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国有林薄荷塘之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薄荷塘 薄荷塘普洱茶 易武谷花茶

普洱茶薄荷塘。

如果说易武是一条银河,那么这七村八寨及众多的微产区,就是这银河之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铜箐河、天门山了,今周末得以空闲,来一泡2018年春收的薄荷塘细品几个月来的变化,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薄荷塘吧!

在易武这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熟知的七村八寨外,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才是古茶树的天堂。而近年来在普洱茶界冉冉升起的一颗颗星星,诞生的一个个新贵,均产自于此,薄荷塘,铜箐河、百花潭、哆依树、白茶园、茶王树、香椿林、三家寨、一扇磨、冷水河、天门山等等,而薄荷塘无疑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灿烂的那颗星星。

薄荷塘在哪里?

薄荷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400—1620米左右,坐标东经101'32,北纬22'5,是原始森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坳。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隔绝,才使薄荷塘的茶树特别大。这里的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当年因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了这片神秘的茶园,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以此得名薄荷塘。

薄荷塘茶园面积并不大,树龄极老,参差不齐,分布零散,东一棵西一棵,约四十颗高杆古树,被当地人称之为一类挂牌古树,剩余大部为二类古树,产量极稀,一泡难求。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沁心怡人。

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但是暗劲十足,茶气较强,有股气往后脑勺上冲,细品慢咽,更多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是一款非常内敛的易武曼撒茶区的好茶。

小编推荐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易武薄荷塘


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而易武薄荷塘便是出自此处,也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原先瑶族人的先辈在这片茶地中种植“草果香料”原来就叫草果地,茶叶出名后因叫草果地不好听,后来因为这里有一篇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随着普洱古树山头茶的兴起,老班章、冰岛、茶王树、弯弓等山头古树茶被喜爱普洱茶的人们追捧,近几年“薄荷塘”这个山头名声鹊起。不仅价格贵的离谱,数量还很稀少

究其主要原因,是被外乡爱茶之人品尝到了薄荷塘森林古树茶独特的口感,其原汁原味原香和清甜可口的森林茶滋味,是一般茶园古树茶不可比的。由于数量稀少,口感佳,它的价格超越同在易武的森林古树山头茶“茶王树”和“弯弓”就很自然了

今天就由茶农小李带着我踏着烈日探寻一下薄荷塘的真面目,从帕扎河驱车1小时,在山路上盘旋绕弯尘土飞扬,可算是到了一条小路入口,但车已经进不去,只能下车,早已在路口等候的小李跨在一辆摩托车上向我招手说:现在要换乘摩托车才能进去了

当我坐上摩托车的后座上顿时感觉头晕目眩,摩托车骑行的是一条崎岖还陡峭的上坡路,路宽不过一米左右,经历过跋山涉水7小时铜箐河和翻山越岭10公里曼松的我,原本是不把薄荷塘放在眼里的,可就是这样的薄荷塘干脆利落的给我留下了此生难忘的一程。就这样胆颤心惊的坐了四五拾分钟的摩托车

小李说接下来摩托车也进不去,只能步行了。我以为刚才的胆颤心惊才是最难熬的,原来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走的,一路往上爬,爬的我一直上气不接下气的,此时我的内心十分崩溃,累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大树环绕的森林里,虫鸣鸟叫,我已没有心情欣赏此番景色,衣衫早已湿透。当茶农小李说翻过这座山我们就到了,那时心里暗自窃喜,可当我放眼望去........还是徘徊在暗无天日的大山腰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来到了薄荷塘古茶园,在一座山涧里的斜坡上,站在茶园里可以听见山泉流淌的声音,薄荷塘茶园并不大,但四周环境非常好,沿途白花盛开,香气扑鼻,茶树长势良好,古树成片。在薄荷塘茶园里行走漫步,有极目远眺的舒畅,细嗅原始森林薄荷塘茶园芳香的心旷神怡

