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16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

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

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

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俗称杨树菇、茶新菇,20世纪80年代初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茶树菇属中温出菇菌类,可秋、冬、春三季栽培。常年气候条件下,我县7月底—8月底为最佳制袋接种时间,9—11月和3—5月出菇为宜。

一、培养料的配方:1、棉籽壳70%、木屑10%、麦麸15%、石膏1%、糖1%、含水量65%左右;2、玉米芯33%、棉籽壳30%、木屑20%、麦麸15%、石膏1%、糖1%、含水量65%。

二、装袋灭菌:茶树菇栽培用的是14—17cm×34—38cm的塑料袋,培养料拌匀后装袋,每袋装干料300—350g,用套颈和棉塞封口,常规灭菌100℃维持8—10小时。

三、接种:灭菌后放在洁净场所冷却,当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接种时要对接种场所进行消毒灭菌,达到无菌状态,最好在接种室或接种箱中进行。接种的具体方法是打开棉塞和套颈,将菌种从原种瓶中移入料袋中,使菌种均匀分散在料面上,然后套上套颈,塞好棉塞即可。每瓶菌种可接30—40袋。

四、培养:接种后的菌袋放在25℃左右的培养室内培养,并尽量遮光,一般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高温季节注意降温排湿。

五、出菇及管理:出菇期管理的主要步骤是:搔菌→保湿催蕾→去袋口促子实体发育→采收。

1、搔菌:为了使子实体发生整齐,菌丝长满后,用消过毒的铁丝耙把培养料表面菌膜划破,连同老菌种块一起清除,并将袋口松松扎上。

2、保湿催蕾:搔菌后,保持袋内空间湿度90—95%,干燥时可向地面喷水增湿,并给以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每天通风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促菇蕾形成。

3、去袋口:当原基丛长至4—5cm大小或幼菇2cm高左右时,及时割掉袋口,以利通风吸湿和子实体发育,去袋口后要使菇房保持20℃左右,湿度90%左右,同时增加透光量,适当通风。

六、采收:茶树菇要在菌膜未破时采收,而且要整丝采收。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要点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目前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试验成功。

(二)、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三)、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捞起后,加入其它培养料拌匀装袋,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拌入其它培养料内装袋灭菌。各种培养料最好是80-90目,旧料比新料好,棉籽壳要提前一天加水搅拌,堆积、覆盖薄膜,使其吸水均匀,第二天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32×15或40×17-18cm,5丝米的聚丙稀薄膜制成),装袋时要求光滑均匀,而且要装紧,再用扎口线扎紧,送入灭菌灶内灭菌。

灭菌、接种、培养:

(一)、灭菌:装袋完毕,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菌袋表面,便可进锅灭菌。高压灭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压力下灭菌3小时,常压灭菌需温度在100℃后再保温100℃,维持10-12小时。

(二)、接种:首先应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否则易烧死菌种,造成不萌发菌丝的现象。温度低于30℃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将各种接种器械经75%酒精消毒后(一般各种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种箱内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钟,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

(三)、培养: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培养室内放入菇筒的前三天应做好消毒灭虫的前期工作,否则容易感染杂菌及病虫害;菌袋立着放比较好,20天以后应堆起,横着放,底对底,一般应放5-6层为宜),室内应保持23℃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应在黑暗下培养,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早晚通风,勤打扫,特别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杂菌,造成严重损失,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在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度在1600-2000度时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也可在室内,再将菇筒用0.5%PP粉液体冲洗干净菌袋表面的灰尘及细菌,干后用刀片在接种口即菌袋顶部割开一寸左右小口,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左右,相对空气湿度85-90%以内,开口后十几天,不能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开口五天后,湿度过高,早晚通风可长一点,一般10-15分钟,湿度过低,可在旁边喷水提高湿度。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阶段料面颜色起变化,初期出现黄水,表面有深褐色的斑块。接着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湿度适合,一般开袋后15-20天内开始出菇。从菇蕾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采收第一期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任其恢复菌丝生长,为下期出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长出,时间间隔约需5-15天。以后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三期菇,采摘三期菇后,如菌袋干燥失水,可开袋喷水,增加湿度,还可出二期菇。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每袋可出鲜菇3-4两,干菇0.025-0.04斤左右。生物效率高达80-90%。

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以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因为茶树菇出菇的气温较高,菌科蛋白质较高,容易发生虫害,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万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灭丁加水喷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使菇蕾中毒、腐烂,造成损失。

茶薪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子实体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细嫩滑爽,风味极佳。长期食用能治疗胃冷、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并且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之功效。茶薪菇在自然条件下多发生于春秋雨季,经试验在人为条件下也能周年栽培,而且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目前,茶薪菇市场售价昴贵,需求旺盛,效益十分突出,是一种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珍稀食用菌。

