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苦丁茶的初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09-30
溧阳白茶加工技术 苦丁茶的加工 小叶苦丁茶的保存

溧阳白茶加工技术。

小叶苦丁茶是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终年云遮雾罩的云贵高原深山里的一种野生珍稀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是一种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饮品。现将其初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鲜叶的采摘及保管

1、采摘:采摘时一手扶住树枝,另一手掌心向上依次由下至上采摘(采摘时注意将老嫩、粗细、长短基本一致的采在一起,便于分级),要直采,不能用指甲掐断。待一定量时轻放于遮阴处的竹制品容器中(不能用铁桶、锑盆等易改变温度的器具存放)。同级同放,无杂质。

2、保管:摊青室要求温度一般在18℃以内,湿度在80%左右,通风透气,避阳光直射。发现茶青有萎凋现象时,不能喷水。雨水叶和露水叶置于沥水的摊青物上。茶青存放厚度一般3厘米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1次。茶青采摘后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8小时。

二、加工方法。苦丁茶的初加工按杀青方法分煮制法、炒制法、蒸制法。

1、煮制法

⑴杀青:选用能装15公斤水的铁锅,用水洗净后升高温至锅红,用制茶油抹锅,然后用皮纸擦洗,直到锅中无青烟冒出,降温冷却(以下二炒、三炒等备用铁锅准备方法同此)。盛水10公斤,加热至水沸,将鲜叶放入,每次投放500-700克,投入后迅速搅拌,使其受热均匀,当茶梗全部变软时(30-60秒)迅速滤起。

⑵冷却:杀青叶起锅后迅速放入准备好的冷水中冷却。

⑶脱水:将冷却后的杀青叶用纱布包好后放入脱水机中进行1-2分钟的脱水,取出解块,使其松散。

⑷揉捻:杀青叶冷却后,用两手按轻→重→轻原则沿同一方向揉捻,一边揉捻一边抖动,使之匀整,揉捻成形度达85-95%即可。

⑸二炒:将揉捻叶500克投入温度为120℃的待用炒锅中用手快速翻炒,使揉捻叶水分迅速蒸发(翻炒时偶有轻微爆鸣声,若出现连续爆鸣声,应迅速降温)。温度由高到低,逐渐降至40-60℃,当苦丁茶半成品干燥至手捏成团,手松能散时开始做形。

⑹做形(茶叶按形状分条形、珠形、片状等,现以条茶为例):做形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将叶置于手心,一手静止,一手前后平行往同一方向揉搓,整个过程做到搓揉迅速,使叶片受热均匀,每次轻搓时间不超过6秒。当搓揉到叶变硬有刺手感时,即停止做形。

⑺三炒:停止做形后,适当提高锅温(70-80℃,不能低于60℃),快速翻炒至足干(两手轻捻成粉末,含水量<7%),起锅封装储存的成品即为毛茶。

2、炒制法

⑴杀青:将备用杀青锅(参照口径为70厘米)加温,当锅温度达240℃以上时投入250-500克鲜叶,快速翻炒,抖闷结合,杀青时间一般1-2分钟,当茶梗全部杀透变软后立即起锅。杀青叶要求无焦边、焦叶、红梗、红叶。加热时禁止用有烟燃料。

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嫩叶多抖少闷,老叶多闷少抖;老叶嫩杀、嫩叶老杀。

⑵冷却:起锅后迅速均匀散热冷却。

⑶揉捻、二炒、做形、三炒同煮制法。

3、蒸制法(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此法):

⑴杀青:当蒸汽温度达100-110℃时,鲜叶按0.7-1公斤/平方米均匀平铺杀青皿,即可进行杀青。杀青时间约1分钟,待茶梗全部杀透变软后取出。

⑵冷却:起锅后迅速均匀散热冷却。

⑶揉捻:杀青叶冷却后,按照轻→重→轻原则沿同一方向揉捻,一边揉捻一边抖动,使之匀整,揉捻成形度达85-95%即可。

⑷脱水:将揉捻叶立即用过滤纱布包装后置入脱水机中脱水1-2分钟,取出解块,使其松散。

⑸二炒、做形、三炒同煮制法。

cy316.cOM编辑推荐

果茶加工技术


果茶又叫带肉果汁饮料。它具有水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风味与新鲜水果相近。

一、工艺流程:选果→清洗→破碎→预煮→打浆→调配→均质→脱气→预热→灌装→密封→杀菌→冷却→贴标→装箱→入库。

二、操作技术:

