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易武普洱茶 武易山普洱茶 云南易武普洱茶

易武普洱茶。

弯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深处丁家寨,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贡茶第一村,弯弓白茶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5.00公里,距离镇30.00公里,国土面积0.29平方公里,海拔1396.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弯弓即属于丁家寨,又与丁家寨分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弯弓茶园与丁家寨茶园是完全不同的古茶园,但又同时属于丁家寨茶农所拥有。从丁家寨到弯弓,骑摩托车要一小时,再走一小时的山路。骑摩托车的那段路只能过一辆摩托车,非常陡斜的山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非常难走。只有当地人,习惯了才骑得去。走路的那段就只能人走,连摩托也走不了。

“这路,正经是鬼难走了。”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造就了浓郁的花蜜香,茶叶条索黑亮、香气持久。汤色浓稠,香气饱满、不张扬。入口后纯、厚、滑、甘、甜。韵味悠长。原始森林中树龄大,生态环境好。条索粗壮,芽叶显毫。

弯弓古树普洱茶饼茶外形圆润,松紧适度,条索紧结油亮。茶汤金黄中泛微绿,油润而有光泽。第一泡茶汤入口,无苦无涩,生津满满,甘甜袭来。第二泡,苦味渐显,内质丰富,汤感浓厚。

慢慢品饮,慢慢喜悦。不太苦,一丁点涩。苦在茶汤滑下去的2秒左右消散,转而甘甜异常。慢慢感受茶汤之后,口腔中满满的变化,甘甜如泉涌,柔甜而不腻人。

花香浓郁,蜜香明显,香不仅仅可以嗅到,还能品到,齿颊留香,余韵悠长。香得彻底,由始至终!香得浓郁,越泡越香!弯弓茶冠绝易武。从洗茶开始,古韵蜜香就萦绕在你的味蕾,让你不仅仅吞咽的是茶汤,还有身心的轻松和愉悦。

小编推荐

寻茶问源:代代相传,匠人手艺_易武曼洒普洱茶怎么样?


曼洒茶山史称曼撒古茶山,现如今隶属于勐腊县易武乡。曼洒茶山曾经“山山有茶树”,古六大茶山中也是榜上有名之辈。但遗留下来的古茶树却便不多,集中分布在丁家寨、刮风寨等地。今天要说的曼洒,却不是这个曼撒。

曼洒自然村,隶属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2.00公里,距离镇19.00公里,国土面积2.32平方公里,海拔74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

曼洒寨与现在的丁家寨仅隔着一条沟,据茶农介绍,他们早先居住地就是现在丁家寨的位置。1984年搬下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丁家寨人是后来搬上去的。

曼洒的茶农都是丁家寨搬下去的,茶园其实就是丁家寨茶园。顺山而下,趟过沟壑,翻到另一面山上,就是茶园。每每回想起来,满满的怀念。深山老林的野韵,小桥流水的寂静,耳畔是虫鸣鸟叫的悦耳,远处传来流水的叮咚,嗅到的是满满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曼洒的茶,让无数人惦念,曼洒的茶树,却让人怜惜。不够多,不够高大,也不够吸引人。有部分曾被断头的古茶树,也有生长了几百年,仍旧看上去不够粗壮、不够高大的古茶树。就这样坚挺的生长在陡峭的斜坡上,向着阳光,数着岁月。就好比刮风寨,她们都是边境飘摇的女子,身形单薄却内心坚强,用她们独有的风韵,迷倒无数人。

在曼洒,就好像置身蒸笼,喝茶比吃饭都显得重要。无论你走到哪一家,饭桌上即便摆着大盆的鸡汤,抑或是山毛野菜汤,主人最先捧来的,一定是大缸的茶水。还请千万别拒绝,那可是主人对您最真心的关爱。

易武曼洒,干茶条索紧结,略显细小,这是易武茶的特点。古法石磨压制,饼面匀整,色泽墨绿油亮,叶被绒毛,芽头显。里外一口料,稍有黄片。

中号盖碗,投茶7克。滚水入碗,醒茶一遍。

茶汤呈金黄色、透亮油润。

茶汤入口,柔而润,汤质饱满,糯滑,细润。甜来的快,生津不错,回甘也好。茶汤有香,但略显的短了些,回香也是有的。

曼洒的茶,甜甜的,柔柔的,糯糯的,香香的。她的涩,也是好的,因为这些涩使得生津很不错,既润喉,又解渴。她的甘甜,是满满的,是打心窝里发出来的,既细润,又清爽。

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


近年名山茶风靡一时,以古六大茶山之易武为例,因其价值与价格一路走高,引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充斥市场,不少消费者、爱好者受骗有之,茫然有之,不知如何辨析真假。

