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和人工茶树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 : 2020-11-02
茶树和白茶树 普洱茶古茶树 大红袍古茶树有几棵

【www.cy316.com - 茶树和白茶树】

大部分的茶友都是先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然后进而研究普洱茶的等级,被随处可见的顶级“宫廷”普洱弄的晕头转向,其实大家真要了解到哪种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就明显的话就一定要实际看到茶山上的茶是怎么长的,这才是根源,因为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越高,就能提供更有效的将普洱茶功效与作用发挥到极限,喝了“内含物质”丰富的普洱茶才能使人享受到如上的13种效果,达到养生;内含物质:指茶内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近600多种矿物质。

古树茶经过几百年甚至千年的生长,充分的吸取了大地精华,从而能很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密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出现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的呈现,此种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树龄就越大。

cY316.com延伸阅读

勐腊县古茶树分布和古茶树特点


倚邦茶山的曼拱一、二、三队、河边队、老街子、倚邦、细腰子、麻粟树、夹布老寨、习空、曼松、背阴山、

曼砖茶山的曼庄、八总寨、瓦竜、南竜坝、小曼竜、么莲、高山、曼林、曼潞、曼赛、宝甸、速底寨、

莽枝茶山的安乐、秧林、曼丫、红土坡、车家寨,

革登茶山的新发、直蚌、新酒房、撬头山、西花岭、石梁子等寨,

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565—1540米之间都有分布,而主要又集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倚邦、曼砖、莽枝各古茶山。

古茶树普遍分枝密,有较多分枝级数,最多达四级以上;密度90—250株/亩不等。大、小叶种茶树树高3—7米,根基围30—100厘米。叶基楔形,叶长叶宽脉对叶身平或微隆,叶缘平。小乔木型,绝大多数的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其次,还在原始密林和次森林区发现了不少树型高大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古茶树。

通过细致观测、采集标本,分析认为,这里的大叶种古茶树茶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系为制作的上好原材料;集中于倚邦曼拱一带的小叶种古茶树,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高,适制绿茶、。

古树茶品种优良,茶树茶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叶长、叶宽叶身叶背茸毛多、干茶显毫;一年生长期长近10个月,一年可发多轮多次,2月下旬开采,11月中旬结束。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科学测试表明象明古茶树茶既优内地小叶种又优于大叶种茶。

据茶品有关测定,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25以北地区生长的“不浸出物”为35—48%,茶多酚高为20—33%,儿茶素为110—150㎎/ɡ,而在象明茶区的大叶种茶叶水浸出物为35—50%,茶多酚为27—38%,儿茶素为160—220㎎/ɡ,几个指标明显高于其它产茶。

古茶树与茶园茶的区别和特点


历史意义上传统的普洱茶的含义是以云南古树乔木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普洱茶以自身独特的品质,滋养了无数的苍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和社会精英、社会大众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茶园)茶,以使普洱茶的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从茶叶内含主要具有转化价值的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来看,乔木的古树茶与茶园的台地茶的特点不同,存在着最基本的区别:

(一)类别:古树茶是个笼统的名词,其中还有一些让人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如: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其中古树茶顾名思义则是古代先人所种植的茶树,老树茶则国家也有定义,一般称30年以上的茶树谓之老树茶,大树茶则间于古树茶与老树茶之间的一种茶树!

(二)本质:古树茶来自海拔较高的深山,无污染,无施肥,无喷药,无需担心农残超标。茶园茶因生长环境的不同,继而为追求产量往往不能达到以上条件!

