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普洱茶气和体感的理解(文/景云)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气 普洱茶的体感 普洱茶的茶气

普洱茶气。

开始的时候,先把邓时海先生的作品关于这个话题的截断发上来,我会把我觉得重要的红字标示出来。(个人在此谨以一位茶油的身份谢谢邓老对普洱茶推广做的贡献)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云南大茶山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邓老师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了茶气的形成机理和作用,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茶气的问题,邓老师似乎并没有从正面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问题遗留至今。

茶气,即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一般地,由这种知觉的变化大小来确定茶气的强弱。具体来说,喝茶品茗时由于有机锗随茶汤进入品茗者体内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称为茶气强。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称为茶气弱

下面说说我对于茶气和体感的看法

首先茶气和体感,我觉得其实是因果关系,茶气导致体感的产生,茶气强则体感强,反过来则弱,客观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应该是这样。

目前主流的看法是只有老茶才有茶气,这个我觉得不欠妥,我觉得,只有是茶,不管哪种茶,也不管新老,不管那种做法,都有茶气,高低强弱有所不同罢了。

这时候来了第一个问题,茶为什么会产生茶气?而又为什么会有体感呢?毕竟茶气其实是虚的东西,体感却是真实的反应。这里面,我觉得茶气和体感中间有个传递物,和一个载体,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清楚前面两者。

传递物我觉得就是茶内物质,包括茶多酚,多种维生素,茶单宁,几种有机酸,糖类,果胶,咖啡碱,芳香类物质等等

载体就简单了,就是每一个喝茶人,也就是人体。

茶喝到口腔然后慢慢进入到肚子里,最后排出体外。期间身体好几个器官都会受到各种茶类物质流淌,导致这些器官的表面或多或少的受到茶类物质的刺激,而这些器官又把他们所受到的刺激或者说感觉,反馈给你的身体,这时候就产生了体感,例如:出汗,体温上升,打嗝,通气,体毛竖立,头皮发麻等等等等。

体感产生后,我们就会去想,为什么喝了茶会有这个反应?这时候,茶气的解释就出现了,简单来说,我觉得茶气和体感就是这么回事。

这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相信很多茶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说,三五知己,围茶而坐,同喝一款茶,期间有人说茶气足、有人说一般般、还有人说感觉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看法去解释这种情况,大概意思是没有感觉到茶气的人是因为茶路没有开,所以他感觉不到茶气,开了茶路就能感觉到了,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说法,有点虚。

这事我是这样理解的,假如说,客观原因一样,这里面就有每个载体体质的问题。

首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是不一样的,对感觉或者感官的承受度也不一样,举个例子,疼痛感,比如说,一拳头的力度是固定的10个疼痛点,分别打十个人,每个人对于疼痛感会有不一样的评价,有人会痛的哭出来,有人会觉得挺疼,但是还好,有些人甚至无视这个程度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辣椒。相信很多朋友都吃过,同样的一份辣椒,或者一盘辣椒做的菜。有些人闻都不能闻,有些人少吃一些可以,多吃胃会痛,有些人还觉得不够辣。。。

这两个例子可以简单说明,在客观条件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的承受力和感官系统是不一样的,同样,茶对于我们的刺激感,也是就是我们每个,个体对茶类物质的承受力也会因人而异。

大概就是分三内人吧。

有朋友会说,完了!我属于没啥感觉那种,那我不就不可能感觉到茶气了么,更不要说体感了。

对于这类朋友,我觉得也不能过早下结论,我觉得你现在感觉不到茶气已经没有体感,还是因为你喝茶不够多,平时饮食不规律,以及烟酒过量导致的,调整一下,寻找一下自己身体最敏感的时间去喝茶,做好跟踪记录,并且加大喝茶容量,都会感觉到的,只是时间问题以及感受的程度。

这时候,还有朋友会说,这没什么,我喝什么茶都会有体感明显那些感觉的只是强弱不一罢了。

对于这类朋友,假如你是经常喝茶,而且已经养成喝茶习惯有数年之久,那我恭喜你,你属于体感敏感那一类人了。我最近认识一个茶油,喝茶已经十年以上,常年吃素,修心养性,她的体感就比较敏感,但是这类茶油确实不多。