喝易武茶若干年,近几年更亲临易武茶山收料,有些许心得体会,愿与易武爱好者分享交流。

业界向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列为普洱茶“至柔”之典型代表。是因其特点显著,为市场所公认。从最基本的三点入手,可辨析易武茶之真实性。

其一,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比较顺口)

其二,回甘之后是否清甜。(清甜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久泡之后甜韵仍存。(冲泡约十几二十道仍显甜韵)。“易武为后”的美誉,笔者有另外一层理解:易武茶刚开始入口表现绵柔,但后劲足,久泡仍有甜韵。如此独特茶性,无可比拟。

如有以上三点的综合特性(缺一不可),几可判定其为真正的易武茶。其独特茶性,乃其所处生长环境的气候、海拨、土壤、水份、生态条件等所决定,无可复制。

冒充易武茶、且较易混淆的是毗邻易武茶区的江城茶和尚勇茶。但其特点再类似,也很难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综合的特性,更逞论其它茶区的茶了。

江城茶口感与香气更为薄弱,耐泡度差,后劲不足。尚勇茶与之相比更为不足。时有江城茶与勐宋茶拼配,其后劲与甜韵仍与真正易武茶有较明显的偏差。

欲更好地辨析真伪,还是要多喝,多比较,多交流。

弯弓,易武茶区中的极品普洱


弯弓古树茶条索粗壮,松紧适度,叶片长,芽头肥壮显毫,叶底肥嫩厚实。汤色金黄透亮,蜜香馥郁,香气层次感明显,微苦,但瞬间转化开;几泡之后,茶汤清香浓郁伴山野之香,茶汤香甜如蜜、入口细腻饱满,滋味醇厚,茶气柔而刚,汤质感很好,韵味悠长,生津强烈,水路细腻,喉韵绵延悠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叶底肥厚活力,油润而显光泽。

弯弓古树茶以其独特的茶质及特殊的香气独自成韵,带有独特的原始森林气息。

由于茶树树龄极大,有着不可替代的醇和度,堪称易武茶中的极品,是至柔至美的好茶。弯弓古树茶茶香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的山野芳香,即便弯弓茶的价格高昂,还是在众多的普洱茶中,独树一帜,备受欢迎。

易武茶区素有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的说法,这里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弯弓古树属于易武“七村八寨”中的丁家寨,从丁家寨到弯弓,要骑摩托车一个多小时,在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这里终年四季如春,雨水充沛,终年人烟稀少,少了世俗喧哗,古茶树在原始森林中自由生长,旷野粗放,最大限度保证了弯弓古树原生态品质。

古茶树生长在1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由于海拔高,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而逐步减少,从而使茶叶的苦涩味减轻,茶叶中的氨基酸和芳香物随之不断上升。

据史志考证,弯弓的繁荣还要早于老曼撒,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就有少数民族在此种茶,弯弓茶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茶树品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朝咸丰年以来,弯弓曾有千家寨之称,有四百多户人家,人口很多,曾是易武茶山最兴旺的大寨子。弯弓大寨分为汉族寨、回族寨,回族寨盖有清真寺,汉族寨盖有关帝庙。弯弓的关帝庙是六大茶山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画栋、飞檐点金,当时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虽然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是依然可以从遗址上看出当年庙宇的雄伟。

弯弓衰败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瘴疠流行;二说是民族械斗,由于挫伤太重,以至于在民国时期也未能复兴起来。弯弓古茶园破坏较为严重,烧毁太多,现已看不到成片的茶林,从而也增加了茶叶的采摘难度,即便是到达茶山,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翻山越岭的去选择茶树。零星小片的居多,分布在生态极好的原始森林里,呈一大片的很少,不像麻黑、落水洞有连成片的大面积古茶园。

采摘这里的每一片茶叶必须得战胜蚊虫、战胜寂寞、战胜劳累,翻越遮天蔽日的森林,跨过瘴气叠生的弯弓河,再驾驶摩托冒着生命危险在湿滑的林间小道上穿梭,最后才能将这一点点大山精华呈在茶客的眼前。

