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一):提神和安神

发布时间 : 2020-06-30
普洱茶安神 白茶提神还是安神 普洱茶提神

普洱茶安神。

想了解《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一):提神和安神》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一):提神和安神》内容等你来看!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茶叶都具有提神的功效。

而实际上,茶叶还具有安神的功效。

为何同一种茶会出现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呢?

我们什么时候喝茶会提神,什么时候喝茶会安神呢?

以内涵物质丰盈的云南大叶茶作为原料的普洱茶,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们又该如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普洱茶呢?

喝茶能提神

茶叶自古以来便有“令人少睡”的功能,关于茶的少睡功效,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每有论及。例如: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称茶“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即谈的古体)渴书倦,此时勋策”。唐代郑遨《茶诗》:“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与吕岩《大雪山下》:"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宋代黄庭坚《催公静碾茶》:“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造溪童碾玉尘”与陆游《昼卧闻碾茶》:“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等…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故"令人少睡"现代有"提神"之称,属于神经兴奋的结果。

饮茶对人体中枢神经有兴奋的作用,其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碱及茶碱所产生。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是兴奋剂,能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茶叶的这种“令人少睡”功效,除了提神、醒脑,让人保持兴奋状态和对生理、病理的睡眠与好睡有良好的清醒疗效外,还可用治因疾病所引起的昏迷、昏愦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同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

喝茶能安神

古人对茶的另一种功效记载也不少:《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之“清神”;《东坡杂记》、《茶谱》(钱氏)、《本草纲目拾遗》、《随息居饮食谱》和《瓯江逸志》称之“除烦”;《茶经》、《唐国史补》和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称之“涤烦”…

古代诗文中,亦多论及茶的安神功效。如: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之“祛襟涤滞,致清导和”,明代许决纾《茶疏》之“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宋代苏武《寄周安儒茶》:“意爽飘若仙,头较快如沐”与沈辽《谢德相惠新茶》:“一泛舌已润,载啜心更惬,不唯豁神观,亦足畅烦谍”等。

从药理作用上分析,当茶叶在前两泡时,茶叶中大部分的咖啡碱就已溶解到茶水中了,这时的茶就具有明显的提神功效,使人兴奋。后几泡咖啡碱数量逐渐减少,同时茶叶中的鞣酸逐渐溶解到茶水中,抵消了咖啡碱的作用,就不容易再使人有明显的生理上的兴奋。而此时,轮到茶叶中的另一种物质——茶氨酸出场了。茶氨酸可以抑制由咖啡碱引起的人体兴奋,使人镇静,促使注意力集中,还有助于大脑进入状态,对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脑力活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cY316.cOm

当然,茶氨酸的安神、促进睡眠、增强记忆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才会显现。所以,短期内喝茶可提神,而长期喝茶则可以安神。

如何根据需要选择茶?

了解了茶叶这两种功效的药用机理,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想熬夜和提神,我们就选择在刚冲泡完时喝;如果您想安神,就将茶叶放置的久一些,就尽量避开前几泡茶,只喝剩下的后面几泡。

对于普洱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内涵物质较多,前几泡的提神功能会更加显著和长久,若需要其安神,应增加前面部分的冲泡道次,以减轻后面道次残留咖啡碱的数量;二是普洱茶有生熟茶之分,生茶的提神功能更加明显,熟茶经过发酵,咖啡碱大量转化,可以舒缓白天紧张的神经系统,对睡眠影响也小。所以如果需要安神作用,熟茶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选择了熟茶,就不同浪费掉前几泡茶,可以从第一泡开始品饮了。

另外,对茶品的选择上,不能单纯以提神和安神为目的任性施为,还需根据本人的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

关于本文《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一):提神和安神》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


想了解《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内容等你来看!

普洱茶的功效,我们谈得最多的是消食去腻,降脂减肥和养胃安神,这方面只要看看现代科学临床实验,以及那些有理有例有节的理论数据,便知晓一二。中医理论善于从人体的寒热性能着手对症下药,尽管普洱茶不是药,但它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功效却十分明显。

那么:

普洱茶是性寒还是性热呢?

