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介绍:易武刮风寨茶坪地古树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刮风寨普洱茶 普洱茶刮风寨 易武麻黑茶

刮风寨普洱茶。

相对于版纳茶区易武山头系列的普洱茶来说,无论是从品质上、还是价格上,以及普洱茶发烧友的喜爱程度,刮风寨普洱茶的优越性日益凸显。这个山头茶,相对于易武茶山头领域的普洱茶来讲,刮风寨片区的普洱茶是未来易武茶中最具有潜力股的。

细细品啜,刮风寨普洱茶的特点,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据悉,茶坪地茶区离刮风寨约15公里路程,其中11公里为麻黑公路,4公里左右为婉蜒小路,可摩托车骑行到达茶地,也是刮风寨最早开发出来的茶地。刮风寨三大茶地中,茶坪地古树采摘时间最早,比茶王树、白沙河早期很多。

踏进这片原始森林里,迎面而来的山清水秀,参天大树,极为震撼。零散茶地分布在森林中的各个位置,坡度较大,红壤砂土质为主。茶坪的古茶园相对集中,一块一块的分散在溪谷两边的陡坡上,这里的茶叶多幽黒沉绿,叶面油光发亮。大部分茶树都不大,树干成人手腕粗细,从地面开始分支,一株茶树常有多个分支。也不是很高,树高多为两三米。茶树的老叶子很少见,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新鲜的芽头。目前约有20几户茶农拥有茶坪的茶地。

从近年来普洱茶山头茶价格榜单上的趋势来看,刮风寨整个茶区领域内,相对来说,晒青毛茶价格最高者要数茶王树最贵、茶坪地和冷水河第二、白沙河次之、家边树最便宜。但从口感、滋味角度来讲,茶坪地普洱茶也有自身的魅力特点。比如茶汤,清透显油质感,其滋味清冽,微凉喉部涩显长。

小编推荐

茶山行:茶话易武——何处遇你,刮风寨


我们从勐海出发,一路驱车,今日要去的是路途遥远深山角落里的刮风寨。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平整路途,我们驶入了由小碎石铺在山林间的石子路。石子路颠簸难行,听小黑说,这石路是为了替换柏油路,减少柏油的污染,保护周边的茶叶生态环境。

令人思念的人和向往的地方一样,不可求,只可遇。树影不断在车窗外闪过,太阳的角度越来越低,风拂动着村庄、山谷和树花,万物都在迎接着天地间即将一气呵成的名作诞生。终于,太阳平缓落在山肩,晕在云墨里的红光被调和成羞涩的粉色,山影更模糊了,自有一番水墨诗意,颠簸的车窗把视线的焦点左拉右扯,眼睛急切地渴望着,想把这分分钟变化无穷的图画摄入脑中。云丝自在地伸展在天际,被染成红色粉色与不远的青色山峦晕在一起,无需向谁学习,这副画早已深谙取色与混合的绝妙方法。

我想起浮世绘画里的日落渔夫,想起后半生住进马提尼岛专注绘下海岛风光的高更,文艺复兴带领着艺术家们发现了自然万物的美与阳光变幻的无穷,印象派的风景画因而盛行,刮风寨路上的山光,是千万副流动的印象派,无尽的赞叹混杂着些许遗憾,悲喜交集里,长长的一段路,竟也在不知觉中经过了。

久久在树林间的石子上颠簸着,恍惚的黑夜里好像前路没有终点,月亮已爬到屋顶的时候,我们开进了刮风寨的大桥,整个寨子终于在暗暗的夜色下向我们展开,宽敞的河床恣意伸展,夜色里的水光如镜,映出一大片雪白的月光。小小寨子像是藏在深山里的一个惊喜,深夜的寨子远看去是一片黑寂,车灯照亮路边,才发现村民们还在尚未睡去,桥边的小卖部还围着三三两两的村民,村内热气蒸腾,望向敞着门窗的屋子,许多家还在忙碌地炒着茶。寨子里的一对兄弟小罗和小李早在家中备下饭菜,迎着远来的我们。

两兄弟忙碌地围着我们热情的招待,添饭加茶,安排住所,他们上上下下地奔走,笑起来时白亮的牙齿如屋顶的月光般,让疲惫远行的我们感受到归来的召唤和心安。

第二日在亮堂堂的天光里,总算看清了整个小寨的样子。站在小罗家房顶的大平台上,可以望尽整个寨子的屋顶,各家的平台上都晒着茶叶,木头燃烧的气味和茶叶脱水炒制的香气混合交织,黑壮的珍珠猪成群地在寨子间游游荡荡。

