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沏茶常用工序”备 洗 取 沏 端 品 斟 清”

发布时间 : 2019-12-19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绿茶工序 花茶沏法

【www.cy316.com -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沏茶常用工序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斟,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利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品时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一般以杯容量的七分满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开后,才能清洗茶具,抹干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cy316.cOM编辑推荐

沏茶工序介绍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沏出一壶好乌龙茶的沏茶工序步骤


沏出一壶好茶的工序 乌龙茶的沏茶常用工序

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二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的1/3为度。

温杯:烫壶的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便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低泡:泡好的茶汤即可倒入茶盅,倒入时茶壶壶嘴与茶盅的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的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如果客人多时可将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中和茶汤浓度,以示对待客人平等;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分茶:将茶盅内的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轻啜慢饮细细体会茶之真味。

沏茶的九道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如何沏茶?要注意哪些才能沏好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在国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四大发明,素来就有茶征服世界之说,泡茶产生了中国茶文化,让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有了系统长远的发展。沏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考究讲究之际。而抛开那些繁琐之事我们日常下面小编就带沏茶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如何沏茶能能沏好茶?

涤器

涤器

茶具必须洁净干燥,要用开水烫洗,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煮水

煮水的燃料要讲究,宜用木炭或电,忌用煤油、柴油等有烟气及异味的燃料。水煮沸的程度,要因茶而异。如:沏高档绿茶,需将煮沸的水搁置几分钟,水温降到85℃左右再冲沏,且不要加盖,以免叶片被焖黄。而沏红茶、乌龙茶,尤其是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黑砖茶,则需用滚烫的水冲沏。中、低档茶可用93℃~100℃的水冲泡。

烫杯

先将茶杯烫热,否则,冷杯会影响茶叶中可溶物的浸出,同时,壶嘴处水温太低,不宜泡茶。取茶及投放 正确的取茶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呈三角形轻轻摄取。至于投入顺序,张源《茶经》说:“投茶有序,无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现在,人们习惯先放茶后冲水。

冲沏

冲沏

冲沏时有“高冲低行”的说法。手法是,水壶对准茶壶低泡,随即抬高,从高处冲下,使茶叶受水的冲力在杯中旋转、上下浮动,使茶叶内的有效成分能均匀地溶出。待水量达7~8分满时,迅速放低壶位,减慢冲泡速度,可避免茶汤起泡沫。冲泡时间的长短,因水温和茶叶的品种、老嫩不同而有所区别。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条索状茶类要较高的水温和较长的时间,以使条索充分展开,而片状茶所需水温则应低于条索状茶叶的水温,时间也相对短一些。

说是日常从茶具,水,杯子的温度,乃至煮水都需要注意,沏茶学问大。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有: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品人与品茶


济南人应该是对茶情有独钟的,因为即使是在茶文化中有较高声誉的惠山泉水,也不过是捞了个天下第二泉的位子。但是,即使是济南有天下第一泉的说法,济南人的品茶文化却不是天下最有名的, 昔日有济南趵突泉畔的茶社,那是用一品的泉水来沏茶的。但是在茶业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在众多的泉水资源中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泉水还有很多,而按好水比有好茶相伴的规矩中,在一些名茶产地,也是多有好水相伴的。如,在龙井茶的产地有跑虎水与之相配,在顾渚紫笋的故乡有金沙泉相伴。而我们的济南就没有好茶可产的,但是 我们济南人品茗的水平却不低,尤其是济南人对花茶的嗜好与销量的确是一个正比关系。

但是,即使如此济南人多年以来并没有让我们的泉与茶成为一道散发独特魅力的风景,我现在唯一所存遗憾的是,尽管我有过在趵突泉茶社品茗的经历,但是缺没有很好的品出好茶的味道。

因为,那时心不静。

现在心倒是静下来了,但是泉水没有了。

没有泉水的品茶就会大大地打折扣。

所以再说品茶的时候品品人品,这就会更加不容易。

再说品人之前,就要先说说这济南人爱喝的花茶。中国的茶叶结构中有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之分,还有黑茶、白茶等茶类。花茶是在明代之后才有的,而当时花茶的制作也是文人雅士的清玩,当时并没有普及。到了清代,苏州开始生产茉莉花茶,并大量销往北方各省,而从这之后就形成了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习惯。

<<听雨丛谈>>说:“今京师人又喜以兰惠、茉莉、玫瑰熏袭成芬者,渐流通于海内,唯吴越专尚新茶,不嗜花熏,因是出产之地,易得嫩叶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

我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是多亏了原来济南的一位老茶人,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不少有关茶叶的知识,而且为了写一篇关于茶叶的报道,我也曾下了一番功夫,好好读了些有关茶叶的通史和传说等等。许是当时所关注的是茶叶的知识和历史的发展变化等等,所有不曾把对茶文化的认识放在读人生和品味人生上。而现在当我那天和一些并不懂什么茶叶发展沿革的人一起品茗时,却发现人品的品味其实是和这不同种类的茶叶有大关系的。

