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图:柏联庄园

发布时间 : 2019-12-10
乌龙茶原产地 柏联普洱茶 普洱茶的产地

乌龙茶原产地。

1、地利的优势,是原产地窖藏的第一标准。

地利的优势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历史悠久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个自然资源必须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稳定性极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这个自然资源中,茶树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苛的要求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缺一不可;三是种植茶树与制作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极易诱发特殊微生物的积聚,因为微生物有演化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使这些特殊微生物菌群成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专属微生物。其实,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啤酒专属的微生物有啤酒酵母菌,面包专属的微生物有面包酵母菌等等,同样,普洱茶在长期的生物发酵过程中也自然形成专属微生物。

专属微生物的形成与繁殖离不开地利优势。就云南茶叶产地而言,按照上述严苛标准衡量,能够达到原产地窖藏条件的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参照云南景迈山的地利优势去考察衡量

2、原产地窖藏是对普洱茶庄园一个功能补充,使之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是否具有庄园模式是第二个标准

仅有一个地利优势还不够,还需要茶山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各自独立,又“相近或相邻”,目的是确保三个部分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其实是与欧洲一些著名酒庄的庄园模式相同或类似,是未来普洱茶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云南普洱茶庄园属于庄园模式之一,2008年,云南柏联集团收购已有4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在景迈山建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洱茶庄园,正式开启了云南营洱茶产业的园模式,搭建起符合现代文明的普洱茶产业升级版新体系。

3、“窖”的科学功能布局是原产地客藏的第三个标准

原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存茶”,或者一个仓储的概念。首先存在功能区域的科学布局,体现“窖”的专业属性。以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专业茶窖为例,采用四进式功能布局: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样品陈列等):二进为辅助发酵区,也称过渡区(含一次更衣区域,专业发酵用水处理区域、茶叶过渡区域等)。

其中,茶叶十过渡区域面积较大,四周墙壁由窨泥覆盖,属于密闭空间。这个区域的主要功能是窖泥内寄宿的微生物在接触茶叶后产生多次“聚量反应”,将特殊微生物侵入普洱茶“肌体”,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口。

需要提示的是“聚量反应”除了场地面积有一定要求外,还有足够量的茶叶与过渡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要求,少量的茶和微生物空气含量浓度不足是很难形成“聚量反应”的;三进为核心发酵区,由一个个密闭的发酵室组成。每个发酵室的温度与湿度采用智能设备控制,使已经寄宿进普洱茶的微生物开始加速工作,其主导的工作就是产“酶”—一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

这个区域具有较强的生物科技专业性,不是“港仓”高温高湿的翻版;四进为“酶促发酵”区,是普洱茶后发酵最后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获得最佳品质的关键环节。后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衍生物质,也称小分子化合物,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是后发酵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涉及柏联茶窖的知识产权,这里不便更多提示)。

4、多种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引|入是原产地窖藏的第四个标准。

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传统仓储的简单升级,更多偏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借鉴与使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多种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使原产地窖藏成为普洱茶后发酵的最佳方法。如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在茶窖的设计与实践中,创造了多个符合景迈山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如发酵用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窖泥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送氧与排酸的技术方法、微生物参与发酵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方法、酶促发酵阶段的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方法、发酵过程中应检测的项目与理化指标的设定、微生物杂菌(非有益菌)识别与灭除方法,等等。当然,这方面的专业技术还有很多,是普洱茶后发酵的从传统经验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标准。

小编推荐

柏联银生:生态庄园经济的普洱模式


七月,来到古茶飘香的地方——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的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盈融融绿意的华美画卷:在1.1万亩郁郁葱葱的茶园里,一棵棵茶树吸纳了天地的灵性与悟性,在云雾里舒展着身姿,散发着茶叶淡淡的清香。庄园规划了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茶祖庙、精品酒店八项内容,作为世界第一个普洱茶庄园,它以柏联精品酒店作为依托发展高端定制旅游,创新性地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文化、旅游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提升。

从第一座普洱茶庄园——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到中国第一座畜牧雨林咖啡综合庄园——爱伲庄园,再到银生普洱茶庄园、中国普洱漫崖咖啡庄园、云南斛哥庄园的应运而生,普洱的庄园经济生机勃勃,地域品牌风生水起。

普洱庄园,主打绿色生态

普洱被授予“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称号,享有“云南核心药库”的美誉。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普洱庄园,绿色家园,基调就是绿色生态。

近年来,我市立足特色和优势,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依靠科技支撑、创新驱动、龙头带动、内外联动、品牌撬动,规划建设了帝泊洱生物茶谷、柏联普洱茶庄园、银生普洱茶庄园、爱伲庄园、漫崖咖啡庄园、云南斛哥庄园等一批特色庄园,打造集种植、加工、展示、文化于一体的农商融合、商旅互动的庄园经济,并通过构建从田间到车间、进市场、上餐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绿色资源转换为普惠群众的生态福利,一方面积极打造国家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形成了以茶、咖啡、生物药、橡胶、蚕桑等为主的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特色生物产业,走产业化、品牌化路子;另一方面以发展庄园经济为突破口,对现代茶园和咖啡园实施生态改造,推进精品庄园示范建设,庄园建设按照有基地、有加工、有销售、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庄园,带动茶产业、咖啡产业和生物药业快速发展。”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说。

走进位于思茅区马兰箐基地的银生普洱茶庄园,林木繁茂、空气清新。你可以看到基地里到处都装有摄像头,生态茶园里到处竖着黄色的粘虫板,茶厂使用的锅炉全部用电,十分生态环保。

“建设银生茶庄园的初衷,就是想让全国各地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这里,亲眼看看我们的生态茶园,看看优质的普洱茶是怎样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从鲜叶到茶杯的全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普洱茶。”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荣欣慰地说。

