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这68年,茶变化的这68年

发布时间 : 2020-10-16
这是什么红茶 大麦茶这么喝 五年的黑茶

这是什么红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中国这68年,茶变化的这68年”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的历史

就是人的过去

茶,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一直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乡土气息的悠悠茶香,历经时代的符号,给不同年代的人,无穷的回味和记忆。

50、60年代——茶只拿来解渴

一把老茶叶,再灌满整整一个军用水壶,热火朝天地大干快上,父辈们经常说,小时候,他们就斜挎着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踏遍山河,心中装满的只有社会主义建设。

70年代——桌上的搪瓷杯

随便泡点啥茶,喝的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高音喇叭中的口号和语录时刻充斥在耳边。那个年代,能吃几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腌熏腊肉”,喝口茶,那就令所有人都羡慕的神仙生活。

80年代——茶是待客必备

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那时候一杯上等的好茶,统统都是配角,咖啡的情调也慢慢地进入生活圈,那时候更多的快乐,是能够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乐趣。

当然吃了稀少的油腻后,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抢喝父亲手里白瓷杯中的茶,就是满满的团圆了。

90年代——茶似乎被遗忘了

骚动的心已经不需要茶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闪烁股市行情大屏幕上的红和绿已经亮瞎了每个人的双眼,失落和机会并存,每个角落都是希望。人们仿佛都来不及过春节,茶好像也被短暂地遗忘了。

2000年——茶不只是拿来喝的

00年代茶不只是拿来喝的了,而且和酒一起多了宜礼宜品的属性。送朋友、送亲人、送生意伙伴、送领导,每逢佳节不送点茶和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鱼肉,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礼多了,茶也成了调节生活的元素,情变得无价了。

到了当下,茶也不仅是茶了。

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家乡,无法和父母同席而坐,两盏清茶、茶余饭后的画面也难得见了。时代越来越进步,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

而茶,也不仅是茶了,是健康,是文化,更是一份承载。

小编推荐

这淡如水的茶,这澈如水的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这淡如水的茶,这澈如水的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夜的文字,如茶一样纯净,而我泊满水一样的心事,在这清幽的月色中,安静的记下了这红尘中的牵绊。

我只想轻轻地告诉你,花开无声,却是情满襟;花落似无情,却是爱盈怀。若待繁花满天满地,心就会醉在这如歌的春天里。

曾经的过往,如天边淡淡的云霞,悠然而洒脱,溢满我的心怀。曾经的故事,没有了炽热和震撼,却做成了茧,织成了锦。而我,依然期待着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默契和真情。

它是心灵之旅的一个过程。犹如渔翁垂钓,真正的快乐不是钓到鱼的那一刻,而是等待的过程中,心灵充满美丽的憧憬。

沿着思念的经纬,走进心灵的绿洲。今夜,我独自前行。月光洒了一地,一瓣花在眼前从容落地。我接不住生命的衰落,只好任它落向地面,独自去感受空气中因它而起的波波涟漪。

此刻,心里最怀念的,竟是手中这杯茶的静澈。仿佛所有的尘事,都清雅淡然,如一片茶叶,轻盈的在杯子里飘浮着。芬芳之外,世间纷扰便远离了。只因一种愁绪亦或是怀念,如茶般淡淡的潜入心底最深处。

茶与水的缘份,许是因一万年前的倾心相视,才握手相许。红尘之上,你若是水,海里的水。我必是茶,情中的茶。

茶在唇边淡然而清香,杯中的水随思绪缓缓流动。浅浅的芬芳扑面而来,萦绕处,满怀温馨。不由感叹,一杯茶从开水漫过茶叶的简单,却拥有了千丝万缕的牵连。

像今夜的月光,似乎孤高清傲,但在水里的倒影,却柔的如此亲切暖心。今夜,我无眠:这淡如水的茶,这澈如水的月。

关于本文《这淡如水的茶,这澈如水的月》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穿越千年的中国茶史