(三)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四)茶气:古树茶香气强势-深沉-醇厚-纯正,停留时间长,茶园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五)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茶园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时有杂味,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远远比古树茶要重。

(六)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叶片肥厚且充满弹性、柔韧性好;特别是茶叶叶片背部的主经脉更是可以让您明显的感觉得出古树茶与茶园茶的不同,古树茶的经脉结实粗壮,而茶园茶相比之下显得特别的纤细,还有就是不要以为茶叶叶片宽大的就是古树茶,其实从茶叶的叶片来看,很多茶园茶的叶片要比古树茶的叶片要好看,宽大!再者茶园茶叶片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七)口感: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茶园茶的厚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苦涩味重,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八)潜质: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从而使得古树茶非常的耐泡,茶园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并且不耐冲泡,一般几泡后味道极淡,转化空间也有极限性。

古茶树之谜七|古茶树长寿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关注古茶树的长寿现象,其实与这些植物内含的天然药物有关。很多长寿植物都兼有药用植物的特性,如人参、红杉树、银杏树等等。药用植物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在于其中的有效成分,但植物中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又是很低的,如紫衫醇、三尖杉酯碱、喜树碱、人参皂苷RH2等,含量在万分之几或更低。由于它们是天然产物,结构异常复杂,合成也相当困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物医学开始尝试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即用植物细胞培养体系、微生物或酶等生物体系对天然活性化合成物进行合成或结构修饰。在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的酶活性物转化、天然药物的植物细胞生物转化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突破,生物科学家才从红杉树中发现了独特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成分,又因其新颖的骨架将其命名紫衫醇。成为全球最著名抗瘤药物之一。

还有喜树碱的发现。美国化学家Wall和Wani等人与1966年从特有的乔木植物喜树(珙桐科Nyssacea乔木)中分离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生物碱成分,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和白血病等。

因此,国际生物学界普遍认为,长寿型的植物一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珍贵活性药用成分。长寿首先

原始古茶树


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养分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所以一棵要长到6-31米以上的茶树,需要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

乔木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种茶树是乔木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云南“台地茶”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后,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人工矮化的南糯山普洱茶树


很多人会心生疑惑了:“不是说普洱茶树是大叶种的乔木茶吗?为什么茶山上的茶树看起来和福建广西一带那种绿茶的茶山是差不多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的,那些绿茶的灌木茶山和普洱茶的这些乔木茶山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太大区别,那就听听少寨主怎么说的吧:“其实。这些茶山上的大部分茶树,根部树龄都是普遍在30多年以上,但是为什么这些茶树看起来那么低矮呢?那是因为当时在政府的号召下,为了给茶农们增收增产,将原来的茶树树枝都采用砍切法,再让这个茶树重新长出树枝,目的就是让茶树往横向发展,不让茶树像古树茶一样,尽是往高处长个,因为长高了的书产量是很低的。”下面这个少寨主身边的这种茶树的形状是像蘑菇一样形状往外蓬发的,那样可想而知,采摘茶叶的数量肯定就多了。而且别小看下面这两棵茶树,它们的树龄竟然都是上百年的。

另外,在普洱茶山上采摘茶叶,还不能想当然的背个筐就满山到处可以一起采摘了。他们要将茶王茶、大树茶、古树茶、台地普通茶分开采摘,分开炒制分开售卖,那样能够让好茶和普通茶分开来,有点可惜,现在的茶商们为了利益最大化,拼配的手法层出不穷啊。

茶话昌宁:昌宁茶史流源考和古茶树资源现状_昌宁古茶树特点


云南边陲小县昌宁,因为茶而弥漫独特芬芳,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昌宁县,这个人口不足35万的地方,却拥有超过15万株古茶树,几乎每两人就拥有一棵古茶树。

据来自该县茶叶产业办的初步统计,在昌宁,生长着42个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古茶树15万余株,其中基部径围4米以上的古茶树就有4棵。“我们不敢妄定这些古茶树究竟有多少年了,根据经验,树龄绝对在数千年。”昌宁县茶叶办副主任洪杰如是说。

昌宁的古茶树为何吸引人,或许与茶叶背后浓郁的茶文化有关。唐代陆羽之《茶经》和唐《蛮书》对昌宁古茶都有记载;千年茶马古道上,“马锅头”们靠贩卖昌宁的古茶做着生意;“小罐茶”、“撒茶米”……都是昌宁茶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茶与世代村民相依相存的佐证;而昌宁,更是被誉为千年茶乡。与茶的交融,即是一次走进古茶历史、人文的探寻。

