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的人都喝“膏”了?

发布时间 : 2020-06-19
红糖花茶膏 喝红茶的人 喝绿茶的人

【www.cy316.com - 红糖花茶膏】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懂茶的人都喝“膏”了?”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懂茶的人都喝“膏”了?》内容,感谢阅读!

生在山里,死在梦里,埋在缸里,活在杯里,饮在口里,爽在心里,记在脑里,功在体里……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介绍,很难想象,这么文艺范儿的描述,是用来形容一种极具历史感的茶饮——茶膏。

日前,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茶博会上,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陌生又新奇的茶膏,成为展览会上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随着近些年来普洱茶及其深加工的产品在市场上被广大消费者逐渐认可并接受,茶膏这一源自古老中国的传统养生名品在失传了半个多世纪后,也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并被广大普洱茶和茶膏爱好者争相追捧。

那么,到底什么是茶膏?茶膏适不适合收藏?

疑问:什么是茶膏?

是对茶汤的提取和浓缩

所谓茶膏,一般是指普洱茶膏。事实上,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据《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一文记载,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100公斤的茶叶只能熬制出3—5公斤的茶膏”,4月25日,在茶博会现场,某品牌茶膏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茶膏是茶叶的精华所在,古代制作茶膏的方法就是大锅熬制,但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中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都是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冷却干燥后,精制而成。现代制作工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同时把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都去除掉。

市场:谁在买茶膏?

已成年轻白领的快消品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经科学研究证明,茶膏中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叶的30—50倍,其抗氧化效果是维生素的20倍,茶膏中茶色素质量高于茶叶,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茶膏中的L-丙氨酸、L-半胱氨酸可有效加速酒精代谢,醒酒护肝功效显著;茶膏内含丰富的果胶物质,具有很好的解毒、养胃、助消化的作用;茶膏中儿茶素成分较高,常饮能提高骨骼矿化水平,加强骨骼硬度。

其实保健功效只是茶膏受关注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方便快捷的饮用方法。在茶博会上,记者注意到,好奇的观众聚集在老茶膏的展位,仔细询问茶膏的来龙去脉、养生价值等信息,其中不乏年轻人。“除了有养生功能,我更看重它的方便快捷的特性,就像速溶咖啡一样,在办公室里喝起来比较方便。”一位在展柜前询问的参观者告诉记者。

事实上,近年来,年轻人对茶已经越来越依赖。在一份鲁东大学所作的《茶膏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中,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20岁以下的青年消费者占比重为46.15%,在消费者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是茶的主流消费者。

当然了,除了年轻人把茶膏当作方便快捷的饮品外,还有一个群体也是茶膏的主要消费者,那就是茶膏的收藏者了。“收藏茶膏的人,通常不会拿来喝,就是作为升值的收藏品收藏。他们的茶膏体积不会很大,但贵在年旧,升值空间很大。”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收藏:老茶膏有一定价值

普通茶膏喝喝就好

记者了解到,普通茶膏的价格从每斤500元到上万元不等。那么,到底茶膏具不具备收藏价值呢?

“价格较高的茶膏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但也要看市场的整体走向。”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作人员也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高年份“老茶膏”,因为保存了几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基本没有任何品饮价值。

但是真正的“老”茶膏的收藏价值高也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将鲁迅先生保存的普洱茶膏(3g)拿出来拍卖,以1.2万元的价格成交,轰动一时。2007年,1块重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以82万元的高价被收购。2010年,一盒清宫普洱茶膏被拍卖,以100.8万元的天价成交。

茶膏的历史

茶膏为什么这么神奇,还要从它的历史说起。

公元780年,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唐代制作茶饼才用“采、蒸、捣、拍、焙、穿、封”,其中在“蒸、捣、拍”这3道工序中,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认为最好的饼茶就是“含膏者皱”,即是将茶叶中的茶汁与茶叶挤压出来,又不遗失,仍然附着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形成皱纹状。因此,在唐代,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皱”,这是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需要指出的是,陆羽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

茶膏真正形成是在宋代。宋代的茶风以及茶人代表,将茶膏推向了一个高峰。北宋赵汝砺的《北苑别录》第一次揭示了宋代制作茶膏的方法。“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这段话的意思是:蒸熟的茶叶称“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的《茗荈录》中,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标志着茶膏作为独立产品的存在。

可是到了明代时期,茶膏制作便渐渐消失了,因为明代禁用诸如龙凤团饼之类的紧压茶,改而推广散形茶。这个重大变故导致延续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

