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拱丙山普洱茶怎么样?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茶山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古茶山 丙山普洱茶 勐腊普洱茶

普洱茶古茶山。

“藤震山普耳茶”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苦涩感收敛很快,一杯入口,从喉咙到心田的干渴焦燥立消,甘润生津持久不散,的确是好茶。品着这样的好茶,欣赏着共丙种植场“山上茶园飘香”的壮丽景象,谁能体会这一切经历了17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在勐腊县这个到处流淌着茶水的地方,在澜沧江与动仑江交汇处的莽莽深山中,还有一座享天地精灵,藏人生味道的拱丙山,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茶山和种植场。

在华林的丈夫,原云南省公路局李一属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拱丙山种植场。这里到处是“山上茶园飘香、山脚胶树流浆”的壮丽景观。有谁会想到昔日这里曾是荒凉之地呢?

1988年,省公路局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安置好改革后而产生的富余职工及待业职工子女,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支持勐腊县政府提出的“打开山门,开发荒山,帮助兄弟民族脱贫致富”的举措,决定投资开发拱丙山,并从景洪总段抽调一批先遣人员于时年5月进驻荒山、安营扎寨、披荆斩棘、劈山开地,开始了漫漫拓荒创业路。至1992年,拱丙种植场初具雏形,隶属于景洪云路实业总公司。经19年的拓荒创业,如今的拱丙种植场已有胶园10010亩,茶园1500亩,有4个生产队、1个标胶厂、1个茶叶加工厂、1所职工子弟小学,从业人员546人,总人口1184人。

云路公司领导告诉我们,在拱丙山800米海拔以上都是他们公司种植的优质大叶茶。为看到这些我已喝过但没有看到的好茶,我们只在种植场办公室稍事休息,便乘车沿着云路公司修建的连接几个寨子的沙石公路去观光。Www.Cy316.coM

拱丙山种植场场部隐蔽于深山凹中。在种植场周围有旧龙老寨、藤山老寨、新寨、拱丙寨、扎王寨、阿克寨等散落的几个小山村。在这里,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就生活在茶林中,连空气都仿佛飘散着茶叶的清香,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茶园还是村寨,因为茶树就长在山村的房前屋后,有的长在包谷地里,有的就在村落中间,树叶墨绿。人们形象地说,“古茶在寨子中,寨子在古茶林中”。

在一家制茶作坊,房门前至今仍生长着一棵老茶树,树围90多厘米。当地老人回忆说:“听祖上说,以前每年到春茶采摘时节,官府都要派兵到我们这里监督茶叶生产,制作进贡的‘团茶’”老人还说,这些老茶树都是古时候种下的,茶味清香可口,回味甘甜。

次日清晨,我们从海拔一千多米的拱丙种植场场部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徒步迈上藤簸山茶园。山不太高,但路却很远。今天走的路不下十二三公里。走在森林里,有树叶遮阴,还挺好受的。山上有许多山茶植物,小路两侧全是与各种乔木混生在一起的有机生态茶园,长得郁郁葱葱、芽叶肥壮。经过一个小山村,继续艰难地行进,更多的古茶树不断出现在眼前。

这些一棵棵、一丛丛的茶树,或高或矮,叶墨绿发亮,一些茶树仅一人多高,是因为长期采摘,使它保持了适合于采摘的高度,但还是有一些长得高大苍劲。有一棵长在樟树下的大茶树,它的树干很粗壮。大茶树枝繁叶茂,从基部分三个叉。为同其他植物争阳光,树干直冲云霄,到树顶才出现分枝现象。坡太陡,我们没法丈量树幅。由于周围树林太密,广角镜头也拍不下全景,大家只好趴在地上找角度拍照。

山间小道,亚热带雨林的气候使得大家汗流浃背,同行的华林老师的女儿、在云南农大茶学院读大学的李湘云小姐一声惊叫,一条两米多长的青蛇横在路上,它伸着舌头鼓着眼,傲慢地看着我们,几分钟后才慢慢地钻进草丛。这里有很多很粗壮的树根,可以看出过去原始森林是如何的茂密,有的树桩还巍然立在古茶园里,像是要诉说什么。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虽历经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全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

当地人说山另外一边还有一片古茶林,需要2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继续向深山进发。藤窥山属拱丙山主峰,为六大茶山余脉,山下是罗梭江和被称为流淌着茶水的南腊河,植被保存完好,满山遍野随处可见奇花异木,只是路越来越难走,坡越来越陡。渐渐地我们进入更加密密麻麻的丛林里,身边随处可看见拱丙山种植场几年来种下的有机茶树。

有的茶树主干和支干上长满了说不出名的各类寄生植物。在树下腐殖土丰厚的地方,还有许多小茶树。有的有2米高。有的才有几十厘米高。原省公路局李一属副局长说,这些茶树的茶果成熟后就会在这些温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然后以旺盛的生命力上癣,渐渐形成生态的茶林。站在藤簸山山峰,拱丙山周边云雾缭绕,这里的茶园享尽了阳光和风的恩宠,汲天地日月之精华,更得纯净雾气之熏陶。置身于绿色世界怀抱,聆听着百鸟啼鸣,享受着古茶美味,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快乐。

借漫长的山路,李一属副局长和他在农大茶学院读大学的女儿李湘云边走边讨论。李副局长说:“我发现这种长在大森林中拱丙山大叶茶,做成普洱茶后,无论冲泡还是煮来喝,都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这是什么缘故?”

