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庄园转型升级 消费观光旅游两不耽误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安溪乌龙茶 安溪黑乌龙茶 安溪的茶叶

安溪乌龙茶。

现阶段正是铁观音大量上市,秋茶飘香时,安溪茶庄园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打造智慧茶庄园,整合茶旅资源,推出“定制茶园”……独具特色的安溪茶旅游让茶庄园经济升级,由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发展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运作更成熟,主题更鲜明的茶庄园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

茶乡旅游

去年10月,安溪县政府评选出了10家“金牌茶庄园”,另有8家茶庄园获得建设创意奖。庄园与茶园,虽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茶园只是茶叶种植的单纯概念,而庄园包含种植、加工、培训、旅游、茶文化展示等全产业链内容。“茶庄园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被称为‘第六产业’,法国葡萄酒产业很大一部分是以葡萄酒庄园形态存在的。”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在把握投资节奏、防患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政府鼓励有实力的茶企建设茶庄园。

去年,安溪县评选了“十大金牌茶庄园”,其中包括华祥苑茶庄园、高建发茶庄园、国心绿谷茶庄园、添寿福地茶庄园、中闽魏氏茶庄园、冠和茶庄园、德峰茶庄园、八马茶庄园、三和茶庄园、绿色黄金森林茶庄园。同时还为举源茶庄园、年年香茶庄园等八家茶庄园颁发了建设创意奖。

一开始,安溪的茶庄园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经过运作,如今,各大茶庄园依托自身企业与庄园文化,大力开发茶庄园建设。一些茶庄园致力于打造智慧化茶庄园,将高科技纳入庄园的管理与建设中;一些茶庄园将安溪县茶旅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发挥“1+1>2”的效应;一些茶庄园升级定制茶园,发展消费者认养与种植茶树的模式,让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茶园”……安溪茶庄园正走在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溪全县已有茶庄园20多个,管理茶园约30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约半数。“安溪的最终目标是实现80%茶山的庄园化。”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安溪茶庄园已由以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演变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作为茶旅精品,茶庄园给茶行业带来了一抹亮丽色彩,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路。

cy316.com扩展阅读

沅陵县:打造特色茶庄园 以茶兴旅促转型


沅陵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碣滩茶就是产自于此,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此出产的碣滩茶品质十分优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茶旅产业,不仅能够二次利用茶园,还能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在沅陵县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将原本的碣滩茶茶园,打造成为特色茶庄园,以茶兴旅让更多人认识碣滩茶,促进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

沅陵县

“建设辰龙关碣滩茶庄园,是沅陵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介绍,庄园将打造成集茶文化旅游、养生、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带。该县以此为核心,推进三乡五镇百里茶廊15万亩现代农业融合产业园建设,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1.5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沅陵县近年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精准脱贫“一号工程”来抓。县里严把品牌、商标、质量、市场等“关口”,建好“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3级商标体系,支持碣滩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开展碣滩茶品质发掘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红茶、黑茶、大宗茶标准化生产及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攻关,实现碣滩茶从单一绿茶到绿茶、红茶、黑茶多类茶一齐发展。该县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线上、线下、人脉三网分销渠道,在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开设沅陵碣滩茶·大茶网体验店600多家。

为推动碣滩茶从单一产业向茶旅养融合升级,沅陵县今年投资近2亿元,用于茶叶加工及产业园建设。已建成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并启动官庄碣滩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发特色茶旅线路3条。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是茶旅融合发展、“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拥有省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清洁化生产线,能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4种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建成示范休闲观光茶园1000亩、观光工厂和旅游体验馆3500平方米,成为当地重要茶产业基地与旅游观光景点。

“茶云”大数据推动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近两年来,贵州省运用茶云”大数据,帮助茶品种选育、品质把控和品牌传播,对贵州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从贵州省政协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由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实施的“茶云”包括茶资源数据库,基因分析、生物物联、品质认证、文化传播平台,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茶云”已完成搭建包含全省茶树品种、基因、种植和质量监控等数据的贵州茶资源数据库;通过基因分析,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分析,为选育茶树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指导;实践建设现代茶园,在贵州省黎平、纳雍、江口三个试点县设置600余个传感器无线节点,对上千亩核心茶园实现实时监测,构建黔茶种植生态模型。

据了解,茶云将汇集目前贵州137万茶农,2336家茶企、1424家茶种植合作社的相关数据;面向茶企、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信息化服务、跨境贸易一站式服务,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服务,实现黔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整合;建立起消费者与茶产业区、茶企之间的信用通道。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和职能分析,为茶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引导提供决策分析。

根据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茶园种植面积达696万亩,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茶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茶叶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贵州茶叶加工企业将达到5000家,茶叶年产量40万吨,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有限责任公司