寨子里的人都是蓝靛瑶的后代,这个民族的服装是深蓝配粉红,聪明的瑶族在很久前就深谙了颜色搭配之道。早起的寨子是忙碌而安静的,勤劳的村民早已此起彼伏地劳作起来,灶火烧的噼噼啪啪,炒茶的香气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老人坐在屋檐前抽着水烟筒,小罗的两个小孩在门前廊里玩着小推车,黝黑色小脸上的笑连同闪光的眼色让人想起一切美好之所在。天光不强,山风不寒,刚刚喝完那杯茶的甜一直含在喉咙,让人目光所及都如茶的香气一般甜暖温软。

小寨子像不经意落在这山脚一样,被不高的两座山随意地放在脚下,何处寻你,你在山水掩映处,如一曲萦绕心头的老曲子,旋律早在心间,听到了便忍不住笑出声来。桃花源要是还可以寻到,也不过如此这般吧,喜自心生,怡然自在。

茶山行:刮风寨之茶王树


茶友要我推荐易武茶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总是以“推后几天”为借口一拖再拖。于是,促成我今天早上开始推荐易武茶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大哥之前答应送我一顶刮风寨瑶族同胞的帽子,在我全然忘了这回事的昨天下午,这顶红黑相间的平头圆帽的突然出现带给我一阵惊喜;

二是昨天有位茶友跟我购买了一些古树茶要压制成200克的小饼,末了,对方要我再推荐一款古树茶,我就随便推荐了这款2011年4月的刮风寨之茶王树古树春茶。

之所以说是“随便推荐一下”,是以为这款成本颇高、又珍贵稀有的古树茶既便报个实惠的原产地价格,也能轻松地就把对方吓跑掉,普洱茶绵羊便可以“随便交差了事”了。想不到对方硬要接招,“随便”就买了两饼,权当试喝一下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她和茶王树的缘份-----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两饼茶王树。

易武有“七村八寨”的说法,沿途一线有荒田、曼秀、三丘田、落水洞、麻黑、大漆树等村寨。从麻黑丫口叉进去二十二公里处就是刮风寨(瑶族),易武老街附近还有三合社、易比等村寨。我的本意是将刮风寨的茶王树放在最后来推荐的,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只好先推荐茶王树了。

没修路之前,去茶王树必须从刮风寨徒步翻越大山,走上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内地来的不一定能适应得了这种长途跋涉。曾经有位壮汉走到中途便两眼一抹黑晕倒在地,同行的朋友急忙打电话叫来瑶族同胞救援,临时做了个简易担架,七八个人将他硬抬出森林才得以大难不死。

去年,我们陪四位外地茶友走新路去茶王树,皮卡车是可以直接开到森林深处的,但土路不算宽敞,遇见对头车,一方必须倒车好长一段路才能错车。车到终点站停下还要徒步向下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茶王树——技术好的可以骑摩托车下去一段或两段,然后还是得徒步。

这片森林中陡峭、蛇形般的小路,晴天可以骑骑,雨天就别去逞强了,推摩托车的滋味可不好受,一不小心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属于骑摩托车能够下去一段的人,而再往下的那一段,还能骑得了的家伙,要么是技术高超的;要么就是不怕死的。我一看那翻下去不是重伤就是必死无疑的情形,干脆就走吧。

所谓下山容易爬坡难,返程途中的陡峭山坡才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同行的一位男士因身体不适,急性肠胃炎发作,落在后面上吐下泄;另一位稍胖的、三十岁出头的老板接过我递给他的棍子,拄着拐杖、大口喘着粗气爬坡,每爬十五六米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歇息。他接了个电话,上气不接下气地跟对方讲:“我差点就要死在这个地方了。”

我等不得这些人慢吞吞的样子,先上到半山腰歇息一会儿,不久便听见山下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也是熄火了五、六回才来到我的面前。起初,我以为是车技高超的瑶族茶农,后来看对方五官,像汉人嘛。

我们打了个招呼便聊了一会儿:这位大哥来自唐山,每年都要来刮风寨的茶王树收鲜叶加工茶叶。他的摩托车后座绑了一袋鲜叶,约摸四、五公斤的份量,恰好可以做得一公斤干毛茶。