目前,银生普洱茶庄园已经建成有大叶种茶园管理、茶叶初制、茶叶精制、普洱茶发酵、普洱茶压制、茶叶感官审评、茶叶品质检测和茶艺茶道体验和茶叶技术培训,并配备了普洱茶文化、茶山精品酒店和普洱美食餐厅等功能齐备的休闲度假设施。全国各地的茶客们可以在这里观看从采茶、鲜叶处理、初制加工成毛茶,到精制加工,再到压制成普洱茶成品的全过程;远道而来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充分了解普洱茶文化,可以自采自做普洱茶饼,真正体验从鲜叶到茶杯、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态产品。

庄园经济,促进融合发展

“庄园要发展,最关键的是融合,产业上的融合、经济形式上的融合、经营方式的融合,这三点缺一不可。在漫崖咖啡庄园,您能喝到精品咖啡、品到普洱茶,能吃到生态的蔬菜瓜果,更能体验到中医理念的养生项目。这就是庄园经济的融合发展。”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探索出了一条庄园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据介绍,正在创建的“中国普洱漫崖咖啡庄园”是一个集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精深加工、生产销售、科研推广、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精品咖啡庄园。漫崖咖啡庄园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太达村老凤寨旁,环境优雅、土地肥沃。项目2013年开工建设,计划投资5600多万元,新建10000余平方米房屋,实现一园之内科研、生产、仓储、销售、传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聚会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在原计划投资5600多万元建设的“中国普洱漫崖咖啡庄园”项目基础上,新增了生态农庄的建设,并在宁洱县城设了“漫崖金凤凰生态果蔬配送站”,为广大市民提供新鲜的绿色食品。同时公司通过与北京九丰园生态养生公司的合作,引进了大健康养生项目,扩展了庄园休闲养生的功能。漫崖咖啡庄园在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融入生态种植、产品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娱乐餐饮等,以“庄园经济”引领普洱特色生物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打造具有普洱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个个代表普洱模式的普洱茶庄园、咖啡庄园、石斛庄园依托着坚实的绿色生态环境,正从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企业提供)

普洱茶原产地专业窖藏的生物学意义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普洱茶最后的一个加工环节,也是周期最漫长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可以让普洱茶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化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或许,正因为这些因素,普洱茶拥有了中国茶叶特有奇观:独特的存茶大军。

普洱茶在经过了初加工与精制加工后,直至包装的完成,并没有完成最终品质的塑造,尚需一个陈化的过程,即后发酵。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10年、20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因此高档酒自古就有年份之说。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出现的“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习俗,证明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远远超过酒类。普洱茶有“越陈越香”说法,其实就是告诉消费者普洱茶是以陈为尊,而非以鲜为胜的特殊产品。这也是普洱茶与绿茶的主要区别。

其实,普洱茶的后发酵是普洱茶最后的一个加工环节,也是周期最漫长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可以让普洱茶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化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

或许,正因为这些因素,普洱茶拥有了中国茶叶特有奇观:独特的存茶大军。

“存茶”是专指民间将普洱茶通过贮藏方式完成后发酵过程的习惯用语。虽然它没有成为普洱茶的专业用语,但“存茶”两字,却是普洱茶界至今使用最为频繁的非专业用语之一。

一、从仓库到仓储、再到专业贮藏:探寻褐变之迷

普洱茶后发酵就生茶而言,有两个最直接的感观指标:一是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即出现褐变现象,二是冲泡之后茶汤出现的红褐色,当然也包括叶底的褐变程度。因为褐变现象是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是否达到“由生转熟”第一指标。

普洱茶的褐变现象与仓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紧密相连,如广东地区自然环境本身具备高温高湿的特点,使普洱茶在后发酵中具备明显的诱导褐变的优势。因此也就逐渐在普洱茶界形成了共识:广东地区存茶转化效果好于云南普洱茶产地。这样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广东为集散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存茶”大军,二是云南很多普洱茶厂家也将大量货品发往广东进行存储,以期获得更好的后发酵的效果。

其实,就普洱茶产生褐变现象而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解决。那个时候云南发明的“渥堆”方法,可使普洱茶在四五十天中产生褐变,是使茶叶由“生”向“熟”转变,故将这种方法制成的普洱茶称为“熟茶”,是人工快速发酵的产物。但是精明的广东人迅速发现这里存在的问题:人工发酵制成的“熟茶”只解决了一个“熟”的问题,而通过自然发酵解决的是“成熟”的问题,虽然“熟”与“成熟”有相同或相近的涵义,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品质上的差别。这也就使普洱茶后发酵出现了另一个延伸,我们原以为已经完成了发酵过程的“熟茶”,其实也需要后发酵的过程,只是时间比“生茶”大幅缩短而已。缩短的原因是因为“熟茶”在“渥堆”过程中已完成微生物发酵阶段,开始进入“酶促氧化”阶段,这个过程可使“熟茶”的品质向上提升一大步。

因此,广东在历经了从仓库到仓储模式,再到专业贮藏,历经三十多年的探索。这其间包括争议较大的“湿仓茶”“干仓茶”等等的实践,印证了广东地区进行的普洱茶后发酵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但是,围绕普洱茶的后发酵,我们或许还存在很多误解。

一是普洱茶后发酵属于普洱茶“再加工”环节,是对已经具备可以在市场流通的商品(散茶和紧压茶)通过特殊的发酵方法促使其品质有一个新的提升。这种技术或者称为制备方法己属于典型的生物发酵工程范畴。说的更准确一点,这个过程仅凭传统经验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专业实验分析与发酵模型为基础,加上符合生物转化与发酵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的配套与支撑。虽然很多企业在仓储环境中围绕温度与湿度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片面的将工作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做为普洱茶转化的“独门绝技”,其实只满足了普洱茶后发酵产生的褐变条件。至于其它化学成分的演变,包括次级代谢物是怎么出现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至今都搞不清楚。出现了将普洱茶后发酵的技术环节“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比如普洱生茶与熟茶就是两种发酵模型,前者需要微生物的“干预”,后者则直接进入“酶促发酵”过程。其实,普洱茶的后发酵实际已经进入到生物发酵领域的“深水区”。别说在普洱茶界,即使放在其它食品发酵领域,也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科研课题。

