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的审评术语

发布时间 : 2020-11-27
花茶的术语 红茶评茶术语 黄茶闷黄的类别

花茶的术语。

黄茶的感官审评有其特定或常用的术语,现特选录如下。

(一)外形评语细紧:条索细长,紧卷完整,有锋苗。

肥直:全芽,芽头肥壮挺直,满披茸毫,形状如针,挺直肥硕。

梗叶连枝:叶大梗长而相连。为霍山黄大茶外形特征。

鱼子泡:茶条表面有鱼子大的烫斑。

(二)干茶色泽金镶玉:指芽头为金黄的底色,满披白色银毫。为君山银针特有的色泽。

金黄光亮:芽头肥壮,芽色金黄,油润光亮。

嫩黄:叶质柔嫩,色浅黄,光泽好。

褐黄:黄中带褐,光泽稍差。黄褐:褐中带黄。

黄青:青中带黄。

(三)汤色评语杏黄:浅黄略带绿,清澈明亮。

浅黄:汤色黄较浅,明亮。

深黄:色黄较深,但不暗。

橙黄:黄中泛红,似橘黄色。

(四)香气评语清鲜:清香鲜爽,细而持久。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纯:清香纯正。

板栗香:似熟栗子香。

高爽焦香:似炒青香,浓烈持久。

松烟香:带松柴烟香。

(五)滋味评语甜爽:爽口而有甜感。

醇爽:醇而可口,回味略甜。

鲜醇:鲜纯爽口,甜醇。

(六)叶底评语肥嫩:芽头肥壮,叶质厚实。

嫩黄:色泽黄里泛白,叶质柔嫩,明亮度好。

黄亮:色黄而明亮。有浅黄、深黄之分。

黄绿:绿中泛黄。

此外审评术语中常用一些副词,如较、稍、略、欠、尚、带、显、微等评语,用法与红绿茶审评相同,可酌情使用。

cy316.com扩展阅读

黄茶的内质审评


黄茶内质审评与其他茶内质审评-样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4项因子。

(一)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3方面去区分。汤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黄茶的品质优次。

1.色度 看是否呈正常色。黄茶要求微黄、黄亮的汤色,黄大茶要求深黄色。绿色、褐色、橙色和红色均不是正常的色泽。再看是否劣变。黄茶具橙色或红褐色都是劣变的汤色,茶汤带褐多系陈化质变之茶。

2.亮度 指亮与暗的程度。亮者质高,暗者质次。

3.清浊度 质地正常的黄茶汤色清澈。黄茶好的汤色应该是杏黄(黄芽茶)、黄亮(黄小茶)、深黄(黄大茶)明亮者为佳;汤色浑浊是闷黄过度产生劣变的茶。

(二)香气黄茶的香气不似绿茶的清鲜浓郁而带熟栗香(黄小茶)或甜兰香(黄芽茶),而是多带焦豆香(部分黄小茶、黄大茶)。一般黄茶香高浓带火旺香气,部分黄小茶亦带兰花香气。

黄茶评审香气,同样要评3项:①是否纯正;②香气的高低;③香气的长短。部分黄小茶用烟熏,要求带松烟香(如沩山毛尖);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外形有鱼子泡,这种火香应视为正常的母质特征,香气要浓高持久。若具绿茶的鲜香、红茶的甜香者,都六是正常的黄茶香。黄小茶的栗香火旺、黄大茶的焦粗香可视为正常。

(三)滋味黄茶滋味的特点是醇而不苦、粗而不涩。正是由于这种滋味,迎合了大批消费者的口味。与其他茶一样,黄茶的滋味从纯异、浓淡、强弱、鲜滞等方面予以评定。黄茶滋味的醇是其基础滋味。这种醇和不似绿茶或红茶的醇和,而是入口醇而无涩;不似绿茶呈现的极快的爽,不似红茶呈现的极快的强,而是吐出茶汤后回味甘甜润喉,别具一味。君山银针有黄针也有绿针2种规格。黄针的滋味醇浓,绿针滋味鲜醇。从回味上评,前者快而甘;后者略慢而鲜爽,回味长。

(四)叶底黄茶叶底从嫩度、色泽、匀度3方面来评定优次。

1.嫩度 从芽与叶的含量、硬软、厚薄、摊卷程度予以区分。其嫩芽多和厚、软、摊者为好茶,其硬、薄、卷而不散摊的叶底是低级茶的象征。

2.色泽 叶底色泽看色度和亮度。黄茶叶底要黄亮,有绿有红都不是好黄茶的叶色。黄而亮,不能暗。黄茶叶底暗可能是闷黄时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造成的。

