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的是礼仪,展现的是诚意,修炼的是德行

发布时间 : 2020-11-09
茶艺的礼仪是指 喝茶讲究的是什么 茶道是什么礼仪

茶艺的礼仪是指。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讲究的是礼仪,展现的是诚意,修炼的是德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喝茶是一种修行

每个人都期望在茶里边找到自个,升化自个的心里,丰富人生的阅历,寻觅生命的含义。为自个泡茶,可以随心随意,一个人品茶,无拘无束。为他人泡茶,却不是那么简略,查看的是咱们的修行。

为他人泡茶,讲究的是礼仪,展现的是诚心,修炼的是自个的品味、气质、德行。

泡茶要静,平心静气

先要静下来,才调开始泡茶。当心里浮躁时,眼观鼻,鼻观心,深呼吸,全身放松,几秒钟就会逐步静下来。然后,用静的气场,去影响他人。当你开始泡茶时,周围喧哗的动态,都会逐步安静下来,一切的目光都侍从你的动作,集体进入“定”的状况。

不做剩余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有道理的

如茶艺傍边多见转腕动作,是因为要运用太极的转乘启合,借力假势,非常好的泡好茶。假如为了所谓美丽而转腕,那看上去会显得剩余、浮躁,而不会觉得美。最美的泡茶,要做到动作一个也不能剩余。

泡茶的动作,是顺着必定的方向、线条翻开的

需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泡茶的动作才调做到流通、轻柔。不管是直线仍是曲线,动作都要匀速、平稳,如行云流水天然。

看风使舵,泡茶的动作不是原封不动

要随各种外界环境要素改动而改动。不要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器物用得不称手,就泡不好茶了。要修炼自个的定力,把握泡茶根柢的准则、办法,才调处变不惊,随遇而安。

泡茶,是艺术和科学的联络

首要是为了让茶非常好喝,然后才调谈美。首要要学会按茶性泡茶,不一样茶类、不一样老嫩程度、不一样陈放年限,用不一样的水、不一样的器皿、不一样的办法、不一样的温度去冲泡。不能一味寻求动做美而泡出不好喝的茶。

泡茶待客,必定要细心,把细节做到位

随时查询、照料品饮者的感触,泡茶是为品饮者效力的,不一样的品饮者,对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不时留神品饮者的感触,及时调整水温、浓淡、喝茶的速度,或替换茶品。把细节都做到位了,是对品饮者最好的关怀。

把品茶者带入你的国际中,是泡茶的最高境地

品饮者的心随你的动作凹凸不坚决,进而感动,心生敬畏。一杯茶,能喝出你的诚心、敬意、保重,一杯茶,是泡茶人和品饮者的心灵沟通,此处无声胜有声。只需前进自个的境地,才调给他人创造境地。

喝茶,看上去似乎是很简略的一件事。但在投茶、注水、出汤、斟茶,这几个简略的动作里却蕴含了许多杂乱的人生道理。有句话说的好:“越是简略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cy316.com延伸阅读

张爱玲: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张爱玲: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内容,感谢阅读!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饰,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却是那么的有意味。轻轻地一句“噢,你也在这里?”代表了所有——所有的开始,所有的结局,所有的人生……

亦如张爱玲对茶的热爱一样,她相信缘分,相信缘分是偶尔光顾的浪迹四方的旅人,有缘人自会发现,无缘者任他寻千百度也会错过。她不会刻意去修饰什么,所有女人有的絮絮叨叨、不依不挠她全有,却唯有她,用冷峻锐利的眼光描画下一个旧中国。

她爱茶,便以茶入文,抒情写意。大抵是因为茶如人生,张爱玲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都将茶作为情感载体。她的文章也像茶,余香溢鼻、苦尽甘来、让人久久回味,无法忘却。

《半生缘》

还记得世钧与曼桢相遇时的情景吗?问:“你是哪里人?”答:“六安,产茶叶的地方。”不得不感叹,张爱玲的工笔精湛。曼桢和世钧那悠悠“半生缘”,便始自一杯茶。这杯茶,无香无味,只略带少许茶色。《半生缘》中心灵寻爱与人世鸿沟突显的落差,就是张爱玲一世的情爱。茶,清新、清心、清静、清寂、清净,《半生缘》中的对六安茶的轻描淡写,又不失文雅之趣。