二是对微生物菌群“属地性”缺乏了解与误读。这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普洱茶后发酵面临的最大难题。自然界有种特殊现象,即不同地区的微生物,尤其是特殊微生物,都有属地的概念,一旦离开自身属地,要么变异,要么消亡,再由当地的微生物菌群替代。

问题是,微生物寄宿在普洱茶内主要作用就是产“酶”的,“酶”又是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普洱茶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绝大部份属于小分子且具备药用价值)都是“酶促发酵”的产物。因此,不同地区的微生物产的“酶”是有差异的,产生的化合物也不同,这也就直接导致普洱茶后发酵品质的不同。这几年出现了很多“游历”外地多年的普洱茶重新回到云南普洱茶产地“存放”。表面上看是一个偶然现象,其实更是一种新业态的开端。

同时,伴随普洱茶后陈化的回归,普洱茶原产地窖藏这一概念开始登堂入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二、原产地窖藏的生物学优势

普洱茶后发酵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更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云南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上都是在云南普洱茶产地完成的。其采用的方式属于仓储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实现了递次发酵,符合精细发酵的要求,弱点是陈化周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爷爷制茶、孙子卖茶”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历史上出现的很多普洱茶精品,如“号级茶”“印级茶”等都源于这种后发酵模式。

如果我们将原来的后发酵方式视为原产地贮藏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提出的原产地窖藏则是原产地贮藏的升级版,其实质不是单纯的普洱茶后发酵旧模式的回归,而是方法更科学、时间更合理(大幅缩短)、品质优化靶向性明确可控的一套全新的普洱茶后发酵工艺体系,也就是完成普洱茶第三生产环节,实现普洱茶后陈化工厂化生产的过程。

原产地窖藏值得关注的几项生物发酵优势:

1、微生物一致性的特征。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几乎所有的工序都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区域内完成。其发酵的“主力军”一一特殊微生物菌群,具备一致性特征。从茶园到茶厂,再到仓储(后发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欧洲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庄园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即庄园葡萄种植、庄园酒坊酿造与庄园酒窖窖藏发酵“相连与相邻”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形成三个生产环节的“无缝衔接”;二是确保内外微生物的高度一致性,体现产地的“纯正”与“正宗”。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葡萄酒庄园模式。就发酵过程微生物一致性而言,中国一些著名的酒类企业也是如此,如茅台酒、郎酒等,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产地完成的。

2、微生物一致性生物学优势。传统普洱茶产地,尤其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区域内,除了存在植物的多样性外,还生存着多种特殊微生物。很多微生物的繁衍可追溯上亿年,它不仅具有野生性质,同时又是这个独特生态环境中独有的优势菌群。古茶树的成长离不开它的“呵护”,古茶树自然生命的延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隐藏着它的功劳。我们一直想破译古茶树的“长寿基因”,但至今也绕不过这些特殊微生物的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洱茶发酵中,这些特殊微生物所完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由“生”向“熟”的工作,而是催生天然植物活性转化,让大量小分子化合物的衍生与聚合出现,完成普洱茶从“幼小”向“成熟”的转变。这个过程,特殊微生物充当一个“高级操盘手”的角色。

很多品茶专家从一些普洱老茶(三十年以上)中感受到特殊的“茶气”,其实都与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有关,因为这些小分子物质绝大部份属于抗氧化与抗衰老的“药源”物质,在它们进入人体后产生一定程度化学反应,故将这种人体感受称为“茶气”。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感受的“茶气”是一种结果,它的起因除了与“原茶”品质有关外,还与特殊微生物直接相关,因为抗衰老小分子化合物

普洱茶发酵中的几个问题


2012年风靡全球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这样评论中国人:“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所谓转化的灵感,指的正是发酵。

稍微了解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决定普洱茶与其他茶类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一道独特的工序——发酵,正是渥堆引发的发酵才成就了熟普的陈香四溢,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就体验到普洱茶陈化的魅力。

渥堆发酵对于普洱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谜,神奇又神秘。即使是对专业人士来说,也是十分复杂、十分考验能力和经验的,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技术活!熟普的发酵,究竟有什么秘密?今天昆仑说茶就来为茶虫们揭开这其中的秘密!

先说中国的食品发酵

早在“微生物”这一词汇尚未出现的数千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微生物在食品上的运用。中国人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酱、醋、茶的制作都与发酵有关。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发酵作用可以用于提升食物的味道、延长其储存的时间,继而创造性地发明出一系列的发酵工艺与发酵食品:包子,馒头,酒,酱,醋,豆豉,臭豆腐,腐乳,酸菜,酸奶,醪糟等等等等,这些工艺与食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逐渐成为人类伟大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发酵的基本原理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通俗点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现在还可利用动植物细胞和酶以及人工构建的“工程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在食品工业、生物和化学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发酵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较早接触并合理利用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得益于它反应的安全以及并不复杂的产生条件。通常在常温常压下,通过一定步骤帮助好菌生长、抑制杂菌生成即可得到良好的发酵效果。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发酵食品可分为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等。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则有固态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普洱茶的发酵属于固态发酵,而茅台酒则属于液体深层发酵了。

发酵食品有何益处?