在古茶园里分布着两种古树:一类古树和二类古树。

薄荷塘的茶分为三类:

一类古树——即高杆古树,树龄较大,一共有50棵,每一棵都挂着牌子;价格已经好几万了

二类古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部分曾矮化过,但现在看起来树高依然超过2米

三类小树茶——后续栽种的小茶树,树龄多在十几年上下

在古茶园中有一棵最高的茶王树——一类高杆古茶树,树高超过20米,树围需二人合抱,非常壮观,经茶农小哥介绍说;这棵茶王古树在2017年鲜叶产量是9.9公斤(约2.2公斤毛茶),同时也是近几年产量中最高的一年

滇润祥名山系列薄荷塘普洱茶;主要关注的是“二类”古树茶,如有茶友需要一类高杆古树茶,也可预定或私人订制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层次丰富、余韵持久、香甜滑润。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气融合于茶汤中长留于唇齿之间,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喉韵深且持久,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2017年的易武国有林:直接叫板老班章!


2017年,易武国有林越来越热,感觉很明显。在整个大易武茶区中,从最初的刮风寨、弯工,演变出现在一大堆国有林名字。

国有林并不是易武茶的专利,勐海也有国有林(半坡老寨、老班章,甚至整个布朗山系都算国有林中的茶)。

国有林,从词面上解释是国家所有的森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国家所有,包括茶树。我们所说的国有林概念茶,是长在国有森林里的古树茶。

在上个世纪7、80年代,易武的老茶树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乡里推广种植高产连片的台地茶,又加上此前村民种植粮食,不可避免地对老树进行砍伐、矮化。

当时唯有深山老林里的高大茶树未遭波及,也就是国有林,恰好就被瑶族人找到并管理起来。所以现在也有一个说法,“易武最好的茶都在国有林”,国有林就是之前说的那片没有被大规模破坏的区域。

随着古树茶概念兴起,茶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曾经没人要的国有林茶树,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2006年的时候,麻黑的茶叶价格还是易武茶区最高的,但是2007年刮风寨就开始抬头,以前从属于麻黑茶的刮风寨最后甚至独立出去,自立招牌。

刮风寨是一个瑶族村寨,瑶族人并不是种植这片茶树的人,他们是在深山老林中发现了古茶树,并管理起来。

说到瑶族,不得不提易武鼎鼎大名的三大瑶寨:弯弓、刮风寨、铜箐河,都有国有林,也不得不佩服瑶族兄弟们的找茶技能。

薄荷塘古树也属国有林,其管理者也是瑶族。有趣的是整个村子只有四户人家,并且这四家还是亲戚。每年几个人会商量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就此约定,不会跟风胡乱涨价(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定价的,为何每年都涨那么多)。

与迎合外界的过度追捧不同,他们更看重家族长远的名声。据说到了收茶的季节,这四家人是连

作为品茶高手,不得不知的易武“新贵”薄荷塘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可谓大钱矣”。

说起易武,就想到曾经的茶马古道,“贡茶”以及茶山里的七村八寨。

它柔和细腻,口感顺滑,甘韵持久颇受追捧。然而,即便知道这些,也不代表了解易武。

关于易武,不得不说的“新秀”位于曼撒的薄荷塘,我们所说的易武茶山,是包括古六大山之曼撒山和易武正山两个山头,薄荷塘位于漫撒古茶山,也就是现在的勐腊县易武镇曼撒村,弯弓的东北方向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

薄荷塘茶区生态环境非常原始,高山密林,山蛮叠嶂,溪涧环绕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薄荷塘的由来:

在我们去到曼撒寻茶时听老人介绍,薄荷塘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来深山中种植草果发现的这片茶园。因这里有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当时有许许多多茶树都在原始杂树丛中,因为茶叶不值钱,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树去盖了住的窝棚。幸好现在薄菏塘古茶园还有33棵12米以上高的大茶树保留。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最大的一颗已经超过12米高,这是易武茶区难得一见的古茶树。