我说,你的摩托车技术真好,一般人可是下不去的,即便下去也不一定能骑得上来。他说,没办法啊!为了能够喝到正宗的茶王树,只能豁出去了。

我问他,你亲自加工的这些茶叶是要拿回去卖还是自己留?他说,当然是存放起来,舍不得卖的。我一想也是啊!这些数量有限的茶王树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所有的一切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刮风寨之茶王树的弥足珍贵还体现在产量有限。为防止他人偷采鲜叶,必须在采摘鲜叶的那么几天里,派专人日夜守护,以防万一,还得刀枪不离身。有一位茶农家就因为某天的疏忽,鲜叶被人偷采,损失了十多万。

剩下就是来自各位老板之间的激烈竞争-----价高者得。有位老板就因为某季春茶的时候,茶农较往年少做给他五公斤,便激动得不行了:他质疑茶农,你怎么能这样呢?每年几十万定金都提前打给你,你怎么能把五公斤偷卖给其他人?

茶农亦作了实事求是的解释:今年大旱,茶叶减产了,我也没有办法啊!不是我要少卖你五公斤的。

在普洱茶江湖中,能够喝到茶王树古树茶的人极少,能喝到正品的人便是一种幸福。

你若问我这款2011年的茶王树古树春茶到底啥滋味?我就不用在此描述了。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茶山行:“刮风寨茶王树纪实”


对于每年春季几个月都泡在茶山收茶的人来说,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经历各种阴晴风雨。去年我们到刮风寨茶王树做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狂风暴雨冰雹闪电,当时我们还在山里又惊又怕,工棚被狂风吹毁、茶叶被暴雨打湿,这段记忆导致这一年来想到“刮风寨”这三个字就内心发怵。所以,瑶族兄弟们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今年一到寨子里就杀了只冬瓜猪为我们接风洗尘。吃饱喝足后,计划着明天进茶王树做茶事宜,希望未来几天都能有好天气,弥补我们去年在茶王树做茶时留下的遗憾。

不过刮风寨这个名字可不是凭白无故就叫出来的,关于刮风寨名字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以前村寨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某一天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这个美丽的姑娘给吹跑了,自此这个寨子就得名刮风寨了。

言归正传,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刮风寨茶王树”:传说中的“茶王树”到底是一棵树?是一座山?还是一个村?其实它是隶属于: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统管的一个寨子即刮风寨的山地(原来为国有林)。

刮风寨180户人家,有古茶的地方分别是:茶王树、茶坪地、冷水河、白沙河、家边(刮风寨村子周边古树)。但是茶叶价格都不一样,茶王树最贵、茶坪地和冷水河第二、白沙河次之、家边树最便宜。

刮风寨180户人家中,有茶王树地的大概30多户人家。茶王树的古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由于被其他杂木遮挡,受到的日照少,属于阳光漫射,这样的茶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这里的古茶树还是比较连片和集中的,但因为历史原因95%都是被矮化过的。

如果是亲眼见到刮风寨茶王树的古树肯定会失望,因为光听名字觉得茶王树很霸气、古树感觉也会长的非常高大。但实际上这里的古树都是被矮化过后又重新从树根上发出来的,乍眼一看就像是放大版的台地茶,这种树形如果放在布朗山或者景迈山只能是被视为放养了几十年的生态茶树范畴。但茶王树的实际树龄确一点都不小。

第一:据古茶园的拥有者瑶族兄弟说茶王树这里最早期居住的是布朗族和回族(现在茶王树地标大石头附近还有回族人的古墓),而布朗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比较早栽种茶树的民族,布朗人当时就在此地种植了连片茶园。后来布朗族离开了这里迁徙到了现在的老挝,这片茶园就被瑶族接管。瑶族接管茶园后就砍掉了茶树,改为种植粮食(因靠近水源,山脚有条茶王树河)和其他经济作物。后来瑶族也没有在这里居住生活,搬到了生活更为便捷的村寨(就是现在刮风寨),在一百多年的时光中,这些曾经荒废了的地方就变成了国有林。

第二:现在我们看到的茶王树的古树基本都是上百年,因为茶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那些曾经被砍过的茶树又顽强的从根部发出。所以现在大家看到茶王树的古树树形是从根部分叉发出,每一个枝条很长、枝叉的叶子也长的很茂盛。古树一般高度为3~5米,因为这里森林茂密、茶树在原始森林的遮蔽下很少能吸收阳光养分,所以生长较缓慢。