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所以它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而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能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度,在发酵过程中可将原有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易于消化吸收。

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等,还能合成一些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的B族维生素。微生物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营养专家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或两种发酵食品,特别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多选择发酵食物,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

普洱茶发酵原理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以及后续发酵。

初级发酵

普洱茶的初级发酵在晒青毛茶制作过程便得以实现,在具有微生物群落的特殊环境中,通过晒青和重力揉捻,完成微生物菌群与茶叶的自然接种。自然接种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谓初级发酵。

只要是生物发酵,就有“接种”的过程,某些发酵食物所具有的独特内质,与自然接种的不可复制性特点有关。如我们熟知的“贵州茅台”,人们可以复制它的厂房、设备甚至工艺,但唯独不能复制它独有的微生物菌群,茅台酒发酵池中的窖泥是这种独有的微生物菌群“寄生地”,也是茅台酒厂的“最高机密”。普洱茶也是如此,勐海茶厂的“勐海味”与其特殊的微生物菌群有关,同样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在初次发酵以及准发酵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又称第一代发酵技术),按照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这个紧压固型的过程促成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这是普洱茶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适合的“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故而,在普洱茶紧压固型的多种形态中,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

准发酵的另一个部分是渥堆,即人工发酵,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置放于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下进行发酵。渥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加速陈化,至于它的化学变化实质,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可以肯定的是,对渥堆技术的把握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

之所以将以上两个工艺过程称为“准发酵”,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发酵过程,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普洱茶的陈化,其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早有普洱“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说法。实现最终的产品塑造,尚需一个“后续发酵”的过程。

后续发酵

后续发酵,也是我们俗称的“后发酵”。它是普洱茶在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形态后,进入固态发酵最后一个过程——品质再造。通过紧压塑形使微生物得到固态发酵,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生命代谢所产生的酶的作用转化形成的新物质,以及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成为普洱茶养生物质的来源。

普洱茶之所以需要陈化,正因为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对普洱茶生茶来说,其前期所有工序都是为发酵做准备的,而真正的发酵,是在后发酵阶段产生的。相对普洱熟茶而言,虽然经历了人工渥堆发酵,但在出堆后,仍需一段陈化时间,其品质才能进入佳境。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有“年份”的要求,都需要后续发酵来确定普洱茶最佳品饮时间及品质,只是要求的时间有所不同罢了。普洱茶自古就有“存茶一说”,其根源就是来自于后续发酵的作用。

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是通过多种功能成分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参与转化和形成的功能物质是普洱茶独特保健作用的根本,可以说普洱茶是茶中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生物茶品。现代社会,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养成日常良好的习惯其实才是保健的关键。从今天开始,每天吃上一两样发酵食品,喝一杯醇香的润藏普洱茶,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吧!

邹家驹:普洱茶保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洱茶的出身,可用“妙造自然”四个字来概括。综看所有茶类,只有普洱茶从茶马古道上一直走过来。一些人在发掘传统价值时,竟然从茶马古道发掘出冰箱、烘烤机、抽湿器、空调机和淹咸菜的坛坛罐罐来。解放后,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茶叶备好货,二三十天便可运达香港。运输时间缩短了,正确储存和加速茶叶陈化显得尤为重要。

半个世纪以来,香港老茶人围绕市场和茶客品味总结了许多保存和陈化茶叶的成功经验。在同香港茶人的交流中,云南也花巨资试验各种各样保存和陈化茶叶的方法。香港茶人做过对比试验,用玻璃纸密封生饼,几十年后启封,茶质变化不大。也有人在常年有空调的办公室存放生茶,结果发现陈化速度极慢。

重点来了

笔者认为,保存茶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使用的包装材料透气性好;不装罐不烘烤不冷冻;储藏地点避开所有异味;空气中间歇性保持一定的水分;开仓关仓造成时有热胀时有冷缩;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陈化成熟后移到较干燥的仓库或地方继续存放

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许多普洱茶书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唯干似好,唯干为荣,干就根红苗正,从头干到尾,简直把干仓捧上天。哲人说过,真理是相对的,错位一步就成为谬误。没有一定的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许多人盲目追求虚无缥缈的干仓,茶胚多年不见变化,既浪费时间、电力又浪费金钱,到头来只好去宣扬喝苦涩的晒青生茶。

关于普洱熟茶的几个问题


第一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浓熟发酵

4-6成发酵程度视为轻发酵,7-8成视为适度发酵,9成为浓熟发酵,9-10成为重发酵。那么,在发酵中是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以及浓熟发酵呢?是否发酵时间越久,发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大滇的回答是;这与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而是与发酵温度、加水量有关。通过对发酵温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来控制发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时机掌握,就是渥堆温度的掌握。这一点,对于发酵的成熟度有着极大影响。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何不同?

传统里,一直用夏茶发酵。近年来,许多商家号称采用春茶发酵,也确实见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春茶发酵难度较大;因为春茶的嫩度较高,芽头较多,为了保守起见,通常发酵程度较轻;发酵起来容易出现酸味。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感觉上香气较高扬,水路细,层次感明显,而厚度则有不足。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过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过春茶。通过渥堆发酵,夏茶发酵出的茶,茶汤较红浓,厚重感强,而香气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发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较高。秋茶发酵的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关于用哪个季节的茶发酵会更好,大滇一直不敢肯定。各有各的好吧。发酵完毕,最后再拼配,也许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断定

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试图随便找一片茶,让我分出具体哪个山头的茶。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我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做得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亲自到过当地,亲自做过这个茶;然后还要经常喝这个茶。云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较为出名的山头茶,不下200个。找个非典型地区的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折腰——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方。某茶友对大滇的回答不满意,说大滇的回答里充满了太多不肯定因素。事实上,是你知道得越多,越不能肯定。自然界并非是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的。比如邦崴的茶,一个制茶的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覆盖了过渡性、栽培型、野生型的树种;从很小的,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或者不香的;很苦或者不苦的;大叶种的、中叶种的、小叶种的都有。一句简单的某某茶如何如何,并不是大滇能够轻易给予肯定结论的。所以,普洱茶的熟茶,关于山头产地的判断;首先我要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起来。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别。堆味明显、汤色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显,汤色较透;只是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较为不负责任,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熟茶。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来看,在这一点得到了改善;汤色较清澈,堆味轻或者没有;但缺陷是没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认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内喝,确实有个问题,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别。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个阶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别,那么还要根据包装纸,仓储条件等综合判别年份。而且,还不是那么精确地判别。如果想精确,还需跟生产厂家的生产记录做对比。

第四熟茶的造假

关于熟茶的造假,目前主要是两类:

一、渥堆发酵阶段的造假。某些高人发现了某些高明的发酵方法,在堆子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损耗,茶的外观更漂亮了,条索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其红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来说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也许除了农残,还要关注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二、仓储中的造假。这个主要是入仓,做老茶。通过在干仓和湿仓之间的变化,做旧茶。这一点,市场上也很普及。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畸形的市场。小心慎入老茶,踏踏实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存的老茶;是大滇提倡的喝茶理念。与各位茶友共勉!

