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北苑龙凤团茶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09-30
团茶怎么泡 制作花茶方法 团茶怎么喝

团茶怎么泡。

北苑龙凤团茶有独特的制作工艺,《东溪试茶录》有较许细的记载。现整理如下:

总的要求:

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

采茶:

必须在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采摘,认为“日出露晞,则芽之膏腴立耗于内,及受水而不鲜明”。采摘的时候,必须用指甲迅速夹断,不能用手指扯断,认为“以指则多温易损”。选择茶芽必须肥乳,不要瘦短的,认为“芽择肥乳,则甘香而粥面,著盏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则云脚涣散,去盏而易散”。采摘时,茶梗必须留有一半长,不能太短,认为“梗半则浸水鲜白,叶梗短则色黄而泛”,认为“梗谓芽之身,茶之色味俱在梗中”。

拣芽:

每一个茶芽要先去掉外两小叶,叫做去乌蒂;接着又要去掉两片嫩叶,叫做取白合,认为“乌蒂白合,茶之大病。不去乌蒂则色黄黑,不去白合则味苦涩”。

濯芽:

茶芽拣好以后,用“御泉水”进行洗涤。《舆地名胜志》说,“瓯宁县凤凰山,其上有凤凰泉,一名龙焙泉,又名御泉,宋以来上供茶取此水濯之,其麓即北苑”。

蒸芽:

蒸芽必须蒸熟蒸香,“蒸芽未熟则草木气存”。

研碾:

(怎样研碾,没有细载——笔者注)

压片去膏:

研碾之后进行压片去膏,即所谓“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要求做到去膏必尽,“去膏未尽则色浊而味重”。压片时间要求适当,“久留茶黄未造,使黄经宿,香味俱失。”

烘焙:

《宋史》说,“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唯建剑则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烘焙团茶必须用纯净的炭火,不能使火中有烟。如果火中有烟,就会“使茶香尽而烟臭不去也”。

还有一种叫“水芽”的制作方法另有独特之处。《西溪丛语》说“唯龙团胜雪、白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之乌蒂,又次去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于水中,呼为水芽。聚之稍多即研焙为二品,即龙团胜雪、白茶也,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每銙计工价近三十千。其他茶虽好,皆先拣而后蒸研,其味次第减也。”茶芽先蒸熟就蔫软,拣起来难度大得多了。

这种制作工艺,使北苑龙凤团茶用工巨大,价高惊人。《归田录》说“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小编推荐

龙凤团茶的制作方法


龙凤团茶的制作要领是: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

龙凤团茶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采茶、拣芽、濯芽、蒸芽、研碾、压片去膏、烘焙,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一、采茶

必须在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采摘,认为“日出露曦,则芽之膏腴立耗于内,及受水而不鲜明”。采摘的时候,必须用指甲迅速夹断,不能用手指扯断,认为“以指则多温易损”。选择茶芽必须肥乳,不要瘦短的,认为“芽择肥乳,则甘香而粥面,着盏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则云脚涣散,去盏而易散”。采摘时,茶梗必须留有一半长,不能太短,认为“梗半则浸水鲜白,叶梗短则色黄而泛”,认为“梗谓芽之身,茶之色味俱在梗中”。

二、拣芽

每一个茶芽要先去掉外两小叶,叫做去乌蒂;接着又要去掉两片嫩叶,叫做取白合,认为“乌蒂白合,茶之大病。不去乌蒂则色黄黑,不去白合则味苦涩”。

三、濯芽

茶芽拣好以后,用“御泉水”进行洗涤。《舆地名胜志》说,“瓯宁县凤凰山,其上有凤凰泉,一名龙焙泉,又名御泉,宋以来上供茶取此水濯之,其麓即北苑”。

四、蒸芽

蒸芽必须蒸熟蒸香,“蒸芽未熟则草木气存”。

五、研碾

(怎样研碾,没有细载)

六、压片去膏

研碾之后进行压片去膏,即所谓“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要求做到去膏必尽,“去膏未尽则色浊而味重”。压片时间要求适当,“久留茶黄未造,使黄经宿,香味俱失。”

七、烘焙

《宋史》说,“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唯建剑则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烘焙团茶必须用纯净的炭火,不能使火中有烟。如果火中有烟,就会“使茶香尽而烟臭不去也”。

