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十里花茶 一杯花茶 泡一杯花茶

十里花茶。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道出了古老、神奇、美丽的勐库茶文化风情。

走进“群湖拥翠、浪影松涛”的云南双江的勐库镇,既是为了寻访大叶种茶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为了探究这个因茶而生、因茶而昌盛的沧桑古镇农耕文化史中悠远而美丽的篇章。

勐库镇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为帮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当地人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马鞍山称为东半山,将河西的帮马山称为西半山。茫茫云海深处,8000多户拉祜族、傣族、布朗族、佤族、彝族、汉族人家,在这块称之为“茶祖居住的地方”,世代以种茶为生。依偎着这云蒸雾绕,瑰丽绝伦的莽莽林海,崇山峻岭,让生命和生机盎然的古茶园,共同弹奏着和谐的岁月乐章。

来到公弄大寨,完全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自然奇境,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似乎融合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房前屋后、寨里寨外,处处有树、处处有茶,人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相依相随同度岁月风雨。布朗族古称濮人,濮人是最早进入帮马山采集狩猎的族群,他们最先发现帮马山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最新采集帮马山野生茶食用,最早将帮马山野生茶引为家种。

走进勐库古老的茶山,到处是布满苔衣的古茶树和其他树木,形成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植物园。原始森林与古茶林一样的古老,一样的苍劲。公弄1950年以前已是勐库颇有名气的产茶大寨,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都曾将公弄定为勐库大叶种茶的培育基地,云南省10多个县及省外许多茶区都有从公弄引去的茶种、茶苗。

勐库大雪山万亩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原始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世世代代都依托着茶山繁衍生息。各民族制茶、饮茶的习惯和方法各具特色。当地人以茶待客、迎亲、送礼,以茶祭祖、奉神、驱邪。时光交替、岁月轮转,孕育了烧茶、烤茶、擂茶、糟茶、竹筒茶的厚重饮茶文化。

冰岛古茶园,位于勐库大雪山中下部的公弄村和冰岛村,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1984年,勐库大叶种茶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位排云南大叶种榜首。中国茶界专家认定:“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双江(勐勐)过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统治,冰岛傣族村民种的茶园相当于是土司的私庄茶园。冰岛茶在清光绪年以前已经声名远播,为后来勐库茶享誉国内外起了极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冰岛,曾经的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明清时期勐勐的茶种培育基地,现已转变成为国家的茶叶良种培育基地,引种基地。冰岛茶经过几百年的培育优选,现已成为中国大叶种茶的最佳品牌。

冰岛茶声誉很高,市场畅销,价格在当地为最高,要买到还不容易。近年,河南、广东、香港的不少茶商为了买到真正的冰岛茶,年年都亲赴冰岛村收茶。韩国人对冰岛茶追捧入迷,每年春茶刚发芽,就进村驻守,当茶农采茶时便站在树下等着收鲜叶。

历史上,勐库茶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从马背上运出大山,畅销滇西南各个茶市。古远的茶马道虽已沉寂,而现代化交通手段带来的茶叶贸易却更加繁荣昌盛。

勐库如今已拥有茶园面积近8万亩,占全镇总人口89%的村民成为茶农。“建起新别墅,买进高档车,供出大学生,茶叶带来好日子。”勐库人如是说。走在勐库,茶叶加工厂、茶叶商号林立,一片又一片的茶叶在茶农手里愉快翻飞,一块又一块的勐库茶饼,彰显出茶农富裕的厚度,更丈量出茶农奔小康的高度。(原标题:古茶·古镇·新生活)

cy316.Com精选阅读

那陈酽暖润的老树圆茶,喝上一杯香醇温厚!


