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茶研所尝试西湖龙井生态除虫

发布时间 : 2020-11-20
西湖龙井采地 西湖龙井产期 绿茶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采地。

“害虫要吃西湖龙井茶,我们就请来益虫,让它们把害虫吃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孙晓玲博士幽默地说。

近日,在茶叶研究所一块20亩的茶园里,50多个特制茶包用铁丝挂在半空,稀疏分布。“这是船型诱捕器,上面一个盖子,下面一个盘子,中间悬挂茶包,里装的是害虫天敌的引诱剂。寄生蜂、食蚜蝇、蜘蛛、瓢虫这些益虫闻到茶包的香味,就会飞到茶园安家了。”茶叶研究所的蔡晓明介绍说。

蚜虫、毛毛虫、菜青虫等这些害虫,有的喜欢吮吸茶树汁液,有的喜欢啃咬茶叶,被它们咬过的龙井茶枝、龙井茶叶失去了水分和养分,很容易变黄干枯,第二年的西湖龙井就不够香啦。通常对付害虫的办法,不外乎喷洒农药和人工捉虫,不过,茶叶研究所的蔡晓明和孙晓玲博士却用“船型诱捕器”请来了害虫克星。

“天敌引诱剂这个办法,其实研究人员们是向聪明的茶树学的。”蔡晓明说,茶树本身的气味会引来害虫,可是当茶树被“咬”,它会启动自身防御系统,生产一种“诱饵”物质,诱饵会发出吸引害虫天敌的气味。十几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终于巧妙地从茶树中提取了这些“诱饵”,制作成“茶包”。这些年,试验一步一步深入,现在的试验成果对寄生蜂和食蚜蝇的吸引效果特别好,蔡晓明乐呵呵地说,“益虫多了,龙井茶就能高枕无忧。”

茶研所的“环保杀虫法”中,“粘粘纸”捕虫法尤其有趣。原来虫子也“爱美”,特别喜欢鲜亮的颜色,比如今年的流行色是芥末绿和柠檬黄,现在每隔5米一块。茶园里立着16块贴着“粘粘纸”的木牌,木牌高约1.3米,“脑袋”刚好探出茶蓬。走近一看,每块木牌上最少黏着20多只黑色飞虫。木牌分4种颜色,芥末绿、苹果绿、柠檬黄和橘黄,鲜亮鲜亮的,在整片绿色茶园里特别醒目——广翅蜡蝉偏爱亮丽的颜色。广翅蜡蝉幼虫喜欢趴在茶叶茎秆部位吃“茶汁”,它喝饱了,茶叶的“血管”却被弄破了,是危害龙井茶的几大害虫之一。

据了解,2008年6月-10月,科研组挑选了13种深浅不同的红、蓝、黄、绿色,每种颜色4块,制作了52块木牌,刷上粘虫胶,对比不同颜色对广翅蜡蝉的吸引效果。结果黄色和绿色木板每块每周能粘住近百只广翅蜡蝉,而红色和蓝色只能“抓住”零星几只。

“广翅蜡蝉挺‘臭美’,它最喜欢橘黄色,只要天气好,一块橘黄色牌子一周就能黏住100多只广翅蜡蝉。等到实验成果确定以后,就可以到工厂里大批量制作这种粘虫纸,来对付广翅蜡蝉。这种生态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最环保的。”孙晓玲说。

精选阅读

贵州省农科院:进思南指导茶产业低温雨雪凝冻天气抗灾救灾工作


今天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气温总比去年的低。自2018年新年伊始,全国就出现了大规模降温天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出现降雪天气,甚至是南方亚热带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难得一遇的降雪。贵州省是我国的著名茶乡,今年来,受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贵州省的茶叶种植难免会受到冻伤,为了保证茶叶安全过冬,近日,由贵州省农科院组成的一支专家救灾组前往思南鹦鹉溪镇等一些茶产区进行技术指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由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德刚带队,省茶科所、省茶办茶叶专家组一行5人到思南鹦鹉溪镇、张家寨镇、许家坝镇、枫芸乡等乡镇开展抗灾救灾指导工作。自从1月26日以来,全省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天气。茶园、茶厂、茶区基础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受灾,对幼龄茶苗、成龄茶树带来不利影响,将延缓开采时间、减少茶叶产量。省茶办组织省农委、省农科院、贵州大学茶学院专家到受灾地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这片受到凝冻灾害的茶园待气温回升要进行轻修剪……这个集水器简单实用,你们是民间高手……这片新植茶园定植沟采用地膜覆盖,你们的基础工作做得好……这片茶园要尽快铺设草、覆盖薄膜抗寒保暖……”工作组在察看思南茶叶公园时对当地茶叶企业负责人说道。

