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那些美丽传说

发布时间 : 2020-08-31
黑茶的传说 龙井茶的卖点 龙井茶的香味

黑茶的传说。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龙井茶的那些美丽传说”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龙井茶是汉族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四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产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浙江龙井又以大佛龙井为胜。

西湖龙井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辟为茶室。

乾隆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虎跑泉说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cy316.com延伸阅读

那些关于茶叶的美丽传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喝茶叶,而且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国人习惯于赋予这些事物美丽的传说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今天就让我们看看那些关于茶叶的美丽传说。

蒙顶黄芽的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

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省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出产“碧螺春”茶,碧绿的嫩叶卷曲似螺,绿油油,毛茸茸。这种名茶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传说大多都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而茶叶也正是由于它代表着清静淡雅的品格而受到中国文人墨客的青睐,希望所有茶友都能在品茶过程中享受美妙茶叶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中那份宁静与恬淡的生活态度,感受中国茶文化中那份妙不可言的智慧。

西湖龙井的美丽传说


提起中国的名茶,人们不得不想到一个名字:西湖龙井。杭州西湖这个美丽的地方与茶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文化中传说无疑是最动人的,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个“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与西湖龙井的动人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龙井山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屋后种着十八棵茶树,依靠卖茶为生,心地善良的她还常煮茶水置于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然而有一年,风不调雨不顺,茶树收成不好,茶叶质量欠佳,茶便卖不出去了。眼看着这一年的生计没有着落,老婆婆愁得眉头拧成结,怎么都打不开了。

幸好天公悯人,老婆婆平日积善,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位白胡子老叟来了村里,兜兜转转逛了几圈,别的都不要,偏偏看上了老婆婆宅院里的一个破石臼,还要出高价买下。老婆婆高兴坏了,立马就答应。然而老叟自己搬不动那个大石臼,便下山找人帮忙去了。老婆婆心想:这人从外地大老远地来,还出那么高价钱买个石臼,我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给人家。于是,老婆婆废了半天的劲儿,把石臼里的杂草、腐土全清了出来,丢到了茶树下,又用清水把石臼洗了几遍,终于满意了。

这时老叟带了几个小伙子兴冲冲地赶回来,看到石臼,却大吃一惊,忙问石臼中的杂物去哪了。老婆婆如实相告,老叟却摇头苦叹:天意啊!石臼之宝已不在,我要这空壳何用?说完便是叹气,话也不想说,钱也不再给,就这么下山去了。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银子就这么没了,老婆婆的眉头又一次拧成结:这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呀!

但是,真正的奇迹这时才发生。没过几天,老婆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竟一夜之间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变得又细又润,沏出来的茶幽香怡人。茶香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飘满整个龙井山,品茶卖茶的人相拥而至,十八棵茶树在西子湖畔名声大噪。从此以后,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时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采摘此茶带回去给太后饮用,竟治好了太后肝火旺盛之症,于是封这十八棵茶树为“御茶”。龙井茶便因此更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

如今我们无法确定这个美丽的传说是真是假,但我们确定的是这个正是这个美丽的传说让西湖和龙井以一种最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我们确定的是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让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茶文化发源地。最后提醒各位读者若想真正感受这份美好,请到那美丽的西湖品一杯正宗西湖龙井。

龙井茶的传说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一带,以狮峰出产的龙井品质最佳,称作“狮峰龙井”。龙井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北宋苏轼考证,杭州种茶的历史源自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在西湖的下天竺一带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茶树种子,在西湖开始种植栽培。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也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但龙井茶之名却始于宋。北宋时期在灵隐、天竺二寺附近所产的茶叶已经很有盛名,经常被列为贡品。不过起初这里产的茶叶以地而名,如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等。有一年,北宋文学家、杭州通判苏轼曾约几位文友在狮峰山脚下龙井村的寿圣寺品茗吟诗,兴致之余苏轼为寿圣寺书写了“老龙井”的匾额,加之本地的此类茶叶以龙井村质量最好,因而龙井茶就取而代之了其他的品名而流传下来。

如果说在元代和明代龙井茶的名声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那么到了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重视与欣赏,它则被列为众名茶的前茅,成为驰名中外、独占鳌头的名茶之首。

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不论是出于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的目的,但因为地方官吏知道他嗜好饮茶,所以他每到一地,地方官吏都将本地的名茶献上供乾隆品尝。因此在他所到之地都留下了乾隆爱茶的佳话。传说有一年乾隆到杭州西湖巡游,知州在游舫上用本地的狮峰龙井招待乾隆。乾隆一看这茶的汤色碧绿,茶芽直立,忽忽悠悠地飘然而落,十分美观。啜饮一口,觉得满口清香,甘甜醇厚,便问知州:“这是什么茶?”知州回奏道:“这是西湖龙井的珍品——狮峰龙井,是从狮峰山胡公庙茶园采摘的。”

