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山:一叶难求的薄荷塘茶_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薄荷塘 薄荷塘普洱茶 易武麻黑茶

普洱茶薄荷塘。

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占鳌头,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普洱茶界犹如古代后宫,普洱茶山头千千万,新宠总是天天换。要说现在普洱茶界的新贵,自然是非薄荷塘莫属了。最近“薄荷塘”这个山头名声鹊起,两年时间内,茶价就从每公斤几百元飞涨到了每公斤上万元,成了易武茶区的领头羊。茶友们的说法是没有喝过薄荷塘,就不算是领略真正的易武茶精华;还有的说不藏一片薄荷塘,就不算是易武古树茶的收藏爱好者。

薄荷塘茶为何忽然如此受宠,究其主要原因,是被外乡爱茶之人品尝到了薄荷塘森林古树茶独特的口感,其原汁原味原香和清甜可口的森林茶滋味,是一般茶园古树茶不可比的。由于数量稀少,口感佳,它的价格超越同在易武的森林古树山头茶“茶王树”和“弯弓”就很自然了。如此珍贵如此神秘的薄荷塘茶,味道到底怎样呢?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有人说易武茶以香扬水柔见长,但薄荷塘的茶叶却是柔中带刚,让人在柔美的香甜中,不知不觉沉醉,被俘虏而不自知,甘做其“裙下之臣”。浓艳金黄的汤色,十几泡之后,气韵依旧,内劲十足,汤感绵厚,淡雅之中见不俗,是一款内敛的易武茶。

薄荷塘坐落易武古在树茶区,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山路崎岖惊险,比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区还要险。前行的路都是瑶族兄弟自己砍伐挖掘出来的小路,严格来说不能算路,没有交通工具可以上的去,只能步行,因此凸显其珍贵,非有缘人不能分享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很大的茶园种植地,这片茶地现存4棵大的茶树,听老人介绍,薄荷塘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来深山中种植草果发现了这片茶园,名字由来是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目前,市场上叫做薄荷塘的茶价格参差不齐,事实上,薄荷塘茶每年的产量真的非常少,所以消费者心中应该有所衡量,买茶的时候,最好还是多喝多对比!

cY316.com延伸阅读

易武国有林薄荷塘之介绍


如果说易武是一条银河,那么这七村八寨及众多的微产区,就是这银河之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铜箐河、天门山了,今周末得以空闲,来一泡2018年春收的薄荷塘细品几个月来的变化,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薄荷塘吧!

在易武这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熟知的七村八寨外,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才是古茶树的天堂。而近年来在普洱茶界冉冉升起的一颗颗星星,诞生的一个个新贵,均产自于此,薄荷塘,铜箐河、百花潭、哆依树、白茶园、茶王树、香椿林、三家寨、一扇磨、冷水河、天门山等等,而薄荷塘无疑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灿烂的那颗星星。

薄荷塘在哪里?

薄荷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400—1620米左右,坐标东经101'32,北纬22'5,是原始森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坳。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隔绝,才使薄荷塘的茶树特别大。这里的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当年因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了这片神秘的茶园,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以此得名薄荷塘。

薄荷塘茶园面积并不大,树龄极老,参差不齐,分布零散,东一棵西一棵,约四十颗高杆古树,被当地人称之为一类挂牌古树,剩余大部为二类古树,产量极稀,一泡难求。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沁心怡人。

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但是暗劲十足,茶气较强,有股气往后脑勺上冲,细品慢咽,更多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是一款非常内敛的易武曼撒茶区的好茶。

易武寻茶记|丛林深处薄荷塘


常常会想: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大扺要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就像是钟爱普洱茶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深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最深处,去探访国有林的古茶园,最好不过的自然是易武茶山的薄荷塘古茶园。

相约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相期在这个时季,深入探访易武山国有林中的古茶园。将近上午十点钟,摩托车声轰鸣作响,门前来了三辆山地越野摩托车,我们一行今天将要骑乘摩托车前往探访薄荷塘古茶园。90后的小伙子卢禄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前头带路,另一个小伙子刘承骑着摩托车带着马博峰紧随其后,陈晓雷骑着摩托车带着董董姑娘殿后,一行六人上路直奔目的地薄荷塘古茶园。