1.栽培季节 春季2~4月份接种,5~6月份出菇。秋季7月低至9月份接种,10月至翌年初都能出菇。

2.栽培原料 以木屑、棉子壳、甘蔗渣、玉米芯、花生壳等或其混合料为主料,一般占到78%,以米糠、麸皮、豆饼粉、棉子饼粉等为辅料,尤以麸皮居多,一般占到20%,另加糖、石灰、石膏各1%,水占130%左右。

3.菌袋制作 采用15cm~17cm×33cm~38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将上述配方的培养料加水拌匀后装入袋中,每袋装干料0.3~0.6kg,加套环或用细绳直接扎口。装袋后及时灭菌,高压灭菌1.5kg/cm保持22小时,常压灭菌100℃温度下保持12~16小时。

4.接种培养 灭菌后菌袋冷却至室温,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每瓶菌种转扩25袋左右 。接完种后将菌袋搬到清洁的培养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在23℃~25℃,相对湿度在70%以下,并注意杀菌防虫,适时通风换气,调整菌袋位置,使之均匀生长。发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理,经过3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

5.出菇管理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到出菇场。出菇场以室内菇房或塑料大棚为好。场所要认真灭菌杀虫。将菌袋打开袋口紧密地排于地上或架子上,拉直袋 口薄膜,盖上报纸或塑料膜,喷水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温度控制在15℃~20 ℃ 之间。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50分钟。为使菇生长整齐,用消毒后的器具扒去表面菌丝0.3cm左右。搔菌时防止杂菌感染。也可以在菌袋上直接覆土,其方法是将壤质土晒干、杀菌后覆在脱去塑料膜的菌袋上方。大批幼菇出现后,增加喷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每天喷雾状水3~5次,保持菇场空气相对湿度85~90%,增加通风时间。覆土出菇的栽培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茶薪菇的产量。覆土厚1~2cm,喷重水使土壤充分湿润。此后一段时间保持土面潮湿,7~10天可形成菇蕾。

6.采收 在10℃~20℃的气温下,从出菇到子实体成熟仅需7~15天,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菌膜未破裂、菌盖未展开时应及时采收,此时茶薪菇的菇形好,商品档次高。一般宜整丛采收。每采收一茬菇后,要清理菇脚、整理料面或土面,停止喷水让菌丝休养恢复3~5天,之后再进行喷水管理,10周后又长出新的菇蕾。整个生育期可采菇2~3批,平均生物效率可达60%以上。

茶薪菇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茶薪菇是一种美味的珍稀食用菌,但其菌丝生长期长,出菇慢。笔者在茶薪菇出过1-2潮菇后采用覆土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一、生产时间安排。茶薪菇可在春、秋两季栽培,春季生产适期为2月下旬至3月接种栽培袋,4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季生产适期为8月下旬至9月接种栽培袋,10月中旬至12月进行出菇管理。

二、基质配方和栽培规格。选用以棉籽壳或锯木屑为主料的基质栽培茶薪菇,培养基中适当添加茶籽饼粉或花生饼粉,可促进茶薪菇香气的形成。常用配方: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0%、豆饼粉5%、豆粕2%、石膏粉2%、糖0.6%、磷酸二氢钾0.4%。用规格17厘米×33厘米的小袋装料,每袋装料至袋高的2/3处,折合干料重约350克,料面要压实,上部1/3袋留作出菇空间。

三、拱棚覆盖和畦床处理。利用闲置的蔬菜大棚,用两层遮阳网全程覆盖。11月中旬气温下降,可采用一网一膜覆盖保温。在大棚的地面挖宽100厘米、深15-25厘米,长度不限的畦床,床间距50-60厘米,四周及床底拍实。菌袋排放前,用50%多菌灵1500-2000倍液和80%敌敌畏800倍液,在畦面上喷雾1-2次,杀虫灭菌。覆土栽培前、畦床上架小棚,小棚上覆盖无纺布保湿。

四、前期出菇管理。菌袋在室内培养45天左右,去套环后移入大棚,拉直袋口,以6-8袋为一排,直立紧密排放在菇床上,浮面覆盖无纺布保湿。在畦床上灌水,或向空间喷雾水,调高大棚湿度至85%-90%。切忌直接向袋内喷水。经30-40天的出菇管理,每袋可采鲜菇160克左右。

