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道

发布时间 : 2019-12-05
普洱茶茶梗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茶梗。

普洱茶有什么茶道呢?对于该茶的茶道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讲解一下吧。

普洱茶

一月的北京,瑞雪拂面,一月的皇茶会,茶香怡人。四十年未遇的雪,把北京洗涮的冰清玉洁,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雪,这样的北京。

几名茶人在一位智者的聚引下,相会京华,同拜陆羽,北国悟道,益人益己。此时回想,颇多感慨萦绕心头。那是极其深刻的一段时光,智者的深邃在这里光耀激荡;那是极其欢喜得一段时光,思想的深度在这里与自然相互延展。感谢那些穿透迷雾直指人心的慧语,感谢北国圆明园那场瑞雪的天地启悟,更感谢那一杯香醇的大益茶,它不仅滋养着我们的唇喉,润畅着我们的思维,更将我们的心灵,默默牵引向正信的彼岸。

去相信一杯茶,它是一切的一切,那天拜望陆羽,我隐约看见宗师的微笑。

是为前言。

普洱茶茶道

天生一物,若需传扬之,毕先立其法理。大益的法理,我的理解是:它是大益人对于大益根本之源的探求与诠释,更是对于大益之精神的根本总结与升华。同时,大益法理更是对于大益人行为方式,思维范式的总体要求与指引,它是我们修悟大益茶道的核心法门,亦是我们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总纲。法理为领袖之精神核心,是领袖对于事物的完全把握与透彻体悟的结晶,法理一出,必不宜轻言改之,法理以小见之,是组织之根本发展战略,法理以大见之,是领袖思想之根本表达。所以,认同法理,亦可理解为认同领袖之本身。

大益法理分为八个字,前四个字为:“洁净正雅”,后四个字为“守真益和”。通局来看,前四个字是对中国传统茶道精神的总结与提炼,强调是一种融合,重在“和”;后四个字是大益人对于中国茶道精神的理解与解读,强调一种

洁净正雅

先看第一句:“洁净正雅”。中国茶道得以称为“道”,实际上是极为稀奇的一件事。中国人对于道的理解深透,故不轻易言道。跆拳道,柔道,甚至花道,香道,在中国统统不算数,统统言不得一个“道”字。在中国饮食玩乐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道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悟一道,即可从一颗行星观道,亦可从一片树叶观道,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反而大有关联。这是东方的智慧,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对于茶道的核心精神的理解,日本人中谷川激三、久松真一、熊仓功夫等数位茶道家都有不俗见解。佛家阿罗汉小乘所修学有四谛法门,分别是“苦、集、灭、道”四种。日本学者最终也将其对于茶道的理解归纳为四个字,称为日本茶道“四谛”,分别是“和、敬、清、寂”。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并更加深刻的包含有“涅槃”和“无”的意思。

与日本茶道四谛相比,大益法理中“洁”字与日本四谛的“清”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当然,日本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大益法理中的“洁”字在解释意义上,可于“清”做一些类似的思考。

大益法理中的“净”字也可以借鉴日本四谛中的“敬”字的解释。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曾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清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里的“自高自大”和“固执己见”,用禅的话说就是“自我主心”与“我执”,这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而在“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的思想中亦能体现出,大益茶道修炼学习模式中“互为师徒,同修自悟,高阶位茶者带低阶位茶者”的学习理念。

小编推荐

潮州工夫茶茶道


中国茶道之潮州工夫茶

据悉,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咀,来试湖山处女泉。(近代•丘逢甲《潮州春思》其六)

瀹(yuè),煮;鹪咀,茶叶名;处女泉,出自潮州西湖。诗中所绘是潮州人延续了数百年,至今仍常见的生活场景——烹茶,人称“工夫茶”。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是为了解渴,还要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之集大成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工夫茶的茶具是“一式多件”,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12件,讲究产地、出品。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小浅齐老”;茶杯则要“小浅薄白”。工夫茶之工夫,全在茶之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用茶壶盖刮去;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

筛茶——讲究“低筛”,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必须循环筛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潮州功夫茶就是这样。

品茶茶道“诚心感动”


诚心感动,“植物人”也能站起来。

小雪每天推动着轮椅,在郊外或公园里,让轮椅子上的丈夫尽可能多地享受户外阳光,吸收新鲜空气。为了让他不寂寞,她不厌其烦地给丈夫讲述着各种故事,变着花样地让他开心,然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依然板着面吼,不理不睬没有任何表情。但是小雪并不气馁,几乎天天如此,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小雪推着丈夫轮椅的身影,大街小巷,长廊公园。

几十年如一日,小雪守着个“死尸”,天天“对牛谈情”,外人议论她是一个不长见识的“傻婆娘”。可小雪总是笑笑说:“我相信丈夫会站起来的,总有那么一天!”