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拥有五千的历史,你知道茶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你懂得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喝茶的吗?你了解中国的茶叶历史吗?今天,聚祥春茗茶就带您穿越千年,窥探茶香四溢的中国茶史。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第一次被人类发现,是当作治病的药物。然后,就是茶树鲜叶煮食,或茶树鲜叶晒干后再煮食的食用方式。《晏子春秋》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开始推广始于西汉年间。而在三国时期,饮茶之风迅速推广的全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实,整日做事品茶,使茶叶消费激增,茶在南方成为普遍饮品。随着饮茶的盛行,茶叶的加工也随之提高,制茶工艺逐步完善。

唐朝开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官方开始有组织大规模的制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生产工艺的发展。

到了宋代,建州茶崛起。同时茶类也出现了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末茶、散茶和花茶等,人们更崇尚品茶,斗茶成为重要的茶事。

元朝年间,制茶工艺不断提升,不但各种茶叶发展较快,同时也出现了机械制茶。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

明清是茶叶的发展日渐成熟,无论是饼茶还是散茶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制茶技术也大幅提升。明代的制茶工艺开始注意外形,多把茶揉戳成条索状,推动了茶叶的加工和生产。到了清代,茶已经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饮品了。这是的茶叶种类开始多样化,除了绿茶外,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红茶等都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清代时期,中国茶叶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到了现在,茶叶已经打破传统的泡饮方式,开始更加便捷的方式发展。今天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丰富,饮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在茶叶的种类上,除了七大茶系列外,还出现的茶叶的现代化变体:速溶茶、饼茶、液体茶以及各种袋泡茶等等,从泡饮方式上,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泡饮方式,不过茶饮料和简易泡茶法占据多数,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茶叶还出现了茶饮料,简单,时尚,备受年轻人欢迎。

中国茶道——5000年的茶文化


中国茶道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茶叶之乡,茶叶历史长达5000年。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在日本蓬勃发展。因此,当人们想到茶道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茶道。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都符合东方哲学的智慧。此外,中国茶道反映了道教,儒家和佛教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和平。

中国茶道特色

“茶的方式”,中国茶道不仅要喝茶,还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通过准备和喝茶,茶大师展示了他们的个人思想和精神世界。

中国茶道有三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从你练习茶道的方式来看,你向我们展示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举止,个性,审美观点,甚至是内心世界。其次,中国茶道要求和平与纯洁。第三,中国的茶道要求真实性。精茶配有泉水,自然环境,正宗的竹子或木制工具以及瓷器茶具。

中国茶道历史

四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喝茶的地方。早在公元前475年或更早的时候,茶树大规模种植,茶叶被送到法院作为贡品。在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在全国范围内饮用茶,特殊茶具是受欢迎的。茶园地区继续向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扩张。根据“茶书”,世界上第一个有茶的证据(唐代780年首次出现),陕西,山西,湖南,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后来成为中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地,除了四川。

四川茶道

“茶书”的作者陆羽在本书中描述了茶道理论,饮茶方式,茶具用法和茶道德,使其成为中国茶道的第一本书。

中国茶道茶具

中国瓷茶套

茶叶存放设备:茶则,茶勺,茶漏斗,茶具,茶叶研磨机

分茶砖设备:茶夹,茶勺,茶针,茶叶,茶刀饮茶

设备:茶杯,茶香嗅闻杯,杯碟

设备洗茶具:茶盘,茶盘,水壶,茶叶壶,水盆,茶壶(茶巾),茶具容器

其他设备:水壶,茶刷,香炉

著名的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是关于饮茶,培养身心,学习中国文化和礼仪,净化心灵。中国茶道特别关注精茶,清洁茶水,热量控制,茶具和宁静的环境。

鬥茶或茶对比

从宋朝(960-1279)开始,鬥茶是茶艺的最高形式,实际上是学者中的一种游戏杨树。用于茶叶对比的茶馆通常有两层楼。客人将被邀请到二楼,那里有很多奖品。竞争对手喝了十杯四种茶,然后告诉茶叶的生产区域和茶水的来源。鬥茶的精髓后来被日本茶道吸收。