还有一种叫“水芽”的制作方法另有独特之处。《西溪丛语》说“唯龙团胜雪、白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之乌蒂,又次去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于水中,呼为水芽。聚之稍多即研焙为二品,即龙团胜雪、白茶也,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每銙计工价近三十千。其他茶虽好,皆先拣而后蒸研,其味次第减也。”茶芽先蒸熟就蔫软,拣起来难度大得多了。

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使北苑龙凤团茶用工巨大,价高惊人。《归田录》说“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龙凤团茶的制作方法来源于古代茶学书籍:《东溪试茶录》

唐宋团茶饼茶制作方法


唐代的制茶方法

中国制茶技术的全貌,从历代的茶书可得到完整的描述。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关于茶的总总,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阙阙,故难以考证汉、魏、六朝制法善不祥,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曰:「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做成饼状的团茶,这应是不会错的,至茶经出,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承先启后,公诸社会,后人欲研究茶史、茶事,均首推茶经,原因即在此。对于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分二、三两章分别说明,而团茶的制造方法陆羽则分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骤。并列如下:

采茶

茶叶的采摘约在二、三月间,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采,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采,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为了采得佳茗,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那时又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神异记中曾记载茶人虞洪入山采茶,遇到仙人丹丘子指引佳茗产地,并求以茶祀之的故事。

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牛(蒸笼)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鼍上,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檐布(檐是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檐下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份并未干燥,先置庄莉(竹篓)上透干。

焙茶

团茶水份若未干,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穿茶

焙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如中国古代的铜钱中有圆孔或方孔,可用线贯穿成串,以便贮蓄或携带,团茶因中间有孔穴,故可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江东削竹穿茶,陜西则缝合榖皮来穿茶。江东将一斤的团茶穿成一串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陜西则以一百二十片团茶为「上穿」,八十片为「中穿」,五十片为「小穿」。

藏茶

团茶的贮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糊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宋代的制茶方法

唐代均以苯青团茶为主,依形状可分为八种等级(胡靴型、牛臆型、浮云型、拂水型、膏土型、地潦型、竹撬圣及霜荷型等,前二种为上极品,后二种为粗级品),至宋代对茶的品质更为讲究,宋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手著「大观茶论」谈论茶事,更不惜出重金以寻新品种的贡茶,因此团茶种类不断翻新,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贡茶在极盛时,有数十余种品类,且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

据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的团茶制法。较陆羽的制法又更精细,品质也更为提高,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采茶

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得训练一批采茶工担任采茶的工作,采茶要在天明前开工,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日照,则茶芽膏腴会被消耗,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因此每于五更天方露白,则击鼓集合工人于茶山上至辰时鸣鉎收工,这是为控制茶叶品质,怕有人为增斤两,摘取不合格的茶芽。采茶宜用指尖折断,若用手掌搓揉,茶芽易于受损。由此亦可见其制作态度的认真。

拣芽

茶工摘的茶芽品质并不十分齐一,故须挑拣,如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分别。形如小鹰爪者为「小芽」,芽先蒸熟,浸于水盆中只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为「水芽」,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中芽又下,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如能精选茶芽,茶之色、味必佳,因此拣芽对茶品质之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宋代对品质的注重更在唐人之上。

蒸茶

茶芽多少沾有灰尘,最好先用水洗涤清洁等蒸笼的水滚沸,将茶芽置于甑中蒸。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热则色黄味淡,不熟则包青且易沉淀,又略带青草味如何才能中庸适当,和茶师的制茶经验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榨茶

蒸熟的茶芽谓「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份,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来,再用竹皮捆绑,然后放在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如此彻夜反复,必完全干透为止,如此茶味才能久远,滋味浓厚。其动作类似今之团揉,也许散茶的团揉即由此蜕变也未可知。

研茶

研茶的工具,用柯木为杵,以瓦盆为日,茶经挤榨的过程,已干透没有水份了,因此研茶时每个团茶都得加水研磨,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品质愈高者加水愈多杯,如胜雪、白茶等加十六杯加,每杯水都要等水干茶熟才可研磨,研磨愈多次茶质愈细,因此宋代可用茶末直接烹黠,茶末可连同汤一起引用。除了小龙凤加水四杯,大龙凤二杯外,其它均加十二杯水,研茶的工作得选择腕力强劲之人来做,但加十二杯水以上的团茶,一天也只能研一团而已,可见其制作的费时及费事了,然其品质的精细也是唐代团茶所望尘莫及的。