李湘云说:“在学校老师说,是由茶的质朴、自然与率真的天然品质决定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资源性质。这里的茶,生态环境好,所以品质一定是极佳的。”

华林老师说:“是啊,我和蒋老师认为,一切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的。普洱茶便是以它彻底而纯粹的质朴与自然之美,傲然于万若之中,是那么卓尔不群。纵观普洱茶从历史到今天的生命历程,从茶的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并有一段自然贮存的历史过程。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露其真实性。从客观的角度,真就是美。凡事与物的真实性,就是它的最美。

然而,人是生活在感情世界里,因参与情感而引起了主观,所以对审美的能力,往往是落在客观的真性和主观的感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上。由于这个道理,真实性虽不一定就是美,但美必定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所产生。”听着他们的谈论,我也在想,如台湾邓时海先生认为上好的普洱茶必是生产在云南一定区域属于大叶茶种的故乡,它们在充分吸收天地之灵气、没有污染的自然丛林里,茂盛地生长,茶叶大而肥厚,所含的成分最为自然浓烈。

所以在云南制造出来的青生普洱茶,因为茶性太过浓烈,有如野生茶种一样,无法马上饮用,必须要贮放多年促成后发酵,等到茶性转化温顺后才能冲泡饮用,所以贮存陈化的工序技术,也就成为普洱茶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继续前行,更加山高林密,行走越发困难,加上天色渐晚,我们只得返回云路实业总公司拱丙种植场场部。公司领导陪同我们参观了拱丙种植场的茶叶加工厂,喝到向往已久的“藤山牌普洱茶”。

“藤箴山普洱茶”的特点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苦涩感收敛很快,一杯入口,从喉咙到心田的干渴焦燥立消,甘润生津持久不散,的确是好茶。品着这样的好茶,欣赏着拱丙种植场“山上茶园飘香、山脚胶树流浆”的壮丽景象,谁能体会这一切经历了17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与省公路局、总段、云路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当年地处偏僻的拱丙山,山高路远,十分封闭落后,附近的几个村寨不仅缺水、无电,还不通公路,当地民族仅靠山谷、玉米等为生,村民就医看病和孩子上学都得到几十公里外的麻林树乡。为开发拱丙山种植基地,800多名垦荒者背着粮食进驻拱丙山,边修路边进行垦荒种植。修通了横穿几个村寨通到种植场56公里的公路。

接下来,种植场带动附近村寨的共同发展,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为了解决种植场和附近村寨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省公路局、总段和景洪公路开发公司投入450多万元在罗梭江上修建一座50KW的水力发电站。1993年,电站建成发电,总公司免费为村寨架设了电线,安装了电灯,结束了千百年来火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村民们笑逐颜开。随着种植场的逐步开发建设,总公司还专门自筹资金为村民修建蓄水池,架通了自来水,出资16万多元支持旧龙小学的改建,通过上述有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行动,促进了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种植场经过几年的开发,种植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高茶矮胶”即山地在海拔800米以上部分种茶,800米以下部分种胶的种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逐渐有了经济效益,让村民们看到了种茶、种橡胶的前景。为了帮助村民们尽快脱贫,走上小康致富路,总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使村民们了解到种植经济作物的重要性以及经济收益。从1995年开始,附近村寨开始大量种茶、种胶,总公司派出技术员深入村寨进行技术指导,为拱丙寨提供了160亩优质茶苗和全套种植、采摘技术,并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这以后,附近村寨开始大量种茶、种胶,而且还发展到一定规模。

为了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到2005年底,共补助村民校苗款10多万元,村民们遇到疑难问题,总公司总是让技术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指寻。随着种植场进一步发展,为了打开销路,拓宽市场,增加效益,总公司在拱丙种植场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和橡胶加工厂,并注册了藤窥山牌茶叶和象鼻岛牌橡胶,非动了当地群众经济的全面发展,先后被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评为“山区扶贫先进单位”、“纳税先进企业”,多次被省公路局、总段评为“文明先进班组”等。(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古茶乡韵》,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宝贝”之二


宝贝三:老茶头

说老茶头前得先说一个概念,就是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渥堆。

在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中,茶叶会慢慢分泌出果胶,这种粘稠的自然的胶质会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硬疙瘩,也就是成为了今天介绍的老茶头了。

按照以前的做法,工人会拿锄头来敲开,敲碎了也没关系,可以制成袋泡茶或者迷你沱,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老茶头这个概念,但如今,老茶头作为一种茶叶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

