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边 “善于搓麻绳的村子” 昔归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澜沧江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 普洱茶昔归

澜沧江普洱茶。

9月8日到达勐库镇,与友一起交流,轻松喝茶聊天到很晚,伴随着一泡昔归茶饮后汩汩的回甘入梦,近凌晨时被窗外淋漓的细雨声惊醒,听雨打窗棂,闲静无事,近到中午去品尝当地的小吃……临沧的米线,迅速被瓜分,等等我啊。据说还有鸡枞,牛肉,野生菌,原汁原味土菜,找回到自己儿时故乡的味道。去参观了年轻的潘总收购的茶厂,非常美好。

最美,当你置身这样的天地之间,你就是天,天就是你,物我两容。与七八位朋友,在昔归村好友的带领下,从勐库出发赶往临沧市临翔区昔归村。一路天气很好,蓝天白云,高山盘旋曲折,似在云中穿梭。

半路下来休息下,为带我们去的当地村里好友拍照纪念。几位都很年轻,但家里的很多昔归手工茶都出自他们。在我们外面喝茶人眼里,昔归茶多么好,多么贵,但对于他们,那就是他们的农业,自然而然的传承及制作,逐渐代替了父辈。

沿路而去,过检查车辆有无带入别处茶叶的围拦不久,还没有到昔归老寨,首先会见到右手边整齐的白色三层小楼,这就是昔归新寨。山下澜沧江边生存多少代人的老寨不允许再开发建房子,村民也逐步都搬上来住在这里。

再向下走,就是昔归老寨。这是这里的标志。老寨隐藏于山林里面,澜沧江边,多是低矮的土墙瓦房,错落安详,每户房前虽然都泥泞难行,在大自然的时光前缓慢而融洽的流淌前行。

村边就是澜沧江,虽然水量不大,依然奔腾。

澜沧江孕育着两岸文明及苍韵的普洱茶。

不少老房子旁都有不少被改造的痕迹,成为某某的初制所。我们到达江边后不大会暴雨急下,急忙赶到初制所,雨中喝茶闲聊。朋友接雨水烧茶,说他们已经很多次如此了。

把此接天水泡昔归茶发在朋友圈及微博,引起很多友的激烈反应。这雨水能泡茶?都市里生活的人儿,不会理解这里的环境至美,空气清新,雨水的清凉,几乎每天都下雨,当你置身于这里,你就不会质疑了。

昔归生普,做好的谷花茶,也就是大家说的秋茶。

条索修长,有点近似易武的条,亦是昔归的一个特色。

这里农家都非常好客,酒是一定要喝的,哪怕你滴酒不沾,比如茶百科贾留华本人,今天也喝了几杯白酒,喝点酒是对当地茶农的尊敬。

这里的农家,很纯朴,晚上大家多会坐在一起,闲着无事,反而喝酒比喝茶多,没有菜,大家围坐着干喝酒,一杯接一杯喝,边喝边聊,可以是啤酒,又多一起玩一种称呼斗牛”的纸牌游戏,茶百科本人今晚其中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最基本的斗牛玩法,很是尽兴,从一个农家喝后串门去另一家再接着喝,深山里,清凉有些寒的夜晚,因了一大家人及朋友的热情因缘而聚,温暖而又惬意。

今日要手工炒茶,然后进入山林深处探茶。茶百科行走,为茶友们记录,发现美传递美给你,明天为友们写写分享临沧茶的茶叶,采摘,加工,特色,口感,叶底……

小编推荐

澜沧江流域的东北茶区


澜沧滔滔江水生生不息,每一次涨退是每一个春夏秋冬的见证。漭水耈街临江而生,江鱼江水护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伴随着澜沧江的身影,澜沧江畔的茶树繁衍生长。

以“苦”著称的东北茶区

澜沧江流域东北茶区,茶区特点:

茶区散布:稀少

高纬度,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茶树多为中芽种和迟芽种。

茶区白天日照充足,光合物质合成较多,夜晚温度较低,茶树呼吸产物消耗减少,营养物质得以积累,昼夜温差大,较大地提高了茶叶的生物产量,茶树生长受紫外线影响,咖啡碱合成较多,因此茶叶具有苦的特征;

土壤以黄,白壤为主,PH值在4.5-6之间,矿物质含量高;