古人对普洱茶的评价有倾向于哪一边?

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合适的普洱茶品类呢?

普洱茶性寒论

清·张泓《滇南新语》:「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

《严茶议》中载:「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雨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

清·王昶《滇行目录》:「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清热消炎,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竣,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

《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从以上文献中关于普洱茶功效的记载来看,古人是利用普洱茶性寒的功效作为一种的保健品来养生的。这一点与现代我们对普洱生茶的体验相近:现在我们喝到的新制生茶,以原料来源划分,在工艺制程正确的前提下,台地生茶性偏寒,古树生茶性偏凉,这是通过品饮与身体感受获知的经验数据。

普洱茶性温论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未部》中:「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清·阮福《普洱茶记》:「消食散寒解毒。」

《思茅厅采访》:「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元江府志》:「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梵天庐丛录》:「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

从以上文献的记述,却对普洱茶的性能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普洱茶性温,可驱寒!对这一言论,支持的文献也不少,其中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更为极端,同一个作者在同一本书中,用两种相互矛盾的不同性状来描述普洱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如何选择普洱茶

两种相互矛盾的特性在同一种茶身上体现,只能说明这种茶的内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方面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写“味苦性刻”指的是普洱茶,写“受寒,用姜汤发散”指的却是茶膏,我们不知道从茶到茶膏之间发生了什么质的变化,也不知道古人制作茶膏的秘方是什么,但却知道,茶膏变得“性温”了。

此外,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却疾。”这段记载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书中所载的“蒙山出者”,应该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蒙顶黄芽,也就是黄茶的一种。黄茶经过闷黄制程,儿茶素发生氧化与异构化,降低了茶叶的苦涩,茶品的寒性也随之下降。带来茶性变化的,是制程而非茶种本身。普洱茶的“性温”,是否也与之类似呢?

对同一种茶又驱寒又祛热,看来古人对这个也很纠结,其实以现代普洱茶的观点来看,并不矛盾。普洱新茶性寒,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逐渐转化为中性和温性,故兼有祛热和驱寒的功能,新茶祛热老茶驱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制的普洱茶由于初制工艺不到位,制程中已经发酵,加工出来的新茶与我们现在的生茶完全不同,反而类似现在的熟茶,故性状上也具备了一些熟茶性温的功效。古人当时没有新老普洱之分,更没有生熟之分,难怪会做出自相矛盾的结论了。

了解了普洱茶性寒和性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性寒”的新制生茶、“性温”的熟茶或“性暖”的老茶了。

本文《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三):驱寒和祛热》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普洱茶后发酵的两种情形


一是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两者混合进行;

二是自动氧化、酶性氧化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进行。

第一种两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干仓”后发酵;第二种三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湿仓”后发酵。

根据一般知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长。这种会促进产生曲菌的环境,称为“湿仓”;相反的,空气干燥而曲菌无法产生的环境,称为“干仓”。“干仓后发酵”,对普洱茶求本真性的保存最理想。所以,“干仓”贮放最适合普洱茶陈化的需要,是属于自然陈化普洱茶。

“湿仓后发酵”,曲菌破坏了茶叶的组织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是属于霉变陈化普洱茶。“湿仓普洱茶”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茶汤是暗粟色,叶底颜色是暗粟色或已是黑色。

“干仓普洱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和自然,茶汤呈粟红色或略转深粟色,叶底颜色是粟黄色至深粟色。所以,普洱茶独特的自然陈化过程和品质特性,取决于云南大叶种原料固有的成分,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贮藏方法,以及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的影响,只有在这些基本条件之下,才能让普洱茶气息自然。

黄茶的分类,两种分法!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下面我们来说说黄茶的分类!