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位于普洱市景东县无无量山中拥有海拔1800米高山生态茶园基地188亩,还有散落分布在无量山原始森林中海拔2200米左右的古树茶茶园0余亩,每年产茶8吨左右,茶树与原始森林共生,吸大地之精华,茶园常年水汽升腾,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淀,可请高山云雾出好茶景东古树茶资源分布呈散状分布,集中连片的不多,但是景东树龄四五百年乃至以上的大茶树根多。

高老庄古茶庄园整合自身茶叶资源优势,建设茶叶庄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最大程度地使这些古树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让更多人了解到景东无量山茶的魅力高老庄古茶庄园注册自有商标品牌“清古林”,主要生产普洱茶与红茶两大产品种类,其中普洱茶分为洱生茶和普再熟茶,生茶、熟茶均来无量山深山里的古树茶鲜叶制成,熟茶发酵更是有幸得到“中国古茶第一人”何仕华老专家亲自进行技术指导,生产出的熟茶品质上乘。

红茶分为传统红茶与古树红茶两种。这些茶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与品饮价值,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口感人群的需要。景东高老庄古茶庄园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把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观赏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现代庄园经济模式,并提供体验式服务,在海拔1800米高老庄百亩茶园旁建有钢架结构和全玻璃构造建筑的“清古林茶体验馆”。

体验服务具体为:茶山行体验,徒步探秘无量山原始森林秘境,无量山深处,在通往古茶园的途中,充满了目不联接的自然美景。采茶体验,到高老庄古茶庄园百亩生态茶园里,和茶农一起采摘茶叶,制茶体验。用自己亲手采摘的新鲜茶叶和制茶师傅学习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从采摘、萎、杀青,揉德、晾晒一系列的制茶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制茶的辛苦和乐趣品茗体验。

在清古林茶体验馆里,可以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茶,一边欣赏茶园的美景,全玻璃结构的房屋提供了良好的视野,窗外是郁葱森林环抱中的茶园,手中是一杯佳茗。宋到高老庄古茶庄园,和茶农一起上山采茶,跟制茶师傅学习如何制作好茶,和彝族姑娘对上几句山歌,渴了就喝一杯普洱茶,饿了就采几个野果或是和在这用上一顿民族风味浓郁的家常小菜,这里处处体现着无量山的自然气息和人文风情,而叶所包含的正是这样“人在草木间”天地人和境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陕西探索茶旅游业 茶园观光促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多地茶产区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茶园观光农业,陕西汉中的茶产业也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重要途径,当地还在探索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茶园观光、度假休闲等相关产业。茶业协会会长郑宗林说,去年汉中茶农种茶人均收入9400多元,增收效果显著。

22日,由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的2017“媒体观茶”活动深入汉中市茶园茶企,探访陕西特色茶产业发展。

陕西秦岭以南作为茶叶适生区,历史由来已久。当地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种茶、产茶。陕西茶产业已形成绿茶为主导,黑茶、红茶快速发展,白茶开始放量生产的格局。

据统计,2016年陕西茶园面积超过230万亩,产值达137亿元。其中,汉中市茶园面积已占全省一半,产量和产值也占全省将近三分之二。

“汉中市茶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带动了近百万的茶农增收致富。”郑宗林说,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汉中市位于秦巴山区,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茶叶富含锌硒,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据介绍,汉中市现有茶叶产销企业1832家,建立省市级茶叶园区30个。近年来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为当地茶产业注入新发展活力。

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同时,传统渠道亟需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星显表示,当地将全力推动陕西茶产业发展,并加快以茶叶采制、茶文化展示、茶园观光、度假休闲等多种形式的茶旅游开发,促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陕西持续推进茶产业结构优化,鼓励陕茶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还将把茶叶采摘加工与旅游、体验、销售融为一体,讲好陕西茶文化故事。

峨眉山茶转型升级 打造全国茶产业样板区


峨眉山茶园

2月25日清晨,新春假期后的首个周末,峨眉山市双福镇同兴村,万亩茶山薄雾氤氲,茶农们正在茶园内忙碌。茶农陈贵元正在清除茶园内的残次林和退化林,在他的身边,一棵棵新茶苗已栽下,青翠欲滴,“每亩茶园都将栽植12到15株生态树,远看一片林,近看一片茶,形成生态茶园系统。”

峨眉山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梁琪惠介绍,这是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项目之一,今年,产业园将以符溪镇、双福镇为中心,建起一条绵延10公里、6万多亩的绿色茶叶长廊。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去年10月,在财政部、农业部两部部署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中,峨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创建名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国家确定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和引领平台。“跻身创建名单,不仅为峨眉茶产业的发展赢来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力举措。”峨眉山市委书记陈长明说。

