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17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花茶技术。

1、绿茶优良品种引进的基本原则

一个好的品种引种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成倍数提高,但如果引种到不适宜的地区,不仅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还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品种引进必须注意以下5点:

(1) 注意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能

不同绿茶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如果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超出了品种的最适范围,良种就不能充分表 现其优良性状,使引种失败而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引进地区与良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并选用抗寒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引种比较容易成功。

(2) 要考虑品种适制性

茶树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不同,制成茶叶外形和内质特点也有差别,各个品种都有特定的适制性,在名优绿茶产区引进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具有芽叶小、发芽密、芽头壮、早生、抗寒性强等特性,生产毛峰类名优茶宜采用芽叶茸毛多、色泽绿的品种,而制作龙井、旗枪类茶叶,则需茸毛较少的品种。

(3) 做好多品种合理搭配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一定比例搭配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品种的搭配首先可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错开春茶开采期;其次不同品种的品质各有特色,适制的茶类也不尽相同,按品种的品质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第三,种植单一的无性系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综合来说,一般就品种的萌芽期来说,特早生品种占40%,早生品种、中生品种各占30%左右,这样结构比较合理。

(4) 要选择合适的引种季节

一般地说要与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开始时引种,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区适宜在气温适中的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初)或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逐渐增多的春季(3月—4月)引种。

(5) 要做好苗木调运

苗木在运输前要做好产地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最好使用专车运输,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晒风吹;长途运输时,苗木根部还要用黄泥水浆沾根或填充苔藓、地衣等物保湿。此外,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尽量缩短自起苗到移栽完毕的时间,以保证成活。

2、优质高效茶园建设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经济寿名长,前期投入多,因此,在准备建设新茶园之前,必须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茶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对建设新茶园的经济效益前景进行科学的论证。新茶园建设规划要做好选址与规划工作

选址 首先要符合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气候适宜,年均温度达13度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年降雨量约为1500mm左右的地域,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4.0-6.5之间、交通相对便利、没有严重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坡度不超过30度的地方建立新茶园。

规划 按照实际情况,划区分块,设置茶园道路;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提出园地开垦方式和方法,如确定是否需要修筑梯田,是采用人工还是机械开垦等;注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茶园防护林、行道树网或遮荫树。

3、绿茶种植技术

1、)确定合理种植规格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

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

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

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磷肥,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吨,磷肥50-100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

3、)茶籽直播

(1) 播种时间 南方地区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种,而北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度和60%-65%的相对湿度。

(2) 层积催芽 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子一层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可播种

(3) 播种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 加强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时期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2) 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沟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

(3) 做好保苗、补苗工作 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病虫害防治。这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中详解。

cy316.cOM编辑推荐

绿茶栽培技术须知


1、优质高效茶园建设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经济寿名长,前期投入多,因此,在准备建设新茶园之前,必须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茶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对建设新茶园的经济效益前景进行科学的论证。新茶园建设规划要做好选址与规划工作

选址:首先要符合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气候适宜,年均温度达13度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年降雨量约为1500mm左右的地域,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4.0-6.5之间、交通相对便利、没有严重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坡度不超过30度的地方建立新茶园。

规划:按照实际情况,划区分块,设置茶园道路;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提出园地开垦方式和方法,如确定是否需要修筑梯田,是采用人工还是机械开垦等;注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茶园防护林、行道树网或遮荫树。

2、绿茶优良品种引进的基本原则

一个好的品种引种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成倍数提高,但如果引种到不适宜的地区,不仅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还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品种引进必须注意以下5点:

(1)注意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能

不同绿茶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如果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超出了品种的最适范围,良种就不能充分表现其优良性状,使引种失败而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引进地区与良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并选用抗寒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引种比较容易成功。

(2)要考虑品种适制性

茶树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不同,制成茶叶外形和内质特点也有差别,各个品种都有特定的适制性,在名优绿茶产区引进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具有芽叶小、发芽密、芽头壮、早生、抗寒性强等特性,生产毛峰类名优茶宜采用芽叶茸毛多、色泽绿的品种,而制作龙井、旗枪类茶叶,则需茸毛较少的品种。

(3)做好多品种合理搭配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一定比例搭配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品种的搭配首先可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错开春茶开采期;其次不同品种的品质各有特色,适制的茶类也不尽相同,按品种的品质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第三,种植单一的无性系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综合来说,一般就品种的萌芽期来说,特早生品种占40%,早生品种、中生品种各占30%左右,这样结构比较合理。

(4)要选择合适的引种季节

一般地说要与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开始时引种,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区适宜在气温适中的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初)或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逐渐增多的春季(3月—4月)引种。

(5)要做好苗木调运

苗木在运输前要做好产地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最好使用专车运输,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晒风吹;长途运输时,苗木根部还要用黄泥水浆沾根或填充苔藓、地衣等物保湿。此外,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尽量缩短自起苗到移栽完毕的时间,以保证成活。

3、绿茶种植技术

1、)确定合理种植规格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

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

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

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磷肥,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吨,磷肥50-100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

3、)茶籽直播

(1)播种时间:南方地区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种,而北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度和60%-65%的相对湿度。

(2)层积催芽: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子一层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可播种

(3)播种密度和深度: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加强苗期管理: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移栽时期: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2)移栽技术: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沟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

(3)做好保苗、补苗工作: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

(4)及时防治病虫害: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病虫害防治。这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中详解。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栽培技术


利用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土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饮料商品茶的技术措施。