第二天乾隆就来到狮峰山的胡公庙茶园巡察,见到庙门前左右分别排列着9棵茶树,枝繁叶茂,葱茏碧绿,芽梢齐发,雀舌初绽,充满生机。乾隆来到采茶姑娘们跟前,就学着也采摘了一些新茶芽。接着知州和胡公庙的住持陪着乾隆参观了狮峰山下的茶场,观看了新茶炒制的过程。临行时茶场送给乾隆两盒狮峰龙井。

乾隆回到京城时,恰逢太后身体不适,乾隆就将从杭州带回来的狮峰龙井命太监烹煎给太后饮用。太后也很喜欢这种龙井,连喝几天便觉得身体渐渐清爽起来。乾隆闻讯大喜,随即传旨给胡公庙住持,敕封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为御茶,每年产的龙井茶进贡给朝廷。这样,龙井茶也就蜚声寰宇了。

西湖龙井茶的传说


传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买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欠好,卖不出去,老太太简直断炊。

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宅院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容许了。老头十分高兴,通知老太太别让其他人动,一瞬间派人来抬。

老太太想,这轻易地就能得5两银子,总得让人家把石臼干干净净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树下边。过了一会,老头还真带着几个牛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看干干净净的石臼,忙问石臼的杂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实相告,哪知老头沮丧地一跺脚: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就是那些废物呀!说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进而着实烦闷。

可没过几天,奇观发生了:那十八棵茶树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又细又润,沏出的茶幽香怡人。十八棵茶树老态龙钟的音讯长了同党相同传遍了西子湖畔,许多同乡来采办茶籽。

渐渐地,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关于龙井茶的传说


大家对于龙井茶应该都是不陌生的,那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相信很多人也都喝过龙井茶的,但是你知不知道龙井茶的来历。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龙井原名龙泓,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龙井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龙井茶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关于龙井茶的来历还有个传说故事。

据传,古时龙井旁住着一位老妇人,周围有18棵野山茶树,家门口的路是南山农民去西湖的心经之路,行人走到这里总想稍事休息,于是老太太就在门口放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同时就用野山茶叶沏上一壶茶,让行人歇脚,日子一久,远近闻名。有一年冬天,快过年时分,雪下得很大,茶树也将冻死,采办年货的行人络绎不绝,依旧在老太太家门口歇脚,其中有一长者见老太愁容不展,就问:老太太年货采办了没有?老太太长吁短叹地说:别说年货无钱采办,就是这些茶树也快冻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长者指着边上一个破石臼说:宝贝就在这里,有何为,不如将此石臼卖于我好么?老太太说:这石臼越旧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钱了。老太太说:破臼本不值钱,你要只顾取去。长者掏出10两银子将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钱,无奈长者转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将钱收下。过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树嫩牙新发,长得比往年好,并且洗臼泼水的地方又长出无数棵茶树,老太太又欢天喜地的施起茶来。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都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猛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猛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成"虎跑泉"。用虎跑泉泡,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龙井茶里话传说


杭州自古就是中国最美的城市,而西湖龙井更是茶中名品,但你是否了解产于那座美丽城市的西湖龙井的美丽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在龙井山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屋后种着十八棵茶树,依靠卖茶为生,心地善良的她还常煮茶水置于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然而有一年,风不调雨不顺,茶树收成不好,茶叶质量欠佳,茶便卖不出去了。眼看着这一年的生计没有着落,老婆婆愁得眉头拧成结,怎么都打不开了。

幸好天公悯人,老婆婆平日积善,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位白胡子老叟来了村里,兜兜转转逛了几圈,别的都不要,偏偏看上了老婆婆宅院里的一个破石臼,还要出高价买下。

老婆婆高兴坏了,立马就答应。然而老叟自己搬不动那个大石臼,便下山找人帮忙去了。老婆婆心想:这人从外地大老远地来,还出那么高价钱买个石臼,我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给人家。于是,老婆婆废了半天的劲儿,把石臼里的杂草、腐土全清了出来,丢到了茶树下,又用清水把石臼洗了几遍,终于满意了。

这时老叟带了几个小伙子兴冲冲地赶回来,看到石臼,却大吃一惊,忙问石臼中的杂物去哪了。老婆婆如实相告,老叟却摇头苦叹:天意啊!石臼之宝已不在,我要这空壳何用?说完便是叹气,话也不想说,钱也不再给,就这么下山去了。

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银子就这么没了,老婆婆的眉头又一次拧成结:这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呀!