造茶

研过的茶,最好手指戳荡看看,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匀,揉起来觉得光滑,没有粗块才放入模中定型,模有方的、圆的、花形、大龙、小龙…………等,种类很多,达四十余种之多,入模后随即平铺竹席上,等「过黄」最后这道手续了。

过黄

所谓「过黄」是干燥的意思,其程序是将团茶先用烈火烘焙,再从滚烫的沸水撂过,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再用温火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动,如此茶色才能光润,做完这个步骤,团茶的制作就完成了。

从制造过程看来,较唐朝的团茶更为细致,而其种类也不断翻新,技术上也有突破的发展,宋朝末年其种类也不断翻新,宋代饮茶风气昀普遍,名茶不下百种之多,技术上也有突破的发展,宋朝末年发明散茶制法,于是制茶法由团茶发展到散茶,使得茶的制法和古法有了重大的转变,到元朝团茶渐次淘汰,散茶则大为发展,元末时又由「蒸菁法」改为「炒菁法」,明时团茶已不再流行,炒菁散茶则大为流行。许次纾「茶疏」所载者,即为炒菁制茶法,一直到现在还是使用炒菁法。

团茶怎么泡 2020团茶怎么泡


团茶产生于宋代的一种小茶饼,需要煎茶方法饮用。团茶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

团茶的泡法:

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团茶小知识:

团茶是产生于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始制于丁谓任福建官员之时,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制作工艺上经过了最初的加香料到后来不加香料的历史演变过程。

龙凤茶饼介绍


我国古代曾有龙凤团茶的记载,如宋徽宗之《大观茶论》中云:“…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再如熊蕃之《宜和北苑贡茶录》中说:“…盛朝开实末,下南唐太平与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瞩目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茶饼多采用两种高级优良的陈茶配合,绝不用茶末、茶角等为原料,使与“砖茶”有别,且加工过程绝不掺杂其它原料,使质纯味真。制造过程自原料配合挑剔—蒸熟冷却匀堆—压模定型—出模修边—初烘静置—再烘静置—补火冷却—包装,须经2至4星期的时间。制造各过程依原料的质及成品的等级种类作适当的控制,如“蒸熟”过度,色黄味淡带泥浆气,反之“蒸熟”不足,则质坚色青易携带草木之气;水多质易变,水少缺乏粘性。初烘温度高,再烘宜降低。若制高级龙凤茶饼,则静置期中温度保持25~29℃,湿度8%左右,经10余日即产生色泽金黄夺目灿烂的黄霉菌,俗称“黄金花”。此菌属于担菌纲曲菌科曲菌属,能分泌淀粉酶及氧化酶等,可使淀粉等转化。

茶叶经此发酵过程,使馊味消失,而产生一种特有香味,即对人体无害的青霉菌、青曲菌、黑曲菌等。待此菌成长(3~5日)再行高温“覆烘”、中温“再烘”,最后用低温出模后先行阴凉。通风静置数日,不经“发花期”,直接用长期低温烘干者,其色泽乌润,滋味温和醇厚,作者归入另一级。此等制法尚为作者所首创,可产生不同的茶汤品质。

冲泡时,每一小方块可加沸水1至1.5(浓或淡)升,经3~5分钟,不加搅拌,即可自动散开,注入茶杯,水色橙黄澄清,毫无混浊,可供10至15人饮用,连续冲泡3至5次,茶汤尚有滋味。最后其茶渣,亦可入口咀嚼下咽,齿颊留茶味,后香无穷尽。大块的龙凤茶饼,每次全饼冲泡,可供50人至100人之饮用,很适合团体使用,旅行携带也亦方便。若分次碎取饮用,宜妥为密封保存。此饼可耐久存不变质,万一因湿润而发霉,立即复干后仍可饮用,但品质已降。此茶若浓泡宜少饮多品,不可牛饮。

“前丁后蔡”北苑茶 2020“前丁后蔡”北苑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前丁后蔡”北苑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代,北苑贡茶,天下之冠。除了历代建溪茶农辛勤栽种、精心焙制外,朝廷的督造管理也是有业绩的。其中北宋大臣丁谓与蔡襄,对北苑贡茶的监造创新,居功甚高,在中国贡茶史上被后人称为“前丁后蔡”。