茶圣陆羽的经历就颇能说明问题,陆羽,唐复州竟陵人(今天的湖北天门),他是个孤儿,当年被竟陵的智积和尚收留,陆羽天性聪慧,身得智积喜爱,但陆羽没有去作一个禅师,而是在强烈的求知欲趋势下,走出了山门,几经周折最后专心研究茶经,并写成<<茶经>>一书,,后来被人们尊称为茶圣。当年读<<茶经>>没有上升到对于人品的论述上,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学内涵。陆羽有一首写茶的诗就表现了他的人品和品性。

不慕黄金甿,不慕白玉杯。

不慕朝入省,不慕暮入台。

唯慕江西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不慕黄金宝物,高官荣华,所慕的只是用江西的流水来浸泡一壶好茶。而这些也就构成了茶经的对于茶人的品格、思想情操的见识,把饮茶和人的精神操守联系在一起,使品茶称为一种精神的修养和历练。而今天看来依旧是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品茶,也许在物欲横流之时,会免除那些以后的牢蜮之苦。

人们对茶与酒的关系这样分析,二者是一隐一侠之物,是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的。茶使人内省和保持心境的常态,而且还能使你浮躁的心态得以调整,因此,茶也和人的独处有关系,一些人整天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不会有这样的心情的,那些整天功于心计,算计别人的人也不能是好的茶客,唯有具有“纯一无杂”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那袭在心头的茶香,“或是一种山川灵秀之气,与茶香一起涌来(峻青)”。

茶的最高极限是用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它是一种内省的功夫和表达方式,这在传统的中国古典人物描写、刻画中时常可见,现在的人不大从这样的角度来论茶,也不会用这样的心境来品茶,而只是为了解渴而喝茶,因此便少了许多冷静和沉静的东西;茶的地位往往交给了酒神来完成,有了那种热烈、张扬的东西,茶的沉浸的作用就在酒神的亢奋中消逝了。

现在的文人,尤其是现在写畅销书的作者,这些新生代人的的作品,她们都是喝咖啡来写作的,是在大宾馆的灯红酒绿中的开始写作的,这就难免没有了品茶的功夫。加上现在的快速的饮茶方式,也包括那些四川人在一些饭店的开设的用大铜壶冲三炮台那样的饮茶方式,也全然没有了饮茶时的那种意境。

那年到西湖去龙井村,当年并没有生出许多感悟,过了多年之后,忽生许多关于茶的感慨,而这种感觉似乎是可以在文震亨的<<长物志>>(香茗)中体察出来“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睡魔;坐雨闭窗,饭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烦。醉宴醒客,夜雨逢窗,长啸空楼,冰弦戛指,可以佐欢解渴。”

仔细品味,这些感悟已经足够了。至于我们在<<今瓶梅>>中所见的说到茶的600多处,以及说到<<红楼梦>>中写道茶的260多处,已经使得茶成为了真正的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所写之处都有独到的寓意。因此,说传统的文化就一定要说到茶和茶的文化,而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先静心,然后再品茶。

品茶 品茶 茶究竟该怎么品


茶能解渴消暑,很多人都会以茶待客,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不过很多人只是喝茶,而不是品茶,那么茶究竟该怎么品呢?在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中慢慢品味,许多人还通过茶感悟了人生。

正确品茶方式:

环境:喝茶的环境当然重要,叫你在菜市场门口人来人往中品茶我想也品不下去吧!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宁静的环境,能让我们心神安宁。

茶具: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好茶自然需要配好茶具了!茶具可是能够影响茶叶味道的!我可没有开玩笑,不信可以试试哟!如瓷壶是属于高密度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清爽高扬,适合绿茶、红茶等同类香味的茶叶;而陶壶则是属于低密度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比较低沉,适合普洱、铁观音等同类味道的茶叶。

1.烫壶与温杯:先祛除壶内异味,就是在泡茶之前需要用开水倒入茶壶里,静置三四分钟左右,然后将水一部分倒入茶杯里,一部分倒掉。另外用温水在杯中也放置三四分钟后倒掉,以达到温杯的效果,这样之后有助于挥发茶的香味。

2.冲茶:冲茶时最好是高冲低泡,就是冲泡时需要提高水壶,使水从高点倾入水壶里,这样可以使茶叶在茶壶里翻滚着散开,也就能更好的泡出茶味。低泡就是在倒茶时,让壶嘴与茶杯的距离近些低些,以保存茶的香味。

3.观茶:在用水冲茶时,就可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的画面,很有趣。而在茶叶侵泡时,可欣赏茶叶缓缓展开的过程。之后茶泡好,可观颜色,用视觉感受茶的香气。

4.闻茶:喝茶前,要端着茶杯放至于鼻下,轻轻地吸气,以感受茶香味。

5.品茶:终于可以喝了,不过不要急,要慢慢来,先一小口,让茶在口中慢慢展开,闭眼慢慢感受茶香味,最好低头品茶可以更好的感受味道哦。

6.回味:喝了一口后不要急于喝第二口,要先回味一下茶留在口中的余香。

另外我们要注意给客人倒茶只能七分满哦,另外三分是情谊。这就是品茶的步骤了,不要觉得麻烦,品茶就是一个悠闲放松的过程,让茶带给你人生不一般的体验吧,你学会如何品茶了吗?