1.选果。选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新鲜完整、充分成熟的水果,剔除腐烂果、病虫果和有机械伤的果实。

2.清洗。用流动清水将果上的污泥、尘埃、残留农药洗净。

3.破碎。用破碎机将果实适当挤破压碎。

4.预煮。用适度热水或蒸汽处理,使果肉软化便于打浆,又能杀死微生物和强化果实中酶的作用。

5.打浆。用二道打浆机将果肉打成果浆,并除去种子和果渣。

6.调配。按产品标准用白糖、柠檬酸、软化水和果浆调配。调配后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适度、果浆占成品的比例为20%~50%。

7.均质。调配后的果浆送往均质机进行均质,制成均匀一致的混浊态果汁,以减少分层沉淀现象。

8.脱气。可除去果汁中含的大量泡沫,以保证产品质量。

9.预热、灌装、密封。将果汁加热85℃以上,趁热灌装,即密封。

10.杀菌、冷却。果汁PH值如在4.5以下可常压杀菌。杀菌后立即冷却到38℃40℃。如果用玻璃瓶盛装果汁则采用分段降温方法。

11.贴标、装箱、入库。

12.质量检验。成品应均匀混浊,没有杂质,长时间放置无沉淀;色泽鲜艳而均匀;具原果的香气和风味;口感润滑并有一定稠度,即符合部颁标准。

毛茶的加工技术


毛茶加工过程,就是筛、切、选、拣、炒的反复操作的过程。各工序的先后安排,反复次数的多少等,都须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先筛分后风选 风选主要是分出茶叶的轻重,区别品质的优次。只有在茶胚的长短、大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最有效地分出轻重,分清品质优次。因此,在风选之前,必须先筛分。

2.先复火后切断 一般筛面的头子茶,都是长大、粗松的茶头,首先经过复火,使头子茶紧缩干脆,便于切断,提高工效。若头子茶含水过多,不经复火,则难以切断。

3.先复火后精选 茶胚身骨软硬不同,不仅很难分出茶叶品质的好坏,且容易走料,减少经济收入。所以必须在茶胚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再经筛分、取料、风选、定级,才能达到精选茶胚、分清品质优次、取料定级的目的。

4.先筛分、风选,后拣剔 拣剔是毛茶加工过程中最费工的作业。为了提高机器拣剔的效率,尽量减轻拣剔任务,达到纯净品质的目的,首先要经过筛分、风选,使茶胚基本上均匀一致,然后再经拣剔,就能充分发挥机器掳剔的效率,减少手工拣剔的工作量,达到拣剔质量的要求。

毛茶加工工艺程序,是从毛茶到精茶,经过各作业工用整个生产流水作业线的总称。习惯上叫做筛分路线或筛月程序,也叫生产程序。目前有的茶厂采用先圆后抖的做法,也有采取先抖后圆的做法,工艺流程比前者要简化多了,下面将先抖后圆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白茶的加工技术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发酵度为10%~20%)。制造工艺独特,分为萎凋和干燥两大部分。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毛,这一品质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白茶类型:芽茶和叶茶两种。芽茶:白毫银针;叶茶:白牡丹、贡眉等。

白毫银针制法: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白牡丹、贡眉制法: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复火:是茶叶精制工序之一,就是再次烘干。复火方法有烘、炒两种,红茶是烘,绿茶兼有烘、炒。烘茶通常使用烘干机,炒茶普通使用炒锅机和滚筒炒车机,既能炒茶,又能车色。烘或炒的目的,除蒸发水分外,还可以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形,更重要的是毛茶在精制加工前,由于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含水量都有增加,造成外形松软、体积膨胀,难以筛分风选,影响筛制率,因此要先复火,复火作业多使用烘干机。进口热风温度红茶要求110~120℃,绿茶要求120~140℃。

粗老茶火温要高,细嫩茶要防止高火。体形大的应高于细小的。烘炒时间粗大的茶条比体形小的要长;叶质嫩的比粗老的茶耐火力强,故要求时间短。春、夏茶生产时期为梅雨季节,须适当提高火温;秋季天气干燥,火温可适当降低。

