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问源:山之巅,水之遥_勐宋滑竹梁子坝檬寨的茶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黑茶怎么样 乌龙茶怎么样 安化黑茶怎么样

【www.cy316.com - 黑茶怎么样】

人慢慢长大,生活愈发的简单,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光。泡茶给自己喝,已然成为每日最美好的时光。哪怕再匆匆,哪怕再烦忧,一日茶,心自然静下来,身自然轻起来。这算是今天的开场白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滑竹梁子坝檬寨茶,该寨位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最高的地方,东接景洪,南连格朗和,隔流沙河与南糯山相望。在清代时与南糯山同属于车里宣慰司管辖。隶属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宋乡蚌龙村。海拔1590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年降水量1500毫米。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追溯起来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是勐海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勐宋的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数目也很多。

在我印象中,坝檬是周遭最高的一个寨子,顺着山路一直往上,当车子行驶到尽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坝檬寨子。抬头就看到滑竹梁子,古茶园多分布在寨子后面的山林。坝檬寨和很多的版纳寨子一样,也分新寨和老寨。老寨是哈尼族村,新寨是拉祜族寨子,两个寨子隔着一条山沟对望。在坝檬背后的山便是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海拔2240米的滑竹梁子。坝檬的茶除了寨子周围零星的分布了一些,更多的古茶树则是生长于滑竹梁子的山腰上。从寨子到大茶园要爬近3个小时的坡,路途十分艰难。

听当地人说,早年间在滑竹梁子大茶园旁边有个拉祜族的大寨子,三十几年前寨子里的人突然全部迁走了,留下了这一片近6000亩的古茶园无人管理。直到近年茶价走高,附近村的拉祜人、哈尼人又开始上山采茶,由于这是一片连汽油味都没粘过的大茶园,所有这里的茶相对更为精贵一些。

坝檬茶,由于海拔高,且茶树多生长在迎风的山梁之上,故而这里的茶以香高水甜而闻名。其条索紧结,干茶既可闻到浓郁的茶香。醒茶一遍,第一泡茶汤似冰凌,第三泡开始呈现美艳的金黄色,油润而明亮。茶汤里的香从一开始就有,气往上行,香往下沉。蜜香浓郁,苦显微涩,有清凉感,茶气足,第五泡伴有微汗现象,微苦涩也大致在第五六泡。苦化,涩化的慢点,随之生津来的也持久而缠绵。汤中带甜,回甘稍迟,但喉韵深沉,香韵一直在喉部,以及往下,山野气韵强。尾水清甜,极其喜欢与茶汤慢慢融合的茶香。

坝檬茶品质相对稳定,而且转化也特别好。今年做这款茶,我们在选料上下了更大的功夫。树龄更大,等级更高,滋味更饱满,喉韵更持久。

cy316.COM编辑推荐

寻茶记:版纳茶区勐海秘境—滑竹梁子


我以为滑竹梁子是我们在勐海这几日深入或是经过的茶山中,最有诗意、最原始的一处。无论是来寻茶,亦或是单纯来游玩,这都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

这里是离车声、人声喧嚣最远的地方,有的是传统的木屋和深山里鼓噪的蝉鸣。浓密的树林里,阳光见缝插针洒落期间,形成光影陆离的山林空间。

滑竹梁子,梁子二字是山的意思,当地从前长着许多竹子,因此当地人称之为滑竹梁子。滑竹梁子位于勐宋乡,被誉为西双版纳的屋脊,是西双版纳山最高的地方,最高处有2400多米。

滑竹梁子茶园离寨子有一段距离,上山的路还是黄土路,狭窄而崎岖,最窄的地方不足一米宽,往下望便是深深的山谷,只能步行或是骑摩托上山。我们坐在摩托车上一路颠簸,十来分钟上山的路途,感觉分外漫长而刺激。

上山后越发觉得这里与世隔绝,耳边是一刻不停歇的蝉鸣声,我是从没听过如此响彻心扉的蝉声的,不觉有些许压迫感。所幸山风习习,浸润着皮肤,清凉舒适。

这里真是荒山野岭,茶树混生于树林间,与周围的生态浑然一体,仿佛从来便是这样,尽管如今这里的茶叶相对早些年也身价倍增了,然而茶树似乎并没有被特殊对待,只是芸芸众树中的一种而已。

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茶树,四五米高的样子,几乎所有的枝条都是笔直的往上长,其叶片的色泽、形状与光泽度明显跟旁边的茶树长得不一样。载我们上茶山的滑竹梁子寨子的小哥说:“这是野茶,不能采不能喝。”

尽管茶季最繁忙的时候已经到来,这里的村民采茶却没有热火朝天的感觉,偶尔遇见几个采茶姑娘和阿姨也是悠然自得的,还看见村民带着孩子上来采茶,孩子在林子里不吵不闹自娱自乐也蛮有意思。

走入林子深处,地上是一截剖开的竹子,山泉水潺潺地流出。伸手去接水,那泉水真是冰爽透心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日阳光灿烂,透过树林斑斑驳驳地照在泉水和地面的落叶上,那光影很是美丽。泉水边上的一棵树上爬着一串串米黄色的禾雀花,正值花期,开得灿烂。这里如此安宁,大自然自顾自地美好,如果蝉声能停一停,我愿久久坐在这里。

再往山上走,面前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是傣族放在石头上的金色小塔,据说是做祭祀礼拜用的。

我们走到这里便已近黄昏,于是就先行下山了。据说上到山顶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茶叶的滋味香气跟它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滑竹梁子的茶叶高山韵特别显,山野气息相对也更明显些。当我们走完了“梁子”,回到初制所,看到正在萎凋的鲜叶有厚有薄的摊晾开来,随手抓起的鲜叶都能闻到浓浓的清爽茶香,不禁感想:其实何为好茶?好茶天成!