薄荷塘的鲜叶采摘异常艰难,且数量稀少。做成晒青毛茶估计不会超过200公斤,现在瑶族兄弟也在大范围栽培,过多几年应该数量会多很多。

一级头春茶,挑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嫩叶,手工采摘,保证原料的高等级。

自然阳光,温度低,完美保留了茶叶中酶类活性物质的生命,也是为普洱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创造了潜在的活力。

从勘察产地采摘,挑选,晒青,到石磨压制再到后期的包装,

每一道工序易江号掌门都亲自监督,要求手工完成做到精益求精。

确保给茶友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薄荷塘为何为新贵?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

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

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

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随着不断往后品饮,凉甜清润的感觉逐渐浓强。喉咙甜凉开阔,呼吸间,茶香徐徐,甜凉舒适,实为茶中珍品。

薄荷塘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易武之巅的下面,还有云雾和山峦,都是美好的。

为什么普洱茶易武薄荷塘会自带流量?


薄荷塘不是一个寨子,而是帕扎河瑶寨的一小块被原始森林环抱的古茶林。瑶族先辈在森林里发现这一小片长着野薄荷的古茶林,顺嘴就叫薄荷塘。后来,瑶族的老周在此找了一片森林间隙空地种草果,这个区域又有个别名叫草果地。

老周在这里开发茶叶,并且又种植了一部分容易采摘的小树茶,并从古茶树上采来茶叶制作售卖,由于茶叶优质,口感极为独特,茶叶名声远播,深受茶友追捧,于是,这块茶地又恢复了薄荷塘的原来名字叫法,周姓茶农年老后,薄荷塘茶树分给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所有,成为薄荷塘的四大家,后来薄荷塘迁徙了一部分外来人也从事茶叶行业,,然而也就原先四家人的薄荷塘古树血统最纯正。

薄荷塘按树龄分为一类古树,二类古树,其中一类古树最具代表性,并且产量最为稀少,每年春茶产量不过一两百公斤,供不应求,价格暴涨,高达好几万每公斤,让很多茶友望而去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薄荷塘古树鉴定小窍门,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有清凉感,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以前以为刮风寨茶王树和弯弓的普洱茶古树茶已经是易武最顶级的了,但只有喝过薄荷塘以后,才知道谁最能代表易武茶!

易武茶山:一叶难求的薄荷塘茶_怎么样


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占鳌头,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普洱茶界犹如古代后宫,普洱茶山头千千万,新宠总是天天换。要说现在普洱茶界的新贵,自然是非薄荷塘莫属了。最近“薄荷塘”这个山头名声鹊起,两年时间内,茶价就从每公斤几百元飞涨到了每公斤上万元,成了易武茶区的领头羊。茶友们的说法是没有喝过薄荷塘,就不算是领略真正的易武茶精华;还有的说不藏一片薄荷塘,就不算是易武古树茶的收藏爱好者。

薄荷塘茶为何忽然如此受宠,究其主要原因,是被外乡爱茶之人品尝到了薄荷塘森林古树茶独特的口感,其原汁原味原香和清甜可口的森林茶滋味,是一般茶园古树茶不可比的。由于数量稀少,口感佳,它的价格超越同在易武的森林古树山头茶“茶王树”和“弯弓”就很自然了。如此珍贵如此神秘的薄荷塘茶,味道到底怎样呢?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有人说易武茶以香扬水柔见长,但薄荷塘的茶叶却是柔中带刚,让人在柔美的香甜中,不知不觉沉醉,被俘虏而不自知,甘做其“裙下之臣”。浓艳金黄的汤色,十几泡之后,气韵依旧,内劲十足,汤感绵厚,淡雅之中见不俗,是一款内敛的易武茶。

薄荷塘坐落易武古在树茶区,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山路崎岖惊险,比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区还要险。前行的路都是瑶族兄弟自己砍伐挖掘出来的小路,严格来说不能算路,没有交通工具可以上的去,只能步行,因此凸显其珍贵,非有缘人不能分享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很大的茶园种植地,这片茶地现存4棵大的茶树,听老人介绍,薄荷塘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来深山中种植草果发现了这片茶园,名字由来是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目前,市场上叫做薄荷塘的茶价格参差不齐,事实上,薄荷塘茶每年的产量真的非常少,所以消费者心中应该有所衡量,买茶的时候,最好还是多喝多对比!