五、覆土栽培管理。选择菜园土或耕作层10厘米以下土作为覆土材料,覆土材料使用前要进行杀虫和消毒处理。将脱袋后的菌棒掉头直立排列在畦面上,用土填满菌筒之间的间隙,露出部分菌筒面,将无纺布覆盖于小棚架上。覆土后2-3天向土上喷水调湿,早晚各喷水1次,无纺布上及空间也要喷水保湿。经7-10天管理,又陆续出菇。覆土后20天进入出菇高峰期,出菇期可历时1个多月,生物学效率可达65%-85%。

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新技术


茶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风味独特,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菌类。茶树菇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但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模式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产量也不高。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结合自身液体菌种新技术的应用,在茶树菇生产栽培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将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生产过程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

茶树菇菌丝生产最适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以18-25℃为宜。传统的栽培方法由于周期较长,一年至多能搞两季,即春季2-3月接种,4-6月出菇,或秋季在8-9月接种,10月中下旬及翌年的3月份出菇。用液体菌种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由于液体菌种萌发快、吃料快,菌丝生长时间短,同时又省去了中间制种的多个环节,每年可多季节栽培,从而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2、培养基的合理配制

茶树菇菌丝蛋白酶的活性较强,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基时氮源辅料添加量要合适,如培养料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率高,出菇迟;培养料含氮量过低则影响产量。我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栽培试验对比,筛选出如下配方:

(1)硬杂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5%,石膏1%,生石灰1%。

(2)硬杂木屑75%,棉籽壳10%,麸皮10%,玉米粉3%,碳酸钙1%,石膏1%。

(3)木屑43%,玉米芯39%,麸皮15%,棉籽壳10%,碳酸钙1%,石膏1%。

3、拌料、装袋、灭菌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粗细要适度。原料过粗易扎破塑料袋,引起杂菌污染;过细影响透气,菌丝生长缓慢。将配制好的原料干拌均匀,加水调至含水量60%左右。装料时采用17×33厘米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400克,套上无棉套盖封口。常压灭菌100℃维持6-8小时,冷却后接入液体菌种。

4、菌种制作及培养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4000-5000袋。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此萌发点多,接种后6小时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白,24-48小时后就可吃料生长,使杂菌没有浸染机会。一般在25℃条件下养菌18-20天即可长满栽培袋,生长期是使用固体菌种的50%。

5、出菇管理

茶树菇对光线敏感,在有散射光及变温情况下容易形成子实体,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茶树菇菌丝长满后移入出菇棚或(室)解开袋口增加空气及散射光,加大温差刺激,对地面、空间喷水,使空气湿度达到85-95%,出菇温度控制在10-26℃。在此范围内,如果能保持高温(或低温)3-5天,然后使温度突然降低(或升高)3-5天,将有利于原基形成,使出菇更整齐,丛大,潮次明显。如管理得当5-7天后菌袋表面菌丝变成褐色斑块,上面有白色菌丝团,此时就可以看到原基,1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为了减少培养料水份损失,开袋时菌袋袋口不可太大,可将封盖去掉,待子实体形成后再把套环取下,解开袋口出菇。每潮菇采收后,要搔去表层脱水的菌皮1-2cm,同时补充水分,使下潮菇子实体分化,数量多产量高。

6、病虫害的防治

茶树菇出菇阶段要保持菇棚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出菇前可将菇棚用敌敌畏、多菌灵消毒,减少菌源、虫源;在出菇管理上,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引起病虫害发生蔓延;高温季节出菇时湿度要适当控制,少喷水,切忌往菇体上喷水,发现死菇、烂菇要及时采摘处理。

7、采收

茶树菇应在菌盖呈半球状时采收,采收过迟则菌盖易干破损或脱落,其商品价值低。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起,使菇体脱离培养基,清除根部杂质后使之鲜销或干制,每袋可采3-5潮菇,袋产鲜菇0.2-0.3kg,生物转化率可达70-90%左右。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利用它幼龄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的特点,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可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以下信息由爱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热点推荐:苦丁茶的作用

1、正确选择茶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苦丁茶忌风、喜湿喜肥,茶园宜选在低丘、中丘或低山山腹、山麓。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值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要靠近水源,长年均可灌溉,有条件可安装喷淋设备。

2、整地方法

平地或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地好后,平地按行距开通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然后复土10厘米,再施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复土填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用挖穴方法株行距开穴,穴宽深各50厘米,然后下层放表土10厘米,中层施土杂肥20—30厘米,上层复土高出穴面约10厘米。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畦宽3米,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畦距30—40厘米。株行距1.0×1.0米,亩种植660株。

3、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茶园高产早产的关键技术,要求定植苗高40—70厘米,直径0.5—0.8厘米,根系发达完整。这样才能成活快,萌芽多,分枝部位低,株型矮,产量高。定植时要淋足定根水,如遇晴天干旱,应隔2—3天淋水1次,以提高成活率,并做好查苗补苗,保证每亩苗数。