第三:茶王树的位置是在整个山的中下段,茶园海拔从山中段的1380米~茶王树河边的1050米,整个茶地垂直落差300米左右。

第四:茶王树与丁家寨的百茶园仅一河之隔、对山相望。这里气候湿润、整个古茶园是一个大陡坡,茶园被原始森林环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古树茶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基于这些条件因素,刮风寨茶王树的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

做茶王树的茶叶,我们一般是早上就从寨子里出发,骑出摩托车大概1个半小时的车程,然后就只能步行穿越原始森林到达茶地。我们每年做茶王树的茶,都是雇工人采鲜叶、然后就地初加工后、等制成干茶后再背出来。

当然,如果不在乎品质、当天往返也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当地的茶农不愿意当天往返,除非有人特别要求。因为鲜叶从山里背回寨子这一段路都是上坡、耗时间长,鲜叶会被捂到,萎凋过度导致红梗红叶,杀青之后严重影响茶叶品质。所以每一家有茶王树地的农户都会在自己的地里搭建工棚,以便完成初制。

所谓:“茶要慢慢喝,事要慢慢做,人要慢慢处。”任何人都不可以一概而论,茶农也有踏实认真的、也有偷奸耍滑的。我们为什么这几年不论多么辛苦都坚持进山亲自收制茶叶?为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看人识人。只有不断的深入了解,合作相处,才知道哪些是真正把心思和力气花在做茶上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正式如此。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们从进山的时间、茶地的选择、树龄的考虑、加工制作的人上都比去年更加谨慎。今年我们换工棚了,从去年的180度纯山景奢华大棚换成了依山傍水棚的温馨小棚,今年挑选的这个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再被狂风袭击了。

今年做的三块茶地都是刮风寨茶王树古茶树比较多的人家,因为今年茶叶发的晚,只做一家的茶地采不了多少鲜叶,所以去年那块地今年依然延续做之外、我们又新增加了大河边的古茶地还有河边斜坡上的一块。

虽然茶王树的产量在整个易武茶区算很多的啦,但是鱼龙混杂、古树多,小树更多,更有一些境外茶流入。每一年我们做这里的茶都是先选好古树多树大且发得好的人家、自己雇采茶工直接采鲜叶,白天采茶晚上在工棚初制,然后做够数量后直接背干茶出去。

所以茶友们,珍惜你喝到的那杯茶吧,它实在是来之不易。为了得到正本清源的茶,我们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背着帐篷在荒郊野外安营扎寨、日晒蚊虫叮咬都不算什么,还得祈求老天给面子有个晴朗好天气。当天时(季节天气)地利(区域树龄)人和(加工初制)等等这些条件都具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出一泡好茶。

很多茶友看了我们的

易武刮风寨山头茶村寨、文化、茶树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刮风寨山头茶

刮风寨位于易武镇东北部,隶属麻黑村村委会,分为一队、二队两个小组,距离易武镇32千米,属偏僻山村,东与老挝国相邻。村子平均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有农户170多户,是易武镇瑶族较为集中的地方。前往刮风寨,开车须小小心翼翼,车子过麻黑村后便开始在土路上颠簸,这段土路约有20千米,常有塌方、水毁路段,并且路窄谷深坡陡。最陡的一段坡长约1500米,坡度约30度,坡的尽头是一段长下坡路,下到坡底右转过龙家坡桥便进入刮风寨村。村民房屋沿龙家坡河两侧建在山谷中,周围看不到茶树,刮风寨的古茶树都生长在原始森林的国有林中,其中名气较大的茶树位于茶王树、冷水河等茶园里。这些茶园远离村庄,从村子徒步攀登3~5个小时方可到达,而且山路崎岖狭窄,长满野草,采到每一叶好茶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山中的山蚂蟥特别多,一不小心就跳到脚上、手上甚至脖子上,让人惊愕不已。由于山高路险,除非有当地的瑶族居民做向导,否则一般人很难进入。原始森林树木品种繁多,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作用下,由紫色岩、砂岩母岩等风化发育而成,土壤基本为红壤、砖红壤、赤红壤,加上腐殖质厚,土壤有机物含量高、养分充足。此地森林覆盖率高、伴生林木物种繁多山中终年云雾缭绕,因此刮风寨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品超乎想象,茶气内敛而强劲,喉韵悠长而绵延,实为易武茶中极品,品质不亚于“老班章”。