未来科研要解决普洱茶的几个问题


从普洱茶产业科技的角度上看,“科学普洱”与传统的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粗放、甚至落后的研究方法不同,将是采用现代最科学的方式重新界定普洱茶价值的一个过程。其研究方法的规范化、数据化、标准化及研究手段的高科技化都将把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及普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普洱茶的地理价值将是“科学普洱”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科学普洱”的基础工程。它包括:

1、确定普洱茶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乔木大叶种茶树野生和栽培的自然生长情况按区域和级别给予界定和保护,防止人为掠夺性采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具有三十年以上普洱茶加工企业进行环境保护,避免因人为因素对已经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3、建立云南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机构,吸引微生物研究领域多学科介入。如生物科学(偏重于动物学、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偏重于实验技术,如细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业生产,如发酵工程等);生物医药(偏重于药品研发等);生物信息学(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解决生物学问题,多做于蛋白质结构分析等);还有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几十个专业。

4、定期召开微生物“种”的概念和分类指征研讨会。将云南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科学普洱”增添新的思维和新的动力。

5、科学规范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包括推出已知微生物“种”的目录;发展微生物分离、培养和保藏的技术;发展微生物群落取样的标准;同时也包括实验规范,生产规范及标准化等等。

选购普洱茶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普洱茶的生产厂家、年份、茶产地、形状等都是消费者可以依据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是鉴定和收藏普洱茶的基础。要选购好的普洱茶,必须对普洱茶及其特质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目前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经常遇到以下这几种问题,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与其他茶类混淆

有些消费者对普洱茶的概念很混乱,将其与黑茶、红茶等混淆。其实黑茶和普洱茶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从原料上来说,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的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而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的再加工茶。黑茶主要制成紧压茶,供边销;而普洱茶包括普洱团茶、普洱沱茶、普洱饼茶、普洱茶膏、普洱砖茶五类,不仅供边销,还供内销、外销。另外,两者的制作工艺也不同。

有些人买普洱茶时,过分看重年份,而忽略了品质。虽然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的特点,但我们还要甄别其年份是否真实,就算年份是真实的,还要考虑保存条件。还有些人认为只要叶型大就是普洱茶,这也是错误的认识。还有的人仅凭茶的汤色深浅来判断,但是茶汤的颜色很容易作假,还会受冲泡时间长短、投茶量大小的影响,因此也是不准确的。有人认为香气浓就是好普洱,但是有的茶香味是添加的,例如添加樟香等。包装也可将消费者带进误区,不要认为包装精致、华丽就一定是名贵产品。还有人听说云南某山产的茶叶最有名,就一味购买某一山头的茶,殊不知即便同一山头、同一厂家制作的茶叶也很难一样,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千变万化。

以粗老细嫩区分优劣

普洱茶通常分为五级十等,从第一等到第十等是从最细嫩到最粗老。实际上,对于普洱茶而言,这个等级只是区分茶叶的老嫩级次而已,细嫩与粗老并不能直接说明茶叶品质的优劣。不同老嫩级别的普洱茶叶,所泡出的茶汤各有千秋,会给品饮者带来不同的感受,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另外,普洱茶树的种类很多,茶区大环境也很复杂,茶香千变万化,故不能以粗老细嫩作为判断茶叶好坏的标准。

生熟不分、口感莫辨

由于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所以人们对普洱茶的认知有些混乱。有的认为普洱茶味强烈,有的认为普洱茶味温和。这些说法虽是矛盾的,却都是对的,因为他们喝的是生、熟不同的普洱茶。陈化时期不同的普洱茶,茶味也有较大区别。这些不同的普洱茶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须正确了解识别,科学品饮。

选购普洱茶的六不政策

第一,不以添加味道为标准。有些商家会在发霉的茶中添加香料,因此闻起来有刺鼻香味的普洱茶一定是劣质茶。

第二,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仓别是干仓和湿仓的区别,是决定普洱茶好坏最重要的环节。

第三,不以错误年份为标杆。普洱茶的年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尽信。

第四,不以伪造的包装为依据。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不法商贩伪造包装的技术越来越高明,因此也不能一味看包装,还要看其和市场行情是否相符。

第五,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现今许多人以为大叶的就是野生的,然而实际上很多大叶种也是人工培育出来的。

第六,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真正的好茶即使年代久远颜色也不可能变黑。

收藏普洱茶之前,你要先了解这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种收藏一下狂热了起来。特别是普洱茶,各种珍藏版的都出来了。虽然普洱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要盲目地追求热潮,还是需慎重。收藏普洱茶遇到的一些问题,你需要了解下。

第一、选择之惑

云南普洱茶品种繁多,野生茶、古树茶、台地茶、新茶、陈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晒青、烘青、渥堆发酵、干仓、湿仓、饼、砖、坨、柱……

名词众多,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弄明白。加上云南茶厂众多,究竟哪一个厂的哪一批什么品牌的茶值得收藏等等问题,别说刚刚涉足普洱茶收藏的新手,就是老手有时也会难免糊涂。

第二、收藏之惑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收藏价值,也就是说要收藏普洱茶,首先要选择投资收藏级的普洱茶。

那么哪些普洱茶是投资收藏级的呢?这并不像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有一个被市场接受的、公认的标准。

因此,目前大多还是靠感性认识,主要来自靠市场、厂家、专家等的综合信息得出收藏的决定。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这也是一大难题。

第三、贮藏之惑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集团,普洱茶的贮藏都是一大难事。普洱茶收藏储存场所需要安全可靠和科学的贮藏方法,适宜的储存条件、储存能力和质量保证是普洱茶收藏投资增值的条件。