北苑,指的是建瓯城东峰镇裴桥凤凰山一带,建瓯古称建州为八闽首郡。闽龙启元年(938年),当地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三十里优良茶山献给嗜茶的闽王,即成皇家茶园,因地处闽都之北,故称北苑。

丁谓(966年—1037年),宋太宗至道初(995年)任福建转运使,到建州北苑(今建瓯)督造北苑贡茶,所创制的大龙凤团茶成为天下之最。蔡襄(1012年-1067年),庆历七年(1047年),蔡襄从福州郡首任改任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并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新了小龙凤团茶成为贡茶中精妙绝品。

北宋,品饮建溪茶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丁谓本身就好茶,到任建州后熟悉和掌握了北苑贡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基本过程和技艺,总结北苑贡茶制作经验,写了《北苑茶录》,亦名《建安茶录》并绘有《茶图》。

可惜的是此书原本已失,只有在他人书文中找见一些引用文记。如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对丁谓《北苑茶录》中的引述:“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丁谓认为在建州东南二十多里的东峰乡壑源村的凤凰山北苑茶,地理气候佳,生态环境优,制成贡茶必然天下第一。他的《北苑焙新茶》说:“北苑龙茶香,甘鲜的是珍。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

甚幸,丁谓写的诗还在。他先后写了《咏茶》、《茶》、《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煎茶》、《北苑焙新茶并序》五首诗。其中长诗《北苑焙新茶并序》,被后人视为咏建安贡茶的传世茶歌。诗曰:

北苑龙茶者,甘鲜的是珍。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宿叶寒犹在,茅芽冷未伸。茅茨溪口焙,篮笼雨中民。长疾勾萌并,开齐分两均。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啜为灵药助,用与上樽亲。头进英华尽,初烹气味醇。细香胜却麝,线色过于筠。顾渚渐投木,宜都愧积薪。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

何为最佳贡茶,何为闽中天产,丁谓写在茶歌里。

前丁后蔡北苑茶,后来的蔡襄在继承丁谓茶艺基础上,从再造茶品质花色入手,改革质形,力求创新。

蔡襄为什么要精制北苑茶?他在《茶录》序言中说的“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就是说即使得到茶叶生产要地,也要尽其利,方能发展地方经济。仅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建茶一年出不下三百万斤,南剑州出二十多万斤。于是,闽北茶叶成为朝廷重要财源。

为了节约茶叶资源,精制细做,他创制小龙凤团饼茶,更为精巧、昂贵。对此,将丁谓的大龙凤团饼创制成小龙凤团饼,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评:“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被旨仍岁贡之”。可谓上品龙茶。仁宗皇帝尤所珍惜,被视为朝廷珍品。

蔡襄对茶还有一大作为是撰写了一部《茶录》。蔡襄撰写的《茶录》,全文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深入浅出而又简明扼要的论述。在下篇中,他又对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进行了条理的论述和说明。其文虽只千余字,却非常系统,对后人发展茶业有着贡献。

蔡襄不仅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还将书法艺术与茶道艺术融为一诗,他的《造茶》诗云:“屑玉寸阴间,搏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

北苑贡茶的举世闻名,丁谓与蔡襄由此有功,两人也因此进入宰相高位,成为建州茶上的佳话。

关于本文《“前丁后蔡”北苑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方法


宋代对茶的品质更为讲究,宋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采茶

采茶要在天明前开工,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日照,则茶芽膏腴会被消耗,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因此每于五更天方露白,则击鼓集合工人于茶山上至辰时(约七点)鸣鉎收工。采茶宜用指尖折断,若用手掌搓揉,茶芽易于受损。由此亦可见其制作态度的认真。

拣芽

茶工摘的茶芽品质并不十分齐一,所以须挑拣,如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分别。形如小鹰爪者为小芽,芽先蒸熟,浸于水盆中只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为水芽,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中芽又下,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如能精选茶芽,茶之色、味必佳,所以,拣芽对茶品质之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蒸茶

