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大茶山街市:牛滚塘、革登、曼拱老街、蛮砖

发布时间 : 2019-12-09
蛮砖普洱茶 普洱茶蛮砖 红茶四大

【www.cy316.com - 蛮砖普洱茶】

马嘶人沸、茶香贾忙、交易繁盛……江东四大茶山街市昔日繁闹的景象,我们仍可从历史资料中寻觅。从这些交易兴旺的街市背后,我们正沿着岁月遗留的足迹,抚摸马蹄声碎的沧桑,品味岁月发酵的茶香。

历史上,将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称为“江东六大茶山”(现在习惯统称“江北六大茶山”)。这六大茶山中,在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境内,就有倚邦、革登、莽枝、蛮砖四大茶山。当时,以持续数百年贡茶、官茶的采办及兴旺的商茶贸易为依托,形成了很多繁盛的街市。

从乾隆末年到嘉庆初年,除倚邦发展成澜沧江以东重要的茶马古镇,有了繁荣的茶市和街道外,倚邦茶区还形成了曼拱老街、牛滚塘街,易武茶区也形成了慢撒街、易武街的五日一赶集的繁闹景象。倚邦街每年市场交易量达1000多担茶叶,蛮砖茶市交易量也达1000担以上。牛滚塘街位于莽枝、革登两茶山连接间,每年经营800至1000担茶叶,革登的八角树村产茶也达到500担以上,曼拱老街每年经营500多担。除此,当时的嶍崆古镇,也是一个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这些街与街又有茶马古道相通,驮运茶叶和生活用品的马帮,往来颇为热闹。

牛滚塘街市的繁华

清朝中叶的乾隆和嘉庆年间,各种有利因素的叠加,茶山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茶叶的时期,几大茶山出现了“周八百里,入山作茶数十万人”的壮观景象。

这时,除了倚邦发展成为重要的集市外,莽枝、革登茶山也不断得到发展。大量的汉族等商人涌到这里,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修整老茶园,垦植新茶地。莽枝茶山的牛滚塘街也得到了复兴,街道全铺了青石板路,两旁商号林立,居民房屋成片,逢街交易,人喧马嘶。牛滚塘街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商品主要有茶、盐、布、烟、酒及其生活用品,原街上五六百户人家,人口发展很快过万,仅回民就占五分之一,街头一方建关帝庙,一方建清真寺。牛滚塘街的名称,由于这里有个球场大的洼地,中间积了不少水,形成终年不干的浑水塘,周围村寨的牛常在塘里滚泥浆而得名。

莽枝茶山从乾隆初期复兴开始,到咸丰年间一百多年的时间是最兴旺的时期。牛滚塘街是倚邦土司管辖区域内的五日三街的一个热闹的街市。当时这里的莽枝大寨、秧林、牛滚塘街都相距不远,周围都种满茶树,其他村寨如红土坡、曼丫、江西湾等寨子也种了大量茶树。莽枝茶山成了闻名于世的茶山,产茶上升到倚邦茶山的一半。牛滚塘街旁的那棵大青树,成为了牛滚塘街市的一个标志,当时人行马过总爱在这里乘凉休息。

远去的革登茶山街市

革登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较小的一个茶山,仅150平方公里,革登茶山传说诸葛亮埋马镫的地方。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年一1850年),革登八角树附近有一棵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以产干茶一担,后枯死。在阿卡寨旁也有两棵大茶树,每年产一担干茶,后被垦荒时的野火烧死。《思茅志稿》记:“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由此可见,革登茶山是座有名的茶山。茶山虽小,但诸多史料和遗迹记载了当时革登茶山的兴旺繁盛。乾隆二十年(1755年),革登建过一座庙(庙名称无法考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建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在村旁顺坡而建,共三台,可见当时建筑规模不小。在茶王树梁子,还建过孔庙、山神庙,在倒马坎也修过一座山神庙。茶王树梁子南边的松树茶园,直到光绪年间还有茶园上千亩。革登往西走,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新酒房。当时迁来茶山种茶、营茶的汉族爱喝酒,新酒房能烤一种“酥酒”,专供茶人饮用。由于烤的酒较好有特色,许多人家因烤这种酒卖而发了财,盖上了大房子。从历史遗迹、传说故事等,我们可以窥探到革登茶山当时集市的兴旺和茶叶交易的繁盛。

寻觅曼拱老街子与乔老铺

老街子由于偏僻,又不在现在曼拱村所在地高家寨,因此,这个曾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街道,很多人知之甚少。其实,老街子是个离倚邦八九公里的北部集市。在倚邦兴盛年间,老街子是六大茶山北部的茶叶重要交易市场。据这里上了年岁的老人回忆,清朝初中期,老街子很旺盛,曾是茶山五大街市之一,茶马古道铺着青石板,从老街子进入倚邦。