清代伴着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1729年,雍正皇帝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成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此时的茶膏就是普洱茶膏的前身,云南土法制作。后来乾隆执政,将茶膏由皇室“贡品”转为皇宫“御制”。茶膏迁入清朝皇宫内的御茶房之后,在借鉴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现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创造了一种新的“压榨制膏”工艺。这套工艺历经186道工序,72天精工细作而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宫廷普洱茶膏”。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普洱茶膏一直作为清朝皇室特权御用物品,史册记载,雍正、乾隆、嘉庆等都嗜饮普洱茶膏,普洱茶膏还是清朝“八色贡品”之首。

1793年,普洱茶膏作为国礼第一次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普洱茶膏就此流到海外。据相关文献统计,在这段时期作为“国礼”送出的茶膏达200匣。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懂茶的人都喝“膏”了?》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文化精选阅读

举手投足都透着茶香的人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是这样。无论是观望者或是行动者都有他们自身的优势。犹如一杯茶,无论它的价值几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有一类人,无论他们与谁相处,总能如鱼得水。这些人,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皆是透着茶香的。他们可能属于观望者,也可能属于行动者。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抱怨,一往无前。遇到事情,能解决的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它。

这样说来,与茶叶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茶叶的品种很多,对于不识茶的人来说,它只有一种茶树。在经过许多工序与制作后,它们成为了茶品。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何尝不是一直在改变与接受呢?它们无法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茶叶,但是仍努力地蓄积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其实,举手投足都透着茶香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可能是公车上见义勇为举报小偷者,也可能是热爱生活的人,或是善待自己的人。他们的行为令人感动,他们的言语让人觉得温暖。

或许,他们也不喜欢喝茶。但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与中国茶道传递的精神相一致。我们也在塑造自己,从生活的点滴开始,提升自己的修为,让自己成为那样透着茶香的人。与之相交深感舒坦;与之淡交,印象深刻。

学茶艺、懂茶品让你成为更完美的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学茶艺、懂茶品让你成为更完美的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泡茶的人在生活中受欢迎,懂茶艺的人容易让人喜欢。

茶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学茶艺好处多多,你知道多少?

1、静心神

泡茶、喝茶讲究安静的环境,常处于这种环境中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有助于使人静心神、修身性,感觉自身沉浸在文化当中,浮躁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安静。

2、重细节

冲泡茶的过程是极为讲究的,而且非常注重当中的细节。在选择茶具、环境的格调、茶叶的多少、水温的高低、时间的把控等等这些环节上都需要小心操作、精心调理。在学习茶艺过程,可以慢慢培养一个人的细心、耐性。

3、懂礼节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做好相互之间的礼节。泡茶也不例外,相互之间的礼节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茶艺,经常泡茶容易培养成一种良好的礼节习惯,待人处事更懂礼仪。

4、共和谐

学茶艺、懂茶品的人,通常都不会直接评价一款茶的好坏,而是从客观上讲述茶叶的特点。如待人处事一般,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接触茶艺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言语谨慎的习惯,做事学会多分析、少评论,懂得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

5、宜取舍

茶道讲究天人合一、归于自然,学茶艺要懂得尊重其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冲泡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长期泡茶,就会懂得,需要综合自身的素养、能力,来做相对对自己合适的事。

一个能读懂茶的人才会品茶 一个有故事的人才读得懂茶


茶是有灵性的,一个能读懂茶的人,才会品茶;一个有故事的人,才读得懂茶。阿蓉是做进口商品的商人,黄子是搞文字工作的文化人,但是两个优雅的女子一样的嗜茶如命,她们或许不能把茶知识说得很全面,也不像阿静能把茶的种种如数家珍,但是,她们绝对是宁海的“茶人”。阿蓉说,一次,半夜里接到杭州友人的电话,说有好茶,一咕噜就爬起来,连夜驱车赶往杭城,只为那一饼魂牵梦萦的茶。她是宁海最早开茶室的文化商人,2009年,宁海的茶文化还处于萌芽状态,她就已经闻到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时尚之风,茶道,茶文化,她果断开了茶室,却不对外营业,谁都可以去,只要是她的朋友,随时可以反客为主,自斟自酌。茶是神圣的纯净的,含蓄的包容的,这是她对茶的理解,这位有着俄罗斯风格的少妇气质脱俗,从容干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写满我不曾经历的故事。她说,商场拼杀,艰险有加,尤其是女人,在风口浪尖上打拼,不亚于刀尖上跳舞。个中滋味就像茶,百味杂陈,也唯有茶,能让她安静而喜悦。