弯弓茶不似班章的狂猛,不似临沧的阴柔,是一种深沉悠远的古韵,把你带入飘渺的境地,让你通体清透,心灵随之澄碧。

弯弓的茶现如今全部属于丁家寨瑶族人的。相同的人种,不同的是茶地和茶。也就是说弯弓茶和丁家寨茶都是属于丁家寨的人,不同是两个地方的茶,生态不同,茶质也不同,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采摘和售卖过程中,两个地方的茶都是分开卖的。丁家寨的人都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大家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和名声,定了规矩,禁止喷农药,施化肥,一旦被发现,那家人就被禁止卖茶,

弯弓大寨的古树茶把易武重重叠叠的云雾、直冲云霄的古树幽韵都藏于内质,想那参天古树,历经着千百年的寒潮、风雷、霹雳,欣赏着亘古不变的雾霭、流岚、虹霓。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美丽。

普洱茶品鉴|易武古树茶园普洱茶怎么样?


今天要品鉴的是一款河北茶友寄来的,标明为云南易武古树茶园的样。从外观上看,这款茶应该是有点年份了。易武茶如果保存得当,又有年份,那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茶,只是要寻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理想的易武茶也确属不易。我们就来看看这款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金红色,茶汤香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木香味。香气比较明显、浓郁,挂杯香也比较明显,稍稍的有一点仓味。

第二泡

茶汤入口后微苦,微涩,苦化的比较快。回甘显,但不强,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前1/3处,舌下也有一点回甘。

第三泡

茶味不算特别的饱满,稍有水味。口腔中回甘的范围有所扩大,舌下也有生津的感觉。

第四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水路细、软,比较润滑,只是浓稠度稍显稀薄了一些。

第五泡

闷30秒出汤,茶味下降的速度太快,水味已经比较明显了。茶气依旧没有明显的感受,回甘倒是有所加强,苦涩味仍然不明显。

观叶底

此茶用料的级别比较低,七级茶和黄片占绝大多数。应该是夏茶所制,树龄也不会大,基本为近20年种的茶。

结论:

此茶的特性符合易武茶的特点,与描述相符,但用料比较粗糙,作为一款口粮茶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此茶应该在高温高湿地区存储过,还好,仓味不重。

“易武正山”普洱茶


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茶”只是划定茶原料的来源范围,不是以来自所划定范围的原料制作的成品茶。笔者认为,标注该字样者,不只是个“冒牌”问题,而且是个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欺诈问题。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

清乾隆末期至嘉庆初期有了茶庄以后,原先的茶贸中心在象明倚邦时,倚邦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销售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销售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这五山甚至其以外的它山之茶。为了区分倚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倚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称为“倚邦正山茶”。到清光绪至民国期间,“古六大茶山”的茶贸中心由原来的倚邦转移到易武。易武的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五山及其以外的它山之茶。

为了区分易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称为“易武正山茶”。但当时的“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只限于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而且曾有古茶树的高山上土生土长的茶叶。因而“易武正山茶”仅包括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曾有古茶树的高山范围土生土长的茶叶。而该乡境内茶胶八队以下包括纳么田村委到茶胶一队范围,海拔千米以下地域生长的茶,其品质与前者相差较大,虽属于易武乡境内所生产的茶,但不该属于“易武正山茶”。而从异地收购到易武加工的茶,更不该属于“易武茶”和“易武正山茶”。因为两种茶叶的品质有明显的差别。

历经繁华兴旺,不忘易武弯弓


说到易武茶,很多人都会觉得,恩,有点柔。真的只是有点柔么?

今天就要给大家推荐一款带有山野气息的普洱茶—易武弯弓。

易武名山众多,论易武好茶当属弯弓、薄荷塘、一扇磨为最。这三个寨子因为自然环境好,开发时间晚,植被覆盖高使得茶叶的品质超出其他易武产区。

每一片易武弯弓茶,都来之不易。

采摘这里的每一匹茶叶必须得战胜蚊虫、战胜寂寞、战胜劳累,翻越遮天蔽日的森林,跨过瘴气叠生的弯弓河,再驾驶摩托冒着生命危险在湿滑的林间小道上穿梭,最后才能将这一点点大山精华呈在茶商的眼前。

更无奈的是这密实的大山中并不是处处都有茶,必须再翻一个山梁才能找到另一片较为集中的茶园。

看似淡泊的易武弯弓,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清咸丰年以前,漫撒山村密集,人口过万,弯弓大寨和曼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兴旺的两个寨子,仅从弯弓大寨关帝庙的残垣断壁就可以预想当年的繁华。后来,弯弓大寨逐渐衰落,渐渐淡出茶人的视线。

100年的沉寂,让这片茶树躲过最疯狂的抢采,留住了那悠远的古韵。

泡一杯易武弯弓,品昨日的故事,聆听今日的茶香,何尝不是与古人对话呢?