当时,老街子居住的本地人不多,后来从内地迁来许多汉族、回族,人口陡然增多,老街子周围都盖满了房子。每个集市天,要杀五、六头猪才够供应。老街子房屋的建筑用的是土箕墙瓦房,街道约有一华里长,全铺青石板,有许多茶铺,非常热闹,人口达到一万多人。在光绪年间,这里还住着100多户人家,直到民国初年,随着倚邦茶山的衰落而衰落。

从老街子往西走,下一个坡,就是桥老甫村。据说,当时从思茅进入茶山老街子,马锅头和赶马仔就歇息于姓乔人开的马店,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成“乔老铺”,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乔老铺”改成了“桥老甫”。实际上这个村没有河,只有一条干枯的箐沟,因而谈不上建什么桥。当时,马锅头和赶马仔进茶山到倚邦,都要在这里加马料、吃饭住宿,乔家生意比较红火,经常还供不应求。这个乔老铺,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42年),因倚邦街被烧而萧条。桥老甫目前只住着一户人家,从地势看,由于山坡较陡,不像有人所说的做茶叶生意的马铺。一说“乔老铺”是本族语,意为“山坡寨”,有意思的是,曼拱村二队一村民家,保存了桥老甫兴旺时期的两块匾联,其中一匾联形似篆字,另一匾联像玻璃对,文字内容已经较难辨认。

蛮砖茶市与丰家的兴盛

蛮砖茶山在明末就有江西人、四川人来茶山开发了。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蛮砖茶山是六大茶山的一座大茶山和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较早形成茶市。蛮砖茶山由于动乱较少,康熙年到道光年间都比较兴旺,兴旺时期达200多年。在倚邦土司的管辖地中,蛮砖茶山产的茶,一直保持每年2000担以上,但蛮砖的加工茶庄较少,多运往倚邦、易武加工。在蛮砖的茶商中,由于石屏人居多,石屏同乡会于乾隆六年(1741年)建了关帝庙,乾隆四十年(1775年),关帝庙复修。在关帝庙所刻的石碑碑文中,目前能看到的碑文写着“蛮砖为普洱茶山一山”,“土千总曹当斋管六茶山”,“乾隆六年孟春”字样。

当时在倚邦土司管辖的领地中,蛮砖丰大裔(也有称丰大斋)家算是最有财势的人家。老百姓把丰大裔称为“丰大老爷”,丰家为乾隆八年(1743年)从元江搬来。詹英佩所著的《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就这样记述:“丰家兴盛时期,也是蛮砖茶业兴盛时期。”乾隆四十年复修关帝庙时,丰家捐款最多,在倚邦茶区中,在财势方面无人与之相比。这里由于种茶营茶的汉族居多,很重视文化教育,当时,丰家还有一名后生考中清朝进士。

同时,乾隆年间的嶍崆,也建成一定规模的集市,出现了冶炼业、造纸业、制瓷业等,并生产出了很多商品在集市上出售。嶍崆古镇还出现了供头人、上层家族的儿孙们玩乐的跑马道,这些都有力印证了当时嶍崆街市的兴旺与繁盛。

cy316.Com精选阅读

古六大茶山:莽枝、倚邦、蛮砖、革登、易武、攸乐


普洱茶与云南茶山同呼吸,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发展的摇篮,与普洱茶始终一脉相承。在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我们就能感悟到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

清代以来,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出产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属六大茶山,发展到了“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规模。古六大茶山为:莽枝、倚邦、蛮砖、革登、曼撒(易武)、攸乐,其位置均在今西双版纳州境内。由于他们全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亦称为江内六大茶山。

莽枝: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与革登茶山相连,海拔1400m米左右。因传说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故命名为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不大,茶叶质量却较好,在清代普洱的鼎盛时期,莽枝年产茶量惊人并保持着持续较好快速的发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莽枝茶山开始变得荒芜,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复苏。

茶质特色: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苦涩较弱。

倚邦:倚邦位于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的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海拔跨度较大,从600m到1900m不等。明末清初时期,倚邦茶山盛极一时,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曾有八九万茶业人口,茶产量达万担之多。倚邦茶,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酽正。

茶质特色: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

蛮砖:蛮砖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m左右。众多茶山的文献记载中对于蛮砖茶山的记录寥寥无几,蛮砖茶山的关注度也长期处于边缘化。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如此蛮砖茶山成为了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的最完好的茶山。蛮砖茶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是茶中珍品。

茶质特色:回甘快而持久、汤色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苦涩较轻。

革登:革登茶山与蛮砖茶山一样,在历史典籍中鲜有出现。革登茶山海拔1300m左右。革登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批银茸,民间称之为“大白茶”。