目前,峨眉山市不仅聚集了以竹叶青、峨眉雪芽等为代表的企业集群450余家,还拥有国内一流的加工生产线,产业园涵盖16个乡镇、13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3.2万,集聚了全市95%以上的茶企,园区内的大西南茶叶市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名优绿茶集散地。

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让园区创建者们倍感振奋。梁琪惠满怀信心:“要将园区打造成全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区。”

陈长明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发力,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加大推广力度;依托优质茶园基地,发展精品民宿、度假农庄、自驾车营地等新业态,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峨眉山市的规划中,这条10公里绿色茶长廊项目,将成为一条融合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自然生态于一体的茶旅走廊。“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沿线景观风貌中,打造一条三产融合示范轴。”峨眉山市农业局局长江德伦介绍。

“总书记的话让茶人看到了未来。”峨眉山大西南茶叶协会副会长何建华干劲十足。他表示,将依托在双福镇已有20年茶叶交易历史的大西南茶叶市场,完善茶产业交易市场综合体,新建鲜叶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形成“一带一路”茶产品绿色物流交易中心。

梁琪惠表示,峨眉山市已明确,将全面出台并落实好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壮大、品牌推广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茶旅融合发展等系列奖补支持政策,高标准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云南芒摆:茶庄园创建成效显著 茶农入股并参与管理


在云南芒摆,茶庄园建成后,茶企将茶园承包给茶农,还对茶农进行技能培训,普及相关知识,2016年茶农总收入达860.85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农自愿以自家的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企业,在茶企中工作,同时参与茶园的管理。

茶庄园

眼下,走进沧源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驻足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环绕,云雾缭绕,茶山叠嶂,满目碧绿的茶园。一垄垄茶树上冒出丛丛嫩绿的芽尖,一群群劳作的茶农穿梭其间,一片忙碌的景象。

“我家两口子管理22亩茶园,去年收入3万多元。”正在管理茶园的茶农字赛四说,在这里,除了能学习茶园生产管理知识外,还能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收入也比以前好多了。字赛四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芒摆村四组村民。多年来,靠着为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打工,种茶、管茶,一家人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如今,像他一样在公司管理茶园的芒摆村群众有287户861人。

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是沧源县招商引进的一家茶叶企业,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芒摆村开垦建设有机茶园。茶园建成后,公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建好的茶园承包给农户,由农户严格按照《清洁化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山管理公约》进行管理和采摘,由公司支付给茶农管理费和采摘费。同时,吸纳其他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使农民转化为茶叶生产工人。目前已吸纳406户农户(其中芒摆村287户)为茶叶种植管理专业户,承包管理茶园11282亩,解决了1500人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公司还从当地挑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愿意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贫困青年,由企业资助到临沧农校茶叶专业班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后进入企业工作。充分利用芒摆村“茶农之家”平台,适时组织茶农进行现代劳动生产技能的培训,普及卫生知识和环保知识,提高茶农生产生活质量和管理茶园水平。

芒摆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华说:“以前,芒摆村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甘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贫困面非常大。沧源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建成有机茶庄园后,群众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在公司打工,参与茶园管理已经成为芒摆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6年茶农人均收入6725元。”

芒摆村党支部围绕“产业建起来、组织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三赢”目标,以15000亩土地和劳动力入股,采取“经济实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空壳村”等问题,2016年,村集体实现收入15.26万元。

该公司始终把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主要社会责任,成立企业社会责任部开展此项工作,并坚持“开放式扶贫,造血式扶贫,以及物质精神双扶贫”的理念,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公司经理向桂英介绍:“目前,公司和芒摆村结成了万企帮万村帮扶对子。茶农可从茶园流转和管理中获得4笔收入,第一笔是每年每亩20元的地租收入,第二笔是每年每亩30至170元不等的茶园管理费收入,第三笔是市场茶叶鲜叶价格采摘费用收入,第四笔是茶园中自主套种其他农作物及养鸡、养猪收入,还有少数参与农业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每月有140元至600元不等的收入。”去年,茶农总收入达860.85万元,户均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6725元。

陕西紫阳县紫阳富硒茶”带动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


硒我们都很熟悉,它是一种化学元素物质,如果缺硒,我们的身体中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而同时它也能对癌症起到预防以及抑制作用等。富硒大米、富硒蔬菜以及富硒茶叶等富硒食品如今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富硒茶也就是所含的硒元素含量较高的茶叶,目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非常高。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2018年第四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公示,紫阳县茶叶研究所申报的“紫阳富硒茶”产品榜上有名。

茶叶

据了解,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农产品品质或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它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也是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是一个区域性公用品牌。“紫阳富硒茶”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示名单,是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对利用好、发挥好“紫阳富硒茶”地标产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紫阳富硒茶”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茶产业转型升级风口,茶品汇引领行业“新零售”变革


茶产业是我国农业上的一个重要经济茶叶,作为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茶叶,茶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历经波折。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茶产业的发展能否突破自我,走向一个更加全新的未来呢?

