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道家茶道的泡茶标准

发布时间 : 2020-09-29
花茶道家 茶道文化怎样泡茶 武夷岩茶的种类详解

花茶道家。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下面就详解道家的泡茶标准。

道家泡茶流程程序一:取水罐时,双手抱起水罐取水,取水为五罐方可,放于茶桌四周规定的位置上,主水罐放于桌面规定的位置,最后自己才落座,再次鞠躬示礼。程序二:洁手,在座的所有客人在落座座位上伸出双手,由师前来一一帮助清洗双手,之后由师呈上热茶水巾,供客人薰洗脸面。师摆开的毛巾上,先手心后手背,再展示给客人手心、手背。客人也照此方式亮出手心和手背。程序三:加水,先揭开烧水壶盖,左手盖于内部向。

程序一:取水罐时,双手抱起水罐取水,取水为五罐方可,放于茶桌四周规定的位置上,主水罐放于桌面规定的位置,最后自己才落座,再次鞠躬示礼。

程序二:洁手,在座的所有客人在落座座位上伸出双手,由师前来一一帮助清洗双手,之后由师呈上热茶水巾,供客人薰洗脸面。师摆开的毛巾上,先手心后手背,再展示给客人手心、手背。客人也照此方式亮出手心和手背。

程序三:加水,先揭开烧水壶盖,左手盖于内部向上。水缸盖双手,揭盖向着自己,盖置于右边。

程序四:分水,右手持勺柄末端,左手轻托勺柄三分之一处,取水五勺,将水勺放回原处,左手拿烧水壶盖,右手轻扶盖上烧水壶,双手取水缸盖,将水缸盖上。

程序五:生火薰香,烧水,左手揭右手扶着火,再以相同的动作盖上壶盖。

程序六:师采用右手引导客人观赏室内每一样物件,后伸出左手引导客人对每一道五行文了解,了解完以后双手收回。

程序七:师示意每位客人向自己的方式演示(同上)或展示毛巾,然后放下。

程序八:叠毛巾时,从外向内,从右至左,两条茶巾分别为白色放左,绿色放在右。以左边的毛巾擦茶具内部,右边的擦茶具外部。擦时从上至下,茶具由里向外转动。

程序九:茶具的擦洗分类为,由小到大。先茶勺,双手取勺,左手握勺尾,勺头向上,置于视线前方,右手去茶巾,先下(由左至右)后下(由右至左),擦拭后,左手持勺尾右手用茶巾托勺头,由左至右展示(用左边的毛巾)展示完后,右手扶着放回原位,放下毛巾。

程序十:取夹,左手持夹子左端,右手持夹子右端,镊子朝上,右手取毛巾,按照从左到右,先擦夹子侧面内部、再外部、再中间。展示放回原处(同上)。

程序十一:取茶,双手取夹(同上)右手持镊子,从石壶内取出绿茶小包,置于左手五指中端,之后右手将镊子放回原处,右手再取茶巾,由内向外擦小茶包五次,并由上至下,顺带将包平放茶桌正中间规定位置,再取出竹片条两根,双手呈环抱型将茶包托起。放入各客人的杯中。

程序十二:水勺(小的)双手托起水勺,左手持勺尾,右手托勺头,平行于视线,右手取茶巾,先内后外,再下后上依次擦拭,然后左手持于勺柄三分之一处,右手托勺底,然后慢慢地擦勺体一下(由内至外),勺底由内至外,勺底有内至外转一圈,换茶巾(左边的)擦勺内壁和底部三圈(顺时针方向)放下茶巾,取大水勺(同上)擦拭茶碗(小)双手取碗,置于左手,左手取茶巾,正方对着自己,擦拭一周,一方擦一下,最后一下将底部带过擦完,正方对着自己。将碗侧立,口对右手方,取左边茶巾擦拭四下:由内向外、与外侧同。左手持碗侧,右手持茶巾托碗底,由左向右向大家展示。双手扶碗两侧轻放于桌面上,此时正方向朝自己,然后顺时针旋转一周,正方向朝向客人,放下茶巾,漱口碗(同上)。

