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名茶◆ 如何种养福建茶

发布时间 : 2020-11-19
如何种植茶 茶叶如何种植 茶洗如何用

【www.cy316.com - 如何种植茶】

福建茶属紫草科、基及树属常绿小灌木,产我国的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比较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甚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适应性强,极耐修剪。栽培多用腐殖质丰富的塘泥,经风吹晒干后再拌入适量的沙土,以增加其透水性。

福建茶盆景,一般需搁放于通风透光、空气湿润的场所。冬季须置于棚室内,维持不低于8℃的室温,如果室温低于5℃,易造成大量落叶。夏季应将其搁放于半阴的凉爽处,也可置于大树的疏荫下,切不可长时间处于烈日暴晒之下。生长季节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勿让盆土发干,当气温超过30℃时,还要经常给叶面及花盆四周喷水。每年春末出房后,可每月追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秋末冬初停施氮肥,可追施1次至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加植株的抗寒性。福建茶盆景一般宜每2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时间以出房后尚未萌发前最为合适,换盆时可抖去1/3的宿土,重新换用新鲜的肥土上盆,同时剪去其桩兜上的老化根、枯死根。福建茶生长旺盛,在生长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修剪,剪去影响美观的多余枝条,对新萌发的嫩梢也应作适当的缩剪,可促进枝条中下部侧芽的萌发,很快形成丰满的枝片,一般每次修剪仅保留该小枝基部的1个至2个叶芽即可。

搁放于通风不良处的福建茶,易发生蚜虫危害,可在枝叶上撒施烟末、草木灰、煤渣灰等,经1个至2个小时后,再用清水将其喷淋洗去,可将大部分蚜虫杀死。如果冬季由于棚室温度偏低,会导致植株叶片全部落光,但只要大枝、主干尚未枯死,春暖后可将其从花盆中脱出,删剪去枯死的根系,将其埋栽于湿润的素沙中,可很快催生出新须根,枝芽也会重新萌发,再更换新鲜肥沃的培养土栽种。福建茶枝繁叶密,叶色浓绿光洁,配盆最好用米黄色紫砂浅盆。

Cy316.com延伸阅读

[上第名茶] 泡茶简则


从小壶茶练起

小壶茶的泡茶方式,是基础课程中常练习的泡茶法。小壶茶法要求层面比较多,地区间、个人间在做法风格上的变化也比较大。

置茶量

小壶茶的置茶量依茶叶外形松紧而定,非常膨松的茶,如清茶、白毫乌龙、粗大型的碧螺春瓜片等,放七、八分满;较紧结的茶,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条形肥大且带绒毛的白毫银针、纤细膨松的绿茶等,放1/4壶;非常密实的茶,如剑片状的龙井、煎茶、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状的珠茶、碎角状的细碎茶叶、切碎熏花的香片等,放1/5壶。

浸泡时间

浸泡的时间是随「置茶量」而定的,茶叶放得多,浸泡的时间要短,茶叶放得少,时间就要拉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也跟着变化,浸泡的时间短,可以多泡几次,浸泡的时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一定减少。

时间掌控制因素

依上述「置茶量」,第一泡大约浸泡一分钟可以得出适当的浓度,第二道以后要看茶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增减时间,以下是几项考虑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状的茶,第二、三道才完全舒展开来,所以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第四道以后才后逐渐增加浸泡的时间。

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道以后浓度增加已趋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时间。

重萎凋轻发酵的白茶类,如白毫银针、白牡丹,可溶物释出缓慢,浸泡时间应延长得更多。

细碎茶叶可溶物释出很快,前面数道时间宜短,往后各道的时间应增加得更多。

重焙火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同类型茶之轻焙火者为快,故前面数道时间宜短,往后愈多道应增加愈多的时间。

紧压茶的时间控制

普洱茶、沱茶等之紧压茶应视剥碎程度与压紧程度调整浸泡时间:细碎多者参考上条(D)款;紧压程度低者参考上条(A)款;紧压程度高者,茶叶因浸泡才逐渐松散,所以时间宜长,并依舒展速度调整之。