《倾城之恋》

范柳原举起茶杯对流苏说:“你迎着亮瞧瞧,里头的景到使我想起马来的森林。”流苏没有看见什么森林,“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绿色的茶叶粘在玻璃上,橫斜有致,迎着光,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底下堆积着的茶叶,盘结错杂,就像没膝的蔓草与蓬蒿。”在张爱玲看来,流苏描画的不是茶叶,而是她那如蔓草与蓬蒿般凌乱。

《怨女》

最难忘的情景莫过于银娣上吊之前,“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那是她自杀前的心情写照,清冷、苦涩。她死意已决,顾不得许多。这一口茶便道尽了银娣的凄楚。如此神来之笔,足以看出张爱玲是喝茶的行家。《怨女》中,银娣便是一个嗜茶的女人。在穿孝期不能戴耳环,她耳朵眼里塞了根茶叶蒂。如此凡事有茶,可知是真的喜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这可以说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精髓。女主角娇蕊喜欢请男主角振保喝茶,她是一个有妇之夫,也是他的情妇!娇蕊约茶调情,振保对真爱躁动,终究造就了一场无奈的情感!“振保双手捧着玻璃杯,只是喝不进嘴去。他两眼望着茶,心里却研究出一个缘故来了。”整个过程中,茶被描写成一种极富吸引力的存在。张爱玲对喝茶细节的敏锐感受,能让我们有一种明显的情感体味——爱与纠结。

《茉莉香片》

最直接的写意,开篇便写道:“我给您沏的是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事实上,张爱玲嘴上说的“苦”,并不是茉莉花茶的苦,而是生活中各种纷繁杂乱的之苦。茶在这里,成了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能驱散鸦片烟味的好东西。

张爱玲笔下,有着飘渺的美,神秘的眼。她无数次将茶的神韵,不动声色地点进她的作品中。精准,却又随意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在一个个主人公身上,我们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的主张。从那些主人公眼中,我们能够发现,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透过世间苍凉,在世俗圈套的羁绊中,不大呼小叫,从容地接受生活。但,绝不逆来顺受!这,就是张爱玲,一个站在纸张与文字背后真正懂茶的人。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张爱玲: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道”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茶文化的传承精神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

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茶道流程,喝的是茶,品的是文化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数个,茶道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配图为老挝大红酸枝茶盘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


想了解《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知识吗,丰富的《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内容等你来看!

茶苦,如生活。苦涩,有时清淡如绿茶,有时浓郁如普洱。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发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上焙制,终用沸水沏煮。经历重重苦,方能流香。

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法缘、佛缘尽在其中。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世上好茶数不胜数,有些茶,你或许此生无份,有些茶你可能避而远之,由此便产生“好茶”、“坏茶”。然而,任何一种茶,都各有其佳处,茶无好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适合与不适合。珍惜每一杯茶,与其相遇也是人生一茶缘。

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

关于本文《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


想了解《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知识吗,丰富的《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内容等你来看!

泡茶,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

爱喝茶的人几乎每天都得泡茶。投茶、注水、出汤、斟茶,就是泡茶的整个过程。

越是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心性不同,泡茶的动作不同,泡出来茶汤的口感也各异。

工作时,随手抓一把茶叶投入杯中,加水,泡的是一份匆忙。茶味太淡了,就多浸一会儿;茶味太浓了,少放些茶或多添点水即可,倒也不必太讲究,随意就好。

逢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摆起茶具正儿八经地泡茶,这时就可以看出泡茶人的心态、性情、修养、以及对茶的理解。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动作虽然十分熟练,但茶具摆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匀茶时亦茶汤四溅。足见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的;有的人泡茶时全神贯注,双手齐用。注水斟茶时头侧向一边,两眼紧盯茶水唯恐滴漏,动作显得十分僵硬。可见其做事拘谨,精神紧张,没有充分自信。

大家都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

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饭穿衣一样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么养性?