传诸葛亮途经昌宁,得“姜糖茶”而祛病

“茶,南方之嘉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翻开唐代陆羽之《茶经》和唐《蛮书》,不难找到昌宁茶的记载。昌宁各乡镇都有古茶树分布,共有百年以上古茶树15万余株,年产量约200余吨。其中,基部径围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3.9万余株,有4株古茶树的基部径围甚至达到400厘米。

古茶树,是指生长存活了百年以上的老茶树,分为自然繁衍的野生型古茶树、人工栽培的栽培型古茶树两种。昌宁县坐落在滇西高原的群山之中,在海拔1400~2500米的区域内,古茶树散落分布,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还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这些珍稀的古茶树,有的生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有的就散布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千百年来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昌宁有古茶树,那昌宁茶历史究竟从何时开始?记者了解到,历史上,当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部分陶器残片,类似后来的陶制茶具,由此推测,该地先民应该从公元前1世纪的秦汉时代就有用茶、饮茶的习俗。相传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途经昌宁保华寺,因兵士痪疫,得“姜糖茶”而祛,则令将士采而带之继续南下。

但推测毕竟不能作为历史的实证,翻开唐代陆羽之《茶经》和唐《蛮书》,从“茶,南方之嘉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中,就能找到关于今天昌宁茶的记载。唐时,昌宁县全境属永昌节度地,今发现大量野生茶的沧江流域,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昌宁县志》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作贡品上奉朝庭。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触目皆是。

据昌宁县茶叶办副主任洪杰介绍,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较多。树龄较大、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有田园镇石佛山栽培型古茶树、漭水镇黄家寨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落等。如今,活体千年古茶树在境内耇街水炉梁子、大田坝狮子塘梁子的原始森林中以及漭水沿江茶山河、右甸新华石佛山、温泉联席芭蕉林、锡匠寨、翁堵栗木山等多处健存。种种证据表明,昌宁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境内野生茶树、古茶树、古茶园分布较多。野生茶树群落、野生茶树以及古茶树、古茶园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种植发源地的“活化石”,还是未来茶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是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茶文化资源。

古茶生长有讲究,气候湿润海拔高

对于古茶树的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地跨北纬22°02′~24°50′,东径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面积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一、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树龄1300年左右,树型为乔木,树体高大,树姿开展和直立,分枝较密,长势中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景迈古茶树叶长椭圆形,叶平均长15cm,宽6cm左右,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质软,叶姿上斜,叶脉11~14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带绿,柱头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果径平均直径1.7cm×1.5cm。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m,基部干径0.48m,最低分枝1.70m,树幅5.20m。古茶园在芒景村周围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好,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树高5.80m,基部干径0.57m,低分枝1.68m,树幅5.20m。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间隔2m,树型展开成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二)宁洱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北纬22°40′~23°40′,东径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间。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cm,树龄为800年。宁洱县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900m,有古茶树370多株。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9.8m,树幅5.9m×5.2m,基部干径0.58m,最低分枝0.2m,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嫩枝及芽体多毛,叶长9.8~11.1cm,叶宽4.2cm×4.7cm,叶形呈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隆起,有光泽,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齿浅,密、锐,侧脉9~11对,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3.7~4.9cm,花瓣白带绿,质薄,柱头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种子直径1.2cm×1.4cm,种皮较光滑。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树龄400年左右。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2.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积约100亩,适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10m,胸径38cm,树龄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树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8m,基部周长84cm,一级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径41cm,最小29cm,二级分枝10杈,树龄待考察。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叶色墨绿,叶头急尖或渐尖,叶面较隆起,侧脉9~12对,锯齿42对,光泽性亮,叶缘呈波浪形,叶质软,平均叶长14.9cm,宽6.4cm,平均叶柄长0.3cm,叶柄绿色,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花萼5枚,新生枝节间1.2cm×2.0cm,花芽较多,芽黄绿色,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新生枝绒毛密布。树姿开张,分枝较密,树龄500年左右,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12m左右,基部周长40~80cm,8株古茶树,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生长正常,分枝密,树龄300年以上。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6.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亩,树龄在百年以上。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7m,基部干径0.55cm,最低分枝0.45m,树幅4.98m,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树

