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古树茶的品质好不好,跟耐泡度真的有关联吗?

发布时间 : 2020-03-26
黑茶好不好 吃泡过水的茶叶好不好 乌龙茶好不好

【www.cy316.com - 黑茶好不好】

古树茶的耐泡度一直是茶友圈里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普洱茶的江湖里,经常有人拿耐泡度来体现古树茶的品质,虽然大家都知道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判定品质好不好,还有香气和汤感等等,但仍然会有一个心理暗示,便是耐泡的普洱茶品质不会差,也许做茶的时间越久,对茶叶的一些话题就会变的越来越谨慎,总会以一种“不一定”的态度对待,古树茶品质的好与不好,跟耐泡度真的有关联吗?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刨根问底式的进行推演一番,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耐泡的原理是在每次冲泡后,茶叶水浸出物的比例,每一泡的水溶性物质丰富,使得汤感,汤质都能很稳定,保持不变。按正常的冲泡手法,以盖碗冲泡为例,投放8克的干茶,10-30秒内出汤的节奏来计算,15-20泡以上的汤感不掉(掉水:资深茶友的术语,指的是茶汤的质感突然变淡,滋味减弱),这就体现了耐泡的程度。

什么是水浸出物,茶叶可溶于水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了多酚类化合物、水溶性糖类、果胶、游离氨基酸、水溶性蛋白、咖啡碱等。那么,普洱茶的水浸出物跟品质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知道,在大部分的学术研究中,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水浸出物的科学证明,当水浸出物的含量达到38%以上时,是普洱茶所在地理位置云南的依据。而在茶叶审评里,大部分的机构采用的感官审评法,是以每一泡沸水完全浸泡3-5分钟的方式,以感官来审评茶叶的香气,苦涩度,汤质的饱满等等,从而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实际上,我们发现,学术界和茶叶界对水浸出物的用法和目地并不相同,学术界以水浸出物判断普洱茶内含物的比例成份,茶叶界以水浸出物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茶友对水浸出物认知混淆的情况出现。

而关于品质,大拙认为,越是高品质的的普洱茶,特别是高品质古树茶,至少具备这样的特征:汤感醇厚且丰富,香气独特,整体个性鲜明(大拙产品理念)。其中的关键词是,“丰富”和“个性”,个性体现的是不同产区的风格特征,比如老班章,冰岛等名寨的风格极具个性,而丰富,是茶叶的冲泡过程中体现的汤感滋味,如何体现丰富的滋味,实际上,就是茶叶中苦涩甘甜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度体现于每一次冲泡后的水浸出物。

不管是大树、小树还是台地茶,水浸出物经过检测后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的成分都具备,但当我们喝进去之后的感受却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古树茶丰富的汤感,更让人喜欢的原因。所以,大拙认为,品质与水浸出物的关系是体现在融合度上的,而非水浸出物的单一内含物。

那么,问题又来了,汤感越丰富是否越耐泡呢?

多年的制茶经验告诉我们,百年以上的高品质古树茶和经过专业窖藏陈化后的老茶,越能体现汤感的丰富程度,同时,也能体现足够的耐泡程度,这两类茶在品质稳定的情况下,都能达到15泡以上,甚至更多。但耐泡的普洱茶,不见得是古树茶或老茶,为什么?因为从茶人的角度,茶叶是否耐泡是可以控制的。以冲泡来说,茶艺师要体现茶叶的耐泡度或者说让茶叶耐泡,是存在技巧的,比如冲泡的手法,看似正常且标准的冲泡手法,只要控制茶水的比重,减短浸泡的时间,加快出汤的速度都能影响着茶叶的耐泡度。

以制茶来说,在没有古树茶概念的时期里制作的茶,不管是大树,小树经过30年以上的陈化,都能达到20泡以上的耐泡程度,而将存放了一段时间的毛茶与新采摘制作完成的毛茶进行适当的拼配,不仅能影响新茶的汤感,同时,也能提高成品茶的耐泡度。而在毛茶的初制到成品制作过程中,从萎凋,揉捻,干燥到压饼成型的松紧度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着茶的耐泡度。