名茶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回潮——足火

一、鲜叶摊放

鲜叶送到茶厂后,应及时摊放,并要做到三分开:1、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开;2、晴天与雨水叶要分开;3、上午采的鲜叶与下午采的鲜叶要分开。

摊放工具:进厂鲜叶应摊放在软匾或竹垫上。

摊放厚度:极品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3cm;特级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5cm;普级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10cm。

摊放时间:一般摊放6小时—12小时,中途每隔2小时轻翻一次,雨水叶、露水叶可用风扇或鲜叶脱水机进行脱水。

摊青程度:叶质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付制。

二、杀青

采用多功能名茶机杀青或微型滚筒杀青机。

锅温:槽体温度达150℃—200℃。

投叶量:每锅0.75kg—1kg,即每槽0.15kg—0.2kg,30型滚筒杀青投叶量每小时30kg。

时间:用多功能杀青时,开始抛炒2分钟—3分钟,后降低锅温理炒2分钟—3分钟,全程5分钟—6分钟。

程度: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无青气、无焦边、无红梗红叶,茶香透露为适度。

三、摊凉:杀青叶出锅后,应马上在竹垫上均匀薄摊,使其尽快散发热气、冷却,以保持绿色,不产生热闷气。历时10分钟—15分钟。

四、揉捻

揉捻可用手工或25型或30型揉捻机。手工揉捻,将两锅杀青叶握于两手掌中,顺着一个方向揉搓,手势要轻,然后将茶团抖散,匀摊于小竹垫上,用手掌敲打做型,重复3次,待茶条挺直,有浓烈茶香时即可,历时1分钟—2分钟。

五、理条

采用多功能机理条,当锅温升至100℃时,即可投放揉捻叶0.5kg—0.75kg,慢档理条约2分钟—3分钟,待条索挺直、紧结时出锅摊凉。采用理条机理条时,投叶量、槽温、时间根据机器要求操作。

六、初烘

采用电热或微型烘干机或60型名茶烘焙机进行烘干。温度:烘干机温度达到100℃—120℃时,开始上叶。厚度:将理条叶均匀薄摊于烘网上,厚度不得超过1cm。要求:每隔2分钟—3分钟翻动一次,并将上下烘网依次轮换。时间:历时约10分钟—15分钟。程度:烘至七成干,稍有触手感,即可出叶。

七、摊凉回潮:将初烘叶摊于软匾上,进行摊凉回潮,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时间15分钟。

八、足火

采用微型烘干机或名茶烘焙机烘干。温度:80℃—90℃。摊叶厚度:以两次初烘叶合并,匀摊在烘网上。要求:每隔2分钟翻动一次,直至足干,拣最粗壮芽头,用手指一捻能粉末,即可下烘。全程约15分钟—20分钟。

九、筛分封装:将烘至足干茶叶倒入软匾,待稍冷后,筛去碎末,即可包装后密封储藏。

有机茶加工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因此在有机茶生产各环节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现就有机茶加工技术作如下规范。

一、鲜叶采摘与集运

1、鲜叶采摘:采摘鲜叶应根据茶树的生产特性和各类茶类对加工原料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等采摘原则,抓好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等合理采摘技术环节;手工采茶要求提手取,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与老枝叶,严禁捋采和抓采;机采必须采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汽油与机油污染土壤和茶树。

2、鲜叶集运:坚决按质量标准验收鲜叶,严防非有机茶园鲜叶混入,鲜叶收集、运输、摊放必须按质量和等级划分;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蒌筐,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严禁使用布袋、塑料袋;在鲜叶集运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薄摊、勤翻,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重压、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升温变质。

二、工厂环境与设备

1、工厂环境:厂区与周边环境要求经常清除各种现实和潜在的污染源,尽量保持与做到交通方便、水源洁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厂房车间墙壁和地面干净、光洁,严防有害动物、昆虫与杂物污染茶叶。加强卫生管理,制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管理计划制度。

2、设备卫生:加工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材料不得污染茶叶,对各种设备应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洗或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