我们拿来一个刚晒好不久的茶来开汤品尝:闻干香,有一股较为柔厚清爽的野山花的香气,汤色呈现出诱人的淡淡明亮的粉色,滋味鲜爽、浓醇、甘甜感明显,入口收敛感较强,但下喉即化的感觉让人欢喜,茶香溢满整口,这种感觉类似高山老树的乌龙茶。

行走一地,觅得一物,在游走中见识、感悟,这是无比惬意的!

寻茶问源:易武·荒田·郑家梁子易武荒田村的茶怎么样?


易武遍地宝藏,就像每一个寻宝人一样,我们深入每一个茶寨去发现,去找寻。从易武老街进麻黑村,需要经过荒田村。荒田村,以前叫做郑家梁子,这个进村口的石碑上有刻录,“石碑上记载着,荒田村人是三百年前从石屏迁居至此的,以茶谋生。是当时进贡朝廷的贡茶之一。今天依旧以茶为本,以茶为生。”我想,今天看到的这句话,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以茶为本,以茶为本,以茶为本”。

从易武街出来,开车大概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荒田村。进村路面铺了柏油,宽阔平坦。交通还算方便快捷。站在村口往村里看,荒田村被青山的怀抱围着,坐落在满屏的翠绿青葱的山脚。还没进村,就便看到了一些零星散落在各处的茶树、核桃树和其他的植物。

荒田自然村,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山区。距离村委会7.00公里,距离镇2.00公里,国土面积0.62平方公里,海拔128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9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

全村仅58户人家,主要是汉族,兼有极少数彝族和瑶族。荒田村背后的青山,屋顶、黄土地、绿树,不知名的人家飘出的缕缕青烟,和还在村口就弥漫、萦绕着的清香相互呼应,一派平静安宁,把山野村庄的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荒田村茶园总面积有300多亩。很多茶商不愿谈及,但我们必须正视,荒田村以台地茶为主。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选择的,是那少部分的古树茶。到了相熟的茶农大叔家,车才停下,就看到院里晒毛茶。大叔说这就是今年帮我们做的荒田古树,伸手就抓了一大把,放在鼻端,大口的吸气,满满的茶香,心中暗爽。

易武大荒田古树资源并不丰富,正因为茶质好,产量低,荒田村茶价很高,但每年依然有很多茶友惦记着。茶农大叔还用自己十多年以前私藏的老茶款待了我们,他说虽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就留下的,但是回归易武茶越存越好的本质,他的这个荒田茶确实是很赞,时间越长越好喝。这杯茶醇厚,蜜香,有一点淡淡的梅子香,茶气足,回甘生津持久。配着这山边空气中略带的湿意,用着荒田甘甜的山泉水冲泡的茶,比平常多了几分甘甜和美意。确实,心有荒田,一寸一寸,待花生长,不问几春!

荒田干茶条索紧结,显毫,借着温杯的温度,干茶显蜜香,不扬。汤色金黄明亮,7.3克的投茶量,洗茶后第一泡25秒出汤,微涩不苦,有回甘,舌底两颊生津。挂杯香蜜香。第二泡,茶汤更滑一些,茶汤里的内容比之前更丰富。滋味更丰满。几杯下肚,舌面泛出清凉感,整个口腔是源源不断的生津和绵甜。

6泡之后茶汤香气变弱,其他依旧很稳定,10泡以后茶汤开始变淡,可是甜感不变。收集了前十泡的茶汤放凉了再品尝,茶汤没有苦涩的出现。这个方法,建议夏天的时候可以试试。

茶行日记·荒田村:山水在,茶在,其滋味仍在。用味觉和嗅觉感知山水,用舌尖拾起茶味。一味茶,用了好山好水养出来的,聚齐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姿态万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俯下身来,从茶再来。用智慧,汗水,耐心,深耕细作!