车出易武镇,右转下山沿着214省道奔向江城方向。高山之巅的易武镇位于白云之上,头顶阳光明媚,眼前青山滴翠。摩托车一路飞驰下行,车过高山寨,仿佛转瞬之间就驶入了云雾之间。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头顶上笼罩的尽是云雾弥漫,不见了半尺晴天。冷风森森深入骨髓,果然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转眼间就从夏季进入了秋天。

穿越橡胶树林,就进入了易武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界,保护区在路边上竖立的碑和埋在地下的地桩,都在无言的宣誓和捍卫自己的领地。一界两旁,景象大不相同。一边是葳蕤茂盛的原始森林,另一边则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林地。

摩托车驶入热带雨林中的小路上,再次感受到了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进入阴凉的雨林间的剧烈变化,又一次有了穿越季节的深刻感受。作为北回归线附近全世界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理应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由此,保护区内留存下来的古茶园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后的纽带,天赋茶以自然之味,那是茶人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

坐上摩托车继续在山巅上森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右手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左边经历了雨季滋养的野草斜生出来,一个躲避不及,抽打在脸上,生疼。二十分钟过后,总算是扺达了摩托车所能够到达的路的尽头。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被唤作大平掌。举目四望,平坦的地方并不大,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为了防晒起见,车上盖着树枝野草。

就在我四下打量的时候,陈晓雷笑着说:“从这里开始就算作是薄荷塘了,但真正的古茶园却在山谷里,只有走下去了。”已经行至此地,断不可能中途返回,于是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路下行。山半腰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薄荷塘古茶园,欢迎您的到来。茶园内无茶主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茶园。当手脚并用的一行人下到谷底,穿越一片野生的芭蕉林,一座简易的棚屋出现在众人面前,沐浴在阳光下。陈晓雷叫了一声:“到了,到了,这就是薄荷塘古茶园了。”听到这句话,之前所有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钟,趁着正午大好的阳光,一行人先行进入薄荷塘古茶园四下探看。这片茶园面积并不十分大,但总有一些古茶树与众不同。主人十分有心,将那些树干围径粗壮的古茶树,抑或是树干高耸的高杆茶树,全部都一一编号,命名为一类古茶树,总数共计有50多棵,每年春茶的产量不足100公斤,却历来十分抢手,是所有热爱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其余的茶树全都算作是薄荷塘的二类茶树,价值不匪,能够喝到也非常不容易。

检看测量薄荷塘茶园中的一类茶树,大多数茶树的围径都在五六十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编号为1号古茶树,树干基部的围径接近1.4米,离地数十厘米处分出三枝,分枝的围径也将近70厘米。目测树高在12米左右,称得上是薄荷塘茶树王。抽样测量1号茶树的定型叶,仍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大叶种。

逡巡在薄荷塘古茶园中,心也为之沉醉。无意间回首,董董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间隙,在她的脸庞上映衬出柔和的色彩。薄荷塘古茶树的花开得异常灿烂,朵大洁白,就连花蕾也十分饱满。说话的功夫,天色忽然黯淡了下来,原来是这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加之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并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四下寻觅,终于在一棵茶树上找到了一个柔嫩的芽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先是苦感十足,而后苦感化开,一种清凉的甜感弥漫在整个口腔里,回甘隽永持久,山野气韵强烈,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令人心动不已。

在薄荷塘茶园里逡巡徘徊良久,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方才想起已经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回到茶园入口处的棚屋里,旁边专门搭建了一座亭子,想来是专门供人休憩的地方。同行的卢?采下一片芭蕉叶,用山上引下的溪水清洗干净,铺在桌上,就成了最天然绿色环保的桌布。双肩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馒头、咸菜,早已经饿坏了的众人大快朵颐,真正的野餐美味。喝茶闲聊时,卢?提到:早些年,这个地方并不叫薄荷塘,而是唤作草果地,那是主人家赖此为生的活计。直到后来,这里的茶声名鹊起之后,薄荷塘的名字才广为流传。而主人家依然如故,仍然称这片茶园作草果地。

最为普洱茶友钟爱的这片薄荷塘古茶园,也有人称为下薄荷塘,盖因其处在谷底的缘故。属于同一村寨的四户人家所有,这四户人家共同管理,共同销售,短短几年的光景,搭上了国有林普洱茶大热的市况,都过上了好生活。