茶芽时,最好先用水洗涤清洁等蒸笼的水滚沸,将茶芽置于甑中蒸。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热则色黄味淡,不熟则包青且易沉淀,又略带青草味如何才能中庸适当,这大概和茶师的制茶经验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吧。

榨茶

蒸熟的茶芽谓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份,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来,再用竹皮捆绑,之后放在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如此彻夜反复,需完全干透为止,这样,茶味才能久远,滋味浓厚。

研茶

研茶的工具,用柯木为杵,以瓦盆为日,茶经挤榨的过程,已干透没有水份了,所以研茶时每个团茶都得加水研磨,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品质愈高者加水愈多杯,每杯水都要等水干茶熟才可研磨,研磨愈多次茶质愈细,因此宋代可用茶末直接烹黠,茶末可连同汤一起引用。

造茶

研过的茶,最好用手指戳荡看看,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匀,揉起来觉得光滑,没有粗块才放入模中定型,模有方的、圆的、花形、大龙等,种类很多,达四十余种之多,入模后随即平铺竹席上。

过黄

所谓过黄其实就是干燥的意思,其程序是将团茶先用烈火烘焙,再从滚烫的沸水撂过,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再用温火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动,这样,茶色才能光润,这也是茶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柚子花茶的制作方法 关于柚子花茶的制作方法


柚子花茶的制作方法将柚子皮削下,清洗干净,和花茶、蜂蜜一起熬煮即可饮用,可以存放在冰箱保存一段时间,一来不易坏掉,二来口感也会变得更好。

1、把柚子泡到水里,并用盐巴搓洗干净。然后再浸泡几分钟。因为现在很多水果表皮都有一层果蜡,所以用盐巴清洗比较干净。

2、接下来把柚子皮用刀慢慢削下来,尽量把柚子皮上的白瓤削掉,因为这层白瓤会比较苦,柚子皮越薄越好,待会煮起来的口感也会比较好。

3、然后把去过白瓤的柚子皮用刀切成一条条丝,切得越细待会煮后的口感会越好哦。

4、然后把果肉上多余的白瓤也削掉剩下果肉,然后把果肉掰成一块块,不需要掰成一粒粒,因为待会煮的时候会自动散开的。

5、锅里的水大概能淹过柚子皮跟果肉多一些,待烧开后,把柚子皮丝跟果肉一起下锅煮上10分钟左右改成小火熬。

6、然后把白砂糖倒入锅内继续熬个几分钟,有冰糖的最好用冰糖哦。

7、加入白砂糖后,继续小火熬上几分钟后,直到柚子皮跟果肉变成暗黄色。也是因为加入白砂糖才会变成这种颜色的,看起来很诱人吧,柚子茶也差不多做好咯。

8、小火熬至暗黄色后,而且水量也慢慢熬少了后熄火,待稍凉些就可以盛起来。有条件的话,可以加入些许蜂蜜哦,再搅拌均匀。可以更好的达到口感上的清甜,也能更好起到降火的作用哦。

9、待全部凉了后,可以盛在那种罐子里,香气也不易散发掉,也很像市场上买到的那种柚子茶有木有?市场上的柚子茶还很贵,卫生还不一定有个保障呢。

10、然后再放进冰箱保存,一来不易坏掉,二来口感也会变得更好,吃到柚子皮脆脆的呢。

柚子的食疗作用

1.果肉:味甘酸、性寒、无毒,有健脾,止咳,解酒的功效;

2.柚皮:味辛苦甘、性温,有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的功效;

3.柚子中含有高血压患者必需的天然微量元素钾,几乎不含钠,因此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伴有低钾血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患者禁用)最佳的食疗水果;

4.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5.柚子还有增强体质的功效,它帮助身体更容易吸收钙及铁质,所含的天然叶酸,对于怀孕中的妇女们,有预防贫血症状发生和促进胎儿发育的功效;

桑叶茶制作方法


桑叶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消炎抗菌等作用,对于桑叶茶的制作,与其他的茶叶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去具体的看一下桑叶茶制作方法!