但是,真正的奇迹这时才发生。没过几天,老婆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竟一夜之间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变得又细又润,沏出来的茶幽香怡人。茶香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飘满整个龙井山,品茶卖茶的人相拥而至,十八棵茶树在西子湖畔名声大噪。

从此以后,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采摘此茶带回去给太后饮用,竟治好了太后肝火旺盛之症,于是封这十八棵茶树为“御茶”。龙井茶便因此更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

其实,传说无论是真是假,都饱含着人们对善和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泡一杯西湖龙井,品一道人生好茶,生活本该惬意享受。

进而,若能去到西湖龙井原产地,纵情山水之间,近距离品饮这杯历史名茶,所得之意境必将更加美妙。

一座美丽的城市,一段美丽的传说,一杯清香的茶水,一种恬淡的心境,一段惬意的时光。

白茶的美丽传说


一、铁拐李与白茶仙子

要说铁拐李,我不得不先说一下日入坞底和仙过岭下的来历。

所谓日入坞,就是太阳着落的地方。日入岭上终年浓雾迷漫的岗顶据说就是西天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的所在。各路神仙从四面八方来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都要从一个指定的岭(当地把两个山顶之间小凹称为岭,山顶称为岗)作为入口,就象我们现在开大会的签到处一样。这个岭就是仙过岭。那么,生活在坞底和岭脚的山民们的村庄,也自然就叫日入坞底和仙过岭下了。

这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他那时还没有拐,而是一位仪表堂堂的风流神仙,我们就先叫他李仙吧)在赴王母娘的蟠桃大会路上到了月亮湖边的汤江岩上,一来这长途奔波有些劳累,二来么,汤江岩就在日入坞东面,坐汤江岩遥看日入坞风景,秀丽得叫李仙也有点留恋,他想小坐片刻刚好去仙过岭报到。谁知刚一落坐就头皮一麻,觉得情况有些不妙,算来自己今天有点小麻烦。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他就买个安稳钻进一个岩洞里。

这时罗英秀才也赴蟠桃会路过汤江岩,这个罗英秀才大家知道,他本来命中注定是要在方腊起义成功后做皇帝的,因为他母亲多嘴造成误会不但做不成皇帝,上天还要收了他的命去。天来收时他用牙咬住娘的衣襟。雷霆万钧之后。他的全身皇骨荡然无存,只剩下嘴巴还是做皇帝的嘴,因此叫圣旨口。这个圣旨口看到李仙坐在岩洞里,说了句上石塔下石塔(石塔,诸暨方言,即岩石),压压落来糊塌塌就飘然而去。李仙一听,急忙起身想出岩洞,一只脚跨出,另一只脚却被塌陷的石岩压住。忍痛抽出,已伤了筋骨。看来此处休息不得了。李仙只好强忍疼痛,驾云西去。整朵云彩都被他的鲜血染红。仙过岭签到,他也不与其他神仙多说,一路直奔瑶池所在地日入岭。不料刚到仙过岭南的日入柱山,他再也难忍脚痛跌下云端。一屁股坐在一株千年茶树上。

他口里正喊着哎唷,地下也一声声脆生生的哎唷哎唷在应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小仙女被他压着了。

大仙好生无理啊,休息也不挑个地方。

仙子莫怪,老道是脚痛难支,才误撞仙驾的,原谅则个!

原来如此,待奴家看来。

对话过后,小仙女查看了李仙的伤口,随手就摘了几瓣茶叶,放手中搓烂了,敷到伤口上。鲜血立即就止住了。她又从袖中取出一粒药丸来说:大仙吞下我用太子茶制作的儿茶丸,就再也不会疼痛了。李仙一一照做,果然血止痛消。只是脚骨已短了一截,只好取一根老籐做拐杖,从此成了名扬天下的铁拐李。

为了感谢小仙女的治伤之恩,他做了一个药葫芦挂在杖头,决心学习小仙女,随时随地救死扶伤。当然这种叫做儿茶丸的仙丹是药葫芦内必不可少的当家药了。这个替铁拐李治伤的小仙女,就是日入柱山的白茶仙子。

二、外甥老爷与白茶仙子

在西天的蟠桃大会上有一件趣事,一次,因为有一个叫外甥老爷的小仙最迟到达,王母娘娘等他到了马上就吩咐开席,随口说了句:外甥老爷来了,我们可以开席啦!