小雪推着轮椅上的丈夫走累了,坐下来歇歇脚,她突然心生灵感,想起了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小雪重又站起来,慌忙推着丈夫朝那个方向,她的心突突地跳动着似乎又在赴那个约会。站在那棵榕树下,他们相拥的地方。小雪对着木呐的丈夫说:“海生,你还记得吗?这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那是我们的初恋,这里有我们的海誓山盟。我们俩好,却遭到父母的反对。他们说你个子不高,太老实,不同意我嫁给你。但是我始终守着‘那棵树’,经常地往你家跑。生米做成熟饭,我成了你的妻子,后来有了我们的爱情结晶,我们共同的儿子‘小猫’。现在小猫已经十多岁了,再过几年他就要念大学了!你听到了吗?”

丈夫的脸颊上突然有了一丝泪痕,小雪激动不已,拍拍丈夫的脸说:“海生,几十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你流泪。你知道吗?我们这个家不能少了你,没有了你就没有了主心骨!也谢天谢地,你终于能理解我的心,我们常来这儿噢?”小雪像哄孩子似的,过个三两天她便推着丈夫来到这个他们结同心的地方。小雪给他讲些开心的故事,讲述她对生活充满痴情的感受。当她讲到好笑处,丈夫突然有了一丝微笑,小雪更加精神百倍。她对丈夫说:“你以前一手打拼的公司企业,我交给了你的徒弟打理。他管理的很好,我们的账户每天都有四位数进账。我退下来的目的就是全职照顾你,请保姆我不放心!我是让你感受到一个做妻子的诚心,我是爱你的!”

小雪的行为感天动地,“死尸”丈夫竟然动了一下。小雪高兴地抱住丈夫,在他的额头上长长地一吻,丈夫又动了一下。小雪更有意识地讲述夫妻间的感情生活,一月下来,“死尸”丈夫的脸上竟有了血色,有时还会笑一下。小雪对丈夫的每一个“进步”都报以真诚的感动!

“山不在高,心诚则灵”,小雪的每一丝感动对丈夫的“起死回生”都是一种帮助,天不负,丈夫终于能动了!

在一个月高风静的夜晚,小雪推着轮椅上的丈夫又来到那棵榕树下,然后把丈夫从椅子上挪到两人第一次坐过的地方。小雪抱住丈夫说:“你知道吗?这是我们俩恋爱时,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第一次你吻我,我羞得脸通红,那长长的吻,至今我记忆犹新!我能够理解你。你倒下了,是因为你有伟大的人格。你不想让自己的车碾过一个无辜的生命。你虽然需要到彼城急着送货拿订单,取回公司的救命钱!你为了避让其他车辆,由于车速太快,而刹车失灵,你连车带人掉进了悬崖。虽然活命,但你却完全变成了废人,你瘫痪在床二十三年,一个活生生的‘植物人’。我是你的妻子,我相信你会重新站起来,我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诚心!”

海生突然噘噘嘴说:“谢……谢……你……小……雪……”

小雪紧紧地拥着丈夫,泪水打湿了她的长衣!

又过了两个月,丈夫终于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小雪扶着丈夫,依然站在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遥望远方!

小雪几十年精心照顾全瘫的丈夫,诚心感动,“植物人”也能站起来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品茶茶道“艺术之光”


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根本。

修饰是美学的手段。以耐腐物质保护和修饰易腐材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从7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的木胎漆碗到清乾隆时期的铜胎珐琅?,漫长的历史在喋喋不休地向后人诉说文明的进步。

油画原本是西方人的专美,国人的认知刚刚起步。莘莘学子们漂洋过海,览尽西方辉煌的艺术,步履维艰却坚实有力。以西画之手法表现国人的美学取向,浓墨重彩中已初见端倪。

中国古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智慧之光成就了后人生活的优雅。而今天,当我们面对先人众多精美绝伦的遗珍时,除去敬畏,还心存一份感激。