功夫茶道

功夫茶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960-1279),现在是中国最着名的茶道,在潮汕地区(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广受欢迎。功夫茶最重要的是茶具。潮汕功夫茶道至少有十套茶具。实践功夫茶道的方法包括五个基本步骤。第1步,准备一瓶开水。步骤2,用热水将茶叶放入茶杯中浸泡约30秒,然后将水倒出。步骤3,将茶叶放入茶漏斗中过滤掉杂质。步骤4,再次倒入热水,然后用杯盖将茶叶稍微搅拌一下。步骤5,再次将茶倒入茶漏斗中,即可饮用。

四川茶道

四川茶道是茶师傅从一个1.2米长的铜锅里将沸腾的热水倒入茶碗里,不会溅出一滴水。茶师傅将基本的功夫技巧和杂技融入茶道,并有很好的评论。如果您对四川茶道感兴趣,可以到成都进行茶文化之旅,找到自己的茶馆。

茶道的禅茶仪式

在中国古代,佛教僧侣种植,加工茶叶,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他们为中国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古老的着名茶与佛教寺庙有关。例如,“茶书”讲述了天柱寺和灵隐寺生产的西湖龙井茶。禅宗茶道融合了茶文化和佛教修行的元素。僧侣沉迷于茶有三个充分的理由,整夜冥想,帮助消化,抑制性欲。

千年古镇上的古井茶香传千年


这是个坐落在皖北平原的偏僻小集镇,多少年来却因其独特的千年古井酿酒、泡茶而蜚声海外。一年四季中,田野村舍间,掩映着家家或古朴或时尚的茶馆,几张八仙桌,几条长木凳,乡亲邻里常落坐其间,品茶叙话;茶倌穿桌绕椅,续水添茶,此情景,让人恍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千年古城藏底蕴颍河水年复一年,从皖北平原穿流而过。位于颍淮河畔的千年古城颍上,自古便人杰地灵。这里是"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鲍叔牙,秦左丞相甘茂、少年政治家甘罗的故土,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精英名流。

岁月的洗礼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颍上特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颍上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管鲍祠,千古传颂着感人至深的"管鲍之交";尤家花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全球环保500佳"小张庄,首开我国世界生态环保与旅游农业先河;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更双双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颍上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这里正在成为中原大地迅速崛起的旅游观光胜地。

古井双泉话神奇颍上厚重沉淀的文化,在千百年的沧桑变幻中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的故事,也使得颍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无限魅力,成为才子佳人、英雄豪杰流连的地方。

位于颍上焦岗湖畔的双集村,因古井古泉、茶香景美,引得晋代"竹林七贤"结伴来此处畅游,留连忘返,直到老终。宋时,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征讨南塘(今寿县)时,被困寿县,南塘主于洪也曾驻军双集,双方展开激烈交战。

双集,这个位于颍上县东部的小村落,因为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而充满了传奇色彩,村中的两眼不知掘于何朝何代的古井,一眼水甜一眼水咸,甜井水烧茶茶香四溢,咸井水煮肉肉香满村,令人称奇。

"余陶双桥隐七贤,皮浊二水聚八仙"."酿美酒、留七贤、湖畔竹林千古醉,烹香茗、邀四邻、茶楼雅座一席潭".双集古井何日有已无从可考,当地人称在晋代就有,那时叫流泉,是自然涌泉,后因频繁的战事和水患,流泉被埋掉,宋朝战时,一马夫牵马寻水,被战马无意发现,使得官兵及当地百姓纷纷畅饮,后渐有文人墨客来此闲聚,饮茶品酒、谈经论道,遂兴起了此处绵绵的乡土茶风。

满街茶馆兴双集因为有了神奇的古井双泉,便有了满街茶馆的双集,于是就演绎了一场经久不衰的品茗史话。在一个不足几千人的小镇上,林立着大大小小近三十家茶馆。现在,每天早上五点来钟,33岁的双集人计松青就要开门做生意了。他在双集开了一家茶馆,每天都去附近的古井拉水、烧水,开门待客已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和生活。