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要赶回易武镇上的我们一行人,不敢再作耽搁,起身往回走。正是应了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近乎垂直陡峭的山坡,弯弯曲曲的小径,气喘如牛的寻茶人手脚并用往上爬。回到山顶大平掌,看到摩托车的时候,感觉全身无力,坐在一旁休息。山风凛冽,冷风习习,顿时再次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摩托车一路狂奔下山,出热带雨林,穿橡胶林,再次回到了大路上。当摩托车终于可以在大路上平稳行驶的时候,心里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寻茶的过程,有过阳光明媚的喜悦,有过阴雨连绵的忧伤。就像是寻茶薄荷塘,有过长久等待后的夙愿得偿,有过好茶难觅的失落与惆怅。收获也好,错失也罢,在这脚步匆匆的寻茶之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才是爱茶人的终极梦想。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易武薄荷塘


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而易武薄荷塘便是出自此处,也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原先瑶族人的先辈在这片茶地中种植“草果香料”原来就叫草果地,茶叶出名后因叫草果地不好听,后来因为这里有一篇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随着普洱古树山头茶的兴起,老班章、冰岛、茶王树、弯弓等山头古树茶被喜爱普洱茶的人们追捧,近几年“薄荷塘”这个山头名声鹊起。不仅价格贵的离谱,数量还很稀少

究其主要原因,是被外乡爱茶之人品尝到了薄荷塘森林古树茶独特的口感,其原汁原味原香和清甜可口的森林茶滋味,是一般茶园古树茶不可比的。由于数量稀少,口感佳,它的价格超越同在易武的森林古树山头茶“茶王树”和“弯弓”就很自然了

今天就由茶农小李带着我踏着烈日探寻一下薄荷塘的真面目,从帕扎河驱车1小时,在山路上盘旋绕弯尘土飞扬,可算是到了一条小路入口,但车已经进不去,只能下车,早已在路口等候的小李跨在一辆摩托车上向我招手说:现在要换乘摩托车才能进去了

当我坐上摩托车的后座上顿时感觉头晕目眩,摩托车骑行的是一条崎岖还陡峭的上坡路,路宽不过一米左右,经历过跋山涉水7小时铜箐河和翻山越岭10公里曼松的我,原本是不把薄荷塘放在眼里的,可就是这样的薄荷塘干脆利落的给我留下了此生难忘的一程。就这样胆颤心惊的坐了四五拾分钟的摩托车

小李说接下来摩托车也进不去,只能步行了。我以为刚才的胆颤心惊才是最难熬的,原来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走的,一路往上爬,爬的我一直上气不接下气的,此时我的内心十分崩溃,累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大树环绕的森林里,虫鸣鸟叫,我已没有心情欣赏此番景色,衣衫早已湿透。当茶农小李说翻过这座山我们就到了,那时心里暗自窃喜,可当我放眼望去........还是徘徊在暗无天日的大山腰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来到了薄荷塘古茶园,在一座山涧里的斜坡上,站在茶园里可以听见山泉流淌的声音,薄荷塘茶园并不大,但四周环境非常好,沿途白花盛开,香气扑鼻,茶树长势良好,古树成片。在薄荷塘茶园里行走漫步,有极目远眺的舒畅,细嗅原始森林薄荷塘茶园芳香的心旷神怡

在古茶园里分布着两种古树:一类古树和二类古树。

薄荷塘的茶分为三类:

一类古树——即高杆古树,树龄较大,一共有50棵,每一棵都挂着牌子;价格已经好几万了

二类古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部分曾矮化过,但现在看起来树高依然超过2米

三类小树茶——后续栽种的小茶树,树龄多在十几年上下

在古茶园中有一棵最高的茶王树——一类高杆古茶树,树高超过20米,树围需二人合抱,非常壮观,经茶农小哥介绍说;这棵茶王古树在2017年鲜叶产量是9.9公斤(约2.2公斤毛茶),同时也是近几年产量中最高的一年

滇润祥名山系列薄荷塘普洱茶;主要关注的是“二类”古树茶,如有茶友需要一类高杆古树茶,也可预定或私人订制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层次丰富、余韵持久、香甜滑润。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气融合于茶汤中长留于唇齿之间,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喉韵深且持久,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铁器和传说,而在清展的鸡鸣声中,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很多年了,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它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作为品茶高手,不得不知的易武“新贵”薄荷塘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可谓大钱矣”。