云南普洱茶易武茶区三寨(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历史上的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大量茶人便涌入易武。虽不曾列入古六大茶山之中,然自清朝始便为贡茶进献宫廷,实为茶中上品。

如今易武被列入新六大茶区,已成为了普洱茶中众人追捧的上品。特别是近年比较火的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1.刮风寨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茶评:干茶青褐油润、显毫、梗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柔和带有蜜香;滋味顺滑,入口柔和,苦涩感不明显,有喉韵;叶底黑、长、粗、厚。刮风寨古树茶的总体感觉是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十几泡后意犹未尽。

2.麻黑

麻黑是易武最具韵味的茶,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没有半点邪杂之味,很多南方人偏爱麻黑茶的醇厚。

茶评:干茶色泽乌润,条索壮实,茶梗较长;茶汤明亮;香气清幽,有花香,有人称作蜜兰香;滋味醇厚顺滑,涩感不明显,甜度好,有回甘。总体感觉是温柔而细腻,高雅而绵长。

3.薄荷塘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相传这片茶园是村民在深山中种植草果时发现的,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茶评:干茶色泽墨绿,条索壮实,梗长;茶汤金黄明亮,花香幽深而浓郁,入口有明显的清凉感,水路细腻稠滑,回甘持久,喉韵明显。总体感觉是茶汤柔甜,滋味饱满,喉韵深厚。

曼撒、易武和国有林,一扇磨绕不开的三个关键点


说到一扇磨,可能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上面的这个。但其实,我们说的是易武纯料生茶一扇磨,这么一说很多人就懂了;但是如果补充说一扇磨来自古曼撒茶区的国有林,可能又把你弄糊涂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曼撒、易武和国有林,一扇磨绕不开的三大关键点。

沧桑古曼撒,普洱茶雄浑之美

据相关史料考据,曼撒(亦称漫撒或慢撒),是普洱茶最早也是最大的集散地,因茶叶产量巨大且获利丰厚,在唐代有“利闰城”之称;清乾隆年间进入辉煌时期,大兴种茶和制茶,同时也因向清廷进贡而声隆天下。

但历史兴衰更替总是无情且出人意料。曼撒茶区的辉煌被毁于清同治年间至清光绪年间的三场大火,自此曼撒走向没落,与之相隔20多公里的易武起而代之。这就是为何清道光年间《普洱府志》中有慢撒无易武、清光绪年间《普洱府志》把慢撒改成了易武。

今曼撒主要集中在曼腊村委会一带,位于易武乡东北,紧挨老挝边境,有名的产茶地为弯弓和一扇磨(帕溪河寨内),二者是古曼撒普洱茶的典型代表,雄浑甘美。

易武为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易武大家都很熟悉了,“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在行业内流传已久,薄荷塘、刮风寨、同庆河、落水洞、高山、麻黑等一个村寨如雷贯耳,同时也让众多普洱茶玩家魂牵梦绕,寻茶、藏茶、饮茶,各有真趣。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会明白了:古曼撒是普洱茶的历史名茶产区,而传统古曼撒包括了易武茶区,后来曼撒没落,易武崛起,曼撒遗存也归并入了易武茶区,所以如今世人多识易武,而对曼撒陌生了。

一句话,一扇磨和弯弓既传承了古曼撒的雄浑茶性,又在易武崛起兴旺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席位,兼具易武茶清冽柔美之性,却又多了刚阳之气,饮者沉迷。