3.匀度 看叶底的匀齐度。看是否有“公孙茶”、“父子茶”,1芽1叶的黄小茶中亦可能夹杂1芽3叶的较老芽叶,或夹杂对夹叶、单片等。叶底要求老嫩一致,色泽匀齐。

经过外形、内质的审评,依据黄茶品质标准,正确判断黄茶的品质等级或优次。

红茶审评专用术语总结


红茶审评,第二步就是开汤审评,汤色,香气、滋味是反应茶叶品质的重要特征。要准确的描述一款红茶的汤色、香气、滋味表现,这些常用术语就派上用场了。

汤色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t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调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香气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樟脑气:茶叶吸附樟脑块的气味,属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多见于茶叶与带樟脑气的物品混放所致。

粗老味(气):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

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多见于烘干机漏烟产生煤或柴烟气。

酸馊气: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茶揉捻和发酵不足的下档红茶。

松烟香:茶叶中含有松脂燃烧的香气。见于福建所产的小叶种红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产生。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异气:非茶叶香气。茶叶香气中夹杂其他杂异的气味。多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陈霉气:茶叶受潮变质,霉菌污染或贮藏时间过久,含水量高,产生的劣质气味。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滋味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工夫红茶。

甜和:也称“甜润”,甘甜醇和。用于描述工夫红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高端纯野生红茶氢离子丰富,氢离子具有对人体酸碱度的调节作用,还有ATP为人体提供能量,以及延缓衰老。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次红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甜醇:味道醇和带甘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

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

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调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叶种红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黄茶的外形审评


(一)嫩度嫩度是决定黄茶品质的基本条件。黄茶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3类,是基于嫩度条件分类的。嫩度高,外形造型美,茶汤内含物高,品质好;嫩度低,内含成分少,总浸出物低,滋味粗涩,且不耐泡。品质差。君山银针,单芽制成,外形芽头肥硕茁壮,银毫满披,由于嫩度高,采制方法特殊,冲泡后呈现出似“群笋出土”、“金枪林立”及“三起三落”等奇特景观。

评定嫩度要注意以下3种表现。

1.芽与叶的比例 单芽和1芽1叶初展或开展。要求嫩芽嫩叶占的比例高。同是单芽,又有肥瘦及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凡是芽与叶的比例相近、肥壮、身骨重实、叶片厚实者品质好。

2.锋苗 指芽叶揉卷成条、芽尖完整、叶尖细嫩的尖锋含量多,芽头完整锋锐且显露者的锋苗好。断头去尾者称短秃,品质较次。

3.光糙度 黄茶外形光润平伏、嫩茶果胶物质多、蛋白质含量高、汁浓并结于茶表、显光滑油润者为好茶;其外观粗糙枯滞者,品质差。

(二)条索外形条索紧卷者,为嫩度高、品质好的茶汐f、形显粗松者,为品质低下。条索要从松紧、曲直、壮瘦、圆扁来区分,其松、瘦、扁、。轻者为次品。

(三)色泽外形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2方面评比。色泽是指颜色本身的纯正、深浅,而光泽度则是以茶条表面吸收与反光的程度来判别。嫩茶条表面光滑、显润,老茶条表面粗糙显枯。色泽从纯正、深浅、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去判断。黄茶要求绿黄(以黄为主,为纯正)浅、润、鲜、色匀为好,反之为差。

(四)整碎黄茶要求外形匀整。匀整反映采摘、加工水平高,茶叶品质好;断碎者品质次。

(五)净度好品质的黄茶要求外形洁净,不夹杂梗、籽、老片,尤其不能夹杂非茶类物质。

以上5项因子中,嫩度和条索属同一范畴,一般毛茶评嫩度,而成品茶则评条索。即外形由条索(含老嫩)、色泽、整碎、净度4项因子组成。

关于普洱茶专业审评术语


1.条形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一般多为高档普洱散茶和高档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多为大叶种生熟普洱毛茶,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实:嫩度比紧结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多为7级左右的普洱茶青形状。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2.普洱生茶色泽

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经绿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片。

枯黄:色黄而枯燥。

3.普洱熟茶色泽

乌润:色黑而润,稍有活力。

乌黑: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色似熟栗壳色,褐中带深棕色。

枯红:色红而枯燥。

4.净度

匀净:老嫩整齐,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花杂:以不同嫩度的老嫩茶和片,末,梗等混杂在一起。

含梗:茶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老茶梗。

筋皮:嫩茎和梗揉碎的皮。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碎茶中含量较多。

5.普洱生茶香气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香:清鲜爽快。

纯正:茶香较低,纯净正常。以适用于普洱茶熟茶香气。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一般陈年生茶所具有的味道。

青臭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一般生饼新茶多有的味道。

6.普洱熟茶香气

鲜甜:鲜爽带甜感。以适中于滋味。

甜和:香气虽不高。但有甜感。

果香:类似某种鲜果香。好的普洱茶有桂圆香味,糯香。

7.汤色

普洱生茶汤色

黄绿:以经为主,绿中稍带黄的汤色。

绿黄:经黄为主,黄中稍带绿的汤色。

浅黄:物质欠丰富,汤色黄而浅。

莹黄:汤色晶透,无杂质。一般多是5年以茶的生茶所具的汤色。

黄红:汤色显酒红色,莹透无杂质。陈年的普洱生茶所具的汤色。当然湿仓茶也会这样,但茶底不净,有刺鼻霉味,汤色混浊。

普洱熟茶汤色

红艳:鲜艳明亮,油面厚而艳,是茶汤中物制质丰富。普洱茶品质好的表现。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红较深。