黄子属于典型的知性文化人,蕙质兰心,优雅自信,她一开口,定然是诙谐幽默,妙语如珠,一干人笑得捧腹。黄子饮茶,根据心境而定,有时喜欢独酌,有时喜欢群聚。但从早到晚,茶是须臾不离的。她说,茶是有灵魂的,有感情的,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去品,慢慢地悟,才能跟她对话。她常常被一杯茶感动,因为在茶的气息里、滋味里,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真实的、纯净的自己。善饮心茶者,最得茶灵三昧。那样诗意的描述深深感动了我,由此我产生幻想,莫不是须臾不离的茶给了她灵感和智慧?而我的愚钝笨拙,则是因为不懂通灵之茶的缘故?一日去黄子办公室,赫然发现,办公室旁的小桌上竟然也布置着一个很雅致的茶几,彼时,黄子正坐在木椅上,短发不及双耳,粉颈上一长长玉坠,葱白四指齐托一精巧茶杯,小指微翘,欲往嘴角送茶,想起她送的《人意山光》篇,感觉此时一片喜态,莫名之中,对茶,对这位茶人顿生欢喜心。我与黄子,除了极少的几次饭局,竟然都是在茶汤茶水里慢慢靠近了。此时,不谈禅和道,但是,一品一悟,轻笑和慢语,在闲适的时光里,禅意不也无声无息而生了?

我的驴友们最喜欢去的是黄坛枧头的蒋总家,身为企业家的蒋总,有着文人的儒雅,农民的质朴,低调随和。一个人的生活理念总是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方式中,蒋总追求健康的田园生活,爱好爬山、摄影、书法、茶道。而以茶会友,则是他感知世界拓展视野的一条渠道。文峰论坛的驴友们基本上都去过蒋总枧头的家,这个四间横开的院子里,经常宾朋满座,茶香满溢,欢声笑语不断。蒋总的茶室简单而干净,一个树桩的横剖面罩了一层薄薄的清漆即是茶桌,一个茶柜把房间隔了开来,里边是书法室。茶柜上,摆满各色小巧精致的茶具,都是他出差路上淘来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蒋总家喝茶,驴友们归纳了一下:茶前可以蹭饭,而饭总是以各色环保小吃呈现,青馒头,包子,水饺,青麻糍,笋干菜番薯面,让人吃了还想吃;茶点丰富,喝茶时,总是有各色糕饼瓜子提供;当然更重要的是蒋总和蒋嫂的客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每个去过枧头饮茶的人都会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家,他的茶室,亲民,包容,无论是田园草根,文人墨客,商贾儒道,回头率都是百分百的。他的茶,简直是一个各界人民大团结的熔炉。

每一款茶都有来历,都有一串长长的故事,就像走过的人生,一路都有风景。可以这样说,所有懂茶的人,一定经历过人生的悲苦和喜悦,也只有在深夜里哭泣过的人,才能品读茶中三昧。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

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对于懂茶之人,茶中有禅,茶中有道,茶中有真意。对我来说,喝茶就是喝茶,干净的茶叶,干净的水,与干净的人;简单的环境,简单的思想,过简单的日子。

品茶,懂茶


茶不止是一种饮品,更多的是内在的思想。品茶而不是饮茶,和茶做朋友,多些交流,多些思考,才能懂茶。

茶是一段人生,不同的茶是不同的人生,茶有百般滋味,需要在人生历程中随时停下脚步,品一品其中滋味,让心头多一份平静。

喝一杯茶,拿起,放下。人生中也当如此,拿得起,放得下,多一些洒脱,多一份自在,如此才能得大智慧。茶香往往先苦后甜,要多些耐心,品其苦,将人生中的磨难视作平常,从容处世,才可能品到香甜的味道。

茶之香,最适宜一个人或者寥寥数人品味,人多,茶便不见香,沦为俗物。

茶蕴天地清气,人正才能品其清,为人处世,要和茶一样,不可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样只会污了茶。茶香遵循中庸之道,无论其香其苦,都恰到好处,做人亦如此,凡事不可太过,太过就是错,便是苦涩。

很多茶只有久经发酵才见味道,很多茶储存的越久味道越醇香。正如我们工作一样,厚积薄发,只有如茶一样耐得住寂寞,多发酵自己,多提高自己,多经历磨练,如茶一样在茶盏中多翻腾起伏,才能散发出最好的味道,才会有自己最好的人生天地。

一茶饮尽,倒残茶,洗茶具,一切归于沉静,质本洁来还洁去,思想洁净,品德高雅,时刻反省自身,在茶香中思索过往得失对错,身有尘埃,时刻拂之,任经历多少年,洁净如初。

喝盖碗茶,要懂的这些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品盖碗茶,又很多的讲究。

【茶盖朝下靠茶船】

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

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上放片树叶】

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

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

含义:外地人,有困难

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语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

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含义:可以收桌子了

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茶文化要论含蓄,我们中国人可真有一套。一杯盖碗茶,竟然能喝茶这么多的意思,看来古代祖先们的脑洞也很大。当然,含蓄的是外在形式,其中的机智才真让现代人自叹不如。

从前盖碗茶具的摆放是有讲究的,每一种茶阵,都蕴含了各自的暗语。看似普通的盖碗茶,居然有这么多门道!