茶质特点:回甘较好、汤色顺滑、山韵明显

曼撒:曼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其中包含了刮风寨、落水洞、弯弓、麻黑等古茶园,是六大茶山里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1500~1900mm。曼撒山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芽宽大、肥硕、壮实。

茶质特色:汤色金黄,香气高扬,苦涩较轻。

攸乐:攸乐茶山又名基诺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以东,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海拔575~1691m,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mm。攸乐茶山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曾居于六大茶山之首,拥有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茶树。

茶质特色: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公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

曼林、曼庄、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茶园众多,茶叶年产茶量都在2000担以上。

其中,曼林寨和曼庄村,过去是蛮砖茶山两个比较有名的村寨,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时至今日,曼林的古茶园仍然保存较多。

曼林寨在蛮砖茶山的山顶,海拔1700米,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山寨。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山顶出于云海之上,宛如小岛,寨子头有小溪,清流激湍,叮咚泉水声,让人心旷神怡。

曼林在普洱府置建以前已有汉人迁入定居,明朝末年李定国部队最后在勐腊抗清失败后,便有少数将士留在曼林,曼林山下是勐仑坝,六大茶山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曼林驻过兵,设过汛站(类似兵站)。

清代,曼林的茶由思茅和宣威的马帮来驮,据说清朝末年,宣威人浦在廷还到曼林驮过茶,后来,他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宣威火腿大老板。

民国年间,曼林茶大多由易武的杨安元收购,他是易武的茶商,在曼林、易武都有家室,他把曼林的散茶卖给易武的茶号。

从曼林往北走是攸乐山,往南走三个小时便到曼庄,曼林到曼庄一百多年前有一条很宽的路,是马帮驮茶的道路。

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属曼庄村,甚至蛮砖茶山的兴衰都与曼庄村有直接的关系,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曼庄一直都是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

曼庄村现存有一块十分重要的大碑,记载着清乾隆六年曼庄人修关帝庙的情况,从这块碑上可知,乾隆初年曼庄大寨的住户至少为三百户,每户都为修庙捐钱。

曼庄的这块石碑是古六大茶山目前保存下来的所有石碑中最古老的,碑上刻着“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的文字,这块碑上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比清人檀萃所撰的《滇海虞衡志》中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早了57年。

曼庄人在民国以前都是以茶为生,粮田开垦较少,自抗战爆发后茶业衰退,住户有减无增,时至今日,曼庄只有20余户人家,几乎都是曾经在蛮砖兴盛的丰家、卫家、权家后人。

他们舍不得抛弃祖先辛苦经营的事业离开故土,心中充满了对茶叶未来的美好向往。

如今,蛮砖茶山正在后生的传承下逐渐兴起,曼庄村也拂去了愁容,正在重新展示他的千年古韵和崭新面貌。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_地理简介_茶山文明_革登茶特点


笔者在上一期《古六大茶山详解(易武、蛮砖、攸乐、倚邦、莽枝、革登)》一文中,简要地同的读者们介绍了版纳茶区古六大茶山的相关内容,在接下来的几篇普洱茶山的分享文中,我们将逐一的具体解读各个山头。本期与大家分享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的相关内容。

在古六大茶山中,革登古茶山是面积最小的茶山。革登古茶山面积虽小,名气却大,只因有着《思茅厅志》及《普洱志》中记载:“其治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于此”的茶王树。既然如此,那身拥茶王树的革登古茶山会有着怎样的历史文明?其茶叶又有何特点?下面,为各位茶友们一一介绍。

一、地理简介

革登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北毗邻倚邦茶山,西接蛮砖茶山,南相望于攸乐(基诺)茶山,东与孔明山相连,约有150平方公里的面积。今革登古茶山包括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就“革登”一词的释义来看,是为布朗族语,意为“很高的地方”,可得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

二、茶山文明

六大茶山的古茶树数目居多,古茶园面积较广,但只有革登山上的茶王树,以上述“其治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中的“独高大”博得魁首,一举成为革登山上的“茶王树”,光荣载入史册。据传闻,该株“茶王树”为孔明所栽种,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现已“仙逝”。

清朝时期,革登最大的寨子是位于一座小山顶部、地势险峻,且三面深壑,一面靠山坡,总之是易守难攻的革登老寨,可尽管如此,革登的数百亩古茶园还是被历史的战火,烧的面目全非,所以当下的革登古茶山上残存的老茶树所剩无几,所存茶园片区零散。

据主编艾文华介绍,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其中,除石梁子外其余四个村寨均有古树茶,树龄在百年以上,茶质上乘者要数直蚌寨的古树茶,其次是撬头山。相对于其他茶山而言,革登古茶山的产量是非常少的,但革登茶有着自身独特的味道,所以革登普洱茶爱好者数目也不容小觑!