弯弓茶汤色金黄璀璨,柔和,滋味粘稠饱满,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持久,喉韵绵延悠长,是普洱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易武初印象


辞别了梅子姐和杨哥,离开老彝寨,我准备前往此行第二站--易武镇。如果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那么易武应该是所有普洱茶人的第一站。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

从江城出发,只需沿着218省道向南行驶135公里就可以到达易武。由此估计,江城到易武的直线距离远远少于135公里。实际上,普洱茶圈备受追捧的天门山、张家湾、丁家寨、一扇磨、薄荷塘等等,距离江城只有几十公里。

但江城属于普洱市,易武则只是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下属的一个镇。从江城到易武,并没有直达的客车。但从江城到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客车,会经过易武岔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易武大丫口。从大丫口到易武街上还有大约5公里左右的路程。

我乘坐早上9点40的客车,到达站点是易武岔路。仍然是弯弯曲曲的二级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下坡。不过还好,天气并不特别炎热。

易武在北纬22度,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已处于热带。但得益于超过1000米的海拔、又是多雨的季节,加上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因而局部气候并没有令人闷热难耐。

一路上是典型的傣族建筑、大大小小的茶叶初制所、茶农家屋顶上标配的玻璃晒棚,以及路边不时出现的一片片茶园。

除此之外,还有成片的橡胶林。实际上,整个易武地区,甚至整个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面积排第一位,其次才是茶叶。

统计数据显示,易武的茶叶面积是4万多亩,橡胶面积是10万余亩。对应的,整个西双版纳州,茶叶面积130余万亩,橡胶面积则超过450万亩。

从江城到易武岔路,正常行驶只需要三个半小时。但客车行驶途中,不时有乘客上下,中途还会停车休息吃饭等等,又会耽搁许多时间。

由北向南,我们陆续经过前往天门山、丁家寨、薄荷塘、弯弓以及象明乡的岔路,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一个叫曼腊的村子。

恰好这时易武的朋友刘遥发来信息,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刚到曼腊,他说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易武了。

时间掐得真准!两点钟客车到达易武岔路,我刚下车,准备去拍一张“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牌坊的照片,刘遥开着车从牌坊那边出来,停靠路边,给我打电话。

我和刘遥也是第一次见面,互相打了招呼,算是认识了。

从岔路到镇上不到五公里的路程,不时看到各种名称的茶厂和初制所,有我已经听说过的大品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茶农的房子几乎都是一栋栋的小楼,就像山间别墅,还有不少正在建设。不得不说,普洱茶原料价格年年走高,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拥有茶园的茶农。

房子除了满足居住,还要兼具制茶的功能。每一栋茶农的房子都是一个小型的初制所,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的系列工具和设施一应俱全。

很快就要到达易武镇上,刘遥给我简单说了接下来要去走访的地方。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

“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角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关于易武,关于更大范围的古六大茶山,来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和资料了。做易武茶,是明年春茶季的事情了。这次,我只是想来实地走走。哪怕只是走马观花,哪怕只是在易武街头走一走,此行的目的便已达到。

书上记录的那些百年前的风云往事此时似乎更加清晰,而那些熟悉的地名就近在咫尺。书本与现实的差距,又将带给我什么?

心里不觉充满期待......

著名普洱茶重镇——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易武为解放前的镇越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在此设置版纳易武政府,管辖易武、易田、曼洛、曼洒、曼乃、曼黑、曼腊七个乡。易武乡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云南“普洱大叶茶种”。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全乡拥有茶叶面积41045亩,橡胶种植面积92532亩,咖啡面积195亩。境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矿、铁矿、铜矿、岩石矿等。易武古镇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大多为人工矮化过的老茶树,树形并不很高大。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易武普洱茶特点易武普洱茶汤色非常好看,明黄透亮;味道,甘,甜,好的易武茶不应该有涩的味道或者新茶时候有很轻微的涩味,水柔,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入口后各种味道马上散开使得人心旷神怡。易武香气足,透出一种甘香味,花果香味道。易武生茶中算是较多较滑的茶,虽然跟最滑的生茶比还差很远,但是易武茶的特点就是好在这一点。陈放后,有的人说陈放后的易武没意思,本来已经不算浓郁,再放放会没味,其实陈放后的生易武,如果原料好,味道并不会很淡,尤其如果完全纯易武一种料配的茶,如果原料很不错的话,出来的茶韵是很好的。