阳光直射,导致茶叶的光合产物,茶多酚,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非常利于普洱茶后期的降解合成。

名山名寨名茶,澜沧江流域的东北茶区

无量山

无量山可谓是金庸笔下最传奇的一座“仙山”,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当年无崖子与其师妹在月下舞剑,他们的身影被无量玉璧反射,从而使得无量剑宗的高手误以为是神仙在练剑,这座无量山也因此而名声大作,成为金庸笔下典型的“仙山”。

而就无量山茶区茶来说,“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大概是很多朋友的共有感慨了罢。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属于中亚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它西傍澜沧江,东依把边江,南北绵延二百余里,最高峰海拨3376米,它终年云雾潦绕、苍翠迷人,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变化明显,故茶叶口感差异也较大。

无量山茶得天独厚,垄断了天时地利的优越自然条件,由于山高而温低,使得芽叶生长较为缓慢,光合作用充足。因此用无量山茶叶原料生产的茶,内蕴独特,香气浓郁。

古人有诗赞曰:“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从整体来看,无量山的茶叶汤色橙黄明亮,入口苦湿度不高,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匀明亮。

早荞地

早荞地位于小景谷西南。早荞地古茶从外形看,树大叶宽具有大白茶的基因。然而开汤冲泡却不止大白茶的甜柔。

茶龄短的朋友大多会以为是喝到了易武的曼松。早荞地古茶汤清汁浓,味回甘,入口爽滑。

千家寨

据说,普洱镇沅县千家寨的得名,源于一场战争。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副将、哀牢山彝族人李文学,曾在哀牢山联合上下段白族和哈尼族首领杜文秀、田思浪等共5000余人,在现在的千家寨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誓师抗击清军。因后来起义失败,义军残部退居深山,过起了农耕劳作的日子。接下来,逐渐携家带口的组建成多达上千户居民的庞大村寨,慢慢的,人们将此寨称作了千家寨。

千家寨景色独特迷人,如诗如画,野趣横生,令人神往,广阔的原始森林成就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野生型、过三渡型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漫山遍野的大叶种野生茶、野放茶是千家寨的一大景观,是云南普洱茶的活化石。

千家寨古茶芽头短小,叶面粗糙。入口有木质香,滋味鲜爽、酸涩。茶汤阻滞,舌面微苦,茶力表现尖锐。

景谷秧塔

景谷秧塔以产白茶为著。

秧塔白茶产于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具有140多年历史。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

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景谷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据史料记载,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后辛勤培育数度扩建茶园。

茶叶满披茸毛,毫峰显露,成茶肥硕重实,外形俊美,雪白如银,内质毫香鲜爽,口感厚实,香气清雅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茶汤清,滋味醇和回甜,回甘持久,且十分耐泡。

用秧塔大白茶制作的“月光白”,汤清水柔,香高味远。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特色


1、澜沧江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公里,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2、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

3、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兽鸣鸟啼,醉荡芳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珍贵稀有的动物生态,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姿。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的雅称,还有“绿孔雀尾巴”的说法。

4、人们都这样说:“西双版纳好比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所以说:“不到橄榄坝,白把版纳下”,这确是恰如其分的。

5、橄榄坝的地势低,气候湿热,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在那里,一年到头青翠嫩绿,房前屋后生长着如伞的高榕,椰林深处隐藏着庭院式的傣家竹楼,一家一幢,一幢一个单元,四方形,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或凤尾竹迎风摇翠,或菠萝蜜悬挂枝头,或香蕉树果实累累。

6、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肩挑竹箩,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汇集在一块,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那健美的身资,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竹楼怡静,给人以农家乐的美感!

昔归等于搓麻绳,革登等于高地:山头名原来是这个意思


清朝时期的皇家贡茶园——“困鹿山”,光听名字就透着洋气的“冰岛”,有点“禅”味儿的古茶山“懂过”……

许多故事都能从一盏普洱茶说起,在参遍无数普洱茶山头、寨子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如果要用一种符号,来体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中想象,这些山头名,会是很好的载体。

大概,耐人寻味的茶区名字,的确是寻找传统、对话少数民族、捡拾古趣最好的媒介了。

这一次,就来818普洱茶三大地区中,那些让你摸不着头脑的山头、寨子高频词汇。

万变不离其宗,主流的普洱茶,必须从临沧、普洱、西双版纳这三个地区说起。

临沧产区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它是世界种茶原生地和世界滇红之乡。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近年来更是备受市场及发烧友的极力追捧,众望所归。

提到临沧普洱茶,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冰岛和昔归了。有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第一次听到冰岛的时候全是惊诧:啥?北欧寒冷的冰岛还产茶?!后来才知道这是产区名。

冰岛

戏说:第一次听说有款茶叫做冰岛时,本编辑拿杯子的手都是颤抖的,国际范儿也不应该如此高大上吧!