茶行业作为我国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双重夹击之下,也站在了产业创新升级的风口浪尖之上。而“新零售”这一概念的出现,正恰恰成为了茶产业扩容爆发、茶市场消费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新零售”推动茶行业创新

“新零售”的概念,源于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的一次演讲之中。简单来说,“新零售”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两大渠道的融合,以及用户体验的升级,以改造传统行业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

回顾我国传统的茶行业,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茶商城批发+实体店零售”的经营渠道为主流。尽管当前中国茶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以上,但保守的经营模式却还是限制了茶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而在以新零售为主导的销售市场,茶企业则可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优势资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茶产业“新零售”平台,从而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茶品汇作为我国集科研、销售、服务和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业企业,率先以“新零售”为核心理念,打造了国内茶叶领域首家投资消费一站式“新零售”的APP平台——茶品汇万重利。茶品汇商城平台是茶行业全品类的领先者,它所包含的品类不仅仅是多种层次的名贵茶叶,以及茶相关的实物商品,还囊括了茶旅游、茶培训、茶众筹、茶银行、茶收藏、茶空间等于茶文化相关的服务和场景。

茶品汇线上线下茶渠道融合

曾经人们以为“电子商务”会是茶叶的伯乐,但事实证明,部分电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虚高的问题,让消费者对整个线上茶行业都失去了信心。但如果放弃线上市场,茶叶线下实体店的客流量又很难让茶行业做大做强。随着“新零售”的横空出世,各大茶商意识到只有线上线下的茶渠道融合,“产品”与“服务”的统一,才是茶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的时代,老年人喜欢品尝铁观音、碧螺春等高端茶叶,来回味百味人生;而中年人则喜欢喝普洱茶、菊花茶等保健茶饮,以起到养生的作用;而年轻人则更喜欢喝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饮品。在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下,茶品汇以品类丰富的茶产品吸引客流,并以线上茶品汇平台营销、线下云之茶实体店体验的方式,牢牢抓住客户的心。

在线上,茶品汇集合全国数十家一线品牌供应商,拥有大红袍、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茶食品以及上万种茶具、紫砂及茶文化附属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全方面的产品需求;在线下,云之茶在北京、上海、西安、浙江等全国各地,布局了多家品牌连锁及茶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古朴典雅的茶空间、茶培训中心,服务上百家茶单店。

如今,“新零售”已成为传统零售转型升级的新风口。未来,茶品汇将采用"线上茶品汇APP+线下云之茶连锁经营"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突破传统零售行业的限制,融合线上线下的茶渠道,整合优势的茶产业链和精品服务,打通旗下茶叶购物、交易、服务等全平台会员体系,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资源共享,推动茶行业实现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一体化的“新零售”目标!

从上面我们知道,茶产业在新的时代发展中,在努力突破自我,完成一个全新的转变,无论是从线下走向线上,还是从传统零售走向新零售,茶叶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风貌,一个焕发出时代特征的新产业。

黄山多措促茶产业转型升级 全方位推动黄山名茶香飘万里


黄山是我国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其秀美风光被世人所赞誉,还有人评价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其风景可谓是美不胜收啊!但是呢,黄山不仅仅只有山,还有茶叶呢!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是出自黄山的名茶。近日,黄山多措促茶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推动黄山名茶香飘万里。

黄山茶产业

6月2日,黄山市黄山区与联合利华集团正式签约“可持续茶园项目”,700吨立顿绿茶全线产品生产基地年内迁至黄山区,二期项目年加工茶叶5000吨,年销售5亿元。黄山市农委负责人介绍,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将促进黄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黄山名茶走向世界。

黄山市是全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也是全国传统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全市人均茶园面积是全省人均的16.7倍,产量超过全省四分之一;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65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全国驰名商标8个,其中10家茶企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目前,茶叶是黄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去年该市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7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328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

多年来,黄山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传承历史经典产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巩固和提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积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茶叶供给侧改革,建成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推出出口茶叶专项扶持政策。去年,黄山市茶叶出口占全省的七成以上,连续实现“十连增”,成为全国最大的眉茶加工出口基地和皖浙赣毗邻区域最大的茶叶出口集散地,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38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7月,该市茶叶出口总额占全省八成,其中绿茶出口额占全国六分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