不少茶友吹嘘老茶头为茶之“精华”,其实不然,相反,理论上应称作发酵失败的“废品”。只是它内含果胶较多,非常耐泡,茶气虽然较成茶少,但是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刺激胃,所以喜欢它的茶友也是很多的。

宝贝四:黄片

所谓黄片,也就是老叶子。因为其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所以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就会把它挑出来,俗称“捡黄片”。但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一般来说,黄片的味道较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叶子的。

古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宝贝五:螃蟹脚

螃蟹脚其实并不属于普洱茶,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高,除了寄生在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上外,它还会长特定区域的云南野生古树茶树上,所以人们还赐给它个好听的名字叫“茶精”。

顾名思义,螃蟹脚,是因为它外形长得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小脚,新鲜时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饮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股子药香味儿。

云南当地人把它视为清热解毒的草药,时不时会跟老母鸡炖成药膳食用。随着普洱茶的大热,螃蟹脚也跟着进入人们的视线里,由于采摘困难,产量少,所以也有人称作古树茶上长的“冬虫夏草”。

茶知识小贴士:关于老茶头的三点知识

一是挑选老茶头时,尽量挑选颗粒相对松散、条索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的老茶头,不是那种紧得跟石头一样的也拿来泡。

二是泡老茶头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的话,就可以直接倒掉了,那是不能喝的。

三是老茶头的大小问题。现在因为渥堆出的茶,会经过碎茶机,碎茶机碎不掉的,才是老茶头,所以老茶头的体型相对较小,虽然不排除块头大的,但是确实比较少见,加上市面上许多大块头的老茶头都是伪造的。所以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尽量往体型小的买吧。

普洱老茶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时间回溯到公元一九八七年底,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在公元一九八八年(民国七十七年),台湾茶艺界就已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亦是较多文献、信息进入宝岛时刻。

当时的台湾、香港及东南亚普洱茶世界中,仍呈现传统的喝普洱茶方式,尤其是香港、澳门等主要在茶楼饮茶、喝普洱茶,只有少数几家有较专业的各式普洱,对普洱茶称谓,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一般市场上受香港影响很大,入仓的普洱味道特殊,因此“臭曝茶”称谓不胫而走。

追寻普洱茶根源萌芽期,约过了二、三年的蛰伏,接着是黎明前暗涛汹涌期。先是远年的下关沱茶,接着红印、绿印甲、乙级(香港人称蓝印)、香菇头(鼎兴末代紧茶)、福元昌、同兴、同庆等大量地从香港出仓,让这群疯子感受到一股新的旋风正在吹拂着。

此时正是香港九七大限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做后续移民等动作,造成一些不知名的茶饼,不断地涌现,台湾茶人大部分只接触到红印、绿印、黄印及沱茶,最早应是宋聘、双狮等,其余则是一知半解。

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等从香港搜到不少老茶饼,有些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出处,但对云南地形实在不熟悉,也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则甚至出现法文,到底来自何处,根本查不到数据(后才知道来自越南河内的圆茶),那时是在一片狐疑中,掰开每片老饼,用力的喝,不断的试、不停的比,因为出炉的老茶饼、紧茶,比喝的速度还快,吕礼臻等更是用力的卖,让更多人都有首度接触了古董普洱茶的机会,以他们的职业敏感度感受到这是“千载难逢”,这股推广之风,也造就了饮古董普洱茶另一股旋风港人受茶楼饮茶风气影响,对熟成的普洱较有兴趣,这些陈年的老普洱就一堆又一堆的进入台湾市场及收藏家手中。

中国首次为一座茶山“申遗” 为什么会是景迈山古茶园?


景迈山有着世界上已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树龄上千年,并且至今仍在采摘的古茶园。景迈山古茶园是以人工栽培型千年古茶为主,与周边遮蔽的天然原始森林相结合,是规模宏大的人工栽培型千年古茶的见证。古茶园规模之大足以显示这一文化景观的价值内涵。2736.53公顷范围内,包含了7个布朗族、傣族传统村寨,以及他们世代经营和管理的、现存14座主要普洱茶古茶山中人地关系最显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好的三大片栽培型古茶园。而外围15202.50公顷的缓冲区则有效地保护了古茶园的生态环境、景观视线。

云南大叶种是一种独特的茶树品种,除了叶片肥大,内含物质丰富以外,还有着极长的树龄,现存的栽培型古茶树大多有上千年的历史,有别于小叶种茶树不超过百年的树龄。云南大叶种的长寿基因,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中。其实,云南树龄上千年的古茶山不在少数,但是像景迈山古茶园这样保存完整、规模宏大、连片面积大的古茶园确是绝无仅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迈山上的世居民族(傣族、布朗族等)仍保留着本民族原始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世居民族与古茶园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体现。

景迈山古茶园完整地保留了驯化和栽培的古茶树、与古茶树生长密切相关的天然森林、古茶树的利用和维护者——世居少数民族以及他们居住的村寨。这四类要素的组成及功能保存完好,四类要素相互依存体现了该地区历史上古茶文化的特征并传承至今。其规模之大足以显示这一茶文化景观的价值内涵。

普洱茶有“王”亦有“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宝贝”!