也就是说,决定茶叶的耐泡度可以人为的控制,当有了人为的因素,耐泡度的影响就不是那么严谨了。

所以,我们认为好喝的普洱茶一定具备耐泡的特点,而耐泡的茶不一定是好茶。

结合以上的逻辑分析,高品质的普洱茶体现在水浸出物的融合度,而融合度高的茶,汤感足够的丰富,汤感丰富的茶具有耐泡的特征,也就说,耐泡度是普洱茶高品质的一个特征,并不能成为一个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

而当我们对岩茶,老白茶有了一些粗浅的学习后发现,普洱茶的耐泡度在六大茶类里并不是唯一的存在。

cy316.cOm扩展阅读

古树茶的品质与耐泡度有关联吗?如何判断古树茶的品质?


古树茶的耐泡度一直是茶友圈里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普洱茶的江湖里,经常有人拿耐泡度来体现古树茶的品质,虽然大家都知道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判定品质好不好,还有香气和汤感等等,但仍然会有一个心理暗示,便是耐泡的普洱茶品质不会差,也许做茶的时间越久,对茶叶的一些话题就会变的越来越谨慎,总会以一种“不一定”的态度对待,古树茶品质的好与不好,跟耐泡度真的有关联吗?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刨根问底式的进行推演一番,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耐泡的原理是在每次冲泡后,茶叶水浸出物的比例,每一泡的水溶性物质丰富,使得汤感,汤质都能很稳定,保持不变。按正常的冲泡手法,以盖碗冲泡为例,投放8克的干茶,10-30秒内出汤的节奏来计算,15-20泡以上的汤感不掉(掉水:资深茶友的术语,指的是茶汤的质感突然变淡,滋味减弱),这就体现了耐泡的程度。

什么是水浸出物,茶叶可溶于水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了多酚类化合物、水溶性糖类、果胶、游离氨基酸、水溶性蛋白、咖啡碱等。那么,普洱茶的水浸出物跟品质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知道,在大部分的学术研究中,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水浸出物的科学证明,当水浸出物的含量达到38%以上时,是普洱茶所在地理位置云南的依据。而在茶叶审评里,大部分的机构采用的感官审评法,是以每一泡沸水完全浸泡3-5分钟的方式,以感官来审评茶叶的香气,苦涩度,汤质的饱满等等,从而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实际上,我们发现,学术界和茶叶界对水浸出物的用法和目地并不相同,学术界以水浸出物判断普洱茶内含物的比例成份,茶叶界以水浸出物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茶友对水浸出物认知混淆的情况出现。

而关于品质,大拙认为,越是高品质的的普洱茶,特别是高品质古树茶,至少具备这样的特征:汤感醇厚且丰富,香气独特,整体个性鲜明(大拙产品理念)。其中的关键词是,“丰富”和“个性”,个性体现的是不同产区的风格特征,比如老班章,冰岛等名寨的风格极具个性,而丰富,是茶叶的冲泡过程中体现的汤感滋味,如何体现丰富的滋味,实际上,就是茶叶中苦涩甘甜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度体现于每一次冲泡后的水浸出物。

不管是大树、小树还是台地茶,水浸出物经过检测后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的成分都具备,但当我们喝进去之后的感受却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古树茶丰富的汤感,更让人喜欢的原因。所以,大拙认为,品质与水浸出物的关系是体现在融合度上的,而非水浸出物的单一内含物。

那么,问题又来了,汤感越丰富是否越耐泡呢?

多年的制茶经验告诉我们,百年以上的高品质古树茶和经过专业窖藏陈化后的老茶,越能体现汤感的丰富程度,同时,也能体现足够的耐泡程度,这两类茶在品质稳定的情况下,都能达到15泡以上,甚至更多。但耐泡的普洱茶,不见得是古树茶或老茶,为什么?因为从茶人的角度,茶叶是否耐泡是可以控制的。以冲泡来说,茶艺师要体现茶叶的耐泡度或者说让茶叶耐泡,是存在技巧的,比如冲泡的手法,看似正常且标准的冲泡手法,只要控制茶水的比重,减短浸泡的时间,加快出汤的速度都能影响着茶叶的耐泡度。

