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唯有清心才是福”

发布时间 : 2019-12-23
知福绿茶 鳌福绿茶 嘉福花茶

知福绿茶。

唯有清心才是福。

一位哲人曾说过:智者知道一切快乐和痛苦都决定于“心”,因此他们会从“心”中求得快乐,因为他们明了我们自身就是快乐的原因,他们不依赖外界。如果我们有这种体悟,不管碰到的问题是来自有情众生或无情世界,我们都不会受到伤害。

事情原来如此简单,“求人莫如求心”。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惑或痛苦时,“心”会告诉我们一切,教导我们一切。 

问题是,“心”既然是一切快乐和痛苦的原因,如果为了使我们能够尽量感受快乐,尽可能化解痛苦,我们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呢?才能、美貌、爱情、名望、财富、权力……如果我们得不到它们或者得而复失的时候,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心”去应对呢?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求心”必先“清心”,没有一颗平常的心,清静的心,我们就无法从容地面对周围的一切。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巨大的压力。重压之下,难免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五颜六色的诱惑,又很容易使人内心躁动,坐卧不宁。久而久之,失落感、挫折感、抱怨、憎恨、嫉妒就将汇成一股狂潮,冲进我们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把我们的心卷进浑浊的欲海里。

在欲海里挣扎的我们都能感觉到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背后,是虚伪的奉迎,赤裸裸的交易,人情的冷漠。喧嚣之后,留下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和失落。我们在诅咒,可不知到底该诅咒谁,我们要发泄,又不知该怎样发泄。

“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道家讲:“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人欲横流,与其焦躁烦恼,患得患失,倒不如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心灵的清静是一剂功效奇特的良药,它能在将我们从欲海中解脱出来的同时,沉淀出我们生活中的浮躁、虚荣、鄙俗等人性的杂质。清心是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完满内涵的幽远。唯有清静心灵,才能不眼热权贵,不妒忌钱财,不梦想声势鹊起,豪宅美女。因为眼热、妒忌、梦想有时只能是一厢情愿,除了加重我们生命的负荷,折磨我们的心灵之外,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毫无益处。

唯有清静的心灵,才能在高朋满座,门庭若市时不眩晕;在曲终人散,独对残月时不孤独;才能不为宦海沉浮而耿耿于怀,不因没有了往昔的鲜花掌声,灯红酒绿而落落寡欢,心平气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

唯有清静的心灵,才能做好学问;不会为了名利而趋炎附势,出卖良知。也不会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博取虚名。

精选阅读

天福茶博物院——暗香盈袖品茶乐


天福茶叶集团是中国的一个知名茶企,作为一家知名的茶叶连锁机构,其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均开办了连锁店。天福茶博物院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的324国道旁,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参观为一体的茶叶博物院。

虽然是春节,但漳浦“天福茶博物院”仍然络绎不绝。院内一场以“暗香盈袖茶集·赏梅问茶”为主题的新春茶会,在这国家4A级景区天福茶博物院举行。

此活动,漳浦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陈少华参加,以及数百名游客在梅园中赏花品茶,共享阳光明媚的春色美景。

茶会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丰富的互动活动,包括中国传统茶道展示、古乐、舞蹈演出等。好茶有三个要点:“茶为子,水为母,器为父”。现场泡茶师们为大家准备茶具,泡上不同的茶叶,为茶友爱好者了解茶叶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据一位天福茶博物院女士陈惠端介绍,该茶博物院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由于市场节奏加快,茶叶承载的文化价值正在提升。春节期间,每天有1000多名宾客到天福茶博物品佳茗、赏茶艺、悟茶道。此次茶会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茶会特地设在早春梅花盛放之时,使得这里更加诗情画意,徜徉在大自然赐予的美景里,赏梅迎春,以茶会友,体验茶艺乐趣,感受茶语魅力。

品茶悟道“人生卑微是福,承认不足是成功的前提”