如果普洱熟茶的价值仅仅是它独特的保健作用,那也就只是药物了。熟茶吸引人们的,还在于那令人捉摸不透的滋味。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两个词是:陈酽、暖润,而在此基调下又变幻无穷,而老树圆茶就是这样一款陈酽、暖润十足,变幻无穷令人一喝再喝的熟茶产品。

与老树圆茶的第一次相遇,并不惊艳,反而有种口感上的抵触。第一口,总是很能感受到“陈旧”与“药味”,一时难以接受。但如果愿意与她再一次深入地对话,就会感受到从身到心的一种畅顺,慢慢的,你会爱上熟茶。

老树圆茶,红宝石般的色泽,晶莹,弥漫着山林野木的自然气息,似摊晒野葛的幽幽药韵,吸一口,甜甜的,又感受到巧克力般的顺滑,山野气韵,通体活络……

老树圆茶,通透,浸染着池水中的荷花幽香,又能捕捉到山野中的生菌馥郁,抿一口,纱纱的,有一种奶昔般的柔软,空谷幽林,闲情逸境……

对于老树圆茶的偏爱,或许就是在看过不断变得红艳透亮的汁水,尝过万千变化滋味,感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和气定神闲的淡定后,逐年增加的好感。这不是短暂的迷恋,而是持久的欣赏,甚至是沉沦的痴醉,仿似初遇时羞涩、生怯的少女,历经社会、家庭的磨砺与升华,最终生成淡然、通明、祥和的脾性,成为一本让人想要不断解读的故事书。从来佳茗似佳人,信矣。

这千百般的滋味,让品者无限遐想、释怀,而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喝了并不会影响睡眠。对于当代绝大部分为生活为理想奔忙的人们,华灯初上之时,才是他们交流情谊的时间。一杯醇酽的老树圆茶,在解乏、解腻的同时,亲朋之间的情谊,也如满腹温热、全身通透的感觉一样,通达、顺畅。

如何冲泡这一杯古树茶?


春意已落尽,夏日款款来。

静等一杯好茶,闻着茶香,喝着清醇的茶汤,心情也能很快地放松下来。

迅速的生津回甘,喉韵甘甜,更是能让人在夏日里内心平静,心外生香。

因此,笔者在这个月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清泉般滋味的古树普洱茶。

冲泡古树普洱生茶,笔者还是建议用瓷质盖碗冲泡。

陶瓷的密度比较高,能最忠实地还原古树茶的清新滋味。

这一次,我们用力隐山堂的双线盖碗冲泡。

带有玻璃晶体光泽的草木灰釉色,雨过天晴之后的霁青色勾线,让这款盖碗已经成为我们夏日泡茶的首选。

取茶6克。

茶饼通常前一两泡都还没泡开,所以滋味比较淡,三泡四泡才渐入佳境。

投茶。

用沸水冲泡。

也有人说,普洱茶新茶可以用90℃水冲泡,这样不会伤茶。

不过笔者一直觉得,饼茶还是最适合用沸水冲泡,有助于醒茶,把茶香和滋味都给激发出来。

出汤。

看着公道杯中涌动而入的茶汤,已经有一种山间溪流的泉水感了。

前四道茶汤不用闷泡,即可出汤就好。

这一期的茶品,来自无量山产区。茶品的滋味特点就是入口苦涩度不高,口感清澈甘冽。

冲泡起来,每一泡的滋味都非常均衡,稳定性比较高。

即使是新手,冲泡也很容易上手。

一入口,汤感柔润,一股甘爽的滋味及喉,带有一种山野韵味。

茶汤落喉,回甘好,生津亦佳。

细闻茶香,蜜香纯正。

冲泡了七八泡之后,茶汤的滋味依旧非常协调。

第一次喝到这茶,就给人带来一种甘泉般的感觉。

喝过几泡茶之后,口腔里也还依然留有清冽的滋味。

回味持久。

希望这古树茶,也能给你带来夏日清泉般的感觉。

“泡好”一杯茶,比泡“好茶”一杯重要_技巧


泡茶看似简单的过程是有很多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品饮到某人泡出的一泡好茶,享受之余不禁崇敬有加。

而有的人摩拳擦掌想往泡茶台上一坐,却总会被人无情地拉住,顺便再附上一句:“求你了,别把茶毁了。”一时间各种悲愤交加,却始料未及每次和朋友诉苦的时候,太多人表示“我们同病相怜”!

