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毛峰茶图文详解制作流程

发布时间 : 2020-12-09
茶的制作流程 青茶制作流程 绿茶制作流程

茶的制作流程。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成品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oC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oC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oC、70oC、60oC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oC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小编推荐

阿里山珠露-制作流程


阿里山珠露

凉青、晒青、凉青: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模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特有品质。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3—5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摇青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层白霜。

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直到外形满意最好为止。才焙火烤干成品。

簸拣: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怎么制作小青柑?图文详解手把手教你


要问这一两年茶界最火的是什么茶,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说是“小青柑”,这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生产的一种柑普茶,那么,这个受到众多茶友追逐与热捧的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小青柑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洗柑-去肉-晾干-生晒(内干)-入茶-晒干。

一、洗柑

毫无技术含量,当洗麻将就是了。

二、去肉

洗柑容易去肉难,出动全家边看电视边挖肉,挖后还要再清洗干净。

三、晾干

翻过来自然晾干,工作轻松又愉快。

四、生晒(内干)

我家只有太阳公公这个烘干机,只能先晒干一点再入茶,防止发霉。不过一天大太阳就晒的有点过了,柑皮逐渐脱水也逐步变黄了

五、入茶

入茶也相当耗时,边入茶边聊天,时间也过的挺快。

六、晒干

经历二七一十四天的日晒和自然风干,小青柑都变成小黄柑,青色向褐色转变,柑皮发硬,柑味初现,可以打包保存。

好了,以上就是小青柑的制作方法,即使用的不是新会区所产的柑皮也是可以的哦,不过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安化黑茶制作流程


黑茶最具特色的工序是初制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工序以及“松柴明火”干燥工序。如果没有这两大工序,就不能称之为黑茶。大多数湖南黑茶现在仍然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技术性强,某些茶品的工艺世代沿袭。没有对外传授,这样,更使安化黑茶充满了某种神秘感。在安化黑茶的加工工序中,有很多细节是非常讲究的。如七星灶的烘烤法等。这只是黑毛茶的制作部分。后期还有精制工序,包括挑拣、装袋、控制温湿度来发花等。天尖经过七星灶的烘烤,使口感具有松香的味道。

前期黑毛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01/杀青:杀青分为手工和机械杀青两种,现在多为机械杀青。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利用高温蒸汽将茶叶均匀杀青。

02/初揉:杀青后趁热揉捻,将茶叶初步揉捻成条,茶汁溢出附于表面,为渥堆做准备。揉捻宜轻压、短时、慢揉。

03/渥堆:此工序最为关键,也是黑茶色香味形成的重要环节。此时选择较暗、洁净的地面,渥堆高度一般不超过一米,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等物。温湿度都很讲究,过干则需洒水,过湿则翻拌。当看到茶叶已经变得黄褐,对光透视呈竹青色而透明,闻起来青气也已经消除,散发出淡淡的酒糟香气的时候,渥堆就已经完成了。

04/复揉:渥堆后茶条容易回松,需复揉使之紧卷,时间一般为6-8分钟。

05/干燥:传统上,黑茶的干燥采用的是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此时需用特制的七星灶,进风口用砖砌成七个孔,烘茶坑分大中小,下以松柴明火烘焙。烘焙时茶叶色泽渐渐变为乌黑油润,有独特的松烟香,这样,黑毛茶的制作才算完成。

安化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青砖或茯砖。

前期黑毛茶还需要通过精制工序以达到其特有的风味。很多茶人都知道益阳茶厂的茯砖,就具备特别的风味。这是其他厂很难比拟的,其秘诀就在于精制过程。他们在15-20天的发酵时间里掌控了最佳的温湿度,这些精细的制作,如掌控拼配的比例、压制的松紧度、水分等等使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黑茶的制作流程


黑茶的制作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因为黑茶一般原料较粗,发酵时间教程,所以叶色油黑,黑褐色,即称为黑茶。黑茶现在已经成为了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1.杀青:黑茶原料比较粗老,如果水分不足杀不均透,所以一般黑茶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洒水要均匀,以便黑茶杀青能杀匀透。

现在杀青有两种方式:①手工杀青。用大口径的炒锅。②机械杀青,即用机器自动杀青。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培:烘培是黑茶的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工序,采用干燥送柴旺火烘培,不忌烟味。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黑茶的制作流程5道工序,每一工序都至关重要。

碧螺春的制作流程


1、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2、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4、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5、炒制特点: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太平猴魁制作工艺流程详解太平猴魁是什么茶?