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叶的口感滋味也不同。普洱茶友中流传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班章山头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故称“班章王,易武后”。

老班章

老班章所在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700米,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老班章山头所孕育之茶,口感强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其阳刚之气犹如王者,乃众茶之冠,被誉为“王”。

“王”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易武后

易武古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

易武老树茶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其细腻柔和,温柔婉约,被誉为“后”。

“后”茶韵悠久绵长,滋味纯厚甘甜;叶底鲜嫩肥厚,持久耐泡。入口既感香气高扬,齿颊留香;观之汤色金黄通透,赏心悦目。

茶中有真意,唯有饮者留其名。指点江山、王霸之气者当喝班章;坐而论道、清新淡雅者可品易武。

普洱茶家族除了“王”与“后”,还有一群“宝贝”!

宝贝一:茶花

首先得搞清楚,普洱茶花不是山茶花,相较于娇弱的后者,普洱茶花更有点“铿锵玫瑰”的架势。它色泽纯白,花蕊金黄,看起来肥硕润泽,泡出来的汤水晶莹黄亮,喝起来十分爽口,还有阵阵蜜香。

跟所有花草茶一样,普洱茶花也是直接冲泡饮用,除了美容,还能宁神安睡,如果你睡不好,就可以试试普洱茶花,如今市面上也有普洱茶花饼卖哦。

宝贝二:茶梗

什么?茶梗也能喝?

是的,虽然不能算是正宗的茶叶,不过普洱茶梗含有大量的糖分,喝起来醇厚甘甜,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还能为普洱茶饼增添独特的风味。所以,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普洱茶梗售卖。

跟普洱茶叶一样,茶梗也是可以陈化的,所以现在有不少茶友会自己拼一方普洱茶梗砖,搁置个几年,到时候热水一泡,浓郁醇厚的茶汤伴随着茶梗特有的爽甜,别提有多带劲。

宝贝三:老茶头

说老茶头前得先说一个概念,就是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渥堆。

在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中,茶叶会慢慢分泌出果胶,这种粘稠的自然的胶质会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硬疙瘩,也就是成为了今天介绍的老茶头了。

按照以前的做法,工人会拿锄头来敲开,敲碎了也没关系,可以制成袋泡茶或者迷你沱,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老茶头这个概念,但如今,老茶头作为一种茶叶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

不少茶友吹嘘老茶头为茶之“精华”,其实不然,相反,理论上应称作发酵失败的“废品”。只是它内含果胶较多,非常耐泡,茶气虽然较成茶少,但是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刺激胃,所以喜欢它的茶友也是很多的。

宝贝四:黄片

所谓黄片,也就是老叶子。因为其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所以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就会把它挑出来,俗称“捡黄片”。但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一般来说,黄片的味道较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叶子的。古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宝贝五:螃蟹脚

螃蟹脚其实并不属于普洱茶,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高,除了寄生在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上外,它还会长特定区域的云南野生古树茶树上,所以人们还赐给它个好听的名字叫“茶精”。

顾名思义,螃蟹脚,是因为它外形长得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小脚,新鲜时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饮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股子药香味儿。

云南当地人把它视为清热解毒的草药,时不时会跟老母鸡炖成药膳食用。随着普洱茶的大热,螃蟹脚也跟着进入人们的视线里,由于采摘困难,产量少,所以也有人称作古树茶上长的“冬虫夏草”。

普洱茶不只“王”与“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宝贝”


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叶的口感滋味也不同。普洱茶友中流传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班章山头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故称“班章王,易武后”。

班章王

老班章所在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700米,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老班章山头所孕育之茶,口感强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其阳刚之气犹如王者,乃众茶之冠,被誉为“王”。

“王”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易武后

易武古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

易武老树茶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其细腻柔和,温柔婉约,被誉为“后”。

“后”茶韵悠久绵长,滋味纯厚甘甜;叶底鲜嫩肥厚,持久耐泡。入口既感香气高扬,齿颊留香;观之汤色金黄通透,赏心悦目。

茶中有真意,唯有饮者留其名。指点江山、王霸之气者当喝班章;坐而论道、清新淡雅者可品易武。

普洱茶家族除了“王”与“后”,还有一群“宝贝”哟!!!

宝贝一:茶花

首先得搞清楚,普洱茶花不是山茶花,相较于娇弱的后者,普洱茶花更有点“铿锵玫瑰”的架势。它色泽纯白,花蕊金黄,看起来肥硕润泽,泡出来的汤水晶莹黄亮,喝起来十分爽口,还有阵阵蜜香。

跟所有花草茶一样,普洱茶花也是直接冲泡饮用,除了美容,还能宁神安睡,如果你睡不好,就可以试试普洱茶花,如今市面上也有普洱茶花饼卖哦。

宝贝二:茶梗

什么?茶梗也能喝?