其实仔细分析,其中也是有逻辑的,只是一些细节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泡茶有哪些小诀窍!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

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

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单说普洱茶,不同的普洱冲泡水温都不一样,像班章、易武这样滋味醇厚的古树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释放;冲泡熟茶的水温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后还需要“淋壶”,保持壶温不降,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强、汤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独芽茶,冲泡水温可以适当降低。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啦!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

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哪几泡茶是精华?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一杯一世界,如何品鉴古树普洱茶


普洱茶逐渐走进大家的生活,每个人也都有品鉴的心得。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位茶友,即以所谓的“霸气”作为品鉴标准,可以想见的归到了班章一族,后来又觉得不够过瘾,成为老曼娥的拥趸,问他对别的茶的感受,他都是一句回答:“没味儿。”这当然也是一种品鉴,估计过几年会落到小勐宋去吧,不过这种品鉴,如同用够不够辣来作为美食的评价标准一样,实在是不足为训。

一、初筛

茶的好坏是相对的,价格也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仍然有一些基本的标准,有些茶的确是不能进入品鉴的。从茗寿堂的标准来说,两类茶在第一步就排除在外:一是农残明显的茶,这种就算你有再高的手法,再细腻的品鉴能力,也如同喝农药,不仅煞风景,而且对人体有害。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部分茶这一关是过不去的。即使是古树,也不是百分之百都能过关。第二类是工艺上有明显缺陷的茶,这种茶也是时有碰到,分为多种情况,不细谈。

二、感官

感官分为几个层面

色:这里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能通过眼睛观察的层面。包括干茶、茶汤、叶底的外观等等。原来的国营厂时期对外观比较重视,这也影响到了现在的普洱茶国标体系,其实这些多少是受绿茶影响,反而不科学。当然一般人会喜欢外观匀整,汤色黄亮的茶,但相比较而言,这些不是特别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说,外观体现了做茶的用心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为了外观而牺牲茶质。

香:香也包括不同层面,干茶香、温杯后干茶香、茶汤香、匀杯香、碗盖香、杯底香、叶底香、煮茶香等等。从香型上有花香、果香、

桂香、枣香、樟香、蜜香、梅子香、荷香、兰香、山楂香、冰糖香、甘蔗香等等。不同的香有不同的背景和涵义,这里不细讲。总体来说好的香令人愉悦而不刺激,悠长而非浮躁,应来自茶质本身而非外加。早年受一些不义商家的误导,一些明显不好的味道也被拿来当作茶香宣传,这是不对的。比如麻袋片味、老房梁味、棺材板味等等,听着就已经鸡皮疙瘩落地了,谁敢一试?

味:科学研究已经显示,味道和香气的品鉴是密切相关的,这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上面所说的香气也在品鉴的滋味当中体现,但是也会略有不同。口感比香气更能综合体现茶的特质和层次感。比如味的厚薄和香气强弱不是必然一致的。味道的品鉴亦包括苦、涩、酸、甜和回甘等等。苦涩并不一定是缺陷,甜度也不一定是优势,都需要综合来看。回甘的持久度是重要的参考点之一。

触:触感是指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茶的质感,比如汤的厚、滑、润等等,都可以作为茶的特点来加以肯定。当然这些不一定是茶质的问题,而和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个不详谈。

层次:品鉴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是口感的层次感和饱满度,随着品鉴能力的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这和我们一般追求某种单一刺激的想法并不一致。无论是葡萄酒还是美食,这都是品鉴系统成熟的标志。当然层次感也不是大杂烩的感觉,而是特色明显而不单薄,既有主旋律而又内涵丰富,喝过之后耐人寻味。