国有林,原始雨林状态,茶珍量少

国有林,指所有权归国家的原始森林,在业内专指国有林里零星分布的普洱茶树。国有林保留了原始雨林的状态,远离人烟,茶树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但同时也意味着,采摘不易,产量稀少,所以更显弥足珍贵。

至于为什么会有国有林这种状态,看了前文对古曼撒的介绍,你也应该明了:普洱茶经历了世世代代的跌荡起伏,沧海又桑田,有些古老的茶树逐渐被遗弃在森林中,被后人寻到并加以管理,才有了今天的国有林纯料这一品类。

国有林的秘密


国有古树茶因为它独特丰富的口感表现,越来越受广大茶友的喜爱,那么什么是国有林,什么又是国有林微小产区呢?

在百度上对国有林的解释是这样的: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也明白了,国有林并不指茶园,它本身就是片森林,森林里什么都有,当然也包括茶树。而我们说到的“国有林”微小产区,则是指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里的那些茶树。

国有林保留了原始雨林的全部特征,植被覆盖率高,土地肥沃,茶树在森山野岭中自然生长,并且与环境共生,用完美来形容这种生态环境并不过分,而且由于在这些杂生林的茶树生长速率并不快,管理起来很困难,同样的也是因为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茶农也仅仅有采摘权,茶地可以除草,但除此之外,修剪枝条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相比而言生长在国有林中的这部分茶树在滋味的表现上也更为丰富、强劲。

易武现在的国有林包括瑶族丁家寨的弯弓、白茶园、马拐塘、凤凰窝、高山寨的芭蕉林、蛮秋摆,上中山的铜箐河,布龙河的百花潭。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刮风寨,刮风寨再进行细分有茶王树、白沙河、冷水河、茶坪地。还有黑水梁子,而其中又以薄荷塘的价格为最高,几乎所有的国有林古树茶都是瑶族人在进行管理,因为瑶族以前喜欢打猎,经常在森林里到处转,也正是由于瑶族这样的特性才能够发现这些茶数百年前前人所开发而留下的茶地,再加上天然幅射形成的杂生林,这样环境下的茶树生长更为分散,所以这部分茶的摘采难度更大,采摘所需要的劳动强度也更大,同时由于生长缓慢产量也不稳定,造成了茶叶能够采摘的数量也并不多。这些区域都是以原始国有林的多样化植被生长环境和原野茶味取胜。由于茶地本身并不大,所以相对产量也没有那么高,故而称之为国有林微小产区。

书剑古茶的论剑产品里出过的国有林的品种有:薄荷塘、茶王树、弯弓、铜箐河、黑水梁子、白茶园,而且今年还新推出了冷水河,这类茶属于高端小众玩家级古树茶,数量非常稀少。

易武寻茶:原始林里的狂野与温柔


皮卡车一路颠簸,底盘不时被路上的砂石刮蹭出大大小小的声响。

这车刚新买一年,可已是伤痕累累,灰白的砂土覆盖了半个车身,车门上有道长达一米的深刻刮痕,刮痕底下还有数个碎石撞击留下的如米粒大的“弹痕”。如果我是车的主人,早就心疼得要命了,然而,这一切在茶农阿双的眼里,却是那么地稀松平常。从茶园运输鲜叶到初制所加工,或者将初制好的毛茶拉到镇上交付买家,家里的茶做得越好,她就越忙,有时一天就得在山路上折腾两三个来回,只因“地方太偏了,快递不常来”。

西双版纳十月份刚结束长达半年的雨季,一路上有许多山体因承受不住长时间的雨水冲刷而塌方,滑落的土石被推土机暂时推到一旁,让原本就不甚宽大的山路显得更加局促,容不得驾驶的丝毫大意。这种长距离又时时“命悬一线”的路况,自然将外人阻隔在险恶的山门之外,除了极个别的茶商或专业茶友,鲜有人能顺利“摸”进来。