是的,虽然不能算是正宗的茶叶,不过普洱茶梗含有大量的糖分,喝起来醇厚甘甜,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还能为普洱茶饼增添独特的风味。所以,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普洱茶梗售卖。

跟普洱茶叶一样,茶梗也是可以陈化的,所以现在有不少茶友会自己拼一方普洱茶梗砖,搁置个几年,到时候热水一泡,浓郁醇厚的茶汤伴随着茶梗特有的爽甜,别提有多带劲。

老包说茶|老仓福德古茶山:一座茶山的初心和家国情怀


过渡型、野生型杂生树龄逾百上千年

老仓福德古茶山位于景东县北部,与大理州南涧县相邻。主要分布在无量山东坡,辖安定镇迤仓、中仓、外仓、民福、河底和文龙镇邦迈、义昌等村,是典型的彝族聚集区。

海拔1600米—21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1.6℃—14.6℃,年降水量1280毫米—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沙性较重,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生长。共有生态茶园面积2万余亩,其中有古茶面积近7000亩。

古茶园呈块状分布,稀疏种植,多在村寨边以茶粮间作为主。茶树品种有7-8个之多,勐库种、大理种、过渡型、野生型等,相互杂交产生诸多新变种,这也是无量山、哀牢山古茶品种的特征。树龄大多为数百年、上千年。

创办初心振兴实业救国

老仓福德古茶山,在历史上曾几度辉煌。民国年间,爱国人士罗俊卿“因鉴于国家之贫弱,外货之输入”而“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遂开发老仓福德茶山并创制“老仓茶”。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查评定为优等奖,时任省长唐继尧签署并颁发优等奖章以示鼓励。

建国后,老仓福德古茶山的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茶叶面积发展到2万多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有集体企业文龙茶厂、安定茶厂。其中安定茶厂成为当时云南省四大国营茶厂下关茶厂和普洱茶厂的原料基地。

近10年来新建起了2个普洱茶加工厂,发展了十个以老仓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几十个茶叶加工微型初制所。老仓福德古茶山上生产的茶叶每年销售给大益、下关等知名茶企3000多吨,成为普洱茶优质原料基地。

种茶历史超3000年

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是古代濮人最早栽培、驯化茶叶的茶山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樊绰在(公元862年)其《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当地彝族为蒙舍蛮支系,至今依然保留此饮茶之方。古茶山距离古银生府距离40—60公里,是途径南诏国的必经之地,成为古代银生茶的主要茶山之一。

在普洱市的无量山、哀牢山生长有88.6万亩的野生型茶树群落,野生茶有苦野茶和甜野茶(野生大理茶种)之分。在邦迈、义昌、河底等村发现有许多树龄在千年左右的野生大理茶种,为当地彝族先民从无量山原始森林中挖掘和採种育苗,栽种驯化而成,树型普遍比栽培型古茶树高大,树龄更长。

这是一条茶树从自然野生茶树—人工栽培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栽培型茶树的进化、演变轨迹。依然保留野生茶的诸多特性,叶背面光滑无绒,茶味平和、回甘生津、高雅清香,色泽通透明亮等,茶树根部径围100厘米—200厘米之间的目前还比比皆是。

也许是茶味相对于勐库茶更平和,缺少所谓霸气,及人们对清香为主要特征的普洱茶缺乏认知度的原因。这个类型的茶树200年以下树龄的茶树不多,也没有进行推广种植,因此淹没于众茶之中,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蛮荒之地的老茶厂

河底村古茶园位于安定镇河底村,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边缘。我到过二次,第一次读书时路过,那时挑着上学的东西翻越无量山,走了6、7个小时,没留下什么印象。

第二次是2000年,我受县委安排负责调研景东县茶产业。那时公路只通到河底村委会,而我们的目的地是芭蕉河。据介绍,芭蕉河曾经是于1963年景东县办的第一个县办茶厂,也就是现在景东县茶试站的前身。

从村委会到芭蕉河,当地人说是“两支烟”的距离,我们可是走了近2个小时。沿路的田边地埂、房前屋后生长有许多数百年、上千年的树龄茶树。地中间和是山坡上种植的茶树就要小得多,都是满天星式的打塘栽种,多属解放后种植。

到了芭蕉河茶厂原址,只见两间低矮、破旧的栅片房,四周的墙用石头垒砌而成。倒塌的围墙外跑出一条土狗见到我们就紧张的乱咬。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加工茶叶,他们家住5公里外的村子里,每到采茶季节就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当年来到这蛮荒之地办茶厂是因为这里有400多亩古茶园,不知是何人何时栽种。从四面八方抽派了近百个工人,安营扎寨,把已经发荒多年的老茶园进行管护,还新开垦种植了200多亩。也许太过荒凉,茶厂办了2年并停厂了。