刮风寨文化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村中境况略显贫寒,房屋低矮老旧。即使近年刮风寨茶叶受到茶人的热烈追捧、村民收入逐年增长,也未能改变这里瑶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他们至今还是自已纺纱织布,从山里的植物中提取染料染布,剪裁后手工缝制自己的民族服装。刮风寨的瑶族属于蓝靛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这一支系在瑶族中占的比例很小。从村民李永生口中得知,他们的祖先最初来自广西梧州,还有来自广东和老挝国的。蓝靛瑶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使用汉字。他们有自己的族谱和本歌”,“本歌”在他们族中世代相传,作为后生学习和生活的教科书。族谱和“本歌”都是用毛笔手抄汉字而成,封面均以牛皮或其他兽皮制作。我在李永生家见到的两本手抄本就是他爷爷用毛笔抄写并流传下来的,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的纸已发黄,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见。瑶族的男孩在6~15岁时,家长要将孩子交给村中德高望重的几位长辈进行“度诫”,“度诫”的长辈被称为“师傅”“戒师”“道师”等,而长辈则依据“本歌”的内容向这些男孩传授生活与劳动技能,以及民族节日与操办红白喜事的仪式。

刮风寨山头茶特点

目前刮风寨的茶树以茶王树茶园的树龄最大,品质最优,所产的茶这几年深受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但是产量不高。据茶农估算,春茶产量不超过300公斤,以致价格居高不下,一茶难求。从村里到“茶王树”茶园,全为土路,汽车不能前行,只能乘坐摩托车。沿着上山的羊肠小道行驶3千米到达森林深处,再下车徒步进入原始森林,山路曲折险峻,沿途长满各种珍稀植物,其中有与恐龙同年代、高10多米的巨大的桫椤树。步行约2小时,翻越两座山岭,才可到达茶王树茶园。看到大茶树以后,就会觉得一切的艰险辛劳都是值得的。但见坡地上,茶树与其他林木伴半生,阳光照射充足却不被曝晒,这是茶树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因而这里所产的茶叶山野气更强,茶汤更黏稠浓厚、香柔甜滑、汤水细腻、苦感较低、回甘强劲而绵长。进入冷水河荼园的路况比去茶王树茶园的更差。由于生态环境相似,两园茶性较为接近,只是冷水河茶园的茶产量更少。但并不是通往每一个茶园的路途都十分艰险,白沙河、茶坪、龙家坡和家边茶园就是比较容易前往的。家边茶与龙家坡茶口感上略相似,香气不错,苦感稍弱,与茶王树茶园的相比,茶气较为不足,主要原因是树龄较小。茶坪的茶性较茶王树、冷水河的逊色,但又好于白沙河等其他茶园的茶。

西双版纳易武古茶山茶叶种植、生产概况_易武古树茶口感如何


易武镇距县城勐腊90公里,距州府景洪109公里,全镇土地面积878.2平方公里,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00公里。易武镇辖易武、纳么田、麻黑、曼腊、曼乃、倮德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15个茶胶队和3个咖啡场,居住着傣、汉、彝、瑶、苗等13种民族,总人口14829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0人。

茶产业是易武镇传统支柱产业。“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这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在所辖6个村委会的多数自然村寨中,不论是中低海拔的山谷还是高海拔山梁,都有疏密不一的古茶树、古茶园分布。易武的植茶区域和古茶区,东起易比、北到倮德旧衙门,共有茶园面积9.8万亩(其中古茶园7.28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农户达2886户,占全乡农业总户数3182户的91%。截止目前,全镇有茶厂(庄)54个,辖区内茶厂(庄)年加工量达到780吨;成立茶叶协会1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易武镇商会1个。

易武自古就以出好茶、出名优茶而著名。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易武春芽陈茶,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茶中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来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

据茶叶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这里古树茶叶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是:

(1)植被保护较完整,生态环境平衡,大气无任何污染,古茶树、古茶园四周森林茂密,山青水秀,养分充足,极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

(2)气候湿热,光、热、水、土自然条件优越,使这里的古茶树常年生机盎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背茸毛多显毫。年可发多轮多次,年生长期长近10个月,2月下旬开采,11月中旬结束。

(3)内含物丰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原注:文中数据

易武普洱古树茶


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山区,海拔 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暂,四季如春,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地肥沃,是驰名中外的六大古茶山之一。

目前,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保护最好、古茶园树遗存最多、产量最大的古茶山,易武茶名声响亮,品质独特。其生态环境决定了易武古树群的自然之味,易武之所以驰名中外,茶树的环境就是主因,易武古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树离人居住的地方有公里之远,人为的破坏很小。

