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古树茶

发布时间 : 2019-12-17
易武普洱茶 武易山普洱茶 云南易武普洱茶

【www.cy316.com - 易武普洱茶】

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山区,海拔 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暂,四季如春,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地肥沃,是驰名中外的六大古茶山之一。

目前,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保护最好、古茶园树遗存最多、产量最大的古茶山,易武茶名声响亮,品质独特。其生态环境决定了易武古树群的自然之味,易武之所以驰名中外,茶树的环境就是主因,易武古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树离人居住的地方有公里之远,人为的破坏很小。

同时,易武和老挝的丰沙里接壤,老挝的原始森林保护完好,整个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河里的水质清澈甘甜。去过易武的茶人,基本都被这里的生态环境征服,而且地下矿产丰富,水质甜润。有一位资深茶友考察后说道,这里可以和法国的“依云”矿泉水源头媲美。

易武古树分布在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分没有矮化。每 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地,优质的古树茶总产量一年可以达到 公斤。

易武古树茶入喉韵味悠长。很多茶友评价就是回甘、生津,这是云南都具有的特点。然而“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才是易武古树茶的美妙核心。

易武古树茶以后期变化之美而身价大增,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多年来,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对易武古树茶进行深入研究,易武古树作为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的专供茶,现有 家加盟专卖店分布全国各地,无论您是品尝,还是收藏或者是转赠,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名气的云南易武古树是您当之无愧的首选!

小编推荐

易武古树茶的鉴别方法


关于“易武普洱茶的特点”,在之前的文章也有介绍。易武茶以香扬水柔的特点为众人所知,被封为“普洱茶的皇后”。就像老班章一样,一旦出名,就出现很多假冒易武古树的。如何鉴别易武古树茶呢?

我们先来看看市场上那些“山寨货”的特征:

易武古树茶的第一假冒特征:蜜香清甜。假冒的香气为工艺所导致,用香气来冒充茶种茶山茶树形态的特征。事实上,除了基因上有些很特别的茶种外,各个优质产区的原料用相同的工艺制作出来后,香气差别并不大。再说“清甜”,凡轻微发酵(酶促氧化反应)的茶,冲泡得当,令人产生清甜之感是很容易的。?

易武古树茶的第二假冒特征:回甘很快。回甘和生津是两回事,回甘一般是带“甘蔗味”,而生津呢?当你躺在沙滩上看着比基尼美女而生津的时候,虽然口腔中汹涌澎湃却根本就没有甘蔗味可言。要回甘,必须要有糖类化合物和口腔中的“津液”发生某种化学反应而得,从实践上说,一开始就回甘的新茶多为酶促氧化反应所导致。

易武古树茶的第三假冒特征:苦涩味轻。这个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苦涩味轻是很容易做到的,有无数的方法。

这样也是假冒的,那样也是假冒的,那么什么样的才是真的呢?

易武古树茶的鉴别方法:

用110cc盖碗,投茶7克,以ph值尽量接近7的偏硅酸岩矿泉水,洗茶时尽量不要冲动茶叶,单边定点稳定注水(注水时间至少八秒)盖上焖泡30秒后缓慢出汤:

1、嗅叶底香气呈现出一种很鲜爽的气味,略有往鼻子里窜的感觉。

2、嗅茶汤基本没有香气,却仿佛有点腥气味,类似蛇泡的酒的感觉。

3、含住茶汤一会再咽,茶汤感觉很厚很柔软,略有粘稠感,苦涩的滋味感觉至少在茶汤入口三秒钟后显现。

4、咽的时候喉部的触感至少和口腔中触感强度差不多,一般会更强烈且很深。

5、苦涩味很轻,和茶汤的溶合度非常好。

6,喝过后口腔中会存留下一种“油润感”,类似有一层油膜附着的感觉。

7、一两分钟后,喉咙深处会很甜润,且有凉气感,就像吃了优质的润喉片。

以上特征必须要全部具备,才可算是一泡合格的易武古树茶新茶。

易武古树茶的鉴别要点:

