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杨维桢《煮茶梦记》

发布时间 : 2020-09-30
维他绿茶 政和白茶杨丰 玉记花茶

【www.cy316.com - 维他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元·杨维桢《煮茶梦记》”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铁龙道人卧石林。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道人乃游心太虚。雍雍凉凉。若鸿蒙。若皇芒。会天地之未生。适阴阳之若亡。恍兮不知入梦。遂坐清真银晖之堂。堂上香云帘拂地。中着紫桂榻。绿璚几。看太初易一集。集内悉星斗文。焕煜爚熠。金流玉错。莫别爻画。若烟云日月。交丽乎中天。玉露凉。月冷如冰。入齿者易刻。因作太虚吟。吟曰。道无形兮兆无声。妙无心兮一以贞。百象斯融兮太虚以清。歌已。光飙起林末。激华氛。郁郁霏霏。绚烂淫艳。乃有扈绿衣。若仙子者。徒容来谒。云名淡香。小字绿花。乃捧太元杯。酌太清神明之醴以寿。予侑以词曰。心不行。神不行。无而为。万化清。寿毕。纾徐而退。复令小玉环侍笔牍。遂书歌遗之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天无形兮四时以言。妙乎天兮天天之先。天天之先复何仙。移间。白云微消。绿衣化烟。月反明予内间。予亦悟矣。遂冥神合元。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

茶文化精选阅读

人生茶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人生茶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片茶叶,一个梦想,一盅茶水,一个佳梦。

壶中日月长,杯中时分短。茶以人生,梦甜茶亦香,人生似茶,茶香梦亦美。世人喜爱茶和梦,是茶醉于人,茶醉于诗,因此茶中有诗,诗中有梦,茶就有了诗一样的梦。茶与梦,白天饮茶,梦在现实,晚上饮茶,梦在守望。如是,生长闽北的我,常品这茶乡的茶,常蕴这五彩的梦。

白茶,一代“茶帝”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中赞其:“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白茶没有太多的浓墨重彩,低调而淡雅,它的形象如是少年。你看,白茶不炒不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原来的外观,口感,鲜爽度和营养价值,它原始、简单、清纯、净洁,象征着人生的初始。一叶白茶,就是一张白纸,让你画上最新最美的人生彩图。

读懂白茶文化,是上初中的我。每次碰到考试,晚上一捧书,就双眼朦胧,父亲就把他常喝的自家采制的大白茶,给我咪几口,顿时睡意即消,精神振作,功课在心。捧着杯,读着书,人、茶、书融为一体。白茶淡定,从始至终,它不张扬不激烈的性格,教人谦逊好学,宁静致远;它平平淡淡的色彩,与人修心养性,淡泊明志;它很天真,也纯粹,给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哲理。一杯白茶,内涵洁白无暇的“人之初”啊。

感谢父亲给我的那杯白茶,别看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没有一点茶色,喝到口里一点茶的味道也没有。这是极品茶,喝了前淡后甘,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白茶,让我从小明明白白:想追求成功,就要像这杯茶一样,不能心浮气躁,只停留在表面,只有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至今,我的白茶感悟:人生当如白茶一样洁白、挺直、柔和、清雅和包容。

绿茶,像翡翠般灿烂夺目,一股清新的香气横溢,就像人生青年那样清纯的青春,朝气蓬勃,一派生机。绿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产量最高、产区分布最广的茶类。但我对绿茶的念想是闽北绿茶千年的历史,尤其是故乡浦城福罗山中生长的云雾“三马茶”。传说那是三位神仙各骑着天空仙马、地上神马、海上龙马,来此下棋、品茶留下的茶种。那茶树生长在那高高的山上,云缠雾绕中,似仙境般的精灵,它冬舞雪花,夏蹈雨花,自然生态赋与它美姿,优美环境给了它绿韵,马跃腾飞的精神是它的梦想。

一叶绿茶,形美,色绿、香高、味爽、韵清,就若似青春的梦想旋律一样。守边防的时代,母亲常会寄来一包谷雨茶,穿着绿军装,饮着绿茶,那一抹怡人心灵的清香,总让我灵感绿是茶的本色,那茶中的橄榄清韵,就好似年轻军人的本质,那是我风华正茂的梦。