4、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年中耕除草2—3次。苗木成活后,宜施稀薄的复合肥,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1:1。幼茶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量少但次数多。对成林树,要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为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过后进行,迟效肥(如过磷酸钙、骨粉、塘泥等)宜于秋冬初结合深耕施放。要着重施用农家有机肥料。幼龄茶树,在行间可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植物,作物收获后可将其茎叶作绿肥开沟压或作穴周覆盖。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保证天然优良的名茶品质。

5、合理采摘和修剪,培养高产树冠

苦丁茶采摘要适时适量,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多,产量少。采摘过老、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苗高30cm即行打顶,尔后逢长新芽则采,长芽多采,短芽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粗壮芽强采,尽量将茶树控制在1米以下,这样可以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形成高产树冠。种后的两年内,以采代剪,三年生的,要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底进行修剪。

苦丁茶的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利用它幼龄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的特点,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可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1、正确选择茶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苦丁茶忌风、喜湿喜肥,茶园宜选在低丘、中丘或低山山腹、山麓。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值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要靠近水源,长年均可灌溉,有条件可安装喷淋设备。

2、整地方法

平地或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地好后,平地按行距开通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然后复土10厘米,再施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复土填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用挖穴方法株行距开穴,穴宽深各50厘米,然后下层放表土10厘米,中层施土杂肥20—30厘米,上层复土高出穴面约10厘米。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畦宽3米,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畦距30—40厘米。株行距1.0×1.0米,亩种植660株。

3、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茶园高产早产的关键技术,要求定植苗高40—70厘米,直径0.5—0.8厘米,根系发达完整。这样才能成活快,萌芽多,分枝部位低,株型矮,产量高。定植时要淋足定根水,如遇晴天干旱,应隔2—3天淋水1次,以提高成活率,并做好查苗补苗,保证每亩苗数。

4、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年中耕除草2—3次。苗木成活后,宜施稀薄的复合肥,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1:1。幼茶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量少但次数多。对成林树,要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为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过后进行,迟效肥(如过磷酸钙、骨粉、塘泥等)宜于秋冬初结合深耕施放。要着重施用农家有机肥料。幼龄茶树,在行间可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植物,作物收获后可将其茎叶作绿肥开沟压或作穴周覆盖。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保证天然优良的名茶品质。

5、合理采摘和修剪,培养高产树冠

苦丁茶采摘要适时适量,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多,产量少。采摘过老、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苗高30cm即行打顶,尔后逢长新芽则采,长芽多采,短芽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粗壮芽强采,尽量将茶树控制在1米以下,这样可以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形成高产树冠。种后的两年内,以采代剪,三年生的,要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底进行修剪。

茶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黎明农场是云南大叶茶的原产地之一,农场茶园分布于勐海县勐遮、勐阿、勐满、勐混等4个乡(镇),茶园与闻名于世的南糯山八百年栽培型“茶王”树和巴达曼贺松1700多年的野生型大茶树邻近。

地理位置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0°′100°39′和北纬21°55′—22°16′之间,海拔高度830—1300米,年平均温度18.4—20℃,雨量1300—1500毫米,相对温度82—85%,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冬春雾日11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于茶树生长。以下介绍栽培茶树的技术要领:

一、茶园建设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带等天然屏障。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的云抗10号、矮丰等速生、优质、高产、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择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三、投产茶园的栽培管理

1、优质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1000公斤或油枯饼肥90—120公斤,在每年10月挖施肥沟施下,并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茶树是忌氯作物,钾肥施用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

2、茶园修剪。秋茶停采后,11月初进行茶园带面修剪,茶园带面减成平型或凹型为主,修剪时必须要刀口锋利剪口平滑,枝梢无撕裂和损伤,剪下的树枝不能覆盖在蓬面上,应清除干净。

3、茶带中耕除草及深翻。每年6、7、8月,每月进行除草一次,停采后植茶带面冬翻一次,并进行带面维修,以保持带面内倾外高,起到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

4、及时采摘。对已成龄投产茶园,做到“及时、分批、留叶,按标准采”,严禁“抹光头”和“一把抓”采,不搬马蹄,不采芽苞等。

要认真掌握采摘标准,采摘标准根据成品茶种类对鲜叶要求而定,可分为要嫩采、中采和粗采。根据饮用需要和生化成分的组成,外销红茶以采摘一芽二叶为标准。内销烘青、晒青茶以采摘一芽三叶为标准,也可一芽三叶初展。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树害虫可分为吸汁害虫、食叶害虫、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就是运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病虫。

2、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②对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⑤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

3、物理防治。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利用害虫的群聚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4、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充分考虑病、虫、草发生和所处环境,从茶园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项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选择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