有着很大相似的性状,其生殖器官部分又类同于原始型野生茶树。从原始野生型演化到现今丰富多样的栽培型,是历经了个渐变式的演化过程,是受茶树遗传基因和自然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下,沿着茶树物种先期适应性自然选择的方向演化的,邦崴古茶树的存在证实了这一点。

茶树进化活化石一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说明:由于遗传基础和遗传性状的不同司,即使在同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山茶科植物都能演化成现今丰富多样的为人们所能饮用的茶叶树种的,而仅仅是其中具有某些先期适应性的茶树遗传物质的某一种或某一分枝近缘植物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进化方向经自然选择演化而形成的,邦崴古茶树的演化,必然是愈来愈接近现代栽培型茶树的综合性状,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量变到质变演化的一个必然的阶段。

古茶树之谜六|异花授粉也是古茶树长寿的另一种可能


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考虑到的,就是异花授粉。异花授粉是在植物多样性环境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带有“杂交”性质的植物进化现象。植物的多样性也带来了基因的多样性。现代分子生物学对生命演化中基因的演变已有多种表达。原来物种间基因即是同源关系,又有差异;在植物传粉过程中,如果有少量的异源基因存在与花粉过程中,如果有少量的异源基因存在与花粉的通道中,也是可以被携带进入卵细胞的。所以自然界既有物种间基因的隔离,也有基因的交流。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所必需的。外来基因不会随意插入某个基因组,插入的位点是否恰当、是否会得到表达等等。都是植物遗传学尚需攻克的难题。生命世界里不同的种群之间既有物种间的基因隔离,也有基因的交流。这样我们可以理解物种间基因多样性的由来。基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就算是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经常有基因的损伤和修复。

在生命演化几十亿年的过程中,从DNA分子的形成到其中信息的复杂化,经历不同种群之间遗传信息的交换。不同物种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之间既有共性,遗传特性也有很大差别。假定有两个物种不是近缘的,他们一些基因存在差别,但是外来的基因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的传递进入一个新的个体内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新的性状,这才形成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自然界就存在基因转移。例如一种野生的玉米,也叫大刍草,其形态与栽培玉米差别很大,但是在自然界两者可以杂交。小麦则是异源六倍体,也就是说在生命演变的历史中有3个不同的基因组拼合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生命世界充满着遗传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信息就包含在DNA的排列顺序中,一种基因就是一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另外还有许多DNA的排序,会录制出一些小分子的DNA,通过RNA分子去调控基因的行为,这种信息的多样化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我们就生活在这种多变和多样化的时间里。

深入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信息交流,我们会惊叹自然生命群体之间的神秘信号,例如有一类绿叶挥发物,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招引昆虫传粉交配。这种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们实验室在研究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基因调控时也发现,植物的内生菌会从寄主植物获得某些相关的基因,植物的某些基因进入菌类的基因组中,促进某些次生代谢物的生成,这或许是芳樟醇生成的一个主要路径。这是自然界里的基因转移,对此我们目前还所知甚少。对生命现象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深入的解析。因此,我们对古茶园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并坚持认为它是茶园设计与布局最科学的方式,就在于它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当然,异花授粉对古茶山长寿现象的干预,仍然是一种科学假设,而非结论。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分布(五)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西部。州内地形复杂,河川沟谷纵横,山坝交错,海拔高差悬殊,最大的山坝高差3200米,气候垂直差异大,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西部气候类型。这种气候非常适宜于古茶树的繁衍生长,形成了高黎贡山山脉的古茶树群落。

高黎贡山山脉古茶树群落覆盖德宏州全境。目前发现树龄200年以上的有23株,最大的是梁河县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一株野生型古茶树,直径131厘米,树龄约700年。其次是潞西市江东乡仙人洞村河边寨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直径85厘米,树龄约600年。

在德宏州境内,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属秃房茶系的大叶种应属国内独有。陇川县弄巴乡观音山红芽茶,不同于一般的红芽茶,水浸物含量比一般茶种都高。

德宏州的古茶园分布在盈江的勐弄乡,潞西市勐戛镇香菜塘村,三台山储冬瓜村,瑞丽市弄岛乡雷允村,多数是被誉为“古老的茶农”的濮人后代德昂族种植的。

一、潞西市古茶树资源

潞西市古茶树资源中,花拉厂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4.7米,干径65.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3.1厘米×5.4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平均花径3.7厘米,花瓣8~9片,子房有毛,柱头4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二、梁河县古茶树资源