1、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且顺口。

2、回甘之后是否清甜——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3、多泡之后甜韵仍存——较耐泡和蜜香回韵。

西双版纳易武古茶山茶叶种植、生产概况_易武古树茶口感如何


易武镇距县城勐腊90公里,距州府景洪109公里,全镇土地面积878.2平方公里,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00公里。易武镇辖易武、纳么田、麻黑、曼腊、曼乃、倮德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15个茶胶队和3个咖啡场,居住着傣、汉、彝、瑶、苗等13种民族,总人口14829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0人。

茶产业是易武镇传统支柱产业。“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这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在所辖6个村委会的多数自然村寨中,不论是中低海拔的山谷还是高海拔山梁,都有疏密不一的古茶树、古茶园分布。易武的植茶区域和古茶区,东起易比、北到倮德旧衙门,共有茶园面积9.8万亩(其中古茶园7.28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农户达2886户,占全乡农业总户数3182户的91%。截止目前,全镇有茶厂(庄)54个,辖区内茶厂(庄)年加工量达到780吨;成立茶叶协会1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易武镇商会1个。

易武自古就以出好茶、出名优茶而著名。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易武春芽陈茶,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茶中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来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

据茶叶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这里古树茶叶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是:

(1)植被保护较完整,生态环境平衡,大气无任何污染,古茶树、古茶园四周森林茂密,山青水秀,养分充足,极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

(2)气候湿热,光、热、水、土自然条件优越,使这里的古茶树常年生机盎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背茸毛多显毫。年可发多轮多次,年生长期长近10个月,2月下旬开采,11月中旬结束。

(3)内含物丰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原注:文中数据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普洱茶品鉴|易武古树茶园普洱茶怎么样?


今天要品鉴的是一款河北茶友寄来的,标明为云南易武古树茶园的样。从外观上看,这款茶应该是有点年份了。易武茶如果保存得当,又有年份,那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茶,只是要寻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理想的易武茶也确属不易。我们就来看看这款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金红色,茶汤香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木香味。香气比较明显、浓郁,挂杯香也比较明显,稍稍的有一点仓味。

第二泡

茶汤入口后微苦,微涩,苦化的比较快。回甘显,但不强,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前1/3处,舌下也有一点回甘。

第三泡

茶味不算特别的饱满,稍有水味。口腔中回甘的范围有所扩大,舌下也有生津的感觉。

第四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水路细、软,比较润滑,只是浓稠度稍显稀薄了一些。

第五泡

闷30秒出汤,茶味下降的速度太快,水味已经比较明显了。茶气依旧没有明显的感受,回甘倒是有所加强,苦涩味仍然不明显。

观叶底

此茶用料的级别比较低,七级茶和黄片占绝大多数。应该是夏茶所制,树龄也不会大,基本为近20年种的茶。

结论:

此茶的特性符合易武茶的特点,与描述相符,但用料比较粗糙,作为一款口粮茶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此茶应该在高温高湿地区存储过,还好,仓味不重。

茶山介绍:易武刮风寨茶坪地古树


相对于版纳茶区易武山头系列的普洱茶来说,无论是从品质上、还是价格上,以及普洱茶发烧友的喜爱程度,刮风寨普洱茶的优越性日益凸显。这个山头茶,相对于易武茶山头领域的普洱茶来讲,刮风寨片区的普洱茶是未来易武茶中最具有潜力股的。

细细品啜,刮风寨普洱茶的特点,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据悉,茶坪地茶区离刮风寨约15公里路程,其中11公里为麻黑公路,4公里左右为婉蜒小路,可摩托车骑行到达茶地,也是刮风寨最早开发出来的茶地。刮风寨三大茶地中,茶坪地古树采摘时间最早,比茶王树、白沙河早期很多。

