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获突破

发布时间 : 2020-11-26
花茶技术 普洱茶研究 有机红茶

花茶技术。

不喷洒农药,不施用化肥,长在高山深处的茶园如何实现高品质的稳产?经厦门同安科技局立项,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会、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历时3年完成的《有机茶综合栽培技术研究》,昨日通过专家组评审。有关专家表示,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面对日益苛刻的茶叶出口“绿色壁垒”,这一在申报取得技术认证后如能得到推广将使厦门茶农受益。

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会的组织下,从2003年开始,包括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胡宏友在内的科技组开始了《有机茶叶综合栽培技术》课题研究,他们先后考察了竹坝农场、安溪西坪、同安小坪村、军营村,经反复对比,最终看上了海拔500多米的同安莲花镇军营村。选择把军营村内一块6亩大的茶园作为试验基地,力求在有机茶叶栽培技术方面寻找突破。

在成果鉴定会上,胡宏友博士介绍,在3年的试验中,他们将壳聚糖制剂引入有机茶叶栽培,引入有益微生物菌群、生物农药作为辅剂,增强防治茶园病虫害的效果,同时,配合如黄色粘纸板除虫等的物理防治方法,有机肥施用等,探索一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有机茶叶生产的综合栽培技术。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初步利用该套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经过权威检测和专家品尝,表明该技术有助于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园品质。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栽培技术


利用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土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饮料商品茶的技术措施。

在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栽培的技术范围主要是种植、种植后的管理和采收。选种以选用适于当地气候的茶类,且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良种为宜。繁殖可用种子在苗圃育苗然后移植,或用种子直播于茶园。多采用营养扦插繁殖法。

幼年茶园管理,包括种植后的幼苗护理,保证健壮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进行铺草措施,行间间作绿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分枝,实行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管理良好的指标是:植株较纯,不缺株缺丛,植株生长势旺盛,树冠覆盖度宽阔,分枝层次明显,叶层厚,土层深厚疏松,行间水土流失少,在一米深度内土壤pH值在4-6之间等。

茶树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树冠培养。树冠表层的生长枝密、宽、壮,生长的芽叶就多,肥嫩。每0.333平方米上要有300-400个生长枝,可采的芽叶可达400-500个。树冠高度和宽度的标准,过去要求高度在80-90cm,宽度在90-100cm,现在单行密植行距为145-150cm的,树冠面宽度要求为100-120cm,高度为60-80cm,树冠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大约为1:2。树冠采面的叶层保持15-20cm厚,采面要形成稍趋孤形。

绿茶原料保鲜技术研究


摘 要:将微波杀青后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分别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贮藏2个月。检测结果表明,贮藏2个月的杀青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在-5℃下真空包装,可保鲜2个月以上。

关键词:绿茶;原料;保鲜

中图分类号:S571.10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97(2000)02-0161-03

Studies on the Fresh-care Techniques of Green Tea Materials

ZHANG Zheng-zhu,TONG Zong-shou,DENG Ya-li

(Key Laboratory of Tea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 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

Abstract:Fresh-care technique of green tea raw material is one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green tea processing.The samples are prepared by micro-wave de-enzyming,which are stored in anaerobic condition at -5℃ for 2 month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mples of de-enzyming leaves appear to be more favorable in major quality factors than that of fresh tea leaves or final product.Therefore,by means of microware de-enzyming,dehydrating at lower temp erature and of packing in anaerobic condition at -5℃,the store duration can last for at least 2 months.

Key words:green tea;material;fresh-care

绿茶原料的保鲜是国内外茶叶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绿茶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是制约企业 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容量茶叶保鲜库[1]等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已基本缓解了成品茶的贮藏问题。但在生产季节,绿茶原料的贮存及“保鲜茶”出库后容 易变质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在茶叶原料保鲜问题上,日本学者近年来作过一些尝试。邑田修三(1994)[2]研究 了鲜叶在5℃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其保质期不超过2 d;Kim J H (1995)[3]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鲜叶内含物的变化,5℃和25℃下的测定结果表明,9 h以内,随着贮藏 时间的延长,鲜叶中单宁、全氮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9 h后,鲜叶品质开始恶化; 增尺武雄(1997)[4]将鲜叶用蒸气杀青后,干冰迅速制冷,在-30℃下保存,可使 贮藏期延长3~9个月,但香气欠佳。

茶鲜叶中富含PPO、POD等多种酶类和大量的类黄酮化合物,因此在现有条件下,鲜叶形式的 原料难以长期保存。

本研究通过将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再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5℃下贮藏,可 使原料贮藏2个月以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茶场祁门槠叶群体种1芽2、3叶,采摘日期为1999年4月23日。