还有一些体感如此明显的朋友,你们有可能是很少喝茶,偶然喝几次有一定水准的茶后,体感明显,胃部难受,头晕眼花,虚汗不止,这只是醉茶罢了。不能说你体感明显,因为你本身就缺少茶类物质的锻炼。

最后一种就是经常喝茶,体感能感觉到,但还是觉得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类朋友,我建议你多练习,多尝试不同等级的茶。注意!!!尽量给自己创造安静的环境去喝茶,并且每一次练习的客观条件尽量一致,同时适当加大喝茶容量。

最后不知道再说啥了,粗略说,这就是我对于茶气和体感的看法,以后有想起来的,再补充吧,希望大家能看的懂,我就这水平,凑合看吧,有不同看法请跟帖指导,景云谢谢大家多说说你们对两者的认识和看法,我们一起讨论。

最后,谢谢你的时间,看我肤浅的看法。

cy316.cOm扩展阅读

我对“好普洱茶”的理解


所谓好普洱茶,没有标准,应该说,每个爱茶人品茶者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我的标准是下面这几点。普洱茶茶品“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范畴:

1、产区

优质普洱茶的原料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大理、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时序

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种

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条茶等。

备注:

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

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储存

储存本不属于品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另外,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

6、新茶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

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新滋味,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

普洱茶的体感


上篇《细说普洱茶之—口感》说到,用口感去挑选好茶。因为,两者是互为对应的。好茶就有好的口感,好口感的茶就是好茶。不但口感跟茶是对应的,跟身体感觉也是对应的。平常的人,除身体不舒服,病痛之外,是很少去感觉自已的身体的。身体那里不舒服,那里病痛,才会感觉到那里。平常所说的,人不到生病,是不会关心自已的身体的,到了关心自已的身体,大概就生病了。

口腔也一样,很多人不是口腔有毛病,发炎,疼痛之类的是不会去留意口腔的感觉的。其实,我们喝茶之前,应该先感觉一下口腔的感觉。例如,干、津、燥、苦、酸、甘、甜之类的。再喝茶,喝了过后,感觉好了,还是坏了,这样对评判该茶会更客观,更准确。

身体跟口腔也是相互对应的,身体好,健康,口腔会津、润、甘、甜,身体不好,口腔会干、燥、酸、苦。身体健康,会气血畅顺,舒筋活络,呼吸自然;身体不健康,会气闷胸闷,气血阻塞,筋骨酸痛,呼吸困难。茶跟身体也是互相对应的,喝了好茶,身体感觉良好,气血畅顺,气往下沉,舒缓慢慢向全身散开,直达毛管眼,平常说发汗,冒汗的感觉,好茶帮助人体推动血气,舒筋活络。肠胃有感觉但不剌激。好茶,由于糖份高,气足,感觉越喝越饱,不伤胃。

喝茶,我们应该更注重身体的感觉,因为,我们喝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如果,喝茶身体反而不舒服,不健康,那茶不喝罢了。但是,很多茶喝下去,身体是不舒服,感觉是难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劣质茶,跟价格,品牌,厂家无关。只不过很多人喝茶没有静心去感觉身体罢了。好茶跟口感、体感是互相对应的,站在健康的角度,体感更重要。但他也不是孤独存在的,好的体感跟好的口感,与好茶是对应的。只不过我们去留意身体感觉,对挑选好茶又多了一份把握,多了一重把关。希望茶友在日后的实验中,慢慢总结,体会吧!

何为普洱茶的体感?