但这些对于需要大量贮存普洱茶的收藏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个人收藏之惑

对于普洱茶的个人收藏者来说,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来自资讯方面的缺乏,没有可靠及时的资讯,就会失去许多很好的收藏机会。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出售的商机。

在收藏市场,资讯决定了一切。要保证低进高出,良性循环,没有资讯的保证就等于没有了眼睛。

第五、品质之惑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科学的关于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体系,这就给普洱茶的品质鉴别带来了困难。

由于普洱茶市场的看好和一路走红,也给一些不法商人和单纯追求短期利益的厂商一个可趁之机,普洱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假普洱。

普洱茶不但是农副产品,更是文化产品,古典字画的市场价格都在各种媒体发布,而普洱茶现在的流通价格太暧昧,导致所谓“水深”、“水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信心;

很多人知道普洱茶好,但就是不敢买。因此如何保证所收藏普洱茶的质量,也是收藏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六、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之惑

尽管你有很好的普洱茶收藏品,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那是因为你对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还不了解,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复杂的流程又是很困难的。

第七、发展之惑

作为生产厂家,明明知道自己生产出一批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留下一部分作为收藏,保证比立即出货利润高得多。

但不出货,产品不能变现,又影响下一步的生产,不得已只有忍痛割爱,这是普洱茶生产商的发展之惑。

虽说普洱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但也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同时多多了解解普洱茶的相关知识;

普洱茶品种选择,普洱茶的保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等,只有当你做了充分的准备后,你才有可能成功。

你真的了解普洱茶吗?看了这几个问题……


关于普洱茶的几个问题

普洱茶能养生,但里面有许多学问,听听他人的问题,可以解自己的疑惑。

问:请问茶叶泡久了会不会有毒呢?

答:作为普洱茶来说,由于是自然陈化的茶,有一些老茶一泡我们吃一个星期。

问:什么人适合喝生普,什么人适合喝熟普呢?

答:有一些胃不好的,有一些血糖低的人,一喝生普胃就不舒服,有人一喝生普就冒汗、身体颤抖,这种情况下尽量喝熟普,或者是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喝陈年的生普。熟普的茶性比较温和,比较甘甜润滑,刺激感不是很强,但是有一点,熟普是温性的,如果有热底的人喝熟普就不行了,就要喝生普和绿茶。所以要看身体适应,以及喜好程度来决定。

问:市场购买的茶饼有的比较脆,很容易折下来泡,但是有的茶饼很实,甚至需要用刀来撬。那么请问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

答:茶好不好不取决于形状,认为一个茶好的话,就是散茶也是好的,因为压成形等各方面都只是对形状的改变,这里就有工艺的不同了,有些是手工实模压制,有些是手工木模压制,有些是机械压制,还有就是液压,所谓的撬都撬不动那是液压的,这和品饮的好坏没有本质的区别。

问:普洱茶正常的冲泡应该是多少泡呢?

答:这分生普和熟普的不同,一般是在12泡水以上就合格了。一个三级以下的茶我们要到15泡以上才算是合格。生茶最低都要20泡水,没有20泡水的绝对不合格。好的老茶可以达到35泡水、40泡水。

普洱茶泡茶基本步骤

正式的喝茶泡茶,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下面提供一些泡制普洱茶的具体步骤,以供参考。

一、醒茶。

短期内要喝的茶一般应拆开(4至5公分大小越薄越好)放入紫砂罐中醒茶3个月至半年(如果是十年以上老茶尤其是南方传统仓储的老茶的话,建议如上述方法拆开后摊开静置在避光避异味、无强对流处一至两个星期,后装入相应容器)。醒茶罐内装茶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二,如有可能应定期(比如一个月一次)将茶倒出翻一下,以利于醒茶。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避光避异味、保持必要的环境温度(比如摄氏20度以上),环境湿度则应比传统仓储湿度(60%--80%)低。

二、出茶。

熟茶一般按8.5克/100ml水、生茶一般按8克/100ml水的比例出茶。紧压茶处理成指甲盖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则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干茶外形。

三、用水。

尽量选择桶装优质纯净水。

四、洗(润)茶。

熟茶,一般洗(润)茶两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具体时间根据紧压程度定,压得紧则时间稍长,压得松则时间稍短。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第二遍快冲快出。十年以上陈期的熟茶若制作与存放正常则一般可洗(润)茶一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作如下调整修改:“熟茶,一般洗(润)茶两遍,第一遍快冲快出,第二遍20至30秒出水(具体时间根据紧压程度定,压得紧则时间稍长,压得松则时间稍短。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十年以上陈期的熟茶若制作与存放正常则一般可洗(润)茶一遍。”正式修改将在适当时候与其他修订一起进行。--2010年4月18日注)

生茶,一般洗(润)茶一遍,20至30秒出水。十年以上生茶在洗(润)茶前可进行适度水烘,即将干茶置入紫砂壶中,壶外用开水冲淋,以提高壶温、驱散壶内干茶的杂味并实现快速醒茶。

五、正式冲泡。

前五泡一般随冲随出,第六泡开始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尽量保持沸水冲泡。如果是陈期在七八年以内的次新生茶则可在前五泡用随手泡(沸点一般在95度至96度)烧沸后停顿五秒再行冲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另:前五六泡冲泡时,每泡茶之间的间隔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分钟),如有间隔停顿时间过长则可相应缩短后一泡的浸泡时间。

普洱茶与健康:序三,关于普洱茶的几个问题(二)


一段时期,普洱茶界大力宣传乔木茶,追捧野生茶贬低台地茶的思潮行为结果造成云南的野生茶树被大量破坏,不少野生茶树被砍伐(伐面掇之),砍伐者有的被追究刑罚而入狱。2007年上半年,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价格暴涨,高到1000多元1公斤。由于利益的驱动,大量老茶树被过度采摘,加速了老茶树的死亡,面对这种情况,不少茶学专家呼吁保护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古茶树资源。但这种呼吁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那么,乔木茶、野生茶是否就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神话般的好?