梁河县古茶树资源中,大山茶树高10米,树幅6米,干径7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3厘米×4.9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片微隆,叶尖尾尖,花瓣11片,子房有毛,花柱长2.6厘米,柱头5裂,果径3.4厘米,种径1.4厘米。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详解普洱茶树种的称谓、种植与进化


目前市场上对普洱茶树的分类和叫法很多,古树茶、野生茶、大树茶、生态茶、乔木茶、台地茶这些写在茶叶包装上的名称也让人眼花缭乱。于是想到将这几年下茶山所拍图片加以整理,并结合文字说明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市场上何种叫法,普洱茶树都是山茶科山茶属;种,是植物系统分类的最低一级单位。

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种在学界的名称叫阿萨姆种,“阿萨姆”为拉丁名“assamica的中文直译。对其形态的描述为“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花小瓣薄,子房多毛,花柱3裂的茶树”。

普洱茶树的进化和种植应是依循一下顺序进行的:野生大茶树→栽培型茶树→过渡型野生茶树→群体种→良种茶。

1、野生大茶树:如云南思茅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

2、栽培型茶树:云南的大多数古茶园多为栽培型茶树,例如景迈山古茶园、古六大茶山古茶园、南糯山等等。

3、过渡型野生茶树:由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型茶树杂交而成,如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

4、群体种生:指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育种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曾在上世纪中后期被广为推广;其种植应涵盖目前的部分台地茶、荒地茶。

5、良种茶:嫁接、杂交选育品种,多为无性繁殖。如:云选系、云抗系等等。

常见疑问:

1、乔木和灌木:乔木和灌木只是树木一种生长形态;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枝干系统不具明显治理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生地上。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

2、台地茶:通常指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也应涵盖部分后期种生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的现代茶园。

古树普洱茶之谜(一)


古茶树是民间对树龄较长的乔木大树茶的一种特殊称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云南普洱茶界习惯将乔木大叶种茶树细分为古茶树、乔木大(茶)树(含野放茶)、台地茶三种。这种分类不是植物学分类的结果,而是民间依据长期经验的一个总结,属于民间经验。

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日趋繁荣,加之竞争愈演愈烈,一部分普洱茶从业者对其产-铺使用的原料加以细分。很多制茶人或商家将以“古茶树”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直接称作“古树茶”,借用“古茶树”资源的稀缺性,有意识与“乔木大树”和“台地茶树”进行所谓品质上的区分;这种商业行为纯粹是民间白发的,而非官方(政府)或学术部门的提倡。这种山商业行为衍生的需求,又引来更多人对古茶树的关注。其实,无论是古茶树、乔木大(茶)树还是台地茶都属于乔木大叶种茶树。

本章的标题原本应是“乔木大叶种茶树之迷”,只是古茶树在乔木大叶种中更具代表性,故将标题确定为“古茶树之迷”。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1、古茶树与古树茶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生长年数在100年以上的乔术大叶种茶树,后者是用它的鲜叶制作出的茶叶。

2、古茶树与野生大茶树也是两个概念。

野生大茶树虽然也被称为茶树,但它的叶和果是野生的,其外观形态与内含物与我们现今的茶叶有睹多不同,个别具有一定毒性,是不能被食用的。野生茶树只有经过“过渡型茶树”之后,再经过“化”才能演化成可食(饮)用的茶树。云南历史上曾流传一种“野茶驯化家茶”的方法,是将茶树砍断,然后连续三年施火焚烧,再将烧成的灰烬变成灰肥,覆盖在茶树根部周边,当茶树长出新芽后,驯化工作基本完成。这种驯化的“土方法”其实在云南一些相对偏远与落后地区一直保留着,我们从相关资料中查到,在1976年这种方法仍在芒景与景迈地区使用过。古茶树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现象,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根”。凶为后来出现的树龄较短的大树茶,无论是人工栽培的,还是自然野放的,甚至是现代人工培育并矮化的台地茶,它们都源白之古茶树,有其相同的“血脉”。

古茶树的界定

1、古茶树属于乔木植物。在植物学的分类中,通常将树高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它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同时,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一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云南古茶树其外观属于乔木形态,是古茶树的第一特征。就其高度而言,它涵盖了伟乔、大乔、中乔、小乔。所不同的是伟乔(31米上)极少,小乔居多。另外,由于茶树生长缓陧,树干密度(单位体秋的质量)高于普通乔木,造成同年份树木,茶树均矮于其它乔木。云南景迈…有万亩古茶园,很多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高度在6米以下,我们通常将这一类茶树称为亚乔木。