这里讲的层次并非来自拼配,茗寿堂茶品都是古树的纯料。有的人会刻意的混淆概念把纯料说成是某棵树,然后认为不可行加以打击。我们讲的纯料是具备同样山场特征,树龄相近的茶。当然我也不反对拼配,如果都是好茶拼配拼配又何妨,不过目前的市场情况恐怕远不是这样。古树纯料是确立山场特征,建立普洱茶地理谱系的重要工作,无论别人怎么说,这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好的茶,纯料当中自有层次,这主要是实生苗(茶籽)栽培的方式带来的,不同的茶籽之间会有差异性,这也是实生苗低树龄茶优于扦插苗台地茶的原因之一。当然不同的采摘等级,树的阴阳等等也会带来变化,所以只要有其山场特征的统一性,没必要分的过细。

变化:变化指的是冲泡过程中的变化,和层次感有关但并不等同。真正的层次感应该是一杯当中体现出来的。层次感好的茶常常会富于变化,有时几泡会有一个境界。但有变化的茶冲泡不一定层次感好。变化的前提是冲泡者的稳定性,如果因为水温和出水时间缺少掌控而产生变化则不在此列。当然变化也只是品鉴的角度之一,有变化不一定就是好,表现比较平稳的茶也不一定不好。

手法的影响:无疑手法会对品鉴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茶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尤其以茶气见长的茶,只要水温够了都会有效果;而香气细腻的茶则对手法有一定要求。好的茶在不同的手法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都是正面的效果。比如茗寿堂的“寻梅”,冷水泡出来更有一种奇特之香,这也为我们品鉴提供了乐趣。

普洱茶“味最酽”拥有最佳健康价值


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味最酽”,酽到可以入药的健康价值就被发现了。

普洱茶健康价值的发现,是从消食暖胃开始的。明末,学者方以智已在其《物理小识》中明确写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藩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写道,贾宝玉等人准备夜里私自开宴庆祝生日,正好碰上来查夜的林之孝家的,贾宝玉谎称自己没睡是“因吃了面怕停住食”。于是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林之孝家的回答实际上是很到位的。曹雪芹过世两年后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刊印,他在著作中从药性的观点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所以,清·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是满族的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建立清王朝成为统治阶层后,养尊处优下生活更加奢华;二是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人们大鱼大肉吃多了自然需要消食。普洱茶除了品饮价值外,还因具有性温、善解油腻之功效而成为王公贵族们的标配。

那时清宫中以饮用普洱茶为时尚,有的用来泡饮,有的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是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多饮普洱茶更是对身体大有裨益。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以至普洱茶在当时能誉满京城。直到晚清时期,清宫中仍保留着品饮普洱茶的风尚。曾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达八年之久的宫女,在清朝灭亡出宫后,回忆说:“老太后进屋后躺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胃能解油腻。”从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健康价值一直为清宫所看重。

民国时期,梁实秋有一篇经典的散文叫《喝茶》。谈到普洱茶时,梁实秋说:“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

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1995年曾在《壹周刊》上发表过一篇

冬日来临,这一杯易武熟茶,谁解其中味?


勐海味、澜沧味、易武味?关于味道的描述,总是极具诗意,而又抽象迷离。味道天生具有记忆功能,却又难以精准定义。

味道是什么?