以制茶来说,在没有古树茶概念的时期里制作的茶,不管是大树,小树经过30年以上的陈化,都能达到20泡以上的耐泡程度,而将存放了一段时间的毛茶与新采摘制作完成的毛茶进行适当的拼配,不仅能影响新茶的汤感,同时,也能提高成品茶的耐泡度。而在毛茶的初制到成品制作过程中,从萎凋,揉捻,干燥到压饼成型的松紧度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着茶的耐泡度。

也就是说,决定茶叶的耐泡度可以人为的控制,当有了人为的因素,耐泡度的影响就不是那么严谨了。

所以,我们认为好喝的普洱茶一定具备耐泡的特点,而耐泡的茶不一定是好茶。

结合以上的逻辑分析,高品质的普洱茶体现在水浸出物的融合度,而融合度高的茶,汤感足够的丰富,汤感丰富的茶具有耐泡的特征,也就说,耐泡度是普洱茶高品质的一个特征,并不能成为一个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

而当我们对岩茶,老白茶有了一些粗浅的学习后发现,普洱茶的耐泡度在六大茶类里并不是唯一的存在。

耐不耐泡,只是古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别吗?普洱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


普洱茶耐不耐泡,你以为就只是简单的古树与小树的区别吗?我们在喝茶的时候经常会听一些茶友讨论,这款茶耐不耐泡,滋味如何如何……那么,你知道决定一款茶耐泡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与原料粗老细嫩程度有关。一般选料较为粗老的就更为耐泡一些,水浸出物也较慢。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还与投茶量的多少呈正比,与品饮人数的多少呈反比。因为个人喜好不一,投茶量也会有所不同。量越大,可以冲泡次数就越多。如果同时喝茶的人数较多,投茶量也要相应的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冲泡次数,而又不影响品饮效果。

普洱茶是否耐泡,与出汤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如果饮茶者本人的口味偏重,每一泡的出汤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延迟,这就加快了水浸出物的溶出速度,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一泡的出汤时间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就会相应的减少。

除此以外,冲泡时的水温、注水量等也会影响普洱茶的耐泡度。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使茶叶的溶出更稳定,投茶量与容器的大小、投茶量与注水量,就需要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比例。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前几泡注水过多,以至于茶汤滋味淡泊或者茶汤量少,也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多而在后几泡因为茶叶膨胀而丧失注水空间。

影响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也许并不止一个,很多时候是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综合来看。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

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茶叶品质好不好,一“闷”就知道


从鉴别茶叶品质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总能够看到茶品缺陷。

平常泡茶、喝茶,一般都是按照个人的口味喜好来,喜欢淡一点或者浓一点,喜欢注水即出或是稍微闷泡,这些都是个人的习惯。从鉴别茶叶品质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总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茶品缺陷。

茶叶“闷”上30秒、1分钟、3分钟或是更久,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内质溶解更丰富,更易将茶品的优缺点都放大展现。而鉴别“闷”过的茶汤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汤色

汤色是反映茶叶内含物质是否丰富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一款茶汤,需要注意其色泽及明亮度,茶汤透亮则说明内质溶出不够,浑浊则意味着茶品不够优质。

香气

茶叶经过“闷”泡后,闻香时更容易感受到香气类型、是否有异杂气息、香气是否显扬等。带有烟、霉、酸、馊、臭等不良气息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劣质茶品;带有焦糖香、花果香等的茶品则可能是加入了萎凋、渥红等非传统普洱茶工艺。

滋味

“闷”过的普洱茶汤,其滋味也更容易被感受,比如是否有异杂味、滋味是否分离、回甘强度及持久度如何、浓强程度如何?刺激性强而不涩是为浓,入口苦、吞咽后苦而挂舌是为涩,滋味分散、苦涩剥离的茶汤,基本认定茶品品质不过关。

口感

口感是指口腔对于茶汤的触觉部分,审评时要注意的分项有:包裹度、粘稠度、顺滑度、生津、涩感、融合度、锁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闷”,“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鉴定茶叶品质的方式。闷一闷,“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没有哪个不现原形。

茶泡的好不好,注水很重要!