景谷县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800m,古茶树树高9.9m,基部干径0.45m,最低分枝4.50m,树幅8.30m,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树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740m,古茶树树高6.1m,树幅4.6m×4.8m,基部干围144cm,属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强,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m,基部干径0.32m,最低分枝0.52m,树幅2.75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2.界牌古茶树

墨江县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30m,基部干径0.42m,最低分枝1.00m,树幅5.20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村海拔1600m,古茶树树高8.06m,基部干径0.36m,最低分枝1.50m,树幅7.00m,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m,古茶树基部干径100cm,树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树幅82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

2.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景福乡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65m,胸围1.81m,树幅1.65m×2.56m,一级分枝92cm,二级分杈9枝,其中分别为92、90、76、71、70、50、50、4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千年左右。叶椭圆形,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叶面隆,光泽,叶质软,制绿茶品质最佳。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8m,胸围干径42.7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2.河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6m,基部干径0.8m,最低分枝0.9m,树幅6.7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3.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m,树幅6.1m×6.0m,小乔木型,树姿开张,长势正常,分枝密,芽叶紫绿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树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树有10多亩;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弱,嫩枝有毛,芽叶黄绿色,茸毛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5.海棠古茶树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有106棵,平均树高5m左右,最大树基干径27cm,树姿开张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6.罗家村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种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积较大,树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树型乔木,树姿开张、直立,分枝较低,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分布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国家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过渡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海拔1990m,树高11.8m,基部干径1.14m,树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龄千年以上。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形呈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叶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4cm,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cm,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品质良好,滋味鲜浓。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1.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海拔2450m,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径1.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27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cm×5.8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茸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

2.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树,树高19.5m,树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径1.0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龄25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锯齿线,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长1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皮厚,柄短,果径1.7厘米,仅一个心。

千家寨1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为同一类型,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为厚轴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约4200亩。

3.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生长在海拔2200m,面积100亩,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8m,基围215cm,直径68.5cm,树幅9m×10m,树姿直立,其间长直径30~60cm,2号茶树,树高13.5m,基部周长170cm,直径40cm。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较大的有8株古茶树,古茶树群落面积约1万亩。

4.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树高15m,基部周长135cm,胸围115cm,树体上满披青苔,爬树龙等寄生植物,长势旺盛,一级分枝高2.3m,分出2枝,径围15cm、50cm,二级分枝4枝,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树高18m,基部周长155cm,树姿直立,一级分枝高10m,分两枝,生长在30°斜坡上,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树高10m,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基部周长250cm,生长在箐边45°斜坡上,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长158cm,最细8cm。

茶树叶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浪形,光泽性强,叶面微隆,锯齿29~35对,叶脉10对,叶质柔软,平均叶宽13.8~5.4cm,叶柄平均长为0.6cm,绿色,主脉突出,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5.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其间茶树与阔叶林混生,面积约5000亩。其中一株树高6m,基部周长50cm,树龄千年左右。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三)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4′~25°02′,东径98°40′~100°33′,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茶树资源分布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型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全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地区独有种。

二、野生古茶树分布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在海拔1050~272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1997年8月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地理坐标为北纬23°40′49~23°44′25″,东经99°2′15″~99°4′21″,海拔2250~2720米,集中分布面积373公顷,植被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根颈干径0.40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海拔2700米,根颈干径1.04米,株高15米,树幅13.7米×10.6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20米,是迄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比云南省栽培茶树适生海拔上限2400米还高出320米;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四是种群年龄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科群的方向演替。群落中有多种山茶科植物,茶种的初步分类检索结果为多脉普洱茶(变种),最终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当地群众过去有到野生茶树群落中挖茶苗回家种植的习俗。

2.茶房大苞茶

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型,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5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市独有茶种。

三、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驯化栽培型茶树,史料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包括今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顺宁杂著》记载“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驯化栽培茶树的历史,应早于史料记载。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保存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茶树。对大叶茶栽培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首推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

1.香竹箐大茶树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树幅7米×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茶树之一。