踏进这片原始森林里,迎面而来的山清水秀,参天大树,极为震撼。零散茶地分布在森林中的各个位置,坡度较大,红壤砂土质为主。茶坪的古茶园相对集中,一块一块的分散在溪谷两边的陡坡上,这里的茶叶多幽黒沉绿,叶面油光发亮。大部分茶树都不大,树干成人手腕粗细,从地面开始分支,一株茶树常有多个分支。也不是很高,树高多为两三米。茶树的老叶子很少见,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新鲜的芽头。目前约有20几户茶农拥有茶坪的茶地。

从近年来普洱茶山头茶价格榜单上的趋势来看,刮风寨整个茶区领域内,相对来说,晒青毛茶价格最高者要数茶王树最贵、茶坪地和冷水河第二、白沙河次之、家边树最便宜。但从口感、滋味角度来讲,茶坪地普洱茶也有自身的魅力特点。比如茶汤,清透显油质感,其滋味清冽,微凉喉部涩显长。

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易武张家湾古树茶


张家湾,属曼腊茶山(丁家寨、高家冲、徐家梁子、张家湾四个小寨组成曼腊茶山。),易武张家湾位于西双版纳东部,是易武七村八寨之一,距景洪130公里。

张家湾海拔1300米以上,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土壤砖红,微呈酸性,适宜于茶树的生长,生态环境优越。

张家湾在易武的山头茶中,古树茶既有典型的易武特色、又有独特的风格,品质好且拥有极高的性价比。

所产古树茶香扬水柔,是香甜茶系列中极具特色的茶品,被很多茶友称为古树级口粮茶的优质产区。

张家湾离老挝很近,走路一个多小时便到中老界碑,与张家湾相邻的老挝的孟乌、乌德1895年以前是中国领土,那里也有一些茶园。

张家湾古树茶特点:

干茶:茶饼紧实,芽叶壮实,色泽棕褐、墨绿、带有淡淡的果香。

香气:花果香,

汤色:茶汤淡黄透亮,

滋味:入口醇和鲜甜,带有类似新鲜甘蔗汁的甜香,生津迅速,口腔的清凉感非常明显。

四泡后,两颊微涩、稍苦,但迅速化开,回甘,汤感稠糯爽利,柔和舒展,整体协调性很好,尾韵明显。盖碗盖子带甜花果香和淡淡的植物精油的芬芳。

十泡之后,茶汤依然绵绸,耐泡。

叶底:色泽鲜活,叶质肥厚。

每一位茶友,都必须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易武茶。

易武就是一座充满智慧源泉的大山。能让你义无反顾,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穿梭直达到思想的深处,这里,草木贲华,云雕霞色,泉石激韵,万物钟灵。茶树与天地浑然如叠。偶尔一阵风来,树叶轻轻摇摆,散发着幽香。彷如书中所讲“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易武,正是你内心深处的那颗摩尼珠。

喝到一款喜爱的茶,细心收好放在触手可及处。

每每心事、无事,便慢慢打开,烧水、解茶、温壶~。不必去细品,也不需回味,让茶味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在。只由心,心君不动,一切在无味中悄然萌味。

佛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原本在此。茶心即天心,心茶一如。何须寻味。

易武张家湾,把滋味留给你来寻。

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


近年名山茶风靡一时,以古六大茶山之易武为例,因其价值与价格一路走高,引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充斥市场,不少消费者、爱好者受骗有之,茫然有之,不知如何辨析真假。

喝易武茶若干年,近几年更亲临易武茶山收料,有些许心得体会,愿与易武爱好者分享交流。

业界向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列为普洱茶“至柔”之典型代表。是因其特点显著,为市场所公认。从最基本的三点入手,可辨析易武茶之真实性。

其一,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比较顺口)