三、革登茶特点

古树现状:革登茶山土壤为红土,茶树以中小叶型茶树为主。经岁月“洗刷”造到破坏,只有少部分较为完整的古树群落存在密林中,近年清理出来,目前所残留的古树群落也已不多。

茶叶特点:以革登古茶园大小叶种混生茶鲜采制的普洱茶,其口感独特且有着非常强烈的山野花韵气息,苦涩较弱,回甘生津非常好,花香馥郁,汤质顺滑细腻。

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古六大茶山之莽枝》望各位敬请期待,持续关注!。

古六大茶山——革登


革登茶山是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也是历史上因战乱等原因人为破坏严重的古茶山之一。在《普洱府志》中记:“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种茶树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礼于此”。茶王树早已死去,但历史上的革登山一年产茶有500担之多。

革登茶山简介

今革登古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山,现称新乡茶山,包括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以往由于遭受战乱等人为破坏,导致今革登古茶山的老茶树所剩无几,连同传说中孔明所栽种的茶王树(已死)也未能幸免。至今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其中,除石梁子外其余四个村寨均有古树茶,树龄在百年以上,茶质上乘者要数直蚌寨的古树茶,其次是撬头山。另有少部分大小叶种混生的古茶树,零星的分布在密林之内,近些年逐渐被发现。据目前革登茶山情况而言,已很难大量产出茶品。

革登茶山历史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革登和倚邦同样毁于战乱烽火,而同样的,在鼎盛时期,他们都拥有极其辉煌而震撼的历史。

革登老寨最兴旺的时期是乾隆年间,老寨曾有两三百户人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革登老寨盖过一座大庙,不知是什么庙,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革登又盖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盖在革登到倚邦的三岔路口,离老寨半公里路:关帝庙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顺坡建了三台,台基现还较完整,第二层台基上还有一块大碑,是建庙时捐银的功德碑。碑上文字已很模糊,仔细辨认可看出刻着“万金同绿”、“江省、湖省、云南省”及几十个捐款人的名字,从碑文中可知捐款人中有不少是思茅和景东县的人。从碑文内容来看,此庙当时建得很精美,庙内关公的头像上还涂着金粉。

道光年以前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往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嶍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滚塘,茶山人都说,过去革登人很富有,财大气粗,有些倚势傲人。

就是这样盛极一时的革登,在动荡和战乱中逐渐被腐蚀,如同得了慢性病一样被削弱,今天的革登,古茶树零散分布,采摘不易,难得的是正因为远离尘嚣,茶的品质得以保证,但要买到真正的革登茶,依然非常艰难。

革登茶叶特点

革登古树茶为栽培型中小叶种,古树茶汤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且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冲泡后,茶汤甜润细腻,花香馥郁,生津迅速,随后喉韵清凉,饮后温润如玉。

古六大茶山详解(易武、蛮砖、攸乐、倚邦、莽枝、革登)_地理位置_茶叶特点


纵观云南整个普洱茶2018春茶采制现状来看,大部分产区的春茶采制已步入尾声。在易武茶区、勐海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四大茶区中,澜沧江以东的易武茶区,在近年来以小产区特色茶深受普洱茶爱好者追捧。那么,作为易武茶发烧友的你,是否也深知易武茶区的详细产区呢?据历史考究:

1660年,清顺治平定云南时曾提到:“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于1799年《滇海虞衡志》一书中,出现了普洱茶产于六大茶山最早的文献:“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产而资利赖者也,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南诏备考》一书中继续提到:“普洱茶产曼撒、蛮砖、攸乐、倚邦、莽枝、革登等六大茶山……”。

在易武茶区版图上,以古六大茶山较重。其中,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蛮砖古茶山、易武(曼撒)古茶山皆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而攸乐(基诺山)则位于今西双版纳景洪市。下文便为各位茶友,逐一介绍这古六大茶山:

一、革登古茶山

地理位置:革登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北毗邻倚邦茶山,西接蛮砖茶山,南相望于攸乐(基诺)茶山,东与孔明山相连。

茶山简介:今革登古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山,现称新乡茶山,包括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以往由于遭受战乱等人为破坏,导致今革登古茶山的老茶树所剩无几,连同传说中孔明所栽种的茶王树(已死)也未能幸免。

至今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其中,除石梁子外其余四个村寨均有古树茶,树龄在百年以上,茶质上乘者要数直蚌寨的古树茶,其次是撬头山。另有少部分大小叶种混生的古茶树,零星的分布在密林之内,近些年逐渐被发现。据目前革登茶山情况而言,已很难大量产出茶品。

茶叶特点:革登古树茶为栽培型中小叶种,古树茶汤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且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冲泡后,茶汤甜润细腻,花香馥郁,生津迅速,随后喉韵清凉,饮后温润如玉。

