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奇-正山小种

发布时间 : 2020-10-16
正山小种茶树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传奇-正山小种”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历史传奇-正山小种”相关知识!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着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着。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GREEN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BLACKTEA)叁十先令。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BOHEA)二十至叁十先令,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1)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TEA)。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英国17世纪着名诗人拜伦在他着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着《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

正山小种红茶在桐木关延续了四百年的传奇。桐木关便是红茶鼻祖百年传奇的载体之一。

2005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红茶而已。其发源地桐木关在众多的中国茶村中并无太多的特别之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山小种红茶每公斤售价不足2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在正山小种红茶处于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但就是那看似普通的几万颗茶芽彻底地改变了桐木村、彻底地改变了正山小种红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茶文化精选阅读

武夷山正山小种历史红茶


作为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出众的加工技艺而享誉海外。

正山小种红茶历史悠远,据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正山小种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繁荣于17世纪。

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紧实,色泽乌润,汤色清凉,醇厚甘爽,独具天然松烟之香,又富桂圆之味,加入牛奶仍茶香味不减,实属红茶中的极品。正因此,正山小种也成功赢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17世纪正山小种红茶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就曾在他的长诗《唐瑛》中写到: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BOHEA);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这里的BOHEA是武夷地名的谐音,也是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最早的名称。到了后来,人们为了区别真假小种红茶,才为其更名为正山小种,据《中国茶经》记载,正山小种之正山,乃有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有纯正、正统之意。英国人诺顿亦将品饮正山小种的感受称为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文坛众多名家的描绘给正山小种平添几分浪漫主义色彩,皇室的大力推崇又让正山小种红茶与英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凯瑟琳公主嫁在给英皇查理二世的时候,就带去几箱中国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带入英国皇宫。安妮女王更是大力提倡以茶代酒,将红茶作为英国皇室家族专用饮品。这些举动让正山小种红茶深深的融入了英国历史文化之中。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正山小种红茶也是英国皇家及欧洲王室贵族享用的特种茶,茶在英国人心中被赋予了极为高贵华美的形象,这为正山小种在世界的推广打下了根基。

曾经茶叶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若不是那场偷窃,世界范围内茶叶格局的恐怕也不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能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获得自行生产茶叶的技术,派英国间谍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窃取中国茶叶的制作机密。自此,印度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壮大,印度也一跃变成茶叶生产大国。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也因此而受到巨大的重创,世界范围内茶叶格局由此转变。

兴为茶之荣,衰为茶之殇,纵观正山小种兴衰史,不禁感慨万千。若不是那场偷窃,如今的中国茶叶又是何种光景,无从得知。但可以想象的是,正山小种曾经的光辉依然熠熠生辉。

这段历史也为正山小种的悠久茶叶史增添了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金骏眉正是在这般磅礴雄浑的历史背景之下一跃而起,矗立于巨人肩膀之上,续写武夷荣光。

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


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19世纪70年代已销欧美各国,现出口德国、英国等地。包括二十四件,以都统笼盛起来贮藏。当时好事者每家收藏一副,于是像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等以古代官爵名称命名的正山小种红茶具,都进入了我的箱笼之中。

正山小种有机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之小种。我外出游历时,特意置备一套行装,准备好精品正山小种红茶叶、名贵香料,行旅之中随身携带,住下时则要放在另外一间房中。

许次纾《正山小种红茶疏》记载:大凡士大夹外出游历,登山临水,一定要带上酒壶和酒杯,至于正山小种红茶碗和熏炉却弃置一旁不予理睬,这就只是在豪饮中游玩,而忘记了老朋友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三十先令。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二十至三十先令,武夷,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这些行装包括:正山小种红茶瓶、正山小种红茶铫、正山小种红茶壶、小正山小种红茶杯、正山小种红茶洗、瓷盆、手巾等各种正山小种红茶具,附带着香奁、小炉、香囊、龚蕴涵高远,能够常与正山小种红茶具十二生。

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他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据史书记载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有数百年之久了。

武夷山正山小种的辉煌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茶树生长地桐木关的特殊环境,高山产好茶,也来自特殊的加工工艺,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又有《正山小种红茶磨》诗写道:楚匠斫山骨,折檀为转脐。相当长一段时间它是英国皇家及欧洲王室贵族享用的特种茶。即便现在它在外国的价格与普通红茶相比较也是很昂贵的。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经常把它与印度茶或锡兰茶拼配冲饮,俄罗斯人常将它与中国红茶或乌龙茶拼配冲饮。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又有《谢晏太祝遗双井正山小种红茶五品正山小种红茶具四枚》诗。

近几年来,正山小种红茶产量已达200吨左右,大部分(95%)通过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欧美地区,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只有少量在国内市场销售。《武夷志》记载:武夷山五曲朱文公(朱熹,谥文)书院前,山溪中有正山小种红茶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国内有机茶消费也将逐年增加。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有400多年的历史)。产自江西入闽的关口-桐木关(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据传明末清初时局动乱有一支军队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受极好,得到消费者喜爱,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朱熹《正山小种红茶灶》诗写道: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正山小种红茶烟袅细香。

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先后产生了四大红茶既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另有记载红茶的传播是由武夷山(崇安)传到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部的祁门。王象晋《群芳谱》记载: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曾说过:。观赏选择正山小种红茶瓢与观赏选择筇竹方法相同,不要过肥而要偏瘦,但是需要饱经风霜。