科学的解释:食物对口腔内的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数字化的描述: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滋味,人仅需1.5-4.0ms,比视觉到达的速度更快。

呈味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会有味感。但凡饮料,轻易便可调动所有的知觉系统。熟茶的诞生,是个偶然性的必然事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早已不仅仅只是科学逻辑。

提起熟茶,耳熟能详的,自是初始的勐海味,而后又有澜沧味。论及易武味,大约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便是一山一味,生茶的山野气韵、蜜甜花香,香高难言。

易武熟茶,轻易无法到达的远方

易武熟茶,这概念陌生而遥远,却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易武没有熟茶?易武只是没有现代普洱(熟茶)的精制加工工艺。

新中国时期,易武的传统制茶,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没有规模化的渥堆发酵、没有制程上的严格品控形成的稳定的口感质量。囿于地理限制和政策因素,建国后的易武,一直保持传统作坊式的生产经营,熟茶难成体系,也不为世人所知。

往前翻开易武熟茶的历史,是岁月铸就的荣光。

乾利贞、宋聘、杨聘、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这些响当当的名号,系出易武,古六山所在。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年代截止1956年前的茶,也就是清朝到解放前这一样段时间老普洱字号出产的茶。易武熟茶,是制茶饮茶之人,轻易无法到达的终点,也是起点。这一方土地,所铸就的经典和传奇,岁月自会为它加冕。

易武熟茶,最好的味道是原料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饮为食先,好的原料才会有好的味道!易武茶的先天优越性毋庸置疑。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地方。好的原料才经得起折腾。雨露多,温湿度的控制极为不易。高海拔地区的山间小气候反复无常,渥堆、翻堆的过程,稍不留意,烧芯或者烂堆的事便时有发生。大叶种丰富的内含物,易武山林土壤多样化的有机质,在长时间的精心看护下,裂变重生。浓亮清透的茶汤,温润远方枯燥的秋冬。

易武产区原料,在发酵后更显丰韵醇润。原野花蜜的韵味,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陈厚浓郁。入口柔和、汤感厚实沉蓄、韵致足而持久,易武茶的“柔中带刚”,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日益鲜明。

只有岁月,才堆得起厚重。

易武熟茶,木质香雅何须言

香高难言,约略是易武茶区特性的普遍性共识。

嗅觉与味觉密不可分,未饮其味先嗅其香。微生物参与作用下的小分子,溶于一杯清浅茶汤,四处散逸,轻易的调动你的感知。

熟茶的味道,清苦不再,所沉淀下来的温和几何?勐海味复杂多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澜沧味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飘忽隐逸。而熟茶的易武味,清晰可辨,浅淡鲜明,那是木质本味,木本其香。

木香浑然天成,却有迹可循。古六山的茶树,高大的乔木群生。易武茶的采制,不求嫩度,却要鲜爽带梗。梗之为物,枝茎正直,物质堆积输送之所。虽粗壮不起眼,却最为实用耐用。茶梗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转移到叶芽中,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去粗取精,往往去掉的恰是精华。恰是这梗中的革质,木本的气性,柔韧厚实。

果木香、白木香、檀木香、樟香、沉香……木质的香气总是更舒适、更愉悦、不愿类比、山林自然的气息。

茶者,人间草木。茶味人生,历经岁月磨练,开始磨练岁月。

熟茶的温暖,是割舍不掉的岁月沉积,时光雕琢。记忆沉淀,杯中况味,滋润着尘埃满地,不再冰霜。越陈越醇厚,时间看得见转化。

如何尝出你手上的那一杯是古树茶呢?如何辨别古树茶真假?


古树茶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茶山之上,树龄一般超过300年,海拔较高,无人为因素,环境原始生态。且植株高大,树干高、根系多,主干及枝干明显,植株稀疏,产量低,不易采摘。

在辨别古树茶方面,很多人都存在着误区,往往根据叶底的大小厚薄来判断,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其实,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市场常有人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说到底,辨别古树茶,还是要通过口腔品饮、身体感受来辨别。

一、香韵

此为鉴别古树茶的重要关键之一。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和土壤环境不同,摄取的养分也不同,香韵更是千差万别,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蜜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蜜香韵,刚柔并济的完美茶性。

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就是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将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完美呈现的,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

二、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当您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慢慢就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即可领略。新茶客会很难品出。