工作组察看了思南茶园受灾情况及新建茶园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部门及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负责人对茶园受灾情况的介绍和采取的补救措施后,对思南抗灾救灾工作表示肯定。思南良好的地理生态环境,具有发展茶产业的优势,适合栽植福鼎大白等品种,希望当地党委、政府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鼓励企业提高抗灾救灾信心,并针对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天气及新建茶园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及时采取抗灾救灾应对措施,对于受灾的成龄茶园,待冰冻融化气温稳定后要剪除棚面的深度冻伤枝头,保障来年茶青产量;二是对于新建幼龄茶园要采取铺草、盖地膜等方式防灾减灾,凝冻后对茶园采取踩压措施,将茶苗周边土壤适当踩紧,减少凝冻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茶苗成活率;三是要加强成龄茶园冬季施肥管理,施用复合肥、废弃茶梗等有机肥,降低农资投入成本,保证茶园有机管理,禁止禁用农药进入茶园,巩固茶叶质量安全建设;四是加强茶园受灾情况动态监测管理,做好低温雨雪凝冻天气茶园受灾面积的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与保险公司对接核定受灾面积,落实理赔责任;五是推广使用新建茶园基地“飞梯化”模式,即改造田土地沟坎,提高可栽植土地面积,降低茶园后期除草、施肥等管理成本;六是大力发扬茶产业“土专家”精神,高手出自民间,方法简单实用,加强农科院与思南的深度合作,共同探讨研究茶产业发展问题。

工作组一行到枫芸乡尖山村顾家湾组考察思南古茶树资源,据该村村支书介绍现存的古茶树有60多棵,分布比较集中,通过工作组专家们的初步核定,古茶树树龄最大的有300多年,专家们现场记录、拍照、存档,带回后作进一步研究,此次古茶树资源集中调研,对于思南县保护古茶树资源、采撷古茶树历史文化、选育本地特色茶叶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县政协副主席、县生态茶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吴华参加,县茶桑局副局长,鹦鹉溪镇、许家坝镇、枫芸乡等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县茶桑局分管领导、茶叶企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陪同参加。

全球茶研所专家 五月齐聚杭城 共谈“茶事”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茶乡,而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其无论是在茶叶品种、品质还是产量上在全国都是位居前列的。特别是浙江的绿茶出品,在全国茶市上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人们俗语常说:“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浙江。”

作为全国绿茶生产大省的浙江,将在今年5月18日迎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筹备会议上了解到,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茶和世界 共享发展”,和首届大会相比,本届茶博会将更具国际性,内容、活动也将更为丰富。

为了充分体现本次大会的主题,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浙江省农业厅早在去年6月份就启动了本届大会的筹备工作。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建跃说:“本届国际茶叶博览会将有十几个国家的部长和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其中有这些国家负责农业工作的官员、协会负责人和商界代表参加。”而从内容上来看,本届茶博会也更为充实,不仅会议时间从首届的4天延长至今年的5天(5月18日至22日),博览会的场馆面积也扩大了一倍。据了解,本次大会展会共设置了展示馆、国际馆/港澳台馆、全国名茶馆和创意馆等4个场馆,与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不同的是,今年的茶博会还将加入茶器具、茶服饰、茶空间、茶设计、茶+互联网等相关产品的展示和演示。

王建跃介绍,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除了邀请全球20多个茶研所的专家汇聚浙江开展茶叶科研活动之外,将加入更多的活动与市民分享。“展会期间将举办斗茶、茶体验、茶旅游等活动,邀请市民们免费去茶园品茶、炒茶,而目的地也将不再局限于杭州。”

“老字号”龙井茶与西湖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


图为西湖龙井核心区域生态茶园。

西湖龙井茶是历史文化名茶。龙井茶的生产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但早期龙井茶产量很少。龙井茶名气的提高,据说,与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下江南,来到狮峰山下胡公庙,寺庙老和尚沏茶招待他,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扑鼻,味醇回甘,乾隆饮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在老和尚的引领下,乾隆亲自到胡公庙前的茶树上采了些茶叶带回京城,并医治好了太后的病。于是,传旨将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气大增。

龙井茶出名后,附近的农村和寺庙开始发展茶园,办茶场,开茶行。随着龙井茶产区的不断扩大,不同产区生产的茶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于是,出现了“狮、龙、梅”三个字号的龙井茶,后来,又进一步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至90年代后期,龙井茶产区范围逐渐扩大到浙江省的18个县(市、区),分成三大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西湖产区所产龙井茶为西湖龙井,西湖核心产区生产的“老字号”龙井茶的品质特征与其它产区的龙井茶有着明显的差异。

“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特征

“形美、色绿、香郁、味甘”是“老字号”龙井茶最基本的品质特征。早先,龙井茶只注重内质,对干茶外形不太讲究,干茶条索带扁,弯曲起皱,高档龙井茶呈“虾皮”状。十九世纪初,龙井茶开始讲究外形,炒制技术也有了明显进步。解放初期,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又有了一次重大突破,特别是1965年由传统柴火炒锅改为电炉炒锅后,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茶叶品质得到较大的提升。随着龙井茶由注重内质到内质、外形兼顾的品质需求变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术也有了不断改进和提升,从而奠定了今天“老字号”龙井茶的品质特征与其它产区的差异。