浅红:泛红色,深度不足,多为陈年熟茶,发酵过重的汤色。

8.滋味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茶味纯正浓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醉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醉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9.叶底

细嫩:芽和细嫩叶含量多,叶质嫩软,用于高档普洱生茶。

柔软:芽叶嫩度好,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无弹性,不易松起。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大叶乔木所具有的品质。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摊张:叶张摊开,叶质较硬。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有弹性。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等均匀一致。

茶叶审评术语,茶人必备知识


要审评茶叶的品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茶叶知识。当你品完一款茶叶的时候,应该如何熟练的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去评论茶叶的品质呢?在此,分别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汤色五个方面,总结出一些茶叶审评专业术语,仅供大家参考。

一、外形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11.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2.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3.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4.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5.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6.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7.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8.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19.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20.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1.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2.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3.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4.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1.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2.黄绿:黄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3.灰绿:绿中带灰。

4.黄绿:绿中带黄。

5.黄褐:褐中带黄。

6.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7.黄褐:褐中带黄。

8.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9.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1.清香味:清鲜淡然之意

2.毫香味:清新可人,毫香显露

3.糖香:冰糖香最为突出,它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回甘,与凉爽的喉感

4.梅子香: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

5.干果香: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

6.蜜香:香气持久耐闻,口中留有余韵

7.枣香: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枣,有些甜糖香有些木韵

8.桂圆香:香气嗅来如干桂圆

9.樟香: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

10.木香:有非常突出的木香,低沉温和

11.参香:类似于人参的香气

12.药香: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

13.野菌香:嗅来诱人嘴馋,非常能勾起人的饮茶欲

14.幽香: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15.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16.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17.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18.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19.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20.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四、滋味

1.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2.鲜爽:鲜活爽口。

3.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4.醇厚:滋味甘醇浓稠。

5.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6.平淡: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7.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8.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9.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10.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11.水味: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五、汤色

1.黄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2.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3.橙黄:汤色黄中泛红,似杏黄。

4.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5.红汤: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6.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7.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8.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六,叶底术语

细嫩

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

嫩而柔软。

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嫩匀

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肥厚

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

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舒展。

摊张

老叶摊开。

粗老

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皱缩

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瘦薄

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薄硬

叶质老瘦薄较硬。

破碎

断碎、破碎叶片多。

鲜亮

鲜艳明亮。

暗杂

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硬杂

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焦斑

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茶叶审评鉴定常用术语释义


外形评语

· 细嫩 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 紧细 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 紧秀 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 紧结 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 紧实 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 粗实 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 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 粗松 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 壮结 条索壮大而紧结。 

· 壮实 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 心芽 (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 显毫 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 身骨 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 重实 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 匀整 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 脱档 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 破口 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 团块 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 短碎 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 露筋 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 黄头 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 碎片 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 块片 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 单片 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 红梗 茶梗红变称之。

色泽评语

· 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 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 灰绿 绿中带灰。 

· 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 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 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 青褐色 泽青褐带灰光。 

· 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 蛤蟆背 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 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 枯暗 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 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汤色评语

· 艳绿 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 绿黄 绿中显黄的汤色。 

· 黄绿 (蜜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 浅黄 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 金黄 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 橙黄 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成熟甜橙之色泽。 

· 橙红 汤色红中带黄,似成熟桶柑或椪柑之色泽。 

· 红汤 (水红)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 凝乳 (creamdown)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品质好,滋味浓冽的红 茶,常有此现象。 

· 明亮 水色清,显油光。 

· 混浊 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 昏暗 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香气评语

· 清香 香气清纯不杂。 

· 幽雅 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若无法具体称为哪种花香者,以香气(幽雅)或(花香)称之。

· 纯和 (纯正)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 蔬菜香 类似蔬菜,空心菜,经沸水烫煮后之香气。此类香气评语常用于绿茶。 

· 甜香 (蜜糖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 甜和 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 炒米香 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 火香 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 高火 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 火(焦)味 炒菁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 青味 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 闷(熟)味 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 浊气 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 杂(异)味 非茶叶应有之气味。如烟味,霉味,陈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晒味等不良气味。一般都指明属于哪种杂味,若无法具体指明时,仅以杂(异)味称之。

滋味(口感)评语

· 浓烈 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 鲜爽 鲜活爽口。 

· 甜爽 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 甘滑 带甘味而滑润。 

· 醇厚 滋味甘醇浓稠。 

· 醇和 滋味甘醇欠浓稠。 

· 平淡 (淡薄)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 粗淡 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 粗涩 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 青涩 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 苦涩 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 水味 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