云南红茶的原料以制作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为主。我曾走访过云南几个盛产普洱茶的片区,大概总结出几个不同区域的大树茶风格:北边的临沧多树形高大,所制茶品香气高扬,但韵味稍欠,后劲不足;景迈茶同样高香,但总觉得涩口,底蕴也略弱;勐海茶多雄浑刚猛,醇厚带劲,但稍显苦涩,容易有汤感粗糙的毛病;而易武茶则是香高水柔,苦涩度低,韵味十足,唯开发较早,矮化的茶树偏多,近些年有的片区又有采摘过度、茶质较以往衰退的问题存在。

虽然几个大茶区各有优劣,但从选制大树红茶的角度来说,首先必须汤感醇、甜、柔、细,带有适度后劲,香气的表现也要显著,容不得稍有闷滞,韵味亦不可欠缺。相对更符合这些特性的,大概就属易武片区的大树茶了。

一提起易武的弯弓,往往让热衷普洱茶的人眼前一亮。从进入易武镇的牌坊开始,途经落水洞、麻黑,往西可前往刮风寨,而往北继续深入便是弯弓。不管是刮风寨还是弯弓,都算是资深茶人极力追捧的著名茶区了,它们地处边陲、交通不便且生态完整,茶树多保留原始的姿态,未经人为矮化,产自这些茶区的大树茶具有高度的不可替代性。这种特殊原料做成的红茶,自然与市面上常见的“滇红”风格迥异,尤其是大树茶让人品饮之后通体舒畅、出汗、甚至微醺的身体感受,更是其他原料难以比拟的。

一路深入,皮卡车换成步行,绕过几百米因坍方而正在抢修的泥石路,在阿双的引领下终于走进茶园。行走在秋天的弯弓古茶园里,一株株两米多高的茶树依旧冒着肥壮的鲜芽,树与树之间挂着层层叠叠的蜘蛛网,仿佛宣示着“外人擅入”,以守护这片原始的王国。有人会觉得西双版纳的茶树矮小,不似北部的高大威猛,由此怀疑其树龄。实际上,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树,如人的个头一般,不宜脱离其地域特性来评断年龄。

每次走访云南的古茶园,我都会随身携带甘草片。生态越是原始的地区,各种昆虫、蜘蛛越是任性,有时候根本没碰到什么,单单在丛林里穿梭,就会觉得浑身微麻或者发痒,这时候口含一片甘草片,可以缓解症状。感受到了“原始林的体感”,我忙忙拿出甘草片放进嘴里。阿双对我的行为颇为讶异,作为这片丛林的常客,她的身体早已适应了环境,自是不能理解我这种“外人”的身体反应。

茶园中结满蛛网的茶树是我所喜爱的。云南的蜘蛛品种繁多,个头、大小、颜色各异,有时一棵茶树上爬着各色蜘蛛,而相邻的茶树却几乎没有。曾有机会在茶农引导下采摘嫩芽口嚼,往往爬有蜘蛛的茶树鲜叶,回甘生津更好,且花香、果香馥郁。蜘蛛更多的,香气滋味也更佳。就好像长虫的水果一般更香甜一样,动物似乎总是比人类更善于发掘大自然的美味。为了保持生态链的完整,当地人并不会刻意清理蛛网,只是在采摘时注意把蛛丝拨开,如果碰到整个被蛛网覆盖的叶子,就放弃不采了。

有别于多数红茶使用电烘箱或炭火快速烘干的方式,这款大树红茶属于典型的“晒红”。如同普洱茶生茶的晒青毛茶一般,采取日晒至足干的方式来干燥、稳定品质。日晒似乎是最为原始的干燥方式,就像晒红薯干、萝卜干一样简单,似乎毫无技术可言。然而,鲜叶经揉捻破坏叶面结构之后,酶促、氧化、微生物等一系列“发酵”的化学反应开始启动,茶叶的香气、滋味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日晒干燥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似高温烘干可以将发酵到位的茶品迅速定型。在日晒的过程中,茶青的发酵依然持续进行着,若非经验老练的制茶师,晒红的品质往往难以稳定,发酵不足、夹生,或者发酵过度、出现烂薯味的毛病随之而来。