1.2 实验方法

杀青方法:选用苏州三星1000W微波沪,每次200 g鲜叶,强火杀青2 min后,冷风去湿。

绿茶加工贮藏方法:杀青后的鲜叶,轻揉3 min,成条后在烘箱中100~60 ℃足干。

鲜叶保鲜处理:微波杀青后,杀青叶冷风去湿,至含水量依次为75%、70%、68%后,与鲜叶 和干茶同时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分别置于室温4℃、0℃、-5℃,贮藏2个月。

β-葡萄糖甙酶活性测定:分光光度法[5];含水量测定:103±2℃干燥箱法;多酚类物质含量测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分光光度法;粗脂类测定:索氏提取器乙醚12 h连续萃取法;感官审评:5位专业教师密码审评。

2 结果与分析

茶鲜叶与绿茶,其主要内含物成分是有机质,其性质大多不稳定,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化学 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多酚类物质是茶鲜叶和干茶中的主要内含物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着绿茶的汤色和滋味, 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贮藏前后3个处理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见表1。鲜叶在-5℃下贮存过程中,多酚类物质 含量下降最快,表现在叶色上是出现红芽叶。

表1 -5℃贮藏2个月前后茶多酚含量的变化(%)

Table 1 Variation of the polyphenols contents during storage at -5℃ for 2 months (%)

项 目鲜 叶杀青叶成 茶贮藏前19.2318.9216.43贮藏后16.0618.2214.86

叶绿素也是构成绿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贮藏过程中,叶绿素的保留量与绿 茶的外观品质关系密切,有人[6]认为可将叶绿素的保留量作为绿茶贮藏过程中品 质变化的指标之一。

贮藏前后叶绿素的含量测定结果(表2)表明,杀青工序是叶绿素含量减少的主要环节。贮藏 过程中,叶绿素仍在不断减少,但以杀青叶形式贮存的原料减少幅度明显低于鲜叶。

表2 -5℃下贮藏2个月前后叶绿素组分与含量的变化(mg/kg)

Table 2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s and components of chlorophyll during st orage at -5℃ for 2 months

项 目鲜叶杀 青 叶

Chla

Chlb

Chla+Chlb

ChlaChlbChla+Chlb贮藏前

4.96

3.49

8.45

4.13

3.40

7.53

贮藏后3.192.325.513.682.406.08减少率(%)35.6033.6034.6010.8029.4019.20类脂物质也为茶鲜叶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中的脂溶性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构成绿茶的色泽,而脂肪酸是形成绿茶香气的重要基质,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又间接地反应 着绿茶的劣变程度,绿茶中的不饱和脂肪醛在氧气下自动氧化生成醛、酮、醇是其贮藏期间 劣变的主要原因[7]。

贮藏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表3),鲜叶的粗脂肪保留量最低,而杀青叶绝对含量最高,这为 杀青叶进一步制成干茶后,香气物质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表3 -5℃贮藏2个月前后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Table 3 Variation of the crude lipid contents during storage at -5℃ for 2 months (%)

项 目鲜 叶

云抗10号茶树的有机栽培技术


云抗1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无性系良种,1986年通过审定成为省级良种,审定号“滇茶一号”;1987年通过审定成为国家级良种,审定编号GS13050-1987。

云抗10号由于诸多的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等,备受云南茶区的喜爱。在云南16个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中,云抗10号是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良种。到2008年底,云南全省共有高优茶园350万亩(茶园总面积为489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有159.9万亩,云抗1C号茶园接近150万亩,占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的93%。按常规茶园的种植模式,云抗10号种植后第13年产量最高,当时云南茶叶研究所2.4亩云抗10号高产茶园平均亩产干茶463kg(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

各地推广种植的云抗10号的平均亩产量也较高,普洱市全市平均约为72.49kg/亩;普洱茶树良种场800多亩云抗10号茶园平均产量240kg/亩,最高312kg/亩;思茅龙生集团茶叶有限公司10000多亩云抗10号茶园,平均产量150kg/亩。

云南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普洱市思茅区的国家级标准茶园示范区。公司实行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模式,产地符合NY/5199的要求。目前公司已投产的2000多亩茶园,全部种植无性系良种,如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和木兰1号,其中云抗10号面积占80qL左右。公司在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的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有机茶的种植与管理提供了借鉴。笔者等对该公司云抗10号茶园的有机种植技术要点和产量进行了精确的调查,结果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云抗10号的有机栽培技术要点