太平猴魁乃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新明、龙门、三口一带。该区土质肥沃,常年低温多湿,云雾笼罩。茶叶原料选用安徽省省级良种茶树“柿大茶”制作加工,每朵茶叶可达5—7厘米。

“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用来描述太平猴魁最合适不过了。每一片茶叶都是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

太平猴魁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其工艺原理与普通绿茶无异,但其具体制作却极为考究。

1、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清晨朦雾中上山,雾退即收工,立夏前停采。在采摘过程中严格遵循“四拣”的原则: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棵,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

2、拣尖:拣尖是太平猴魁制作中的一道特殊工序,即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留下一芽二叶,俗称“尖头”。

3、摊放:即将精心挑捡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短时间的摊放,使鲜叶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4、杀青:即高温炒制,灭活茶叶中活性物质。翻炒时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5、理条:即将出锅的杀青叶一根一根用手捋直,均匀、整齐地铺放于特制的木质铁纱网盒上。捋直时,要求用手指将两叶包裹住嫩芽,形成太平猴魁独特的两叶抱一芽的特征。

6、压制成型:理直的茶条放到特制的成型机上,用木制滚筒轻轻滚压,手工压扁成型。

7、毛烘:毛烘又称头火,用炭火烘焙。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边烘边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8、足烘:火温控制在70℃左右,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9、复焙:又叫打老火,在60℃左右火温下,边烘边翻。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如此,一片树叶便完美转身为美味的太平猴魁了。制茶大师们,在一天的的辛劳之后,泡上一杯浓浓的太平猴魁,望着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一朵朵茶叶上下飞舞,岂不就是好些小猴子在对你调皮耍闹么,想来一天的疲惫也就烟消云散了。

惠明茶的制作流程


惠明茶的鲜叶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采回后进行筛分,使芽叶大小、长短一致。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揉条、煇锅4道工序。鲜叶稍经摊放,即行杀青。杀青在锅中进行,锅温200℃左右,每锅投叶量500克。

杀青后期逐步降低锅温,在锅中边揉条,边抛炒,当茶条初具弯曲时,改用滚炒与抛炒相结合的手法整形,此时锅温再度略升,以有利于茶香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再在锅中煇干。

制作惠明茶所用鲜叶为芽头肥大、叶张幼嫩、芽长于叶的一芽一叶。制作时先将芽叶于铜锅中炒青,至适度时起锅,摊凉并轻轻搓揉,然后用焙笼烘焙至八成以上干度,再入锅整形翻炒至足干。成茶条索紧缩壮实,颗粒饱满,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毫,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

惠明茶的相关文章:

1惠明茶的历史渊源。

2惠明茶的生长环境。

4惠明茶的获奖记录。

5颂惠明茶古诗一首。

6惠明茶的历史传说。

7惠明茶的相关事物。

8惠明茶的茶史追溯。

9惠明茶的品质鉴赏。

10惠明茶的民间历史传说 (一)。

11惠明茶的民间历史传说 (二)。

武夷岩茶解制作流程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嫩芽底叶

1 茶叶品质除了品种以外,还要看制作水平,最终才能体现茶叶的品质高低。

选叶

2 武夷山的古老茶品种应该是水仙茶,在武夷山脉一带甚至整个福建境内,水仙茶的种植面积最大。 水仙茶叶大(比佛手小)、厚、适应面广。所制成品茶滋味醇厚、花香悠远、回甘通透。

3 由于历史久远,水仙茶很多老枞还在产茶。原生态状态下生长的老枞水仙茶更是制茶、喝茶人的钟爱,人们往往把被虫咬过还带着虫眼的茶青当做原生态和野生的标志之一。

4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5 一些讲究的制作也用手工制作,具体体现在做青上。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萎凋是洋气一点的说法,老百姓爱用做青的说法,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但走失太快,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等青的目的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这些“做”的过程非常仔细,是实现好茶的制作关键环节。

6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

7 大部分人采用机械摇青的做法,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量生产茶叶,缺陷是茶叶在机械运动中比较难控制,尤其对茶叶大小发酵的均匀程度容易失控。尽管机械已经有了很大改良,速度的快慢,次数都可以控制,但总难避免茶青的磨损不均现象

8 做青好了以后,武夷山人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9 我们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现在很多人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不同,我过去把手放在烟处熏了一会儿,发现烟是香的,这种透着香的烟恐怕也是不一样的木材才能达到的效果。 武夷山茶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这小异也许就是区别与他人的秘方。

10 果然,炒锅里透出阵阵芳香,诱人垂涎。

11 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12 烘干茶叶仍然用柴火,香味也是很好。

13 烘干技术看似简单,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是有讲究的。 武夷岩茶通常都用复焙方式使茶叶更具耐力,挂杯香、杯底香、汤底香通透,这些都是复火焙茶的功效,所以在初焙时用多少火功是比较讲究的。

14 初焙毛茶样品

15 薪炭复焙示范

图文直观区分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


【正文】茶树品种有市场上所谓纯正铁观音与非纯正铁观音之分,纯正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他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和薄叶观音则非纯正铁观音。

纯正铁观音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的特征。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铁观音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匀称

黄旦

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现有乌龙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誉。

早,是指萌芽得早,采制早,上市早;奇是指成茶的外形“细、匀、黄”,条索细长匀称,色泽黄绿光亮;内质“香、奇、鲜”,即香高味醇,奇特优雅,因而素有“未尝清甘味,先闻透天香”之称。