2.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1980年查证时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凤庆长叶茶群体品种。勐库大叶茶传入临沧县邦东乡后,最终形成邦东黑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和间接向市内外、省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四、凤庆古茶树、古茶园分布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凤庆古称顺宁,为蒲蛮之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凤庆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成为饮料。凤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和现在的次原始森林中,因其自然生长而形成古茶园或古茶树群落;另一种则是先民们因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野林中的野生茶树移植于房前屋后种植并广为推广而形成的古茶园。

腰街彝族乡新源村山头生长的胸径1.15米,树高15米,树幅7.7米×7.8米的新源本山茶;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寨有栽培型苞红茶,株高8.7米,树幅7.5米×6米,胸围3.45米,胸径1.13米。

鲁史、诗礼两乡镇在古平、金鸡、古墨等村的山林中,发现有较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山头海拔24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约3000多株的野生茶树,金马村山的老道箐一带,也发现百株野生古茶树。诗礼乡古墨村山头的原始森林周围,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约2平方公里内生长着野生古茶树群落。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琼英村老李寨农户园埂边生长着一株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为100多年。该树是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的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另外,还有雪山镇立马村、新华牛肩山,凤山镇安石村中岭岗、倒流水、上寨等村,大寺乡平河、河顺、岔河等村,腰街乡、小湾镇所属各村,都有古茶树或古茶树群落分布。

腰街乡的新源村的村民耕地上有根部周长1~1.5米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在柏木村的大丙山有七株古茶树根部最大周长为3.2米。最小周长为1.4米,树高最高7.4米,一级分枝最多为8枝,属当地村民长期采摘食用的茶叶;在柏木村大丙山核桃树沟两侧有30多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最大周长为3米,最小的1米,树幅最大的为5米×3米,最小的为3米×2米,一级分枝多为2~4枝,也有的一枝独立成伞状的,占地有3亩左右分布于沟的两侧;在柏木村大丙山张世华家的森林(属次原始森林)和周围原始森林中发现成片分布不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古茶树群落,经科技工作者在森林的外围部分地点堪查,发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大小不等,大的有茎部周长在2.2米,高8.9米,一级分枝4枝,呈蓬状,小的是古茶树籽自然繁殖的幼苗和成年茶树。

凤庆县本山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7.8米,干径115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叶片长宽19厘米×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形成椭圆或披针,叶脉9~11对,叶面平,叶基红色,芽叶无毛,花径5~6厘米,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大,呈柿形,果柄长1.7~2厘米,种皮黑褐色粗糙。

根据几次古茶树情况普查的结果表明:凤庆县具备古茶树生长的有利地理环境,凤庆古茶树生长的年代源远流长,凤庆古茶树的面积在万亩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五、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的大雪山原始森林中,东经99°2′~99°4′21″,北纬23°40′49″~23°44′25″,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m,面积373公顷。古茶树群落植被主要是杂木林和竹林,在茶树生长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古茶树,树高15米左右,干围1.5米以上的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高22米,基围最粗的3.25米。树高在0.3~2米的茶树随处可见。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20米,树高16.8米,乔木型,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米×10.6米,分枝密度中等,生长势强,无病虫害。

双江冰岛野生大茶树,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73.2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0厘米×7.5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疏。花大平均花径7.0厘米,花瓣9~10片。子房毛多,柱头3~5裂,果大,呈柿形,果皮厚。

六、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4.9米,干径7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1厘米×4.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披针形,叶平面,叶齿浅疏。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4~5裂,果径3.7厘米。适制绿茶。

七、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分布

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其中一株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6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5.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不明,花径4.8厘米,子房毛特多,柱头4~5裂,花柱长1.9厘米。果径3.8厘米。种子和棕色,种皮粗糙。适宜制青茶。

八、沧源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沧源县1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分布有古茶树,其中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的乡镇为单甲、糯良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的野生古茶树分布范围从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整个6万多亩的国有林区,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现已发现大的古茶树树高30米以上,树幅达35米以上。

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怕迫村有一片,生长着古茶树200多棵。这片古茶树较大的树龄在400年左右,树幅28.3米。树围1.9米,树高12米。

2000岁的茶树居然是人工栽培的?


