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茶千万不要用手抓,教你如何正确取茶

发布时间 : 2020-06-03
正确洗茶 正确的蒸茶方法 如何制茶

正确洗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取茶千万不要用手抓,教你如何正确取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取茶千万不要用手抓,教你如何正确取茶》知识吗,丰富的《取茶千万不要用手抓,教你如何正确取茶》内容等你来看!

取茶不要用手抓,容易变质,取茶到底该怎么取?要注意这几条!

将手伸入茶中取茶,不仅破坏了茶叶本身的清雅,又可能白白糟蹋了茶叶,让其更快变质。茶叶最怕潮湿或异味侵入。

我们的手每天接触很多地方,难免会携带一些细菌和微生物,而且手上还容易出汗或者沾染水分。

如果用手抓茶叶的话,就会改变茶叶的干燥环境,并可能沾染上细菌或微生物,而湿润环境又为其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茶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茶叶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在茶道中,讲究用专用茶勺来取茶,不锈钢的、木质的和竹质的都可以。只不过,用完的茶勺一定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盛放餐具的柜子。如果有条件,最好把茶勺放在消毒柜中。当然,也可以直接把茶叶倒进杯中,所倒量依据个人喜好而定。需要提醒的是,一旦茶叶倒多了,一定不要再倒回茶叶袋或茶叶盒中了,因为这些茶叶可能已经沾到了杯中的水或其他杂质,变得潮湿了,这样也会加速茶叶变质。

除了取茶方式影响茶叶寿命外,茶叶保存也很有讲究。最好把茶叶放进锡瓶、瓷瓶、有色玻璃瓶中,铁盒、木盒也可以。盛茶的器皿要干燥、干净,装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本文《取茶千万不要用手抓,教你如何正确取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小编推荐

早取为茶,晚收为茗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在网上火热的播出,市场上的各种舌尖产品也不断涌现,茶叶不甘落后现在就谈谈舌尖上的茶香把。清香四溢的茶叶自古以来...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在网上火热的播出,市场上的各种舌尖产品也不断涌现,茶叶不甘落后现在就谈谈舌尖上的茶香把。清香四溢的茶叶自古以来就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茶叶最初的用法是生吃茶树的绿叶,茶在经历了祭品、药食等阶段后才逐渐成为人们的饮料。

唐代以前茶的饮用时解渴的粗放饮法,并且局限在长江南的部分地区还没有发展的全国。饮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名俗并形成文化是在唐代,唐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使人们能够超出日常生活的必须之外,去追求能给人们以更大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中国茶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茶经》有言茶有茶、槚、蔎、茗、苑五种名称,并解释说:周公云,槚,苦茶;养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茶,晚收为茗,或一曰苑耳。可见,由于不同地区方言的同导致了茶的五种称呼。茶在我国发展千年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取一泊幽静,与岁月煮茶


曾想过,人生一定要阅尽尽青山绿水、白石幽泉,梧桐小桥、烟里人家也要拢作一抹清墨素捺在素纸。未曾想要多奢华,简居布衣,晨钟暮鼓,揽一缕月光入眠,粗茶淡饭却是祥和安宁。

只要有心,素宁的日子并不会单调,春日迟迟,卉木萋萋,闲时翻书,把书翻得沙沙响,静时喝茶,喝茶也要三洗三泡,饿时做饭,锅碗瓢盆也是叮叮咣咣,如此的时光怎会单调,可这样的岁月却只有腻了红尘的人才会喜欢的吧?

总觉得,相识只是偶然,就像偶然遇见一座山,一溪水,一片云,那么清静,素美,无华。日落月升,那遇见的一切也会离去,无声无息。再到突然那么一天,春光正好,巷子街口,风摇叶响,杏子花红,只惊鸿一瞥,缘分就这样来了。

但现实中的缘分却是不可多得,擦肩也卜不到、算不清。谁又曾见过天长地久,誓言不过是途中的一朵花,刹那繁华,一谢成尘。而对于更多人来说,陪伴自己终老的也只有乡下的那间老房子,以及村口的夕阳了。对于过往,只需泡一盏茶静坐,在杯中洗净三千青丝,心不需多么深邃,只需如此淡定如茶。

时光总是静默,依山临瀑,听清泉叮咚乍起水花,取一泊幽韵煮茶,邀岁月浅酌,不慕山涧悠然横卧,人自心安。乌云蔽月时分,无需挑烛研墨,只愿拾起一季烟火,将过往词章点亮,抚摸平仄韵律,在时光的道场里,将岁月斑驳的影像,嚼烂在青瓷茶盏之中。

茶艺师教你如何冲泡元宝茶


想了解《茶艺师教你如何冲泡元宝茶》知识吗,丰富的《茶艺师教你如何冲泡元宝茶》内容等你来看!