同时,易武和老挝的丰沙里接壤,老挝的原始森林保护完好,整个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河里的水质清澈甘甜。去过易武的茶人,基本都被这里的生态环境征服,而且地下矿产丰富,水质甜润。有一位资深茶友考察后说道,这里可以和法国的“依云”矿泉水源头媲美。

易武古树分布在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分没有矮化。每 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地,优质的古树茶总产量一年可以达到 公斤。

易武古树茶入喉韵味悠长。很多茶友评价就是回甘、生津,这是云南都具有的特点。然而“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才是易武古树茶的美妙核心。

易武古树茶以后期变化之美而身价大增,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多年来,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对易武古树茶进行深入研究,易武古树作为百草堂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的专供茶,现有 家加盟专卖店分布全国各地,无论您是品尝,还是收藏或者是转赠,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名气的云南易武古树是您当之无愧的首选!

云南普洱茶易武茶区三寨(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历史上的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大量茶人便涌入易武。虽不曾列入古六大茶山之中,然自清朝始便为贡茶进献宫廷,实为茶中上品。

如今易武被列入新六大茶区,已成为了普洱茶中众人追捧的上品。特别是近年比较火的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1.刮风寨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茶评:干茶青褐油润、显毫、梗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柔和带有蜜香;滋味顺滑,入口柔和,苦涩感不明显,有喉韵;叶底黑、长、粗、厚。刮风寨古树茶的总体感觉是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十几泡后意犹未尽。

2.麻黑

麻黑是易武最具韵味的茶,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没有半点邪杂之味,很多南方人偏爱麻黑茶的醇厚。

茶评:干茶色泽乌润,条索壮实,茶梗较长;茶汤明亮;香气清幽,有花香,有人称作蜜兰香;滋味醇厚顺滑,涩感不明显,甜度好,有回甘。总体感觉是温柔而细腻,高雅而绵长。

3.薄荷塘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相传这片茶园是村民在深山中种植草果时发现的,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茶评:干茶色泽墨绿,条索壮实,梗长;茶汤金黄明亮,花香幽深而浓郁,入口有明显的清凉感,水路细腻稠滑,回甘持久,喉韵明显。总体感觉是茶汤柔甜,滋味饱满,喉韵深厚。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易武古茶山、冰岛古茶山——爱茶人的旅游选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处处皆见野花开,空气里充满了野花的香味。

春天,是郊游的最好时机,在云南,我们春游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吃玩周刊》本期就给诸位介绍一点特别的游玩之地:拜访古茶树,吃民族风味,寻找当地特色美食为主线的游玩方式。云南是中国的产茶大省,更是、红茶的故乡,春天拜访古茶树,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哦。

对于一个爱茶人来说,春茶是一年到头最好的茶,特别是明前茶,浓香、饱满、厚实,在春天拜访古茶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舒活筋骨,还可以买到正宗的古树茶,也是一大幸事。当然,想买到便宜又好的古树茶是大大的有机会的,只要你深入到茶农家去交朋友、喝酒聊天的话,肯定有收获。

云南的古茶山之旅有两条线路:一是西双版纳的易武古茶山,一是临沧冰岛的古茶山,而且一路都有好吃的。

一说版纳线:

贡茶之地

易武这条旅游线要快一些:早上八点从昆明出发的话,走走玩玩,下午五点可以到易武古镇,还可以住在那里,有好几家宾馆呢。中午可以在路途之中的元江、墨江一带的县城,找到好吃的。不开车的朋友,午饭时分还可以喝到墨江紫米酒。慢慢玩,晚餐可以去勐仑吃傣味。回程路上,也可以在景洪玩一两天,吃吃景洪酒家的正宗傣味,它在宣慰大道上。

易武镇是一个古镇。古茶山、古茶树、古茶庄、古商号、古驿道、古碑、古匾等都是古镇的特色,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就在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1000多年。

如果到了县城的话,吃的东西就很多,都是傣味美食,竹筒饭、菠萝饭、糯米、竹筒酸肉、烘烤、河鲜等等,许多的野生香料制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最具代表性的有酸笋煮鱼、香茅草烤鱼、香竹饭、喃咪等,酸辣刺激、非常开胃。景颇特色的冬瓜猪也是一大特色,原生态的美味,可以放开肚子大吃。