寻茶记:景洪勐宋古茶山_景洪勐宋普洱茶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三月的景洪,勐龙镇勐宋村所在的古茶山上,生机盎然。沉睡的茶树开始苏醒,新发的嫩芽染绿了枝头。又到了每年采茶的季节。

从景洪到勐宋村的道路崎岖不平,远比想像中的路更难走,一路上尘土飞扬,颠簸不已,人与车都要散架了。踏着蜿蜒的山间小路,我们一行人在村民的带领下缓步前行。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村民正在采摘鲜叶忙碌的身影,在一片混生林古茶园中,数百年的老茶树夹杂在高大的樟树、榕树间,树势苍老,生机盎然。

勐宋古茶山包括勐龙镇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区域。勐宋古茶山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这里的茶园顺着布龙自然保护区延伸。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勐宋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在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难化,一般茶农所采摘制作的是甜茶。

在茶山上,我们有幸品尝到了今年的古树茶。勐宋茶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回甘生津明显。据当地人介绍,勐宋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辖区古树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条形肥厚壮实,芽头露毫油亮;二是耐泡度极高,比一般茶叶的出汤率高;三是苦味浓烈,入口即苦,有些掩盖了其它韵味的感觉,但是中后期味道极好;四是香型独特,韵味饱满,苦味化散稍慢一些,但回甘持久,喉韵清爽。

茶叶从古至今都是勐宋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边疆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勐宋的茶叶加工主要通过合作社和茶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既保护了茶山的古茶树资源,又规范了村民们管茶、采茶的技能,还为村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茶叶销售渠道。

跟随我们的茶人妹土是勐宋村大寨村民,是在大山里“淘金”的哈尼族汉子。因为从小生长在大山里,总想做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于是他走出了大山,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在妹土茶叶加工厂厂房里,妹土向我们介绍说,茶叶的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一般要经历茶叶采摘、鲜叶萎调、炒茶、揉捻、理茶、晒青等工序。

“杀青过程相当关键,一般每锅35公斤。第一锅温度要达到130度以上,至少要炒15-20分钟,到了15分钟以后要看看茶叶熟不熟。通过搓揉茶叶,闻一下,香气就出来,说明茶叶马上就要熟了。没有炒熟之前闻到的都是茶叶的生味。”妹土站在杀青机面前介绍。

2013年,妹土联合村民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由于他有文化、懂经营、会电脑、经商口碑好,在当地茶农中有着较高的威信,被推选为合作社经理。合作社共有社员12户、茶叶面积1200余亩,每年收购鲜叶20吨左右。合作社的有效管理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和2014年,合作社每户社员每年毛收入达15万元左右,最多的达20余万元。截至去年7月底,仅春茶一项每户社员平均毛收入就达15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功解决了茶农自产茶叶滞销的问题,使社员经济收入和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大家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妹土说,他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还参加过由省农业厅组织的香港土特食品展览会,向与会者宣传勐宋深山老林中的古树茶,让故乡的生态茶走得更远、飘得更香。

徜徉在勐宋这个绿色染成的茶山上,片片嫩绿的茶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春光明媚的古老茶山上,片片新叶将悠远的茶香弥散、传扬开去……

董玥:普洱茶名山之滑竹梁子


导读:我上期讲了勐宋古茶山(董玥说茶:普洱茶名山之勐宋古茶山)这期我们讲滑竹梁子山。从保塘沿着山路走五公里就到了一座大茶山——坝檬,坝檬也分新寨老寨,老寨是哈尼族寨子,新寨是拉祜族寨子,两寨隔山沟对望在坝檬背后,就是号称“西双版纳屋脊”的滑竹梁子。

站在滑竹梁子上可以俯瞰勐海七座茶山,坝檬老寨和新寨周围都分布有零零散散的古茶树,但最壮阔的古茶园在滑竹梁子的半山腰上,人们习惯把这片茶园成为滑竹梁子大茶园,从寨子到古茶园要走三个小时山路,一路都在爬坡,穿过密密麻麻的森林才能抵达,要真的接近这片大茶园,委实不容易。

滑竹梁子大茶园横宽超过两公里,因为是和森林古树混生,往上不知道铺到哪里,坝檬人是滑竹梁子大茶园走两天也走不完,目前比较科学的测算是两千多亩。拉祜人说,过去大茶园旁边是有一个拉祜族寨子,三十多年前寨子里的人全部迁走,大茶园无人管理,这几年普洱茶价格上来了,拉祜人、哈尼人又开始上去采茶,滑竹梁子因为交通极其不便,采摘茶叶又困难,茶叶价格相比南糯山等山头都很低。

高海拔都古树茶的影响不容忽视,总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厚实但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这也是滑竹梁子茶的特点,甘甜淳口,内质饱满。

真正的滑竹梁子茶,很大一部分被勐海本地茶商收走,品质很高,滋味鲜爽馥郁,香气高扬,甜味弥漫,喝过一次就让人惦记。更多

西双版纳之巅 那卡茶之乡——勐宋乡


“勐宋”系傣语地名,“勐”是位于平坝或盆地的大部落,“宋”为高寒地区之意,因此“勐宋”就是“高山坝子上的部落”。西双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就坐落勐宋山中,海拔2429米,被称为“西双版纳的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

勐宋乡位于勐海县境东部,地处东经100°24′48"~100°40′25",北纬21°56′54"~22°16′59"之间,东与景洪市交界,南邻格朗和乡,西与勐海镇相连,北接勐阿镇,东北连勐往乡。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878亩。辖曼迈、曼方、曼金、曼吕、蚌冈、蚌龙、三迈、大安、糯有9个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113个自然村(示范站、电视台2个自然村尚未纳入村委会辖区)。2009年末,全乡总人口5220户23179人。境内主要居住着傣、哈尼、拉祜、布朗、汉等民族。傣族6275人,哈尼族7798人,拉祜族4971人,布朗族1578人。