现在保存下来的乔木茶,是古人种植留下来的,树龄在100年至1000年不等,是我们的先人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古树茶为什么那么好,好在哪里,在我看来,无非是有机生态了。现在存活下来的长成乔木的茶树,大多是生长在环境优良的有机茶。由于古树茶芽叶生长不一致,大小老嫩不均匀、量少,没有进行分级,因此,古树茶大都比较粗。

野生茶是指从野生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由于澜沧江中下游未受到冰川的侵蚀,保存下来好多原始物种,野生古树茶就是其中的物种之一。云南的野生古树茶品种多,门类全,尽管人类发现了它们,但对它们的内含成分却没有进行严格的化验分析,还没有完全了解它们对人体是否有害。因此,盲目追捧野生茶要小心。相反,栽培型茶树的茶叶是通过人类几千年的栽培、选育、驯化,从若干野生茶树中好中选优出来的,它成了人类生活亲密的伴侣,而野生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朋友而已了。

台地茶就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劣吗?

现在种植的茶种,是人类几千年来不断选育出来的。古人制茶采用“五选八弃”的方法,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当然,这是制贡茶的讲究了,这里边最重要的是选茶丛,为什么要选茶丛?茶树不好当然长不出好茶叶,只有好的茶树上的茶叶才正气。因此,人们就把好茶树上的茶籽采来种植,在这漫长的人工种植过程,我们不能喝到好茶,茶叶的价格也不能过低。关于台地茶与古树茶,思茅市普洱茶研究院已做过内含物质成分化验分析,结果是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内含物质差别甚小。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为了追求高产,过多使用化肥、农药,这样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茶叶当然就有问题了,这就几乎等于谋财害命。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茶叶种植的生态有机化,确保茶叶饮用的安全。这是茶界和政府都要共同努力、共同负责的问题,这个责任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茶叶生产商自己负责,只要做到有机生态,人工种植的台地茶和古人种植的老树茶没有什么更大的区别。

三、关于普洱茶的保健作用

曾几时,普洱茶的保健作用传言铺天盖地,最早就普洱茶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作用之说。古时不知胆固醇为何物,只认为能消除油腻,再后来说普洱茶具有减肥降脂之功效,有的人又说普洱茶有防辐射的作用,还有的人说普洱茶的医疗功能何止降脂减肥,它能消食除腻、宁神益思、杀菌消炎、利尿解毒、补充营养、解热消暑、强骨固齿、清肝明目、防癌抗衰。一时间,普洱茶成了包医百病、长生不老的神药。

其实,普洱茶所具有的保健作用,其他的茶叶也同样具有,这在陈宗樊先生的《普洱茶与人体健康》中有详细的叙述。陈教授论述了茶与健康、普洱茶与健康,说到吃了普洱茶与其他茶共同的健康作用和普洱茶与其他茶不同的地方。的确,普洱茶是非常好的茶叶,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普洱茶生产的环境是云南最好的地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没有工业污染。在这样的环境按无公害茶叶或有机茶标准生产的茶叶当属优质茶叶,再就是云南大叶树种茶的内含成分要比小叶种的内含成分高一些,但是普洱茶不是药,普洱茶只是饮料,不管普洱茶的功效多么神奇,也只不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饮料而已。

但是,普洱茶在后发酵中以茶叶中的内含成分为载体,产生了很多物质、菌体,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好处还不被人全面认知,这就需要更多热爱普洱茶的有知之士、科学技术工作者、专家教授参与到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中来,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普洱茶进行严谨的科学分析,拿出科学的数据以服天下普洱茶爱好者。这才是真正的支持普洱茶产业。李捷女士和赵荣女士编著的《普洱茶与健康》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

李捷女士和赵荣女士都是中医学硕士,李捷女士是中医主任医师,在县级中医院担任副院长、院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荣女士是从事教学科研的中医学副教授,她俩联合起来将普洱茶用于治疗高血脂症于临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这些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完善,但毕竟这种探索是有益的,对于普洱茶爱好者和普洱茶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值得提倡。是为序。

普洱茶与健康:序三,关于普洱茶的几个问题(一)


2007年上半年,普洱茶热在整个中国大地燃烧起来。商人、官员、公职人员都加入到普洱茶的品鉴、炒作之中来。一时之间,使产自澜沧江中上游大山中的原本普普通通的大叶种茶身价百倍。这些其貌不扬、条索不整、老嫩不匀、粗黑壮实的茶叶成了人们争收的物品,成了美佳人保持身材和容颜的神物。各种关于普洱茶的出版物、宣传品铺天盖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普洱茶成了一种时尚,不谈普洱茶不知普洱似乎就落伍了,谈普洱茶似乎成了身份、财富的象征。于是,懂茶的出去讲学,不懂茶的也出书开普洱茶讲座。普洱茶江湖一片混乱,炒家从海外炒回大陆,各种谬论也有了市场,有炒原产地的,有炒老茶的,有炒野生茶的,有炒古树的,等等。茶界有识之士一头雾水,谈话失去了分量无人听得进去。

宁洱(普洱)“6·3”地震后,普洱茶界仿佛也被震了一下,普洱茶价格一降再降,各种关于普洱茶不好的声音又在茶界传来。普洱茶又成了众矢之的,受害的是那些以种茶为生的老百姓。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来看待普洱茶,全面总结我们在普洱茶推广中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否做到了像普洱茶一样的大气和醇厚,我们的心境是否做到了像普洱茶“和”的境界。