自制的揉茶机有些年份,说是当年县办茶厂制的,已经50岁了,因为没有电只能用人工推转揉捏,我们好奇的试了几下,揉出的茶叶还可以。如今这个揉茶机陈列在普洱茶博苑,成为镇馆之宝。

普洱茶不仅有“王”与“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宝贝”


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叶的口感滋味也不同。普洱茶友中流传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班章山头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故称“班章王,易武后”。

班章王:

老班章所在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700米,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老班章山头所孕育之茶,口感强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其阳刚之气犹如王者,乃众茶之冠,被誉为“王”。

“王”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易武后:

易武古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

易武老树茶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其细腻柔和,温柔婉约,被誉为“后”。

“后”茶韵悠久绵长,滋味纯厚甘甜;叶底鲜嫩肥厚,持久耐泡。入口既感香气高扬,齿颊留香;观之汤色金黄通透,赏心悦目。

茶中有真意,唯有饮者留其名。指点江山、王霸之气者当喝班章;坐而论道、清新淡雅者可品易武。

普洱茶家族除了“王”与“后”,还有一群“宝贝”哟!!!

宝贝一:茶花

首先得搞清楚,普洱茶花不是山茶花,相较于娇弱的后者,普洱茶花更有点“铿锵玫瑰”的架势。它色泽纯白,花蕊金黄,看起来肥硕润泽,泡出来的汤水晶莹黄亮,喝起来十分爽口,还有阵阵蜜香。

跟所有花草茶一样,普洱茶花也是直接冲泡饮用,除了美容,还能宁神安睡,如果你睡不好,就可以试试普洱茶花,如今市面上也有普洱茶花饼卖哦。

宝贝二:茶梗

什么?茶梗也能喝?

是的,虽然不能算是正宗的茶叶,不过普洱茶梗含有大量的糖分,喝起来醇厚甘甜,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还能为普洱茶饼增添独特的风味。所以,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普洱茶梗售卖。

跟普洱茶叶一样,茶梗也是可以陈化的,所以现在有不少茶友会自己拼一方普洱茶梗砖,搁置个几年,到时候热水一泡,浓郁醇厚的茶汤伴随着茶梗特有的爽甜,别提有多带劲。

宝贝三:老茶头

说老茶头前得先说一个概念,就是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渥堆。

在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中,茶叶会慢慢分泌出果胶,这种粘稠的自然的胶质会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硬疙瘩,也就是成为了今天介绍的老茶头了。

按照以前的做法,工人会拿锄头来敲开,敲碎了也没关系,可以制成袋泡茶或者迷你沱,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老茶头这个概念,但如今,老茶头作为一种茶叶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

不少茶友吹嘘老茶头为茶之“精华”,其实不然,相反,理论上应称作发酵失败的“废品”。只是它内含果胶较多,非常耐泡,茶气虽然较成茶少,但是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刺激胃,所以喜欢它的茶友也是很多的。

宝贝四:黄片

所谓黄片,也就是老叶子。因为其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所以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就会把它挑出来,俗称“捡黄片”。但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一般来说,黄片的味道较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叶子的。古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宝贝五:螃蟹脚

螃蟹脚其实并不属于普洱茶,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高,除了寄生在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上外,它还会长特定区域的云南野生古树茶树上,所以人们还赐给它个好听的名字叫“茶精”。

顾名思义,螃蟹脚,是因为它外形长得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小脚,新鲜时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饮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股子药香味儿。

云南当地人把它视为清热解毒的草药,时不时会跟老母鸡炖成药膳食用。随着普洱茶的大热,螃蟹脚也跟着进入人们的视线里,由于采摘困难,产量少,所以也有人称作古树茶上长的“冬虫夏草”。

茶知识小贴士:关于老茶头的三点知识

一是挑选老茶头时,尽量挑选颗粒相对松散、条索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的老茶头,不是那种紧得跟石头一样的也拿来泡。

二是泡老茶头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的话,就可以直接倒掉了,那是不能喝的。

三是老茶头的大小问题。现在因为渥堆出的茶,会经过碎茶机,碎茶机碎不掉的,才是老茶头,所以老茶头的体型相对较小,虽然不排除块头大的,但是确实比较少见,加上市面上许多大块头的老茶头都是伪造的。所以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尽量往体型小的买吧。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漫湾古茶山_景东古树普洱茶特点


导读:上期为茶友们讲述了金鼎古茶山,详见《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金鼎古茶山》,本期为大家解读景东古茶山之漫湾古茶山。

漫湾古茶山所在地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管辖内的漫湾镇,被称为景东县乃至普洱市北门窗口。其地处无量山西坡,澜沧江东岸,北与大理洲南涧县毗邻,西以澜沧江为界同临沧市云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有着“两步跨三洲”的美誉,境内又因建有家二级水电站——漫湾电站享誉国内外。而这里的古茶资源虽是“世界茶源”核心区域地之一,但近几十年来因名气远不及被业界较真的“古六大茶山”而被茶商忽略,业界了解甚少也。