泡茶的时候,注水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包括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高低、粗细。这里,我们单说水线走势这个学问。

螺旋形注水

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红茶和绿茶,以及白茶。或者泡到后期,滋味比较淡了,需要茶汁尽快浸出的。

环圈注水

环圈注水顾名思义,指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杯面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注水时要注意着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份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就没那么高。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

单边定点注水

指注水点固定在一个地方,这样的注水方式,让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开始时溶合度较差。稍微提醒一下,这种注水方式,如果注水点在盖碗壁上,那相对于注水点在盖碗和茶底之间,要融合得更好些。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这样注水,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让茶和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最小,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香气比较高的茶。

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冲泡普洱茶,都会讨论到耐不耐泡这个问题上,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

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收藏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还和制作工艺有关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会影响普洱茶的口感质地。但是作为买家的我们并不清楚这款普洱的具体制作工序,买茶择优除去中间商,这样能更直观的了解到你的茶叶品质好坏。

我们想要收藏一饼好茶,除了茶叶山头、价格、芽叶比等,还能了解哪些事情呢?

一、采撷时间

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才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二、萎凋程度晾或静置萎凋

因为普洱茶的萎凋程度可以降低茶的苦涩感,加剧茶叶内部的酶催化等理化反应。萎凋不足带苦不化,静置太久汤薄质轻,茶叶不耐泡。

三、杀青方式和程度杀青方式

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温度过高口感带酸,温度不足青味重。

四、揉捻

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揉捻时,根据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使之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匀、细、直的要求。冷揉捻就是茶叶杀完青后,将茶叶取出摊晾在簸箕上,晾凉之后揉捻。杀青后直接趁热揉捻,为热揉捻。

两种方式揉捻出来的茶叶呈现的汤色完全不一样。冷揉捻的茶叶,汤色透亮,入口后汤香,水路极其细腻。热揉捻的茶叶,汤色浑浊,入口有燥感,水路略粗。揉捻不足汤质薄,揉过度汤色浊、苦涩重。

五、干燥方式

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高温干燥微酸水薄,干燥不足汤红带苦不化。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六、压制松紧度蒸压

温度时间过高过长,条索不明;温度时间不足,松散不成型且不利于茶香的保存。

七、成品干燥

压饼后的干燥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加工与干燥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也属于后天因素,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普洱茶的耐泡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普洱茶比其他茶类耐泡,已经为众多茶人所知,也成为衡量普洱茶优劣的一项标准。这主要是从茶叶内含物质角度来说,因为普洱茶制作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内含物质较其他茶类更丰富饱满。普洱茶究竟能泡多久,除了和茶树品种有关,还取决于很多影响因素。

一、影响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要高一些,如果采用一定量的茶梗,茶梗中含有很高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它的质地比叶片要“硬”,相对于叶片来说耐泡度更高。总体来说,嫩度低的茶叶比嫩度高的茶叶耐泡。

2.制茶工艺

做茶工艺中揉捻过重,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水浸出物溶出也越快,耐泡度就会相应降低,茶滋味苦涩重。反之,揉成泡条,细胞壁破损不足,茶汁不易析出,茶倒是耐泡了,但茶味寡淡。发酵度浅的比发酵度深的耐泡,生茶比熟茶耐泡。

3.泡茶方法

泡茶时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投茶量、注水量、出汤速度、水温。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茶叶越不耐泡,反之茶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茶耐泡度越低。

4.采摘时机

茶叶采摘时间也有差异,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了芽叶尚未完全成熟,虽然有一定的鲜香味,但内含物质不够充分,滋味不突显,芽叶表面硬度不够,茶物质浸出速度过快而不耐泡。采得太晚芽叶没有滋味,内含营养物质会随着叶片的成长释放,慢慢向木质化发展,导致茶叶失去品饮的价值。

5.采摘季节

一般春茶相比秋茶内含物质丰富。茶树经过整个冬天修养,储存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而春季恰逢云南干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芳香物质形成,使得茶滋味厚实、鲜爽,所以春茶比秋茶耐泡。

二、普洱茶可以冲泡几次?