其二,回甘之后是否清甜。(清甜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久泡之后甜韵仍存。(冲泡约十几二十道仍显甜韵)。“易武为后”的美誉,笔者有另外一层理解:易武茶刚开始入口表现绵柔,但后劲足,久泡仍有甜韵。如此独特茶性,无可比拟。

如有以上三点的综合特性(缺一不可),几可判定其为真正的易武茶。其独特茶性,乃其所处生长环境的气候、海拨、土壤、水份、生态条件等所决定,无可复制。

冒充易武茶、且较易混淆的是毗邻易武茶区的江城茶和尚勇茶。但其特点再类似,也很难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综合的特性,更逞论其它茶区的茶了。

江城茶口感与香气更为薄弱,耐泡度差,后劲不足。尚勇茶与之相比更为不足。时有江城茶与勐宋茶拼配,其后劲与甜韵仍与真正易武茶有较明显的偏差。

欲更好地辨析真伪,还是要多喝,多比较,多交流。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易武初印象


辞别了梅子姐和杨哥,离开老彝寨,我准备前往此行第二站--易武镇。如果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那么易武应该是所有普洱茶人的第一站。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

从江城出发,只需沿着218省道向南行驶135公里就可以到达易武。由此估计,江城到易武的直线距离远远少于135公里。实际上,普洱茶圈备受追捧的天门山、张家湾、丁家寨、一扇磨、薄荷塘等等,距离江城只有几十公里。

但江城属于普洱市,易武则只是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下属的一个镇。从江城到易武,并没有直达的客车。但从江城到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客车,会经过易武岔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易武大丫口。从大丫口到易武街上还有大约5公里左右的路程。

我乘坐早上9点40的客车,到达站点是易武岔路。仍然是弯弯曲曲的二级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下坡。不过还好,天气并不特别炎热。

易武在北纬22度,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已处于热带。但得益于超过1000米的海拔、又是多雨的季节,加上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因而局部气候并没有令人闷热难耐。

一路上是典型的傣族建筑、大大小小的茶叶初制所、茶农家屋顶上标配的玻璃晒棚,以及路边不时出现的一片片茶园。

除此之外,还有成片的橡胶林。实际上,整个易武地区,甚至整个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面积排第一位,其次才是茶叶。

统计数据显示,易武的茶叶面积是4万多亩,橡胶面积是10万余亩。对应的,整个西双版纳州,茶叶面积130余万亩,橡胶面积则超过450万亩。

从江城到易武岔路,正常行驶只需要三个半小时。但客车行驶途中,不时有乘客上下,中途还会停车休息吃饭等等,又会耽搁许多时间。

由北向南,我们陆续经过前往天门山、丁家寨、薄荷塘、弯弓以及象明乡的岔路,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一个叫曼腊的村子。

恰好这时易武的朋友刘遥发来信息,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刚到曼腊,他说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易武了。

时间掐得真准!两点钟客车到达易武岔路,我刚下车,准备去拍一张“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牌坊的照片,刘遥开着车从牌坊那边出来,停靠路边,给我打电话。

我和刘遥也是第一次见面,互相打了招呼,算是认识了。

从岔路到镇上不到五公里的路程,不时看到各种名称的茶厂和初制所,有我已经听说过的大品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茶农的房子几乎都是一栋栋的小楼,就像山间别墅,还有不少正在建设。不得不说,普洱茶原料价格年年走高,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拥有茶园的茶农。

房子除了满足居住,还要兼具制茶的功能。每一栋茶农的房子都是一个小型的初制所,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的系列工具和设施一应俱全。

很快就要到达易武镇上,刘遥给我简单说了接下来要去走访的地方。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

“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角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关于易武,关于更大范围的古六大茶山,来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和资料了。做易武茶,是明年春茶季的事情了。这次,我只是想来实地走走。哪怕只是走马观花,哪怕只是在易武街头走一走,此行的目的便已达到。

书上记录的那些百年前的风云往事此时似乎更加清晰,而那些熟悉的地名就近在咫尺。书本与现实的差距,又将带给我什么?