三、加工技术与管理

1、加工技术:有机茶加工产品包括绿茶、红茶等茶类的初制品和精致品,根据各茶类产品的企业标准,按原料的级别、批次,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2、加工管理:各类茶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和食品行业加工标准;有机茶加工中只允许使用机械、物理和自然发酵等方法,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维生素等化学物质;有机茶加工中的器具与机械设备,必须防治有害物质污染,有机茶生产者与管理人员必须体检合格,持有健康上岗证,此外,车间、仓库内不准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不允许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参与有机茶生产和管理。

扁形茶的加工技术


西湖龙井茶是扁片形茶的代表,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成朵。手工制作手法分抖(透)、搭(带)、捺(抹)、拓、甩、扣、挺、抓、压、磨(荡)等十大技巧。操作复杂,不同等级的鲜叶手法又不同,因而不易掌握。整个加工过程分青锅和煇锅两个阶段:

⑴青锅:当鲜叶摊凉至含水率达68-70%时开始杀青,杀青在口径62cm的电炒锅或柴火灶进行,当锅温上升到90-100℃时开始投叶,投叶量为100-125g,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宜锅温,入锅后先用抖、拓以蒸发水分,炒约3min鲜叶开始干瘪,锅温适当下降,此时不能听到爆声,随后减少抖动的手法,加用搭、捺的手法,炒至梗子干瘪,外形扁平,梗叶色泽一致,约七成干时即可起锅。青锅历程15-17min。

⑵煇锅:将青锅叶进行簸、拣、筛,除去片、末、梗、果等夹杂物,用3号筛筛出头子,再用4号筛将叶型大、中、小分开,便以煇锅时干燥均匀,不脱档断头。而后把大、中、小三档青锅叶分别摊放回潮,待茶叶略变软时即可进行煇锅。投叶量一般是2-3锅青锅叶并为一锅,茶叶下锅后以拓为主,用抖适当辅助,等茶叶转热时可采用轻抓、轻捺的手势,炒制茶叶不粘手时采用抓、挺、捺为主的手法,并逐渐用力,以使茶叶扁平,手势总的来说是由轻到重,炒到茶叶将干时,用力要减轻,以免炒碎茶叶,当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历时20-25min。最后再进行分筛去杂,归堆包装。

目前,扁形茶的机制生产已开始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⑴用30型、40型杀青机杀青,掌握嫩杀为宜,也可直接用多功能机杀青;

⑵在多槽理条机或多功能机中完成青锅。前期转速调整在(135+5)r/min,锅温150-130℃,每槽投叶量150g左右,当茶叶基本成条,手捏不粘时投入轻棒在槽内压炒30s-40s,然后取出轻棒换成重压棒,再压炒1-2min取出重棒,松炒1-2min停机出叶,青锅适度是色泽转暗,叶质较软,折梗不断,基本成条,清香显露,含水率40%左右;

⑶经筛分摊凉1-2h后转入煇锅;

⑷ 煇锅,前期仍在多功能机或多槽理条机中进行,锅温以120-130℃为宜,转速(115+5r/min),温度掌握先高后低,每槽投叶200g左右,下锅抛炒1-2min后开始加棒,加棒掌握轻-重-轻原则。分三次加棒,换棒间要透炒,当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含水率在6.5%以下时即可出锅。高档龙井茶是在槽锅煇锅至含水量12%左右时出锅,再进行手工煇锅;

⑸煇锅叶出锅经散热、分筛、去末去片、拣梗剔杂后进行归堆包装。

凤凰水仙的加工技术


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传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下潮汕,路经凤凰山区乌崠山,口甚渴,侍从们采下一种叶尖似鸟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从此广为栽植,称为“宋种”,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现在乌崠山尚存有300~400年老茶树,被称为宋种后代,最大一株名“大叶香”,树高5~8米,宽7.3米,茎粗34厘米,有5个分枝。

凤凰水仙春季萌芽早,清明前后开采到立夏为春茶。夏、暑茶在立夏后至小暑间。秋茶在立秋至霜降。立冬至小雪采制的为雪片茶。采摘标准为嫩梢形成驻芽后第一叶开展到中开面时为宜。过嫩,成茶苦涩,香不高;过老,茶味粗淡,不耐泡。采摘时间以午后为最好。不同类型鲜叶要分开采,分别制。初制工艺要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碰青,摇青D摊置)、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