品绿茶,可让人尝出绿茶中春天的清新,有着青春岁月的奋斗;嗅出鲜花中春的芬芳,有着二十多岁的情爱缘恋;饮出阳光中春的醇厚,有着三十多岁的家庭欢乐……春华秋实,人生若茶,春天饮茶,梦在耕耘,金秋饮茶,梦在收获。

青青岩茶,就像乌龙茶的名称一样神秘和醇厚,是一种独到、属半发酵又讲究工艺制成的特种茶,叶瓣呈现“三分红七分绿”岩韵,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风味,那“绿叶镶红边”的特征,就仿佛走在人生里的中壮年,虽然经过多年艰苦的磨练,有过沉浮的羞涩,但是也有博弈成功的甘甜,不断走向成熟的芳香。

家乡的乌龙茶,与武夷大红袍同宗同脉,色香味俱佳。山城北向的仙阳古镇,位于武夷山脉腹地,境内山峦叠嶂,土壤多为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养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长年被云雾笼罩,出产的茶叶香气高,滋味醇厚,曾受生于斯长于斯的南宋大儒真德秀名相的青睐,称曰“仙茶”。

品乌龙,是名符其实的“功夫茶”。小小离乡,中年而归,同学相坐,一壶仙茶,飘飘欲仙。在清净闲适的心情中来品悟人生,在淡淡茶香中来感悟生活。从茶的色、香、味里,体会其苦、甜与醇,领悟起淡、雅与和。阳光下饮茶,梦在汗水中,月光下饮茶,梦在茶水中。所以,“只有青少年肯苦下工夫,中壮年才有真功夫。”茶示真性,人生百味,先感到一种淡淡的苦味,后觉得苦中带甜,茶在水里的觉悟,人在茶里的觉醒,这就是仙茶的真谛,人生的梦照。

茶红如夕阳,人老似晚霞。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就如人生走过全过程一样,从小到老。一盏红茶在手,汤色红润,渗出桂圆香,茶韵美哉,茗乐融融,品的是甜蜜的回忆,饮的是一生的收获。

红茶,我还是爱喝家乡的“闽驿红”,那茶生长在入闽通道“渔梁驿”道路的两边山岩,茶的历史和这条中原通道一样悠久,多少南来北往的才子学士百般奔波,万般执著,在此停脚品茗,不失前途迷情,圆了报国效民的梦。

穿越滚滚茶烟,闽驿站里,好像看见江淹、蔡襄、陆游、朱熹、黄裳、林则徐、梁章钜……白天饮茶,梦在现实,晚上饮茶,梦在守望,他们走的这条功名之路,走的这条贡茶之路,何不是浦城儿女寻梦的路,追梦的路?

叶落归根的我,忘不了故乡红茶诱人的色香味。红茶盏盏,温暖心头,明心见性,觉我无我,茶与我思量,一盏茶浓淡不是茶的本色。红尘滚滚,时光弥漫,茫然一生,悲欢喜乐,我与茶思考,一生弃伪见真才是人的本质。因为红茶之梦,是成熟的梦,圆圆的梦,仿佛人已渐老的梦。

人生筑梦一盅茶,茶中梦醒万事明。

关于本文《人生茶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苦聪人郎梦的“古树茶梦”


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部,有一个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的贫困山村—库独木村,这里聚居着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拉祜族西支系苦聪人。郎梦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拉祜族苦聪人,说起自家种植的56棵百年树龄以上古茶树,郎梦如数家珍。

起梦:拉祜族“茶风俗”

从郎梦有记忆起,阿爷阿奶就告诉他,拉祜苦聪人“哪里有野菜哪里安家,哪里有猎物哪里住下”,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茶树的风俗。耳濡目染下,小郎梦十二三岁便学会了犁地、耙田、采茶、制茶。现在的他依然清楚的记得,为了多种几棵茶树、增加些收入供孩子上学,父辈们往往在陡峭的半山包谷地坎子上种茶树,让栽培管理茶树和采摘茶叶变得异常艰辛。