正解:傣语中命名,叫做“扁岛”或是“丙岛”。

在茶圈里,冰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的冰岛是位于临沧勐库镇最北边的寨子,坐落在半山之上,视野开阔,四季如春,全年无雪也无冰。

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冰岛茶山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

昔归

戏说:昔归这个名字,总有种“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的意味,难免觉得农耕文明画面跃然纸上。

正解:傣语里是搓麻绳的意思。

昔归,并非“踏着夕阳归去”或“往昔归来”之意,而是傣语音译——搓麻绳的地方。早些年间的茶马古道就由此经过,渡口渡船、马帮来此收购茶叶,都需大量的麻绳,因而就把这搓麻绳的地方喊作了昔归,而这地方所产之茶也就被称为昔归茶。

西双版纳产区

在西双版纳,你能看到熟悉的各个名山、名寨的身影,简直就是个普洱茶大宝库!

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说起普洱贡茶原料和诸多存放价值极高的老茶,也绕不开西双版纳。但是你知道这些知名山头,它们背后的真正含义么?

薄荷塘

戏说:难道当地村民每个人嘴巴里面都嚼着薄荷糖么?

正解:是因为这里有一片薄荷地,故名薄荷塘。

关于薄荷塘名字来历,并不是说它有薄荷味。而是在薄荷塘真正的源头那里,种有一片薄荷。

薄荷塘,因其惊艳的口感表现而成为这微产区中的顶级新贵。

革登

戏说:闻“革登”色变,一定是被“革登热”吓怕了的人儿。

正解: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

虽然,古六大茶山中的革登茶山是面积最小的,但是人家“革登”的本意是灰常高大的,在布朗语中,意为很高的地方。

而且,因为这里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所以名气也很大。《思茅厅志》和《普洱志》中记载:“其治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于此。”

革登的茶王树,是六大茶山中唯一一棵记入册的大茶树,可想其“独高大”。但可惜的是,这棵大茶树在民国时期已经死去了,现在只留下了一个树坑,而树坑周围长着不少它的子孙——小茶树。

蛮砖

戏说:听过秦砖汉瓦,蛮砖是什么砖?

正解:少数民族语的译音。

蛮砖,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面积、产量相对较大,清末民初时大多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蛮砖茶历史悠久,有古书记载“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蛮砖山位于象明乡南部,易武西面。按照传说蛮砖是因当年诸葛亮在此埋下铁砖而得名,因此蛮砖也写作“蛮专”。在现在的地图上.蛮专写作“曼庄”。其实是少数民族语的译音。

滑竹梁子

戏说:这里是盛产滑竹吗?还是说这地界儿有个结下梁子的江湖恩怨?

正解:因地理特色而得名。

滑竹梁子的名字,得来也是有故事。以前这座山上生长着大片竹子,都是竹节长而光滑的野竹,当地人称滑竹,而最高的山脉在当地称为“梁子”,因此这座第一高峰就叫做“滑竹梁子”。

同庆河

戏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名字听起来倒像是一条河流,又或者是为了表达“普天同庆”的社会理想?

正解:根据河流“同庆河”取名。

新晋热门产区同庆河,也叫铜菁河(近三年来比较常见的称呼)。因为要到达古茶园需要通过同庆河涉水逆流而上,所以便用“同庆河”的河流名称命名。

曾有去过同庆河古茶园的茶友这样描述到:“探访同庆河,须走过山路十八弯,再跋山涉水于深山丛林。几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才能到达。”

刮风寨

戏说:也许这里是匪气冲天的江湖?脑海中立马呈现出身穿皮裘大衣的大当家和压寨夫人。

正解:因地处风口,四面环山,山坳间建寨而得名。

其实,这里没有无恶不作的寨主,亦非武林高手隐世之所,而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小产茶地,主产普洱茶。

因地处风口,四面环山,山坳间建寨而得名,一条小河刚好卧在寨前。寨子是纯瑶族寨子,和老挝接壤,距边界仅2公里,非常偏僻。

落水洞

戏说:第一时间想到花果山水帘洞,“落水洞”是什么洞?水帘洞的本家吗?