桑叶茶制作方法包括几个的几个操作步骤:

1、采叶和处理

以采晚秋桑树中上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好。河北迁安地区在九月中旬为好,采叶时要去掉叶柄,注意要老嫩分开,尽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室内阴干至无水滴为止,将已去叶柄的桑叶叠成8-12层厚,切成长1厘米,宽0.3-0.5厘米的条叶。

2、装笼

将切好的桑叶抖松,不让其粘贴在一起,装入事先铺好干净纱布的蒸笼内,厚度在5-7厘米之间,以能均匀受蒸为宜。

3、蒸青

锅内放清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在锅内盖严,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气后,根据蒸具密闭程度改用小火蒸2.5-5分钟,揭开盖查看,以桑叶软熟保持鲜绿为好,立即出笼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摊晾。焖蒸后立即驱散蒸汽是关键。蒸青过程中气味呈现出淡淡的清香时起锅摊放才会使桑叶茶冲泡时的青味少。蒸青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短,青味没有蒸出,涩味重,汤色偏绿;时间过长,桑叶焖成黄色,颜色不好看,营养损失多。

4、揉搓

待桑叶摊凉后,用手在木板上沿一个方向摊滚,使叶形大致卷曲,叶汁溢出粘附在叶面上,手搓有润滑感即可。

5、干燥

将揉搓好的桑叶放入热锅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动,使水分尽快蒸发,至大半干时改用小稳火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均匀一致;至桑叶趋于干燥时,再用大火,并急速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然后迅速撤火。要随时注意,当手捏不粘、手捻发脆,眼看叶脉呈蟹壳黄色、鼻闻具有清香味、品尝辨味适当(焦而不生),即为成品,迅速撤火。

6、摊凉过筛

将制成的桑叶茶迅速倒入干净的容器内(不要用塑料容器)摊凉,冷却后用适当的筛子筛去过细的碎末。

桑叶茶制作方法主要就是六个步骤,在平日,可以适当的饮用桑叶茶,这样能起到养生的功效。

安溪茶叶制作汤圆方法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下面就介绍一下用名贵的安溪茶叶——铁观音,做出来的汤圆。

汤圆的原料:水磨糯米粉500g,铁观音茶粉30g,水200毫升,黄油120毫升,白糖50g,牛奶500毫升,糖200g,吉士粉20g,生粉50g,鸡蛋1个,椰茸250g

铁观音汤圆的做法:

1、把汤圆皮原料:水磨糯米粉500g,铁观音茶粉30g,水200毫升、黄油70毫升混合;

2、把和好的糯米粉团三分之一,放到沸水里煮透,趁热和到之前的粉团里;

3、和均匀之后,加50g白糖揉匀;

4、椰蓉馅原料:牛奶500毫升,糖200g,吉士粉20g,生粉50g,黄油50毫升,鸡蛋1只,椰茸250g

5、牛奶加糖用小火煮滚,把所有粉类及黄油混合加入鸡蛋拌成面糊状;

6、把面糊边搅拌边慢慢倒进牛奶里,最后加入椰丝拌均匀(一直维持着小火,慢慢倒不然很容易结成块状);

7、糯米团分成若干小份擀圆,包入椰蓉馅,用手把它弄圆;

8、煮汤圆时,要等水沸腾才放汤圆进去,开盖煮到都浮起来就行。

铁观音汤圆的特点:色泽鲜绿,晶莹光亮,小巧玲珑,入口软糯,香甜味美。

茶的制作方法


茶的制作方法

当我们在茶的甘醇、清香中留连时,除了赞叹、神往之外,我们能否确切而真实的感受茶农的辛劳与喜悦?

从满山青绿的茶树开始,一种好茶的产生就倾注了茶农的心血。我们在此细细的叙说制造茶叶的每个过程、每个步骤,并非要每个人都成为制茶高手。只是从此后,我们该不仅仅之羡慕采茶时代美景象与满山采茶情歌的动人声音了吧?

茶的制造

茶是人们的必备饮品。茶叶的制造加工受到人文环境、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以及品种、消费者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多样,复杂无比。因此要讨论茶的制造的过程,必须包含多个角度,如市场、产地、栽培品种、形状等,但由于茶的制造始自中国,中国茶叶加工发酵过程为骨干。

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而引起茶叶成分的变化各异,因此茶在制造上以此分为三大类。

1.不发酵茶

2.半发酵茶

3.全发酵茶

绿茶不发酵茶

不发酵茶的制造,以保持大自然绿叶的新鲜,重现新绿为原则,自然、清香、清纯、而不带苦涩是其最高要求。我国高级绿茶如杭州龙井、以及太湖东西山的碧螺春的制造,以手工为主,少量加工,以明代以后,发展为固定技艺,至今绿茶的制造,仍不脱其范围。