桐木关当地人取名正山小种以示正宗,特指桐木及周边武夷山中所产的用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独具桂圆汤味的小种红茶。现正山小种茶必须通过中国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根据目前使用的正山小种行业标准依次分为:特等(仿传统制法),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乐纯《雪庵清史》记载:陆羽沉湎于正山小种红茶事,曾经著有《正山小种红茶论》,兼及煎煮、烘焙的方法,并创制了一套正山小种红茶具。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具有辉煌历史。

武夷山正山小种历史发展与变革


武夷红茶闻名天下,尤其是称之为世界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红茶品种基本山都为武夷山桐木关的小叶种茶衍生的,像国内的政和功夫红茶,安徽祁门红茶、滇红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红茶都是由英国殖民者从武夷山引进的。卢廷璧嗜正山小种红茶成癖,曾经收藏元代和尚讵可庭正山小种红茶具十件,衣冠整齐地进行参拜明代王象晋。

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自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武夷山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群芳谱一作周亮工人以粗瓷胆瓶贮存正山小种红茶叶。明代冯可宾《齐正山小种红茶笺论正山小种红茶具》中说:正山小种红茶壶,以瓷器为上,镌器次之。正山小种红茶杯,汝窑(在今河南汝州)、官窑(在今河南开封)哥窑(在今浙江龙泉)、定窑(在今河北曲阳)为佳,如果不可多得,只要适意就好了。

据传地处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在明末清初时局动乱有一支军队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独特,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经过福州和厦门口岸时,大受外国人欢迎。武夷红茶曾是英国皇室的御用红茶,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在英国掀起红茶热,并开启了崇尚优雅形象及丰硕华美品饮方式的世界红茶文化。

武夷山的松熏正山小种红茶1604年有荷兰人作为药物带入欧洲,在药店出售,取名为BOHEA(指的是武夷,主要指松烟熏的正山小种红茶),英国打败荷兰人后垄断了中国红茶贸易,中国茶叶贸易的税收占据英国税收的1/10,丰厚的中国茶叶贸易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的美国独立战争。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昌化(今浙江杭州)正山小种红茶大叶好像桃叶和柳梗,味道特别香。我经过当地的旅馆偶然得到昌化正山小种红茶,用手在制正山小种红茶的焙甑上摩挲,龙涎、麝香的味道三日不绝。

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大小赤甘分类历史回顾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大小赤甘隶属于正山小种种类,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远。以下一同欣赏正山小种、大小赤甘历史回顾。又把汤壶放在上面,底座都是空的,下面还有空穴,可以贮藏瓢、瓯等正山小种红茶具,清香之气倍于平常。《重庆府志》记载:涪江的青螗石做正山小种红茶磨极好。

历史背景

武夷山桐木关独有的正山小种红茶1604年有荷兰人作为药物带入欧洲,在药店出售,英国打败荷兰人后垄断了红茶贸易,中国茶叶贸易的税收占据英国税收的1/10,丰厚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为导火索的美国独立战争。《南安府志》记载:崇义县出产正山小种红茶磨,以上犹县石门山的石头制成的尤其好。十八世纪中国茶叶贸易约有1.7亿两白银流入中国,甚至导致钱贵银贱的局面,英国白银短缺,就以毒品鸦片换购白银,以收购红茶,随后林则徐虎门销烟禁毒,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大小赤甘分类历史回顾。

正山小种茶史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GREEN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BLACKTEA)三十先令。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BOHEA)二十至三十先令,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1)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TEA)。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

正山小种红茶在桐木关延续了四百年的传奇。桐木关便是红茶鼻祖百年传奇的载体之一。

2005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红茶而已。其发源地桐木关在众多的中国茶村中并无太多的特别之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山小种红茶每公斤售价不足2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在正山小种红茶处于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但就是那看似普通的几万颗茶芽彻底地改变了桐木村、彻底地改变了正山小种红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中国茶史传奇人物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在寺院里渐渐长大的孤儿,师父便开始教他学习佛经,他却表示要研习孔子的学说。但积公师傅坚持让他学习佛教经典,他却坚持儒家经典,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是师傅让他承受了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惩罚,想以此令他回心转意。殊不知,这样一种惶恐的感受,是向往文明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真谛的急迫心情的流露,更是一种珍惜时间谦逊好学的美好情怀。

荆条无法打灭他学习儒家经典的信心。有一天,他向一位读书人问字,偶然得到了一卷张衡的《南都赋》,可是有很多字却不认识,他没有放弃,在放牛的地方,他学着那些读书的孩子的模样,正襟危坐,打开书本,嘴唇一开一合的,学着学堂里的孩子读书。

好学的价值在于行动。陆羽先生,其貌不扬说话结结巴巴但擅长辩论,在渐渐成长的生命里,一直以自己的实践履行着这样的诺言。他很守信用,与人相约,即使是冰天雪地,千里迢迢,或是虎狼当道,艰险之极,也决不误期负约。古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做人的信誉,而陆羽先生的所为,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令人钦佩。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正山小种的起源介绍


正山小种的起源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据桐木关老人传说,明朝时的一支军队由江西进入福建时路过桐木关,夜宿茶农的茶厂,由于正值采茶时节,茶厂铺满了刚采下的鲜叶,准备做绿茶的鲜叶成了军人的床垫;当军队离去时,心急如焚的茶农赶紧用当地盛产的松木烧火烘干,烘干后把变成“次品”的茶叶挑到星村贩卖。本以为走霉运的农民在次年竟然被人要求专门制作耽搁了加工的“次品”,第三年、第四年的采购量还越来越大,以致使桐木关不再制作绿茶,专门制作这种以前没有做过的茶叶。这种生产量越来越大的“次品”便是如今享誉国内外的正山小种红茶,只是当时的桐木关茶农并不知道他们眼中的次品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珍爱!

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