正解:根据地理特色命名落水洞。

落水洞属于勐腊县易武乡,与麻黑相邻。该村四周环山,村中央有一口井,自古至今从来没发生过水灾,也是茶马古道途经之地。

普洱(思茅)产区

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是因为普洱茶很出名所以才将思茅改为普洱市的吗?其实不然。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由此看来,改名之举倒是有着追溯历史的意味。

说到普洱(思茅)产区,不得不提到名气大大的景迈茶山、无量山……

景迈

戏说:想必以“景”字开头的地方,风景自然不差,用词语描述应该是:群山、云海、蓝天、古茶园、山寨、少数民族、佛寺、神树、鸟鸣……

正解:傣语音译。

“景迈”为傣语音译,“景”是人聚居之处,“迈”是新,“景迈”即新的村寨之意。

据说景迈茶山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茶树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是否瞬间感到一种牛哄哄的气场?

无量山

戏说:不少人认识无量山,是缘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段誉误入无量剑湖宫,进入石洞看到神仙姊姊塑像,练成“凌波微步”绝世神功……

正解:根据地势风貌得名。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无量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上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

结语

可以说,普洱茶的文化,就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就整个普洱茶市场来说,随着普洱茶品饮人群的扩大,许多资深茶人和老茶鬼对普洱茶的品质要求日趋个性化,于是有了细分山头、区域等各种标准。究其根源,也是因为普洱茶逐渐占据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澜沧江流域的西南茶区


当下,普洱茶因其独特的风味、优越的品质和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对普洱茶有一定了解的茶友们就会知道,一盏或回甘清香或甘醇饱满的茶品,除了以卫生安全为基础的精湛制作之外,不同的产区对其品质、口感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将云南的普洱茶区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东北茶区、西南茶区、东南茶区、西北茶区。

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每个茶区的茶都有各自的地域特性:西南茶区(涩)、东北茶区(苦)、东南茶区(柔)、西北茶区(刚)。

西南茶区特点

西南茶区由于受热带及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的温润潮湿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使得酚性物的合成高于其他内含物质。

由于生物碱的含量相对不足,导致茶多酚带来的涩味相对突出,这也是西南茶区“涩”之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古茶山分布

勐海县布朗古茶山、勐海县巴达古茶山、勐海县古茶山、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勐海县南糯古茶山、勐海县帕沙古茶山、勐海县南峤古茶山、勐海县曼迈古茶山、景洪市小勐宋古茶山

名山名寨名茶

一、勐海勐宋

勐海勐宋位于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南与缅甸交界。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总面积5000多亩。

勐宋古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好,柔甜、苦涩显,且难化,回甘尚好,生津一般,有喉韵。入口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耐泡度高。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

二、贺开古茶山

贺开古茶山属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主要包括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三个拉枯族寨子的古茶园,三个村寨的古茶园集中连片,总面积为7000余亩。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植被丰富,茶树自然生长,环境上佳。

贺开古茶条索稍长,茶汤橙黄明亮,香气高纯,有轻微兰香,口感稍苦涩,回甘快而持久,水路顺滑、饱满。滋味醇厚回甘、层次丰富,杯底香高而持久,较耐泡。

三、巴达山

巴达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与缅甸仅一江之隔,面积为300多平方公里。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

不过,让巴达茶山名垂青史的,除了这里生产的无公害茶,还有那棵被称为“茶树巨无霸”的古茶树,高34米,主干直径约1米,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树。

巴达山古茶条索嫩绿,显毫。茶汤入口有强烈的附着感。汤色橙黄明亮。味略苦涩,回甘、生津快,有蜜糖香。

四、布朗山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80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虽说布朗茶山在一些典籍中并未被列入江南六大茶山的范畴,但它与勐海县的勐混、勐阿、勐往、格朗等新茶山一道,也将在未来普洱茶的文明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并将位于澜沧江北、江南的六大茶山一道,最终被历史铭记。

布郎山茶叶属乔木大叶种,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烈,霸道。回甘快、生津强,香气独特。