三、茶汤

古树茶茶汤多为金黄色,色泽通透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的关键二。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显著,回甘生津既快又足,苦涩平和,化开速度快,活性足,持久性均能达20-30分钟持续性:8-12泡后茶性依然稳定,后期陈香转化速度快,收藏价值较高。台地茶如果内质不足,茶汤表现就会淡薄,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对比尝试。

四、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五、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苦涩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台地茶仅能吸收的浅层土壤里碱性加强,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根据这两点原因可以告诉大家,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还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这些均为错误观点,苦涩是原性,也可说成是茶的缺点;再教大家一招实用的鉴别方法,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还在,这就是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六、喉韵

喉韵是鉴别古树茶的关键之三。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这种喉韵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但如果要收藏,这还不够,还得看茶体现出的两性:持续性,稳定性。

七、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茶的耐泡度。生茶的投茶量一般是8克,精确称重,泡法标准,使用器皿至少是瓷器盖碗,玻璃公道杯,厚胎品茶瓷杯,泡茶时采用矿泉水,水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小沸腾的状态,一般我们采取电磁炉或光波炉烧水,可以保持持续沸腾,每泡开汤时间10秒即可,冲水下去时不直冲,而应顺盖碗边缘均匀环绕慢慢加水,然后10秒左右后出汤,这样的泡法您就能客观能鉴别出每一泡汤水中的持续度。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上述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到达于此。相比较,普通台地茶的耐泡度会比古树茶略差,6泡后滋味会明显淡化。古树茶一般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通过持续性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丰富,才有存放价值。

一杯普洱熟茶的自白


一杯普洱熟茶的自白:如果你爱过红酒,那你更应该爱我

当傍晚太阳的温柔光线将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园染成金黄色之时,在遥远中国的南方高山上,一片名叫“茶”的叶子才刚刚苏醒。迷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同样诞生于土地上的柔和醇香的液体,饱含了两种不同情调的生命原汁。

当人们都渴望行走在浪漫之都、不夜之城,无限向往着塞纳河畔的文明与艺术,我,一杯普洱熟茶,还只是静静的安居一隅,在世界上最早饮用茶的国度,在云南的澜沧江畔,等待世人的注目与发现。酒,性味甘醇,后劲绵长;茶,入口淡然,回甘悠远,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葡萄酒的爱好者们不惜一掷千金来收藏佳酿,喜爱我的茶客们则不远千里翻山越岭,只为找到最本真的味道。我与红酒,各自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只要你的舌尖与我们碰撞在一起,奇妙的化学感官旅程立时开启!

观色,闻香,小啜,让液体在舌尖溶动,感觉其味道及层次的细腻变化。含一小口茶,深吸一口气,让茶汤由舌尖延伸到舌根、喉部,口感的饱满、厚薄,香气的变化和回味是如此丰富饱满。只要你曾经靠近我,就会知道,我其实比红酒有更多可供鉴赏的维度。同样的晶莹剔透,同样的红浓明亮,是美玉还是玛瑙,在芊芊素手中把玩?从千年的文明中继承而来,在新时期的创新中逆势而出,如果你们爱过红酒,那你们更应该爱我!种植,采摘,初制,发酵,等待——我是经过了天地培育和人类智慧酝酿的造物。

在时光中等待,感受每一次相遇的变化,从青涩到成熟,你可以与我一同变老。以一种高贵的文化带来更有东方味道的生活价值,以文化背后的神奇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我,搭建起中国式的人与天地生命连接的通途。红酒,它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我——普洱熟茶,才刚刚开始。等待你发现,等待你爱上,等待你我构成这世上最美丽的相遇!