心里不觉充满期待......

易武蟒蛇箐古树茶,下一个铜箐河?


易武这两年越来越多国有林和高杆古树被挖掘出来,继薄荷塘、铜箐河、天门山之后,还有一个有高杆的小众山头火了,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蟒蛇箐”,茶友们也叫它”蛇精“。

1.蟒蛇箐名字的由来

蟒蛇箐,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很吸引人,会是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吗?是的,真有蟒蛇,就像野象谷里有野象,不过蟒蛇箐名字由来还跟茶祖诸葛亮有关。

相传孔明带领士兵南征路过此地,有士兵在山上遇瘴气中毒染病,那怎么办?得停下来休息治病啊,于是把马拴在树上休息,然后去寻找水。他们哪知道这条箐沟蟒蛇极多,等找水回来,马已经被巨蟒吞食,马背上的茶种散落一地,后来又有小动物把这些茶种带到周边,于是形成了今天的蟒蛇箐古茶树,而此处也被命名为“蟒蛇箐”。

2.蟒蛇箐的具体位置和生态环境

蟒蛇箐位于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的苗旧寨,和铜箐河一样,行政上不属于易武乡,但是距离易武近,直线距离是30公里,我们也习惯叫易武蟒蛇箐。蟒蛇箐海拔1400米,常年气温在19度左右,原始森林覆盖率高,适合茶树生长。

蟒蛇箐的现在的古树茶树龄都有几百年,以前为了种植粮食,很多低处的茶树被砍伐,如今仅存的这些稀有古树茶,大多分布在蟒蛇箐河边较陡的地方,这些地方牛耕不到,也就没有被砍伐。目前分散的有几百棵,大多属于国有林,生态环境很好。

3.蟒蛇箐高杆

蟒蛇箐是发现比较晚的一块茶地,去蟒蛇箐的路也跟铜箐河一样,要过河爬山,有一段路是沿着蟒蛇箐河流行走1小时,也是很艰辛。

蟒蛇箐近两年被小众茶友追捧,因为这里有高杆。蟒蛇箐的高杆古树,据普洱茶之家了解总共有37颗。这样笔直的高杆古树,小武把它们比作古树茶中的长颈鹿。

光看这生态,就让人垂涎三尺呀!和铜箐河高杆、天门山高杆一样,蟒蛇箐高杆树龄大,茶树很高,叶片肥厚很长,梗也长。

4.蟒蛇箐高杆古树茶的特点

条索细长,显毫,干茶蜜香,和大多数易武高端茶一样,汤水含香,而蟒蛇箐的香是独特的花果香,入口有轻微苦涩,化得快,回甘生津随之奔涌而来,很强烈,回甘甜度高。茶汤厚滑饱满,有胶质感,野性足,水路细腻柔软,像蛇精一样婉转绵柔,喉韵很深,尾水喉咙还有丝丝清凉感,很舒服。

相比普通的古树,蟒蛇箐高杆古树的茶气更足,厚度更好。一般前几泡,茶气就立马体现出来。浑厚的茶气带着山野气韵奔涌而来,像一只正在发威的眼镜蛇,气势逼人,让人后背发汗,从口腔、到后背、手臂,感觉全身通透。

易武高杆古树这几年受追捧,因为口感真的好,而且厚度好,茶气足的茶,在后期转化中常常会有惊艳的表现。蟒蛇箐高杆也是,现在蟒蛇箐的价格还不高,相当于几年前的铜箐河,喜欢的可以入手。

聊一聊今年的春茶吧!今年天气好,干旱,茶叶发得慢,很多山头到现在都还没有开采。但是今年的品质不错,由于干旱,茶叶含少水,叶片也看起来单薄,不过香气高,滋味浓,甚至有茶友说是十年一遇的品质大年。