"早上五点半钟,就有人要来茶馆喝茶了。"计松青说,在双集,每天早上天刚亮,二三十家茶馆里就会挤满了赶集喝茶的人,自己也是这样喝着古井水长大的。在茶馆里,大家三五一桌,男女老少围坐一起,沏壶茶,来两碟小点心,谈笑闲聊,直到午间才会散场,这一情景在下午又会继续上演。

"双集人爱喝茶,更爱泡茶馆,在茶馆里聊天、拉家常,会儿女亲家,调解邻里纠纷,谈天论地做生意,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双集人已经离不开茶馆了,即使农忙的时候,也会抽空到茶馆里来过过瘾,吹吹牛。"在双集当了多年村支部书记的张克明说,当地人就是大年初一拜年,也要到茶馆里来。

双集人喝茶俨然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或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双集茶馆也成了浓缩人生的小舞台,在这里不分尊卑老幼,人们都在喝茶的轻松氛围中尽情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惬意人生。

如今,随着"品香茶、千年双集古井水"的名声在外,每逢周末,阜阳、颍上、淮南、凤台、寿县等地的客人都慕名而来,喝茶品茗,感觉着、体会着"千年古井茶文化".

双集,这个茶香满溢的小集镇,正将其独特少有的魅力散发开来,把一种悠然的古井茶话,轻轻地叙说给每一个茶客听……

中国五千年文化瑰宝 茶艺师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艺师高出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3月《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师》教程也已出现。茶艺师培训己列入国家商业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之一。

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

茶艺名称的由来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字发生联姻;宋代之际,艺字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茶艺一词,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大陆出现,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使用茶艺一词后,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是在唐代。距今1200多年以前,陆羽的《茶经》总结了前人饮茶的经验,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述。随后的宋代,饮茶风气更盛,茶艺也更为精深。明代茶艺最重要的贡献,是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自清代以来,流传至今的风格最独特、影响最大的茶艺,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等地区的功夫茶茶艺师标志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将很快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目前,很多家庭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居家茶艺的推崇理念,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有助于增强家庭人员的和谐气氛;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家庭生活情趣和交流沟通能力。石家庄闻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经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的: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专业培训机构,学校拥有茶艺师考试职业鉴定资格。是集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员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学员就业+创业的茶艺专业综合服务机构。获得了河北就业服务管理局颁发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茶艺人才培育奖茶艺大赛组织优秀奖等。

石家庄闻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经过9年的精心打造,先后培训了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员数名,98%的学员经过考核鉴定,获得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80%的学员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梦想,学校还为国内近百家知名茶企业输送了高技能型茶艺专业人才。

春节好的“年味”


2019年的年末,伴随着暮色渐渐降临,寒风凛冽,期盼已久的冬总算在这个年末降临了,而我们也渐渐的在向过去告别,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而农历新年茶俗,古已有之。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就有描写回家吃年茶和寺庙举办农历新年茶礼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间新年茶俗的普及。

时至今日,团聚,旅游,过年过节拜访亲朋好友,茶叶仍然是最好的选择,既符合健康自然的生活理念,又不乏清新雅致的意境,那么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为何要送茶礼呢?

茶为国礼,送茶即送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精神,渗透到了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等,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鹊桥以茶为媒,中秋月圆以茶怀乡,重阳尊老以茶益寿,春节欢庆以茶待客,茶饮不仅是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因此佳节送茶,送的更是文化与品位。

喝茶保健,送茶更送健康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喝茶能止渴生津,消食去腻,利尿通便等,在古今医典中都肯定了茶的药用成效。同时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便开始学会了注重养生,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如今更受人们重视,“送茶送健康”的观念更是家喻户晓。

茶香韵足,礼轻情意重

茶作为一种既精美又承载着历史文化底涵的饮品,春节送茶礼已发展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相对于烟酒来说,茶伴随的时间会更加长,每每饮茶时,便可忆起送礼人,一杯好的茶能够渗入茶汤带给对方切身的诚意与关怀。