五、班章古树

班章古树茶毛茶:外观油润光鲜,嫩黄绿,芽毫洁白,叶面鲜亮,有可以被光穿透一般的质感。一般采摘多以一芽一叶或二叶为主,一芽三叶少见。

香气:班章茶表现力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域的天然花香。香气高远,十数泡后仍有挂杯香,茶汤入口,强烈的香气就一贯始终,如果屏住呼吸你会有香气在口腔中四处寻找出口的感觉。

口感:班章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化开的苦味,这种强烈的苦味让“霸道”几乎成了班章茶的代名词。班章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协调。水路顺滑,香气饱满。生津、回甘、喉韵,处处彰显个性。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1、澜沧(cāng)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3、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公里,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4、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细谈澜沧江流域乔木普洱茶


在澜沧江流域,有很多宋朝时期种植的树干直径超过30公分的茶树,这些树就是茶界所称的“乔木普洱茶”。大多种植在山坡、荒地上。它们是以山的形式分配给农户。由于不便于施肥、洒药,这种茶的产量相对较少,而且绿色健康,茶质粗壮,茶味醇厚,是上等的普洱茶。

与之相对的现代农户利用相对平坦的,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种植的普洱茶,叫做“台地茶”。茶质次于乔木茶。

另外还有一种自然生长于各种杂木之中的少量茶种,就是“野生茶”又叫“原生茶”。

在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广袤的原始大山上,生长着很多唐宋时期种植的乔木茶。

乔木茶树高大、粗壮,树龄在500-1000年以上,树叶长20多厘米,叶宽10多厘米,叶片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地区,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腐质层厚度达数米,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呈原始生态状,由于和其它树木如樟树、参树等混合生长,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抗虫害能力,不需打药施肥,内含物质极为丰富,且经久耐泡,但是产量少,价格高。

古茶山地标,澜沧江东六大古茶山


云南澜沧江以东的六大古茶山是指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漫撒)茶山。关于六大茶山汉名的来由,《普洱府志·古迹》中载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

澜沧江两岸的茶山原是车里宣慰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1729),朝廷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设置普洱府。为了削弱车里宣慰司的权力,清廷又将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划归普洱府管辖。从此,江东六大茶山成为清廷贡茶的采办地,无论在政治属性、管理机制、购销形式、制造工艺等领域都发生了转型。成千上万的云南、四川、江西汉人涌入茶山开茶园、建茶号,使六大古茶山成为普洱茶的加工和交易中心。以下,我们将展看地图,对江东六大古茶山略作了解。

1.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包括习崆、架布、蛮松等子茶山。倚邦的傣语意思是有茶树与水井的地方。倚邦茶山居住着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

雍正十三年(1735)开始,倚邦的曹当斋出任六大茶山的最高长官,这时期的倚邦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倚邦的蛮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贡茶由倚邦土把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负责协办。据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估算,倚邦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倚邦镇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蛮松街。正街约500米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形状,街两边是商铺和住家。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等,各地的茶商常驻此地。但随着曹氏家族的衰落,六大茶山的加工和交易中心在民国时期转向了易武。

2.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是基诺族世代栖居之地。基诺人古称攸乐人,大约公元九世纪已进入西双版纳,并开始在补远山两岸种茶。

攸乐茶山的地理位置对于固边十分重要。它离澜沧江很近,江对岸是车里宣慰司,沿江而下是东南亚各国。清政府为了控制车里地区,曾计划在攸乐山的茨通建设滇南重镇。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茨通建攸乐城,设同知一员,武官一名,驻兵五百。攸乐同知行使的权力很大,澜沧江以西的车里宣慰司每年都要向同知缴纳银粮。

雍正十三年(1735),由于当地人民的反抗,清政府不得不将攸乐同知移至思茅,并改思茅同知为思茅厅。攸乐茶山被指定为贡茶采办地之一,攸乐同知撤销后,攸乐山的贡茶由倚邦的土把总监管。

据史料和古茶树分布情况推测,攸乐茶山的茶园在明朝中期至少有四千亩以上,这时已有滇西马帮进入攸乐山驮茶。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攸乐山的茶园达万亩以上,其中茨通、巴坡、龙帕、巴来、石咀、曼雅等二十多个寨子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茶。

