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喝普洱摆脱盲目追“陈”消费观

发布时间 : 2020-09-30
大连绿茶 大连茶叶 观自在普洱茶

大连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连人喝普洱摆脱盲目追“陈”消费观”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价古董茶跌回平民价位云南茶商高度重视东北茶叶市场

“喝普洱不是高消费。”昨天开幕的第五届大连茶博会上,首次组团来连参展的云南普洱茶商力图向东北市场传达这一概念。普洱茶在南方市场遭遇了多重市场“冷遇”,北方被茶商定位为未来最大的茶消费市场。

打破收藏神话普洱茶均价50元每斤

大连茶博会组委会方面表示,2007年经历暴涨的普洱茶,正在由两年前的“金价”回落至平民价位。“2004年开始,过分夸大普洱茶存放功效的热炒使茶市场进入了三年的疯狂期。”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介绍,2007年恶炒狂潮遭遇“雪崩”,重新洗牌后,云南普洱茶厂家由3000多家降至现在的一两百家。今年冬春之交,南方一度出现普洱茶抛售现象,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CY316.Com

郑炳基说,茶价起落经历让对普洱并不了解的北方居民认为:喝普洱是高端消费。事实上,品牌茶的平均价位仅为每斤50元。低端茶仅为二三十元一斤,最贵的也只在2000元左右。一片20多元钱的茶饼,足够一家三口饮用一个多月,是典型的“平民饮料”。

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云南人喝普洱茶最多,饮用人群比例大约在15%左右,广东市场则是5%~10%。东北则不到万分之一。现在东北地区的普洱爱好者的比例已升至10%以上。事实上,北方才是南方茶商心仪的最大市场。东北没有产茶区,东北人饮食偏油腻,好饮酒,肥胖者多,北方冬季时间又较长……无论哪一方面,都具备“普洱茶最主要消费群体”的条件。

大连人已摆脱单纯炒茶误区

全国高调“炒”普洱的时候,大连不少投机者也未能免俗。“2005年的时候,我们一家普洱茶的小店面月收入最高超过10万元。”某品牌大连总代理纪姝静告诉记者,但那时走进店来的顾客是“留不住茶”的,开口就要买一万元以上一片的普洱,或是找三四十年的茶饼。而现在店铺平均月收入七八万元,基本都是回头客,“大连茶友正在从盲目从众的心态中走出来。”

大连饮茶人群正向低龄化发展,由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群发展至二三十岁的青年人群。普洱已成为办公室一族的时尚饮品。许多云南茶商将大连视作其进军东北市场的跳板。

大连茶博会组委会统计,大连不是产茶区,而是重要的茶消费区。2008年底,大连的茶交易量已经接近8亿元人民币。大连有2000余个茶庄茶舍,其中900余个专营普洱茶,其余的店有九成以上兼售普洱茶。

“大连的一些茶庄正在努力营造茶文化,摆脱‘棋牌室兼职卖茶’的窘状。”大连东青普洱负责人介绍。大连茶博会组委会也正试图引领市场从狂热的“趋利收藏”走回理性的“品茶文化”。

cy316.com延伸阅读

古人择水观


自唐以来,有不少专著论述泡茶用水问题,并将古人的经验和调查结论记录下来。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明屠隆《茶说·择水》说:"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唯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雪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早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情况。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如梁溪之惠山泉为最胜。取清寒者,泉不难于清而难以寒,石少土多,沙腻泥凝者,必不清寒,且濑峻流驶而清,严奥阴积而寒者,亦非佳品。取香甘者,泉唯香甘,故能养人,然甘易而香难,未有香而不甘者。取石流者,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取山脉逶迤者,山不停处,水必不停,若停即无源者矣,早必易涸。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则渗潴之潦耳,虽清勿食。有瀑涌湍急者,食久,令人有头疾……有温泉,下生硫磺故然,有同出一壑,半温半冷者,食之有害……江水,取去人远者,扬子南零夹石〓渊,特入首品。长流,亦有通泉窦者,必须汲贮,候其澄澈可食。井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试煎茶一瓯,隔宿视之,则结浮腻一层,他水则无,此其明验矣,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或平地偶穿一井,适通泉穴,味甘而淡,大旱不涸,与山泉无异,非可以井水例观也,若海滨之井,必无佳泉,盖潮汐近,地斥卤故也。灵水,上天自降之泽,如上池、天酒、甜雪、香雨之类,世或希觏,人亦罕识,乃仙饮也。丹泉,名山大川,仙翁修炼之处,水中有丹,其味异常,能延年祛病,尤不易得。"