二、莽枝古茶山

地理位置:莽枝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即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

茶山简介:之所以取名为莽枝茶山,是因为传说此地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

莽枝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元代时已有成片茶园,明代末年中原商人开始进入蛮枝贩茶,清朝康熙年间莽枝茶山内的牛滚塘,更是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但好景不长,于咸丰末年,莽枝古茶境内发生严重的械斗,导致大批茶农流失,因此荒废了不少茶园。直至八十年代才开始逐渐恢复元气。

在今莽枝古茶山的原始丛林中,有着数十米高的粗壮巨茶树,且大、中小叶种茶等老茶树错落其间,所产茶青多集中收购交由大厂或指定专人收购。

茶叶特点:莽枝古茶山茶叶属乔木大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同倚邦、革登的香型及口感相似。茶汤细腻如丝,入口柔和中带刚,高甜高香,回甘生津、绵润持久。饮用时上颚香甜为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很重。

三、攸乐(基诺)古茶山

地理位置:攸乐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个不在勐腊县的正山。四面分别相接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等。

茶山简介:攸乐古茶山(古名攸乐,今称基诺山)面积较六大古茶山是最广的,古茶园面积已达到一万亩左右,位居历史上“六大茶山”之首。其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50千米,海报575~1691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其后,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目前因其交通较为方便,所以攸乐茶区大多茶品多由专人定点收购。

茶叶特点:攸乐古茶树属乔木型大叶种,其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汤色淡桔黄,色泽饱满圆润,香气沉稳内敛,滋味甘甜爽滑。

四、倚邦古茶山

地理位置:倚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也是勐腊县最北部。东接易武古茶山,南临蛮砖古茶山,西接革登古茶山。

茶山简介:清朝初中期(倚邦茶的鼎盛时期),纳贡上百担普洱茶都以倚邦(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为主,可以说普洱茶的名气都是从倚邦开始的了!至中后期(倚邦茶的没落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移至易武,倚邦茶便开始没落了!于1942年的一场战乱,一场大火更是大伤倚邦元气……好在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崛起,茶马重镇——倚邦,再度受到瞩目。

相对于古六大茶山而言,倚邦海拔最高,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倚邦古茶山境内有大叶茶和小叶茶,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中小茶叶不同,且优于其他省份的小叶茶,而又由于倚邦大叶茶类”。

茶叶特点:倚邦古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也有被认为是由四川引进的小叶种和当地大叶种混交后生成的“柳叶”种。中小叶茶类以特殊香型著称,茶汤细腻绵润,回甘逐渐增强,喉韵深邃清凉。

五、蛮砖古茶山

地理位置:蛮砖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南部,即居于倚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曼撒古茶山)、革登古茶山之间,也就是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

茶山简介:蛮砖古茶林大多集中在曼林、曼庄等两地。其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一直不如其他茶区被重视,因此也算是“因祸得福”的茶区才能够保存的较为完整,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其茶区的茶质还继续保持在一定水平。

茶叶特点:蛮砖古树茶为大叶种,汤色及叶底黄绿,苦涩较轻,类似曼撒古树,茶青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质感香滑,口感香气较沉且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六、易武(曼撒)古茶山

地理位置: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即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

茶山简介:易武古茶山(当下,曼撒为易武的一个小茶区),较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为此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之为易武茶区。

由于曼撒古茶山历经天灾人祸、遭到较大损毁等诸多缘故,后因易武古茶山的崛起,而取代了曼撒古茶山的地位,成为六大茶山之一。易武茶区腹地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海拔为1950米,最低海拔为750米。主要产区有好几处,例麻黑、三合村、落水洞、高山、张家湾等。

茶叶特点:易武古茶树产大叶种,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易武茶冲泡后汤质柔和顺滑、蜜香高扬、苦涩较弱、口感清甜、回甘持久、刺激性低,因而以香扬水柔。

在西双版纳境内的两大茶区中,知名山头茶、名山茶较多,本期就为茶友们先介绍古六大茶山,后续还将为茶友们继续介绍西双版纳的新八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革登古茶山(图文详解)


革登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位于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土质微酸性;茶树与倚邦、莽枝相同,均为中小叶型。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茶山历史:在历代史籍中,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有分有合,主要是由于两座茶山交织相连,难分你我,而且两座茶山所种茶树口感也极其接近,而且两山也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古茶树。原倚邦土司之子曹仲益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一文中说:“革登奇特的茶王树,生长在新发寨背后的山顶上,据老人讲,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民国初年,其根部枯干尚存”。《勐腊县志》也曾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株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但历经损毁,目前产量是古六大茶山里产量最小的一个。