漫湾古茶山现已列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核心区,共有古茶园面积约3725亩,呈零星块状分布,部分以茶粮间作,管理较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主产晒青茶,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漫湾镇辖内的安召、温竹、漫湾等村。这一带海拔在1700至23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3.6至14.摄氏度,年降水量1291至1307毫米,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JD2006-118)和温竹村茶(JD2006-122)。

位于漫湾镇漫湾村东北方向四至五公里处的中山箐茶园,有古茶树资源百余株,早年因茶叶价格低,很多茶园都疏于管理,甚至荒弃。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兴起的古树普洱热,该箐的古茶树大多被茶农承包给茶商采摘与利用。其中,箐内岔河组阿娘嘬(亦作阿娘左)地生有一株古茶树,被业界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命名为“蛟龙出海”,即漫湾岔河茶(JD2006-124),是目前普洱市发现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达10余米,根部最大径围约2.74米,该茶树每年可加工普洱茶制品5公斤左右,属普洱茶品中的珍宝。致力普洱茶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普洱茶专家詹英佩老师,2014年8月到景东无量山考察古茶山历史时,测算此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

在漫湾古茶山领域内,普洱茶制品品质上乘的要数温竹村窝落地的古茶,此地有古茶园约面积600多亩,树龄在300至1000年间。古茶园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安召村,约800多亩,茶树树龄在300年至800年间。另外,位于保甸村保甸河上游的王家箐,也有古茶园约700亩,树龄在数百年以上。

以漫湾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松、短、色黑,汤色黄绿,质稍薄,苦显于涩,苦能化甘,苦能化甘,叶底青绿,有山野气韵。下期讲述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御笔古茶山,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文山古茶山_景谷普洱茶的特点


导读:有关茶树的起源论证,源于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乡(小景谷)盆地芒线村的宽叶木兰化石(新种),距今3540万年前,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经地质古生物学家分析并得出结论:该化石是现今所存活的古茶树为木兰的后代。因此,景谷县景谷乡也被誉“茶祖之乡”,且是迄今唯一发现有宽叶木兰化石(新种)的存在地。

景谷县位于普洱市中西部,东邻宁洱县,南连思茅区和澜沧县,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双江、临沧两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地处无量山中段,其主脉从东北贯穿县境,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相对高差约2320米,形成具有“一山四季一日分冬夏的”立特气候特点,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中部。据统计,景谷县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约30042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威远镇、景谷乡、民乐镇、凤山乡、永平镇、半坡乡、碧安乡等8个乡镇,其中在正兴镇分布有4791亩,景谷乡分布有12994亩,民乐镇分布有1191亩,凤山乡分布有5747亩,永平镇分布有2286亩,半坡乡分布有330亩。在景谷有名的古茶山共有五座,即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景谷县景谷乡是古普洱茶的故地之一,亦是“云南沱茶”的原产地。其历史早在清咸丰年间就有“自食自用”之说,据《景谷县志》记载,景谷乡最先种茶者,应是苦竹山、马鹿山的先民们。而真正形成具有规模化种植茶树,是清光绪年间,“现景谷乡纪家村人前清进士纪襄廷(名肇猷)从双江引进茶种试种示范后倡导群众发展种植,数年后,茶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景谷乡茶市的繁荣,其一,与纪襄廷及其本家纪仁寿所创办于景谷乡景谷街的“恒丰源”茶庄有关。相关文史记载,“恒丰源”创办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专销售普洱茶。《云南通志》记载:“民国9年(1920),景谷区、勐倮区(民乐)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继“恒丰源”后经营茶叶生意的茶庄迅速崛起,除本地“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等茶庄外,外地茶商如四川、昆明、大理、巍山、新平、镇沅、普洱,景东等地的茶庄也在景谷街设立分号,茶庄多达二十七家。茶市产销最旺的顶峰,据史料记载,是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共销售茶叶550吨。到了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景谷共有外商、坐商所开办茶庄三十余家。

其二是,也有功于李文相(景谷乡人)。相关史料载,李文相创办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于清光绪二六年(公元1900年)经土法蒸制压出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奠定了“沱茶”的雏形。后经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团茶,畅销于宜宾、沱江一带销售。

在景谷五座古茶山中,品质上佳者要属文山古茶山的古树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是苦竹山茶,品之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但苦涩略重于易武茶,香气汤水厚度、饱满度不及易武茶,也不及易武茶稠绵。据统计,该茶园现有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树龄以300-500年间的居多,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文东村以糖香型为代表的古茶树。

以文山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肥壮,汤色黄亮,苦显于涩,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蜜香显著,山野气韵较好。下期讲述“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秧塔古茶山”,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秧塔古茶山_景谷普洱茶的特点


导读:上期为茶友们讲述了文山古茶山,详见《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文山古茶山》,本期作者将为大家解读景谷古茶山之秧塔古茶山。