2、树龄必需在100年以上的才能视为古茶树。我们之所以给出这个时间数值,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纪年的方式将100年记录为一个世纪。我们人,包括很多植物、动物其生命年限大体都在100年以内,对生命周期超过100年的物种,我们都会刮目卡相。人类的内心具备天生的“拜物”情结,居住在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更是如此。他们的很多祭拜仪式都与超百年的大树有关联。云南古茶树的树龄有一千年以上的,也有几百年的。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现象是其主要特征,是…茶种众多品系中唯一“长寿”的茶树品种。用一个“古”字,涵盖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茶树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称谓;二是以中小叶种茶树寿命为参照值。中小叶种茶树寿命平均在100年以内。它们在栽种三至五年后便可采摘,在二十年后便可进入丰产期,七八十年后就到了垂暮之年,茶树寿命在100年以上极少。

3、古茶树具有群落性的特征。我们在云南的产茶区偶尔会在古老的民居周边或田野上看到一株大茶树,雄伟中透着一种孤傲。但这是一种个别现象。我们现今看到的古茶树部有一个特殊现象,绝大部分古茶树呈群落性,即有古茶树的地方也伴有古茶同的存在。这种古茶同不J司于我们现今意义的茶园。当你身临云南景迈山时,面对万亩古茶园时,你会发现:它们不是一个挨一个密植成行,而是东一棵西一棵散落存在的,树与树间距较大,即使相邻的两棵树,也并非全是茶树,这当中还夹杂大量其它乔木植物。云南现存的几个古茶同或古茶山,其茶树与其它植物相比,几乎是1:1的比例。这就使我们经常有一个错觉,仿佛不是置身于古茶园,而是“没有围墙的神秘植物花同”。这种散落的现象从表而上看给采摘带来不便,但对茶树的异花授粉和树冠的横向拓展有非常大的好处,加上每棵茶树统辖的土壤而秋明显加大,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茶树与其它乔木类植物混杂一起,形成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也凶为生物多样性又形成了特殊的茶园生态圈。这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到的最为科学、最符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茶园布局。我们也可以这样评价:云南的古茶园其实就是植物多样化的茶同,是茶同建设与管理史的一项重大科技进步。将古茶园留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奇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4、古茶树的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两双版纳自治洲、普洱市(前思茅地区)与临沧市的所辖传统的产茶区域内。除这三个区域外,云南其它地区基本属于树龄较短的乔木大树与台地茶树。至于云南省外的茶树,包括台湾以及东南亚均为中小叶种茶树。需要指出的是,印度虽然在阿萨姆地区发现过野生大茶树,但印度产茶区的茶树仍然是中小叶种茶树,其茶树的寿命均在100年以内,看不到乔木大茶树的存在,更谈不上古茶树。凶此,现代茶史专家们更倾向这样一种认识:英国在占领印度后,由英国主导的“东印度公司”利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福建与江浙的茶种带到了印度。这方面史料极多,都印证了印度及南亚睹国种茶与制茶

古树普洱茶之谜(二)


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及台地茶树的区别

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及台地茶树都属于乔木大叶种茶树。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外观形都呈乔木状,只是树龄长的称为古茶树,树龄短的称为乔木大树。台地茶树则与古茶树和乔木大茶树不同,它没有呈现乔木形态,而是相对低矮呈类似灌木状:

云南茶界为了使它与汀浙中小叶种的灌木形状有所区别,故称台地茶树。其实,称为台地茶是对的。因为地茶虽然矮,但也有主干,只是绝大部分台地茶树的主干隐藏在地表下而。另外,台地茶树地而的高度也高于中小叶种。过去,云南茶区没有台地茶树,有的只是乔木茶树。台地茶树的出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六十年代),受江浙茶区的种植影响,为了丰产和采摘方便,有意识将茶树矮化。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汁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强调丰产。云南著名茶区之一班章寨就曾险些因一纸红头文件砍掉古茶树,改造为台地茶同。