勐宋乡山坝相间,以山为主。地处横断山脉的南缘地段,山高谷深,河谷交错。地形特点是东西宽、南北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429.5米(为全州、全县的最高点);最低海拔772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15~18℃,多年年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雨季多集中在5~10月。霜期短,多年年平均有霜日20天,多年日照量1782~2023小时。主要风景名胜有:

勐宋古茶区位于勐宋乡境内,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那卡等村寨。勐宋古茶区内有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州境内最高的山峰,山坡四周分布着大量成片的古茶树群落,最大的一株古茶树,直径达1.8米,高约30米。

勐宋古茶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卡古茶,面积300多亩。那卡茶可以与班章茶、南糯山茶媲美。那卡,是个拉祜族村寨,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那卡古茶叶片较小,像中、小叶茶,香气悠长,有兰花韵味。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进贡车里宣慰。据说缅甸王曾喝过那卡竹筒茶。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曾一度停产,1981年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为发掘、弘扬民族茶文化,深入到那卡茶区,将那卡竹筒茶重新制作、扬名。那卡竹筒茶兰香中带有竹香,韵味独特,唯那卡独有。

勐宋古茶区内,还有野生型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生长于勐宋乡曼松寨的山林中。树龄1000余年。树高13.4米,主干直径0.35米。叶形椭圆,色深绿,叶面平整、光滑、油亮。叶长15厘米,宽4.6厘米,叶脉7~8对,叶缘锯齿多分布于叶尖,叶片呈下垂状着生。

滑竹梁子山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5米,坐落于勐宋乡境内,地跨蚌龙、曼吕、蚌冈、大安、三迈5个村委会,方圆27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州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山上居住着拉祜、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习惯。

从前,滑竹梁子生长着成片粗如酒杯、竹节长而光滑的稀有野竹,当地人称滑竹,因此而得名。滑竹梁子的植被主要是散生成片的刺竹和常绿阔叶乔木,半坡上分布着大量成片的古茶树群落,面积2000亩,最大的一株古茶树,直径达1.8米,高约30米。山顶平坦处埋有一块水泥方柱(三角点标石),作为该山最高点的测量标志。山顶四周森林茂密,古树成群,形成一道独特而美观的景致。

多雨的夏季或寒冷的冬晨,山下的浓雾会翻滚着弥漫其间,山如雾海中的孤岛;天高云淡之时,站在山顶眺望四野,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登上西双版纳之巅,可以观云动、赏雾海、浴山风、游竹林、眺远山、览佳木、品民风民俗,是一个远足登山、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

曼迈缅寺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曼迈村边,距乡政府500米,占地面积295平方米,1960年毁于火灾后重建,并搬迁现址,原旧址在现今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四方形底基,屋体由14根圆柱支撑,屋体正中设有佛像1座。所有柱梁用红色金粉绘画着各种花纹,屋顶边角均有种兽型站立,佛寺旁建住房一幢,以供僧侣居住,佛寺雕刻工艺精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糯有石洞糯有,干笋,座落在糯有村得名,位蚌冈村驻地东北,石灰岩溶洞,洞深60米,洞口高1.5米。

仙人洞位于曼吕村驻地西北,洞深13米,洞口直径5米,石灰岩溶洞。

落水洞因河水在此落入暗洞得名,位于蚌冈村驻地东南,洞呈月牙形,可容纳200人。

学堂 | 第14堂课:滑竹梁子在哪里?那里的普洱茶怎么样?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普洱茶春茶的采摘次数,详情请查阅《学堂|第十三堂课:普洱茶春茶可以采几次?》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介绍西双版纳海拔最高的茶山“滑竹梁子”。

滑竹梁子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宋乡境内,因生长着壮硕、竹节光滑较为独特的滑竹,当地人称野竹,而得名。

其海拔最高处为2429米,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站在滑竹梁子上,可将位于勐海的7座茶山全部看到。

滑竹梁子地跨了蚌龙、曼吕、蚌冈、大安、三迈这5个村委会,囊括了周围72平方公里。因勐海勐宋3800多亩的古茶园都围绕着滑竹梁子生长,所以勐海勐宋的茶也可以称为“滑竹梁子茶”。

勐海勐宋的11片古茶园围绕在滑竹梁子的北边、南边、东南边和中间,地形较为复杂。其中那卡、大曼吕在北边;保塘、大安在中间;曼西凉、南本老寨和新寨、三迈在东南边;曼方、曼迈、和边寨在南边。除了上面的11片古茶园在滑竹梁子的地界,还有坝檬的两三千亩的古茶园也在滑竹梁子的南面。

坝檬分为老寨和新寨,老寨是哈尼族寨、新寨是拉祜族寨,寨中只有极少的古茶树生长。

大面积的茶园则生长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因此这片古茶园也被称为“滑竹梁子大茶园”,是真正生长在国有林中的古茶树。

滑竹梁子山腰的海拔在1600—1950米,与村寨的距离徒步快的话需要1个多小时,慢的话需要2个小时左右,古茶树便大量生长在这里。

几乎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汲取阳光雨露,自然生长的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厚,香气物质含量较高。

所制成的茶品,冲泡后,茶汤自然浓甜,入心脾;茶汤鲜爽,茶香高扬馥郁;能够从茶汤中喝到非常纯净之感;甜而鲜爽,山野韵味浓强持久;咽下细软香甜茶汤,喉韵清甜开阔;还有喜人冰糖甜韵,甜凉入肺腑。

喝完滑竹梁子的茶,浑身清凉舒爽,这便是来自版纳屋脊的自然茶味。下一讲和大家介绍具备哪些口感要素,才算是好生茶?