易武普洱茶的特点


易武茶太多,有好的,有差的,各地方都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也都有一些基本的共性。有些共性很广泛,有些共性区域性就强一些,所以讲特点只好把这些大致都有的共性整合起来。因此易武理论上的典型特征其实是各优点的总合,只要是正宗的易武茶总能找到部分符合的特征。

易武特点为:柔中带刚。

香气。普通茶新做的茶干茶不显香,待茶体干燥后香气逐渐显露,水分稳定后香气清淡细幽。好茶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更好的茶出果胶,甚至能闻到淡淡的类似酸臭的味道,泡茶在盖碗顶部聚集,稍淡之后显出一种粘性持久的异香。新茶的清香3年内明显,之后转淡,5年基本消失,但是甜香依然。5年后逐步出现向圆润的甜熟果香发展。根据茶个体转化的快慢不同,大致在3-4年的时侯有个转化期,茶体香气淡薄,汤似乎变寡,有水味。6年之后茶明显变得好喝,各方面品饮愉悦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8-10年的时候干仓存放遇到第二个转化期,陈味刚出但是味道不好,有药味,汤再次变得稍微薄。10年之后再次踏上上升趋势,汤水圆润厚滑,陈香明显,15年左右非常好喝。20年左右茶气开始向下走,陈味越发迷人。30年内喝都尚好,当然最终发展是走向无味。

口感。柔滑绵长。甜度普遍较高,低苦涩,涩主要集中在舌面,也分布到舌两侧。低刺激,饮茶后口腔较为纯净。大部分易武茶不带喉韵,个别有喉韵但不及班章下得深,也不及班章明显。生态好的茶新茶即有凉气感,汤感醇厚。生津尚可,有但不猛烈。

易武——普洱茶的故乡


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清人阮福1825年撰写和《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日易武”。

鉴于史料对六大茶山名称说法不一,西双版纳州政府曾经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后,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一书中认定六大茶山分别为:易武、倚邦、基诺、曼洒、曼庄和革登。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乡,现存古茶园约6000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渐以易武山为主。

易武是普洱茶交易的次中心,“茶马古道”源远流长,与普洱茶相生相伴,唐朝已具雏形,宋、元相继拓展延伸,明、清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普洱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的多条通道,土刊出钱,民众出力,历时六年铺建易武至思茅全长211公里、宽1.52米的茶马驿道,全为青石板铺成。这条驿道的重新铺建,促进了易武茶业的发展,商品贸易的繁荣,巩固了易武仅次于普洱的茶叶贸易和留校散中心地位。1970年4月12日居民不慎引发特大火灾,昔日人丁兴旺,商贾云留校的茶山古镇一半成为废墟,如今仍然保存着茶案碑、印有马蹄印的石铺街道、陈旧的茶庄商铺、残留的茶马驿道等古镇遗迹,记录了易武兴盛发展的历史。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易武寻茶记|丛林深处薄荷塘


常常会想: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大扺要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就像是钟爱普洱茶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深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最深处,去探访国有林的古茶园,最好不过的自然是易武茶山的薄荷塘古茶园。

相约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相期在这个时季,深入探访易武山国有林中的古茶园。将近上午十点钟,摩托车声轰鸣作响,门前来了三辆山地越野摩托车,我们一行今天将要骑乘摩托车前往探访薄荷塘古茶园。90后的小伙子卢禄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前头带路,另一个小伙子刘承骑着摩托车带着马博峰紧随其后,陈晓雷骑着摩托车带着董董姑娘殿后,一行六人上路直奔目的地薄荷塘古茶园。

车出易武镇,右转下山沿着214省道奔向江城方向。高山之巅的易武镇位于白云之上,头顶阳光明媚,眼前青山滴翠。摩托车一路飞驰下行,车过高山寨,仿佛转瞬之间就驶入了云雾之间。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头顶上笼罩的尽是云雾弥漫,不见了半尺晴天。冷风森森深入骨髓,果然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转眼间就从夏季进入了秋天。

穿越橡胶树林,就进入了易武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界,保护区在路边上竖立的碑和埋在地下的地桩,都在无言的宣誓和捍卫自己的领地。一界两旁,景象大不相同。一边是葳蕤茂盛的原始森林,另一边则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林地。