说起易武,就想到曾经的茶马古道,“贡茶”以及茶山里的七村八寨。

它柔和细腻,口感顺滑,甘韵持久颇受追捧。然而,即便知道这些,也不代表了解易武。

关于易武,不得不说的“新秀”位于曼撒的薄荷塘,我们所说的易武茶山,是包括古六大山之曼撒山和易武正山两个山头,薄荷塘位于漫撒古茶山,也就是现在的勐腊县易武镇曼撒村,弯弓的东北方向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

薄荷塘茶区生态环境非常原始,高山密林,山蛮叠嶂,溪涧环绕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薄荷塘的由来:

在我们去到曼撒寻茶时听老人介绍,薄荷塘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来深山中种植草果发现的这片茶园。因这里有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当时有许许多多茶树都在原始杂树丛中,因为茶叶不值钱,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树去盖了住的窝棚。幸好现在薄菏塘古茶园还有33棵12米以上高的大茶树保留。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最大的一颗已经超过12米高,这是易武茶区难得一见的古茶树。

薄荷塘的鲜叶采摘异常艰难,且数量稀少。做成晒青毛茶估计不会超过200公斤,现在瑶族兄弟也在大范围栽培,过多几年应该数量会多很多。

一级头春茶,挑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嫩叶,手工采摘,保证原料的高等级。

自然阳光,温度低,完美保留了茶叶中酶类活性物质的生命,也是为普洱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创造了潜在的活力。

从勘察产地采摘,挑选,晒青,到石磨压制再到后期的包装,

每一道工序易江号掌门都亲自监督,要求手工完成做到精益求精。

确保给茶友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薄荷塘为何为新贵?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

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

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

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随着不断往后品饮,凉甜清润的感觉逐渐浓强。喉咙甜凉开阔,呼吸间,茶香徐徐,甜凉舒适,实为茶中珍品。

薄荷塘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易武之巅的下面,还有云雾和山峦,都是美好的。

为什么普洱茶易武薄荷塘会自带流量?


薄荷塘不是一个寨子,而是帕扎河瑶寨的一小块被原始森林环抱的古茶林。瑶族先辈在森林里发现这一小片长着野薄荷的古茶林,顺嘴就叫薄荷塘。后来,瑶族的老周在此找了一片森林间隙空地种草果,这个区域又有个别名叫草果地。

老周在这里开发茶叶,并且又种植了一部分容易采摘的小树茶,并从古茶树上采来茶叶制作售卖,由于茶叶优质,口感极为独特,茶叶名声远播,深受茶友追捧,于是,这块茶地又恢复了薄荷塘的原来名字叫法,周姓茶农年老后,薄荷塘茶树分给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所有,成为薄荷塘的四大家,后来薄荷塘迁徙了一部分外来人也从事茶叶行业,,然而也就原先四家人的薄荷塘古树血统最纯正。

薄荷塘按树龄分为一类古树,二类古树,其中一类古树最具代表性,并且产量最为稀少,每年春茶产量不过一两百公斤,供不应求,价格暴涨,高达好几万每公斤,让很多茶友望而去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薄荷塘古树鉴定小窍门,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有清凉感,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以前以为刮风寨茶王树和弯弓的普洱茶古树茶已经是易武最顶级的了,但只有喝过薄荷塘以后,才知道谁最能代表易武茶!

普洱茶品鉴|薄荷塘普洱生茶怎么样?


薄荷塘的大名如雷贯耳,这可是近几年崛起的新贵,价格非常高,但古树茶的产量非常低,每年春茶的产量100公斤不到。如果这是真品,那可是个可喜可贺的事儿。说真话,这么多年来,我也只喝过两次。一次是2008年在易武到处乱转时无意喝到,当时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只是喝过之后感到品质很好,才打听了出产地,也才知道薄荷塘。另一次是在前年,一位资深发烧友所赠,又加深了一次印象。但愿这款薄荷塘能再次给我们惊喜。