程序十三:双手取茶罐,平行于视线,然后左手五指张开,大拇指持于罐底,剩四指压住罐盖及周围,右手取右茶巾,擦拭四周5下完成,再擦盖1下,底部1下,双手持罐两侧,轻放于原处,放下茶巾。

程序十四:双手取玻璃茶杯,杯口向着自己翻开,双手托于视线平行处,置茶杯于左手,四指托杯底,大拇指扶侧面,右手取右边茶巾,正方向自己,外侧由内至外擦拭6下,顺手带过杯底,侧立杯,杯口向右,放下右茶巾,取左茶巾,擦主杯内侧6下,顺带过杯底,正方向仍朝向自己,展示与放置(同小茶碗)将正面朝向客人,放下茶巾。

程序十五:取大杯于正前面,双手揭开水罐盖,方法同前,用小水勺垂直取水少许,倒入大碗中,放下小水勺盖上水缸盖(方法同上),双手取茶罐于茶杯左侧,左手揭开茶盖(内部朝上)双手取茶勺,取茶包中的茶叶放于主杯(左手扶右手取),双手放茶勺于原处,盖上茶罐盖,将茶罐放回原处。

程序十六:用镊子取出茶点,用右手托起点盘,分左手取出点心按左至右呈给客人。之后收回所有点心残渣,将点心放回原处。左手提茶壶,倒适量水于客人茶杯中,放下茶壶于原位,壶口朝向自己,再取一包最好的绿茶,将绿茶置于右手,左手取出一玻璃杯,将杯放于左手托起摆动,然后放下,将绿茶放入杯中,加入六分之一的6度以下没结冰的水,直至使绿茶呈垂直向时,加入85度开水。待茶叶全部上升呈现出三起三落时,师采用小勺垂直于杯中取出茶水,一一分给客人。

程序十七:接上一程序,分好茶水后,将茶杯双手于杯底托起,由左至右展示给客人。最后放回茶桌正中间。双手拿茶巾靠右侧展开,提示客人二次漱口,二次漱口的水为茶水,由左手用小勺取出来呈给客人,随即呈上漱口罐,待客人漱完口后,将漱口罐及漱口杯放回原处。

程序十八:将小茶杯置于大茶杯前边,取小水勺,将最好的绿茶水全部均匀分到客人面前的小茶杯中。对右边的客人用左手向内捂着胸口,低下头,表示希望得到客人的谅解,对于左边的客人则正面示意可以正式品茶了。

程序十九:双手托起茶杯,举于齐眉处,敬天地,然后双手从左至右对着客人们依次品一小口。

程序二十:第一轮茶品完了,第二轮品茶是重复程序七再次开始到程序十九。一共有五次轮回,一台完整的峨眉道家才算正式完成。

程序二十一:送客,师躬身起立,先装好茶残渣,后装好各种用过水,小步走到茶室门边,抬起头来庄重地将茶水和茶渣一一分给客人带起。

以上就是对道家的泡茶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精选阅读

茶道中的道家思想


茶道中的道家思想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茶道与道家的传说


古时,相传浙江的天台山,位仙山。在《神异记》中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着三头青牛,把虞洪领到一个大瀑布下,说:“我是神仙丹丘子,听说你很会煮茶,常想得到你的惠赐。”便指示给他一棵大茶树,从此虞洪常以茶祭丹丘子。晋时著名炼丹之士葛洪,据说就在天台山种过茶,至今留有遗迹。

道家中有许多关于成仙飞升的故事,往往与茶有关。《广陵耆老传》里记载,晋代有个卖茶的老婆婆,每天都提壶卖茶,但壶中茶仍不减,官吏将其看作为邪道,把她抓了起来,到了夜间,她带了茶具从窗户飞走了。后世茶人在诗中常说到饮茶而羽化成仙的故事。

如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送邓容》中记载,“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饮茶而羽化成仙的道家理想,以一个超然潇洒、自由自在似僧非僧的文人茶道家的身份,把茶道精神推到极高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自然之道”的玄妙,成为茶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南北朝著名道家思想家、大医学家陶弘景也是一位茶人。这位时人称为“山中宰相”的人,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在《茶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