清代二百多年间,汉人没有像在倚邦、易武那样建起汉人为主的村寨。攸乐山没有茶庄,攸乐人也不做七子饼茶,但他们做竹筒茶和茶膏。茶膏的做法是把茶叶捣碎放入竹筒中,将竹筒两头塞紧,入土埋藏一两个月,取出熬汁后摊晾成块状。这种茶膏颜色乌润漆亮,颇有药用价值,曾作为贡茶进献清廷。

3.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紧连革登茶山,南北两山几乎连成一体,难分彼此。元代以前,莽枝茶山已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等居住。明朝末年,李定国率兵抗清失败,在勐腊附近溃散,其中有不少汉族兵士退入莽枝茶山定居谋生。

雍正十三年(1735),云南实行“茶引”制,茶叶买卖环境变得更为宽松。大量汉人、回民涌入莽枝茶山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嘉庆年间,莽枝茶山人口过万。莽枝的牛滚塘有四百多户人家,其中回族将近百户。牛滚塘的街道两头一边建有关帝庙,一边修有清真寺,各民族的文化在此碰撞。

清咸丰末年,居住在牛滚塘的回族和汉族发生冲突,双方大动干戈,伤亡惨重。战乱之后,茶农避祸,商贾畏途,附近村寨几乎迁空,莽枝茶山的茶业受到重挫,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获生机。

4.革登茶山

革登茶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面积为六大茶山中最小,约150平方千米。但革登茶山离孔明山最近,又有最大的茶王树,这使得它在六大茶山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名气。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相传为孔明所栽,春茶每季可产干茶一担。每年春茶开摘前,几个茶山的茶农都要来拜茶王树祭孔明。茶王树附近的山坡较为平缓,可供上万人聚会。每年数千人在草坪上对着孔明山叩拜、敬酒、对歌、跳舞,祈祷年岁太平,茶山兴盛。茶树王在民国初年枯死,只剩下直径约3米的树坑,坑中补种了三株小茶树。

革登茶山原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向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习崆山,往西接到莽枝山的牛滚塘。乾隆年间,革登人的茶园和倚邦习崆山人的茶园连在一起,已分不清地界。在地界之争中,习崆人放火烧了交界处的茶园,人称“火烧茶园”。

革登茶山的衰落和莽枝的战乱有关。莽枝茶山咸丰年间的械斗波及革登茶山,使得革登茶山人口大减。茶山顶部的革登老寨在乾隆年间曾有两三百户人家,到了清末民初已无人居住,现变为一片耕地。

5.蛮砖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中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北邻倚邦茶山,东接易武茶山,西与革登和莽枝茶山相邻。傣族认为“蛮砖”是“曼庄”的古称,傣语的意思是“大寨子中心的村子”。曼庄村是过去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事务的地方。

曼庄和曼林是蛮砖茶山的两大村寨。汉人进入曼庄较早,明朝末年已有江西人、四川人在曼庄经商贩茶。清康熙年间,曼庄已是六大茶山南部最重要的茶叶交易地。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茶,人称“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清代曼庄有三大家族:丰家、卫家和权家。三家的后人至今还居住在茶山,做七子茶饼,把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曼庄以南是曼林寨,现有三十多户人家,有汉人、彝人、基诺人等居住。两百年前,曼林汉人的祖先从石屏、景东迁来时,茶山已经有很多大茶树。曼林古茶园的茶树是六大茶山中目前保存最好的,大约有上千亩,茶树密度较高,树龄多数在三百年左右。

6.易武茶山

易武镇当之无愧是“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老挝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千米,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

易武茶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在此居住种茶。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着几十亩树围超过1.5米,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片茶园里的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

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开始在易武贩茶或制作土特产出售。普洱府成立时,石屏籍的伍乍甫当上易武土把总。他招募了大量的石屏人到易武开垦茶山。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拓园创号。到乾隆末年,易武已是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茶山商贾往来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与倚邦相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这就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清咸丰后期,滇西发生了杜文秀起义,滇藏商道断阻,易武人将茶叶转销东南亚和香港。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还在易武设立了海关。

后来,随着佛海茶业的上扬,六大茶山逐渐衰落。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作祟,阻扰易武、倚邦的茶叶进入越南,澜沧江以东六大茶山的茶叶销路受阻。1938年,普洱、思茅、易武、佛海四个地区,仅剩佛海还有茶叶销路,即经打洛销往缅甸和西藏。