不同茶品因其原料、生态、制作、仓储、冲泡等差异,必然有不同的茶汤析出物构成。茶汤在进入人体后,人体对不同的物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用“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来概括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体感。

人体感知到的体感感受,既受茶品品质的影响,也因品饮者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本来人体感知是每个人先天本有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体感的敏锐度也会有一定差异。

比如茶品若有高温烘干、提香等高温制程,品饮时多会产生锁喉、上头的体感,但若品饮者长年饮用此类茶品,或平日嗜食辛辣烟酒,甚或生活作息严重异常,心性偏差等等,就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体感,甚至可能完全感知不到。

任何茶品,只要没有农残化肥,都以其品质与价格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一旦产生“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对其的进一步解读,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与经典普洱体系在制茶时对于原料生态与品质的严苛要求,以及茶品制程中低温工艺的坚持,就是为了让茶品给茶友带来正向的口感、体感乃至气感的感受。

倡导茶友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为了藉此改善品饮者的体质状态,提高人体对于茶品感受的敏感度。

茶友经常会在品饮茶品时,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实际上均系误解。身体的发热、发汗等反应属于体感范畴,至于茶味浓酽更不过是口感范畴而已。

我所理解的普洱茶


我所理解的普洱茶,其精神的部分并非是后发酵,而是大叶种、晒青和包装。

我不知道除了普洱茶之外,还有多少种的茶叶采用晒青的工艺,但晒青的确是普洱茶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当然,光有晒青是不够的,晒青茶再经过后发酵,就是普洱茶了。所以,普洱茶是需要与微生物和空气、水分等接触,这就要求普洱茶的产品包装,必须是能够使普洱茶做到后发酵的包装。我所理解的绿茶,是不鼓励后发酵的,即使采用晒青的工艺,产品成形后,一般是通过密闭式的包装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而不是鼓励产品通过时间的推移而有变化。这就是我认为的普洱茶生茶与绿茶的区别。

在营销上来看,更多的人认为生茶给普洱茶从业者赢得更多的空间,因为产品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好,普洱茶从业者便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做普洱茶生意不会亏本,卖不掉更赚钱。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主张这样的观点用到普洱茶的经营当中,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企业便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生存的空间,作为普洱茶经销商,也是一样。做普洱茶企业,要的是将普洱茶卖出去,让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希望消费者将产品储存起来,等待口感转化到最佳或者等待升值,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便认为普洱茶应该在出产时就做到更加适宜消费,不论是生茶还是熟茶。

品饮普洱茶时的体感


不同茶品因其原料、生态、制作、仓储、冲泡等差异,必然有不同的茶汤析出物构成。茶汤在进入人体后,人体对不同的物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石昆牧老师用“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来概括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体感。

人体感知到的体感感受,既受茶品品质的影响,也因品饮者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本来人体感知是每个人先天本有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体感的敏锐度也会有一定差异。

比如茶品若有高温烘干、提香等高温制程,品饮时多会产生锁喉、上头的体感,但若品饮者长年饮用此类茶品,或平日嗜食辛辣烟酒,甚或生活作息严重异常,心性偏差等等,就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体感,甚至可能完全感知不到。

任何茶品,只要没有农残化肥,都以其品质与价格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一旦产生“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对其的进一步解读,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茶友经常会在品饮茶品时,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实际上均系误解。身体的发热、发汗等反应属于体感范畴,至于茶味浓酽更不过是口感范畴而已。

我所理解的中期普洱茶


普洱茶可喝可存,无论新茶,老茶还是中期茶皆是如此,但情况又有所不同。新茶中的名区纯料古树苦涩度低,青味少,花香浓郁,鲜爽度高,很适合现饮。只是在众多普洱新茶中,如此出类拔萃的名区纯料产的适合现饮的新茶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新茶因为工艺和原料原因,青草味重,苦涩度高,不够柔顺,寒性强,当前品饮适口性低,绝大多数都选择存放,通过自然发酵,改善口感,增加适饮性,以求早日进入消耗市场。

老茶历经转化已经完全符合市场品饮需求,可以大量被市场消耗,但因历史原因,数量稀少,价格高企,只能符合高端消费需求,最起码未来十年情况皆如此。而数量比老茶多,口感和陈化效果比新茶好的中期普洱茶恰恰好应对了市场的主要需求,适口性强且价格相对低廉。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普洱茶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主要体现在中期茶领域,无论从交易金额还是交易品种,中期茶都将占据普洱市场的主要份额。大量性价比高的中期普洱茶对下会挤压成本较高的新茶市场,因为很有可能,存新茶还不如存中期茶。对上年份更老的中期茶也做好准备随时跨进老茶领域竞争,因为这些茶中有些品种已经是准老茶了。