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同时青橄榄又名“大福(腹)果”,且有“请过来”的谐音,元宝茶茶艺源于江南一带的农村。

春节期间用青橄榄泡茶招待客人不但象征主人好客,而且可去腻消食,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备品

茶盘一个,三才杯四只,茶荷一个,开水壶一把,青橄榄一碟,方糖一盒,红茶适量。

(二)基本程序

1.投茶――春城无处不飞花

2.冲水――江南二月雨声哗

3.分果――衔泥筑窠双飞燕

4.敬茶――年年送宝到君家

(三)解说词

在冲泡“元宝茶”时,要先把红茶分别投到准备好的“三才杯”中去。在投茶时,我们用茶导把茶荷中的红茶慢慢地拨到茶杯里,细嫩的红茶纷纷扬扬飘落而下,恰似“春城无处不飞花”。

悬壶高冲向杯中注入开水,称之为“江南二月雨声哗”。冲好了开水后即可用筷子或茶镊将青橄榄分别夹到杯中去。茶杯如窠,橄榄如燕,每一个杯中夹进两个橄榄故称为“衔泥筑窠双飞燕”。青橄榄两头尖中间大,民间也称为“大福(腹)果”,每杯放两粒,意为双福临门。橄榄青,隐喻生活四季常青。茶汤红,隐喻日子火火红红。这杯元宝茶中融人了主人的深情,也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祝福。

把“元宝茶”敬奉给客人,献上的不仅仅是一杯茶,而是献上了主人的祝福。祝福客人年年发财,岁岁如意,所以称为“年年送宝到君家”。

本文《茶艺师教你如何冲泡元宝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为什么要用盖碗泡普洱茶?


为什么要用盖碗泡普洱茶?

冲泡普洱茶,首先要选择好水和器,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用瓷质盖碗冲泡普洱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观察和欣赏普洱茶茶汤的变化,并且瓷质盖碗比玻璃器皿更容易挂香;另外盖碗的口大,敞开时散热性好,不易闷坏了茶,最适于冲泡细嫩的普洱生茶。

用盖碗冲泡普洱的时候:

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

大部分材质是瓷,不会影响普洱细微表现。

冲泡上可闷可放,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

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汤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

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

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等。

但同时,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很容易烫手。

出汤的时候,拿盖碗的手势应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当然,如果是新手使用盖碗,还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根据每一款茶品的不同而调整冲泡手法及时间,真正享受到普洱茶的美味。

盖碗泡茶不失茶味、实用、不会串味,可以泡出普洱茶的原味。简单说,纯熟的高手,可以用盖碗泡出你不敢相信的变化。

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知道大家是否察觉,每当我们到茶叶商城购买茶叶时,导购们总要介绍店里的那些“野生茶”。

据他们的话来说,野生茶长于高山,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是绿色的有机食品。相比于茶园精耕细作出来的茶叶,野生茶香气更足。当然,这些都是导购们的推销热点。

那么,哪些茶叶可以称之为野生茶呢?所谓野生茶只是指茶树的品种在植物学意义上是野生的,在它的形状、基因没有改变前,哪怕你把它种在茶园里,它仍然是野生茶。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是野生茶呢?首先,野生茶大多较原始,嫰叶无毛或少毛;其次,野生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第三,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这些特点与茶园的茶叶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野生茶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野生茶因为没有经过驯化管理,精耕细作,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少。经过冲泡的野生茶,茶味较浓,有苦涩味,香气足,茶底碎末多。

虽然市场上许多茶叶都标榜自己是野生茶叶,但也要消费者具火眼金睛来辨识。野生的茶叶具有特色,却不一定好,也不适合于每一个人饮用。有些野生茶因为未经过人工管理,冲泡饮用后可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野生茶可尝试,可千万不能过度迷恋哦。

关于本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跟掌柜说,一入“普洱”深似海,从此“三观”是路人。

随着近十年来普洱茶的风靡,各种各样关于普洱的观点和概念层出不穷。

“越陈越香”,“古树、单株”,“纯料、拼配”还有各大茶山及“茶种”,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宣传,让不少茶友都深陷其中。

以至于如何才是最正确的普洱茶之道,想必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弄得明白吧!