(1)晒青:鲜叶要薄摊,叶片不重叠。叶张含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时宜轻晒。反之宜重晒。晒后在室内凉青架上摊置1~2小时,摊叶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优质产品多进行两晒两凉。凉青适度的叶子并筛堆置,四周高,中央低。

(2)碰青或摇青D摊置:一般须经过5~6次碰青、摇青。每次碰青结合摊置1.5~2小时,后期摊置要延长半小时左右。第三次起,根据青叶变化情况结合摇青50~100转。

(3)炒青:先闷一下再扬炒,后闷炒,炒匀炒透。

(4)揉捻:揉捻操作先轻后重,必要时可进行复炒复揉。

(5)烘焙: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只烘至五成千,摊放1~2小时。第二次较低温焙至七、八成干,摊放6~12小时。第三次低温焙至足干。

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和凤凰水仙三个品级。采用水仙群体中经过选育繁殖的单丛茶树制作的优质产品属单丛级,较次的为浪菜级,再次的为水仙级。

凤凰单丛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橙黄清澈,沿碗壁显金黄色彩圈,叶底肥厚柔软,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味醇爽回甘,具天然花香,香味持久,耐泡。

英德红茶的加工技术


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工艺特点: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毛茶的加工技术(图)


毛茶加工过程,就是筛、切、选、拣、炒的反复操作的过程。各工序的先后安排,反复次数的多少等,都须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先筛分后风选 风选主要是分出茶叶的轻重,区别品质的优次。只有在茶胚的长短、大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最有效地分出轻重,分清品质优次。因此,在风选之前,必须先筛分。

2.先复火后切断 一般筛面的头子茶,都是长大、粗松的茶头,首先经过复火,使头子茶紧缩干脆,便于切断,提高工效。若头子茶含水过多,不经复火,则难以切断。

3.先复火后精选 茶胚身骨软硬不同,不仅很难分出茶叶品质的好坏,且容易走料,减少经济收入。所以必须在茶胚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再经筛分、取料、风选、定级,才能达到精选茶胚、分清品质优次、取料定级的目的。

4.先筛分、风选,后拣剔 拣剔是毛茶加工过程中最费工的作业。为了提高机器拣剔的效率,尽量减轻拣剔任务,达到纯净品质的目的,首先要经过筛分、风选,使茶胚基本上均匀一致,然后再经拣剔,就能充分发挥机器掳剔的效率,减少手工拣剔的工作量,达到拣剔质量的要求。

毛茶加工工艺程序,是从毛茶到精茶,经过各作业工用整个生产流水作业线的总称。习惯上叫做筛分路线或筛月程序,也叫生产程序。目前有的茶厂采用先圆后抖的做法,也有采取先抖后圆的做法,工艺流程要比前者要简化多了下面将先抖后圆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条形绿茶的加工技术


条形绿茶大多是烘青,约有一半是作为素坯窨制茉莉花茶。采摘较细嫩的原料制作并直销市场的烘青茶俗称毛峰茶。烘青茶的加工工艺较简单,其技术要点:

⑴杀青:在连续式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筒温在220-250℃开始投叶,出口处配备鼓风机,以便及时吹风散热,杀青掌握“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高温杀青,先高后底”的原则,锅式杀青还应注意“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的原则。杀青以梗折不断,握能成团松开弹散为适度。

⑵揉捻:在揉捻机中进行,目的卷紧茶条,适当破坏叶组织。技术掌握嫩叶冷揉,老叶热揉、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和加压轻-重-轻的原则,细嫩叶揉捻10-15min,较粗老叶揉45-60min,用一、二级鲜叶原料制的一般揉30-40min,揉至成条率达85%以上时即可下揉,而后通过解块分筛解散团块,分出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⑶干燥:一般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或手拉百页式烘干机中进行,分初烘和足烘两道。初烘温度掌握在120-130℃,初烘后经摊凉0.5h-1.0h,使之叶内水分重新分布,防止外干内湿,足烘温度110-115℃,烘至手捻茶叶能成粉末,茶叶含水量在6.5%以下为宜,经摊凉冷却后即可包装入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