黄旦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节间较短;叶片较薄,叶面略卷,叶齿深而较锐,叶色黄绿具光泽,发芽率高;能开花,结实少。一年生长期8个月。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单产较高。适制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制乌龙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黄,叶底黄亮,独具一格。

黄金桂细长

本山

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本山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分枝细密;叶形椭圆,叶薄质脆,叶面稍内卷,叶缘波浪明显,叶齿大小不匀,芽密且梗细长,花果颇多。 一年生长期8个月左右。与铁观音“近亲”,但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制乌龙茶品质优良,香高味醇,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制红、绿茶则品质中等。

本山头大

毛蟹

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

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 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一年生长期8个月。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发芽密而齐,采摘批次较多,树冠形成迅速,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适制乌龙茶,为高级“色种”的原料;制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品质尚佳。

毛蟹矮胖

如何鉴别铁观音、毛蟹、本山、黄金桂

说到福建,说到安溪,反映在茶人脑海中的一定非安溪铁观音莫属,铁观音以其淡雅的兰香早已名声在外。而在其故乡福建闽南地区,还有很多乌龙茶品种,如毛蟹、 本山和黄金桂等,它们全部是国家级的优良茶品,也同属闽南乌龙茶类。从茶样上,仅凭肉眼,一般人较难看出四者的差别。在茶汤与香气特征上,它们都有着各自 的品质风格。

茶品:铁观音、毛蟹、本山、黄金桂

茶样速记:茶样品种纯正单一。在外形上,这四种茶都是卷曲形的造型,颜色也基本上是墨绿色的。

品评器具:天平、110ml的钟型白瓷盖碗、150ml乌龙茶审评杯碗、自来水、电磁炉、不锈钢茶壶。

品评方法:分别从4种成品茶中用天平称取5g茶样。将茶样放入白瓷盖碗,为鉴评茶叶的香气及茶汤的颜色和滋味,不洗茶,直接用自来水冲泡。

同样在安溪,每座茶山所生产的铁观音或者黄金桂等茶类,都可能有不同的香气与滋味,本文仅就普遍性的特征作出鉴别。

品鉴报告

铁观音,原产西坪松岩头、尧阳,于公元1725 ~1736年间创制。

外形:条索肥壮、圆整呈蜻蜓头、沉重,枝心硬,枝头皮整齐,叶大部分向叶背卷曲,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新工艺中,红镶边大多已经去除)。

内质: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种清香味;茶汤金黄、橙黄,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爽回甘。叶底:枝身圆,梗皮红亮,叶柄宽肥厚(棕叶蒂),叶片肥厚软亮,叶面呈波状,称“绸缎面”。

最核心特征:干茶沉重,色墨绿;茶汤香韵明显,极有层次和厚度;评叶底应肥厚软亮。

黄金桂,又称黄棪(旦),原产于安溪罗岩,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0~1860年)创制。叶片很薄,叶片未采摘时颜色就已经偏黄。

外形:条索细长尖梭且较松,体态较飘,不沉重,叶梗细小,色泽呈黄楠色、翠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有“黄、薄、细”之称。

内质:汤色金黄明亮或浅黄明澈。香气特高,芬芳优雅,常带有水蜜桃或者梨香,滋味醇细鲜爽,有回甘,适口提神,素有“香、奇、鲜”之说。

叶底 :黄绿色,叶片先端稍突,呈狭长形,主脉浮现,叶片较薄,叶缘锯齿较浅。

最核心特征:干茶比较轻;传统黄金桂的茶汤有水蜜桃香味;评叶底,发现叶片薄,呈狭长形。

本山,原产安溪县西坪尧阳,约公元1870年发现。

外形:条索尚肥壮,紧结,较沉重,叶梗红亮,细瘦整齐,尾部稍大,枝骨细红亮,称“竹子枝”(但在成品茶时梗已剪除,基本见不到了),叶片色泽乌润呈熟透的香蕉皮色,砂绿偏细。

内质:汤色呈橙黄色或清黄色,味清纯,略浓厚,香气类似铁观音带兰花香或桂花香,但较清淡。

叶底:黄绿色,叶尾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略细稍浮白。

最核心特征:虽然外型汤色与铁观音最为接近,但没有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评叶底发现叶片主脉细小,在叶蒂处叶形呈削尖形,而铁观音为弧圆的腰鼓形。

毛蟹,原产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溪福美大丘仑,民国时亦称“毛外”。

外形: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绒毛,俗称白心尾,色泽乌绿,稍有光泽。

内质:汤色呈清黄或橙黄色,滋味清醇略厚,香清高,称“清花味”,类似茉莉花香。

叶底 :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呈椭圆形。叶缘锯齿深、密、锐而且锯齿向下钩,似蟹壳之锯齿,叶片较薄,主脉稍浮现。

最核心特征:查看干茶的形状,很容易在一堆干茶当中看到有星点的白毫(白心尾);评叶底时发现茶叶锯齿明显,锯齿点为红色。

相关文章