今天,掌柜不谈如何弄懂普洱茶,就说说在掌柜看来,学习和品尝普洱茶,需要一个怎样的“三观”?只有我们树立一个好的认识基础,慢慢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不至于让人走弯路,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这一次茶品会,掌柜为大家准备了这款来自易武的2005年生普,顺着这款10年干仓储存的生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好的品饮入口。

掌柜试着就目前几个问题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三观”思考。

“越陈越香”的说法对吗?

掌柜不盲信时间能让普洱一直保持一个更好口感的提升空间。你不能说在同等较好存藏条件下,二十年的普洱就一定比十年的普洱更加好喝。

去年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历时5年完成的《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证实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10年左右是一个“最佳的饮用时间”。随着时间的伸延,高峰值过去后,口感也会有所打折。这个观点掌柜很认同,时间能让普洱变得更加好喝,但这个时间有一个期限。

“古树茶”真的是普洱茶中的贵族吗?

不可否认,古树茶真的很少,而且专家大师们也一致认为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茶黄素)等,在以后的陈化中表现更突出,经久耐泡。但目前的古树茶,不仅假冒伪劣产品众多,而且已经背离其应有价值。

因为稀缺,成就了古树茶的市场地位;也因为稀缺,古树茶成了品牌茶之后的又一轮炒作风波。掌柜认为,只有回归品饮价值的古树茶,才能称得上贵族。

“单株”“纯料”和“拼配”到底哪种好?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还一直没停过,主要是当初提这些概念的人压根没给这些概念定一个标准,一个山头的算纯料?还是要一个寨子的算纯料?

至于“单株”和“拼配”的问题,掌柜更喜欢从口感上就事论事。一个空有百年单株或者千年单株名号的普洱,但茶质口感平平的茶;和一个拼配让茶口感有更上一个层次的茶,我想大家应该还是会喜欢后者吧。

“新茶”可以喝吗?

掌柜从不提倡喝当年新茶。一个经过正确制作过程的生普,必然是低温杀青出来的茶,和绿茶的高温杀青完全不同,茶性远比绿茶寒凉,长期喝这样的茶,换来的只有胃病。

“干仓”与“湿仓”该如何分辨和理解?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有很多人都认为广东仓就是湿仓,北方仓才是干仓。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茶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转化,过干过湿都是不利的。

以掌柜自家的储藏环境为例,一般温度会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而湿仓更多的是人为增湿,比如将茶储藏在潮湿的防空洞中,以至于空气湿度能达到90%以上。

存放妥当的普洱茶都能实现很好的转化,陈放十年的生普茶汤橙红透亮,口感温润,回甘明显,叶底红黄鲜活。这也是掌柜本期推荐陈年生普的一个原因。

“茶气”该如何理解??

说实话,掌柜对于“茶气”的概念并不感冒。尽管掌柜喝陈年生普时会打嗝,喝过某款岩茶时会背部冒汗,喝完老白时神清气爽,但这些都是喝茶体验过程中增添的一些小乐趣。

有时候喝同一款茶,在某些时候能感受到茶气,有些时候却不能;有时候三五朋友喝一款茶,有的人感受到了茶气,有的人没有感觉。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既然茶气是如此私人的东西,我们又为何要求茶一定要带有茶气徒增牟利呢?还不如把它视为一次喝茶的体验,来一场邂逅。

普洱茶能敞开聊的话题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慢慢聊。希望我们这一次茶品会的推荐,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陈年普洱茶带来的体验,体会它“岁月”留下来的滋味。

关于本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書房 被私藏63年的龙井终极指南,学霸教你如何习茶


《龙井访茶记》

总 论

龙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言本地之山,产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极难得,无论市中所称本山,非出自龙井;即至龙井寺,烹自龙井僧,亦未必果为龙井所产之茶也。盖龙井地既隘,山峦重叠,宜茶地更不多。溯最初得名之地,实维狮子峰,距龙井三里之遥,所谓老龙井是也。高皇帝南巡,啜其茗而甘之,上蒙天问,则王氏方园里十八株,荷褒封焉。李敏达《西湖志》称:在胡公庙前,地不满一亩,岁产茶不及一斤,以贡上方。斯乃龙井之冢嫡,厥为无上之品。山僧言:是叶之尖,两面微缺,宛然如意头。叶厚味永,而色不浓。佳水瀹之,淡若无色。而人口香冽,回味极甘。其近狮子峰所产者,逊胡公庙矣,然已非他处可及。今所标龙井茶,即环此三五里山中茶也。辛亥清明后七日,余游龙井之山。时新茶初茁,绽展一旗,爰录采焙之方,并栽择培溉之略。世有卢陆之嗜,宜观斯记。