1997年,19岁新平县职业高中毕业的郎梦和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过上了四处打工的日子。2008年,漂泊十年的他回家过春节,父母的一句“老人年纪大了,不如回家好好种茶”,让他重新回到村子开始了创业之路。那一年,30岁的他向信用社借了7000元钱,养了大小60头猪,因缺乏养殖管理技术,加之遇上生猪价格暴跌,第一次创业很快就血本无归。为此,平掌信用社的信贷员主动下村了解情况,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事自己擅长的茶叶种植。这一句建议,也开启了他的种茶致富之路。

助梦:信用社“双重支持”

2014年,埋头种茶6年的郎梦,茶园从25亩扩大到了60亩。尝到了致富甜头的他,开始琢磨起投资加工古树茶的事情。平掌信用社分管片区信贷员详细听了他的想法,向基社主任作了专题汇报,并再次鼓励他“趁年轻,好好做”。经过相关审批手续,他很快拿到了10万元贷款资金。在信用社的精神支持和资金支持“双重支持”下,他在家里闲置的空地上搭建了彩钢瓦棚,开起了手工作坊,做起了古树茶的初加工。

2016年,由于郎梦为人诚信,产品质量可靠,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又有了更大的“野心”:扩大规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平掌信用社在综合考量下,又贷出20万元资金,帮助他实现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在县城建起了经营销售实体店。

目前,他不仅在乡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自家实现家庭年收入30万元的同时,还带动部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每年向村民收购古茶树青叶1000余公斤,年均收购款达16万元,让老乡们的茶叶足不出户就能卖上好价格。

在郎梦这样一批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拉祜人的带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库独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户均便可实现年收入近4000元。

圆梦:精准扶贫“三信创建”

郎梦原名“郎世章”,父亲的原意或许是出于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希望他能写出锦锈文章。提起改名的缘由,起初有些不好意思的他,只是说觉得名字有些土、不好记。当说到他和他的库独木村,他的拉祜族兄弟姐妹,他们百年参木的古树茶,便不由地激动起来:“我们农村人、拉祜苦聪人也还是应该有梦想的,希望通过努力梦想成真!”

在库独木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中,其中:拉祜“直过民族”217户、603人,贫困建档立卡56户、196人。为了加快拉祜族群众脱贫攻坚的步伐,新平农信社积极贯彻落实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坚决打赢‘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工作要求,2016年在县政府、人行的支持下完成平掌乡“三信”创建工作,实现“信用乡、信用村”授牌挂牌,让拉祜族群众享受到农信社贷款手续简化、“一次授信、周转使用”及利率优惠等便利金融服务。

截至2017年8月末,新平农信社对库独木村235户农户授信面达97%,授信金额541万元,户均授信达2.3万元;对平掌乡拉祜族群众贷款余额422万元,其中: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0万元、精准扶贫小额贷款50万元、“三惠卡”贷款120万元,用于发展种养业贷款78户、232万元,为拉祜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起到了金融扶贫的“造血”作用。

郎梦现在还经常和信贷员谈到他的新梦想,那就是怎样很好地搭建互联网销售渠道,让藏在深山老林的纯生态古树茶从库独木村走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杨益民)

喝茶可滤梦


想了解《喝茶可滤梦》知识吗,丰富的《喝茶可滤梦》内容等你来看!

茶可清心,茶可解忧,茶只是茶,茶不只是茶。

在庞瑞垠的小说《红尘男女》中曾有一段对茶的描写:“罗市隐谈起了茶经,话多了起来,像年轻人一样眉飞色舞,道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喝茶可以滤梦、悟性、解忧、助文思,以至心舒神爽、积秽尽除。苏东坡便是个品茶高手,曾这样写道,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看,何等洒脱自在。”

不说这篇的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单是从上面一段的文字来看,足以看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十足的茶痴。读罢此文,我被“喝茶可以滤梦”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位茶文化渊博的茶人,甚至对细小的茶席之事也不甚了解。可是,我就是毫无缘由的喜欢喝茶,不为解渴,不为聚会,只为让心里有片刻的宁静。