寻茶问源:遗爱·攸乐山_攸乐古茶山的茶怎么样?


千百年来,不管是历史怎样的改革变迁,孔明兴茶,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的崇高地位,一直被传颂着。每年,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用于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据《普洱府志》记载:“六大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这就是古六大茶山的由来。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隶属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其山东西长75公里左右,南北宽50公里左右。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毫米。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古茶树与林木混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古茶园土壤主要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攸乐山古茶园的辉煌。

攸乐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基诺族过去称作攸乐人。一千年前,攸乐人便在小黑江两岸种茶。攸乐古茶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明朝中期,攸乐山古茶园就已经超过四千亩,至今在龙帕村和巴来村留下的两千多亩古茶树,树围多半超过100cm。清代攸乐山有茶园上万亩,20多个茶寨都产茶。甚至远销印度和欧洲。

六大茶山的衰败,以及1940年的民族抗暴起义,战乱留下了深深的烙痕。就像它最原始的美一样,攸乐山的发展也是缓慢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它最原始的美。几经沧桑,发展至今,古茶树与基诺人已然深深相连。古茶树树势苍老,寄生植物很多,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基诺语称茶为“啦博”,意为赖以生存的芽叶。“凉拌茶”“烤茶”是基诺族一直保持的传统饮茶方式。

攸乐茶和易武相近,耐泡度高,金黄透亮的茶汤,入口厚滑,苦显,略涩,却又甜滑细腻,茶汤饱满,茶性较烈。苦涩很快化开,甘甜满满,生津感十分强烈,口腔里似泉涌般跳动。

攸乐茶香气高扬,其香极好,嗅到,亦能品到。攸乐,似遗世之爱。我一直企图从中找寻历史的底蕴,找寻文化的载体。只到茶汤入口。最好的,不是史书,不是文物,不是当地人的记忆,而是这杯茶汤。嗖的一下,当真从中品到您想要的韵味。她的香,道说着无数的深厚,无数的眷恋。

寻茶问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_南糯山拔玛老寨的茶怎么样?


行走茶山之时,出名的茶寨,有特定的一个茶味,和既定的一个印象。拔玛老寨是整个南糯山古树茶村寨的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寨子,归属石头老寨,这里生长的古树茶,更是整个南糯山顶级茶品的代表!拔玛老寨的茶产量更是很少,但优点明显。产量很少,不形成商品化,所以茶品大多限于玩家收藏,市面不多。

拔玛,在爱伲族的语言中是大茶树的意思。拔玛老寨,位于具有1700多年植茶悠久历史的著名古茶区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海拔1600多米。认知中的南糯山,是一座山系,其实也是一个村,隶属于格朗和乡的一个村,村中每个寨子都有古茶园。从山脚一路经过南糯山古茶寨——姑娘寨,石头寨,拔玛老寨,半坡老寨。其中,拔玛老寨,半坡老寨,石头寨知名度最高古茶树,树龄在200年-800年左右。

山路间古树成林,山上泻下溪流,无上清凉的氛围。茶地里,各种野果,也成熟啦,爬山采茶累了来一个,解渴又解馋。一路上,遇到的都是采茶忙碌的身影,茶香的季节,全家齐上阵,全家老小齐上阵。各有各的活,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农家孩子早当家。南糯山,每年都会来几趟,遇到天气好的时候,是非常舒心的,从喧嚣的城市逃离这,环境好,空气好,享受着满满的负氧离子。身心都舒畅许多。

走得太快,穿过原始森林,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百年古茶树生长地,群树环绕,遮光蔽荫。茶树树根之间距离足有两米,而分枝繁茂程度却可以把茶树紧密相连。站在茶树边,头顶有一把天然蔽荫伞。而远看,连片生长的茶树,像是海中波涛,层叠之时,却是满眼新绿,这样一片古茶树密集生长,还孕育出茶王树的土地,需要非常多的养分供给,和漫长时间的沉淀。

南糯山茶树属于大叶种茶树,叶片较长。选料南糯山制作茶叶,鲜叶光泽饱满,干茶也能感受到乌润感。黑亮紧结的条索,甜味足。山野韵强,杯底香较好,苦涩弱,回甘快、时间长。品后整个口腔清香的感觉,嘴巴回香。最大的特点是用盖碗闷上2分钟,依然不会太苦。

有茶友形容拔玛茶“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石头寨则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在幽雅醇厚之中尽显南糯茶富丽甜柔的感性之美和凤尾竹摇曳出来的爽飒之气,当然还有一种南糯山特有的畅快迭宕之致。

滑竹梁子(保塘老寨)古树茶区


滑竹梁子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部的勐海县勐宋乡,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最高之山,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颠”。