古树现状:革登茶山土壤为红壤,茶树为中小叶型,古茶园历经破坏,有少部分比较完整的古树群落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目前古树群落已存留已经不多,与莽枝茶山类似,近年来为了通过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出现了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茶园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的覆盖率下降很多,很多茶园的地被植物被连根铲除,茶园水份保持率较低,造成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革登古树茶与莽枝古树茶虽在历史上有分有合,口感也极其类似,但还是有所差别。革登古树茶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回甘较快,上颚的中后段偏涩;但总体上茶汤的细腻度要高于莽枝;上颚的涩感要弱于莽枝。

80后学茶札记(十六)古六大茶山之莽枝、革登


在古六山里莽枝和革登是十分特殊的一对,从地图上看二位基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且与古六山其他四位相比面积也相对较小,进入莽枝的秧林站在路边就能看见对面的革登,而且二位无论历史渊源还是地理位置都是无法分开的一对,所以在俺们眼里二位已经合为一体了。

古六山是哪六座小伙伴们人人烂熟于心,可来到各大茶城之后心中一直有一大疑问:“怎么不见卖莽枝、革登和蛮砖的呢”,俺们一直都是求知欲十分强的人,度娘了无数次发现资料实在太少,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所以俺们初次来到二位的地盘时有点无头苍蝇的意思,只知道有哪些寨子其他的一概不知,就这样俺们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初次进入莽枝就直奔秧林而去,依照老规矩车停在村公所的篮球场然后徒步寻找目标试喝,走了不大的一会看到一个初制所,经验告诉我们初制所一般情况比茶农兄弟靠谱些,在这我们认识了主人王四哥,一位制茶的高手,试喝了一些茶样后很满意便询问价格可感觉太贵,俺们心想才到这呢多逛逛再说,于是告别四哥在寨子里又试喝了一些人家,但都不太满意便驱车离开秧林赶往下一个寨子。

一路从安乐、直蚌、新发一直喝到新酒房,莱阳河实在去不动了,因为胃不干了且失望的情绪又开始作祟了,莽枝和革登的茶农兄弟制茶有个很大的毛病,一路喝过来很想问一句:“大哥你们的茶都是干煸加爆炒的吧!”虽然价格便宜一些可实在下不去手啊,并且当时的俺们对于收购鲜叶加工这个事还没有任何底气,所以只能作罢并且返回我们认为“很贵”的四哥的初制所;回到莽枝四哥的初制所由于实在饥饿难耐,便煮了两碗此生最好吃的面(当天吃完早餐后就一直在试茶,都快饿晕了),晚饭后四哥开始加工白天收购的鲜叶,我们自然乐于帮忙,这么好学的我们是不可能放过如此大好机会的;第二天一早告别四哥又开始赶路了。

莽枝与革登中小叶种居多,与倚邦亦有点相像,那强劲的回甘令人过嘴难忘,而莽枝厚重的茶质亦是另人记忆深刻,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牛滚塘街”便是二位最为辉煌的过去,如今因为易武红得发紫和二位的产量有限,所以二位的地盘略显冷清,但好茶不在于辉煌而在于内质,我们一直学习、一直前进,“内质”满满的我们才能制出真正的“好茶”!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蛮砖古茶山(图文详解)


蛮砖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蛮砖,亦称“曼庄”“大寨子”的意思。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区历史:蛮砖茶山位于拥有四座古六大茶山的象明乡(西双版纳唯一的彝族乡)。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属于古六大茶山之一。也是目前古六大茶山里保存较好的一座茶山,蛮砖茶山种植茶树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历史上茶园多,茶号少。茶叶产量万担以上,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古树现状:蛮砖茶山古茶园零星的散落在曼林、曼庄两个村委会所属的原始森林里,这里森林植被较好,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茶树基本没有矮化过,老树的数量保存很多,但也有部分古树茶在某些特定的时期被砍过头,茶树的生长海拔在1100左右,土壤为微酸性砂质黄土和砂质香灰土。

茶质特色:蛮砖古树茶芽叶肥厚、茸毛多毫显;干茶茶芽雪白、条索分明;蛮砖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其口感有别于其他五大茶山,蛮砖茶茶汤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郁醇厚,茶汤细腻,苦涩感比较均衡,舌根处微苦。香气持久、果香味显、喉韵悠长。为不可多得的茶中上品。

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简说之攸乐、革登、倚邦古茶山(上)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园万亩,年产茶叶约2000担。攸乐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历史上运茶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清雍正七年,清廷曾在攸乐山司土寨(茨通)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辖地“东至南掌国(老挝)界七南至车里(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云南通志》)。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的权利很大,还规定车里宣慰司岁纳银粮要交攸乐同知,也负责贡茶的采办,因多种原因,雍正十三年(1735年),把同知从攸乐山转移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但没有茶庄,所产茶叶主要与茶商换粮食、食盐和布匹等。