梦是什么?网上对梦的解释是这样的:梦是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是这个道理。做梦好不好?人在睡眠中多多少少都会做梦的,有些人醒来后仍然记得梦的内容,有的人则毫无印象。

梦关乎了睡眠的质量。当然,要解决睡眠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从人的根源上着手。茶可滤梦的原因在于喝茶可以令人的内心积秽尽除。一杯清茶在手,无需知道其是什么茶,有何作用,一杯入喉,满口生香,万事惧灰。

关于本文《喝茶可滤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寮记》


《茶寮记》

陆树声《茶寮记》(1570年前后撰)

陆树声,字与吉,别号平泉。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卒年九十七,谥文定。《明史》卷216有“传”载:“家世务农,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历官太常卿,常南京祭酒事,严敕学规,著条教以励诸生。神宗初累拜礼部尚书。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竭之,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指政府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其介介如此。”树声其性恬退,通籍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撰有《平泉题跋》、《汲古丛语》、《病榻寤言》、《耄余杂识》、《长水日抄》、《陆学士杂著》、《陆文定公书》等。

《茶寮记》。全书共约500字。《四库全书》存目。主要刊本有:①茶书全集本;②宝颜堂秘笈本;③夷门广牍本;④说郛续本;⑤古今图书集成本;⑥丛书集成本(据夷门广牍本影印)。

《四库全书总目》载:“此编即其家居之时与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而作,分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均寥寥数言,姑以寄意而已,不足以资考核也。”

该书前有引言一篇,其后七则,名曰“煎茶七类”。《夷门广牍》本在“煎茶七类”后有附录十六条,与涵芬楼本《说郛》中所载宋人陶谷《清异录》中的内容相同。与《茶书全集》中的《荈茗录》相较,有六条缺字。

《古今图书集成》本称“后记”为“总叙”,然其后文字则分为“云脚乳面、茗战、茶名、候汤三沸、秘水、火前茶、五花茶、文火长泉、报春鸟、酪苍头、沤花、换骨轻身、花乳、瑞草魁、白泥赤印、茗粥等十六则。万国鼎云:“内容和其他各本不同,也不像茶寮记的原文,可能是张冠李戴的。”

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每与余相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终南僧明亮者,近从天池来。饷余天池苦茶,授余烹点法甚细。余尝受其法于阳羡士人,大率先火候,其次候汤,所谓蟹眼鱼目,参沸沫沉浮以验生熟者,法皆同。而僧所烹点绝味清,乳面不黟,是具人清净味中三昧者。要之,此一味非眠云跛石人未易领略。余方远俗,雅意禅栖,安知不因是,遂悟人赵州耶。时杪秋既望,适园无诤居士与五台僧演镇、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于茶寮中谩记。

煎茶七类

一人品

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

二品泉

泉水以山水为上,次江水,井水次之。井取汲多者,多则水活。然须旋汲旋烹汲久宿贮者,味减鲜冽。

三烹点

煎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初人汤少许,俟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则味全。盖古茶用团饼,碾屑味易出。叶茶骤则乏味,过熟味昏底滞。

四尝茶

茶入口先灌漱,须徐啜。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

五茶候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

六茶侣

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轶世味。

七茶勋

除烦雪滞,涤酲破睡,谭渴书倦,是时茗碗策勋,不减凌烟。

茶甘味真,茶梦清好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甘味真,茶梦清好》内容,感谢阅读!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香,香亦如茶。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

许多人喝茶为超脱,为争取片刻远离俗世的时间,为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寻一处空白,好警醒自己,不忘初心。

茶味为何味?茶味只在感觉里,茶味只在记忆中。一百个人对茶有一百种的感觉。茶来自于自然,阳光、雨露、土壤助其成长,融入在茶叶的经脉。在冲泡的那一刻,一壶清透澈亮的茶水,便是大自然天地精华的浓缩。茶水,无温不香。愈是热腾腾的水,愈是激发出了茶叶的天地之气,沁入人的心肺,清新自然,令人陡然苏醒过来。