从保塘沿山路走五公里,就到了坝檬。坝檬分新寨和老寨。老寨是哈尼族寨子,新寨是拉祜族寨子,两寨隔山沟对望。在坝檬背后,就是号称“西双版纳屋脊”的滑竹梁子。

从寨子到古茶园要走三个小时山路,一路都在爬坡,穿过密密麻麻的森林才能抵达。滑竹梁子古树茶是保塘4个寨子,蚌龙3个寨子,还有坝檬,共8个寨子茶园的一个总称,是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三种民族居住地。

站在滑竹梁子上,可俯瞰勐海七座茶山,坝檬老寨和新寨周围分布有零零散散的古茶树,最壮阔的古茶园在滑竹梁子的半山腰上,人们习惯把这片茶园成为滑竹梁子大茶园。古树茶园海拔在1650m-2100m之间,各寨茶园连成一片,茶园面广,古茶树高大久远,具有代表性的保塘1号和2号古树茶基围达200cm和190cm。

滑竹梁子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气候,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古树茶园林、草构成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茶树无病虫灾害,不需用药防治,中耕施肥等管理。

高海拔,是滑竹梁子茶在茶界叱咤风云的原因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就厚实,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内质饱满。

真正的滑竹梁子茶,很大一部分被勐海本地茶商收走,品质很高,滋味鲜爽馥郁,香气高扬,甜味弥漫,喝过一次就让人惦记。

滑竹梁子生长有大片粗如酒杯,竹节长而光滑的野竹,不像人工栽培的龙竹、甜竹般成丛,而是遍地散生,较集中连片的竹林约有20余亩,当地人称“滑竹”,山依滑竹而得名。滑竹梁子山坝相连、梯田碧绿、村寨错落,是登山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采风的好地方。

滑竹梁子古树茶是保塘四个寨子,蚌龙三个寨子,还有坝檬,共8个寨子茶园的一个总称,是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三种民族居住地。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气候。

其中坝檬古树春茶。作为高海拔茶,本茶特具清凉品性,水路活而汤质细,饮之甘饴清爽,前三泡味道较清,略有劲感,其后味道加重,主要表现在苦感之上,回甘迅,生津绵密,勐宋茶较涩,此茶闷泡亦有明显涩感,但都能很快化开,留而不滞,余味悠长。本茶杯度香气浓馨,显示出丰富的内质和涵养。高山厚土之茶,后期潜力无可限量。

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


弯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深处丁家寨,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贡茶第一村,弯弓白茶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5.00公里,距离镇30.00公里,国土面积0.29平方公里,海拔1396.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弯弓即属于丁家寨,又与丁家寨分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弯弓茶园与丁家寨茶园是完全不同的古茶园,但又同时属于丁家寨茶农所拥有。从丁家寨到弯弓,骑摩托车要一小时,再走一小时的山路。骑摩托车的那段路只能过一辆摩托车,非常陡斜的山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非常难走。只有当地人,习惯了才骑得去。走路的那段就只能人走,连摩托也走不了。

“这路,正经是鬼难走了。”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造就了浓郁的花蜜香,茶叶条索黑亮、香气持久。汤色浓稠,香气饱满、不张扬。入口后纯、厚、滑、甘、甜。韵味悠长。原始森林中树龄大,生态环境好。条索粗壮,芽叶显毫。

弯弓古树普洱茶饼茶外形圆润,松紧适度,条索紧结油亮。茶汤金黄中泛微绿,油润而有光泽。第一泡茶汤入口,无苦无涩,生津满满,甘甜袭来。第二泡,苦味渐显,内质丰富,汤感浓厚。

慢慢品饮,慢慢喜悦。不太苦,一丁点涩。苦在茶汤滑下去的2秒左右消散,转而甘甜异常。慢慢感受茶汤之后,口腔中满满的变化,甘甜如泉涌,柔甜而不腻人。

花香浓郁,蜜香明显,香不仅仅可以嗅到,还能品到,齿颊留香,余韵悠长。香得彻底,由始至终!香得浓郁,越泡越香!弯弓茶冠绝易武。从洗茶开始,古韵蜜香就萦绕在你的味蕾,让你不仅仅吞咽的是茶汤,还有身心的轻松和愉悦。

春茶行丨勐宋,版纳之巅,终将一鸣惊人。


在普洱茶的历史中,旧有古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攸乐,今有新六大茶山班章、景迈、易武、冰岛、布朗、南糯。这些著名的山头早已被茶人所熟知,地位似乎不可撼动。

但在云南这片盛产普洱的土地上,其实还有许多未知的、陌生的、隐秘的山头,实力不可小觑。它们身居白云深处,如同一位隐世的高人,等待人们去发现,为普洱世界奉献一缕别样茶香!这其中,就有版纳屋脊——勐宋。

版纳之巅勐宋

勐宋位于勐海县勐宋乡,海拔2425米,是西双版纳境内海拔最高的山,被誉为版纳之巅。它处于版纳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

每到清晨,山雾像飘浮不定的轻烟,一缕一缕地从山腰随风飘出,游走在竹林和茶树间。偶尔能望见一两个行走在山路上的采茶人,却因一阵清风又隐于雾中,再难寻觅,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一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风景绝佳处,自有好茶生

