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农药公害茶叶害虫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2-01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拼配技术 花茶技术

【www.cy316.com - 茶叶炭焙技术】

该项技术在研究茶叶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茶叶害虫采用确定化学防治基线进行化学防治和病毒防治等防治策略,生产农药无公害茶叶。其技术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化学防治对茶小绿叶蝉的化学防治确定其防治基线,采用“冬防加二次连防”的防治策略,即:秋茶停采后,茶小绿叶蝉末代卵孵化毕,进行化学农药防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从而将次年第一高峰始期推迟到6月下旬以后,向后结合其它害虫发生情况,在第一高峰始期喷第一次农药(天王星或速灭杀丁5000~6000倍),隔一个历期10~12天喷第二次农药(乐果加敌敌畏1000倍),经此连防后,第二个高峰期推迟15天,进入秋季第二次连防,结果全年直接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由原来常规防治9次降至为5次。病毒防治对食时性害虫,常发生的茶毛虫,油桐尺蠖、茶小卷叶蛾均采用病毒防治。

病毒剂量:茶毛虫多角体病毒,田间应用量500亿多角体/亩,较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田间应用量125mg/亩,油桐尺蠖多用体病毒,田间应用量1000亿多角体/亩。

喷毒时间:于幼虫盛孵期至1~2龄期为宜。

防治效果:条毛虫当代防效83~85%;茶小卷叶蛾防效为只%;油桐尺蠖防效94.1%,持效均达3~5年。

该项技术成果已在我省咸宁、蒲沂、武汉市、随州、松滋、英山等县(市)十几个茶场应用,累计面积达54万亩,茶叶增产140余万kg,增加收入1328万元;年平均减少施药3~4次,可节约农药60~80万元。

技术提供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cy316.cOM编辑推荐

无公害防治茶叶害虫


一、以“种”防虫。即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发生。如开辟新园时用无病虫的苗木,尽量采取丛栽或条栽的方式,避免过度密植,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合理间作,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大发生的机率。但在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茶区,茶园不宜间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纹夜蛾发生地区不宜与红薯间作。 二、以“虫”治虫。保护天敌资源,如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园附近,以利天敌返回茶园;人工摘除的卵块、虫包、护囊等有不少天敌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围的坛、钵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蝇羽化飞出后再行处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释放于茶园防治害虫;人工招引益鸟啄食茶园害虫;保护蝌蚪和青蛙以及养鸡鸭防治茶蚕等。可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如茶尺蠖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及农田螂蜂、捕食螨等。还可引种天敌昆虫,开发和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农药加以利用。 三、以采(剪)控虫。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台刈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喜湿或喜郁闭条件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危害。对有虫芽叶要重采、强采。夏秋季节要尽量多采摘、少留叶。秋季如害虫多,可延长采摘,适当推迟封园。 四、以耕灭虫。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对丽纹象甲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春茶开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减少害虫的发生。冬季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耕培土,将蛴螬、象甲类幼虫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环境不适而死亡或遭天敌捕食。翻土时适当镇压,造成虫蛹机械死亡或翌年无法羽化出土。 五、以肥抗虫。施用有机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蓟马、叶蝉的生存;磷矿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杀伤红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渍和灌水防旱,可显著提高抗虫能力。 六、以捕(诱)杀虫。如捕打大尺蠖成虫,还可捕捉其老龄幼虫。早春采除茶毛虫卵块,捕杀茶毛虫及刺蛾的群集幼虫,捏杀卷叶蛾虫包、蓑蛾虫袋,还可点灯诱杀成虫。