正确喝一杯普洱生茶


想喝懂普洱生茶,需要经过这七步:

01.看茶

成熟的制作工艺稳定,制成的饼茶外形均衡统一,薄厚外缘规整紧实。

自从有了静电除尘的机器,普洱茶卫生当今正规厂家的产品中不会出现其它杂物,而04年以前静电除尘的机器还未大量应用,老茶的杂质靠人工筛选,可能会在饼茶中出现杂质的现象。

色泽区别生熟茶,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

条索松散→结实单薄→壮硕发干→油润

02.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查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

03.闻干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04.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调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只是要买到这样的茶叶恐怕也很难。

05.开汤观色

熟茶红褐色,全发酵的产物。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

色泽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06.开汤品气味

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

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07.开汤品味道

苦涩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

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

回味无→短暂→持久

一杯普洱茶的力量


改变了口感习惯,改变了身体习惯

十年前,普洱茶带着“能喝的古董”这诱人的概念大行其道,那时,绝大多数不知道普洱为何物的人会问:这是茶吗?这能喝吗?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口中,观念中普洱茶与龙井、铁观音、大红袍太不一样了。

普洱茶俨然成为一只从彩云之南飞来的凤凰,强力跻身成为各地茶叶市场的主角;在以生活品质闻名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出现了强调慢生活的普洱会馆,住在北京老胡同里的老爷爷感叹地说,喝了十几年的茉莉花茶好像也入不了口了,只有普洱老茶是自己的最爱。

一杯普洱改变了生活

众多茶龄只有四五年但自称“资深”的普洱茶友深切体会到,普洱茶仿佛就是一剂“毒药”,喝上了就放不下,喝高了就下不来。

那种存在于普洱茶骨子里、本质里的那种变化——神奇莫测的变化让他们欲罢不能。那份情缘浓的化不了。

于是,普洱茶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事业、幸福甚至于爱情和普洱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普洱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普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喝茶、找茶、识茶、论茶、藏茶,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行为,“香、甜、醇、厚、气”是他们辩论的焦点;

班章、冰岛、昔归、麻黑、刮风寨,这些深藏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寨名称成为他们口中的热词;

为了探寻心中的好茶,他们长途跋涉出现在各个名山名寨;于是,普洱还成为一个媒介,茶会、论坛、博客、微博、QQ群,无数的普洱客形成了无数的圈子,把身边的、相隔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联通在一起。

一杯普洱改变了心态

茶是宁静的,心是狂热的;茶是平淡的,心是充实的。

某茶友也许是数十万茶友中的普通一人,从喝第一口普洱到现在大概有八九年了。

从一片一片、一提一提再到如今一件一件存茶,普洱茶几乎占据了原本宽敞的家的角角落落,找茶喝茶聊茶现在已经成为他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说,就是这样不起眼的茶,占据了他这几年大部分的休闲时光,也放弃更多的心爱之物,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却收获了别样的快意。如果有人告诉你,喝普洱茶会提示幸福指数,信吗?其他人不一定,普洱茶迷一定信。

一杯普洱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普洱茶迷告诉你,终于喝到了梦想多年的宋聘号是一种幸福,终于找到了思念多年的一饼“大白菜”是一种幸福,终于绕过了千百道山弯出现在老班章村买回了一公斤毛茶是一种幸福,终于懂得人茶俱老是一种幸福。

小小的一点点收获都会极大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喝普洱茶的人比别人更容易感受幸福,触摸幸福。

如何泡好一杯熟茶


简单的泡茶,在茶杯中注入热水,很多不会喝茶的人都会,但要泡好一壶茶,将一款茶的色、香、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喝茶的人也不一定会。如果对一款茶足够了解,其实,泡好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泡好一壶茶,贵在相知。要泡好一款普洱茶,冲泡之前必须明白这款茶的原料、工艺、年份这三个问题,原料的老嫩程度如何?是生茶还是熟茶?是新茶还是老茶?

如何泡好不同特性的熟茶?