秧塔大白茶,又名秧塔茶,原产于民乐镇大村秧塔社,因地名而得名。在清道光年间,名重当时,以“白龙须茶”(现“把把茶”的前身)之美名选在君王侧。《普洱府志》(清)卷十九有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其中,“白龙须贡茶”秧塔大白茶就是当时进贡的“八色贡茶”之一。清政府并规定由思茅厅置办进贡给土司和皇宫,其制法是以“二度浆”(分两次轻揉捻)的做工方式,其目的是减低大叶种茶的苦涩度,再把将茶叶拉成直条,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后于1981年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1981-1983年思茅地区“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时列为优良地方(群种)品种,并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据史料记载,大白茶的种植历史至今已有170多年。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前后,据说是当地陈姓人氏从江迤(今澜沧双江一带)茶山坝引种于景谷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雪白如银,内质毫香鲜爽,香气清雅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茶汤清,滋味醇和回甜,耐泡。20世纪90年代后,多采用短穗扦插育苗移栽,并建有较大面积的无性系茶园,云南其他茶区也有引种。

宋代徽宗皇帝赵佶著茶书《大观茶论》书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秧塔大白茶说是白茶是而又不是,按树种划分,可分为秧塔绿芽大白茶和秧塔黄芽大白茶两类,共生一园,均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按工艺来说,因其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比一般的普洱茶要高,可适制多种茶类,在普洱茶中属茶中佳品。

秧塔大白茶,其入宫史和普洱茶自成一脉,共享京华之荣。但由于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现今尤为珍贵。正如茶界所传闻,近几年在秧塔古茶山“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虽有种植台地茶,但都是大白茶,其价都比古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秧塔古茶山,据统计现有古茶园约1710亩,呈块状分布,茶园管理中等,树势较强,品质优良,生产晒青茶。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白象、桃子、民乐村。这一地带,海拔1110至178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8.7摄氏度,年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差异性也大。主要代表植株有秧塔大白茶(JG2006-120)和白象村大叶子茶(JG2006-033),分类上属普洱茶。

以秧塔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硕大,芽头细长,汤色青黄带绿,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苦重涩显,回甘快而持久,山野气韵明显。下期讲述“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南板黄草坝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的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攸乐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古六大茶山之一,今称作“基诺山”。攸乐茶山东西长75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古茶园有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基诺人制茶历史悠久,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他们更加传统、认真。攸乐古茶条索紧实,色泽灰褐,内含物质均衡,香气稳定,滋味醇和,入口有明显的冲击力和冰糖韵,汤色绿黄。

2、革登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革登古茶山位于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是古六大茶山之一。革登茶山气候宜人,森林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革登古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水侵出物丰富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革登古茶香气自然鲜纯,滋味醇厚,鲜爽,甘生津有良好的表现。

3、莽枝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莽枝古茶山位于勐腊县中北部,为古六大茶山之一。莽枝曾今是清代茶叶贸易的中心。莽枝古茶灰褐、显毫、沉手;加工地道,条索紧结,匀整,香气为兰花香,轻盈飘逸;汤色橘黄明亮;滋味鲜爽,浓纯,涩度稍显,入口舌面有阻滞感,回甘有力,生津较快,叶底嫩绿。

4、倚邦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在傣语中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因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倚邦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匀;汤色橙黄,汁浓味厚,回甘生津较强,有古韵,香气具有从易武向班章过度的典型特征。

5、蛮砖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蛮砖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茶历史悠久,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年的贡茶大部分产自蛮砖。蛮砖古茶外观色泽较深,乌润,有质感,汤色橙黄,胶体丰富,味酽,香高,舌面微苦,回甘强烈。

6、曼撒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曼撒古茶山距易武古镇二十公里,与老挝仅一界之隔,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海拔最高为1950米,最低为750米。曼撒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大叶种,茶叶肥硕宽大,滋味甘甜,香气馥郁芬芳,茶力浑厚天然,有雄性之美。

普洱古茶山巡礼:茶出银生城界诸山_普洱景东有些茶山,怎么样


导读: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著称于世。世界茶源缘何落于普洱市?这主要居于以下五个重要系列实物为依据:一是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为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前,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盆地芒线,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二是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前,产于云南的7个县内,其中在普洱市内有3个县,即景谷县、景东县、澜沧县。三是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树高25.6米,树龄2700余年,于2001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立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当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四是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树龄千年,经测验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营养器官为栽培型,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驯化栽培成过渡型的古茶树,是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此茶树以名“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名扬中外。五是澜沧县景迈芒景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态古茶园,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现存古茶园有2.8万亩,于1997年2月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识,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2012年已批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遗产项目。由此得出,茶树发展的5个重要系列阶段为: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老仓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这充分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因此,笔者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礼”系列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勐腊拱丙山普洱茶怎么样?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茶山》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勐腊拱丙山普洱茶怎么样?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茶山》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古茶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