1939年,范和钧建佛海茶厂,为了垄断经营,孔祥熙于同年6月以财政部的名义下文禁止私茶出境。孔氏的命令,使得江东六大茶山的私人茶庄不得不向佛海茶厂俯首称臣。易武逐从普洱茶加工、交易和出口中心的历史舞台上退了下来。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候特点及地理优势


澜沧江普洱茶区在我国云南省,那里山高林多,气侯变化很大。你知道澜沧江普洱茶区气候地理有哪些特点吗?澜沧江普洱茶区有哪些风光,有哪些特色吗?澜沧江附近有哪些茶树品种吗?这些茶树有哪些特点呢?

一、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侯特点

澜沧江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二、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1、澜沧(cāng)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3、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公里,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4、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昔归古树茶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这是昔归普洱茶最主要的特点。那么昔归古树茶涩吗?

昔归茶内质丰富,茶汤浓度高,香气高锐融于汤水之中,茶气强劲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可谓临沧普洱“柔中带刚”的典型,难怪又有“临沧班章”之称。

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茶以独有的香气让喜欢普洱茶友爱不释手,优点是泡出来生津持续不断。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昔归入口能感觉到稍涩,然后在3泡左右快速化掉,回甘强烈。苦和涩并不是昔归芒麓古树茶的特性,昔归芒麓古树茶的特性是霸气(茶气足)、耐泡,高香!昔归芒麓古茶滋味厚重,微苦,苦的口感特像点豆腐常用的石膏水,这种苦与众不同.茶叶形状像柳叶,细长而尖,叶片薄,(冲泡后的叶底,叶老的会稍大一些,但很薄,绝对谈不上是肥状)因果胶质丰富易揉捻成条(紧细稍长,如只是细,但不是稍长的得小心)昔归芒麓茶因茶质丰富厚实,冲泡时应加快出汤速度,避免茶汤过浓冽!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特点: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临沧昔归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一、有机生态。

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绿珠”——临沧大雪山即在邦东境内,澜沧江又流经邦东,邦东的茶区多处于大雪山东、南麓的澜沧江岸,有人把邦东比作一个巨人,说他“头顶大雪山,脚踩澜沧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有机生态的地方名品邦东茶。

邦东古树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一般都很有“内涵”——会有极细微的悬浮物在里面,但不会有如油脂类漂浮物。

二、苦涩回甘。

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

三、茶气强劲。

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代表﹚,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以“南国佳人”为代表﹚。

四、口感饱满纯正和谐。

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昔归普洱茶的来历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帮东乡的忙麓茶古已有名。可是忙麓茶走到今天,茶香依旧,品质未减,但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忙麓茶”正在被“昔归茶”取代,这是为什么呢?

昔归茶是什么茶呢?

昔归茶是普洱茶吗?

回答是肯定的,昔归茶就是普洱茶。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

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

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

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

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昔归古茶山介绍和昔归普洱茶的特点


昔归古茶山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

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绿山,因多种芒果树而得名。古茶树间种芒果,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彌足珍贵。

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 ℃,年降水量1200毫米。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归茶山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昔归古茶山特点: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

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从那时起,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归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县里之所以选中昔归茶作为接待礼仪用茶,其原因莫不由此。

简谈昔归普洱茶


昔归古茶山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 ,在澜沧江畔的昔归芒绿山,因多种芒果树而得名。昔归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

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从那时起,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归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县里之所以选中昔归茶作为接待礼仪用茶,其原因莫不由此。

昔归是一种品牌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茶品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归纳起来昔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机生态

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绿珠”——临沧大雪山即在邦东境内,澜沧江又流经邦东,邦东的茶区多处于大雪山东、南麓的澜沧江岸,有人把邦东比作一个巨人,说他“头顶大雪山,脚踩澜沧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有机生态的地方名品邦东茶。邦东古树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一般都很有“内涵”——会有极细微的悬浮物在里面,但不会有如油脂类漂浮物。

二、苦涩回甘

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

三、茶气强劲

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代表﹚,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以“南国佳人”为代表﹚。

四、口感饱满纯正和谐

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澜沧江边 “善于搓麻绳的村子” 昔归》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澜沧江边 “善于搓麻绳的村子” 昔归》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澜沧江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