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的熟茶可以冲泡8-10泡。比较新的生茶,可以冲泡到15-20泡。年代越久的老茶,耐泡程度越高,直到汤味很淡为止。普洱茶一般用95℃的沸水冲泡。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煮纯水或山泉水时不宜过度沸腾,避免水中的氧气过少,影响茶叶的活性。

为了使香味更加纯正,有不要第一泡的“水洗仙颜”,即第一次冲下去的沸水要立即倒掉。普洱茶正式冲泡前一般须温茶,可进行1-2次,不仅可以去除普洱茶的杂味,清洁茶叶,还能起到醒茶的作用。但洗茶的速度一定要快,以免影响茶汤滋味。第二泡起作饮用,冲泡时间掌握在10-20秒。第三泡的冲泡时间比第二泡长,可以延长为30-40秒。从第四泡冲泡开始,我们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汤色,把握溶出物质的多寡,控制冲泡时间。冲泡次数越多茶水浓度越淡,则冲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

三、普洱茶第几泡最好喝?

普洱茶可以多次冲泡,对每一泡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很多人说,第3-5泡时普洱茶口感最好,毕竟1-2泡茶还没有完全泡开,滋味还没有全部出来,而后面几泡滋味又渐渐减淡,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3-5泡茶确切地说是各方面展现最好的,却不能说是最好喝的,毕竟每个人对好喝的认知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滋味比较浓烈一点的,也就认为滋味尽出的那几泡好喝;而有的人比较喜欢滋味寡淡的茶,那么会觉得6-7泡之后苦涩褪去、入口清甜的感觉更好。

因此,关于普洱茶第几泡最好喝,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所谓“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也只能说第几泡口感表现较佳,自己认为第几泡好喝罢了。

不管你喜欢什么口味的普洱茶,觉得哪一泡好喝,我们都希望每个爱普洱茶的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一泡一泡喝茶,更加透彻地感受一款茶的变化,真正地懂得这款茶的韵味。喝懂这杯,才是我们的追求,而不是纠结耐不耐泡,哪一泡好喝。

怎么区分茶叶好不好?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饮品,因此大家经常会面临挑选购买茶叶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买到一款好茶,但是鉴于知识有限,往往很难判断一款茶叶好不好。

其实,苦不苦并不是判断好茶的标准。口味是一个非常个人主观化的感觉,你觉得苦,别人未必觉得苦。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叶的基本口感,没有了这个口感,的确就跟白开水一样。

有的茶叶粗老,没什么味。对懂茶的人来说,没有茶味;对不怎么喝茶的人来说,却是不苦不涩,觉得还挺好喝的。

所以,不苦的茶不一定是好茶。

比如生普,有的台地茶比山上的古树茶要苦,相对来说,不苦的茶更容易被不懂茶的人接受。然而,大家都知道,只要加工和储存没问题,山上的古树茶是要比台地茶要好的。

所以,苦的茶也不一定是好茶。

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苦味

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

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主要是茶多酚在起作用。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

★鲜味

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

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味道,苦与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这几大茶汤的口味,一个也不能少。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

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

茶如果不鲜,便会觉得闷;

茶如果不甜,便会觉得难喝。

茶汤的每一种味觉因素,都是构成这一杯茶的有机因素。如果缺少了一个,都会觉得不够饱满不够有层次,因此苦涩味还是必须的。

那么也许有人就纳闷了,苦的茶不一定好,不苦的茶也不一定好,那怎么判断呢?

茶叶好不好,不单单只是看茶苦不苦,而是要看苦味化不化得开,化得快不快。

好的茶入口感觉到苦,但是其他感觉也同时充满口腔,茶汤一咽下去,一股甜味就从喉底涌上来,苦味在嘴里的感觉已经化掉,取而代之的是甘甜的回味。而不好的茶,往往一苦到底,苦得整个嘴巴、喉咙都感觉干涩,更不会有什么回甘生津。

茶是苦的,苦中带涩,先苦后甜,甘甜回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茶喝得让人觉得很舒服,而有的却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原因。

看完这些,你领会如何判别茶叶好不好了吗?