品茶,一定要知道这些术语!品茶常用哪些属于?


喝茶是一个动作,而品茶却是一门学问。虽然说品茶的时候也是在喝茶,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茶友来说,品茶的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对于刚刚接触品茶的朋友们来说,品茶就显得有点深奥了。

一般来说,在品茶时需要关注的是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5个因素,尤其是初学者得好好看看这些术语,喝茶的时候参考一下,慢慢提高自己的品茶水平。

1、干茶

主要关注干茶的外形、色泽、匀整度等。

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松条:卷紧度较差。

2、汤色

主要关注茶汤的颜色、亮度和清澈程度等。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暗: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明: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3、香气

主要关注香气的纯度、高低、类型、持久度等。

低:低微,但无粗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钝浊:滞钝不爽。

闷气:沉闷不爽。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

青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4、滋味

主要关注滋味的纯度、鲜度、苦涩感、是否回甘等。

粗:粗糙滞钝。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陈味:陈变的滋味。

高火味: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老火味:近似带焦的味感。

5、叶底

主要关注茶叶的嫩度、色泽、匀度、舒展程度等。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杂: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细嫩: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嫩而柔软。

柔软: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摊张:老叶摊开。

粗老: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薄硬:叶质老瘦薄较硬。

破碎:断碎、破碎叶片多。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品茶,如品人生


月明、风清;草长、莺飞,一抹新绿;茶醇、话浓;心旷、神怡,一缕茶香。 茶,千年之饮。

它吸纳着阳光、沐浴着雨露,融天地之精华、集文化之精粹,与人的精神追求形成了和谐与共鸣。品茶,如品人生。

在岁月的变迁里,茶以淡雅和谐、宁静致远、朴素自然、清廉修身的极致境界感化着人。多少仁人志士、多少文人墨客,只要有心,都能从茶中获得超然物外的愉悦。茶之味醇美悠长、回味无穷;茶之性平易近人,荣辱不惊;茶之品雅俗共赏,超逸绝尘。茶有品,饮茶者也有品。自古茶品与人品一脉相承。饮茶者得健康、饮茶者得清正。古往今来,多少流芳百世的正人君子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雅士,或物外高隐,赏花观月;或群贤毕集,赋诗酬词。轻呷一口,文思潮涌;雅饮一杯,文气灵畅。陶渊明南山采菊,以茶会友;苏东坡西湖泛舟,将茶喻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文。茶中有智慧,茶中有文化。陆羽著《茶经》,开宗明义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个“嘉”字,便兼寓着善良与美好、自然与社会之义。茶有美德,一曰节俭勤劳;二曰平和宁静;三曰清正宽容。由茶品人:节俭者不贪婪,宁静者不浮燥,清正者不腐败。国家呼唤节俭;社会提倡平和;人民需要清正。历朝历代,都在渴望盛世太平,但掌权者挡不住酒色的进攻、推不开钱财的包围;暗了日月,失了民心,腐了政权,败了江山。以史为鉴,唯有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创了一个公正、清明的中华盛世!“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杯见真情。”共产党人倡导的正是这种清纯这种真意。茶里没有烟雾弥漫;没有酒气冲天;没有声嘶力竭的叫喊;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品茶也品人。茶里有清静轻松;有清廉雅致;有推心置腹的交流;有情思真纯的智慧。茶品亦人品。品茶,还能醒脑清心,去病养生。在反腐倡廉、实行法治的新世纪,作为共产党人,时刻都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颗清正的心灵!月明、风清;草长、莺飞,一抹新绿;茶醇、话浓;心旷、神怡,一缕茶香。

如何沏茶 2020如何沏茶


沏茶技术包括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茶叶用量、沏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沏茶的步骤:

1、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3、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4、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6、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7、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注意事项:

一般认为,冲泡绿茶、红茶、花茶的茶水比约可采用1:50为宜(即用普通玻璃杯、瓷杯沏茶,每杯约置3克茶叶,可冲入不低于150毫升的沸水)。品饮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乌龙茶类,因对茶汤的香味、浓度要求高,茶水比可适当放大,以1:20为宜(3克茶叶,冲入60毫升以上的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