攸乐茶山衰落于清末,迄今尚存古茶园2000多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开始重振兴茶叶,新植茶园1万多亩。

攸乐茶山现称基诺山,面积有1千多平方公里,“基诺山高连云天,茫茫云海漫无边,云回雾滋润普洱茶,茶山名扬万里远……”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清朝政府便在攸乐山设置了攸乐同知征收茶捐,由此可知200多年前攸乐茶山的茶叶产量已非常大,现在基诺乡的亚诺、新司土、洛特等村寨还保存有7000多亩古茶园。其规模在六大茶山之首,在基诺村看到的古茶园里的古茶树树干都比碗口粗,已不止一二百年树龄。

革登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150平方公里,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但因“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与此”(《普洱府志》)而负有盛名。该茶王树民国初年枯死,如今仅留下一个树坑,周围则长有不少小茶树,是茶王树的后代。在清道光以前革登茶山上有万亩茶园,后因多次战乱革登茶山便逐步衰败,至清末民初,已是村寨遗弃,茶园荒芜,今所剩古茶园仅有百亩。

革登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乃古六大茶山之一,当时年产茶量在五百担以上。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春茶每一季可产干茶一担。茶王树现已枯死,只留下一个根部腐化而成的洞穴作为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今天的革登,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三百六十平方公里,倚邦在傣族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几乎全是高山。明末清初石屏人开始迁居倚邦,建茶号、兴茶山,盛时有茶园两万多亩。

倚邦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小叶种,茶芽细长,汤色橙黄,味纯正,回甜甘醇,尤以特殊香型著称。有普洱茶记记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置建普洱府,古六大茶山便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倚邦土司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有军功,被授为土千总,由于曹当斋的施政和管理才能,使古六大茶山民族矛盾逐渐平息,走向发展之路。从此,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革登、莽枝、蛮砖的茶山,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贡茶主办官,可以说云南普洱贡茶从倚邦开始。倚邦茶山中的曼松茶为上,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曼松茶成为贡茶的优势有:

一、倚邦曼松小叶种茶,叶小芽细,其品质优于沿海小叶种茶,香气优于其他五大茶山大叶种。。更形象的是她在冲泡时茶尖朝上、根茎朝下直立、具有万众朝贺之势,故为贡茶首选。

二、曼松茶特别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曼松茶叶最好、尊喜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

倚邦茶山也因贡茶而声名远播,促进了当地茶叶的产销,年产茶叶1000担,畅销省内外,还销到越南、香港等地。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兴盛时超过千户、各地商贾羁留。作为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荣耀了60多年。从王子山远看、周围山岭重重,曼松贡茶园如今已不复存在,仿佛昔日的辉煌都已烟没在了这万山重林之中。但在王子山周围,还有稀疏生长着的几十棵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王子旧址,也仅存了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但曼松老寨旧址仍存,座南朝北,在老寨的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还建有土地庙、住着香唐人、善种茶。倚邦老街的龙脊石板路以及路边随处可见到古时遗留的石刻、石碑、石柱基、和保留完整的茶马古道,完全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转到易武,倚邦逐渐没落,目前古茶园在倚邦和曼松面积约有1300亩。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兴起,倚邦这座古代茶叶重镇,又重受世人瞩目。

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简说之莽枝、蛮砖、易武古茶山(下)


接《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简说之攸乐、革登、倚邦古茶山(上)》。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莽枝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

莽枝茶山历史上称“牛滚塘(现称安乐)”,曾喧嚣一时的茶马古道要冲。史料记载:牛滚塘街道很大,有居民数千人、后毁于兵燹。茶山基本上已消失。明、清时已有成片的茶园,并有较多内地的人入山作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至乾隆、咸丰年间,莽枝茶山进入兴盛时期,人口过万,村寨秘籍,仅牛滚塘就有400多户人家;茶园万亩,连山连片,十分壮观。

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严重的械斗,损失惨重,茶农逃避、村寨迁空、茶园荒芜、商贾畏途、莽枝茶山自此一蹶不振,至1949年、牛滚塘仅剩七、八户人家,茶山基本消失只有遗址。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光彩,现有古茶园面积970亩。

蛮砖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时有茶园万亩。

蛮砖茶山由蛮林和蛮砖两大寨组成,曼林,茶园较多。李定国部队在勐腊抗清失败后,有少数将士留在此地种茶。现仍有30多户人家;蛮砖人口较多,兴盛时住户达300户以上,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成为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中心。

清末民初和1910年前后,外寨一场瘟疫,曼庄十室九空,仅存十来户人家,直至1919年前后,外寨茶农迁入和外地商贾进驻,曼庄才又恢复生气,但时至今日,曼庄也仅有20多户人家,不及盛时的十分之一,古茶园也仅有约5000亩。