自驾游攻略:昆明→景洪→勐仑→勐腊→易武,8小时左右。

二说临沧线

之母

从昆明至临沧双江的路途要难走一些,几乎要花10个小时的车程,中午在南涧县吃饭,晚餐时分到双江县城,并住下,第二天才能上冰岛茶山。不过双江县的住宿条件要好些,有4星级的酒店。在双江县城,可以吃到拉祜寨的拉祜风味、召金旺酒楼的傣家风味。回程路上,可以在羊头岩隧道旁边的服务区餐厅吃最棒的火腿木瓜鸡。

住在县城,第二天可以上山看冰岛村的古树茶,这个山顶上的村落的种茶、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它的古茶树向凤庆、云县等地传播,是名符其实的勐库大叶种茶叶的发源地。这些古茶树堪称“活化石”,而冰岛村就是“活化石”中的村庄。在冰岛村,从村子的路旁到村子的后山,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古茶树处处可见。最大的茶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这里的村民主要收入就靠这些古茶树。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去凤庆、云县看看,也是产好茶的地方,特别是云县的美食更具特色,云州米线算是一绝,土鸡汤、土鸡肉一大碗,相当于一个超级豪华的午餐,吃完早点,肚子饱饱,午饭都不用再吃了。

自驾游攻略:昆明→楚雄→祥云→临沧→双江→冰岛,10小时左右。

三说普洱线

千家寨古茶树

早八点出发,下午4点左右到达普洱,途经玉溪、墨江、普洱。途观世界第一高桥——红河大桥的宏伟壮观。抵达墨江,用中餐,浏览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北回归线,观万亩茶山,抵达茶城普洱市,入住酒店。 第二天前往镇沅县哀牢山。

普洱市原名为思茅市,在火爆的年代,思茅改名为普洱,举办了著名的马帮进京大型活动,轰动全国,普洱市的成为了主要的旅游项目,政府还专门拨出资金,建设了万亩茶园的观光旅游区。

到普洱,最值得看的是具有2700年历史的千家寨古茶树,千家寨也是一个风景区,它位于镇沅县哀牢山北部中段西坡,景区由千家寨、湾河、者东三个片区和恩乐~水塘游览线共49个景点组成,总面积44平方千米,景区内的特点是有原始森林,高大的瀑布。

九甲千家寨大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学、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2700年的古茶树甚是奇观,许多世界各地的茶人都想亲身目睹一下世界茶树王的风采,以到过千家寨为荣。

镇沅县特色美食有何首乌牡蛎炖肉排、油炸水蜻蜓,好多餐厅都有卖,原生态的美食,胆子小的可不敢吃。

自驾游攻略:昆明至思茅,428公里,8小时的车程。

四说玉溪线

万亩生态茶园

AA级峨山高香万亩生态茶文化旅游区是距云南省会昆明最近的、最壮观的立体式茶园,它享有“特有小气候茶园”之称。青山、云雾、茶园构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园,聆听天籁之音的同时,茶香茶韵便扑面而来,扑入眼帘的是滚滚绿浪,不由情由境生,境由茶来。

这里的茶园还专门有茶叶餐,用茶园的茶叶做成的各种美食都十分有特点;山上还可以住,有标间、有别墅,可以自由选择。

如果想泡温泉,还可以去小街温泉住下,100元一间的房子可以免费游泳、泡温泉。鸽宴餐厅就在温泉镇旁边,是一个20多年的名牌老餐厅,人均消费也不低,在80元左右。

自驾游攻略:昆明 → 昆石高速 → 昆玉高速/玉溪 → 玉元高速 → 锦山路 → 嶍峨路 → 桂峰路 → 峨山 ,昆明至玉溪峨山万亩生态茶园,只有140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古树茶的未来,看易武


抛开易武茶的历史情怀,客观的站在品茶和收藏角度,易武古茶在云南4大茶区中,老茶客和粉丝是最多的,2018年尤为明显!

我们可以先不谈论新茶的价格和质量,先来品几杯易武的老生茶,随手拿几款易武老生茶(2011刮风寨,2015丁家寨,2014落水洞,)开汤,您都可以感受到茶汤醇厚、蜜香四溢,山野气息尤存,整个茶的变化让人惊喜。而其它茶区的老茶后期陈化就显得平静,只是年份的增加,而茶本身的感受并不增色!