准确表达这种高尚的乐趣是件困难的事情。每一个有幸与收藏结缘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获得这种乐趣。在和平富庶的年代,这种乐趣会伴随藏者一生。即便世道变故,回忆还可以帮你把早年的乐趣变成晚年的乐趣,这就是收藏的魅 力。

宋徽宗(1082—1135)显然获得了这一乐趣。他以一国之君的权力使收藏第一次成为国家行为。成立画院,研究古物,编纂图书,网罗天下珍奇,以示范性的效应影响了后世1000年。

1000年来,凡歌舞升平,物阜民丰的时代,收藏热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凡夫俗子,皆以此为乐;以获得财产炫耀,以获得谈资社交,进而获得社会地位的提高。古董变成社会的花瓶,装点生活,教会人们珍惜生活。

?每个朝代的收藏审美不同,乐趣就各有千秋。宋朝人的高雅来自于政治上的开明。统治者标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文人,尊重知识。在北方蛮夷的重压下,宋朝人重文轻武,以柔克刚,依然使大宋王朝也走过了300年。

明朝是个充满了变数的朝代。从朱元璋(1328—1398)起,17朝16帝,每一个皇帝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多数明朝皇帝都对政权轻视,更多关心声色犬马,美器长物。明朝可以炫耀的古物太多了,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还有那今天以最苛刻的眼光也挑剔不出毛病

品茶茶道“诚实获得收获”


诚实需要代价,但它会指导我们取得意外的收获。

1928年阿姆斯特丹世运会。

击剑决赛。一名意大利选手和一名法国选手争夺金牌。观众屏息静气地欣赏两位决斗者的技巧。

由于意大利选手手臂较长,法国选手的处境颇为不利,为此他的攻击比较果断,刺剑与挡开的动作像闪电般快速交换着。

忽然,裁判团介入,比赛停止。一位裁判认为他看到意大利选手击中了法国选手。群众屏息凝神,要是法国选手被击中的话,他就失去了金牌。

而最后裁判们却一致同意:没有碰到。

观众舒了一口气。

但这时法国选手除掉面罩,举起剑套。他走到裁判员们面前宣布:“我被击中了!”

裁决对他有利,但他却不接受。对他来说,真理比金牌更为重要。

波斯国皇帝病重,毫无复原的希望。他召集大臣,对他们说:“我想要知道你们对我的看法。你们认为我是一个好皇帝吗?你们要毫无畏惧地说实话。我要赏给你们每人一颗宝石。”

大臣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到皇帝的宝座前面,同时夸大其词地赞扬皇帝的美德。轮到智者埃拉姆时,他向皇帝说:“我宁可不发言,因为真理是买不到的。”

皇帝答说:“好的,我不给你任何报酬,你尽管自由地说吧。”

埃拉姆说:“皇上,你要知道我对你的看法?我想你是一个有许多弱点和缺点的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然而你的过失有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全国人民因赋税沉重而怨声载道。我认为你为举办宴会,建筑宫殿,尤其是战争花费过度。”

皇帝十分震惊于这些批评,他开始认真地反省。最后他赏给大臣们每人一颗宝石,如他所许诺的。他却任命埃拉姆为宰相。

次日,那些谄媚者来到皇帝面前,说:“皇帝啊,那个卖给你这些宝石的商人应该被吊死,因为你送给我们的宝石都是假的。”

“这个我十分明白”,皇帝答说,“那些宝石跟你们的话一样都是假的。”

有时候,诚实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它值得,因为它终于指导我们取得意外的收获。

禅茶茶道一种


一﹑用具

1.碳炉一个 2.陶制烧水壶一把

3.茶桌一张 4.兔毫盏若干个

5.茶洗一个6.有把手的泡壶一把

7.香炉一个 8.香一支

9.木鱼一个 10.磬一个

11.铁观音茶十克至十五克

12.茶则等一套 13.佛乐磁带或碟片

二﹑基本礼序

1.礼佛──焚香合掌2.调息──达摩面壁

3.煮水──丹霞烧佛4.候汤──法海听潮

5.洗杯──法轮常转6.烫壶──香汤浴佛

7.赏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萨如狱

9.冲水──漫天法雨10.洗茶──万流归宗

11.泡茶──涵盖乾坤 12.分茶──偃流水声

13.敬茶──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15.观色──曹溪观水 16.品茶──随波逐浪

17.回味──圆通妙觉 18.谢茶──再吃茶去

三﹑解说词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礼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还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禅茶共十八道礼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烦恼﹐拋弃功利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

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

“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干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茶禅一味”嘛。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