多雨的夏季和寒冷的冬晨,勐宋山下弥雾会翻滚漫山而上,高峻的山峰立于茫茫大雾之中,仿佛是一座混沌世界中的孤岛,望不见山、望不见野,弥雾包围下的勐宋,似乎晃晃荡荡,堕身于充满神秘和虚幻的仙境一般。阵阵山风使树摇枝晃,一片呼呼之声。如若步出树林,山风扑面而来,帽飞衣舞,令人无法睁眼。

天高云淡之时,站在山上眺望四野,群山会显得又低又矮,让人产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勐宋因茶而出名。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作为西双版纳的第一高峰,出产的茶叶也是第一流的。山上的野生古茶树分布广泛,山顶附近海拔约2350米处也有几棵大型野生茶树生长;而古树茶园位于勐宋的半山腰,海拔在1600米至1950米之间,古茶园里的林、草、苔藓等附生植物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的生态系统。

勐宋山由坝檬、蚌龙、曼西良,南本老寨,保塘旧寨、保塘老寨、大曼吕、那卡等多民族寨子组成。各寨茶园连成一片,密林中的古茶树树形高大,其中最大的一棵古茶树树干分三杈,树高10多米,基部树围2.55米,基部干径约0.8米,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仍傲然挺拔,年年吐新芽。

这些古老的乔木植物在山里已经生长了数百年,陪伴它们的除了身上的苔藓、地衣、石斛等寄生植物,还有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布朗族、拉祜族和哈尼族山民,这些人既依赖于古茶树但又改变了古茶树。时至今日,已经分不清楚是先有老寨子还是先有古茶园,这两者已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了。

好茶藏深山,自有慧眼识

与老班章这种普洱茶“老腊肉”不同,勐宋在普洱茶界可谓新起的“小鲜肉”。老的自有老的风韵,而新的也自然有新的感觉。

颇有气势,恰如其茶。

勐宋的茶,并不像听上去那么有柔情,反而有几分霸道的气韵。茶饼压制圆润大气,条索长而肥硕,不少芽头更是肥大,银白显毫。就算不闻山高,只品其味,也能感受其山野之气势:刚劲,霸道。

首次注水,注水间香气高扬;茶汤明黄清透,入口滋味浓烈,苦感袭来,随后口腔有涩感,回甘相对有点缓。公道杯挂浓烈香气。

茶汤入口,滋味比前两泡更加厚重,苦涩更显,随着苦感缓缓化开,回甘开始逐渐占据口腔及喉咙。茶汤明透度不减,苦涩感加重,苦稍强于涩,均可化开;

回甘虽慢,但是比前几泡更加强烈且持久;公道杯底香气犹存;猛烈的茶气已经有所显现。

接下来的几泡口感比较稳定,滋味浓烈,香气突出,回甘缓缓而来,但持续较久,口腔及喉咙间都一直有甜感。滋味浓烈,香气突出,回甘缓缓而来,但持续较久,口腔及喉咙间都一直有甜感。

如果你喜爱高山,也爱品茶,想必会爱上这勐宋,爱它那与生俱来的高洁清雅,爱它那林下之风的隐秘而伟大,就在那炉温升起之时,根本不必要去刻意感受,口中香茗,鼻间香韵,心去了,身仿佛也去了,去到那广袤的天地之间,古茶山,森林,小溪,瀑布,已知大自然的美好的一面都融入这一刻中。

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自己一人而已,此时,彻底地放开了身心,融入自然,再无一丝隔阂。

探访“世界茶源”之景迈山_景迈山普洱茶怎么样?


普洱市不仅拥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也有澜沧县景迈山1800余年的栽培型万亩古茶园。

截至2013年,国际茶业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近日笔者对普洱市26座古茶山逐一探访,为每位爱茶、爱普洱的人展现“世界茶源”普洱的神秘魅力。

景迈山:茶的传承与突破

说起普洱的茶,自然想到景迈山万亩古茶林。澜沧江畔的景迈山,是中国著名古茶山之一,因这里有种植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目前共有可采古茶面积近1.2万亩。景迈古茶,滋味厚重,茶香浓郁,让每个人味蕾回味无穷。千百年来,“茶”是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信仰。

茶文化千年传承,景迈山用茶与世界对话。2010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悄然启动,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如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等文件。

保护:古茶林的申遗路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介绍,景迈山古茶林目前规划申报的总面积26万余亩,涉及15个古村落,1494户6128人。其中,遗产区面积10余万亩,包含景迈大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糯岗、芒埂、勐本、翁基等10个传统村寨。

保护为先,制定完善法规体系,澜沧县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保护景迈山古茶树和古村落,目前正在修订《澜沧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同时根据申遗和传统村落保护要求,景迈村和芒景村分别制定《景迈村茶叶市场管理公约》《芒景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从村级层面提出管理保护古茶林的具体措施。

景迈山实行“减法”保护措施,成立澜沧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景迈芒景古茶园派出所,县、镇、村三级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引导景迈山居民到遗产区外惠民镇上已规划范围内新建住房,逐步减少遗产区的人流和车流,保持遗产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群众经过民主决策,在关键路口自发设立关卡,禁止山外的茶叶、未审批的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