茶为何为?养生、养性者居多,无为者亦是有之。无为者,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有针对性的去做。对于茶,我们亦应抱着“无为”的思想。茶是好茶,若是太过随性,也会变成“毒药”一般。

喜欢的人,与适合自己的人不一定会是同一个。喜欢的茶,与适合自己的茶也有可能不是同一种。我们是要跟随自己所爱,任性一把呢,还是本本分分地为自己多些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呢?一切的选择在于你,在于你的心。

一壶茶,萦萦绕绕的茶香,久闻之后,便成为习惯,仿若不存在了一般。一壶清茶,思念时候来一杯,心里闹哄哄的时候来一杯,只为心平气和,只为坚守本心,只为夜里的安宁。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甘味真,茶梦清好》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煮茶论诗成为佳话


喝茶是个好习惯,可以修身养性,逸事养颜。但是若能因为“茶”而广交四海朋友,那更是件有趣的事情。幸运的是,我在网络上,也认识了不少“茶客”,比如广西博白县的“广西七彩”、龙岩长汀的“西岩茶客”与广东客家人“古筝”,他们可都是有所成就的文化人——当然也都是“大茶客”。

起先是在客家人社区结识了“广西七彩”,据说,他是广西博白县文化局的一位领导,而我说他是个诗词文学的“狂热者”,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编排的话剧还得过广西省的大奖。在网上认识他一年多,让我受益匪浅。为了向这位老师学艺,我天天泡在“客家文化时空”里跟他练习诗词,因为这里有不少“国宝级”的成名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进步很快。其中“广西七彩”和“西岩茶客”是论坛中“品茶论诗”的佼佼者,可谓是“茶诗双全”,他们“谈茶论道”所向披靡。而“广西七彩”自己也写“茶诗”,一年来居然“自顶自”顶了自己两百多个帖子,两百多首都是写茶的诗——这难道还不算是茶中的“诗词狂人”吗?

有一次,我心想,“广西七彩”远在广西,一定没有喝过闽南人喝的茶,于是对他发出邀请:“粗茶淡饭好留客,单枞确是乡土货;他日七彩驾漳州,八仙恭迎品茗果。”家乡诏安自制的单枞、八仙(诏安新品种)、雪珍、味尖等茶叶,工艺虽然一般但口感好回味浓;名气虽然不大,不为外人所知,但却是上等的正宗乡土茶。因我当时错将“单枞”写成“单冲”,却引发“广西七彩”的疑问:“谁人赐教七彩知,单冲单枞同一支?此茶泡煮谁更好?盛汤器皿陶或瓷?”之后,我不得不向“广西七彩”做个解释“祖国词汇多丰富,应是异字同声误;晨起烧茶看纸袋,确为单枞繁体书”。如今想起这件事来,尤为有趣。

某日,我在论坛上张榜,要“煮茶论诗”,“煮茶论诗佳士帖,遗香社区过客意”,“古筝”见后便在后面跟帖:“茶花朵朵岭上香,十里茶花香彻骨”。煮茶遗香,回帖留名。没想因此而引发漳州客家论坛“茶诗打油”的大讨论,之所以说是“茶诗打油”是因为帖子打油式的所谓“诗文”大多和“茶”有关,以茶介事,茶事入联。这个帖子火了有半年之久,后面跟了三百来张帖子,热情才慢慢散去。

交友,是最开心的事情;读书,是最益智的事情;喝茶,是最有趣的事情。而谁能同时教三者而齐集呢?大概只有传说中的“有缘人”吧;大概只有“以茶会友”,才能这么赏心悦目地结识茶客、谈论茶艺、品味茶缘、享受茶道。

《普洱茶记》


《普洱茶记》阮福

公元1825年撰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祥。但云产攸乐、革登、倚帮、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专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机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送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军以茶届而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某物志》杯:“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

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叛伏诛。遍隶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开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帮,曰架布,曰褶崆,目蛮专,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检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干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厘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祀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园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丽前得之,即四两重团也茶。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解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矣。