虽然如此,但中期茶领域的涉足却是一门技术活。如何进入,怎么参与,收藏家和机构的玩法完全不一样。

十几年前我刚进入普洱茶领域的时候,常常听到一句经典普洱“名言”:“风水佬骗你三五年,普洱茶却忽悠你一辈子”。虽然形容得有点夸张,但却很形象生动。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以为是普洱新茶就能存放,以后定都能“越陈越香”,回报很高,但大家都没考虑到以下几点:1.制程对不对;2.产区和原料对不对;3.成本对不对。制程不对,非普洱产区原料或者虽然在产区内但根本不适合拿来做普洱茶的原料,不管存放多久,依旧出不了市场认同的酽香和口感。同时,即便原料制作对头,但新茶之初购买价格已经被透支了许多年,真正出到市场,依旧不能达到心中理想的回报。上述这些情况普遍发生在新茶领域,主要是因为一般普洱收藏家对普洱茶存放缺乏经验和认识不足。

但到了中期茶时代,情况又有所不同了。俗话说“是牛是马拉出来遛遛”,历经十几年转化后的普洱茶,其庐山真面目基本能呈现出来,转化效果好的品种可喝可继续存放以期达到更好的滋味,而转化不出来的品种,则基本会被判“极刑”,十几年都转不出效果,以后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打个比喻,如果新茶阶段还貌似雾里看花,摸着石头过河般的风险投资的话,到了中期茶阶段已经水落石出,原形毕露,一切都有章可循了。

可见中期普洱茶的玩法已经是比较清晰,有所选择的了,风险比新茶阶段大大降低。即便如此,中期茶依旧面临许多难点。

第一,相对分散的布局。

和新茶阶段由厂家统一集中销售不同的是,历经多次交易和买卖的中期茶历经十几年已经“打散在民间了”,不太容易集中起来运作。

第二,凌乱的价格和转化口感。

因为经过十几年陈化,中期茶散落各地,因气候的不同,仓储手法的不同,同一批茶转化的口感也会有所不同,是内地市场喜欢的“高香版”,还是港粤地区喜爱的“性暖深汤版”,都会有所差异。同时因为交易环节次数的不同,导致持有人存放成本高低不等,反映出市场价格也参差不齐。这就是中期茶较为凌乱和难以操作的原因。

第三,原品牌背书能力也高低不等。

大品牌一线厂的中期茶价格相对统一和稳定。比较麻烦的是一些小品牌的中期茶,因为厂家实力不够或者业已倒闭等各种缘故,使得原品牌背书能力较弱,产品来龙去脉指示不清,直接影响了中期茶产品的交易与变现。往往中期茶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品牌的中期茶口感未必优胜但背书能力强,变现容易,所以价格会虚高。小品牌中期茶不乏精品但知名度小往往会被埋没。

通过上面描述的中期茶的一些特点,结合普洱茶发展的特殊时期和阶段,我们发现,虽然中期茶市场充满前景但也有不少技术难点,必须有所开创性和技术性的处理中期普洱茶的承接和经营。

第一,必须进行甄选。

转化效果一般的小品牌的中期茶可以选择放弃。大品牌转化效果一般的中期茶谨慎从事,适合短期投机,不赞成长期投资。大品牌转化效果好的中期茶可以逢高抛出,市场低迷期再补进。重点放在小品牌转化效果佳的中期品种上。这是众多中期茶中的“金矿品种”。一般普洱爱好者如果收藏这类品种的中期茶可以在将来获取性价比极高的老茶,以超低价格喝到转化口感极佳的老茶。

第二,必须对中期普洱茶进行再加工和二次品牌的打造。

普洱茶的价值由转化效果和变现率构成的,而变现率又是由品牌所创建的,所以打造新的二次品牌是完善小品牌对中期茶转化状况背书不足而产生的,二次品牌也是对转换优良的小品牌中期茶最好的打造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变现率和流通性的问题。

二次品牌下的中期茶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口感外也需要具备足够的量,才有实施的现实必要性。良好的口感可以由原先表现佳的普洱茶承接下来,也可以把现实中的几款中期茶打散重新组合,重新拼配,目的就是寻找适合市场需求的口感。因为二次品牌处理下的中期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口感更主要的必须具备一定的量,中期茶的再拼配和组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质和量的问题,但显然这是个技术活。