茶马古道上的脖铃声声远去,山歌却从未断绝,“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

即便在云南,“茶树成林满山岗”也依然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

阿维,你究竟在何方?

我听闻你的祖先崇拜着茶的图腾,他们迁徙的脚印都让茶树生了根,茶是他们与神通灵的圣物,种植茶树,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护。这里,连栽培的茶树都有上千年树龄,这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这里的历史,就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见证了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采春茶前,他们要向茶树王进香、朝拜,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茶,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生活。

海拔2800米,山下是神舟渡,对岸是无量山,天然野生,半野生,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最老树龄2400年以上,分布在12400平的山地,36个自然村寨散落其间,大叶茶种最佳的生长环境。

阿维,是今天临沧云县漫湾镇白莺山的古称,因常年白莺飞聚而得名。

白莺山,“忙怀新石器文化”核心区,4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057年,濮人部落就曾助武王伐纣,并将茶当做土特产进献武王,濮人正是现今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他们也是最早的茶文化传播者。

世代生长于白莺山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古朴与纯真,为这些深藏在澜沧江中游大峡谷西岸的乔木古茶,命名了十二个树型:本山茶、黑条子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二嘎子茶、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藤子茶、贺庆茶、柳叶茶、豆篾茶、红芽茶。

本山茶,是野生茶在驯化为人工栽培型茶的一个中间品种,属于过渡型品种,最大的树龄有2000年以上的,入口即甜润,茶味淡,茶气足,苦涩感都很轻,还十分耐泡,对于不喜欢苦涩味的人来说,接受度很高,只是不常喝茶的人容易引起饥饿感,喝惯了茶的人喝多后也会有饥饿感,品饮要适度。

二嘎子茶,是人工栽培的前几代,山野气比之本山茶,要稍稍淡一点,有微微的苦涩感,但回甘较好,挂杯很香。

白芽子茶,因芽白显毫得名,所以外形也比较漂亮,树龄多在200—500年左右,香气又比二嘎子茶稍弱一点点,喜欢饮淡茶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款茶,如果是一早饮茶的话,这款淡茶也比较适合肠胃的接受度。

黑条子茶,不可多得的高海拔古树茶,蜜糖香型,香气比较持久,苦味重,但生津极好,同时,它可以算是研究我国茶叶起源变化的一个活标本了。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四)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滕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滕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保山已发现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liensis和滇缅茶种C.ill2w2dien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2ss2mie2和茶种C.sinc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一、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昌宁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独特的土壤、气温、雨量、湿度等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官绅令人在碧云寺内植茶,制作明朝贡品“碧云仙茶”,开始了昌宁县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

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茶树、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于1981年发现在耈街水炉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内,方圆百亩面积内分散出现,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cm。包洪茶属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与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主要品种有大理茶、腾子茶和昌宁大茶(漭水原头种)。腾子茶分布在漭水大竹林大丫口、右甸新城瓦谷箐等地,发芽早,最大植株高860厘米,树幅700厘米×800厘米,树干基部直径约100厘米,芽叶茸毛多,叶深绿,春节可采茶祭祖。昌宁大茶分布在漭水黄家寨、黄家大洼、碓房箐等地约10余亩。树高800~1000厘米,树幅500厘米×600厘米,胸径55厘米,超大叶型,叶深绿,强隆起,芽茸毛多。大理茶系中的右甸石佛山古茶树群落,在《茶树原产地》一书中已有记栽。

距县城5公里左右的右甸镇新华村石佛山,海拔2080米,平均气温15℃左右。生长的古茶树分别以1、2、3、4编号。最大的一株编号为1号,其树冠大,分枝多,且分枝部位低,叶呈柳叶型,当地人称为“柳叶青”。编为2号的一株属乔木型,树干直立,叶呈椭圆型,品种属大叶种。编号为3号的和2号一样,编号为4号的即为《茶树原产地》一书中所记载的。