趣谈《红楼梦》中吃茶寓意


趣谈《红楼梦》中吃茶寓意

《红楼梦》取材于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饮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书中通过所写的、饮活动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细微曲折和极其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些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一、以体现人物的复杂关系和微妙感情 在第41回《栊翠庵品梅花雪》里,孤傲清高的妙玉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到自己房里吃“梯己”,宝钗坐在榻上,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所用的是巧夺天工、珍贵稀罕的具,煎所用之水也是细心珍藏的雪水,足见她们之间的特殊感情。至于怡红公子宝玉缘何也能混迹其间“蹭吃”,妙玉给宝玉用的具居然是“仍将前番自己常吃的那只绿玉斗”,更有作者的一番深意了。

妙玉原是因家道中落被迫遁入空门的柔弱女子,她依托佛门,才得以在大观园内有一立足之地,但是她的青春美丽却被锁闭在铁槛门内。刘姥姥用过的杯她嫌肮脏龌龊,连成窑的杯都可以砸碎弃之,而一个男人却可以享用着她自己日常饮用的杯子,不难看出宝玉在她心目中有别于他人之处。从小说的描述中看出宝玉去妙玉处喝也已经不是头一遭,不然何来“仍将前番”之语?并且“前番”吃毋庸置疑没有第三者在场,是宝玉自己单独去了,或是妙玉专程邀请宝玉去的,无处可考,可以确定的是宝玉用的就是妙玉自己专用的绿玉斗。作为修行人的妙玉敢于如此大胆地把自己常日吃的绿玉斗给宝玉用也是情不自禁,宝玉自然也心领神会。虽然妙玉为了撇清在大家面前对宝玉说:“你这遭,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但其实是因为心虚才竭力用话掩饰,颇有越说越说不清的味道。人物之间种种细微的感情在饮细节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实在妙不可言。

二、以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活动 第3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初进贾府,在贾母房中寂然饭毕,丫鬟们便用小盘捧上来。而她先前在家,被教以惜福养身,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方不伤脾胃。如今她见府中许多规矩皆不合家中之式,也只得随和些一一改过来,接了。书中写道:“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来,这方是吃的。”这些细致生动的描述不但展示了贾府身为贵族之家的奢侈排场,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封建大家庭的饮礼节、规矩,也巧妙地暗示了黛玉当时的活动,把她的内心情状刻画得极为生动真实。

再有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府重要人物王熙凤会见刘姥姥的那一段。书中对凤姐吃的形容惟妙惟肖:凤姐也不接,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抬身要时……好一个"神情宛肖"的凤姐,她明知刘姥姥是年老的长辈,按理应当恭敬地接待。然而她是贾府的当家少奶奶,从骨子里轻视穷人,所以故意让对方在炕前站着,自己装成没看见的样子,对一阵子才抬起头来,笑着说些客气话,实际上只是口头敷衍一下,身子并没动。这一切做得恰到好处,也让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无怪乎脂砚斋如此评论道:"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

三、以可窥见人物身份和地位第19回写宝玉事先没有通报就悄然去探望贴身丫环袭人,袭人家里人忙着另摆果桌,又忙着倒好。不过,袭人心里还是明白,她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便不得不将自己的杯斟了招待宝二爷,当然这已经是最高待遇了,从中也看出他们之间的感觉深厚,但毕竟袭人是个贫寒之家的女子。

还是在第41回,书中写贾母不吃作为贡品的"六安"而喝"老君眉",体现了她这个贾府老祖宗的尊贵身份。而村妇刘姥姥来自农村,自然没有任何饮的,她不懂吃了油腻的食物后喝会闹肚子的饮之道,且在接过贾母半盏后还说出了这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话:"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就掌管各国来使的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分赠给姐妹们。天国仙随意拿出的都是极具,且娓娓道出她满腹的经,连"诗礼"的荣宁二府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可想而知这位"槛外人"家世背景非同一般,原来金枝玉叶的身世也就不言而喻。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细节突出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这也正是曹雪芹独步千古、细密精工的笔力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