如何收藏和投资中期普洱茶一般收藏家可以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转化优良的品种,而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具备一定量的前提下,以中期茶为原料,重新拼配和组合,进行二次加工和二次品牌,重新赋予中期茶新的品牌和新的生命力,以打造利于传播和变现的中期茶品种。

总而言之,在迎接新时代下第一波汹涌而至的中期茶时期,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僵化思路,以创新思路和符合时代的新手法处理中期茶的投资和交易,为未来打造更多性价比高的老茶。

普洱茶的“体感”你了解多少?


饮茶有“三分口感,七分体感”之说,何谓口感?何谓体感?

体感,即身体的感受,对应到喝茶这件事,指的就是喝完茶后身体有何反应。脊背(手心)冒汗、身体发热等可以理解为关于体感的进一步解释。

左右不过是品饮者在喝茶的过程中,身体不同部位对茶性的感知、感受罢了。

茶汤在口腔至喉咙的感受即为口感,“咸、甜、酸、苦、鲜、滑、涩、厚”等,若是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就可以称之好茶。

那么体感呢?我认为口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喜欢一款茶,而体感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款茶是否适合我们。

一样食品入胃、消化,身体会有对应感受,比如油炸食品吃多会上火,冰冷刺激的食品吃多会闹肚子。

茶汤进入体内后,身体器官会有对应的感受,比如“寒、凉、温、热、酸、麻、胀”等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器官都会很明显地反应,只有部分会明显感知。

每个人的体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生普刮油厉害,有些人喝生普无事,而有些人喝一点点就开始胃不舒服,这就是身体在警示不能再喝,或者配上茶点少量饮用。

当你饮浓茶或者过度饮茶时,会手足颤抖、心跳加速、头晕眼花,这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出现茶醉了。

茶醉是由于茶碱摄入过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身体虚弱和空腹者饮茶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所以切记:勿空腹饮茶、勿过度饮茶、勿常饮浓茶,饮茶时配茶点,可预防茶醉,出现茶醉时停止喝茶,吃点甜食或者多喝白水皆可缓解。

饮茶发汗,身体发热。

喝大量熟茶时,茶汤中的营养物质在人体转化后,会产生了大量的能量。

此时身体会微微发汗,且感觉到十分舒适,尤其是冬日饮老熟普,真的是舒服极了。

总之,解读体感可以让我们感知身体对茶的反应,无论是好的还是好坏的,都有。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晓什么茶适合我们,知道喝到什么程度是极限。

不过日常喝茶,无论是普洱茶还是其他茶,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要讲究适量。

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体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

从茶界小白到资深茶人,总有许多人在聊体感,正因为说的人多了,体感似乎也成为茶友们评价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之一。

当然,肯定也有茶友有这样的疑问,体感指的是什么?以体感来评价普洱茶到底科不科学?

普洱茶的“体感”到底是什么?


饮茶有“三分口感,七分体感”之说,那么何谓口感?何谓体感?

其实在笔者的个人理解里:不管是口感、还是体感,都是我们身体不同部位对茶性的感知、感受,但因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感受、感知都不一样。

茶汤在口腔至喉咙的感受即为口感,“甜、酸、苦、鲜、滑、甘”等,若是能达到一定的平衡,相对来说,便是一款不错的茶。

那么何为“体感”?

体感,即身体的感受,对应到喝茶这件事,指的就是喝完茶后身体的反应。脊背(手心)冒汗、身体发热等可以理解为关于体感的进一步解释。

每个人的体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生普刮油厉害,有些人喝生普无事,而有些人喝一点点就开始胃不舒服,这就是身体在警示不能再喝,或者配上茶点少量饮用。

当你饮浓茶或者过度饮茶时,会手足颤抖、心跳加速、头晕眼花,这是身体在告诉你已经出现茶醉了。

茶醉是由于茶碱摄入过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身体虚弱和空腹者饮茶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所以切记:勿空腹饮茶、勿过度饮茶、勿常饮浓茶,饮茶时配茶点,可预防茶醉,出现茶醉时停止喝茶,吃点甜食或者多喝白水皆可缓解。