如同普洱茶一般,若是没有经过日晒而只采用高温快速烘干法制成的生茶,对身体的刺激性大,体质敏感者喝了容易有发冷、胃部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而采用传统日晒干燥法制成的茶则温顺了许多。或许这与云南大叶种大树原料的特性有关,必须透过太阳的力量去其寒性,才适合人们饮用。原料上好又工艺到位的大树晒红,喝起来暖暖的,甚有后背微微发热如太阳晒一般的体感,有朋友曾乐称其为“阳光的味道”。

这款来自易武弯弓、长在与热带雨林接壤的古茶园中的大树红茶,在精准的发酵把控及日晒干燥之后,形成香、醇、柔、细的优良品质。如果投茶合适、冲泡得宜,会出现如同野蜂蜜水一般醇滑的口感。大树红茶的香气不如小树的高扬,但沉稳内敛、香沉汤中,且持久、耐回味;其滋味也不如小树的狂放、刺激、味道重,但更饱满、敦厚、有底蕴。这款大树红茶,茶汤不需刻意吞咽,便可顺着喉头滑落下行,可以感受到深沉的喉韵,及茶汤下行至胸口的体感。

冲泡大树红茶不需过多的讲究,可以用盖碗、茶壶,也能用保温杯、随意的一个喝水杯子来品尝。我曾做过几组冲泡比对,小树滇红宜降温、快出汤,而大树反而需要仰赖沸水来激发茶质,且可能在头两三泡的时候不如小树茶抓人,需稍稍耐心,待其徐徐发挥。投茶量比照普通红茶,不可似乌龙茶般多投,否则容易抑制其香气的表现。

在家、上班,或出行,来一泡大树红茶,为这个冬日添一抹暖阳。滋润的,是你,是我,还是我们的生活?

普洱名山档案薄荷塘


导语:

在普洱茶世界里,山头茶是极富魅力的一大因素,在众多山头茶之中,薄荷塘应该是这两年最劲爆和最具价值的山头了,从“不为人知”到“茶界黑马”,由“茶中新贵”,再到现在的“易武顶级茶代表”,也不过是区区四五年时间。

面对这一炙手可热的山头茶,作为资深的爱普人士,我们当然不能人云亦云,仅以道听途说的信息为满足,薄荷塘的这些知识你该知道:

薄荷塘,一片隐于易武曼撒茶区深山国有林之中的茶区。据说,居住于此的瑶族同胞,在前往深山老林中种植“草果香料”时,无意发现了一片茶园。周边有一片自然生长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薄荷塘,茶区不大,海拔1800米左右,隐于一片原始森林中,茶树稀少,树龄极老,茶树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产量稀少,却有着弥足珍贵的独特品质,被誉为易武茶区的标杆茶。

去往薄荷塘的路,可以说是崎岖惊险,万般艰难。车只能开到瑶族丁家寨,顶多再往前开一段进入一片橡胶林,然后你只有两种选择上山:步行或骑摩托车,步行太远,而且计一下行程,往返时间够呛,就算不拉茶叶,也只能摸黑而回了。

剩下一种选择就是骑摩托车,友情提醒:路况不熟悉的话千万别尝试,车技不好的那就更凶险了。即使乘坐当地车技一流驾驶经验丰富的摩托车,一路上也是胆战心惊,沿途之中随处可见打滑甩翻的摩托车和连滚带爬的乘客。路难行,山难爬,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薄荷塘茶树特别大,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古韵滇普-薄荷塘普洱茶(生茶),就是臻选此茶区乔木大树为原料,经手工揉制,传统蒸压,低温干燥而成,是一款品饮、收藏之臻品。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薄荷塘的茶,真的有薄荷味吗?