黄茶的分类

通常我们将黄茶分为“品种黄茶”和“工艺黄茶”两种类型。

“品种黄茶”:茶树品种形成的黄色的茶。这种“品种起源说”有远溯七世纪的史料为证,唐朝盛产的“寿州黄芽”和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的黄茶就是自然发黄的品种黄茶。

“工艺黄茶”:它的发明较之“品种黄茶”要晚许久,工艺黄茶则是通过炒制过程中采用独特的“闷黄”工艺改变了茶的色泽和内质,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此处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

“工艺黄茶”起源于绿茶,应勿有悖论。唐宋之时,一般以加工蒸青茶为主,明时开始炒青之法,创“松萝法”,明·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中有关于茶叶松萝法加工工艺的描述:“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

黄小茶一般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细嫩原料制成的黄茶,主要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及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和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中有条形卷曲的北港毛尖、平阳黄汤,叶沿微卷呈块状的伪山毛尖,弯曲呈环状的鹿苑茶几种。

而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的黄芽茶。如外形雄壮圆直呈针形的君山银针,开头形状扁直的蒙顶黄芽,条形略弯形似雀舌的霍山黄芽和条形弯曲的莫干黄芽。

还有采摘较粗大、梗叶相连状若弯钩的黄大茶及广东大叶青茶。

黄芽茶和黄小茶原料较嫩,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后来黄茶最先失传的就是黄芽茶和黄小茶的加工方法。

茶叶黄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特色。黄茶要求叶底黄或黄绿;汤色浅黄或杏黄,达到明亮而不晦涩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闷堆处理控制合当,若变化不足则黄绿花杂,叶底欠匀;变化过头则黄褐发黑.汤液混浊,都是不符合黄茶品质要求的。

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为何“茶”只有两种叫法?


《参考消息》2018年1月13日刊文: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11日报道:海上而来名为tea,陆上而来名为cha:为什么世界上茶只有两种叫法。

除了少数微不足道的例外(例如在缅甸语中),实际上全世界的茶只有两种说法。一种与英语说法tea类似,另一种是汉语发音cha及其变体。

这两种说法都来自中国。看它们是如何在全世界传播的,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语前,全球化是如何运作的。读音与“cha”类似的词语是沿着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传播的。与“tea”类似的词语则是由荷兰商人通过海上传播的,这些商人将这种新奇的叶子带回欧洲。

cha这个说法是汉语,它来自中国,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这无疑是因为丝绸之路贸易线路:根据最近的一项发现,两千多年前人们沿这条线路交易茶叶。这个说法的传播范围超过了波斯,在乌尔都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中都是类似发音。日语和韩语中茶的叫法也以cha为基础,但这些语言很可能在这种叫法向西传到波斯前就采用它了。

但这没有为tea提供解释。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福建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te。这里的关键词是“沿海”。

在中国沿海地区方言中使用的te的叫法经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荷兰人在上世纪17世纪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交易商。荷兰人在东亚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人都使用te的读音。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欧洲大规模出售茶叶,这让我们有了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和英语中的tea。

生活中必需的两种茶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茶于生活中不可或缺,家中来客,沏上一杯香浓的茶款待,宾主相谈甚欢;盛夏酷暑,泡一大壶热茶,几碗下去,浑身的毛孔都张开,热汗直流,心中的躁火也降了几分。

如果了解每一款茶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才能叫做懂茶的话,常年喝茶的人不一定懂茶。懂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当喝茶成为一种难以去除的习惯,每日无茶,心中便若有所失,那时候,茶就已经深深植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成为随着时光一起流淌的生命之水,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了。

可是茶于生活来讲,其作用还远远不止于饮食习惯的养成,茶还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品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茶、水、器、境、艺、人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要素的轻微改变,都将对茶的精神体验造成无法预料的影响。这也是的迷人之处,它是一个流动的状态,每一次品茶,都将是一场特别的际遇。

遇到适合之水、善茶之人与相宜之器具,茶便可以绽放出最佳的生命状态。

茶汤清苦、幽香四溢,齿颊留香,从一片茶叶中可见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一杯茶汤可清除烦恼忧虑,心灵复归宁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静心品茶,方会沉醉其中。

茶给予我们众多领悟和启示,让人惊叹它与人生的惊人契合。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也有人叹到: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茶与道,正是茶在生活中的两面:茶汤解渴,洗心。不论身体和心灵,我们都需要茶的滋养,在繁俗的世间,为自己保持一点点清醒,保存一分小心翼翼的纯粹,以及保留一片自娱自乐的惬意之地。