1号古茶树为大理茶亚系中叶种。树高1484厘米,基部直径135厘米,基部周长382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30厘米,分枝5杈,一级分枝最大直径50厘米;二级分枝高度153厘米,分枝10杈,最大直径119厘米,树幅为1180厘米×1066厘米。

2号古茶树,树高1186厘米,基部周长245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06厘米,分枝5杈,最大直径为38厘米;二级分枝高度84厘米,树幅730厘米×730厘米。

3号古茶树,树高1176厘米,基部周长132厘米,一级分枝最大围径88厘米,一级分枝高度38厘米,树幅700厘米×700厘米。

4号古茶树,树高820厘米,基部周长118厘米,分枝较密,新梢叶质柔软,叶面有光泽。

5号古茶树,树高13.3米,树幅6.30米,干径8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4.7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面平,嫩叶主脉微红。花径平均4.8厘米,花瓣9~11片,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呈扁球形,果径3.0cm,适宜制绿茶。

二、龙陵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龙陵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3厘米×6.6厘米,叶椭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三、腾冲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7.5厘米×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古茶树有多少埋在地下的秘密?


除了高高的枝干和粗壮的树围外,古树茶埋藏在地下的秘密是什么?什么历史原因造成了古树茶的地下秘密?

古树地下的秘密

看古树,除了看它长多高,还可以看它根系扎的多深,这本书我们第一次把视角放到了看不见的地下,就像是水面下的冰山。很多人谈古树茶都是谈它向上的一部分,看它枝干有多高,腰围有多粗,胸径有多大,用这样的方式来评判它。

随着我们在易武地区的调查,不断与当地的老人了解之前的历史,一棵树被砍了多少次,被火烧了多少次,有时候看到的枝叶很小但是它其实是古树。这些古树的伤痕指引着你去看它的根,看它被砍过的地方。所以一般我去到古茶园,在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去看它的根系,看它和枝叶有没有不和谐的观感,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我们选择了一张砍头树发出新枝的照片。

中印茶树源头之争

当年中印之争,大家都在说茶树的起源在自己的国家,直到南糯山在1958年左右公布了发现南糯山茶王树的消息。当时在杭州的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到了现场之后,大家都不敢相信茶树可以长这么大。

在这之后,茶学专家在易武地区不断寻找之前的古茶园在哪里,几经探寻才发现过去被砍被烧毁过很多次的古茶树如今已经冒出新枝。比如我们这次易武地区考察的时候去到的老奶奶坟,那里有一棵古茶树,被火烧过三四次,被砍过无数次,到现在还存活着。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分布(五)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西部。州内地形复杂,河川沟谷纵横,山坝交错,海拔高差悬殊,最大的山坝高差3200米,气候垂直差异大,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西部气候类型。这种气候非常适宜于古茶树的繁衍生长,形成了高黎贡山山脉的古茶树群落。

高黎贡山山脉古茶树群落覆盖德宏州全境。目前发现树龄200年以上的有23株,最大的是梁河县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一株野生型古茶树,直径131厘米,树龄约700年。其次是潞西市江东乡仙人洞村河边寨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直径85厘米,树龄约600年。

在德宏州境内,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属秃房茶系的大叶种应属国内独有。陇川县弄巴乡观音山红芽茶,不同于一般的红芽茶,水浸物含量比一般茶种都高。

德宏州的古茶园分布在盈江的勐弄乡,潞西市勐戛镇香菜塘村,三台山储冬瓜村,瑞丽市弄岛乡雷允村,多数是被誉为“古老的茶农”的濮人后代德昂族种植的。

一、潞西市古茶树资源

潞西市古茶树资源中,花拉厂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4.7米,干径65.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3.1厘米×5.4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平均花径3.7厘米,花瓣8~9片,子房有毛,柱头4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二、梁河县古茶树资源

梁河县古茶树资源中,大山茶树高10米,树幅6米,干径7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3厘米×4.9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片微隆,叶尖尾尖,花瓣11片,子房有毛,花柱长2.6厘米,柱头5裂,果径3.4厘米,种径1.4厘米。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古茶树和人工茶树有何区别?》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古茶树和人工茶树有何区别?》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茶树和白茶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