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技术


1、概况 我国茶树害虫种类繁多,约在400种以上。根据估测,由害虫成的茶叶产量损失达10%左右。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对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学农药自60年代开始在我国茶区广泛使用以来,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曾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茶区普遍存在施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施药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久而久之,已经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茶叶生产者的重视: (1)、由于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天敌,致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某些病虫害再猖獗。 (2)、病虫害逐步出现抗药性,并有增强的趋势,使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3)、化学防治不当也带来了茶叶和环境的农药污染等社会公害。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合理而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实行害虫的优化防治是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茶树害虫优化防治,就是根据特定茶区茶树主要害申诉发生及防治现状,以害虫的优势种群为靶标,合理组建防治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节省防治工本,保护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减少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使化学农药防治更科学、更合理。具体地说,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有以下好处: (1)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由于优化防治强调按害虫防治指标施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从而使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据试验统计,实施优化防治的单位,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7--10次降为5次左右。如浙江省余杭市1989年推广优化防治面积179公顷,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平均7.24次降为平均5.29次。 (2)省工省药,经济效益明显。由于优化防治选用对口农药,讲究防治策略,改进了施药技术,防治工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如浙江省富阳市8个优化防治示范点计144公顷茶园,1989年农药成本费比优化防治前节约49.8%,防治用工费下降42.58%。余杭市1989年应用优化防治面积178公顷,节约农药成本费38.88%,降低用工纲63.78%。 (3)保护了有益天敌,生态效益明显。优化防治减少了茶园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为天敌的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茶园蜘珠优化防治区比常规用药区数量可增加0.8--3.1倍,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使茶园生态系统逐步趋向平衡。 2、不同茶区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茶树害虫种类的组成,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年不同。 在我国各茶区中,以气候温暖湿润、种植年限长的西南、华南和江南茶区病虫种类较多。江南茶区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茶橙瘿螨、茶线螨)、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和茶叶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茶黑毒蛾、长白蚧等。江北茶区主要害虫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黑刺粉虱、地老虎和蝗虫;局部发生的害虫有:蓑蛾、刺蛾等。不同茶区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较大差别,而且其发生规律也有所不同。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群是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其次是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和蚧类等。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属普发性、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为害面积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2%左右和50%以上;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则在地区间及年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属区域性发生的害虫;黑刺粉虱虽发生十分普遍,但属周期性、间歇性发生的害早;蚧类在全省茶区的局部茶园受害较重。从不同茶季看,春茶期间(3--5月)一般害虫为害较轻,加之春茶品质特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全省茶区自80年代以来在这一季节很少用药甚至不用药。夏茶期间(6月)是多种害虫并发季节,是用药的重点季节。秋茶期(7--10月)时间长,发生的害虫种类较多,加之气温高、害虫发育速度快,是用药次数最多的季节。 3、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害虫预测预报,认真做好田间“查定”工作。害虫预测预报不仅可提供当地茶区害虫的发生信息,而且为制订当地害虫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并为田间“查定”工作指明了方向。田间“查定”工作直接关系到优化防治方案的实施,根据各地实施的经验表明,认真开展“两查两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两查两定”即根据当地测报站的预测,对主要目标害虫查田间的发生数量,定需要防治的地片;查目标害虫的发育进度,定具体防治适期。 (2)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定施药地片,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益。茶树害虫防治与茶叶的其他经营活动一样,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益。治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防止“见虫就治”、“无虫先防”及“治虫不计成本”等防治方法。害虫优化防治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目的是控制害虫为害,将其种群密度压低到允许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并非消灭害虫种群。因此,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成为衡量是否需要施药的尺度,招待害虫的防治指标不仅从经济上看是必须的,而且从保护天敌的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是当田间施一次药所花费的工本少于(至少等于)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时,这时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即可定为需施药的标准(称为防治指标或防治阈值)。因为这时施药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算的。生产单位应根据各种害虫防治指标所规定的时机进行田间实际调查,然后对照指标,确定需施药防治的面积。 (3)选用对口农药,严格掌握施药适期。化学农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害虫及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会截然不同。所谓选用对口农药,指选取目标害虫较为敏感的农药品种,并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除因茶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饮用,对农药有特殊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对食叶性的茶树冠面害虫,应选择具有较强触杀及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农药较好;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蚧虫、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本着这一原则,确保防治效果在90%--95%前提下的最低剂量,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掌握在目标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适期是: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若虫占80%以上时(检叶法);尺蠖类、毒蛾类掌握在三龄前幼虫期;蚧类、粉虱在卵盛孵末期;象甲在成虫出土盛末期;螨类应在田间出现重害现状之前,幼若螨占多数时。 (4)改进施药技术,提倡对靶施药。改进施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农药在茶树和目标害虫上的中靶率,减少在非目标物上的沉积,达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费用、减轻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的目的。施药部位应是目标害虫在茶树上的栖息活动部位,不必全方位的立体喷施。蓬面害虫只需蓬面扫喷,中、下层害虫可采用侧位喷雾。在施药方法上除部分枝干害虫仍可沿用大容量喷雾外,其余害虫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低容量喷雾,毒蛾类害虫在幼虫分群前可改用敌敌畏毒沙(土)撒施。低容量喷雾比大容量喷雾具有雾滴细、目标物上雾滴密度大、药液利用率高和省水、省工、省药等优点。敌敌畏毒沙(土)防治毒蛾宜在三龄前使用,即每667平方米茶地用805敌敌畏100--150毫升,拌干湿适宜的细沙(或细土)10--15千克,拌匀的用塑料薄膜覆盖10--15分钟,然后均匀地撒施在667平方米茶地上。在撒毒沙(土)时要做到撒施均匀,作业人员要戴口罩和防护手套,避开在炎热的中午施药,确保施药人员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5)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减少周年施药次数。多种害虫的并发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茶树害虫发生的一大特点。在防治上决不可发现一种害虫喷施一次农药,这样势必造成喷药次数频繁,防治成本上升,以至大量杀伤天敌,而害虫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害虫优化防治十分强调对当地虫情的调查,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尤其在多种害虫并发的季节,应以当地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其他害虫。防治适期应选择在对主治和兼治对象均有较理想效果的时期。在农药选用上应选取对几种防治对象均有效的农药,或进行农药混配,以达到主、次要害虫兼治的目的。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技术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 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 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 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 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 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 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 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及时防治茶叶害虫