摩托车驶入热带雨林中的小路上,再次感受到了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进入阴凉的雨林间的剧烈变化,又一次有了穿越季节的深刻感受。作为北回归线附近全世界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理应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由此,保护区内留存下来的古茶园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后的纽带,天赋茶以自然之味,那是茶人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

坐上摩托车继续在山巅上森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右手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左边经历了雨季滋养的野草斜生出来,一个躲避不及,抽打在脸上,生疼。二十分钟过后,总算是扺达了摩托车所能够到达的路的尽头。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被唤作大平掌。举目四望,平坦的地方并不大,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为了防晒起见,车上盖着树枝野草。

就在我四下打量的时候,陈晓雷笑着说:“从这里开始就算作是薄荷塘了,但真正的古茶园却在山谷里,只有走下去了。”已经行至此地,断不可能中途返回,于是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路下行。山半腰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薄荷塘古茶园,欢迎您的到来。茶园内无茶主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茶园。当手脚并用的一行人下到谷底,穿越一片野生的芭蕉林,一座简易的棚屋出现在众人面前,沐浴在阳光下。陈晓雷叫了一声:“到了,到了,这就是薄荷塘古茶园了。”听到这句话,之前所有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钟,趁着正午大好的阳光,一行人先行进入薄荷塘古茶园四下探看。这片茶园面积并不十分大,但总有一些古茶树与众不同。主人十分有心,将那些树干围径粗壮的古茶树,抑或是树干高耸的高杆茶树,全部都一一编号,命名为一类古茶树,总数共计有50多棵,每年春茶的产量不足100公斤,却历来十分抢手,是所有热爱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其余的茶树全都算作是薄荷塘的二类茶树,价值不匪,能够喝到也非常不容易。

检看测量薄荷塘茶园中的一类茶树,大多数茶树的围径都在五六十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编号为1号古茶树,树干基部的围径接近1.4米,离地数十厘米处分出三枝,分枝的围径也将近70厘米。目测树高在12米左右,称得上是薄荷塘茶树王。抽样测量1号茶树的定型叶,仍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大叶种。

逡巡在薄荷塘古茶园中,心也为之沉醉。无意间回首,董董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间隙,在她的脸庞上映衬出柔和的色彩。薄荷塘古茶树的花开得异常灿烂,朵大洁白,就连花蕾也十分饱满。说话的功夫,天色忽然黯淡了下来,原来是这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加之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并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四下寻觅,终于在一棵茶树上找到了一个柔嫩的芽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先是苦感十足,而后苦感化开,一种清凉的甜感弥漫在整个口腔里,回甘隽永持久,山野气韵强烈,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令人心动不已。

在薄荷塘茶园里逡巡徘徊良久,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方才想起已经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回到茶园入口处的棚屋里,旁边专门搭建了一座亭子,想来是专门供人休憩的地方。同行的卢?采下一片芭蕉叶,用山上引下的溪水清洗干净,铺在桌上,就成了最天然绿色环保的桌布。双肩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馒头、咸菜,早已经饿坏了的众人大快朵颐,真正的野餐美味。喝茶闲聊时,卢?提到:早些年,这个地方并不叫薄荷塘,而是唤作草果地,那是主人家赖此为生的活计。直到后来,这里的茶声名鹊起之后,薄荷塘的名字才广为流传。而主人家依然如故,仍然称这片茶园作草果地。

最为普洱茶友钟爱的这片薄荷塘古茶园,也有人称为下薄荷塘,盖因其处在谷底的缘故。属于同一村寨的四户人家所有,这四户人家共同管理,共同销售,短短几年的光景,搭上了国有林普洱茶大热的市况,都过上了好生活。

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要赶回易武镇上的我们一行人,不敢再作耽搁,起身往回走。正是应了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近乎垂直陡峭的山坡,弯弯曲曲的小径,气喘如牛的寻茶人手脚并用往上爬。回到山顶大平掌,看到摩托车的时候,感觉全身无力,坐在一旁休息。山风凛冽,冷风习习,顿时再次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摩托车一路狂奔下山,出热带雨林,穿橡胶林,再次回到了大路上。当摩托车终于可以在大路上平稳行驶的时候,心里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寻茶的过程,有过阳光明媚的喜悦,有过阴雨连绵的忧伤。就像是寻茶薄荷塘,有过长久等待后的夙愿得偿,有过好茶难觅的失落与惆怅。收获也好,错失也罢,在这脚步匆匆的寻茶之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才是爱茶人的终极梦想。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寻茶问源:冠绝易武,艳压群芳_易武弯弓普洱茶怎么样?》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易武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