① 本山:龙井在杭州被称为本山,以其所产的好茶而名扬天下。

② 假龙井:即使在清代的杭州城,想要喝到真宗的龙井茶也是极为困难的了。当时市面上所售卖的本山茶,都不是产自龙井的,就算到了产区龙井寺,僧人泡给你喝的也未必是真龙井茶。究其原因,龙井地方本来就不大,适宜种茶的地方就更少了。

③ 狮峰:追溯起来,龙井茶最初是因为狮峰山而得名的,狮峰龙井也被称为老龙井。

④ 胡公庙:胡公庙前一亩地,每年所产一斤龙井茶,是龙井茶中的无上珍品,乾隆十八株御茶就在其中,比狮峰龙井更胜一筹。

1、土 性

沙砾也、壤土也,于茶地非上之上也。龙井之山,为青石,水质略咸,含碱颇重。沙壤相杂,而沙三之一而强。其色鼠羯,产茶最良。迤东迤南,土赤如血,泉虽甘而茶味转劣。故龙井佳茗,意不能越此方里以外,地限之也。

产茶最佳土壤:龙井村一带的茶山,青石、水略咸、含碱较重、含沙量约占三成、黄黑色,是出产龙井茶的最佳土壤。周边赤红色土壤的都不行。

2、栽 植

隔冬采收茶子,贮地窖或壁衣中,无令枯燥虫蛀。人春,锄山地,取向阳坦,不渍水。陆坡,则累石障之,锄深及尺,去其粗砾。旬日后,土略平实,检肥硕之茶子,点播其中科之。相去约四五尺,略施灰肥,春夏锄草。于地之隙,可艺果蔬。苗以茁矣,无须移植。第四年春,方可摘叶。

三年栽成:挑选肥硕的茶籽,每隔四五尺栽种一棵,春夏除草、施加灰肥,第四年春天即可开始采摘。

3、培 养

三四年成树,地佳者无待施肥。硗瘠者,略施豆饼堆肥,以壅其根。防草之荒,岁一二锄,旱则溉之。

施肥:土质优良者无需施肥,略贫瘠的可以施加豆饼、堆肥等农家肥。

4、采 摘

大概清明至谷雨,为头茶。谷雨后,为二茶。立夏小满后,则为大叶颗,以制红茶矣。世所称明前者,实则清明后采。雨前,则谷雨后采。校其名实,宜云明后、雨后也。采茶概用女工,头茶选择,极费工。每人一日,仅得鲜叶四斤上下。采工,一两六文。

① 三采:清明至谷雨,是头采茶,也叫明前茶;谷雨后,是二采茶,也叫雨前茶;立夏小满之后,是大叶颗茶,主要用来制作红茶。

② 采茶工:采茶大都采用女工,一个采茶工一天只能采得头采茶四斤左右。

5、焙 制

叶既摘,当日即焙,俗曰炒,越宿色即变。炒用寻常铁锅,对径约一尺八寸,灶称之。火用松毛,山茅草次之,它柴皆非宜。火力毋过猛,猛则茶色变赭。毋过弱,弱又色黯。炒者坐灶旁以手人锅,徐徐拌之。每拌以手按叶,上至锅口,转掌承之,扬掌抖之,令松。叶从五指间,纷然下锅,复按而承以上。如是展转,无瞬息停。每锅仅炒鲜叶四五两,费时三十分钟。每四两,炒干茶一两。竭终夜之力,一人看火,一人拌炒,仅能制茶七八两耳。

手工炒茶:鲜叶采摘之后,必须当天炒制。用松木或山茅草取火,火力适当。辗转炒制,一锅炒鲜叶四五两,得干茶一两,耗时三十分钟。两人搭档,一人看火,一人炒茶,一个晚上也就只能制茶七八两而已。

6、烹 瀹(yuè)