我们现在看到的班章寨所辖36片古树茶园是班章寨的长辈们奋力阻碍下,才得以保留。但云南很多古茶园却未能幸免,替代者是大片台地茶同。其实,直到现在,茶学界对这一点仍有争议。其争议的焦点是古树茶与台地茶品质的区别上。很多科研人员直到观在也坚称台地茶与古树茶无异,他们的理由是经过化学分析与比对,这两者的化学指标儿乎无异,甚至有些指标,台地茶要好于古树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并不奇怪,他们的检测项目儿乎是将绿茶检测项甘移植过来,基本是五个通用指标,如茶多酚、茶多糖、茶皂苷、咖啡碱、茶色素。其实是检测项目过于简单造成。

普洱茶的科研始终落后普洱茶民间实践是迄今为止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东北特产人参上。人参有长白山野山参、林下参、席地参(吉林、辽宁、黑龙汀等地都有种植)之分,但在内含物质的化学检测上,同样找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原因也如出一辙,同样是检测项目过于简单造成。我们再来看古茶树和乔木大树与台地茶树,它们之间不但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

1、非密植与密植形成的向上生长与人为矮化的区别。

古茶树与乔木大树虽然有群落性的特征,但它们彼此又是非密植状态,拥有足够的横向与纵向的延展空间。这其中,茶树在向上的伸展中,生长在土壤里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土壤中的根在不断地向下延伸中,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以云南景迈山古茶园三百年树龄的古茶树为例,裸露在地表之上的支条大约十几根,而隐藏于地下的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还有,地上的树干与地下的根系就长度而言几乎是1:1的比例;地下根系延展的宽幅也于地上树支延展的宽幅相当。显然,古茶树的根深叶茂必须有相应的土地植被面积的支撑,即有横向与纵向的根系延展自由度,以获取最大值的土地养分。所谓“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不仅是民间俗语植物学的一种常识。而台地茶由于人工密植,其拥有的土壤而积相对狭小,加上人工有意识的矮化,其高度、宽幅与根系的深度和宽度都被等比例压缩,其获取的土壤营养明显少于古茶树或乔木大茶树。

2、乔木大茶树树干越长(高度),营养输送的行程则越长,为植物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便于高品质次生代谢物的生成与积聚。

乔木大茶树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它一方而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缩合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这种在合成物质的又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我们称为同化作用(assimilaiton)或合成(anabolism)。另一方面,它又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

这种在分解物质的同时又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异化作用(disassimilatl’on)或分解(catabolism)在每个合成或降解反应中都由酶进行调节,从而形成初生代谢(primarymetabolism),其中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类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生代蹦产物(priimarymetabolites)。利用初生代谢产物继续合成与降解,又产生了次生代谢过程,出现了新的化合物,如:甙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等,这个代谢过程用化学名称表述是次生代谢(seconda]’ymetabolism)。

而恰恰是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准确的表述应为化合物)属于植物营养素,是茶叶。是最珍贵的物质,也可称为茶中黄金。而台地茶虽然也经历这个过程,也从初生代酣到次生代谢,也有植物营养素,但由于树干太矮,内源酶存量太少,其合成与降解的“资源”和空间被压缩,其茶叶的品质明显低于古茶树和乔木大茶树。当我们将同产区的古树茶与台地茶在相同环境存放十年后,无论是感官审评还是化合物检测比对,品质的差距十分明显。

3、自然杜绝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与必须需要使用农药化肥的区别。

乔木大树“群居部落”都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在目前云南茶区尚存的古茶园中,仔细考察,会发现每一个古茶园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特定环境又自然生成一个小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花——鸟——虫——微生物“群居”其中,形成自然的生物链一乔木的落叶将土壤的表层厚厚覆盖,微生物则日夜加工”将其变成肥料。当病虫害爆发时,这个微生态循环系统,又立即调动它内部的免疫系统共同“迎敌”,尽最大可能保护乔木的生存,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因此,古茶同不需要农药,更不需要化肥。它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的植物。

年头好,风调雨顺,乔木大树丰产,年头不好,只是减产而已。而台地茶则始终需要农药与化肥的呵护。因为台地茶拥有土壤面积狭小,所获取土壤营养有限,其一部分营养

从邦崴古茶树的发现来看茶树的起源与特点发展演变由来


1991年在中国云南省的思茅地区澜沧县的邦崴村发现一棵世上罕见的乔木型大茶树,并经国内、区内专家学者四次考察论证,一致认为这棵大茶树是介乎于原始野生型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并定名为“邦威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邦古茶树的发现,为研究茶树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现就这“问题提出讨论。