在如此传统佳节,为亲朋好友奉上一杯茶,是表露真挚的情谊,也是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相聚与团圆便有了茶文化的相伴而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中国茶叶加工的几千年历史发展


中国茶叶加工的历史与发展

茶叶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茶叶加工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其问大体可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茶叶加工起源时期(公元前2000一公元960年)。这一时期是从发现茶树鲜叶咀嚼可以消炎解毒到鲜叶晒干贮藏备饮,最后到制饼烘干、碾碎冲泡,约经历2000多年。到了唐代才形成手工小作坊式的加工业,这时在加工技术上已比较讲究,正如陆羽《茶经》中所说:“晴采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有千万状。”从这些记载中可看出当时把鲜叶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饼茶至少要经过五道工序。

第二个时期是茶叶加工变革时期(961—136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由饼茶、蒸青团茶发展到蒸青散茶,后又发展到炒青散茶。由于制茶工艺及其所用机具的改革,增加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可以全叶冲泡饮用。

第三个时期为茶叶加工发展时期(1368--1700年)。在这个时期不仅发展了炒青绿茶制法,而且开发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花茶类,花色品种齐全,我国成为世界上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第四个时期是茶叶加工机械化时期。19世纪,国外开始利用机械加工茶叶。1830年杰克勒发明了六角箱形萎凋机;1868年英国金门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盘式揉捻机;1870年印度人麦克米肯发明了箱形抽斗式烘干机;1884年日本人高林谦之发明了3种绿茶机械;1925年印度的杜尔斯第一次把烟草切丝机用于切制茶叶;1930年印度的麦克尔彻创制成功C.T.C揉切机;1958年印度托克莱茶叶试验站研制出洛托凡红碎茶机;197卜1976年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红碎茶生产国相继研制各种揉切机械。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懂得利用水车将茶碾碎制成团茶,但逐步普及利用机械加工茶叶则是新中国成立才开始的。

彝族隔年陈茶


彝族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而云南省是全国彝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共有彝族470.56万人。云南彝族分布十分广泛,除澜沧江以西地区以外,85%的县都有彝族人口,以衰牢山、红河流域和滇东北小凉山区较为集中。彝族是古代生活在甘青高原的(氏)氐羌部落的某些支系南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西南的土着部落仲牟由后裔的六祖部落不断地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广大地区。由于居住分散,受地区方言影响,彝族有许多自称和他称,自称有:尼苏泼(他称罗罗、三道红、花腰、母基等)、尼泼(他称撒尼、阿哲)、葛泼(他称果罗)、诺苏泼(他称黑彝、黑罗罗)、阿细泼(他称阿细)等等。苏、泼彝语意为人或族,诺、聂、纳彝语意为黑,组合为尚黑民族或尚黑民族群之意。罗罗彝语意为龙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古代青铜礼器鼎彝的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不仅从字面上具有庄重、古老之意,而且也概括了绝大多数彝族自称的一种汉字音译。云南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大方言,26种土语。北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为诺苏,东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为纳苏、尼苏等,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聂苏、纳苏者居多,西部方言的彝族自称腊鲁、米撒,东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阿细、阿哲、阿乌、朴拉、撒尼,中部方言的彝族自称罗罗、里泼。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表意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彝文有象形、会意、指示、假借、引申、转位等多种造字方法,明清称之为爨文、韪书,近人称之为倮文、夷书或毕摩文。今彝族支系的土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古代通称蒲满人。蒲满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每到茶叶大发季节,祖先们常到大森林中采摘野生茶作为祭神和祭祖的贡茶,并有经过发汗(即后发酵)的隔年茶(陈茶)能治病的传说。茶也是彝族的主要饮料,多喜欢烤茶。

而同样是彝族支系的居住在阿诗玛故乡路南县的撒尼人,喜欢饮用铜壶茶。即将泉水注入紫铜壶内烧开,加入茶叶煮5一10分钟后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