烹宜沙瓶,火宜木炭,宜火酒,瀹宜小瓷壶。所容如盖碗者,需茶二钱。少则淡,多则滞。水开成大花乳者,宜取四凉杯挹注之。杀其沸性,乃人壶。假令沸水人壶,急揭盖以宣之。如经四凉杯者,水度乃合。

① 投茶量:盖碗大小的瓷壶泡茶,需投茶二钱。清代盖碗容量约300-400毫升;按旧制,二钱约等于7.46克,故投茶量大概在1:50。

② 取水:用沙瓶、木炭煮水,水开后不能直接冲泡,而要先注入四个凉杯之中,再入壶冲泡,以去掉水的沸性

7、香 味

茶秉荷气,惟浙江、安徽为然,而龙井为最。饮可五瀹,瀹则尽斟之,勿留沥焉。一瀹则花叶:茎气俱足;再瀹则叶气尽,花气微,茎与莲心之味重矣;三则莲心与莲肉之味矣,后则仅莲肉之味:啜宜静,斟宜小盅。

① 荷气:浙江、安徽所产的茶都具有“荷气”,其中龙井茶是最明显的。龙井可冲泡五次饮用:第一泡荷花、荷叶、荷茎之气都很充足;第二泡,荷花、荷叶之气微弱,主要是荷茎和莲心之气;第三泡,主要是莲心和莲肉的味道;后两泡就只有莲肉味了。

② 冲泡:每一泡要把茶汁滴尽,不要有残留。

③ 环境:品茶的环境要清静,选用小杯茶具细细品味。

8、收 藏

茶既焙,必贮瓮或匣中。取出窑之块灰,碎击平铺。上藉厚纸,叠茶包于上,要以不泄气为主。

贮藏:茶叶要贮藏在瓮或匣中。取生石灰击碎以后平铺在瓮底,叠上厚纸,再把茶包叠放在纸上,贮藏的器皿以不漏气为佳。

9、产 额

龙井岁产上品茶,如明前雨前者,千余斤耳。并粗叶红叶计之,岁额亦止五千斤上下,而名遍全国,远逮欧美,则赖龙井邻近之茶附益之。盖自十八涧至理安,达江头;自翁家山,满觉陇,茶树弥望,皆名龙井。北贯十里松,至栖霞,亦名龙井,然味犹胜他处。杭城所售者,则笕桥各地之产矣。

① 产量: 龙井茶一年的产量最多5000斤,其中明前雨前茶1000斤。而之所以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龙井茶,主要是除了核心产区之外,杭州翁家山、满觉陇、 十八涧、栖霞等地出产的茶都自称龙井茶。这些地区所产的茶虽然不是最正宗的龙井茶,但其滋味比起杭州城外其他地方所产的龙井茶仍然要好得多。

② 杭州市面茶:当时杭州市面上销售的龙井茶,主要产自杭州笕桥一带。

10、特 色

龙井茶之色香味,人力不能仿造,乃出天然,特色一。地处湖山之胜,又近省会,无非常之旱涝,特色二。名既远播,价遂有增而无减,视他地之产,其利五倍,特色三。惟其然也,山巅石隙,悉植茶矣。乃荒山弥望,仅三三五五,偃仰于路隅,无集千百株为一地者。物以罕而见珍,理岂宜然。

为什么受人斟茶时用手指头敲桌子


大家饮茶就饮得多啦,知不知为什麽你给人倒茶时,对方总会屈起手指,不停在桌上叩击呢?虽然这是民间公认的谢礼,但是原来这个习俗是来自一个典故的。其实,这是由古时候一种扣头礼演变而来的,也是一种礼节。

根据《中国民俗之谜》一书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天路经松江,他带了几个太监微服来到醉白池游玩,在附近的一家茶馆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随後站在数步远的位置,拿起大铜壶朝碗里倒茶。皇帝眼见面前只有一条白练从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均匀地冲进碗里,一边看得惊奇,一边禁不住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向着其馀几只碗里倒去。太监们见皇帝给自己倒茶,吓得魂都没了,想跪下叩头,叁呼万岁,又恐暴露了皇帝的身份,遭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纷纷屈起手指,笃笃笃不停地在桌上叩击。事後,乾隆皇帝不解地问太监:汝等何故以指叩桌?太监们齐声答道:万岁爷给奴才倒茶,万不敢当,以手叩桌,避免暴露皇上身份,乃代叩头致谢也。以後,这种谢礼的动作,不知怎麽地在民间传开了。

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着《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