茶香有九种 懂香才懂茶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成品茶香气可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3、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4、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5、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6、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茶叶示例: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7、火香型

凡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8、陈醇香型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9、松烟香型

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茶叶示例: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听茶,看茶,懂茶


人与茶的关系该如何形容才好?在我看来,茶叶与人的关系好比是伯牙与子期的相遇,相知相守。人最害怕什么?是孤独。所以,我们时不时地要在空间里“喊一喊”,时不时地需要给朋友打电话,时不时地想要和朋友聚会。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一种存在感。

茶叶于我们,便是一种最真实的存在。茶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叶是我们人生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茶叶是我们的知己。我们每日必与其对坐,尽管什么也不说,却不会尴尬。开心时,我们品茶、看茶。茶叶的欢腾好似在为我们欢呼,为我们的幸福而舞动,为我们的幸福而感动。悲伤时,我们听茶、品茶。随着一股温暖的茶水入喉,悲伤的溶液被稀释了,也淡了。一杯接着一杯,茶叶听懂了我们的心事,为我们的悲伤而变得苦涩。最懂我们的,非茶叶莫属了。

茶,慢慢地喝,慢慢地懂。我们喜欢喝茶,却也慢慢地读懂了茶叶。每一款茶叶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它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自己的扑朔迷离的身世,有自己的经历。我们慢慢地懂,也越来越心疼茶,越来越珍惜茶。唯有懂茶之人,才是惜茶之人。我们从茶叶的故事中,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感恩,不管茶叶是苦涩,或是甘醇,都是茶最好的味道。

听,听茶言茶语;看,世事沧桑;懂,懂物是人非。茶叶如知己,不言不语,却最懂我心。

人人都适合喝红茶吗


易失眠的人能喝吗?

茶中影响睡眠的成分主要是咖啡因。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比绿茶还高,这是因为红茶属于完全发酵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叶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其中的咖啡因更容易渗入水中,另外红茶冲泡的温度比绿茶高,浸泡的时间也比绿茶久,所以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更高。有睡眠问题的朋友下午3点以后尤其是晚上要少喝或不喝红茶,这不仅是因为咖啡因会让人神经兴奋,还因为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喝多了晚上起夜多,睡不好觉。

能养胃吗?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绿茶伤胃,红茶养胃”。事实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对胃的刺激会明显一些,而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其中的茶多酚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含量明显减少,相对于绿茶来说对胃的刺激性也就更小了。红茶的多酚类化合物虽然降低了,咖啡因含量却升高了,而咖啡因也刺激胃,所以“红茶养胃”的说法并不严谨。另外,胃不好适合喝红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红茶中的咖啡因不利于控制胃酸,反而可能造成身体不适。

泌尿结石的人不能喝吗?

茶叶中含有草酸,大量的草酸容易和泌尿系统排出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也就是所说的结石。红茶中草酸含量较高,所以对于一些草酸钙结石的患者,最好少喝红茶。

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喝?

有研究发现,适量喝红茶可能轻微升血压,不过这种影响只是一时而非长久。此外,也有研究发现,与不饮茶者相比,坚持喝红茶可显著降低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喝红茶,但不要喝太浓的。

能减肥吗?

红茶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以促进代谢,理论上对减肥有帮助,但喝茶一段时间后人体会耐受咖啡因,对减肥的那点微弱作用也就没有了。至于茶多酚,绿茶里的比红茶还多,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对减肥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更不要指望喝红茶减肥。

儿童来说,喝茶需谨慎

茶叶中含有酚类衍生物、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以及锰、氟、铜、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虽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益,但6岁以下孩子发育还不太成熟,茶叶中含有的兴奋物质如茶碱、咖啡因等容易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可能造成心跳加快、体力消耗过大,对于自我调节功能较差的小孩,有潜在扰乱其生理功能的风险。晚上喝茶还容易使儿童出现失眠、尿频等问题,同时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儿童正常生物钟形成。另外,茶叶中的鞣酸成分会抑制儿童对蛋白质及钙、磷等元素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所以,不建议父母给6岁以下孩子喝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