间隔时间的影响

将茶汤倒出后,若相隔时间长(如20分钟以上),下一道浸泡的时间应斟量缩短,若属二、三道茶,可溶物释出量正旺,缩短的程度还要加大。例如紧揉成球状的高级乌龙茶,若第一道浸泡一分钟即得所需浓度,放置20分钟后冲泡第二道,几乎无须等待,冲完水,盖上壶盖,就可以将茶汤倒出。前一道茶汤未完全倒干,留下来的茶汤也会影响下一道茶的浓度。

浓度稳定度

练习时可每一道留下一杯茶汤,检测自己一壶茶泡了四道、五道以后,茶汤浓度是否控制得稳定。后面几道茶汤颜色微微加深是正常的现象,若是同样的汤色滋味反而会显得不足。

低浸泡时间

第一道浸泡的时间最好能在一分钟以上,因为茶叶各种可溶于水的成分比较有机会释出,这样得出的茶汤比较代表该种茶的品质,如果时间太短,如三、四十秒,可能只有部分的物质溶出,较难反应出该种茶的真面目。二、三道茶以后,茶叶已被泡开,较无此顾虑。

时间与茶量的调节

第一道浸泡的时间要在一分钟以上,那浓度太高、太低怎么办?

用「置茶量」来调节。这样得出来的「置茶量」在冲泡数道后,茶叶舒展开来还不致于挤在壶内伸展不开,茶叶挤在壶内太密,会有闷味,影响香气品质。那为什么不干脆放少一点呢?这在「小壶茶」是不实际的,因为放太少,泡一、二道就要换一次茶叶,不方便。

计时法

控制茶叶浸泡的时间,可以使用向前读秒的定时器,凭直觉判断容易有误差。但盯着定时器看,好等时间一到赶快把茶倒出,也显得太不可爱了。泡茶还是要用心,时钟只是辅助的工具。

福建名茶


1.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种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它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均非纯种。纯种铁观音茶树的特征为: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隆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红芽歪尾桃”为纯种铁观音茶树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其中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茶暑茶品质较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砂绿色,红点明显。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四大特点。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滋味醇厚甘鲜,香锐而浓,“七泡有余香”,俗称“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饮,沿袭传统的“功夫茶”方式,陶制小壶冲泡,小杯品饮。异香扑鼻,回甘隽永,极之享受。

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即以铁观音树种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指以铁观音特点制法制成的乌龙茶,至于树种是否铁观音,是不相干的了。

2.武夷岩(优者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

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统称武夷岩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武夷从唐朝生产蒸青团茶起,至明末罢贡茶后,武夷茶叶生产发展很大。岩茶积历代制茶经验之精髓而创制,品质十分优异。武夷岩为中国最早出口欧洲的茶叶,风靡海外。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成“盆栽式”茶园,俗称“石座作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由此得名。武夷山方圆60公里,99名岩,岩岩产茶。

武夷岩品种分类极多。以产地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最佳,岩韵最显。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蕴藏无数优异品种。茶人往往选择生长优良的茶树若干丛,分别采制,品质上佳,称之为武夷名丛。著名者有武夷四大名丛之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

岩茶的采摘不同于其它茶类,要求掌握中开面开采。新梢伸育形成驻芽时,采3-4叶,此时第一叶伸平,叶面积为第二叶三分之一。春茶为谷雨后立夏前,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则在立秋后。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雨天露水烈日均不采。名丛的鲜叶,需分开付制,务使尽善尽美。

武夷名丛以大红袍最享声誉,可谓“茶中之圣”。大红袍产于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岩顶终年有细小甘泉滴落,滋润茶地,并带来藓苔类有机物,肥沃土地。大红袍茶树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仅存6株(上4下2)。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每两售价高达数万元。市面上之大红袍为移植树种所制。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之桂花香真味。

肉桂,又名玉桂,清朝已负盛名。因香气似桂皮而得名。历年产量极少,50年代后着意培育,产量逐渐增大。与武夷茶传统品质相反,肉桂香气易成但滋味难求,制作时不易掌握。上好的肉桂桂皮香中带乳香,冲泡四、五次后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明显,呈绿叶红镶边状;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

3.永春佛手

产于福建永春县,乃佛手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1919年,佛手茶苗由安溪移植到永春。30年代初,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疏,叶色黄绿油光。