优点当然是茶质更好,有喜欢的山头可以存点以后喝。有个小小的“缺点”,很多茶友也发现了,今年刚做好的新茶入口都会带点苦涩味,要放段时间醒醒茶,苦涩味会慢慢消退。

生态之旅 易武古镇古茶山采茶忙


易武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曾是镇越县政府所在地,仍有古镇留存至今。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是有名的“七子饼茶”产地。

清晨,薄雾方散,勐腊县易武乡十字街村外,茶园里茶树已吐鹅黄新芽,环绕四周的茂密树林里,栗树、桦树、桂花、樱桃杂生其间。有经验的茶农介绍,在这样的茶园里树木的花香味能够提升茶叶的香气品质。

此时的茶园已热闹非凡,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比拼采茶技能,灵巧的双手一捏一提,在茶树间翻飞起落;歌者唱起优美的山歌,用口哨吹着悠扬的小调……这是2013易武斗茶会采茶能手大赛现场的场景。

去年夺得采茶能手第一名的麻黑村委会代表队,今年不敌对手。参赛选手李蓉说:“没能得第一很遗憾,但在接下来的传统晒青手工制茶技艺大赛上要争取好成绩。”果然,凭着娴熟的手法和精准的火候,她们夺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名。

在易武乡麻黑村,问起何勇刚家,村民们会指向那栋漂亮的小楼。去年8月,何勇刚搬进了新家。盖房、装修、围墙、场院、家具、电器等共花去了60多万元。近年来,古树茶价格不断攀升,何勇刚靠着30多亩古茶园,今年刚卖完春茶,就收入了15万元左右。加上夏茶和秋茶,他家全年的毛收入在30多万元。

“我的茶加工制作认真,每年七八百公斤的春茶鲜叶都是靠自己手炒杀青。并且保证都是古树茶,绝不用化肥、农药。”何勇刚自豪地说。

“品质是易武茶的生命。”易武抱朴轩茶庄年逾花甲的高义平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刚建厂时就请卫生、质监等部门来指导,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标准建厂。”他从茶园管理采摘到加工、包装的生产过程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

易武农民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茶叶。近年来,易武乡把提升茶叶品质作为助推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加大投入积极引导茶农对现有的低产茶园进行改良,引导茶农转变种植方式,实行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茶园;建设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品质优良的古茶山;每年举办民间斗茶大会,选手相互交流制茶技艺,专家现场指导,促进了茶叶加工技艺的整体提升。

目前,易武乡成立茶叶协会1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全乡茶叶种植面积42861亩,其中古茶园面积18737亩。从事茶叶生产农户达2886户,占全乡农业总户数的91%,有七子饼茶叶加工制作私营企业62家,其中30余家已取得“QS”认证,去年易武茶叶产值达到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茶农们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幸福小康梦。

“易武正山”普洱茶


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茶”只是划定茶原料的来源范围,不是以来自所划定范围的原料制作的成品茶。笔者认为,标注该字样者,不只是个“冒牌”问题,而且是个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欺诈问题。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

清乾隆末期至嘉庆初期有了茶庄以后,原先的茶贸中心在象明倚邦时,倚邦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销售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销售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这五山甚至其以外的它山之茶。为了区分倚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倚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称为“倚邦正山茶”。到清光绪至民国期间,“古六大茶山”的茶贸中心由原来的倚邦转移到易武。易武的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五山及其以外的它山之茶。

为了区分易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称为“易武正山茶”。但当时的“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只限于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而且曾有古茶树的高山上土生土长的茶叶。因而“易武正山茶”仅包括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曾有古茶树的高山范围土生土长的茶叶。而该乡境内茶胶八队以下包括纳么田村委到茶胶一队范围,海拔千米以下地域生长的茶,其品质与前者相差较大,虽属于易武乡境内所生产的茶,但不该属于“易武正山茶”。而从异地收购到易武加工的茶,更不该属于“易武茶”和“易武正山茶”。因为两种茶叶的品质有明显的差别。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易武普洱古树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易武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