卑微是福,承认不足是成功的前提。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岛,自惭形秽地向上帝诉苦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让我生得这么渺小可怜呢?放眼世界,几乎任何一块土地都比我长得高,别人总是巍然而立,高高在上,甚至耸入云端,显得那么壮观伟大。我却孤零零地卧在海面,退潮时高不了许多,涨潮时还要担心淹没。请您要不然将我提拔成喜马拉雅山,要不然就将我毁灭吧!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这样可怜地活下去了。”

上帝说:“且看看你周围的海洋,它们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也就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在那下面,它们吸不到一点新鲜的空气,见不到半分和煦的阳光,尚且不说话,你又为什么要抱怨呢?”

小岛说:“请饶恕我的愚蠢,维持我崇高的卑微吧!感谢上帝,我已经太满足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曾经发出过小岛般的抱怨吗?为什么别人有高楼大厦,名车宝马而我没有?为什么升迁的是别人而不是我?为什么别人的妻子貌美如花而我的妻子只会做河东狮吼状?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成绩优异,而我的孩子却惹人讨厌?不公平呀!我不也一样的努力,一样的拼命,一样的优秀!否也。

我们发出这些抱怨的同时,就向上帝表明了我们缺乏一颗谦虚向下看的心,缺乏一种知足的精神,缺乏一种珍惜已有的人生态度。世上当然有如喜马拉雅山般的伟人,然而普通人毕竟是多数。平凡如你我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卑微亦是一种福。让我们听从上帝的训诫,用一颗谦卑的心,去看看那地球的四分之三吧,这样以后,我们也许可以更加珍惜那新鲜的空气与和煦的春风。

况且,所有伟人都得从普通人中走出。承认自己的不足是走向成功的必经路途。卑微是崇高的,虚心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有承认卑微,虚心向别人求教,才能从平凡的蚕茧变成美丽的蝴蝶,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一味的抱怨,一味的躲避,一味的自我标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能导致一个失败的人生。

心清可茶,茶可清心;若要清心,惟有香茗


心清可茶茶可清心

心清可茶,茶可清心;若要清心,惟有香茗。在这喧嚣的尘世间,人们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这“清心”二字。难怪古今圣贤、文人骚客,皆对茶赞之不绝,爱之难舍。尤其陆羽,更是对茶情有独钟,居然在1200多年前便著就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被世人尊奉为“茶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芸芸众生,每家每户,概莫如是。有客造访,坐定后第一件事便是上茶。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功利的世界上,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某种程度上对生命的忽视已无法回避。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或淡漠那些生活中原本十分美好的东西,甚至错误地理解快乐与幸福的含义。紧绷的心弦听得见喘息,沉重的日子让骆驼都感到吃力。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诉求,好似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恰如海市蜃楼。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我们平时极易忽视的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精神。于是,茶便成了我等放松心情的最佳载体。

据说当今著名“神探”李昌钰,每每破案前定要喝一杯妻子泡的茶,说明这茶的功效的确非同一般。它不仅能让人神清气爽,更能让人宁静致远。鉴此,我说茶可滋养人你可能不信,我说茶可清心你不可能不信。我曾想,茶之所以能够成为泱泱大国的国饮,这恐怕主要因为茶的特殊功用吧。当你感到困惑时,茶可为你解乏提神;当你感到郁闷时,茶可为你祛郁生津;当你感到忧愁时,茶可为你释怀宽心。茶的宁静淡泊,茶的自然清爽,以及茶中的禅悟与品位,更是我等崇尚的境界。足见“心清可茶,茶可清心”然非谬传。

人生如茶,清心有成“茶可以清心”


人生如茶,清心有成。

“茶可以清心”,这五个字是在朋友处一只茶杯的杯盖上见到的。那杯很小,小得称得上玲珑,杯体上点缀着淡淡的几枝疏梅。而杯盖更为精致,以行书写得的这五个字,遒劲处又见飞逸之姿,并且有款有识,布局有大家风范。俨然是一幅微型的书法精品,很遗憾的是没有仔细记住它的款识。