一、关于普洱茶的得名地和原产地问题

现在来说普洱茶的得名地和原产地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可在前几年,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却非常激烈,为什么争议?明眼人眼就能看破,原产地就是正宗的普洱茶产地,争到了原产地好像得到了正宗的普洱茶产地,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之争。其实,普洱茶的得名地就是普洱县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濮人是云南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濮人就把茶叶上贡给周武王了。上贡的是什么茶?不外乎是晒青毛茶,且是大叶种,那时的茶叶没有叫普洱茶,但出于普洱茶的老祖宗产地是肯定的。历史学家证明,濮人最早居住在哀牢山一带,濮国的首府则在今景东、镇沅一带,随着西北游牧民族大量迁入云南,濮人也被迫南迁,普洱县城则是濮人最后一个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洱曾叫过“步日”、“普日”、“普耳”,普洱境内有“普洱山,山产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濮人”和“普洱”有什么联系?“濮人”和“普洱”在少数民族语言的读音上又有什么联系?普洱是一个地名,有其长久的历史渊源,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普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因素,普洱逐渐发展成为滇南的重镇之一,清代中央政府曾在这里设置普洱府、普洱道。而宁洱县这个名称,没有什么历史渊源,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清王朝的兵部赐给的名称,意即安宁的普洱。现在,普洱更名,对普洱茶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老茶根移位,成活与否还不得而知。普洱一个渐行渐远的名字。

关于原产地的问题,各地也是争议了许久。你是茶城,我是茶都;你是茶源,我是茶王。各种名目繁多的称号层出不穷,然后各种茶节更是如雨后春笋,与茶有关的协会、研究会也比比皆是。各种研讨会、交易会更是目不暇接,懂茶的不懂茶的都在各种研讨会、交易会发言,更是目不暇接。由于懂得茶的不懂茶的都在各种研讨会上发表意见看法,原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也就复杂起来。比如对产地的界定问题,云南省政府根据历史事实,确认了思茅、版纳、临沧三个地州的范围为普洱茶的原产地,这基本上是认定古普洱府的管辖范围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但后来,各地一争,省政府原产地范围扩大到9个州市。现在争议普洱茶的原产地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把云南能种大叶种茶的地方都已经划成了保护区,大家都是原产地,不用再争了,皆大欢喜。但这与国外的原产地保护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这种失去原产地意义的保护不知还有多少意义?也难怪原产地证明商标没有多少产家申请使用。

二、关于台地茶、乔木茶、野生茶

台地茶:顾名思义是指人工种植的现代茶叶,因在山坡上开垦台地种植而得名。乔木茶:与灌木相对应,指长成大树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普洱茶必须用云南大叶种荼做原料。而在云南,大叶种茶都可以长成乔木,在古茶园中,也还生长着乔木型的小叶茶树。野生茶:是指没有经过驯化选育的野生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在云南,野生茶树品种多,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存放普洱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一片越陈越香的叫卖声中,你手中的一提提、一件件的普洱茶真的越陈越香了吗?或者说,你手中的普洱茶还好喝吗?存“废”了没有?

越陈越香,一直是普洱茶最大魅力所在,存上一批普洱,随着时间的流逝,品尝普洱茶味道、香气,口感的不断变化,是很多茶友的一大乐趣。

而且由于到了年份的普洱茶不但价格昂贵,还经常一片难求,所以存茶既是一种乐趣,也是出于经济考虑和好茶难寻的状况。

如果你有以下存茶习惯中的一种,那么你最好拆开自己的普洱茶品尝一下,因为它很可能已经无法越陈越香了。

第一,生熟一起放

有人建议量少的茶合在一起放,这让我很是诧异,因为生茶和熟茶陈化的过程中,起作用的酵母是不同的。如果说得更简单一点,熟茶中,含有很多小动物,OK,我承认我是一个守旧的人。因为我入门的时候,生熟拼配和生熟就已经是禁忌了,所以我必须标明立场,不赞同生茶和熟茶一起存放。

第二个误区,紫砂存放最好

紫砂缸的存放,在短期内是OK的,但长期存放,还是推荐竹(纸箱)筐整件。紫砂缸可以保持香气,而且,有的茶友异想天开,以为咱有紫砂缸还怕啥,悍然把紫砂缸搬到阳台…

误以为紫砂缸是恒温恒湿,试验的结果才知道,所谓紫砂的透气性,非常可怕,如果内部温度比较高,而环境温度比较低而潮湿,我很高兴的通知阁下,里面会出现一层水珠…

所以,还是从阳台上搬起紫砂缸,放进室内,密闭…而且,别忘了,在缸下面垫点什么,不要让紫砂缸直接接触地面,同样的,房间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存放环境

1、湿度:环境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高于80%,处于60%左右最好。

2、保管茶叶的环境中不要有异味,特别是挥发性强的味道,因为茶叶要吸味。

3、茶叶不要处于阳光直射下,阳光长期直射会破坏茶叶品质。

4、普洱茶陈化需要氧气参与,因此普洱茶不要用塑料袋套牢,需要适度的呼吸。

在干燥环境下存放普洱茶满足上述条件比较容易,但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存放普洱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是防止茶叶受潮。在雨季或夏天,当普洱茶的香味明显闷人的时候就是环境湿度大了,可以用风扇吹一吹,把环境湿度降低,如有抽湿机,也可以启动一会儿,这样茶的香味会降低到正常。

如果长时间下雨可以关好门窗,降低外部湿度对房间内的影响,如有条件也可以使用抽湿机;如果没有抽湿设备,存放普洱茶的房间要尽量向阳,阳光也能够降低环境湿度。

其次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普洱茶放到陶罐内保存,实践证明,放在罐里茶叶陈化得更香,因为陶罐既能透气,又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对普洱茶陈化有利。

再其次是,尽量不要打开笋壳包装,并尽可能多的把一类茶放在一起。

普洱茶保管需要实践做支撑,关键是要用心和茶交朋友,同样的普洱茶放在不同的地方、经不同的人收藏,经过一段时间后味道会有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普洱茶收藏者都参与了普洱茶的生产和品质的创造,你用多少心就有多少回报。存放的经验是在观察中积累起来的,目前这方面无特别权威的专家。

储存是普洱茶第二次生命的诠释,茶是有灵性的,只要你给它精心周到的呵护和养育,它一定会回报你生命的力量和迷人的芬芳。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图:柏联庄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