第一泡

茶香与挂杯香都还好,香型呈蜜香中带有一些花香,比较典型的易武茶的香味。茶汤入口后稍有一点点涩,但不明显。

第二泡

茶味出,饱满度稍有欠缺。回甘有,涩有些许加重,能化开,几乎无茶味。

第三泡

汤的质感稍显单薄,水路有些粗糙。涩感明显,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大部分区域,上颚也有,稍微有一点挂喉。

第四泡

回甘有加强,主要集中在舌的前半部,舌下生津也还可以。茶气弱,无体感,微有回酸,层次感不是很丰富。

第五泡

香气衰减比较厉害,茶味还好。茶汤的质感有些稀寡了,水路也更显粗糙。挂喉明显,回甘倒还好,只是持续性稍差了一些。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尚可,稍有拼配。树龄不大,20~30年左右,也有部分台地茶。

结论:

此茶应是易武茶,估计就是易武镇周边的,与薄荷塘无关。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寻茶问源:易武·荒田·郑家梁子易武荒田村的茶怎么样?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碑上记载着,荒田村人是三百年前从石屏迁居至此的,以茶谋生。是当时进贡朝廷的贡茶之一。今天依旧以茶为本,以茶为生。”我想,今天看到的这句话,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以茶为本,以茶为本,以茶为本”。

从易武街出来,开车大概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荒田村。进村路面铺了柏油,宽阔平坦。交通还算方便快捷。站在村口往村里看,荒田村被青山的怀抱围着,坐落在满屏的翠绿青葱的山脚。还没进村,就便看到了一些零星散落在各处的茶树、核桃树和其他的植物。

荒田自然村,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山区。距离村委会7.00公里,距离镇2.00公里,国土面积0.62平方公里,海拔128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9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

全村仅58户人家,主要是汉族,兼有极少数彝族和瑶族。荒田村背后的青山,屋顶、黄土地、绿树,不知名的人家飘出的缕缕青烟,和还在村口就弥漫、萦绕着的清香相互呼应,一派平静安宁,把山野村庄的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荒田村茶园总面积有300多亩。很多茶商不愿谈及,但我们必须正视,荒田村以台地茶为主。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选择的,是那少部分的古树茶。到了相熟的茶农大叔家,车才停下,就看到院里晒毛茶。大叔说这就是今年帮我们做的荒田古树,伸手就抓了一大把,放在鼻端,大口的吸气,满满的茶香,心中暗爽。

易武大荒田古树资源并不丰富,正因为茶质好,产量低,荒田村茶价很高,但每年依然有很多茶友惦记着。茶农大叔还用自己十多年以前私藏的老茶款待了我们,他说虽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就留下的,但是回归易武茶越存越好的本质,他的这个荒田茶确实是很赞,时间越长越好喝。这杯茶醇厚,蜜香,有一点淡淡的梅子香,茶气足,回甘生津持久。配着这山边空气中略带的湿意,用着荒田甘甜的山泉水冲泡的茶,比平常多了几分甘甜和美意。确实,心有荒田,一寸一寸,待花生长,不问几春!

荒田干茶条索紧结,显毫,借着温杯的温度,干茶显蜜香,不扬。汤色金黄明亮,7.3克的投茶量,洗茶后第一泡25秒出汤,微涩不苦,有回甘,舌底两颊生津。挂杯香蜜香。第二泡,茶汤更滑一些,茶汤里的内容比之前更丰富。滋味更丰满。几杯下肚,舌面泛出清凉感,整个口腔是源源不断的生津和绵甜。

6泡之后茶汤香气变弱,其他依旧很稳定,10泡以后茶汤开始变淡,可是甜感不变。收集了前十泡的茶汤放凉了再品尝,茶汤没有苦涩的出现。这个方法,建议夏天的时候可以试试。

茶行日记·荒田村:山水在,茶在,其滋味仍在。用味觉和嗅觉感知山水,用舌尖拾起茶味。一味茶,用了好山好水养出来的,聚齐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姿态万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俯下身来,从茶再来。用智慧,汗水,耐心,深耕细作!