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养性。

对于泡茶喝茶而言,每天认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是修行。

一、对茶要有恭敬心。

不论你多么熟悉这道茶,多么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时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摆好茶具,用心掌握投茶量,用心去感受茶,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随水,水随心。

那么该如何对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二、对茶要有平等心。

不论你面前泡的是所谓名茶、高档茶、市值千金的茶,还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请心平气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对待。

泡茶时,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

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三、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你怎么对待茶,茶汤释放出来的就是什么味道。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

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如以茶为师,我们可以学会坚忍;如以茶为戒,我们可以学会包容。

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浅的一段缘,消逝在风中。心蒙蒙,思蒙蒙,窗外月蒙蒙,心捧这清幽,醉梦月思语。

淡淡的一杯茗,清香飘忆中。叶幽幽,雾幽幽,清茗意幽幽,浅酌这清悠,清茗解心愁。

月皎洁,茗清幽,缘起缘落,滑过流星,无际的惆怅。缘落了,疼痛的是心,茗清了,拉长了思念的河。

心清已静,手边的佛珠转动,每一粒都洗净了岁月的尘埃,静听清音,与佛有缘。感受山寺间浓浓的烛香轻袅,木鱼声声,佛音轻绕,驱走心灵的魔念,淡一些,平和一些,让世界清一些。

静夜时分,杯中的清茗飘香,每一缕都飘摇着心灵的芳芬,孤月伴心,与茶有缘。感受清茗间淡淡的思绪情愁,叶落起伏,清香阵阵,卸去心灵的疲惫,静一些,轻一些,让心灵纯一些。

筝音优婉,轻抚的琴弦与心对话,每一筝都会触动心灵的琴弦,思远古,叹情怀,都是心灵最深最深的幽醉,与音乐有缘。琵琶轻响,有汉宫飞燕的旋舞,箫音空彻,回荡于山谷间的幽兰阵阵,二胡凄离,装满了岁月的一壶老酒,慢慢品味,悠悠长长。每一曲音乐都是心灵的独语,承载着万物,灵空着世界。

清茗旋舞,杯中的世界沸腾了,各色的民族乐器溶于杯中,奏一曲春天的唱响,百灵的歌唱,山泉的轻鸣,鸟儿的呢喃......。品清茗,便溶入了音乐,清香四溢,心曲放飞,全是灵空。

用一生的情,品这浅浅的缘。与爱擦肩,是缘,与情陌路,也是缘。缘聚首,缘分离,一切的一切兼是缘。缘即定了方向,那就随岁月一起轻淡吧,流逝的岁月总会将所有的遗忘,眼里都成风轻云淡了。

不必过多计较得与失,那只是暂时的拥有与快乐,持一颗平常心待周围的一切,所有的事物都变得美好起来。淡泊也是缘,有缘修得清静,便是福。

茶,习静,心便与之联系一起,感受字里行间宁静的气息。有缘悟的茶性,是缘,有缘品的茶香,亦是缘。缘是淡淡的,茶是淡淡的,在心中不起涟漪,却五彩缤纷。

关于本文《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以茶待客是一种文化,也是礼仪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普遍的礼节。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茶水虽然物美价廉,但饮茶却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急忙将其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后,这个方丈再三恳求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思忖了一下,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连连向郑板桥施礼,以示歉意。实际上,敬茶是要分对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如是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来访。与其敬上一杯上等绿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们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壶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了用于招待偶然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的宴会。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简化了。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总之,茶,是礼敬的表示,友谊的象征。亲和力特别强,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特征。要想加强亲和力,首先要有彼此的包容和尊重,又要礼让和节制。中国民间茶礼,突出反映了劳动者这种笃高谊、重友情的优秀品德。

饮茶礼仪讲究有那些?


饮茶礼节和喝茶的讲究说的就是茶道,而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惟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惟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天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貌。

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糊口中普遍的往来礼节。

俗话说:茶七、饭八、酒10分 。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到八分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平均,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沿,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凝视对方。

喝茶的环境应该安谧、幽雅、洁净、恬静,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夸奖表扬主人茶叶不错。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三至四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品茗礼节要求着装整齐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勇敢暴露;男性也应防止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除了仪表整齐外,还要求举止庄严得体,落落大方。

茶七、饭八、酒10分,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