饮茶发汗,身体发热。喝大量熟茶时,茶汤中的营养物质在人体转化后会产生了大量的能量。

此时身体会微微发汗,且感觉到十分舒适,尤其是冬日饮老熟普,效果更明显。

总之,解读体感可以让我们感知身体对茶的反应。

以“体感”评价普洱到底科不科学?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点是,在喝普洱茶时,身体有发热、冒汗等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比其他茶类更丰富,所以茶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最关键的是,体感与身体素质相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细说普洱茶之——体感与市场


皇帝的新装,如果看不见新装“漂亮”的人就是愚蠢,所以人人都说漂亮。皇帝也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最终裸露在人前,这叫自欺欺人。

喝茶明明是喝在嘴里,怎么会有体感呢?这是不是“皇帝的新装”啊?茶喝在嘴里是事实,但喝在嘴不是吐出来,而是吞在肚里。茶在嘴里的感觉是口感,吞到肚里之后,身体的感觉是体感。体感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你有没有去留意,静心去感悟。举个例子,我们在人很多很挤的地方,身体被人碰一下是浑然不觉的,因为那时人的注意力是走出人挤的地方到达目的地。但如果在没人的地方,被人无故碰了一下,你不但很觉,简直马上就要冒火了。

体感不是我们发明创造的,很多资深的茶友都是有的。不是说喝茶喝了很久的人就有,而是有静心地去体会的人才会有,这其实跟喝茶多久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体感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古时候就有。卢仝的《七碗茶》诗:

对体感作了很好的描述。

我们说体感是有感而发的。或有茶友误解,以为我们故弄玄虚,把茶说到云里雾去,又搞一个什么概念去炒作。其实恰恰相反,我们是想把茶说得实在再实在,还原茶的真实,这才是我们的本意。当然说真实也会违背一些人的意愿的,就会遭到一些莫需有的话槐。这样的情形,或会令人很心凉意灰。以前用心说茶的人现在变得缄默了,无不不是这原因。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再去用心说茶,如果是这样,正能量何在呢?

茶喝下肚里,自己的身体反应更为真实,好不好自己知道,俗话说,冷暖自知。口感是表面的,多变的。我们通常听说一句这样的话,食这个利口不利腹,就是说这个食物好食但对身体不好。这也是体感的一种。但也有既利口又利腹的食物的,那是上品了。茶叶也一样,既有口感好又有体感好的茶叶,只不过这需要茶友用心去体会。我们希望茶叶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茶友喝上好喝健康的茶。这是双向的,有这样的认识才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需求才有这样的市场。

同理,炒作能赚钱,就有炒作的需求,有炒作的需求就有炒作的市场。炒作能赚钱,人的心思也就不在喝茶上。到炒作不能赚钱的时候,也许会回归到茶的本源。

如何品出普洱茶气?在普洱茶中所说的“茶气”怎么解释?究竟何为普洱茶茶气?何谓气感?


茶气,一直茶叶爱好者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人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有人认为喝茶后身体发热、出汗便是“气感强烈”。各家各派都提出对茶气的不同解读,那么,究竟何为茶气?何谓气感?

既然说到“气”,必然要遵循传统文化中对其的解读,也就应依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茶叶自不例外。饮茶之后,感知其经行的经络,即是茶品的“归经”。传统中医辨识某一味药材的归经与茶气归经是相通一理的,但如前文所述,现代人由于多种原因,身体感知的敏锐度大受影响。具有明确体感的人已然难得,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反茶气论”与各种对于茶气和气感的诡异解读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指绿茶、青茶类而言。若扩及其它茶类,如红茶、白茶等又有不同。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感受茶品循行经络,是为气感。

对于普洱茶而言新制生茶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光淬炼与微生物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石昆牧通过多年制作、品饮、仓储普洱茶品之经验总结发现,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具体到特定茶品则需具体而论。

石昆牧于多年提出茶气与气感的概念,在当时的业界被其它业者斥为怪力乱神,而今当年的批评者又纷纷成了气感的拥趸,并产生了对茶气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解读,亦是茶业一怪现状。

了解口感、体感与气感的感念,明确喝茶时感知到的信息

喝普洱茶为什么会有体感呢?