永春佛手茶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采摘标准为新梢展开四至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二、三叶。一般是午后采,傍晚制。

成品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

4.黄金桂

黄金桂,以黄(木炎)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汤色金黄,奇香似桂花,故名。产于安徽安溪县。在产区,毛茶多成黄(木炎)或黄旦,黄金桂为成茶商品名。黄(木炎)树种于1860年移植至安溪,原树存活至1967年。

黄金桂为早芽种,一般4月中旬采摘,比铁观音早12-18天。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过嫩则成茶香低味苦,过老则味淡薄,香粗次。

黄金桂成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带桂花香,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间黄绿,边缘朱红。

5.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乌龙茶类之上品。该茶原产于百余年前闽北之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要产区为建殴、建阳两县。光绪年间产量曾达500吨,畅销海外。现闽北水仙占闽北乌龙茶之百分之六、七十,地位举足轻重。

两产区地域毗邻,群山起伏,溪流纵横,云雾缭绕,竹木苍翠。所植水仙品种茶树,枝条粗壮,鲜叶呈椭圆形,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芽叶透黄绿色。

春茶于谷雨前后采摘驻芽第三、四叶。每年分四季采制。

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6.白牡丹

白牡丹,属白茶,福建特产。产区分布于福建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于1922年创制,原产地大湖。1922年政和开始产制,乃主产区。白牡丹以绿叶夹银色白毫,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除开,故名。

白牡丹鲜叶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为,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叶基本等长。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两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芽较瘦,不采摘白牡丹。鲜叶经过萎凋及焙干后,成为毛茶。毛茶再经简单的精制而成成品茶。

白牡丹成茶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7.白毫银针

简称银针,又称白毫。白毫银针创制于1889年,为现代之首创白茶,产于福建福鼎、政和两县。白毫银针远在1891年即外销,后一度衰落。现产量仅几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间,为不可多得之珍品。欧洲某些地区于饮用红茶时,添加少量银针,以示名贵。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经萎凋、焙干后为毛针,精制后为成茶。

成品茶芽头肥壮,遍批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而有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出,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似,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溢出,冲泡时间宜长于绿茶。白毫银针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华北地区视之为治疗麻疹之良药。

8.贡眉(寿眉)

属白茶,主要产于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量约占白茶总产量一半以上。以菜茶茶树芽叶制成,一般以贡眉为上品,由于寿眉,近年则一般只称贡眉。

制作贡眉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要求芽嫩、芽壮。制作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

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则呈红色。

贡眉主销香港、澳门地区。

9.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色泽乌黑润泽,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似紫罗兰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10.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为福建特产小种红茶之一,已有上百年历史。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又称星村小种。政和、坦洋等地仿正山小种所产之小种红茶,品质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现已被淘汰。

崇安县星村曹墩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地势高峻,海拔上千米,冬暖夏凉。土壤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

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香气高长带松烟香,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以醇馥之烟香和桂圆汤、蜜枣味为主要品质特色。加入牛奶,茶香不减,茶色愈加绚丽。

【上第名茶】良种茶栽培九问


1.可推广种植的茶树优良品种有哪些?

答: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大白茶苗、福选9号、福鼎大毫、名选131、龙井43、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佛手、白芽奇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2.如何建立高标准新茶园?

答:⑴要求园地土壤肥沃、疏松、土层厚度在一米以上为佳,pH值在4.5-6.5之间,土壤不受铅等重金属污染,同时还应考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

⑵园地规划布局要合理,做到茶园环境园林化、水利化、行走方便化,种植栽培科学化,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⑶山地开垦,先开路后开平台,采取心土打埂,表土回沟,自下而上进行开垦,要求同梯层各段等高,梯面外高内低,梯面宽度不小于2米,并做到前有埂后有竹节沟,定植沟宽×深为60×60厘米,下足基肥并拌均。

3.如何提高新植茶园的成活率?