在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栽培的技术范围主要是种植、种植后的管理和采收。选种以选用适于当地气候的茶类,且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良种为宜。繁殖可用种子在苗圃育苗然后移植,或用种子直播于茶园。多采用营养扦插繁殖法。

幼年茶园管理,包括种植后的幼苗护理,保证健壮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进行铺草措施,行间间作绿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分枝,实行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管理良好的指标是:植株较纯,不缺株缺丛,植株生长势旺盛,树冠覆盖度宽阔,分枝层次明显,叶层厚,土层深厚疏松,行间水土流失少,在一米深度内土壤pH值在4-6之间等。

茶树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树冠培养。树冠表层的生长枝密、宽、壮,生长的芽叶就多,肥嫩。每0.333平方米上要有300-400个生长枝,可采的芽叶可达400-500个。树冠高度和宽度的标准,过去要求高度在80-90cm,宽度在90-100cm,现在单行密植行距为145-150cm的,树冠面宽度要求为100-120cm,高度为60-80cm,树冠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大约为1:2。树冠采面的叶层保持15-20cm厚,采面要形成稍趋孤形。

茶花栽培技术


一、繁殖技术

1、扦插

在5~6月雨季,选择幼龄母树,从顶端切取一年生嫩枝,长约10cm,除去下部叶片,在节的下面用刀片削平,顶端保留顶芽侧芽各一个,叶片2~3枚,插于河沙或砾石的介质中,插入深度1/3~2/3。插后覆盖草帘遮荫,加强叶面喷雾,保持插床空气湿度,促使生根。为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可用50~10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浸泡时间8~12小时。

2、嫁接

选用生长健壮的实生苗或扦插容易成活的山茶品种做砧木,在距地径4~5cm处截断,通过髓心劈开约1.5cm深,用1~2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上部保留1~2片叶,下部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劈开的裂口中,双方的形成层要密切接合,然后用塑料带绑紧。

接后管理接后在接穗上面罩上塑料袋,下面用带子绑上,但不要太紧,这样在袋内形成水滴,并不断滴在砧木上。再在塑料袋外面加上一个包装纸袋,以遮蔽阳光直射。

3、芽插

以每个芽节为一段,保留一片叶子,长约1.5cm,下部斜剪,然后插入介质中,深度以盖没枝条为度。此法可充分利用枝条,适于大量繁殖需要。

(1)、露地栽植

1)土壤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上,PH值在5.5~6之间。

2)种植时间2~3月春植以小苗为主;11月后秋植,效果较好。

3)施肥茶花不喜肥,一般花前10~11月,花后4~5月,施肥2~4次。肥料主要采用复合肥、堆肥,并结合适量磷肥;(施肥原则薄施多施。壮苗多施,弱苗少施或不施)。

4)茶花生长缓慢,不宜强度修剪;树冠发育均匀,也不需特殊修剪,只需剪除病虫枝,过密枝,弱枝和徒长枝。新植苗,为确保成活,也可适度修剪。摘蕾是栽培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每枝最多保留3个花蕾,并保持一定间距,这样可减少植株养分消耗过大,影响开花。茶花花期长达半年,及时搞去调萎的花朵,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大有好处。

5)病虫害防治与中耕除草茶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黄化病及枝上苔藓寄生.虫害为红蜘蛛。各种介壳虫、刺蛾。蔷薇叶蜂等。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影响树势及其观赏性。防治方法分别为:褐斑病在春季萌发前喷洒波尔多液,以后每半个月继续喷洒预防,并注意排水与施肥,除去被害叶并烧毁。黄化病主要由土壤缺微量元素引起,可经常酒施硫酸亚铁或硫酸镁溶液加以防治。红蜘和各种介壳虫防治喷施松脂合剂并加强通风。各类刺蛾.蔷薇叶蜂等用40%氧化乐果400~155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喷施防治。中耕除草,清洁园地也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增强树势,使花朵肥大。全年需进行中耕除6~7次。

(2)、盆栽

1)盆土选择选用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混合土作盆土.混合土的比例为园土6份、松叶腐殖土3份,砂质l~2份。

2)盆的选择培育以泥瓦盆为好,盆的尽寸大小与苗的比例为:苗高40~50cm,冠幅20~25cm的茶花,盆的口径在20cm左右。其它大小的以此类推。商品苗用紫砂盆较好,可提高观赏效果。

3)盆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主干、单干无分枝,树冠优美,叶片嫩绿,无病虫害的植株。

4)浇水管理新植苗,第一次浇足透水,2个月内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以后同其它花木盆苗一样进行浇水。次数观气候情况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春天多浇,满足发芽抽梢的需要;夏季宜在早晚,雨季防积水,秋旱要及时浇水,冬季为防冻,浇水在中午进行。

5)蔽萌与防寒茶花春天与雨季要给予充足的阳光,夏秋时节进行蔽荫降温;冬季气温下降到零度时,需搬入室内防寒。

6)花期控制主要是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和激素处理等手段来达到提早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如为了延迟开花,可选择晚花品种,并对其进行低温控制(2~3度以上的冷库,贮藏经包扎防寒处理的植株),可延迟一月开花。为使其提早开花须选择早花品种如小桃红、雪塔、四面景等,再经过追施重肥和激素处理。方法是在茶花春季生长停止。花芽形成后,追施重肥,使花后嫩枝及早充实成熟,及早停止生长;在7月中或8月初用毛笔点涂500~1000PPm赤霉素到花蕾上,三天一次,伴以合理水肥;9月份视花蕾肥大情况再点涂赤霉素,在达不到要求时,酌量强加点涂次数,继续伴以喷水追肥,则花蕾迅速增长,可提早在9月下旬至11月开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