近些年,古树茶渐为茶友熟知。在易武,落水洞、刮风寨、麻黑寨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村寨,但是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沧海一粟般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

很多茶友或许觉得易武最好的茶也就是这些名气赫赫的地方,其实不然,只是认识这些地方的人多,了解的人更多罢了。易武薄荷塘因其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的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薄荷塘茶树特别大,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这片茶地是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的一片茶园,名字由来是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当时有许许多多茶树都在原始杂树丛中,因为茶叶不值钱,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树去盖了住的窝棚。幸好现在薄菏塘古茶园还有33棵12米以上高的大茶树保留。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最大的一颗已经超过12米高,这是易武茶区难得一见的古茶树。

薄荷塘的鲜叶采摘异常艰难,且数量稀少。做成晒青毛茶估计不会超过200公斤,现在瑶族兄弟也在大范围栽培,过多几年应该数量会多很多。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

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

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但是暗劲十足,茶气较强,有股气往后脑勺上冲,细品慢咽,更多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是一款非常内敛的易武茶。

易武薄荷塘是近年才被茶商推广出来的寨子,产品也是非常少。

2015年易武薄荷塘普洱价格:5000-8000元/公斤

【注】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并不能完全代表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价格,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价格会根据春茶、夏茶、秋茶,以及古树、单株等情况有所区别,想选购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请联系商家报价为主。

一、产量之谜?

一年春茶100公斤?您买到了吗?

薄荷塘的产量是透明的,按50棵高杆古树来算,一棵树采8斤鲜叶,正好可以做100公斤干茶。好吧,一公斤按20000元来计算,200万一年春茶没了,按照中国土豪的购买力2个人就定了。我们还有份吗?

二、所有权之谜?

我在易武遇到好几个老板,都说已经承包了此地块,

弥漫花香的勐海国有林


从山上下来收拾完毕,已经又是新的一天了。白天爬山、看茶地、试茶、坐车,没一刻得闲,今日再耽误的话,这篇茶山日记就不得不变成茶山传记了。回想这几日,还算颇有收获。前些年,我们的主方向是易武的茶,今年转至了勐海,所以不得不又深入到各个山头寻找森林深处的新茶地。

按照时间轴,先记录:

勐海一号国有林,这是一块充满了花香的秘密之地。皮卡开到路边,我们一同徒步翻山到满地松软红叶的一处茶地,这是一个55度到60度的斜坡式茶地,无论是采摘和运输的难度都相当大。当地人也算不清到底是哪一辈,他们的祖辈种下了这么多的茶树。林子里原本有两棵高杆,被一个外地人于几年前偷偷运走一棵,离开了这里,估计也没能成活,想起来我们也是不断惋惜。

剩下的这一棵大约十来二十米,单棵单次仅能采出六七百克毛茶。回到初制所,我们一同品饮了今年的春茶,直接就用的当地的山泉水,口感清冽。一上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汤内汤外肆意弥漫的花香,茶汤稠糯柔绵,甜绵中又不失勐海之筋骨,后韵幽长……

科普时间

高杆古树,顾名思义,未经过矮化的,树干笔直通天的古茶树,就像是茶树中的长劲鹿。

高杆古树形成的其中两个条件:

1.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树,周围全是参天大树,想要得到阳光的滋润,自然的优胜劣汰驱使它必须要长高,要不然就够不到洒在树林里的阳光了。

2.没有经过人为矮化。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古茶园的茶树被大面积矮化以达到增收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砍头”——将茶树的上部分砍掉,留下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如今被“砍头”矮化后的古树,我们称为“砍头茶”,而有一些古树逃过此劫。

未矮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有些茶树在深山老林中,年代久远,被人遗忘。

2.有些茶树太深太远,茶农直接放弃采摘。

3.还有一些深藏在原始森林中,从未被发现。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易武国有林薄荷塘之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