明许次纾《茶疏·择水》说:"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至足贵也。往日渡黄河,始忧其浊,舟人以法澄过,饮而甘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余尚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相提而论,恐非臆说。余所经行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址澄澈者,水必甘美。即江湖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冽。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凡春夏水涨则减,秋冬水落则美。"

明张源《茶录·品泉》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火无香。井水不宜茶,《茶经》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第一方不近江,山卒无泉水,唯当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不脾胃,不宜多积。"

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跟掌柜说,一入“普洱”深似海,从此“三观”是路人。

随着近十年来普洱茶的风靡,各种各样关于普洱的观点和概念层出不穷。

“越陈越香”,“古树、单株”,“纯料、拼配”还有各大茶山及“茶种”,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宣传,让不少茶友都深陷其中。

以至于如何才是最正确的普洱茶之道,想必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弄得明白吧!

今天,掌柜不谈如何弄懂普洱茶,就说说在掌柜看来,学习和品尝普洱茶,需要一个怎样的“三观”?只有我们树立一个好的认识基础,慢慢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不至于让人走弯路,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这一次茶品会,掌柜为大家准备了这款来自易武的2005年生普,顺着这款10年干仓储存的生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好的品饮入口。

掌柜试着就目前几个问题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三观”思考。

“越陈越香”的说法对吗?

掌柜不盲信时间能让普洱一直保持一个更好口感的提升空间。你不能说在同等较好存藏条件下,二十年的普洱就一定比十年的普洱更加好喝。

去年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历时5年完成的《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证实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10年左右是一个“最佳的饮用时间”。随着时间的伸延,高峰值过去后,口感也会有所打折。这个观点掌柜很认同,时间能让普洱变得更加好喝,但这个时间有一个期限。

“古树茶”真的是普洱茶中的贵族吗?

不可否认,古树茶真的很少,而且专家大师们也一致认为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茶黄素)等,在以后的陈化中表现更突出,经久耐泡。但目前的古树茶,不仅假冒伪劣产品众多,而且已经背离其应有价值。

因为稀缺,成就了古树茶的市场地位;也因为稀缺,古树茶成了品牌茶之后的又一轮炒作风波。掌柜认为,只有回归品饮价值的古树茶,才能称得上贵族。

“单株”“纯料”和“拼配”到底哪种好?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还一直没停过,主要是当初提这些概念的人压根没给这些概念定一个标准,一个山头的算纯料?还是要一个寨子的算纯料?

至于“单株”和“拼配”的问题,掌柜更喜欢从口感上就事论事。一个空有百年单株或者千年单株名号的普洱,但茶质口感平平的茶;和一个拼配让茶口感有更上一个层次的茶,我想大家应该还是会喜欢后者吧。

“新茶”可以喝吗?

掌柜从不提倡喝当年新茶。一个经过正确制作过程的生普,必然是低温杀青出来的茶,和绿茶的高温杀青完全不同,茶性远比绿茶寒凉,长期喝这样的茶,换来的只有胃病。

“干仓”与“湿仓”该如何分辨和理解?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有很多人都认为广东仓就是湿仓,北方仓才是干仓。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茶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转化,过干过湿都是不利的。

以掌柜自家的储藏环境为例,一般温度会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而湿仓更多的是人为增湿,比如将茶储藏在潮湿的防空洞中,以至于空气湿度能达到90%以上。

存放妥当的普洱茶都能实现很好的转化,陈放十年的生普茶汤橙红透亮,口感温润,回甘明显,叶底红黄鲜活。这也是掌柜本期推荐陈年生普的一个原因。

“茶气”该如何理解??

说实话,掌柜对于“茶气”的概念并不感冒。尽管掌柜喝陈年生普时会打嗝,喝过某款岩茶时会背部冒汗,喝完老白时神清气爽,但这些都是喝茶体验过程中增添的一些小乐趣。

有时候喝同一款茶,在某些时候能感受到茶气,有些时候却不能;有时候三五朋友喝一款茶,有的人感受到了茶气,有的人没有感觉。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既然茶气是如此私人的东西,我们又为何要求茶一定要带有茶气徒增牟利呢?还不如把它视为一次喝茶的体验,来一场邂逅。

普洱茶能敞开聊的话题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慢慢聊。希望我们这一次茶品会的推荐,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陈年普洱茶带来的体验,体会它“岁月”留下来的滋味。