澜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华告诉笔者,该县加大景迈山自然景观保护力度,从县、镇、村三级抽30人为古茶林监测员,建立完善监测系统。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在遗产区范围内从事开山采矿、挖沙取土及可能改变遗产区地形地貌的活动,严禁擅自移栽、砍伐古茶树和古树,严厉查处毁林、盗林等违法行为。在遗产区实施退耕还林990余亩,生态恢复造林500余亩,生态茶园改造3万余亩,划定公益林6.8万余亩。

笔者获悉,自2007年以来,普洱市和澜沧县政府共在惠民旅游小镇、景迈山古茶林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项目上投入近2.8亿元,用于规划编制、环境整治、村落风貌改造、村庄美化、生态恢复等工作。积极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已申请到项目资金3850余万元,翁基、糯岗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传承:茶叶承载的信仰

春茶飘香,一大早,景迈大寨的岩俄帕翻身起床。原始森林采摘回来的古树茶鲜叶,经过一整夜的摊晾萎凋后,是翻炒杀青的好时候。手工杀青、手工揉捻,如此传统制茶,他从长辈传承并坚守如初。几道工序后,茶叶薄薄摊开在阳光下晾晒干燥,景迈山上每个茶农都制作的普洱晒青茶里,都有活生生的阳光和兰花香。

在景迈山,千年传承的不仅仅是手工制茶的古法,更有流淌在每个茶农心中对自然的敬畏。每年4月,景迈山古茶林里,正是春茶繁茂时节,山上的布朗族都要举办“山康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祭茶祖。在芒景村的岩冷山上,布朗族人祭祀茶祖,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景迈山布朗族,一千多年前迁徙至此,以茶树为信仰,传承至今。今年,年过古稀的苏国文仍劳作如常,与茶相守,还在孜孜不倦发扬布朗族的茶文化。他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坚持亲手制作传统晒青茶。千百年来,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传承,近乎原始的布朗族烤茶传统至今保留在村民的日常。如今,茶已经完全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家家种茶,户户饮茶,可谓“无茶不成事”。

“对自然和茶树的信仰和尊重,让景迈山留下满山原始森林、千年古茶园及一个个传统村落。来到景迈山,这片天、地、人合一的古茶园总是令人不禁赞叹。芒景村翁基村民小组,是一个被景迈山原始森林滋养千年的古村寨,环抱在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中,融于山水之间。古寨、古茶,古寺、古柏,一草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说。

“在古寨的露台上拣晒茶叶,在原生态的山林间喝茶谈笑,好不快活。”在外做茶叶生意多年的南海明,每年都要把重要的生意伙伴带到景迈山住上几天。在他看来,被茶香浸润千年的景迈山,更能让客户体验普洱古树茶的魅力。近年来,景迈山古树茶因其原生态的生长模式受到市场的追捧,古树茶价格逐年攀升,不少村民一年茶叶收入可达10余万元。然而,景迈山的茶文化近千年却几乎从未改变。

创新:“茶文化+旅游”的价值

笔者获悉,建在景迈山上的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动发展运营模式,目前已拥有社员228户,茶园1万余亩,年可加工生产销售优质普洱茶310吨,产值3000万元,可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在发展好茶产业的同时,合作社拓展视野、拓宽思路,投资300万元建设茶楼、宾馆和餐厅,实现了茶叶生产、餐饮休闲、旅游度假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成为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

2015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为“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今年,《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了感受春天的10个最佳旅行地,普洱市景迈山名列榜首。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回到古茶飘香的地方。”每到春茶上市,景迈山上游人如织。澜沧古茶公司已连续举办8年的“回家之旅”吸引了2000余海内外茶人。公司每年的“回家之旅”活动,将茶文化和茶山游融合,通过举行祭茶神、制茶体验、古茶盛宴、茶缘会等特色活动,已成为整个普洱茶行业内的新风尚。

始建于1966年的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以景迈山等地古茶树为原料,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凭借优异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澜沧古茶成为普洱茶市场的知名品牌。此外公司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余亩,茶叶初制所9个,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普洱市茶产业龙头企业。今年活动期间,澜沧古茶宣布成立“春億古茶文化基金”,将专注普洱茶文化传承、景迈山古树生态环境养护等问题,唤醒人们对古茶林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助力景迈山古茶林申遗。

目前,景迈山普洱茶文化的旅游名片正名声鹊起。旅游业催生的经济价值,激发了对景迈山茶文化和生态资源保护的自觉。在景迈山,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珍视千百年的古树茶、生态优美的原始森林、古朴的村落风貌,随着景迈山的游客和茶人越来越多,当地群众更能理解原生态所带来的价值。

笔者得知,为了规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普洱市加强景迈山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提升改造,严格控制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外观,对新建房屋整体包木和更换挂瓦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已供应木材、挂瓦,统一制作与古朴民居风貌相近的木桶套,给太阳能热水器“穿衣戴帽”,让其与周边环境风貌一致。景迈、芒景两个村新建房屋227户,提升改造341户。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族文化传承点、观景台、指示标识牌、遗产区简介牌等旅游服务设施。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寻茶问源:山之巅,水之遥_勐宋滑竹梁子坝檬寨的茶怎么样?》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