神仙中也有势利眼的。以前,几个神仙一起赴会,因为外甥老爷道行浅些,常常会受到作弄。这次听了王母娘娘也在叫他外甥老爷,这些促狭的神仙就再也不敢作弄外甥老爷了。

而这个外甥老爷,成仙之前是我们日入坞一户人家的外甥。事情是这样的:日入坞底有个仙师殿前,住着一户烧窑的人家。夫妻俩人没有生育,领了一个外甥当儿子。这个外甥本来就有点仙骨,天天在仙师殿前过往,就得着了仙气。到后来,居然可以进到刚烧好的窑里,若无其事地把还红得发烫的砖头端出来。一点也不会伤到身手。旁边的人看了觉得奇怪,就和他娘舅去说。娘舅说,那是我外甥本事大,好啊好啊!舅姆却害怕了,她害怕这样的本事是要成精了。如果她家里出了精怪,岂不是要倒灶吗?她就在出窑时躲在旁边看。一看外甥真的端着红的发烫的砖头在出窑。她就叫手下人在外甥再次进窑的时候封了窑门。手下人是吃老板的饭,受老板管的。她说封窑就封窑,反正死了也是她的外甥。就真的把窑门封了。外甥老爷出不来,象砖头一样被窑火烧着。烧着烧着他就烧成了仙,化作一股青烟走了。

这个烧出来的神仙象一团火球,到了西天门王母娘娘的瑶池外面,怎么也不让进去。他只好在日入柱山上急得团团转。用扇子扇,不行。越扇越红。在草地上滚,也滚不掉满身火气。跳到溪水里洗,当时好一点了,爬上来就又成了一个火球。怎么办呢。他还是个小孩呢,就坐在山上哭起来。正哭得起劲,一个甜甜的声音飘进他的耳朵: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啊?他用手背擦了擦眼睛一看,哇,是一个漂亮的小仙女在问他。他抽抽嗒嗒地说:别人都叫我外甥老爷。也对呀,他是老板的外甥,窑厂的工人当然这样叫他罗。小仙女笑起来。你都做老爷了,还要哭!他真的不好意思再哭了,就把如何被烧成仙如何进不了西天门的事一五一十向小仙女说了一遍。

小仙女说了,你不要着急,我就是白茶仙子。你这个是内火,靠水洗靠滚草地都不行。我有办法让你消火。

外甥老爷将信将疑地问,你只是个茶仙,又不是药仙,真的可以帮到我吗?

白茶说,小孩子不懂不要乱说。你知不知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茶可以解毒、可当药用。唐朝《本草拾遗》中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难道我还治不了你小小的内火吗?

果然,白茶轻而易举就除去了外甥老爷的内火,把一个火球小仙变成了衣冠楚楚的外甥老爷。从此,外甥老爷就成了蟠桃大会上的常客了。

三、方腊与白茶仙子

在日入岭的山背面不远处有个叫回龙桥的地方埋葬着农民起义军领袖方腊的英魂,中余有个叫方家的地方,就是方腊的后代繁衍生息的处所。

想当年方腊振臂一呼,义旗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起义失败的原因众多,在日入岭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方腊起义是天注定的,皇帝都替他找好了,就是罗英秀才。但是罗英秀才遭到上天惩罚做不成皇帝了,所以方腊也跟着倒霉,这是一。第二,凭方腊起义军的英勇善战,官家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他的。但是后来宋江被招安,官家用宋江来镇压方腊,等于是农民起义军内讧。在内外夹击之下他才惨遭失败。这些都不是方腊的错,但结果却由他全部承担。因此,方腊死后葬在日入岭下的回龙桥,他死不暝目,冤气直冲九霄。这股冤气前冲后突,跌宕升腾,常常搞得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都有点愁云惨雾。玉帝因为错怪了罗英秀才,好象觉得自己也有点对不起方腊,就有点听凭他发发怨气算了的意思。但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呀。正当王母和玉帝也一筹莫展之际,白茶仙子开口了:方腊的怨气,还是让小仙去想想办法吧。王母当然满口答应了。

白茶就每日到回龙桥陪着方腊喝茶解闷,谈古论今。时间一久,方腊的冤气中那股阴毒之黑就被白茶的儿茶丸化解了。现在,方腊的冤气虽然依旧冲天,但因为没有了阴毒的黑气,都变成了缭绕的浓雾。日入岭的雾终年都是到九点半之后才能化开,越到晴天雾越浓。浓雾生成的水滴滋润了高山云雾中生长的白茶。而且,据说日入坞的溪流也是王母娘娘为了奖赏白茶化解黑气的功劳,从瑶池水中分出一支来恩赐给日入柱山的,这条溪流水不大,但常年潺潺流淌,大旱之年也从不干涸。这样,白茶上有方腊的浓雾滋润,下有瑶池的泉水灌溉。所以,日入柱山的茶叶能入选贡茶并专供太子享用,成为形实相符的太子茶,也就理所当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