关于本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世界最大连片百年古茶园


勐海贺开古茶山:世界最大连片百年古茶园我们一行人在勐海县勐混镇党政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向往以久的贺开古茶山,真正领略了贺开古茶山的魅力所在。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勐混镇贺开村委会,北连着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古茶山包括勐混镇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海拔在l400l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9700多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贺开村委会有9个村民小组,6个拉祜族村寨,2个傣族村寨,1个爱伲族村寨,3800多人。贺开村委会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3个拉祜族寨子,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古茶正投影面积为5.27平方公里,因古茶园所在山体平均坡度在30度以上,所以实际占地面积为6.030平方公里,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其中曼迈村居多为4200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亩左右,基部围0.82米左右,树幅约32.5米,树高平均在2.5米。平均单产30公斤/亩。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在海拔1600米的曼弄新、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株大茶树,其中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乔木,树高3.8米,树幅7.36.55米,基部围212厘米,树龄1300年左右,被当地人称为茶王。

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阴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的生长于在村民房前屋后,古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领略贺开古茶园的独特魅力。

喝茶的雅俗观


如今喝茶是雅是俗,是件很难说清的事情。有人认为品茗可以陶冶性情,兼而悟道,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修身方式;有人认为喝茶是附庸风雅、故弄玄虚,茶道那些仪式过于复杂或过于讲究了,已沦为了一些人炫夸富贵的手段。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并不会以争论的形式消弭,人们的思维更容易遵从于习惯。接受美学中有个名词叫“视野融合”,意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时,很容易接纳文本的内容,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皆在会心者得其意趣。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与俗本身也在互为影响、相互嬗变着,今日之雅,他日再看,也许会觉俗不可耐;而今日之俗,他日亦有可能成为时尚。例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借董斜川之口提到把鸡汤来沏龙井茶的笑话,曾几何时也成为过时尚。如今的一些酒楼饭肆,用熬好的高汤冲泡上等的铁观音待客,以小壶盛装,在饭前上至,每客一壶,既可品茗开胃,又顺应了一些客人喜在饭前饮汤的习惯,颇受食客好评。

古语云:“海味不咸,蜜饯不甜,处士不傲,高僧不禅,皆是至德。”凡事皆需有度,方能体会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美。茶道的妙趣,就在于拥有一份冲淡的心境。不过,也确实有人为世风所左右,炫异争奇,失却了茶道的神韵。某日听朋友说了件趣事,有人请他们一行十来人到茶楼喝茶,并取出寄存在茶楼的价值八千元一斤的茶叶冲泡,众人喝后皆赞不绝口,众口一词地说好,唯独朋友默不作声。过后他不忿地跟我说,他觉得没有自己买的几百元一斤的茶叶好喝,但又不敢当众说出来,因为旁人绝不会相信他,反而有可能说他是酸葡萄心理,只有喝几百元的茶叶的档次云云。

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确实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因为评判茶的优劣,凭的就是各自的口感,在还不具备专业品茶师的技艺之前,争论的结果,就只能是从各自的话语公信力方面来找。从这个角度说,喝八千元一斤茶叶的人显然要比喝几百元一斤茶叶的人更具优势。只是,由喝茶牵扯到这些,未免有些无聊。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初观周作人《喝茶》中的这段文字,心甚仪之,然细细一想,发现想要到达如此境界,也殊为不易。如今在城市中,瓦屋、纸窗、清泉,此等衬景及器物就不可得,又上哪去找二三“可抵十年尘梦”的知己同饮呢?

古人的择水观


自唐以来,有不少专著论述泡茶用水问题,并将古人的经验和调查结论记录下来。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明屠隆《茶说·择水》说:"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唯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雪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早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情况。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如梁溪之惠山泉为最胜。取清寒者,泉不难于清而难以寒,石少土多,沙腻泥凝者,必不清寒,且濑峻流驶而清,严奥阴积而寒者,亦非佳品。取香甘者,泉唯香甘,故能养人,然甘易而香难,未有香而不甘者。取石流者,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取山脉逶迤者,山不停处,水必不停,若停即无源者矣,早必易涸。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则渗潴之潦耳,虽清勿食。有瀑涌湍急者,食久,令人有头疾……有温泉,下生硫磺故然,有同出一壑,半温半冷者,食之有害……江水,取去人远者,扬子南零夹石〓渊,特入首品。长流,亦有通泉窦者,必须汲贮,候其澄澈可食。井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试煎茶一瓯,隔宿视之,则结浮腻一层,他水则无,此其明验矣,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或平地偶穿一井,适通泉穴,味甘而淡,大旱不涸,与山泉无异,非可以井水例观也,若海滨之井,必无佳泉,盖潮汐近,地斥卤故也。灵水,上天自降之泽,如上池、天酒、甜雪、香雨之类,世或希觏,人亦罕识,乃仙饮也。丹泉,名山大川,仙翁修炼之处,水中有丹,其味异常,能延年祛病,尤不易得。"