健康女人两种色调


眼下在女士的生活中流行两种色调,一种是鸡尾茶,一种是鸡尾酒。 有情调的女士越来越对茶感兴趣。茶并不仅仅指绿茶,而是指用“鲜花”泡茶或叫“鸡尾茶”。比如在几片龙井中放几朵玫瑰,少许苦丁里放几朵甘菊,既去油腻又清心去火,味道也不错。或用杜鹃、金莲、百合、金银花泡出多种口感各异、气味芬芳的“茶”来。“鸡尾茶”不是乱配来的,而是由专家开出的一份保健茶单,比如肺热咳嗽泡金银花、贡菊或莲子芯,可以清肺止咳解毒;肝火盛、胃涨满,泡金莲花、辛荑花、藏红雪,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益脾健胃的作用;红玫瑰有养颜助容的功效,在鸡尾茶里又有美容师的称谓等等。 鸡尾酒更是为中青年女人宠爱,因为纯正的色酒对体内的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去除体内脂肪和清理血管壁上的杂质,软化血管。调酒师根据比重、浓度、颜色能调出几十种鸡尾酒,单听那些好听的名字就醉人,“红粉佳人(又叫生活秀)”、“日出”、“草莓甜”等等。其中有一种“彩虹”酒,用不同的酒及饮料在限制时间内调出七种色彩,灿若彩虹,寓意人们多彩的生活。 喝“鸡尾茶”要根据不同的心情和口感选择、搭配,喝鸡尾酒也一样,并且还要懂得一些专用术语:如按“份”叫酒,一份为30ml,双份为60ml;“纯粹”,指酒不加任何别的东西;“短饮料”,短时间(10~20分钟内不变味)内饮完,不加冰;“长饮料”,30分钟内不变味,适合佐餐饮用。

白茶即提神,又可安神!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说白茶即可提神,但同时也可以安神呢?个中原因,大家请继续往下看.

白茶之所以有提神的功效,主要是因为来自它内含的咖啡碱,这类物质进入身体后,可以使心脏兴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感觉到疲惫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的刺激我们大脑皮层,驱赶困意,解除疲劳,集中思路,提高大脑思维反应能力,从而起到提神的作用。

白茶的独特制作工艺,不炒不揉,所以很好的保留了鲜叶的营养物质,内含大量的咖啡碱,含量在4-6%。

在白茶中,白毫银针的咖啡碱含量是最高的,由于其遇热容易发挥的特性,所以茶叶在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明显呈下降趋势。

因此,在身体疲劳之时,来上一杯香味满满的白茶,那么可以让你从疲劳中快速的恢复精神哦。

白茶属于是六大茶类之一,研究表明,白茶中的氨基酸总量达3.155%,绿茶1.475%,乌龙茶1.425%,黑茶1.375%,黄茶1.36%,红茶最低0.97%,白茶氨基酸总量是其他茶类的2-3倍,其含量是最高的。

正是因为白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成分,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大脑中枢多巴胺的释放,达到放松的作用;而存放了几年时间的老白茶,咖啡因的含量也在开水慢慢的减少,茶氨酸和咖啡碱的比例更加的协调,所以年份越老的老白茶,安神功效是更加显著的。

所以,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对于降血压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也被大家视为是安定的作用,在身心疲惫之时,适当饮用白茶,可有助于身体放松,有安神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加的去利用白茶来达到提神安神,但又不影响睡眠的话,那么大家请记得遵守以下的规则:

1、睡觉前不要喝浓茶,尤其是那种晚上喝茶就非常容易睡不着觉的人来说,更加不要在睡觉前喝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会直接影响睡眠。

2、尽量选择喝老白茶,因为老白茶性质温和,口感醇厚,在提神、安神这一块效果更佳;而新白茶,刺激性比较强,容易伤胃。

3、睡前两小时内不宜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能较快地起到提神作用,为了不影响睡眠,最好在睡前两小时内不要饮用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