在生产管理上,公司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有机茶园基地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基地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如实填写《基地全年生产操作表》,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农户培训记录》、《地块登记表》、《生产资料分发记录》、《肥料使用情况》、《用药情况》和农事活动记录等。

1.茶园的开垦与种植

茶园坡度10。以下,400m茶行长度为1亩。台面宽1.8~2.Om,行距2.5m。种植沟宽×深:60cmx50cm,表土回沟一半,其余为生土。单行种植,株距20-25cm。种植前每亩施400~500kg的农家肥。

2.当年的管理技术要点

投产茶园全年除草两次,七八月1次,年底1次。新栽茶园7月份移栽,其后注意除草。10月20日左右除草后施肥1次,施经过有机认证的商品有机肥8kg/亩,施肥后用30cm宽的地膜将地面覆盖。第二年旱季注意遮盖。

3.施肥技术

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分别于5月20日、8月20日和11月20日左右施肥3次。第二年施商品有机肥40kg/亩,施肥深度5-10cm,离茶树10-15cm;第三、四年重施,施肥量为100-180kg/亩;第五年后的施肥量稳定在150~180kg/亩。根外追肥,结合茶树生长进行多次喷施浸泡后的商品有机肥。并且根据茶园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进行配方施肥。该公司使用的肥料都是经过有机认证的肥料。施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主要是羊粪)有机堆肥、绿肥、饼肥及三安(北京)有机肥料(有机质总量大于30%,N、P、K总量大于5%),不施其他任何化肥。

4.茶树的修剪

新栽茶园,第一年茶苗高度控制在20-30cm之间,高的部分剪除。第二年控制在40-50cm,第三年控制在70-90cm左右。

公司的茶树树冠一般剪成水平、凸形、“人”字形3种。水平形为传统式的剪法,凸形和“人”字形剪法是该公司近年来实施的两种新的修剪方法。弧形修剪是将蓬面的中心高度比该树冠边缘高度提高10cm左右。从产量上看,后两种剪法比水平剪法略有增产。10年生的云抗10号(单行种植),其弧形蓬面比水平修剪增产23.62%,见表l。不管何种修剪方法,修剪后再用小枝剪将树冠中的细弱枝剪除。

茶树的树形,2-3年生的小茶树修剪成凹形,4-5年修剪成水平形,6-7年两边形,8年以上剪成三边形或凸形。投产后同一茶树的树形只能保持3年,3年后必须换另一种树形,以便更新茶树的生产小枝。修剪时间为每年的11月20-25日完成,保证当年修剪的伤口能够愈合,减少伤口水分的蒸发。在11月25日前完成茶树修剪,能保证第二年1月中、下旬开采。

5.采摘标准

鲜叶的采摘实行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分批多次采摘。采用手工采茶,鲜叶验收严格控制在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且采摘部位为第一叶下lcm处,梗长不超过lcm。保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茶果和老叶。留叶标准,除年末最后一批采摘外,任何时候的采摘,都留l片真叶采。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提前预防,在每年的3月打1次印楝素、鱼腾精、硫酸铜等,禁止使用商品农药。

二、云抗10号有机栽培的产量

由于该公司的茶园实行有机茶管理,各个管理环节要求很严格,并有记录。在进行鲜叶产量的统计时,考虑到茶园管理技术水平的一致性,选取了适当的茶农的鲜叶产量记录表进行统计。

1.鲜叶产量

选取了23户种植云抗10号的茶农进行平均鲜叶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云抗10号的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但8年生的平均产量比12年生的平均产量增加12.lkg/亩,提

高2.49%。5年生云抗10号的平均鲜叶产量为342.45kg/亩(5户平均,每户面积4-5亩不等,下同),8年生为497.14kg/亩(13户平均),12年生为485.04kg/亩(5户平均)。

2.芽叶重量

取53个正常生长的芽叶进行测算,芽叶的采摘部位为最下一个叶片的叶柄下lcm处,即每个鲜叶的梗长不超过lcm。一芽一叶重:0.232g/个,长5.5cm。一芽二叶重:0.610g/个,长8.2cm。一芽三叶重:l.110g/个,长10.3cm。一芽三叶/一芽一叶的重量比为4.784;一芽二叶/一芽一叶的重量比为2.629。云抗10号现在所测定的芽叶平均重量和长度,与该品种选育报告中所表述的芽叶平均重量和长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茶叶产品的农残检验

该公司的茶叶产品获得有机茶认证。茶叶产品中的农残经检测,结果为“共测试农药残留项目104项,其中超过方法检测极限的农药残留项目为0项;低于方法检测极限(未检出)农残留项目为104项”。所有送检的茶样中,a-六六六、溴氰菊酯、抗蚜威等104种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为未检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