目前,春茶陆续开采,据福建省各地植保站近期调查,茶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黑刺粉虱、茶毛虫等病虫已相继发生为害。 据各监测点近期茶园调查,茶假眼小绿叶蝉5—6月将进入盛发危害期,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一代茶黑刺粉虱5月上中旬将进入盛发期,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茶丽纹象甲5月上中旬将进入成虫盛发期,宁德、南平等地将偏重发生,其余地市为中等发生;一代茶毛虫目前以1-2龄幼虫为主,正是防治适期,预计部分茶园将偏重发生。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茶农不失时机开展防治。 防治意见: 1、人工捕杀:利用茶丽纹象甲假死性,振动茶树干用土箕接住,集中杀死。 2、药剂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出口限制的农药防治。(1)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当百叶虫量达6头以上的茶园应全园喷药防治,未达防治指标可酌情挑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3000-6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或35%赛丹乳油10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5000-20000倍喷雾防治;(2)茶丽纹象甲防治:当亩虫量达10000头以上应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乳剂亩用30-40ml兑水喷雾防治;(3)茶黑刺粉虱防治:当田间调查茶黑刺粉虱小叶种每叶2-3头,大叶种每叶4-7头以上应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3克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10ml兑水喷雾防治;(4)茶毛虫防治:当每平方米茶丛有幼虫10头以上的茶园应及时喷药防治,未达标的可酌情挑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茶叶更不例外。无公害茶叶是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茶叶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土壤、水源等符合茶树健康生长的要求;加工、包装等环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无公害标准;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茶水被饮后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通常熟悉的无公害茶有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及低残留茶等。 为了使生产的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标准,农技站对茶叶的环境作了较合理的规划和完善。对病虫的防治坚持“预防为,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 1、合理选择品种 对新开发的茶园及改良的低产衰老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育抗性强、品质优、易于加工的好品种。如因地制宜选种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龙井43等。 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亩用苗4000株(3株为1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尽早丰产。 3、加强茶园管理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是科学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重点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株健康生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台刈为离地面40厘米。对清除的病枝进行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病源,可减少茶蚜、茶毛虫和茶黑毒蛾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 三是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根系生长,同时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 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三、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 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 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