1.新熟茶

醒茶时,水温要高,用沸水冲泡以去除杂味,洗茶1-2次后冲泡饮用,正式泡饮时要略降低水温,可回到90℃。出汤速度要快,避免苦涩味和汤色不正。

2.老熟茶

3到5年的老熟茶,可以转化为不同的风味,10年以上的老熟茶更是风味无穷。冲泡老熟茶时要求水温越高越好,用100℃的沸水冲泡为宜,醒茶一般要醒两道。

3.金芽 宫廷级熟普

普洱茶一般采摘的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的云南大叶种茶制作而成,发酵工艺后筛检出来的芽尖或者芽叶,制成品级比较高的熟普,也就是金芽和宫廷熟普。因为芽叶细嫩,水温可控制在85℃—95℃之间,醒茶醒一道;此类熟普耐泡度相对其他普洱要低一点,冲饮时控制好水温,可以增加其耐泡度,也可避免苦涩味较重的情况出现。

4.茶化石 老茶头

①老茶头是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后,有的因果胶丰富而黏在一起的茶疙瘩,茶化石是更小一些的茶块,捡出来后通过精细加工而成。

②老茶头和碎银子耐泡度都极高,可用高温冲泡,醒茶一道两道皆可,非常适合秋冬季节煮饮,也可以先泡再煮。

5.简单又好操作的普洱茶泡法(生茶熟茶通用)

①用开水把泡茶的盖碗或者紫砂壶以及公道杯、喝茶的茶杯等茶具温洗一遍。

②用茶则或者茶夹取茶放入盖碗或者紫砂壶等泡茶器具中。一般按100毫升水比8克茶的比列,一般盖碗大概就是100ml了,投茶量要掌握好。

③高冲注水,让茶叶翻滚、旋转。然后迅速出汤,这是第一泡醒茶水要倒掉。

④继续注水,提壶注水拉高水线,让茶汤香气高扬;沿着杯壁缓慢注水让茶汤绵滑柔软。

⑤把公道杯里的茶倒入品茗杯,细细品饮。

学会泡茶,泡好茶,更好的感受熟茶的醇香甘甜与稠滑温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其性,品其味,得其真。

如何科学地冲泡一杯茶


茶即使最流行的饮料之一,也是修身养性的载体。马上到长假了,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终于能静下来,放慢身心,休闲地品上壶好茶了。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要依各种茶的内质和加工特点,以充分发挥出待泡茶的品质潜力,并与茶具和冲泡技术完美结合,遵守规律,掌握茶水比例、水温和合理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品饮热的纯红茶,宜用细化瓷壶或杯,若配以茶盘,更显得温馨而有情趣;红茶的香气和滋味会因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能用净水器过滤软水性质的自来水,对于要冲泡出一壶香气袭人沁人心味最合适不过的了。

泡好一壶茶,一要掌握好茶与水的比例,茶叶盒用水量配比应酌情而定,一般以1比50为宜,冲泡时先三分之一的水,少顷冲至七八成满就行;还要因人而异,如劳动者可泡上一杯浓茶汤,如脑力或无嗜茶习惯的可少放些茶叶;二是泡茶水温的掌握,泡茶水温的高低是泡好一杯茶之关键,温高则茶叶熟发黄而色香味形皆全无。总之,茶叶粗老沸水直泡,高档细嫩红茶用90水冲泡就行;三是掌握泡茶时间,时间过短茶汤淡而无味,太短则汤浓色深香淡薄,研究证明茶叶的浸出物依次是维生素、氨基酸和咖啡碱,且3分钟最佳,再长则多酚类物质浸出而使茶汤呈苦涩味。

冲泡续水;因茶叶有效成分浸出时间不同,50%在首次冲泡浸出,30%第二次冲泡折出,第三次约10%,尔后只是呈色物质为主了;而红茶的红碎茶,因揉捻切细充分,一次冲泡就使茶汁基本浸出,这也就是袋泡红碎茶常只泡一次的原因。

优质红茶鉴别的重要感官指标是沿茶杯有茶汤金圈,颜色越艳品质越好,“冷后浑”是指茶汤温度降至16以下时出现的浑浊现象,这是茶汤内含丰富,比例协调的标志。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十里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