1、生态环境变迁

经常在云南古茶山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临沧某些名山茶水泥路直接修到茶地,有旅客直接攀爬;老班章也有类似的情况,水泥路直通古茶园,汽车尾气和建筑灰尘对茶树的影响是间接的。反观易武的各个村寨,茶树都是在山林间,其中易武国有林的生态环境更是进入保护状态。森林里的古茶树避开了许多人为的污染。易武国有林面积大,覆盖了倚邦,丁家寨(上下2寨),刮风寨,同庆河、金厂河及老挝接壤处。有一点特别提醒茶客们,同庆河和金厂河一带(以前有打草甘膦)。此类茶品需要认真鉴别。

聊完了易武生态环境,我们还是回到易武古茶身上。在茶山呆得越旧,您越会发现生态环境决定茶的品质这句话,如果经常跑茶山的老茶友们,下次一定要细心观察,只要深山老林的茶,即使是小树也会有清甜的表现,只是耐泡程度不佳,没有韵味。

2、易武茶独有工艺

易武古茶区面积分散,区域大,茶山离家相对较远。一天采摘回来的茶叶,刚好一天手工炒制完成,基乎没有机器炒茶的,(纯手工,一天做15公斤干茶)一户人家,慢节奏的手工活保证了茶质的稳定性。易武古茶叶片的厚度胜过其它茶区,易武的老师傅炒茶普遍偏生,香气刚出就停炒,使整个茶的内质及香气完美的保留了下来,这点就是区别于其它茶区最大的不同。

易武人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茶,而不是迎合某些茶客,刚入门的茶友希望茶闻起来就香气飘扬,所以爆炒茶在其它茶区比较常见。易武茶的香是融入汤水中的,如果您用上好的品杯,可以闻到易武茶工艺的绝妙之处,就是香与汤的融合。

生态环境和制茶工艺的优越性,在未来将会爆发出古树的自然本味,也是收藏普洱茶的真谛!

生态之旅 易武古镇古茶山采茶忙


易武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曾是镇越县政府所在地,仍有古镇留存至今。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是有名的“七子饼茶”产地。

清晨,薄雾方散,勐腊县易武乡十字街村外,茶园里茶树已吐鹅黄新芽,环绕四周的茂密树林里,栗树、桦树、桂花、樱桃杂生其间。有经验的茶农介绍,在这样的茶园里树木的花香味能够提升茶叶的香气品质。

此时的茶园已热闹非凡,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比拼采茶技能,灵巧的双手一捏一提,在茶树间翻飞起落;歌者唱起优美的山歌,用口哨吹着悠扬的小调……这是2013易武斗茶会采茶能手大赛现场的场景。

去年夺得采茶能手第一名的麻黑村委会代表队,今年不敌对手。参赛选手李蓉说:“没能得第一很遗憾,但在接下来的传统晒青手工制茶技艺大赛上要争取好成绩。”果然,凭着娴熟的手法和精准的火候,她们夺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名。

在易武乡麻黑村,问起何勇刚家,村民们会指向那栋漂亮的小楼。去年8月,何勇刚搬进了新家。盖房、装修、围墙、场院、家具、电器等共花去了60多万元。近年来,古树茶价格不断攀升,何勇刚靠着30多亩古茶园,今年刚卖完春茶,就收入了15万元左右。加上夏茶和秋茶,他家全年的毛收入在30多万元。

“我的茶加工制作认真,每年七八百公斤的春茶鲜叶都是靠自己手炒杀青。并且保证都是古树茶,绝不用化肥、农药。”何勇刚自豪地说。

“品质是易武茶的生命。”易武抱朴轩茶庄年逾花甲的高义平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刚建厂时就请卫生、质监等部门来指导,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标准建厂。”他从茶园管理采摘到加工、包装的生产过程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

易武农民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茶叶。近年来,易武乡把提升茶叶品质作为助推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加大投入积极引导茶农对现有的低产茶园进行改良,引导茶农转变种植方式,实行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茶园;建设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品质优良的古茶山;每年举办民间斗茶大会,选手相互交流制茶技艺,专家现场指导,促进了茶叶加工技艺的整体提升。

目前,易武乡成立茶叶协会1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全乡茶叶种植面积42861亩,其中古茶园面积18737亩。从事茶叶生产农户达2886户,占全乡农业总户数的91%,有七子饼茶叶加工制作私营企业62家,其中30余家已取得“QS”认证,去年易武茶叶产值达到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茶农们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幸福小康梦。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茶山介绍:易武刮风寨茶坪地古树》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茶山介绍:易武刮风寨茶坪地古树》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刮风寨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