1.干茶外形。“老字号”龙井茶外形扁、平、光、直,条索宽扁适度,紧实,手感较绵软,色泽绿中带黄,无白毫或带少量隐毫。极品龙井茶的外形为中间大、两头小,形似“碗钉”,色泽为金边绿叶带糙米色。其他产区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索较宽扁或紧窄,匀齐,手感偏硬,色泽翠绿或偏黄,有白毫。

2.茶汤色泽。“老字号”龙井茶茶汤色泽为绿中透黄,呈嫩绿色,清澈明亮。其他产区龙井茶汤色多为绿明亮或黄绿明亮。

3.香气。“老字号”龙井茶香气为豆花香或嫩栗香,极品龙井茶为蛋黄清香,幽雅。其他产区龙井茶多为清香、栗香,有的为清香带青草气、足火香或高火香。

4.滋味。“老字号”龙井茶的滋味鲜醇回甘,浓厚而不苦不涩,尤其是回甘性特别好。其他产区龙井茶滋味多为嫩鲜爽口、鲜醇、浓醇,有的还带有苦涩味。

另外,“老字号”龙井茶冲泡时,茶叶很快就沉入杯底或碗底,而其它产区龙井茶在冲泡初期茶叶常常漂浮于汤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沉入杯底。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与“老字号”龙井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

“老字号”龙井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密切关联。

1.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老字号”龙井茶产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风景名胜区内,是世界绿茶顶级产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的核心地带,春茶基本在清明、谷雨前采收完毕,茶叶采收期间天气特别凉爽,对茶叶持嫩性的保持非常有利。产地周边有钱塘江和西湖,空气湿度大,雾气足,光照强度弱,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与积累,氨基酸含量提高了,茶汤的鲜爽度增强,茶多酚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茶汤的苦涩味降低,这就是“老字号”龙井茶滋味鲜醇回甘、浓而不苦不涩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老字号”龙井茶园分布在西湖南边山区的东南坡山地上,阳坡地茶园多,森林植被茂密,属“阳崖阴林”型茶园,与阴坡地上茶树鲜叶色绿偏深、新梢节间长相比,阳坡地上茶树鲜叶色泽绿中带黄,嫩梢节短纤秀,炒制出的干茶外形秀美,色泽绿中带黄,高档龙井茶呈“糙米色”。另外,“老字号”龙井茶园土壤多为白沙土或乌沙土,土壤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丰富,对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也很重要。

2.优良的茶树品种。“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形成,除西湖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外,茶树品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龙井茶要求鲜叶原料纤秀,持嫩性好,所以,必须是小叶种或中偏小叶种茶树鲜叶才能炒制出高品质龙井茶,中偏大或大叶种均不符合炒制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要求。炒制“老字号”龙井茶的茶树品种有龙井群体种、龙井长叶、龙井43和中茶108(龙井43的后代),与其它茶树品种相比,“老字号”龙井种嫩梢色泽绿中带黄,芽叶夹角度小,嫩梢较纤细,一芽一叶长度一般在2厘米以内,茸毛少,加工时易脱落;在内质方面,龙井品种中氨基酸/茶多酚(简称氨/酚比)的比值相对较高,龙井群体种、龙井长叶、龙井43和中茶108中比值分别为0.20、0.22、0.29和0.40,通常,氨/酚比大于0.2适制名优绿茶,比值越大绿茶品质越好。可见,“老字号”龙井茶秀美的外形和鲜醇回甘的内质与炒制龙井茶的茶树品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3.独特的炒制技艺。龙井茶的炒制器具,最早是用抬灶,大约在1920年前后出现了连灶炒制,现在的电炒锅炒制大约是1960年以后才出现的。龙井茶炒制工艺分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和辉锅四大工序;手工炒制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炒制技艺非常讲究。目前,“老字号”龙井茶炒制除部分茶企和农户在青锅工序有用机器外,辉锅工序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工艺,而其他产区龙井茶基本上已实现全程机器加工。手工炒制与机器加工龙井茶,尤其在干茶的形状、色泽、条索紧实度、香气和滋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老字号”龙井茶在冲泡时,会很快沉入杯底或碗底,也与手工炒制有着密切的关联。

“老字号”龙井茶的保护价值

“老字号”龙井茶是老祖宗留下的物质和文化遗产,是一种知识产权,她具有集体性、公有性和永久性。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防止“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和特色的丧失,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2.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尤其是茶农的收益,提高生产者的生活品质,增强茶区农村活力。

3.有利于保护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提高“老字号”龙井茶生产经营者对龙井茶的历史、文化传统、手工技艺、茶叶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增加他们的自豪感。

4.有利于保护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老字号”龙井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使茶叶生产经营者认识到“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关联,从而,提高人们保护和改善当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形地貌、土壤和水资源的积极性。

5.有利于提高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老字号”龙井茶这张“金名片”在保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