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


弯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深处丁家寨,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贡茶第一村,弯弓白茶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5.00公里,距离镇30.00公里,国土面积0.29平方公里,海拔1396.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弯弓即属于丁家寨,又与丁家寨分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弯弓茶园与丁家寨茶园是完全不同的古茶园,但又同时属于丁家寨茶农所拥有。从丁家寨到弯弓,骑摩托车要一小时,再走一小时的山路。骑摩托车的那段路只能过一辆摩托车,非常陡斜的山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非常难走。只有当地人,习惯了才骑得去。走路的那段就只能人走,连摩托也走不了。

“这路,正经是鬼难走了。”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造就了浓郁的花蜜香,茶叶条索黑亮、香气持久。汤色浓稠,香气饱满、不张扬。入口后纯、厚、滑、甘、甜。韵味悠长。原始森林中树龄大,生态环境好。条索粗壮,芽叶显毫。

弯弓古树普洱茶饼茶外形圆润,松紧适度,条索紧结油亮。茶汤金黄中泛微绿,油润而有光泽。第一泡茶汤入口,无苦无涩,生津满满,甘甜袭来。第二泡,苦味渐显,内质丰富,汤感浓厚。

慢慢品饮,慢慢喜悦。不太苦,一丁点涩。苦在茶汤滑下去的2秒左右消散,转而甘甜异常。慢慢感受茶汤之后,口腔中满满的变化,甘甜如泉涌,柔甜而不腻人。

花香浓郁,蜜香明显,香不仅仅可以嗅到,还能品到,齿颊留香,余韵悠长。香得彻底,由始至终!香得浓郁,越泡越香!弯弓茶冠绝易武。从洗茶开始,古韵蜜香就萦绕在你的味蕾,让你不仅仅吞咽的是茶汤,还有身心的轻松和愉悦。

云南普洱茶易武茶区三寨(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历史上的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大量茶人便涌入易武。虽不曾列入古六大茶山之中,然自清朝始便为贡茶进献宫廷,实为茶中上品。

如今易武被列入新六大茶区,已成为了普洱茶中众人追捧的上品。特别是近年比较火的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1.刮风寨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茶评:干茶青褐油润、显毫、梗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柔和带有蜜香;滋味顺滑,入口柔和,苦涩感不明显,有喉韵;叶底黑、长、粗、厚。刮风寨古树茶的总体感觉是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十几泡后意犹未尽。

2.麻黑

麻黑是易武最具韵味的茶,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没有半点邪杂之味,很多南方人偏爱麻黑茶的醇厚。

茶评:干茶色泽乌润,条索壮实,茶梗较长;茶汤明亮;香气清幽,有花香,有人称作蜜兰香;滋味醇厚顺滑,涩感不明显,甜度好,有回甘。总体感觉是温柔而细腻,高雅而绵长。

3.薄荷塘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相传这片茶园是村民在深山中种植草果时发现的,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茶评:干茶色泽墨绿,条索壮实,梗长;茶汤金黄明亮,花香幽深而浓郁,入口有明显的清凉感,水路细腻稠滑,回甘持久,喉韵明显。总体感觉是茶汤柔甜,滋味饱满,喉韵深厚。

普洱茶品鉴|易武古树茶园普洱茶怎么样?


今天要品鉴的是一款河北茶友寄来的,标明为云南易武古树茶园的样。从外观上看,这款茶应该是有点年份了。易武茶如果保存得当,又有年份,那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茶,只是要寻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理想的易武茶也确属不易。我们就来看看这款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金红色,茶汤香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木香味。香气比较明显、浓郁,挂杯香也比较明显,稍稍的有一点仓味。

第二泡

茶汤入口后微苦,微涩,苦化的比较快。回甘显,但不强,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前1/3处,舌下也有一点回甘。

第三泡

茶味不算特别的饱满,稍有水味。口腔中回甘的范围有所扩大,舌下也有生津的感觉。

第四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水路细、软,比较润滑,只是浓稠度稍显稀薄了一些。

第五泡

闷30秒出汤,茶味下降的速度太快,水味已经比较明显了。茶气依旧没有明显的感受,回甘倒是有所加强,苦涩味仍然不明显。

观叶底

此茶用料的级别比较低,七级茶和黄片占绝大多数。应该是夏茶所制,树龄也不会大,基本为近20年种的茶。

结论:

此茶的特性符合易武茶的特点,与描述相符,但用料比较粗糙,作为一款口粮茶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此茶应该在高温高湿地区存储过,还好,仓味不重。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易武茶山:一叶难求的薄荷塘茶_怎么样》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薄荷塘”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

站地图")').length>0){ $('.comm_footer a:contains("网站地图")').after(togaoHt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