朋友对我说“茶可以清心”这五个字以适当的句读读之,可以变为五句语意侧重不同的话。仔细品味,果真如此。这也是我没记住其款识的一个因素。

“茶可以清心”,确是如此。茶饮三道,一道茶清新而味涩;二道茶苦中藏甘,更让人回味,很多人喜欢饮二道茶;三道茶涩味淡,苦味轻,甘味也只余一缕了。总之,涩、苦、甘三味俱全,只有深品,才能领悟,体会得到其中的滋味。

人生的旅程也如饮茶一样,稚子儿时无忧无虑,充满朝气和希望的青年及初恋、事业的初期的小挫,给人一种清新而青涩的感觉;而一入中年,有家庭琐事、事业上忙碌、不如意之苦楚,但也家庭温馨、与妻儿小憩共同游乐与事业略有小成的甜蜜、成就之感。苦中有甜,甜中有苦。而到暮年,总是喜欢回忆。那时,的确涩味、苦味、甘味俱有了。

“茶可以清心”,这样说来,竟有些哲学的意味了。当然,茶之三味与人生过程一样,也有相互交错的时候。所以,朋友无论是人生,还是饮茶,任何滋味都要仔细品尝才能领悟体会。相信,当你再次读到“茶可以清心”这五个字的时候,多少总是有些感触的。

茶道“人到清心天自凉”


调整态度,让自己有新的心境,抛开坏心情。

读过一篇《塔院访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生活在古刹白马寺塔院里的比丘尼的一些生活片断。她们一天的生活简化到只是诵经上课打坐拜塔。而她们执着于自己对佛学的信仰,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的参禅悟道。当被问及这样的生活对她们来说是否清苦时,那位体性法师淡淡地说:“清苦是福。受不了这个苦,也就享不了这个福。”读到这里,不觉醍醐灌顶,再三品味,一时间竟心向往之。

因为喜欢这“清”的感觉。清该是清雅清洁清净清心。有了前者的环境的雅洁净,就少了人事的困扰内心的躁动,也就会有一种心境恬淡没有挂虑的“清心”和“宁静”,而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也自在其中了。这样一份心境真是好难得的。“苦”则“苦”矣,福也在其中了。

佛门净地一直是我向往的所在。想在那或深山古刹或荒庵小院,伴霭霭香烟声声木鱼,耳闻唯有秋虫,目见只有残月,摒弃杂念,一心一意读经诵经参禅悟道,内心里该是一种怎样的大平静。这大平静中让人浑然忘却风花雪月春夏秋冬。日子里没有了冬日里的三九严寒砭肌入骨,也没有了赤日炎炎的烦心忧神。一年只是一季,一天也只是一时。也许贝叶蒲团青灯古寺冷壁残窗未免会有些寂寥清苦,但在这寂寥清苦中一定会得到人生的大超脱,在超脱中得到人生的升华。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可是,真的就这么简单么?当我把自己的想法用开玩笑方式跟一位我尊敬的兄长说起的时候,他说我是浪漫的可以了。并说尘缘未了凡根未净,仅仅是为了回避什么躲避什么而去,功利色彩太重,佛门未必肯要。即使去了,也不会清净清心,因为心魔还在。

也许真的是这样吧。手边有一卷《古代尺牍小品》,里面收录了一封清代云仙居士写给偶然相遇并一见钟情的顾晴芬的一份信。文字清丽雅洁,容我抄上一段:“筑庵在云栖烟霞之间,一琴一瓢,一炉一钵,亦啸亦咏。春来名花解语,好鸟弄晴;夏时清风徐来,荷香清暑;秋月明辉,蟾华皎洁;冬日可爱。岭秀孤松。有时引鹤于孤山断桥之畔,凭眺晚晴;亦有时泛舟于柳浪花巷之中,徜徉美景。怡然自乐,悠悠忘机。”

人到清心天自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