大益普洱茶好不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大益普洱茶好不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邑”品牌商标于1989年6月10日被勐海茶叶厂成功注册,享有专有权。“大益”品牌的产品继承了香茶工厂的深厚历史,专注于茶叶的精神和专业的茶叶制作精髓,从“大益”品牌的产品上市之日起,其继承的专业、优质、爱的品牌基因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大益普洱茶是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之一。一般分为大益普洱茶、大益普洱茶。其中,大邑7542被视为判断普洱茶生茶的基准,大邑7572被视为判断普洱茶熟茶的基准。

大邑普洱茶(生茶):以云南大冶晒青绿茶为原料。它不是人工堆发酵的,而是经过加工和造型修改后的各种云南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或者直接以散茶的形式储存。整体质量特点:香味纯正,汤色橘黄色,味浓,回到甘生津,长期耐泡等。

大益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青毛茶为原料,采用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人工渥山技术,通过控制茶叶炉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快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换,以散茶、砖、饼、沱等形式保存。总质量特点:陈香显着,汤色红浓,味醇口感清爽,回甘绵长,长期耐泡,贮藏越长,酒精,质量越好。

近10年来,大益普洱茶的技术至少变更了3次,一度于2004年改革。由于原料已剩不多。私企的效率自然要比当时国企要求的高。于是怎么研制新的大宗普洱茶。是那时茶厂厂长很头疼的一个问题。

第二阶段是在2008年左右。大邑试图开发和生产一批新的熟茶。当时,大邑熟茶主要以勐海风味为主。推出的几款轻发酵茶都没被市场认可。所以第一代成熟茶叶黑马技术(这项技术当时没有发布,也没有被称为黑马技术)宣告结束。还是以传统的熟茶技术为主。到了2012年,大益发表黑马技术的同年,大益也发表了现代的晒茶的制造技术(其中道渥黄工程变多)。其实早在2011年,大益的部分茶品中就出现了这两种技术的影子。渥黄的茶叶的叶底是黄色的,黑马技术的熟茶的叶底夹着生茶的叶底的一部分。而这两种技术的茶品,从2014一发不可收拾。这两年的出的茶品,大益熟茶的勐海味已经不见踪影了,生茶已经多款出现烟味。

在大益茶的选择中,选择一些茶商人的原料好的茶。近年来,大家都可以看到大益茶的料子。已经很少听到茶商说某某批某某茶料子好。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茶店没有说茶叶的原料的时候。那自然争的就是口感了。冒充大益的茶确实太多,这也证明了其品牌地位。然而,这些产品都有防伪功能,淘宝上大邑正品的价格差异很小,所以价格低得多的自然是假的。

普洱茶的大部分是大益和下关的产品,大益主要是将台地茶的原料机械化加工而成的普洱茶,传统普洱茶必定是手工制作的古树或老木普洱茶。

本文《大益普洱茶好不好》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古树茶真的只有那么几棵吗?


在与一些茶友沟通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茶友说:“古树茶不是很少吗?听说真正的古树茶只有那么几棵?为什么市面上现在还会有那么多的古树茶,这些古树茶都是真的吗?”我只能告诉你:“不全是真的。”

因为就总的古树茶产量来说,确实是非常稀少的。大概只占云南所有茶叶产量的3%左右。但在主要的古树茶产区,古树茶的分布和产量还是非常丰富的,并不是就只有那么几棵,到过云南普洱茶原产地的朋友应该就比较清楚了。

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紧压茶或散茶。普洱茶中的古树茶指的是那些采摘树龄大概在100年以上的古树茶制作而成的茶品。云南普洱茶的产区主要有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大茶区。

西双版纳产区又分为勐海产区和易武产区。

普洱茶最早闻名的地方便是易武产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贡茶之乡。易武的古六大茶山、七村八寨等诸多产地的村寨均位于易武。古茶园大多藏于原始森林之中,生态环境非常好。且这里的制茶历史悠久,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造就了一款好茶。只要后期存储得当,易武产区的茶必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西双版纳的另一产区是勐海产区。勐海产区新近出名的古树茶非常多,老班章水涨船高,一年胜似一年,与之临近的班盆、老曼娥等近年来也不断上涨。勐海产区的古树茶大多苦重香浓,茶气足、滋味强劲,与易武产区的香扬水柔风格全然不同。

临沧产区的临沧双江勐库、永德、临翔区;普洱产区的邦威、景迈、景谷、无量山等均有古树茶分布。

古树茶的产量非常有限,但也并不是少到只有几棵树。所以,茶友们在选购古树茶的时候要正确的看待。面对市场上远远超过古树茶产量的茶品,我们要学会辨别。关于古树茶,你是否有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交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干货 | 古树茶的品质好不好,跟耐泡度真的有关联吗?》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黑茶好不好”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