答:⑴良种壮苗:选用秋冬扦插的一周年生的良种茶苗,要求苗高20cm以上,根茎处直径为0.25cm以上,无病虫危害的苗木,着叶数不少于6片。

⑵科学起苗:起苗前1-2天要用水灌透苗畦,而后排水,起苗时,要用锄头挖,尽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同时去除异种杂株和病虫株。

⑶定植时间:茶苗定植时间多选在秋冬季和早春进行,即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一般除较寒冷的茶区外,均宜在秋冬季进行定植移栽,选择雨后或阴天种植。

⑷种植:苗木种植前,先用黄泥浆沾根。定植排列有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排列。行株距为30×30cm,每穴两株的,株间距离6cm左右,栽时,让茶根自然伸展,而后覆土压紧踏实,浇水,最后覆盖一层松土,保持10-15cm的浅沟,并用稻草等覆盖。

4.如何做好幼龄茶园的抗旱防冻工作?

答:⑴铺草覆盖:大旱来临前,就地取材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可采用茅草、树叶、麦秆、稻草等材料;在寒潮霜冻来临前,在茶树根茎部培土10cm左右,到第二年春天再扒开,也可在茶行间铺上覆盖物。铺草厚度应达10cm以上。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地膜覆盖,特别是幼龄茶园的保苗全苗有一定作用。

⑵及时中耕除草,茶园土壤耕作,除去杂草,疏松土壤。浅耕一般选择雨后旱前进行为好,一般耕深10-15cm,每年进行二至四次。深耕,对定植前未进行全面垦翻的幼龄茶园要在2-3年内进行全面深耕,一般耕深20-30cm并结合施有机肥。

5.幼龄茶园如何合理施肥?

答:幼龄园追肥时间与用肥量依苗龄而定,一般一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肥5kg左右于春茶前或春茶后一次施入;二龄茶树全年施标准氮肥10kg左右,春茶前施60%,春茶后施40%;三、四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15kg左右,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50%、30%、20%;五、六龄茶树则以开采后产量每生产干茶100kg则施用纯氮20kg左右。

6.如何做好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答:茶苗定植一周年后可定型修剪,一般一年定剪一次,幼树长势良好的可采用二年过三刀定型修剪办法,即当年秋季第一次定剪,高度为18cm,第二年春后进行第二次定剪,从第一次剪口提高18cm左右,秋季进行第三次定剪,从第二次剪口提高15-18cm,第三年进行打顶养蓬,采高留低,采中留侧。

7.开采茶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施肥?

答:茶园施肥要推广“一基”、“三追”、“多喷”的方法。“一基”,即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茶树地上部生长休眠时,在茶蓬垂直下方开深20-30cm的施肥沟,也可结合秋冬茶园深耕时开沟施肥,施入全年施肥量的40-50%氮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猪牛栏肥、堆沤肥、人粪尿、茶叶专用肥等,配合施用磷钾肥。

“三追”:即在春茶开采前一个月,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分别追施速效性化肥,春茶前的催芽肥用肥量约占三次追肥总用量的40-50%,其余夏、秋茶各占追肥量的25%左右。

“多喷”:即在茶树生长季节,用化肥作根外喷肥,常用的有1%硫酸铵、0.5%尿素溶液进行喷施,一定要喷湿叶面和叶背,喷施时间以茶树一芽一叶初展效果最好。

8.如何合理采摘茶树鲜叶?

答:采摘中必需处理好采、做到分批、及时、合理留叶采。根据所加工的茶类和品类的标准要求进行采摘,一般采制针型茶(含针螺)采摘单芽,采制螺型茶(如碧螺春)和扁型茶(如瑞云金芽)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采制毛峰茶为1芽1、2叶,而采制乌龙茶则以采摘小开面至中开面二、三叶为宜。采制绿茶当10%-20%芽梢已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树龄、树势制定相应的留养标准。

9.如何改造低产茶园?

答:低产茶园改造,采取“三改一补”的办法:

⑴园改:修筑梯层,加固梯壁,修筑蓄水沟,使茶园梯层水平等高、内低外高,外有梯埂,内有竹节沟。

⑵树改:根据不同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剪去原树高的三分之二左右)或台割(一般在离茶树根茎处或地面3-5cm处,用利刀斜砍或割剪斜剪)更新的办法。

⑶土改: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

⑷一补:补植缺植,保证单位面积里的有效株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