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最胜。”蛮砖茶区现今还完好地保存有一些古茶园,其中蛮林有一千多亩生长较好、密度较高的老茶园,茶树的树龄都在三百年以上。蛮砖茶山的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气沉郁。

蛮砖曼林寨不远的山坡和丛林中,还有一片片老茶园,除寨子附近管理采摘的茶园,仍有不少的老茶园放荒在周围的山林丛中,任其生长。曼林寨茶园生长着一株更为高大的栽培型茶树,其树高有5.6米,树幅6.2米×4.5米,基部干围97厘米,生长势特别旺盛,枝叶繁茂,估计其树龄有200多年以上。

蛮砖茶山最早形成在乾隆六年(1741年)以前,由石屏汉人或早居曼庄的其他民族栽植,当时茶叶产量在1000担以上。目前现存古茶园,一为蛮砖的瓦荸有1113亩,年平均单产为20公斤,全年总产量为22.26吨。二为蛮砖缅空有1100亩,蛮砖古茶园是目前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长势较强,属一类茶山,极有发展前景。

易武茶山古称“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山区,地处北纬21°51′~22°05′,东京101°21′~101°35′之间。东与老挝交界,边境线长100公里,西邻思茅江城,北接勐仑镇。境内平均海拔为1400米。最高海拔在东北部黑水梁子,为2023米,最低海拔在龙户村,为700米,易武街为1320米,属难得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位置。

易武与老挝仅一界之隔,有百公里的边镜线。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壁江山。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漫撒一带,开辟荒山,种植茶树和创办茶庄,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叶从此崛起,盛时生产干茶70000余担,成为六大茶山的后起之秀。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贾中心逐渐从倚邦向易武转移。清政府于1879年在易武设立分关,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光绪年间修编的《普洱府志》把六大茶山中的漫撒换成易武。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易武便成为古六大茶山之首。至今,易武茶山尚有14000亩茶园。

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海拔最高为一千九百五十米,最低则为七百五十米。曼撒土质肥沃,是发展优质高产茶园的好地方。

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叶年产在万担以上。在鼎盛时期,曼撒老街长达数百米,人口多达三百户,车水马龙,往来云集。后来同治、光绪年间的几场大火毁灭了这个繁荣的小镇,其地位逐渐被易武镇取代。

曼撒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大叶种,茶叶肥硕宽大,滋味甘甜醇郁,茶气浑厚,被认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现今涵盖范围包刮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江城等茶区。目前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然因有古老历史制茶传统与神话,茶区中还有许多野生型与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目前坊间仍有大量标榜易武茶区的茶品为消费者所喜爱。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也因此许多古茶园变异茶种甚多,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特质加以分析。纬度与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茶质厚重、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高,是此茶区茶菁特色。

曼撒古茶山,也叫易武茶山。是勐腊古茶园现存面积最大的茶山,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随者漫撒易武茶山的发展,莽枝、架布、熠空茶山的贡茶中心地位逐渐由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据普查资料记载至2003年底,易武全乡拥有茶园面积8047亩,其古茶园5947亩,年产干茶70余吨。

易武、漫撒全境都分布有茶树,特别是易武的落水洞、同庆河、刮风寨和漫撒的杨家旧寨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树,很多大茶树,树干茎围有14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而且分布有一定密度,每亩30~50株不等,验证了易武、漫撒全境“山山都有茶”。是我省古老茶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中心。

易武、漫撒古茶山的茶种群体较纯,从叶型可初步分为长叶型、椭圆型两种;从茶芽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对易武茶树地方品种可称为易武长叶茶、易武园叶茶、易武绿梗绿芽茶和易武红梗绿芽茶。所发现的大茶树都属云南大叶种。今古茶园仍分布在深山密林中,是一丛丛的高矮不一的零乱茶园,比较原始的当地老乡称之为慌地茶,这是长期被丢荒的茶园。有人管理的称老树茶。正因为长期没有被人精心照料,因而很生态、很自然,成为热爱生态、热爱自然的人追逐的心爱之茶。在落水洞老茶园中有一棵茶树是这里年纪最大的,大约是清代嘉庆年间就已经种下了。这树地离八、九米,树根部直径约20公分。确实比一般茶林高大了许多,它们明显不是同一年代的产物。过去,这山里还有茶王庙、茶神庙,香火很旺。以前春夏秋三季古茶山到处万人采茶的繁忙景象,但在历史的劫难使茶园被丢荒了,茶王庙、茶神庙毁坏了,仍然遮不住易武茶历央的辉煌。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回望四大茶山街市:牛滚塘、革登、曼拱老街、蛮砖》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