品普洱茶时除能够感受到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排便等等的身体感觉,很多人常常把这样的体感谓之一个很牛气的名字“茶气”。喝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这些体感呢?

普洱茶中的一些水溶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果胶、纤维素等)进入人体需要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会产生大量热量。过多摄入均会引起与进食类似的发热和出汗。

此外,普洱茶中过多的多酚性物质的刺激也会引起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强烈收敛。这种收敛会使人体兴奋而产生大量热能,当这些热能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它就会释放到人体的皮肤表面,形成发热,多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形成出汗。

再有,咖啡碱也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排便,还能增进食欲。

饮茶时产生的热量越大,说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越高。

而且你发现没有?造成有体感的茶,大多都是投茶量大,高水温冲泡的茶。

其实,味厚浓酽又热气腾腾的茶汤,自然会带给人相应的身体刺激性反应,导致各种生理现象。某种程度上,茶气足,可以理解为茶的刺激性大,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腐茶、醉茶等身体反应也很大,但这是有害的现象。

所以,体感强的普洱茶不一定就是好茶,毕竟某种内含物质的相对较高并不能代表所有内含物质之间比例关系的相对协调。

你知道什么是普洱茶的“体感”么?


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我们会提到很多的专业术语,其中有一个是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初识普洱茶的茶友会觉得很“神奇”的,那就是“体感”。

何谓普洱茶的“体感”?

体感,即身体的感受,对应到喝茶这件事,指的就是喝完茶后身体产生的一些反应。比如:脊背(手心)冒汗、身体发热等。除普洱茶外,其他茶类鲜有强调体感。然而,这并非说,我国其他五大茶类,就没有体感之类的体验,只是云南普洱茶有着体感与口感上的特殊性,更有人言到“普洱茶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普洱茶的“体感”是指茶叶内含物质对人的刺激,这种刺激是多方面的,口感变化、回甘、生津和茶气等都包括在内,具体表现为饮茶后人身体的综合反应比较强烈,比如打嗝、排气、身体发热、醉茶等等。

在喝普洱茶时,身体有发热、冒汗等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比其他茶类更丰富,所以茶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我们在对比喝古树茶和台地茶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不论是从口感,还是体感上来说,都是古树茶占优势。那是因为古树茶的根系比较发达,多生长在山高谷深、云雾缭绕的地方,吸收的微量元素相对较多。除此以外,环境(空间大小、密闭程度)、天气(气温高低)、品饮者的身体状况等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反应。

体感,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反应强一些,有的人反应弱一些,有的人一口茶喝下去就全身发热,有的人会感觉后背发热,有的人会手掌发红、出汗,有的人头部发热,有的人额头出汗,还有打饱嗝、排气等等。

那为什么普洱茶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体感?

一般来说,只有品质好,茶质厚重的茶才会茶气充足,愈是品质优秀的茶,茶气充足的茶,体感通常也愈强烈。

名山纯料古树生茶

这跟普洱茶的特点有莫大关系,云南普洱茶有着不可替代的茶种茶质、不可替代的生长环境、不可替代的加工工艺,这些不可替代让普洱茶有了属于它们自己的独特之处,让饮茶人产生良好愉悦的品茶体验。关于体感的描述更是层出不穷,霸气、山韵、厚重、喉韵绵长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类到体感的范畴。品茶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全身运动”,尤其是普洱生茶。

比如我们在喝001时,由于不同的景迈古树与山上原生古树混生,赋予了001独特而强烈的香气,让001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使其成为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像001这样内含营养物质丰富,茶质好的茶,体感就很明显。从茶入口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回甘,从刚入口时的些许苦涩,舌尖一转立马就转化为柔和甘甜,产生“舌底鸣泉”的美妙感觉,随之而来的是还能体会到热气在体内的温流和激荡。

又如名山古树茶,由于叶种及茶山气候、生态环境、工艺的影响,其给人的“体感”就如一座山对喝茶人的对话。邦崴生茶厚重饱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我对普洱茶气和体感的理解(文/景云)》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气”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