茶树进化的重要阶梯——邦崴古茶树

这株邦崴古茶树的地理位置在澜沧江中游西侧东经99°48′~北纬23”09′的海拔1900米的邦藏村,树高11.8米,树幅8.2米×9米,根颂处|径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有级枝下3支,,级枝113支,其枝干直径9~31厘米,由这些粗壮的支干构成庞大的树体农。些的实百骨架,千年占茶,依然雄姿挺立,长势特别旺盛。其物学特征的主要方面:

特点一、其营养器官性状与现代栽培型云南大叶种茶树相似,只有般的栽培型茶树的化学成份,“鲜时蒸青样水浸出物47.04%,儿茶素总量138.27%,茶多酚36.34%,均高于当地有性群体品种,氨基酸、咖啡碱略低于当地有性群体品种”。“叶片的显微观察,其表皮细胞排茶列整齐齐,栅栏组织为1层,排列稀疏,海棉细胞大,列不规则”。叶片平均长13.3厘米,物宽5.3厘米,芽叶、嫩梢、鳞片、叶背、土脉及叶柄均多茸毛。

特点二、其生殖器官性状近似野生型茶树,花冠大,花药大,花丝特粗,花粉粒特大,柱头4~5裂,子房多毛,果皮特厚,有微毛,干瘪后果皮直径2宅米以上。萼片5个,边缘有睫七毛,宿存,种皮粗糙,外种皮上有下降圆痕。

特点三、较一般云南大叶种更具有抗逆性,鲜叶可以直接利用,品质优良,适制红、绿茶。当地村民每年采摘,制成青茶饮用,滋味醇厚,后味甘长。

普洱茶古树与小茶树发芽时间差之谜区别?异同点?


一年一度的普洱春茶也即将上市,就有不少茶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品尝到春天的头一把鲜!但根据了解,目前普洱茶还未到大面积开采。但有发现有部分茶园已经开始采摘了,其中就有野生小树与满天星混林!就有很多茶友好奇为何这些茶树发芽时间早于古茶树呢?

我们都知道,一些古茶树都是盘根落地、植根粗壮!而小茶树来讲,叶小根细。两者相比,古茶树就好比是一位白须老者,而小茶树又像是充满活力的青年!

由想而知,古茶树本身茶树体积较大,所共计的养分来看,已经不如小茶树那般充分!其次就是茶树的光合作用,由于枝叶扑朔面积较大,古茶树并不能完全被阳光所照耀!然而对于小茶树来讲,茶树本身体积较小,所以从茶树养分共计来看,已是富足的状态!并且小茶树因体积小的缘故,光合作用好于古茶树,所以小茶树发芽程度早于古茶树!

从另外一点要说的是,小茶树大部分都是经过人工规范种植.并且除本身土壤养分之外,会播散肥料促使营养的吸收!再回到老茶树来看,大部分老茶树都不经过多人工干预,并且也不会使用化肥等方法,来催促茶叶生长!所以不难看出老茶树发芽慢于小茶树,从而形成独有的产量少、周期慢等特点!

当然海拔不仅是影响普洱茶品质好与坏,更影响着茶树发起的情况!本身高海拔具有气温低等特点,则也是影响茶树发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一些老茶树普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并受高海拔低气温的影响,所以芽叶生长较为慢!

详解千年来与世隔绝的大雪山古茶树生长之谜


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城的西北部,主峰海拔3233.5米,从县城所在地远远望去,重峦叠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绿色屏障。古茶树群落就分布在大雪山海拔2400米至3000米的山腰上,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可以说,这里的自然条件正好是茶树生长的天堂。江宏峰说,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外,古茶树群落千百年来与世隔绝也让它得以自由地生长。“如果说古茶树早几百年被发现的话,或许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一些枯死的木桩。”

江宏峰说,在云南省内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始植被实属少见,超长的树龄使古茶树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据测量,很多勐库野生古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在发现的古茶树中,树龄为2700年的1号大茶树无疑最为抢眼,这也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树龄最大的古茶树。据专家考证,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站在树下抬头望着茂密的茶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一棵茶树正常生长500年,才能长到与成年人一样的高度。”

此外,由于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随着考察工作的深入,专家们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推测: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古茶树专家马跃华介绍,在数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间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随后,人工种茶的传统以双江为源头,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远的地方。

野生古茶树与栽培古茶树的区别


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原始古茶树


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养分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所以一棵要长到6-31米以上的茶树,需要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

乔木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种茶树是乔木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云南“台地茶”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后,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古茶树之谜五|上帝智能设计还是进化演变》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古茶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