(一)炒菁

茶叶脱离母支之后,酵素开始作用(水分开始蒸发),为了中止其发酵,必须杀菁。以蒸汽行之,成为蒸菁,以热锅实行之,称为炒菁。中国高级绿茶的制造,以向以小锅炒菁。台湾绿茶以外销为主,杀菁系以滚筒加温,由自动给叶机送入。杀菁后的茶叶约减少茶叶的三分之一,杀菁后的叶质称柔软均匀,不焦不黄,无青臭味。

(二)揉捻

杀菁后的茶叶以输送带输送入揉捻,揉捻的目的在成型及破坏茶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易溶),揉捻可分3-4个步骤。初揉及再揉,中揉及精揉。揉捻的过程中,原料的判读,如叶的老嫩,时间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以保持色泽及滋味。

如粗老茶叶,要加长时间;在揉捻中,必使茶叶条形紧结而不碎,弹性良好,又色泽而无异味,若带银灰色则为精揉过度。

(三)干燥

再干整形绿最后步骤,以迦旋方式,用热风吹指反复翻动,让水分逐渐减少。直至茶叶颜色鲜绿而富光泽,茶叶干燥完全者,易揉成茶末。再干燥中,最重要的不让茶叶有焦味或其他人工异味。

绿茶的制法单纯,品质较易控制,再品种的选择上,以叶绿素含量多,茶单宁含量少为佳。最适制的品种有青心乌龙、台茶五号、青心大有,日本世北种等,不适合制造的为条枝红心、台湾山茶、阿萨密大叶种。

在低温茶区,在低温时间(16-22°C)较为合适制造。需注意漏水以及雨水对品质的影响,在形状上条形为眉茶,珠形为绿茶,茶角、茶末、茶梗、茶头为副茶。

发酵茶在台湾以外销为主,北非的摩洛哥以及日本为主要市场。由于需要冷冻,保持品质较难,国内饮绿茶之风不盛,高级绿茶产销无法交流,本省以北部三峡出产较多。饮用者也仅限三峡附近以及北部地区为多。

半发酵茶

半发酵茶的制造,为中国制茶的特色。全世界的茶叶制造,没有能较其做法更复杂,变化更多样,手段更细腻,也当然无一能品质梗优越。正如俗话所说:“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中国茶叶在唐代即已盛行民间,由于民生之富及王室对茶之要求,遂使茶叶的产制日益精良,从陆羽茶经的制造法到送,蔡误襄《茶录》,可以看出制茶方式、形态之演变。自宋以来,武夷山产制之茶,以开始驰名天下,如龙团、凤饼、御苑玉芽等贡品,都是武夷茶区的特产。半发酵的发酵应在百分之五十。其实,半发酵茶只是以泛称,轻酵如包种茶,重酵如铁观音,凡在红茶与绿茶之间皆可称之。

发酵定义,换言之是酵素的氧化,其科学依据设定,绿茶中儿茶素的含量是100%,则包种茶减少12.7%左右,乌龙茶减少58.7%左右,红茶则减少87.2%。换句话说,以儿茶素为依据,包种茶的儿茶素含量为87.3%,乌龙茶为41.3%,红茶仅为12.8%。儿茶素含量越多,水色越旺,反之越深,送柏长青茶与浆顶青茶,属较特殊之一种,其儿茶素含量在70.8%,氧化了20-30%。

半发酵的制造,前述的氧化作用只是制茶过程重,诸多化学变化的一种,由于其成品都属高级茶,品质之控制无法随心所欲,即使加工技术已非常高超,尚须加上天时、地利的配合。工作辛劳,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一直是尚未克服的难题。我们这里就大概的讲解一下,依目前成品特色、制造程序给读者个概念,细微紧密处,留给不同茶区的制造者去研究、改良。

制造半发酵茶的第一要件,为茶树之品种,这也是半发酵茶四种类型中相同的要件,无性繁殖方能保持优良品种,产制技术因以品种为中心,从育苗、栽培、采摘,均有一定法则。如银针应摘一心,乌龙应摘一心两叶,寿眉应采至第三叶,包种茶的嫩叶对口点芽为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