明许次纾《茶疏·择水》说:"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至足贵也。往日渡黄河,始忧其浊,舟人以法澄过,饮而甘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余尚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相提而论,恐非臆说。余所经行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址澄澈者,水必甘美。即江湖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冽。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凡春夏水涨则减,秋冬水落则美。"

明张源《茶录·品泉》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火无香。井水不宜茶,《茶经》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第一方不近江,山卒无泉水,唯当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不脾胃,不宜多积。"

追源蒙顶山上的黄牙


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芽,昔日帝王之家的饮品,凡人不可饮之,尤其茶中珍品的蒙顶黄芽更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人不能喝到。而现在,“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这进贡一千多年的贡茶进入百姓之家,尤其是蒙顶黄芽,她有着怎样的文化历史呢?

黄芽之名最早见于五代前蜀毛文锡写的《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芽”、“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此前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说:“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此后北宋范镇写的《东斋记事》又说:“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犬、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

蒙顶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蒙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号称“天漏”雅安与名山两地之间。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据史料记载:“禹治水功成,旅祭于此”。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远眺蒙顶山,五峰突兀,型似莲花,蒙顶山既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更是中国名茶最早发祥地,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蒙山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许多古籍对此都有记载。如“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慧禅师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斤。……”(清代赵懿《蒙顶茶说》)。有诗云:“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

蒙顶茶自唐开始,直到明、清皆为贡品,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贡茶之一。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名茶的总称。白居易诗有“蜀茶寄到但惊新”之句。当时进贡到长安的名茶,大部分为细嫩散茶,品名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闵19有诗赞美龙团、凤饼茶,曰:“薄润犹含雨露鲜,离披散叶当纷然,请将一副和羹手,捏作龙团与凤饼。”

潜心研究蒙山茶50多年的四川农大李家光先生认为:“从蒙山(茶)工艺发展来看,黄茶早于绿茶”。可以说,《新唐书》所载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入贡,名列历代贡茶榜首的蒙顶茶,就是传统黄芽,而且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蒙顶茶情有独钟,唐代刘禹锡说:“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郑谷“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宋代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醒醐”;陆游“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元代耶律楚材:“玉杆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啜罢神清淡无味,尘嚣身世便云霞”;明代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传说很美丽,故事很动人,历史的真实却让人着迷;“多数人知道,少数人喝到”这是对蒙顶黄芽的现状的写照。

南北茶馆面面观


茶馆作为喝茶人的聚集地,汇集了喜怒哀乐,容纳了悲欢离合,向我们展示了茶生活生动而丰富的面貌。但茶馆的特点和氛围,则南北有异,各地不同。

北方的茶馆以北京较有代表性。北京的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有历史悠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这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北方的相声、评书、梆子戏。此外,还有兼卖酒肉的茶酒馆和郊外村野的乡野茶馆。清代《天咫偶闻》记载:京师士大夫无知茶者,故茶肆亦鲜措于此。大意是说京城的人对茶的研究不多,所以茶馆摆弄起茶来也并不十分讲究。八仙桌或老式高桌、方凳或大板凳、长壶嘴的大铜壶,这刻画了北京老式茶馆的一般面貌。人们在这里吃茶点、听曲艺、胡侃神聊,自然茶馆也濡染着北方人的豪迈和爽快。

南方的茶馆则既有江南的清丽,又有巴蜀的清闲慵懒。江南物产丰饶,名茶多,茶业兴盛,亦多文人雅士,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江南茶馆的茶具,民国时沿用盖碗,后改为花白瓷壶或紫砂壶。说起南方的茶馆,则不可不提四川。四川的茶馆很出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还在于它独有的淡然与豁达。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馆就起源于巴蜀。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的茶馆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一杯茶可以消磨一天时光,三四十张方桌,看着茶博士泡茶的娴熟功夫,听听说书的、唱歌弹琴的,剥点花生、嗑点瓜子,聊聊社会新闻,时间就这样在悠然、安详中度过。

相比于南方的精细和讲究,北方的茶馆少了些拘泥,多了一份自在和奔放;相比于北方茶馆的粗犷和豪放,南方的茶馆少了些粗陋,多了些精致与诗意。然而喝茶是一种个人体验,无论豪放或雅致,都无碍于饮茶者的内在满足。

陈香普洱茶与古道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运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制成多种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的大叶青茶,叫普洱散茶。用普洱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形的普洱紧茶。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普洱成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普洱茶是用优良云南大叶种,采其鲜叶特殊加工制成,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独特陈香。普洱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医学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游牧民族主食肉类,俗谚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人们选购、饮用茶叶一般是求新不求陈,但是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当然也不是说越陈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